第一篇:这个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宠物饲养选修课作业
《忠犬八公》观后感
姓名:张烨
专业: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班级:食工1003班
学号:100107716
《忠犬八公》观后感
《忠犬八公》这部电影我是在宠物饲养的选修课上老师放给我们看的,我不记得看之前是个什么状态了,可是我却很清楚的记得看后的泪水,以至于叫我震惊的是坐在我后面的男生也感动的落泪。据老师介绍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要讲述一只叫做小八的秋田犬等待主人忠诚的故事。故事就这样在我们的期待中拉开帷幕描:“一个教授努力的说服反对养狗的妻子而收养了一只被丢失了的流浪狗,并给他取名为「小八」,之后教授会试着教他一些技能,可是有一项技能是小八一直不肯做的那就是捡球。在此之后每天小八都会陪教授从家里走到车站算是送他去上班,还经常在傍晚的时候到车站去迎接主人下班一起陪主人回家。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天在教授去上班的早晨小八终于做了他一直也不肯做的技能捡球,并且总是试图拦着教授不让他去上班,可是教授还是坚持去上班了。不知道是不是是狗狗有预感主人会出事,反正教授那天出门就在上课时心脏病突发去世了,然而小八也许心中明明知道却依然每天到车站去等候主人的归来,无论刮风下雨、下雪打霜,他都依然坚持着„„。其实他有机会可以和老教授的女儿一起过接下来舒适安定的生活的,可是他却坚持选择了无人照顾可能连饭都没得吃、可能没地方住的生活区等他的主人回来,也许在他的心里它的主人依然还活着。终于小八的忠诚感动了当地居民,他们会时不常的接济他吃的后来被记者报道后还有好心人给他捐款捐物,但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一条狗的思想,尽管人们不断捐钱捐物可是对于感情上的创伤又有谁能帮八公弥补呢,不
过无论怎么说世界上还是好人居多,好心人用他们的善举祭奠着八公,这就是如今我们还仍可看见人们为纪念它的忠诚而建立的雕像,站在涩谷车站的外面忠心等待主人回家„„。然而最令我动容的是影片的最后,八公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他却在风雪之中毅然选择走向车站。依旧是那个位置,它趴在那儿,有些疲惫的,缓缓地闭上了自己的双眼,恍然间,它仿佛看见了他的主人就像十年前一样,推开车站的大门,对它说“八公,我们回家”……真好,八公,你终于等到他了。”
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份厮守终生的爱,这份爱看起来是那么的淡然,只是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主人,然而这份淡然一直延续到了尽头就变得伟大,成了一份厮守终生的爱。人也如此,尽管有时候你做的点点滴滴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但那份关爱一直延续它终会成为一份厮守终身的爱。曾几何时看过一句话“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如果不看小八的故事我可能从来也没想过把一段狗的往事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因为我认为它的一生跟我的一生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仿佛只是一个点,可有可无忽近忽远,但当你真正的回想起这个点并慢慢靠近它却变成无限大,大到可以一口就把你吞噬掉!为了一份爱等十年,对于狗来说已近一生。是什么让他如此执着,是在车站初见的寒夜里那抹温暖的微笑,还是之后数年如一日的悉心相伴,还是在他们彼此的心里已无人与狗的区别? 在这个世界里,付出忠诚才会收获忠诚,奉献爱才会享受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家人、身边的朋友、还是我们的同时,哪怕是一个陌生人,还是对自
己所在的组织,忠诚二字,刻骨铭心,浸入骨髓。也许此时此刻你的忠诚不能得到回报,但这必将是你终生的财富。是八公让我明白原来坚守也是一种幸福,感情的付出、不移的等待,我们总会问究竟什么才能算的上忠?或许忍耐、或许支持?生活在这个社会总是美好的,可忠诚却随之远去。总有人感动了中国却没有感动cctv、总有人感动了大家却没有感动法官、总有人感动了别人却没有感动自己。我不想抱有批判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却真的被八公感动、真的被八公批判。人类的坚守也许没有那么的执着,但面对八公我只有以泪洗面......春夏秋冬、九年的等待这是一种坚持、不悔的眷念,直到死去的那一刻、那一分、那一秒。所以人生若只如初见,世上又有几人能做到?
为什么我们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感动,其根源在于我们自己做不到,向善向美的心,每个人都有,可是谁愿意无悔的付出,谁能单纯凭感动生死相许,总是考虑的太多太多,也因为绝大多数人更爱自己,绝大多数人的感情比不上八公纯粹。谁能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只交一个朋友,只吃一种食物,只做一件事情。。没有,人生的复杂,让我们根本不会为了一件事情倾注所有。没有谁是谁的唯一,也没有永远的永远。但我想说哪怕自己做不到,也永远不要忘了爱你的人,好好对待每一个爱你的人,就算你不喜欢她,也尽量不要让她伤心。因为能一生遇到爱自己的人不容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爱你,如果真有一个人能用一生去爱你,等你,宽容你,那请你珍惜她。或许你上辈子就是一条狗,你用尽一生的爱才换到今生一辈子爱你的人。所以狗的认知世界比人的来的单纯,他们会为自己喜欢的对自己好的人付出一生的等待与忠诚,也许世上也会有人的个性同秋田犬的忠诚有一比,可是人的一生要考虑的太多,总是担心的事和现实中的诱惑也太多,究竟是人的思维成熟的让我们不能再如此单纯,究竟是狗的世界不会充满太多的欺骗,如果真的有一天你遇到了你人生中的“八公”无论是狗狗,还是人,还是其他的什么,请记住一定要善待他。
第二篇:如何讲好一个真实故事
如何讲好一个真实故事——《能文能武李延年》的讲故事
一、人物(有成长,有弧度,饱满)
1.李延年,没有变化;但他为了打破“解放战士”的审查,冒了一次大险,带着所有解放战士“执行秘密任务”;李延年的连队因接受集中审查被轮换下来,自己因为“袒护”解放战士表现“不满”,争取了半天时间,却带着解放战士“执行秘密任务”;李延年本来要和刘家龙告知一下“执行秘密任务”的事,却因刘家龙太忙,未说出口,(这个小细节很到位);团长评价李延年的“秘密行动任务”(锄奸行动)比之前侦察部门出具的几个初步计划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把这次行动当成一次审查;李延年亲自实验通过炮击地段;
李延年总是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官兵的内心活动,比如在通过敌人炮火封锁区后,看见眼前摆着一具具战友的尸体,李延年在动员中第一句话便提到,“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布置任务后,最后一句话“我们一定要敌人压下去,为我们牺牲的战友报仇!”最后一个字几乎地吼出来的,怒目圆睁。振奋人心。
在冲锋前,说“能打白刃战的才是真正的英雄连队”。
白刃战结束时,副连长被狙击手射杀,面对副连长的遗体,李延年言语中带着哽咽,令人极为动容。
2.小安东的转变,在八班长和副班长牺牲后,3.陈衍宗的名字,“早娶媳妇、多生孩子”,除了连长谁都不服,个人英雄主义比较严重;在第一战斗中,只顾着缴获机枪、一个军官手枪,是二班长,是一班之长,不是普通战士,手上有9个人的生命,“老是想当孤胆英雄”;经过一次战斗,原来9人现在变成了3人,“想明白了”,都是自己的原因,想不干这个班长了;锄奸行动结束后,李延年找陈衍宗接着开展思想引导,“调到8班当班副”,不乐意,啥也不想干,就想痛快,“要有集体挂念、协同观念”(这里有个细节,李延年顺手递给他一杯水,,战友情);陈衍宗的转变在通过敌人炮火封锁区时,自己扛着弹药箱转头对大家喊道“散开,快隐蔽”,从这里可以看到,他转变了,不再是自己打自己的了。
4.罗厚财,五班的“老落后”,解放同志,从国民党过来的;原国军人员;视美军武器如命,5.王毓文的变化,“秀才”,写血书,想和陈衍宗搭班子,号称一文一武,“到前线就要杀敌立功当英雄”,《孙子兵法》倒背如流,自诩说会指挥。第一次上前线,一场战斗没参加,尿裤子,到最后……战斗日志;在346.6高地,冒着敌人飞机轰炸取回战斗日志。在敌人第二次进攻时,王毓文从尿裤子,到打到麻木,以致被提醒“敌人退了”。
打死2个敌人,缴获2支卡宾枪。
6.李源,第一个牺牲
7.五班长,李延年说“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每一个人都有长处,都有自尊心,要想发挥好每一个战士的优势,你要尊重他们,光靠命令可不行啊,要是没有人家罗厚财,你一个人端得了敌人的地堡?”
8.接受审查的解放战士一共是6个,小安东说“一次洗清白,死了也值”,9.李延年执行秘密任务一小时后,本以为“捅破了天”,但营长却“将计就计”借机行事,10.师曾副科长的形象,害怕出现政治保卫问题,二、细节(细节感人,细节显真实,细节伏线?)
1.文书的“挠树”挺好使。
2.锄奸行动中,李延年临机应变,假装逃跑,引诱皮特王(敌特分子王觉仁)。
3.演员的妆饰很到位,脸上从没有干净过,嘴唇还因缺水干裂了口。
4.七连在支援346.6高地临战动员,副连长?提醒大家把鞋带系紧了掖好;枪支要大背;身上所有的装备都要用腰带扎进;弹药箱不要两个人抬,一个人扛一个。
李延年在动员中,告诫大家,认认真真听他讲,一个字都不能漏,一个动作都不能错,否则就要付出血的代价。李延年在讲授通过炮火封锁区时,与八班副互动了一下。
三、情节设置
1.李延年执行秘密任务,一直到最后锄奸那一刻才知道这个“计划”是把李延年当成人质,而且在一刻,汉奸差点还没上当,不禁让观众捏了一把汗。这种情节的设置出人意料地抓人。随着李延年的行动小组向敌方逼近,“秘密行动”这场戏也一层一层拨开,吊足了观众的观感期待。途中,敌人派出侦察队向346.6高地侦察,给李延年行动小组设定了一个时间表,加快了观众的紧张感;
2.李延年本人的起伏点,李延年本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3.小情节设计巧妙。比如在李延年带领连队打白刃战时,一个战友拿着刺刀差点刺向自己战友(很到位地反映出高度紧张的战场心理);罗厚财与敌人搏斗中,打死了五班长身后的敌人,五班长又配合地射杀了罗厚财眼前的敌人,二人对了一下眼神,一笑泯恩仇。(这一刻,二人关系在战斗中缓解了。)(这其实也为狙击组组建买下伏笔,狙击手要在后方保护自己的战友。)
4.第一次白刃战结束,打扫战场时,副连长却遭到敌人狙击手射击,这一方面反映出战场的不确定性和残酷性,也为组建狙击组埋下伏笔。这个设置极为巧妙、自然、合理。
5.毛主席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李延年运用到自身上,就是包括也向敌人学习,就此组建狙击组,射杀三类目标,让敌人尝到同样的痛苦。
6.情节设置非常紧凑,特别是在镇守346.6高地时,第4集末尾就已经占领了,后边几集就一直在与一波有一波美国鬼子抗击。一场战斗刚结束,紧接着又上来一波敌人。
第5集开头,刚击退了敌人后还没缓过气,敌飞机就过来轰炸,节奏让人喘不过气了。
李延年在高地坚守了2集。
7.李延年,能打白刃战是“勇”,退到2号和3号高地之间埋伏,用一半美式武器一半自己武器放空枪是“谋”,8.节奏紧凑,在346.6高地
9.本以为在激烈的对阵中,剧情结束,意料之外是张排长孤身一人深入敌穴炸掉弹药库。(这个死,是明知没有后路,偏向虎山行)
10.这里面的战士的“死法”都不尽相同。(这个可以列举一下)罗厚财的死;五班长韩冬年的重伤是替战友报仇而死,警卫员小顾的死,八班长的死是为了保护小安东,拿着爆破筒跳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受此启发,也是前后逻辑一致;陈衍宗为保护小安东而受伤、牺牲,最后遗愿是让小安东“早娶媳妇,多生孩子”,11.最后,上演坦克大战。
12.八班长把小安东托付给陈衍宗,陈衍宗说小安东,就算是死也排在他陈衍宗后面,13.计算一下,在7连坚守346.6高地时,敌人一共发动多少次进攻,李延年一共打退多少次进攻?
14.小安东是开头第一个亮相人物,也是本剧最后一个人,首位呼应,很完整,15.越到最后,最后高潮迭起。敌人进攻的频次越来越高。
第三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设计
宜昌市八中 何轶
教学思路:感受音乐──了解剧情──创编全剧──才艺展示──提高认识(环保意识)。教学目标:1.根据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创编音乐情景剧。
2.让学生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形式,接受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创编音乐情景剧,并对环保的意义有所认识。
教学难点:创编音乐情景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
1.提问:同学们饲养过小动物吗?
2.语言讲述:今天,我将给同学们介绍一位养鹤的姑娘。
3.师朗诵: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沼泽地,再也没上来。
4.播放录音《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听,使学生对整段音乐有一个粗略的感受,然后直接导入主题──创编音乐情景剧。
三、创编音乐情景剧
1.复听朗诵与歌曲,加深理解,感受情绪。
2.分配角色:朗诵者:自荐或同学推荐,最好是朗诵水平较高的同学。
丹顶鹤:自荐,机会均等。
女大学生:自荐,机会均等。
群众演员:分组担任。(含芦苇、风声、流水,也可添加雷雨声,创设背景,为剧情的发展埋下伏笔)
3.自主创编。(提示:丹顶鹤最常见的动作:站姿与飞姿等。女大学生的形象:乐观向上,且热爱自己的家乡等。)
群众演员:创设情景:A.芦苇:用舞蹈动作来表现。
B.风声:用竖笛、口哨来表现。
C.哼唱旋律:学生哼唱。
D.可增设雷雨声:学生拟声。
4.表演。①首先,请朗诵者上场朗诵。
②丹顶鹤出场,伴有风声、雷声、芦苇的动态,预示雨的来临。
③女大学生出场,伴有风声、芦苇的动态、哼唱声、雷雨声,预示剧情的突变。
④全剧完毕,请学生综合丹顶鹤、女大学生、芦苇等动作,再加以空间、方向、速度的发展变化,组成一个简短的舞蹈,并表演。
⑤学生表演完毕,老师也可以来一个即兴表演,增添气氛。
四、环境保护教育??
讨论:谈谈自己保护动物的经历及保护动物的意义。
①浅谈自己饲养小动物的经历。
②假如你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将怎样对待它?
⑨保护环境有何意义?
④发出号召:请爱护你身边的动植物,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第四篇:一个真实的前世故事《这个男孩以前活过》
一个真实的前世故事——《这个男孩以前活过》
2006年,有一部纪录片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很快引起很大震动,这部片子由英国电视五台录制,名字叫做《这个男孩以前活过》。什么叫“以前活过”?
居住在英国格拉斯哥市六岁的卡梅伦从三岁起就经常向家人提起一个地方:巴拉岛。并在纸上画出一座海滨白房子。
但是慢慢的,母亲诺玛发现,儿子画的并不是普通的一座房子,而是前世的记忆。
儿子会提到父亲,母亲,姐姐、弟弟妹妹,但提到的母亲并不是她,而是另一个40年前的姓罗伯逊的“妈妈”,他甚至清楚地记得父亲(原来的)名叫山恩—罗伯逊。
“我的上一世父亲被车撞死了”,“妈咪,现在的房子太不好了,互相挨得太近了,原来海边只有我家一家。”
自卡梅伦会讲话起,他就经常向母亲和家人谈论自己以前在巴拉岛的生活,他经常会说:‘我曾是一个巴拉岛男孩。’或‘妈妈,在我来这儿之前,我曾在巴拉岛住过。’”“我家样过一条黑白相间的大狗”。
诺玛去找了儿童心理专家,专家称这只是孩子在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可诺玛坚称他们一家从未去过巴拉岛,也从未在电视上看到过。
卡梅伦对于那个在巴拉岛的“家”描述得非常细致,他说他可以在自己的屋子里,透过窗户,看到飞机在海滩上降落。
他还抱怨现在的家里只有一个卫生间,而巴拉岛的家却有三个。卡梅伦称记不起巴拉岛母亲的名字,但记得她拥有一头漂亮的黑发,戴着长耳环。
儿子有时甚至会为了这些“记忆 ”而伤心,一天妈妈问他更爱她还是更爱他的巴拉岛妈妈,他竟然说两个都爱。另外一天,卡梅伦竟要求让他的‘巴拉岛妈妈’来幼儿园接他!他哭着说:‘我必须去巴拉岛。我的家人想念我!’”
诺玛寻求教育心理学家卡伦-梅杰斯求助,卡伦也认为这一“病例”相当罕见,儿童脑中的故事都会符合一定模式,但是他的没有。
母亲诺玛很焦虑,卡梅伦描述他巴拉岛家庭的细节,和一般孩子所讲的谎话很不一样,不能不相信会有其事。卡梅伦不停的谈论巴拉岛,他们去到什么地方,他们做了什么,怎么和兄弟姐妹嬉戏。
诺玛下定决心订了去巴拉岛的机票,她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儿童研究专家杰姆-塔科博士的陪同下,带着卡梅伦一起飞往了这座位于苏格兰从未去过的小岛。
一下飞机,卡梅伦就真像的回到久违的家一样兴高采烈,他在车上对着母亲说:“妈咪,在路上你可能会看到我的家哟。”
他们第一站来到了巴拉民政局,询问当地是否有一家姓罗伯逊的人,住在一个可以俯瞰海滨的白房子里。然而,当地文献记录中却没有任何关于罗伯逊家庭的记录。诺玛只好带着卡梅伦坐车沿岛边寻找,找到的房子虽然都是白色,但是没有一栋符合卡梅伦的描述,线索好像就要断了。
就在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他们接到了一个电话,有当地有好心人提起,以前有一个姓罗伯逊的外地人家庭,曾在巴拉岛拥有一座度假屋,因为不是本地人,所以没有注册,那座度假屋就在考克莱希尔湾海边。
诺玛说:“我们没有告诉卡梅伦,而是直接带他去那座房子,看他什么反应。”
大家本以为卡梅伦会高兴,但当他看到那座白房子时,一下子扑到了母亲的怀中。他又兴奋又矛盾,卡梅伦的眼中涌满了泪水,默默的和母亲一起参观了这座曾经住着前世爸爸妈妈、三个哥哥姐姐和一条狗的温馨地方,嘴里叨念着:“他们在哪,他们在哪。”
令诺玛异常惊讶的是,那座房子中果然有三个卫生间,果然从房间中能够看到海景!还有卡梅伦曾经提到的火炉、挂在墙上的装饰用驯鹿头,一切都神奇得不可思议。她知道孩子没有生病,也不是产生幻觉,一切都发生过,真真实实的发生过!
回家后,诺玛辗转找到了罗伯逊家庭的后裔,算起来应该是卡梅伦前世的姐姐,他们访问了这个成员在斯特林市的家,卡梅伦渴望看到前世家庭的照片,或许他能找到他的爸爸或者他自己。
他们最终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山恩—罗伯逊的信息,也没有家庭成员意外死亡的信息。
但是他们果然在相册里找到了一条黑白色的大狗,并且屋子的很多细节和卡梅伦描述的相符。
疑云又开始笼罩,有些说对了,有些则没有说对。
也许卡梅伦对于前世的记忆,并不只限于某一个人,而是某种集体的回忆。
自从他们回到在格拉斯哥市的家后,卡梅伦安静多了。诺玛说,去巴拉岛是他们所做的最好的一件事。这次旅程让卡梅伦的心情舒畅,他不再那样向往的谈论巴拉岛,现在卡梅伦对前世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消失。
影片最终也没有下一个明确的结论,事情太离奇,又太真实,让人无限遐想。科学家们如何去解释这个现象,对于诺玛一家已无关紧要。卡梅伦接受了一个事实:此生的妈妈就是诺玛,他不可能再回到前世的时代和家庭中去。
自从这部纪录片播出后,许多相信有来世的人活跃了起来,用各种科学手段来证明生命是轮回的。那到底有没有来世呢?
至少科学现在还没有证实灵魂的存在,我个人也不倾向认为有所谓的来世,只不过值此清明之际,用卡梅伦的故事给大家的生活加一点调料。如果人生真有轮回,那么善恶因果,报应循环,对于此生人们行为的约束,也未尝不是个好事。
第五篇:光绪年间一个真实的故事
光绪年间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念善恶,决定未来命运
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板信任。端午节前,老板派他去城南一带收欠款,他带上皮袋子就出发了。
事情进展的还算顺利,到中午,共收得银洋一千八百多块。贾先生走了半天,说了半天,早已是口干舌燥,疲惫不堪。正好来到“十六铺”的茶楼,进去匆忙喝了点茶就急忙赶回去交差,以便好好休息一下。
贾先生回到商行才发现皮袋子不见了,顿时如雷轰顶、大汗淋漓、吓懵了,慌乱中更加说不清道不明。老板看他神色慌张、张口结舌,语无伦次,认为其中有诈。于是厉声斥责他辜负了东家的信任,并说如不赶快归还就送他见官。
一千八百多银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阿,如果不乱花,足够一个人用一辈子,他贾先生又如何赔得起呢,责任重大,又有口难辨,感到这辈子完了,绝望地大哭起来。
话分两头,另有一位浦东人,姓义,也在租界从商,因运气不好,赔了个精光,于是买好了那天午间的船票准备渡江回乡。因为离上船时间还早,也来到“十六铺”茶楼,想慢慢喝着茶来消磨这段时光,也好考虑一下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恰好是在贾先生刚匆匆离去时义先生就到了。义先生刚坐下,发现身边的椅子上有个小皮袋子,也没多加理会,慢慢喝起茶来。许久仍不见有人来取,义先生疑惑起来,提了提感觉沉重,打开一看,他眼珠子差点没惊的掉出来:竟然全是光闪闪的银元!
义先生惊喜交加!这可真是一笔大财啊,它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目前的穷困潦倒状态,而且后半生衣食也有余了。但他又转念一想:不行,钱财是各有其主的,这钱我不能要!要是因为我把钱拿走了,失主因此而丧失名誉,甚至失掉性命,我的罪孽可就佐大了!
那个年代,一般正经人都知道“不义之财不能取”的道理。义先生心想:既然今天让我拾到了这些钱财,我就应该尽到责任、物归原主。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茶楼的客人只剩了八九个,看他们的神色,没有一个象是丢了钱的,只好饿着肚子等下去。
一直等到掌灯的时分,茶客都回家去了,只剩了义先生一人,他仍然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过往的人„„
突然,他看到一个人面色惨白、锒锒跄跄的朝这里奔来。来人正是贾先生,后面还跟着两个人。一进茶楼,贾先生就指着这个茶桌对那两人说:“就是那里,我当时就是坐在那里的!”,三人径直向义先生桌子走来。
义先生看得出他们就是失主,笑着对贾先生说:“你们掉了钱袋吗?”贾先生不可置信的盯着他一个劲的点头。“我等你们很久了”,义先生说着拿出那个皮袋子给他们看。贾先生感激的浑身颤抖,说:“您真是我的救命大恩人哪!没有您,我今晚就要上吊了!”
原来,贾先生发现钱丢了时,就想返回去沿途找一遍,虽然能找回的希望渺茫,但也只有这一条路了。可是主人怕他潜逃,不准他出门,他费尽口舌说了半天,主人才叫两人陪他出来寻找,还嘱咐陪人务必把他带回去。
二人互报姓名后,贾先生要以五分之一作为酬谢,义先生坚决不要;又改为十分之一,义先生还是不要;再改为百分之一,义先生生气了,严词拒绝。
贾先生不知如何酬谢才好,于是说:“那我请您喝酒,好吗?”义先生仍然坚决推辞。最后,贾先生说:“不谢我心怎安!明天早晨在下在某某酒楼恭候,恳请恩公大驾光临,不见不散。”说罢一揖,掉头走了。
第二天早晨,义先生居然来了。贾先生正要施礼再谢,义先生却抢先道谢,说:多亏您昨天丢了钱,让我捡回了一条命!”贾先生一头雾水,正待细问,义先生接着说:我昨天原定渡江回乡的,已经买好了午间一点钟的船票,因为等您来取钱把船耽误了,回到住处得知,那条船行驶到半途被急浪打翻,船中23人全都淹死了。我如果上了那船,岂不也一命归西了?是您救了我的命啊!”说罢再拜。两人互相感激的一塌糊涂。
周围的客人们听了都啧啧称奇,纷纷举杯向他二人祝贺,说义先生一桩善举挽救了两条人命。
故事到此还没结束。贾先生三人回去后,把事情一说,老板也十分惊奇,感慨地说:“这么好的人真是难找啊!”非要见见义先生不可。
结果两人见面后非常投缘,经过一番长谈后,老板极力挽留义先生,并高薪聘请他主管账目。几个月后老板就招义先生当了上门女婿。再以后干脆把生意全交给了他打理。
穷困潦倒的义先生拾金不昧的故事很快传开了,他的诚信、仁义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大小客商都纷纷找上门来与他做生意,他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义先生竟拥资数十万,成为了当地的大富翁。
这个故事再次告诉我们,“善恶报应”是一点不假、一点不会错的,关键时刻的善恶一念,就将决定自己的未来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