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诊疗椅上的谎言》读书笔记
《诊疗椅上的谎言》读书笔记
(心茗2013年春节)
导读摘录:
要培养出一位能为神经质的焦虑者滋育心中生机的心理医生,其耗时耗力的难度当然不亚于培养神职人员。寇克斯认为每一次心理治疗,都是人类困境(意含危险状态及公开的哭泣)的叙述,在肃静的困局中鼓励个案做认知-情感的揭露。因此需要在双方(心理医生和个案)的心中建立一个弹性扩展的参考架构,才有可能揭露个案的内心世界。个案的内心世界虽然混乱,其实是一种恐怖的平衡状态。在治疗中如何促成揭露而不失衡,就相当需要严肃地注意他说的、如何说、在何处说、何时说、不能说的,还有他将说的。
因此心理治疗的训练要靠适当的学理架构、自我了解和娴熟的治疗策略。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透过“时间”、“深度”、“双向性”在双方心中来建构一个弹性扩展的参考架构:
1.时间:准时开始和结束、如何渐进、挖素材的时机(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开始转视自己内在时,是最脆弱敏感的时机)。
2.深度(有三层渐进):第一层是谈琐事(但让个案不觉得不被重视),第二层是中性的个人事件,第三层是具情绪的个人事件。靠倾听与弹性的参与架构才能由外而内。
3.双向性:若心理医生能面对自己所有的阴暗面,在真诚及弹性的参考架构中只需少量的自我暴露,就可带来个案最大的揭露。
* “过程”是心理医生的护身符,遇上困难时就会派上用场,也是心理医生的职业秘密,是病人与心理医生的谈话不同于与亲密朋友的谈话。
*当病人与医生发生性关系,我们就该撇开动机,只看行为。心理医生将性欲施加在病人身上,必定是不负责任和有害的。不用为他们辩护——他们应该被逐出这个行业!也许某些病人有性冲突,也许他们想要引诱处于权威地位的男人或女人,也许他们在性方面有偏执,那就是为什么他们需要接受治疗。如果医生不能了解并处理这一点,他就该换职业。
*每当心理医生将家庭体制的病征误认为是个人的病征时,这个场景必定会重演。
*当你治疗依赖性的病人时,你的报酬就是病人的反抗,而不是顺从。
*不要夺走其他人的个人责任,不要想成为所有人的依赖。如果你要帮助病人成长,就要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父母。
*错误的聆听:例如强化误导,刻意听不见,一厢情愿,或潜意识要病人告诉你想听到的。
*坚持所有的规定,不要直呼病人名字,准时开始和结束诊疗。*弗洛伊德做出犀利的解析时从不掩欣喜之色。
第二篇: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
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一点感想
这本书是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王小春写得,该书主要介绍了对于问题学生诊疗的基本思路以及如何培养“校园专家”。
作者在第一章集中介绍了问题学生诊疗的基本思路。其中包括“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教育常见的错误思路以及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第二章则介绍了各种典型问题。第三章则介绍了如何培养“校园专家”。
文中反思了目前教育问题学生的错误思路有如下几点:
一、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
二、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三、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四、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五、思维缺乏逻辑性。
六、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七、只会责怪别人,不想反思自我。
八、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
九、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
十、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家长。
而同时,作者也提出了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一、遇到事情,先稳住事态。
二、不急于做是非判断的道德归因。
三、不搞“态度挂帅”。
四、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五、了解情况时,了解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
六、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七、确诊时,要提出多种假设。
八、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
九、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十、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其次,作者集中介绍了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应对。比如说,纪律方面的问题,顶撞老师、上课小说小动、经常性迟到、同学冲突。学习方面的问题,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马虎、偏科。心理品德方面的问题,早恋、偷拿钱物、迷恋网络、暴力倾向、离家出走、自杀倾向。
本书的最后作者提到了什么是校园专家,校园专家的职责,以及如何培养校园专家。在许多老师看来,学生上课不听讲,就是“不想学”;不好好写作业,就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守纪律,就是“成心捣乱”;早恋就是“思想复杂、肮脏”;成绩一下降,就是因为“松劲”了。总之,他们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习惯性地归结为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我们心头难舍的痛„„他们顶撞老师,他们经常迟到,他们不做作业,他们迷恋网游,他们偷拿东西,他们暴力,他们早恋,甚至离家出走„„对于他们,有时候,我们很茫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这些孩子啊,想说爱你真是不容易啊!教育,不仅仅是耐心、爱心,更是智慧!读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吧,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慢慢的品他的文字,他的思想,慢慢的和你的孩子们进行比对,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问题生、差生、落后生、后进生、个别生,这几个概念相近,却又有些模糊。我对问题生的界定是: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任何一个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
(我的理解:只是因为智力因素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算不上是问题生,问题生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是,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有问题也不等于是问题生,王晓春对问题生的定义是有严重的问题,何为严重,就需要我们去诊断。一般来说,班里的问题生不会超过5个。)
二、问题生的常见类型
1、厌学型(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写作业,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
2、纪律型(不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学习与品德没有大方面问题。)
3、品德型(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多数成绩不好,不守纪律,一只脚在社会,一只脚在学校。)
4、心理障碍型(主要是心理方面问题,如自闭、忧郁、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无法与人沟通等,学习成绩多数不好。)
5、“好学生”型(一般是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处于隐蔽状态,常见的问题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搓能力极差。)
(我的想法:一般来说,我们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对于其余几类问题学生,关注度还不够。因为,学习成绩是最显性的,一个孩子一旦学习成绩有所下降,那么,老师必定要对他最近的行为进行思考,从而把他拉回“正途”。“好学生”型的问题生隐蔽性极强,在学习成绩优异这个光环的笼罩下,其它方面的问题几乎都被忽略不计了。这也就是许多“好学生”突然自杀、离家出走等的原因。)
三、问题学生的三级处理
在中小学,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是“麻烦制造者”,教师的“心病”。对于一般学生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扬、批评、关爱、评比等对他们往往是没有效果的,教育问题生,需要专门的知识,需要诊断、治疗。
我们可以将问题生分成三个等级:
一级,班主任可以解决;二级,交给“校园专家”处理;三级,最严重,学校解决不了,可以交给心理医生、公安机关,或者教育系统专办的特殊类型学校。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即使是教育专家也有对付不了的学生,勉强要求教师是不实际的,这只能造成教师精力的浪费,该做的事情没有精力去做,两头都搞不好。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分层把关,大家都做自己擅长的事。但是,我们总希望尽可能的把问题解决在第一层,班主任把问题生都推给学校,学校承受不了,学校把问题生都推给社会,社会也承受不了。
(我的感想:班主任做班主任的事,教师做教师的事,各司其职,不要把自己当成是万能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如实上报,该请“校园专家”来解决的,还是该交给社会有关机构来解决,当机立断。我们读王老师的文字,是为了更好的反思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如果,能将问题生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不是更好吗?)
四、问题生教育常见的错误思路
1、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
你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不管,你的心情如何我不管,你的感受如何我不管,反正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就不行,我就要用我的方式,软硬兼施,使你就范。这叫做“管理压倒教育”或者“管理代替教育”,这种思路是不科学的,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
2、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3、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教师把许多问题都归结于觉悟不高,思想认识不够,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学生许多问题不属于道德认识,是非问题,而常常是心理或能力问题,靠一般的教育方式是解决不了的。
4、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遇到问题提出假设(假说),然后加以验证,假说当然是多种比一种好,所谓“因材施教”也是这个道理。
5、思维缺乏逻辑性
没有逻辑肯定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总结出教育问题学生的规律,所以就只好高举“爱”的旗帜,反复说那几招。
6、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遇事不调查,不询问,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情绪上来了,前因后果不分,只强调态度。
7、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己
埋怨体制,埋怨领导,埋怨家长,埋怨学生,许多埋怨事出有因,而且有一定的道理,但埋怨顶多只能起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教师本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切实的提高,工作中还会碰钉子。于是,增加了埋怨的理由,形成了恶性循环。
8、迷信权利,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
多数教师嘴里谈爱,但其实真正教育学生的时候,更相信权利、批评、惩罚、检查和评比,同时伴随大量公式化的说教。他们的教育方法缺乏个性,缺乏对个案的诊断和治疗。
9、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
当所有的硬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许多老师又转而采用软的一手,那就是“爱”。我做你的“妈妈”,我爱你,我照顾你,我捧着你,你一感动,不就听我的话了吗?可教师对孩子的爱,无论怎样热烈,都超不过家长,要是爱能解决一切问题,孩子更应该听家长的话啊,可见,爱只是一个必要和重要的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10、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的寄希望于家长
很多老师都以为“请家长”是自己手里的一张王牌,束手无策的时候,就会想到家长,好像家长是救星。其实不然,家长不一定比你高明,家长的办法不一定比你多,而且,问题生之所以成为问题生十之八九是家庭教育严重失误造成的。多数问题生的家长对孩子已经失控了,根本管不了孩子,他还指望老师呢!
(我的感想:王老师列举了十条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时容易犯的错误,我觉得,能够反思自己是最有用的武器。遇事需要冷静,爱需要智慧!)
五、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问题学生特别善于制造问题,特别容易招老师生气,但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问题学生往往都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往往会咄咄逼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冷静,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让对方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及时“撤退“以图日后找机会“反击”。
(我的感想:一方面“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孩子年龄小,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点我们大人应该可以理解。如果我们也让情绪左右思想,那我们和孩子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教师,我们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应该比孩子更理智!另一方面,修炼一些下台阶的方法,避开孩子的“锐气”,对我们日后教育孩子也有好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也会因为教师当时的忍让而把你看得更高!)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许多老师在遇到问题生出问题时,总是急于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归因。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属于废话,做无用功。问题生都知道上课不认真听、回家不写作业、迟到旷课、打架骂人、偷东西、上网吧等是错误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明知故犯。为什么要明知故犯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无用的说教上。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不先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这才是诊断和治疗。
(我的感想:追根溯源是解决问题生问题的关键。一团乱麻只有先理清了,才能重新付诸使用,才能织出有用的东西。除了“好学生型”有较强的隐蔽性外,问题生的问题几乎都是明摆着的,他们谁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呢?问题就在于,他们为什么不那样做,而要这样做呢?找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才能更好的帮他们找回自己!)
3、不搞“态度挂帅”
问题生闯祸的时候,常常顶撞询问或干预的老师,态度很没有礼貌,有时近于蛮横。老师出于自尊或者碍于面子,就可能怒火万丈,不顾一切的药压倒问题生的气焰,打掉他的恶劣态度。这样可以理解,但是,弄不好就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从此,教师就不可能冷静的调查和分析问题了,教师的身份可能蜕变成学生吵架的对手。教师的这种思路就叫做“态度挂帅”。任何人都无法在气头上马上给别人道歉,这是违反人之常情的,通常,人们在冷静下来之后才会道歉。所以,不要强迫孩子,不要急于“打态度”,要先调查。当你平静的向孩子询问事情的经过时,孩子的恶劣态度也会降温,更利于你工作。
(我的感想:这和第一点有点相似。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不是也包含着这样的等待呢?孩子再小也是人,拥有人复杂的情感,大人有时候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何况是他们。可能,你暂时向孩子低头,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那就多修炼几招下台阶的招数吧!你的宽容终究会赢得孩子的尊重的!)
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比如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那他肯定要向学生发脾气。教师的第一反应是:“他昨天才对我做的保证,今天又犯了。这个骗子!”那他肯定劈头就谴责学生不诚实。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这样可怎么好啊,我真是无能为力了!”那他对学生的态度一定显得很厌恶。这些态度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主张的态度是,像科学家发现飞碟一样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自己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知之甚少,激发和强化自己的认知欲望。从第一个“为什么”开始,不停的追问,不停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研究。
(我的感想:态度决定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几个假定的结论,有助于问题的早日解决,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也能让我们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整天埋头于问题生的问题之中,的确是一件枯燥乏味、令人心生厌倦的事情,但是,如果,换一种态度,用研究的眼光来对待它们,你就会觉得自己有了动力。一旦问题圆满解决,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5、了解情况时,观察法和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
了解学生情况,最常用的方法自然是观察法。但是,教师所看到的学生往往都是在正式的场合,上课啊,组织活动啊等。学生真正性格的真实表现,在非正式场合,在同龄人眼里,在游戏中看得更清楚。因此,采用观察法,要特别注意孩子在非正式场合的表现,注意通过学生了解学生。
观察之外,也可以适当的搞点心理测验。我常用的心理测验方法是:小学生用画图法,中学生用词语联想法,中小学生都可以用早期记忆回忆法和释梦法。
画图法是让孩子画一棵果树,画现在的自己和20年后的自己,画全家福,从中可以捕捉大量的信息。词语联想法是随便找一个词,让他把从这个词联想到的词按顺序写下去,写20个。做三次,然后把这60个词放在一起研究他们的规律和倾向。他的选择暴露了他的智力取向、情绪状态甚至人格特征。早期记忆回忆法让孩子追寻自己的记忆,一直追到最初记忆,让他把记忆的画面和自己当时的感觉叙述出来。这是人精神发展的胚胎,能从中解读出他一生发展的大方向和基本特点。释梦,特别是反复出现的梦,对了解人当前或某一阶段的情绪很有用。这些方法难的不是操作而是解读。解读这些材料,不但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而且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有时候还需要询问学生本人。
(我的感想:虽然我摘抄了长长的几段,但是,这些恰恰是我们教师最缺少的,能将这几个心理测验完整的做出来,正确的解读出来,是很不容易的。什么是学无止境?什么是专业知识?这些足以告诉我们!教师越来越不好做,教师这个身份要承载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想做一个好老师,就要用自己的终身来学习!)
6、横向、纵向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
这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遇到问题,学会展开来思考,采取措施,必须在分析研究和诊疗之后。许多教师没有这种习惯,他们只有现成的几种方法,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上去,不能解决问题,就干瞪眼没有办法了。这叫做“没思路”,比没办法更可怕!
7、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
问题生经常发生的问题有多种,每一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有多种。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到:一发生问题,脑子马上就像打开一个电脑文件一样,弹出有关这个问题的多种假设,一条一条摆在那里。将眼前的学生和这个文件上的描述一一对比,找出吻合之处。看问题,光有道德视角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视角,要做多种假设,才能少犯错误。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假设越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越多呢?)
8、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
科学离不开反驳,一个真正严肃对待学术问题的人,他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根本不需要别人来反驳,他自己就在反驳自己,自始至终地反驳自己。当他发现一种新的情况是自己的结论无法解释的时候,他会提出新的假说来解释新现象,然后继续用事实反驳这个新的假说。这就是科研的思路。
(自己和自己先来一个真刀实枪的演练,这样,错误就先被消灭在自己这边了,工作时就可以少走弯路了。)
9、确诊时,要先考虑问题在谁的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主要的毛病在哪里,才能决定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主要战场在哪里。如果教师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生和家长,就很难解决问题。
(教师自身的素养很重要,遇事可以先反思自己之过,这样,也可以避免自己的工作陷入泥潭,拔不出来。)
10、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本书第二章专题研究了14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详细的分类,每一类都有具体的治疗措施,教师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以参考,但也应做一些微调,开出适合他个人的药方。
(我的感想:学生是活生生的,方法是死的。我们可以参考王老师多年研究的心得,更应该切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这样,才能开出适合每个孩子的独特的药方。)
11、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随时修正之
教师采取措施后,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动态,观察治疗效果,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措施。(我的感想:把自己的得与失都记录下来,是一个绝好的学习与反思的方法。成功的,失败的,都是机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自己的专业水平才会在这反反复复的摸索中得到提高!)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3> 从这一章节开始,王老师就遵循前面提出的理念,一个一个的讨论老师们经常遇到的令人头疼的问题„„
专题研究之一:纪律问题
一、顶撞老师
学生顶撞老师,是教师最恼火的事情。校园里有许多事,本来不严重的,但只要学生顶嘴,或者出言不逊,问题就会闹大,有时甚至会弄得不可收拾。
老师们面对这个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个。第一种办法是把学生压下去,让学生服软,让学生检查,让学生道歉。老师气消了,问题也就解决了。这种思路的主要特点是“态度挂帅”,即“态度第一,事实第二”,这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学生也是人,片面的要求学生让步是不对的,是不公平的。第二种办法是要求教师提高修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学生是孩子,教师是大人,要求教师比学生更善于制怒,这自然有道理,但是得有个限度。教师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尊严,一味的迁就问题生,可能会使他们认为教师好欺负,从而更加嚣张。教师呢,压抑自己的后果就是,某一天突然爆发,乃至崩溃。可见,这两种方法都有问题,都走向了极端,都不问青红皂白,拒绝分析,而是死板的按一个路子工作。学生为什么会顶撞老师,要先找出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原因一:老师冤枉了学生(老师自以为看见了学生的缺点,不问青红皂白,不调查研究,上来就批评制止。有时无中生有,有时张冠李戴,有时主次颠倒,有时甚至是非颠倒)解决方法很简单,教师开口前,先询问一下,再调查一下,就可以避免很多师生冲突。
原因二:老师不公平(教师处理事情不能一碗水端平,胆大的当然就要反抗,胆小的不敢说话,但是心里有数,总有一天要爆发。)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不公平是自己很难意识到的,比如,好学生和差学生做错一道题,教师的态度可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经常反思各种不公平,尽量减少它。
原因三:老师提出了学生做不到的任务(比如教师留的作业把大多数学生搞得夜里11点才能睡觉,这会使学生十分焦虑。当然,很多人敢怒不敢言,然而自有敢言的,他们就会顶撞老师。)老师可能心里很委屈,但留作业应该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这是起码的科学态度,不能以“恨铁不成钢”自居。
原因四: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伤了学生的自尊(这是学生顶撞老师常见的原因之一。老师自己爱面子,却不给学生留面子,说话尖刻,令学生无地自容。)这样的老师迟早会遇到个性强、胆子大的学生,他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时候教师会丢大面子的。不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是教师思想懒惰的表现。
原因五:老师要请家长(可能学生的家长是暴力型的,学校只要一请家长,家长就会不由分说痛打孩子,这是可怕的,或许闹一闹能免掉回家这顿打;还有一种可能,这孩子是孝顺的,非常心疼家长,学校请家长,无异于在家长的心上捅刀子,所以,他要反抗;或者,家长刚刚答应一件他向往已久的东西,一旦教师向家长告了状,家长会以收回成命作为惩罚,所以他要反抗。)所以,教师要尽量少请家长,少告状,万不得已也要和学生商量一下。再说,有的孩子请了家长也没用,反徒增学生对教师的增恨。
原因六: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教师误以为是顶撞(这种情况不少。教师提出了什么,学生并没有对老师无力,只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或意见,有些教师就以为学生敢说半个“不”字,就是不尊重老师。)其实,这是运用行政手段扣道德帽子解决学术问题,是错误的。
原因七:学生心情不好,迁怒于老师(现在的孩子往往任性,有了不愉快的事情就要发脾气,胆小的就冲着妈妈,胆大的就冲着老师。如果,师生关系一向不错,没什么过节,老师又没说错什么话,学生还顶撞,可能就是这种情况。)处理的方法是:你发火我不发火。可以对他说:“我知道你不是冲我来的,你先平静一下,好不好?”然后,教师可以教给他一些制怒的方法,避免他下次发火。千万别自己撞到枪口上,成了自觉自愿的出气筒。
原因八:学生想压住老师,好为所欲为(这就是所谓的“给老师一个下马威”,新教师遇上乱班,就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是这样,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学生抓住任何把柄,然后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把捣蛋分子的气焰打下去或者冷却下来。之后怎么处理,要看班主任的经验和能力,没有公式可套。
原因九:学生想表现自我(这种学生主要是想自己出风头,引起他人注意而顶撞老师。如果他在顶撞老师之后,脸上有一丝得意,或者眼睛不时查看周围的反应,就是了。)一般教师戳穿他的目的,他就会有所收敛。当然,要注意方式,小心他恼羞成怒。原因十:和老师套近乎(可能因为他喜欢你,你却老不注意他,所以,他诚心和你对着干,老吸引你的眼球。)如果孩子老是注意你的一举一动,你看他时,他却躲开你的目光,那可能就是这种情况。对这类孩子,教师要适当亲近,又保持一定的距离。
原因十一:学生对教师业务水平有看法(总挑老师的错,那可能就是他对老师的业务水平看不上。)这类学生不可压服,可以诚恳地向他征求意见,说得对的就采纳,说得不对也不要迁就。
原因十二:学生缺乏教养(这种学生说话很少有陈述句,不是反问就是感叹,似乎跟谁都逆反,见谁都满脑子官司。这样的孩子一般家庭教养不够,别人听来很失礼的语言,在他看来是平常的。)这样的孩子不要和他较劲,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也不要企图通过几次教育就改变他。如果,他很放肆,就找机会给他点颜色。
以上,王老师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了学生顶撞老师的原因。仔细研究这十二个原因,有六个责任在教师身上,再对比一下自己,发现自己有时候也会犯“态度挂帅”、不公平之类的错误,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而已。其实,心平气和,努力修炼是做好教师最有效的方法,如此,可以战胜冲动,于己于学生都是好事。另外,“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是非常正确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只有真正洞悉儿童心理的人才能应付自如。
此外,王老师还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学生顶撞教师是临时性的还是蓄谋已久的?是个人行为的顶撞,还是有背景的?这些都需要教师首先冷静的鉴别,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临时顶撞是突然的愤怒造成的,他可能涨红着脸,一副不满、委屈的样子,还夹杂着恐惧。这样的孩子如果教师有理,你给他两句他就不说什么了。假如是蓄谋已久的顶撞,那孩子的表情相对镇定,回答问题比较从容,脸上有时候还会写着挑衅和得意。这时候就要看教师的威信和能力了,假如不够,就要不要和他硬顶,要不只能自己下不来台,很失威信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平静的对学生说:“看来,你对我有意见,我们下课再谈,好吗?我一定认真倾听你的意见。”下了课,教师就应该真诚的和学生对话。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公平公正,即使你们的意见不统一,学生也会钦佩教师的胸怀和态度。
个人行为的顶撞比较好办,如果是有背景的,即有群众基础的,那教师就要注意了。你观察学生的表情,当某个学生顶撞老师时,有人呈兴奋状,那他们一定是一伙的,顶撞者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这时候不要硬顶,以免伤众。可以课后找他谈一谈,倾听他的意见。
总之,教师在遇到学生顶撞的时候,要沉得住气,要有反思精神。学生顶撞自己了,找找为什么?如果责任在我们自己,那就勇敢的承认错误,毕竟,我们的教学生涯还很长,一时的意气用事对以后的发展是没有益处的。如果责任在学生,也要好好分析分析,避免用一种方法解决多种问题的情况出现。当然,如果遭到人身攻击,那也应该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4> 专题研究之纪律问题
二、严重小说小动
上课时,学生有一些小说小动是很正常的,就像成年人开会一样,教师其实不必把课堂纪律搞得过于严格。纪律好和学习成绩好虽然整体上呈正相关,但是未必成正比例;至于创造性,它和纪律的关系就更复杂了,有时候严格的纪律反而压制了创造性。许多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小说小动过于敏感了,我觉得应该把学生学生课堂上小说小动总体上看成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不要打算“根除”之,也“根除”不了,因为那是违反少年儿童天性的。
以上说的是一般的小说小动,对于严重的,即个别学生无视提醒,屡教不改,妨碍他人,影响全局,这是必须解决的,否则,班级有可能成为乱班。爱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教育不是完全给天性当尾巴的,教育需要对这种天性进行引导和适当控制,使学生社会化,否则对他们将来有害。
面对严重小说小动问题,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打击面不要过宽,要区别对待。一般来说,40人的班级,教师锁定的严重小说小动者,不超过5个,否则就是教师要求过火了。
锁定具体人之后,下一步是分析情况,对于这些学生,首先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破坏面,二是看学习成绩。这里的破坏面是指他对周围同学的影响,不是教师的主观感觉。教师在选择工作重点的时候,必须要有战略眼光,排除个人情绪,尽量冷静的分析形势,到同学中去调查研究,找到“病灶”的准确位置,再动手术,切不可乱开刀。看学习成绩并不是说学生成绩好,小说小动就可以原谅,而是指他们小说小动的原因和机制可能有很大差别,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听不懂,学不会
这类孩子上课小说小动的原因很简单,他没有别的事情可干。老师讲的东西他听不懂,学不会,没有信心了,少年人的精力就通过小说小动发泄出来了。这类孩子完全知道小说小动的害处,也不是不能控制自己,而是出于无奈。他们为什么听不懂,可能是基础问题(漏洞太多,衔接不上),可能是智力问题,也可能是智力类型问题(他的智力类型使他不容易走进这门课)。对于这些不同的情况,批评都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帮他们想想办法。基础不行的补一补,智商低确实听不懂的,可以让他们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他不扰乱别人,智力类型问题,可以多给他介绍几种学习方式,如果有效果,他就会爱听讲了。学生的精力是一股洪水,如果主要向着学习渠道,这就分流了大部分,问题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自己堵住了学习渠道,那么,多余的精力就会向纪律方面奔流。这时候,堵是不明智的,应该进行二次分流,绕个弯子,想个办法搭个桥,把水引回学习渠道来。
2、早就会了
老师上课讲的东西他早就会了,听得不耐烦,干别的事情老师又不允许,只好用小说小动来消磨时间。这类孩子很好鉴别,第一他很聪明,第二,老师讲点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会听的很认真。这样的孩子,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他开辟“特区”,允许他在课上不听老师讲课,去学习更深的东西,或者看课外书,当然,前提是要确定他属于这类学生。要是他学习成绩下降了,老师可以对他说:“你看,给你一些自由以后,你的成绩下降了。是不是你还不善于自主支配时间?现在给你一个选择,是继续实验呢,还是取消特区?”一般说来,他们会愿意继续试下去,并且成绩会上升,因为他们逐渐学会了自控。
3、没有规则意识
这类孩子不光是小说小动,他根本就没有规矩,因此往往遭到同学们的反对。这类孩子其实是幼稚,都是在家给家长惯的,没家教。家长事事都依着孩子,使得孩子形成这样的意识:“我的愿望就是我们家的规矩。”这套带到学校就行不通了,这叫“社会化障碍”。
这种孩子,批评不容易见效,教师的中心任务是帮助他重新建立规则意识。要指导家庭教育,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必须下决心改正。帮助家长选出一两件事情,制定出规则,坚决要求孩子遵守,如果做不到,就惩罚。家长一定要坚持,有耐心,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建立起规则意识。学校老师也要做同样的工作,具体细致的就某一件事情告诉他该怎样做,特别是做事的基本规则。双管齐下,他们才能有所进步。
4、自控能力差
这和上一种有点不同,这类孩子不是不懂规则,而是明知故犯,他明白道理,可是确实做不到,只好不做,这不是成心捣乱,而属于能力问题。给这样的孩子讲道理是不行的,他们的问题是“知”与“行”相脱节,他们需要的是训练。教师仔细观察一下他们都喜欢说那些话,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最爱动,动起来有什么规律等,然后根据情况,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小说小动,告诉他如何纠正。给孩子出主意,出一些操作性强的,易于检查核实的,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孩子会逐渐好转。
5、动觉学习者
这类孩子上课时一直在动,但如果你让他回答问题,他会回答,而当你严加管理,让他不敢动了,他却昏昏欲睡,听讲效果反而不好了。这类孩子有人称之为“动觉学习者”,他们喜欢在动作中学习,自己也察觉不到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对于这样的,教师可以适当宽容一些,只要他不影响别人就行了。
6、表现欲
他们的严重小说小动是做给别人看的,他们希望通过小说小动引起老师还有同学的主意。他们在小说小动的同时,是清醒的,会很留意别人的反应,有人注意,他就得意,没人注意,他就失望。对于这样的孩子有几种解决方法:第一,找到他们自我表现的目的,给予回应。第二,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表现一下,这样他们就不会采用小说小动这样低级的方式了。第三,对有的孩子,你采用“不理睬”政策,效果反而更好。
7、“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病态,没有确实的证据是不可以乱说的,真正患多动症的孩子是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难以平静下来的。“多动”并不等于“多动症”,随便说孩子是多动症,那就推卸了家长和教师的责任。以上六种情形,都可以被说成是“多动症”,但这样耽误了孩子,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很多时候,面对有些嘈杂的课堂,我们急火攻心,也许可能会河东狮吼,的确,这样的一嗓子,很有效,整个课堂马上就能静下来,那是因为学生被你吓住了。可是,心理学家说的不错,当孩子需要你大声吼叫才能安静下来的时候,他已经不能真正的静下来了。他的心是浮躁的,当有一天,你的分贝不足以引起他的主意,那么,他是不会理你的。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课堂上的小说小动,孩子的天性是好动,假如课堂不足以吸引他们的话,那么,小说小动也是难免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孩子也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在教育过程中,不简单,不粗暴,不情绪化,那我想,我们的课堂就会奏出最和谐的乐章!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5> 专题研究之纪律问题
三、经常性迟到
迟到,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和班主任考核联系在一起,校门口那些迟来的身影就成为了老师心头的刺。同样的,学生经常性迟到也是有各种原因的,班主任千万不要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又急于求成,这容易失败。学生经常性迟到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恐惧教师,恐惧学校
这种学生的主要问题不是迟到,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到学校来,又不能不来,家长催逼,老大不情愿,能晚点就晚点。少在学校呆一会儿,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可能是教师恐惧症,他们可能受过教师无数的批评,很少或从没被老师表扬过,或者某个教师深深的伤害过他,从此,他就望老师而生畏。这样的孩子,老师只要和他搞好关系,他就可能高高兴兴来上学,而很少迟到了。
有的孩子可能是学校恐惧症,就是说,学校里有他特别害怕的人或事,可能是被别人欺负,被大孩子勒索等,但他又不敢告诉家长老师,只好晚到一点,以免麻烦。这种孩子,当你批评他的时候,他可能会一声不吭,那么教师就要尽可能和蔼的向他询问情况,帮他解决问题。
教师遇到学生迟到,不要告诉学生迟到是如何如何错误,这常常是废话,其实关键是向学生询问原因,具体的,真实的原因,把学生的具体问题解决了,迟到现象才能解决。
2、家长纵容造成的习惯性迟到
有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迟到了,稍微有点不舒服,家长就说:“好了,今天不去了,反正家里有姥姥看着。”旷课且不在乎,更不用说迟到了。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也就不拿迟到当回事了。上了小学,纪律严格了,迟到几次教师就打电话给家长,家长于是急了,天天催孩子,要知道,家长是成年人,转弯很容易,孩子跟不上啊,他已经习惯了懒散了!也有的孩子本来比较规矩的,但是某一天,他生病了,在家里享受到了不上学的甜头,病好之后,家长觉得孩子可怜,在上学这个问题上就放宽了要求,久而久之,孩子也养成了懒散的习惯。
所以,遇到孩子经常性迟到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而要先了解一下他的“迟到史”,他从什么时候开始迟到的,家长的态度是什么。如果确实是家长纵容造成的,那么,就要把家长请来,给他讲清前因后果,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失误,以后不要再袒护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迟到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正的,所以,不必对孩子过于施压,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3、家长包办过多造成的习惯性迟到
家长包办太多,也可能造成孩子的习惯性迟到。从早晨起床开始,家长就什么都替孩子做,孩子是不着急的,因为他明白,反正你比我还急。人都是这样的,只有自己的事情才会抓紧,别人的事情总不那么急迫,如此,孩子迟到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对于这样的家长,教师需要指导。要明确告诉他,迟到不迟到时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要替他承担责任,家长顶多做一些帮忙的事情,而且尽可能减少。孩子要是不听,你最多说三次,就不要再管他了,越管他毛病越多。
总的来说,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还要靠家长帮助解决,而要想借家长的东风,教师就必须学会指导家长,给他出具体的主意,单纯的责怪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据教育部的明确要求,小学生的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这样看来,早晨8点到校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实际上,城里的很多小学现在就这样实施了。那么,是不是就不存在着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了呢?我认为,不然。读了王老师的三点分析,我觉得,可能第一种迟到的现象将被放大。孩子对教师、对学校不一定是恐惧,但很有可能是厌倦,因为他在学校不开心。基于这样的情况,上学迟到还是不迟到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他根本就不想来。要想根除这种迟到,必须让孩子享受到上学的乐趣,试想,谁不愿意去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啊?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6> 专题研究之纪律问题
四、同学冲突
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动不动就吵起来了,打起来了,不是这个告状就是那个报警,教师不得安宁,班主任尤其烦恼。做班主任的,最怕听到孩子们来报告,某某某和某某某打起来了,孩子在门口一喊报告,班主任的心会荡一荡。当然了,做班主任,对这种事情已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孩子之间就是这样不得消停,除非放假。王老师所说的同学冲突,指的是个别学生,总是和别人发生冲突,情节比较严重,算得上是问题学生,麻烦制造者。班主任应该找到这些冲突发生的原因,进而预防和干预,减少冲突的频率和危害。
现在很多教师大力鼓吹爱,以为只要学生从根本上懂得了爱他人,各种矛盾也就都迎刃而解了。这是过于天真的想法,世界上没有抽象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们是在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境中体会到了爱的情感,才逐渐把他们升华成某种抽象的东西。对孩子们谈抽象的爱,效果差。
王老师主张少谈爱,多谈尊重。我们可以要求每个人尊重他人,这也比较容易做到。对于那些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的孩子,教师应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1、语言表达能力差
这些孩子总和别人发生冲突,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没有严重的个性缺陷,平时遵守纪律,学习认真,可往往和别人交往时,会闹起来。其实,他们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采用肢体语言,这样就被对方以为是侵犯。教师如果缺乏经验,也会误解他们。他们一般闷头不语,偶尔说一句也是牛头不对马嘴,教师可能还以为他故意向自己示威呢。
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要冷处理。等事情过去了一两天,他平静下来了,再找他谈。谈的时候搞清楚他冲突前的思想,他要干什么。然后,教师再一句一句的教给他该如何表达。了解孩子的成长史,搞清楚他不善于表达的原因,请家长配合,让孩子每天大声的朗读十几分钟。这样长期坚持,一年以后,孩子的表达能力,整体精神状态都会有积极变化。
2、思维方式特殊
每个孩子的脑子里都有一本独一无二的个人词典,当他对某个词的解释与他人相差甚远的时候,就可能发生冲突。这种孩子表达能力不一定差,也不是不讲道理,而是他有自己的道理,所以教师必须说服他,而不是压服。教师批评学生的时候,学生如果申辩,教师千万不要轻易断定是狡辩,因为这很有可能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别人不一样。遇到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搞清楚他的特殊词典里,某个词是怎样解释的,先理解,再引导。
3、缺乏人际交往技巧
这类孩子典型的不会看人脸色,不知什么时候干什么事,他们没恶意,却“招人厌”,俗称“缺心眼”。其实他们的智力不错,就是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
造成这类孩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跟家长学的。他们的家长中可能有人就是这种风格,二是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没空教孩子,也可能孩子是交给老人看管的,很少接触同龄人,结果学不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对于这类孩子,教师只要向家长指出这个问题,家长就会具体的教孩子,老师再教一部分,情况应该会好转。对周围的孩子,教师要做做工作,让大家宽容一点,这样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自我中心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这问题孩子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心中只有自己,且目无他人,只要自己高兴,不管别人心情如何。他们的道德标准有两种:一种用来要求别人,一种用来放纵自己。不用说,这样的孩子是家长惯的。
解决这种学生的问题,一是要恰当地阻止他的任性行为,二是要帮助他们逐渐学会换位思考,建立起对内外统一的道德标准。家长必须和教师一起努力。
5、个性缺点
这种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一般不是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一般也不会违反纪律,可总是有同学反对他们。因为他们有一些个性上的缺陷,比如小气、爱说谎、专爱搬弄是非等等,这些缺点同学们看不惯,就会有微辞。
要解决这类孩子的问题,笼统的批评教育用处不大,关键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究竟为什么招同学们“不待见”,也就是要让他们准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缺点。当然,想改变是很困难的,因为个性缺点都有很深的渊源,比较现实的做法是,让他们学会减轻或者收敛自己的个性缺陷,做到这一点,他们和同学们的矛盾就会少一点。
读这一章,我做的最多的事情是聆听,聆听大师的话,想自己以前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对比着想,想的自己脸红。孩子们总是喜欢报告,谁谁谁打架了,而我最讨厌听到类似的报告,所以,总是以小事情不要来烦我为由打发走孩子们。其实,在孩子们的报告中,我应该发现有两个孩子被报告的频率相当高,我也知道,他们总是和同学发生冲突,可我很粗心的放过了。听听大师的话,细细想想那两个孩子,家庭因素的确是最重要的!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与他成长的那个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和家庭的沟通成为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心之一。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7> 专题研究之学习问题一 不注意听讲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不注意听讲的时候,我们所讨论的是严重的不注意听讲,即经常的、持续的、弥漫性的、公然的、屡教不改的、令老师无法忍受的那一类不注意听讲。
严重不注意听讲的孩子可以分成两类,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不好的。这些孩子严重不注意听讲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教师千万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孩子不爱学习。
第一类学习成绩还可以,甚至很好:
1、他不是不注意听讲,而是在用自己的姿态和习惯注意听讲或者比较注意听讲,因为其姿态与其他同学差别较大,很不“标准”,被老师误解了。
他们东张西望,眼睛很少看黑板,但是他们在听,如果你请他回答问题,他能答上来,考试成绩也不错。这种类型的孩子以小学生居多。他们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其实搞不清楚自己是否在不注意听讲。如果老师给他下了“不注意听讲”的定论,他会很迷惑,会不服气。但老师总是这样说,时间一长,他也会相信自己是不注意听讲的人了,于是就真的变成了一个不注意听讲的人了。这个问题生其实是教师自己造就的。
对于这种孩子,不可以批评,但是,可以帮助他们分析一下自己的听讲姿态,在宽容和肯定的同时,劝他们做一些小的调整。只要他们影响面不大,就不要跟他没完没了。
这种情况有点像“严重小说小动”中的“动觉学习者”。似乎动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所不同的是,这类孩子可以有所改变。教师只要仔细的观察他,了解他喜欢怎么动,然后耐心的帮助他,提醒他改变自己的听讲姿态,相信孩子慢慢会有所好转。这样的孩子几乎每个班上都有,教师上课时,也常常被他们所吸引,所以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素养,宽容一些。
2、他早就会了,听得不耐烦
这种情况也是小学生居多。鉴别这种孩子的方法是教师讲点新鲜的,学生没有听说过的知识试试,如果发现他支起耳朵听了,那就可以判断,这不是个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只不过教师的讲课他“吃不饱”而已。遇上这样的孩子,你可以给他自由,只要他不影响别的孩子,能保持良好的成绩就行。
如果给他自由,他的学习成绩马上就下来了,这时候,也不要草率的认定“可见,不能给你自由”!你可以教孩子合理的分配时间,如果他做到了,那么,将来他就是一个尖子生。培养尖子生,何乐而不为?
这一章节有好几处和“严重小说小动”是对应的。想想也是,学生的精力就是这么多,不注意听讲了,也就必定会小说小动。发现“吃不饱”的孩子很简单,只是,教师习惯性的不放心,还是要求孩子上课时认真听讲,生怕漏掉点什么。就算思想开通的教师,给孩子自由了,但孩子偶尔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这种担心就会升级,就可能收回孩子的自由。这是考试所造成的教师的习惯性行为!
3、课上不注意听讲而成绩不错,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课外会有人给他再讲一遍,他课上不必听了。
这种情况以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居多。学校里教师讲的内容,家长回家会再讲一遍,而且讲的比老师还细。学生就感觉课上不用认真听了,反正回家有人教。这样的孩子一旦年级高了,家长无法给他们上课了,那么他就会失落,会无所适从,成绩也一落千丈。
孩子的个性可以照顾,但是必须认真评估,只照顾那些确实需要照顾的地方,凡是和其他学生可以保持一致的,绝不过分照顾,否则就是溺爱,助长了孩子的无能。
我们经常要求家长回家多教教孩子,尤其是一年级,许多孩子跟不上集体的脚步。很明显的,回家有人辅导的孩子和没人辅导的孩子学习成绩是大不一样的,那我们是不是犯了功利主义的毛病呢?着眼于眼前的一次次小考,对于关乎孩子未来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置之不理呢?或许,家庭正常的辅导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过分,不能和学校教育,和课堂上老师的讲课本末倒置,即不能养成孩子“反正回家有人教”从而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
4、有些不注意听讲而学习成绩却不错的学生是自学者。
这类孩子以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居多。他们喜欢读书研究,而不喜欢听讲。他们可能视觉优于听觉,可能喜欢一遍又一遍从容的揣摩,而跟不上老师的语速。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允许他们自己看书自学,而后适当指导。效果会很好。
第二类,不注意听讲而学习成绩很差
遇上这类孩子,教师应先诊断一下,他是“新手”还是“老手”,即他是最近才不注意听讲的,还是以前就是这样的。
“新手”问题很好解决,因为他们不是不会认真听讲,原来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只是最近被某些东西干扰了,一旦排除干扰,重新找回认真听讲的感觉,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上升。这些干扰可能是不适应新环境,可能是同学关系紧张,可能是不喜欢新老师,可能是“早恋”,或者是家庭关系紧张,或者是营养跟不上,体力不济。对于这些,教师只要诊断正确,切实的帮助他们排除干扰,就可以了。
“老手”可以细分为两类:能力问题,即他们没有能力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这叫做“注意力”障碍;非能力问题,即他们本来有能力注意听讲的,但是,某种原因严重压抑了此种能力,它发挥不出来了。如何鉴别?如果孩子每一门功课都是不注意听讲的,那可能属于“注意力障碍”,如果有一门或几门是能听讲的,那就是非能力问题了。
注意力障碍,可能和“多动症”是相似的,属于我们教师不可解决的范畴,以下,王老师所列举的都是非智力因素缺陷造成的不注意听讲的原因。
1、对学习失去信心
这种孩子从小就没有成功过,他们几乎已经放弃了学习,他们认定,认真听讲也没有用,反正考不好。这类孩子你和他讲道理是没用的,惩罚也是没用的。治疗的方法是点燃他们心头的希望之火,不批评他们,给他们找优点,哪怕只是一点点,“哪壶开了提哪壶”,这样,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起色,但是他们的纪律情况会有所好转。
2、基础太差,听不懂
任何人面对自己听不懂的语言都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学生自然也如此。锁定这种孩子可以询问他本人和任课教师,或者看他新学一门与基础关系不大的科目成绩明显好一点,那就证明他是基础问题。可以建议家长给他请个家教,补补课。补课也不要同时抓几门,只捡最有希望进步的一门补习,而且急学先用。如果看到一些效果,他就会增强信心,然后一科一科的继续努力。
3、习惯性懒惰
集中注意力是很累人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懒惰,遇事不动脑筋想一想,永远只是漂浮在事件的表面,那么,他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的。这种毛病是怎样造成的?据我看,其家长往往就是这种人,不好好听孩子说话,没有给孩子树立认真倾听的榜样,结果孩子压根就没有体会过认真倾听和认真思考是什么感觉。电视和漫画书也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它们不需要思考,强烈震撼的画面特别破坏了人的敏感性,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多了,会变成一个感性的人,对需要思考的东西就不感兴趣了。这是习惯性懒惰。
这种孩子,需要教师指导家长,不管工作多忙,一定要认真听孩子说话,家庭中经常拿出一个话题,讨论讨论,旁人必须认真倾听。严格控制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还可以每天督促孩子大声朗读10分钟严肃的作品,坚持一年左右,或许有效果。
4、智力类型与众不同
我们用通常的方法给他讲,效果不好,换种方式,他却可能很专注,很投入,效果也好,这种孩子的智力类型可能和普通孩子不一样。
怎样鉴别这类孩子?他们整天精神状态不萎靡,也不懒惰,品德不差,智商也不低,偶尔在某些活动中有出人意料的表现。这类孩子,教师可以去请教专家,帮他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式。
学习成绩尚可,上课时不认真听讲,或许教师还能容忍,但是学习成绩差,上课还不认真听讲的孩子,恐怕没哪个教师喜欢。其实,学习成绩好与不好,并不是决定一个孩子上课时需不需要认真听讲的重要因素。现行的评价体制,使得教师比较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的。孩子不注意听讲,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是可以改正的,有些是我们教师无能为力的。只有教师用科学的态度、人文的态度去研究孩子,帮助孩子,那么,才有可能在学习成绩之外,找到孩子!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8> 专题研究之学习问题二 不完成作业
这大概也是令教师最感头疼的事情之一了。学生不完成作业,教师就想了很多办法来“对付”他。督促、检查、评比、奖励、批评、甚至惩罚,可总还是有那么几个孩子不能按时交作业。其实,教师的想法太简单,他们就以为这是学生“贪玩、不爱学习、厌学、怕苦”等几个原因,归因简单,对策也就简单。简单不等于有效。
如果孩子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考试成绩还可以,那么有以下几种可能:
1、书写障碍
这类孩子听讲比较专心,发言也积极,有表达能力,总的来说学习状态不错,但是只要一涉及笔头作业,他就一百个不乐意。这种孩子千万不要贸然批评他“不想学习”,他可能有书写障碍。
书写是很复杂的,需要眼手口脑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小学生把字写到框子外面去,通常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他的手部肌肉没有别人发育的好,控制不住那支笔,自然就没法写好。如果经过诊断,学生不写作业确实是因为书写障碍的,那么就不要乱批评他们,也不要抓着他们写作业。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们,写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然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手指操,锻炼孩子手部肌肉的发展。教师,则要减少这类孩子的作业,不求多,不求好,写了就行,然后逐步增加。
2、懒惰,靠小聪明学习这种孩子没有书写障碍,如果给他压力,他也会按时按量的完成作业,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懒惰,而且胆子比较大,不太害怕惩罚。他们成绩不错,靠的是小聪明。这种任性懒惰的孩子,几乎可以肯定是家庭教育的失误造成的。家长从不过问孩子的作业完成没,在家几乎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这类孩子教育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请家长请家庭教师、如果他品德不差也可以到同学家完成作业、学校有辅导班的,可以让他做完作业再回家,期待他们慢慢的养成好的习惯。总之,他们有进步就行,不要有太大的期望值。
3、嫌作业太“小儿科”
这种孩子经常不交作业,但是成绩不差,有时候还能考个令人吃惊的好成绩,别人不会的题,他倒能做出来。这种孩子也会给老师懒惰,靠小聪明学习的印象,但是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很爱学习,老师讲到他确实不懂的地方,他会听的津津有味。这样的孩子通常家庭氛围很好,知识面广,平时说话词汇丰富。
这样的尖子生要适当照顾。还有一种隐性的尖子生,目前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条件。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看出来,并帮助他们扩大知识背景,给他们吃点“偏饭”,培养一个以后的尖子生。
还有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还不爱写作业,细致分析,也有以下几种情况。
1、没奔头,灰心了
做事情要有奔头,没有奔头,他是绝不会起劲的,要是学生觉得写作业是一项没有奔头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心如死灰,不写作业不过是消极心态的一种表现而已。
灰心者又可以分为两类:整体灰心(即厌学甚至厌世者),他连学都不要上,甚至都不想活了,你还要他写作业,岂不是笑话?局部灰心者,他对某一门或几门功课灰心,这比较好办。教师千万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专门抓他不写作业的这几科,每天揪住不放,那学生就会产生绝望,反正是“不写作业”的罪名已定,干脆门门都不写了。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你只是在某一门功课上存在困难,不是不写作业的学生。我们慢慢解决。”然后帮助孩子切实找到这门功课的困难在哪里,为什么灰心,再逐步解决。
2、作业不会做,或者障碍太多
有很多不写作业的孩子就属于这种类型。面对作业,他困难重重,老师又催得紧,怎么办?抄、向家长求援、或者干脆不做。对于这样的孩子,不能和懒惰的孩子一起批评,确实不会的,你骂一百遍还是不会,甚至可能更不会——你把他骂傻了。他为什么不会,可能是智力问题,可能是基础问题,可能是暂时没有入门,你调查清楚之后,对症下药,该补课的补课,该请家教的请家教,该等的等(没入门),而且允许他们一段时间内不做作业。
3、挫败感
这种孩子不是学不会,也不是能力不够,也没有完全灰心,也不是懒惰,就是写作业提不起精神。这种情况可能是受的挫折太多,他们不管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家长或老师的肯定(家长的期望值太高),久而久之,他们就处于沮丧状态,对完成作业也就没有兴趣了。
这类孩子,只要家长和老师实事求是的肯定他的成绩,他就会转变精神状态,作业完成状况也会好转。
4、不喜欢这个老师
孩子常常是情绪化的,如果和某个老师发生了冲突,不喜欢这个老师,就可能不做作业。这其实是人际关系问题,不是作业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不要提作业,而应该主动的征求孩子的意见,该倾听的倾听,该解释的解释,该道歉的道歉。关系缓和了,作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班上倒也真有几个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细细分析一下,可能有以下几种:
1、书写障碍。我看不得孩子的字歪歪扭扭,有时甚至写到田字格的外面,写得不好就擦掉重来。露写字的速度奇慢,字形也不好看,通常其他孩子已经写完了,她才写了三分之一。她年龄偏小,可能真的存在书写障碍。我还老是要求她写完后才能玩,是不是错了?明天试试,让她回家做做手指操,锻炼一下,并适当的减少她的作业,希望能有效。
2、作业不会做。岚就是这样的孩子,上课时听讲不是很认真,做练习题时,也不太会做。每次我要求孩子把作业写正确后再离开教室,她总是最后一个,还磨磨蹭蹭的。她和露不一样,她写字虽然不漂亮,但是速度还行。我教她之后,她往往能很快的完成。这样的孩子,我应该再少些责备,多些关注吧!
3、懒惰。彬,懒到了极点。家里没人管,在校,在我眼前好的,一离开我的视线,就完了。应该拜托一个人管一管他,等他习惯稍好一点再说。最近几天,在我的“高压”下,他似乎好一点,看来,不能放松。
作业问题居然也是千姿百态,各种原因都有,以前,也没怎么研究过,只是记得有谁说过,孩子不做作业,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现在看来,孩子不做作业,教师确实应该反思自己,不过,反思的角度也不必局限于怎样把作业布置的更合学生口味,还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个孩子不做作业,找到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9> 专题研究之学习问题三 马虎
这里所说的马虎是学习方面的。教师和家长面对孩子的马虎现象,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反复提醒(千叮咛万嘱咐:“你可千万别马虎!”)、吓唬(“你要是再马虎,成绩就会掉下来,就考不上大学了!”)、斥责(“你就是这样马虎,和你说了多少次了,就是改不了!”)或者是惩罚(写错一个字,罚抄一百遍!)。这些办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常常不能解决问题,也许还给孩子一个自我辩护的武器,适得其反。所以,一定要注意,不管孩子事实上有多马虎,都不要给他贴上“马虎”的标签。解决问题不是在说,而是在于采取具体的措施,帮他改正,多做实事,少来指责才是真正的教育。
(题外话:“多做实事,少来指责”这话说的多好啊!我们往往埋怨这个,埋怨那个,环境不好,学生素质不高,家长不配合,有多少理由可以找啊!为什么就不反思一下自己呢?前些天在《班主任之友》上看到万玮的一篇关于“格局”的文章,虽然不太喜欢他,但是,他的这篇文章我很喜欢。做人应该有一种格局,做教师更应该有一种格局。每天为一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这点小利或许是一次评优,或许是一次测试成绩,又或许只是一次检查,我们该看到的应该是孩子的未来。做老师的如此,做领导的又何尝不应该这样呢?想想怎样为孩子、教师多做些实事,而不是指责!)
马虎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造成马虎有多种原因,解决的办法也就有多种。
1、心急
有些学生写作业或考试的时候,总是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好像身边有什么人在催促他们,其实,他们就是一些急脾气。对这类孩子,解决起来比较简单,让他们做题前深呼吸,数数,或者对自己说:“静下心来!”一般就会有效果,坚持下去,可以逐步改掉粗心的毛病。
2、情绪不稳
这种学生整体精神状态不好,他们在家里或者学校遇到了什么事情,心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马虎。这种马虎是阶段性的,只要问题解决,他的马虎现象就会大幅度减少。教师如能帮他解决问题,那自然好,大多数时候,问题得不到解决,教师只有劝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剩下的就是等待,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不要企图药到病除。
(本以为,找到了病症,就一定能药到病除,事实上,教师未必是个高明的医生。一来,不一定能准确诊断,二来,就算是诊断准确,也不一定能治。王老师在之前的一个章节中就说过,问题学生的诊疗有教师力所不能达的地方,所以,需要校园专家,需要心理医生,甚至需要社会援助。读这一章,又一次感受到了王老师的睿智与通达,教师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力所不能达的该交给谁就交给谁吧!)
3、害怕
有些孩子平时成绩不错,一到大考就发挥不出来了,这有好几种情况:一是孩子只善于掌握局部的知识,大考考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他不会了;二是这个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比较好,长期记忆能力较弱,期中期末主要是靠长期记忆,所以成绩就下来了;三是他平时的成绩不真实,抄来的,而大考抄不着,所以下来了。这三种情况都与紧张无关,我所说的是指确实是由于紧张而导致的发挥不出水平。
为什么紧张?是让老师和家长吓的,压的。我们总以为,“人无压力轻飘飘”,所以老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的主意力就被“考试后果”所吸引,没办法集中在考试上,再说人在面临过大的压力时,智力会下降。这是整体心理状态的失调,不是简单的马虎。
(物极必反,人,是需要压力,但是压力应该是适度的。对于孩子来说,考试成绩并不是他们的唯一,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唯分数独尊的当下,孩子们又怎能没有压力呢?就算是家长和老师不明说,但他们在平常的细节当中,在父母老师的言谈举止当中,难道就不会发觉这一定律吗?压力,有时候也来自于自身!所以,我还是认为,孩子们只有明白了考试的真正意义,压力的施加方向才是正确的,才会推着他们向前发展!)
4、视觉障碍
有的孩子读书跳字,看书跳行,相似的字母或字混淆不清,人家一目十行,他却只有几行,他看不全,有时候他写出的字是反的,有的没有空间感,这可能是视觉障碍。遇到这样的孩子,千万不要指责他,可以建议他去医院做视觉测试,如果真有视觉障碍,那就进行视觉训练,即朗读和抄写,不过量就行。
5、思维滑动
某个学生每遇到某一类型的题目,或者某个步骤,或者遇到某个字,就容易出错,反复纠正也改不了。当你把这个错误提出来时,他能够不出错,可是,一放到整体的练习或考试中,却又错了。
这属于习惯性的思维滑动,瞪着眼睛看不见自己的失误,就滑过去了。这种毛病不太难纠正,首先找到这个学生的“马虎点“(也就是思维特别爱滑动的点),让学生记住,每临近这个马虎点的时候,就特别警惕,一旦到了这个地方,就闭上眼,深呼吸,数几个数再往下做,就好像是事故多发地段设置了一个警告牌一样。
6、缺乏责任感
这种学生,不止学习马虎,凡是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一概是大大咧咧的,错误百出而满不在乎,而他感兴趣的东西却很少出错。可见,这类孩子不是马虎,而是没有责任心,没有把学习看成是分内的事情,他是在给家长和老师学习,消极怠工,敷衍了事。遇到这种问题,但从马虎入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整体的治疗,改变他整个的生存状态,甚至需要从头开始培养他的责任感。从让他负点责开始!
(马虎的原因多种多样,马虎的类型也是千奇百怪啊!有孩子自身的原因,有家长和老师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了解了孩子的马虎的原因之后,我们教师要做的,应该就是正确诊断吧!班上总是马虎的几个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应该怎么帮助他们呢?多做少说!孩子需要实事求是的帮助,不是理性的分析!
本章的最后,王老师还强调了一点:建立“错题档案”。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马虎的时候,只不过马虎的程度不一样罢了。既然我们打算解决孩子学习中的马虎问题,那就一定要把学生马虎的地方找出来,把错误概率统计出来,把错题集中起来进行研究。作业本上的错误最好不要擦掉,那样会掩盖事实,到了综合复习的时候,没有错题档案,资料不全,会吃亏的。可见,平时,孩子的作业本里,为了图个好看,让他们把错的改成对的,只是一时的小利,属于目光短浅。
倒是从没想过目光短浅之类,也没有想过让本子漂亮些,只是习惯了让孩子们把错的订正一下。王老师说的很对,擦掉错误就掩饰了错误,这对孩子其实没有好处。订正是必要的,可以另外准备一个本子,或者,我们一年级的孩子不会写这么多字,就可以直接写在边上,这样既节省了擦错误的时间,又有一个对照,何乐而不为呢?)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10> 专题研究之学习问题四 偏科
这里的偏科说的是严重的偏科,是指让家长和老师心疼的偏科——如果不偏科,他可以考一个很好的学校,单一偏科,希望就落空了。这种学生本来各科都挺好的,上了中学,怎么也上不去了,他们的纪律品德都没有问题,有的甚至是优生,但就是偏科,这是怎么回事呢?
偏科可以分成两大类:原发性偏科和后发性偏科。原发性偏科是指从小就偏,后发性是指后来才发生的偏科,原因不一样,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
原发性偏科:这从幼儿园开始就表现出来了,有孩子认字容易、语言流畅但是识数和计算就很困难,这种偏科是天生的,与遗传基因有关,也有可能父母的学习倾向和知识结构就偏向于某个方面,对孩子会有潜移默化的后天影响。这种孩子,要完全克服他的偏科现象是很困难的,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放弃“人定胜天”的幻想,把自己的期望值调整到合适的地方。比较现实的方法是不逼不催,而采取帮助,告诉孩子,尽力学好,能得多少分是多少分,对于自己的强项,可以再加把劲,尽量多一些分数,弥补弱项的损失。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厢情愿的,王老师不止一次告诉我们,要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要要求孩子做他不能做到的任务。对于原发性偏科,很少遇到,但是,应该了解,并及时做好孩子,尤其是孩子家长的工作。
后发性偏科:主要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漏洞扩展
学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出现了一些知识漏洞,如果及时补上,就没有问题,但是,大家都疏忽了。结果,漏洞越来越大,听不懂新课,就不想学了,不想学了就更跟不上了,渐渐地,就会厌恶这门课,于是偏科了。解决方法:查漏补缺。必须找善于诊断的老师,找准孩子的漏洞所在,一对一的给他补,如果孩子的成绩上来了,那么他就会对这门课有信心。
教师应该有一颗敏锐的心,及时发现孩子的漏洞。
2、失败感扩展
有的学生走向偏科并不是因为知识有漏洞,而是学这科老是得不到表扬,成绩不理想。学生往往对自己学得好的学科越学越带劲,老受挫折,得不到老师的笑脸,他就会消极,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偏科。其实,老师只是严格一点而已。解决方法:一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二是对这种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可能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教师。记得三年前,班上有个孩子,成绩还可以,他妈妈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关照我对他严格一点。我自然是照做,却忘了孩子始终是孩子,他们的情感是丰富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大人所想的那样。用大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真是大人最大的悲哀!我也导演了这样的一幕悲剧!孩子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差„„是的,我给了他严格,却忘了给他信心。今天的我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3、师生关系紧张
如果教师对孩子抱有成见,或者学生对教师抱有成见,或者家长对教师抱有成见,影响了孩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学生这科就可能直线下降。关系不转好,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偏科。解决方法:看问题出在哪一方,是老师的问题,学校领导就要做教师的工作,是家长的问题,学校领导就要做家长的工作,是学生的问题,也要校方出面教育。
坦诚、宽容、尊重始终应该是教师的行为准则吧!自己做到了这些,相信家长或者学生就算是一时的误解,也终究会被感动的吧!学校,在这里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就完全取决于领头羊了!
后记:快过年了,面对这个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我,居然也忙的像模像样,打扫、购物、整吃的„„就是不得闲下来读几页书。很是惭愧!自己允诺自己的看书写字上网的舒适或许只有等到过完年才有实现的可能吧!
这些天,太阳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倒是绵绵的雨,和大地恋的难舍难分,但愿,能有一个灿烂的新年!很早以前就开始读的书,今天偷空又读了几页,赶紧记下!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11> 专题研究之心理和品德问题一 早恋A 早恋问题已经沸沸扬扬地讨论了许多年了,至今还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和家长的重点难题。我们抨击早恋的时候,往往从社会影响、社会不良风气开刀,可是解决早恋问题的时候,却又从学生的生理因素入手,大讲性知识。这实在是头疼医脚,脚疼医头。其实防治早恋的重点应该是健康感情的教育,自尊教育,幸福观教育。
现在对于早恋,最流行的说法是反对生堵硬截,应该进行疏导。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然已成陈词滥调。怎么疏导,很少人细致研究,无非是说教而已。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对症下药。早恋,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教育方式。
一般说来,有三种教育的方式:一是围追堵截,纪律处分,这种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第二种是高明的引导,“肩并肩的教育”,表面上和学生走同一方向,暗中“做手脚”,悄悄地转变学生;第三种“我理解你”,也是肩并肩的,可惜教育者跟着被教育者跑了,教育变成了纵容。第二种方式既不主观,又不放弃教育者的身份,才是最合适的。
引导的前提是搞清楚早恋学生的情感路线和思维路线,这个过程就是诊断。要解决早恋问题,家长、教师非学会诊断不可,在没有“确诊”之前,万不可轻举妄动,否则是很危险的。
1、前青春期的“过家家”式早恋
一般这是发生在小学生中的事情。其主要特点是模仿性(说的话、做的事都是跟大人或者电视上学来的,自己并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易变性(他们早恋没有明确的目标,今天跟这个好,明天就宣称“爱”上另一个人了)、非持续性(这是从时间角度来说的,就是很少整天都想着某个人)、非弥漫性(这是从空间角度来说的,就是他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恋爱不会弥漫到他的全部生活)、易受周围影响(容易受同学和班风的影响)。这些举动其实就是披着“恋爱”外衣的友谊或者是一般的异性交往,说这是“过家家”的游戏,可能更适合一些。对于小学生式的所谓“早恋”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扣帽子,不要公开谈论,在公共场合甚至应该一口否认。私下里可以找孩子谈谈,这样,利于平息事态,也利于教育和保护孩子。但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有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大,又早熟,那就要认真诊断了!
2、家长关注孩子不够造成的情感饥渴式早恋
这种早恋以中学生居多,他们只是特别渴望和异性朋友在一起,他们的需要主要是情感需要,而不是性需要。出现这种早恋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孩子关注不够或者关注不对。
人是需要倾诉对象的,家长和教师不能充当这样的角色,孩子就会自己去找。一旦有一个异性朋友特别注意我,我和他特别合得来,我就可能多愿意和他来往,越走越近,就可能“恋”上了。这种孩子如果有同性的知心朋友,那早恋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教育这种早恋生,关键是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教师可以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多和孩子沟通,如果家长只想教训孩子或不管孩子,那就只有教师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他找到知心朋友。
3、单亲家庭造成的寻找情感寄托式早恋
这与情感饥渴有关。单身母亲带一个女孩,孩子缺乏父亲的关爱,就可能羡慕男子汉气概,她们会补偿自己的缺憾,虽然自己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单身母亲带一个男孩,可能男孩身上难免少点阳刚之气,这种性格是要受嘲弄的,于是,他以找女朋友来显示自己是个大男人。单身父亲带孩子,容易缺乏细腻的情感沟通,孩子也容易在学校寻找安慰。
如果经过教师的调查,锁定学生的确是属于单亲家庭造成的心理补偿式早恋,那么,教师要做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指导家长。要告诉他们,离婚照样要使孩子得到父母双方的关爱,或者用别的途径补偿,让孩子没有情感饥渴。
4、父母不和造成的心理补偿式早恋
夫妻不和,经常打架,这种家庭状况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有时比父母离婚还要严重,也可能造成孩子早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某个异性能给他安全感,她就可能主动接近他。但这种关系是不稳定的,父母不和的孩子缺乏对异性的信任,往往疑心病很重,所以,不会长久。一旦两人吵架,那么,孩子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害怕异性,躲避异性,甚至仇恨异性。表面看,她不恋爱了,但是,从心理变化来看,更危险了。
遇到这种学生,教师的首要工作当然也是指导家长,无务必减少学生家庭中的硝烟。自然,人家的私事教师也不好插嘴,但可以从孩子的角度给家长一些忠告。
5、父母行为不检点,或者行为不端,刺激孩子性紧张引起的模仿式早恋
有的孩子家里的住房条件不好,和家长挤在一间屋子里,父母又不注意,还有的家长行为有问题,这些都可能使孩子早早知道了他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刺激了他的性紧张。他要模仿父母的行为。这种学生往往是早恋的“先行者”,而且他们的早恋一是张扬,二是感情色彩不浓,讲求实效,对外部动作更有兴趣,三是对早恋对象的选择缺乏个性色彩,很表面,不挑剔。
这种孩子对班集体的破坏作用较大,而且,教育这种孩子不能指望家长,主要要靠学校。这种学生绝对不适合在集体场合批评他们的早恋,跟他们个别谈恐怕作用也不大。一个办法是发挥他们的长处,转移他们的视线,让他们少想点这方面的事情,同时,注意团结正面力量,抵制歪风。这种学生,只有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才能进步。如果,他犯错误,一定要处分,不可不了了之,但措辞可以委婉些。
6、学生父母想抱孙子支持孩子搞对象造成的奉命式早恋
这种事情多发生在农村中学。学生年龄较大,父母并不希望孩子上大学远走高飞,只求他以后留在身边,于是支持孩子早恋。这种早恋特点是现实而稳定,浪漫色彩不浓,他们的恋爱是要结婚的,目的明确,背后有家长的支持。
这种孩子一般很难强行拆开,可以找孩子谈话,让他们注意学校纪律,两人的关系等毕业以后再说。
7、同学起哄造成的弄假成真式早恋
学生称这种事情为“拴对儿”,用起哄的:线“一牵,就栓成了一对,很厉害的。因为人人都有一种心理,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喜欢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异性的注意和喜欢,不管真假,都有着难以抗拒的力量。很多早恋就是这样促成的。
班里如果有这样的“拴对儿专业户”,可就热闹了。教师要及时发现这类早恋,及时查出谁是“拴对儿专业户”。不宜在班里公开批评,正确的方法是找准火源再泼水,暗中警告那几个人,但在班里要装作若无其事。
最容易成为“拴对儿专业户”的,常常是以下几种学生:
1、早恋的“风头人物”。他们自己做错了事,既自豪,又害怕,所以鼓动别人也早恋。这种孩子要严肃警告。
2、早恋的“后备军”。这些孩子已经跃跃欲试,但是缺乏胆量,于是他们就给别人拴对儿,这是早恋的“准备活动”。对这类孩子可以比较温和的批评,告诉他们要控制自己的情感。
3、傻呵呵的人,图个热闹。这类孩子也要严肃批评,告诉他们做事要有头脑,否则可能被人当做笑料。
专题研究之心理和品德问题一 早恋B
8、班集体早恋风气触动的“跟风”式早恋
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学校如果早恋已经成风,那就会像浪潮一样,把一些原来没有早恋意向的学生卷进来。这种“跟风”式的早恋是班主任工作不扎实、情况不明、见事迟的表现,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措施,下文就是失败。
中学生人人都有早恋的心理因子——青春期的性意识。如果班风正,那早恋因子就会受到抑制;还有,学生都有从重心理,看人家干什么,就可能模仿。这就是“跟风”式早恋产生的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在查清事实之后,要采取果断措施。一是“抓尖”,即把班里早恋最肆无忌惮的、影响最坏的一俩个抓出来,给予纪律处分,压倒早恋之风,然后做“跟风”那部分人的工作。
早恋一般不适合公开谈论,但是如果一个班已经形成了公然的风气,那就有必要索性开班会讨论一下,教师做好班干部的工作,务必让正气压倒邪气。教师的态度要坚定,沉稳。之后,对早恋的学生分别进行帮助,同时,组织班集体搞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早恋引开。
9、教师处置不当造成的逆反式早恋
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遇上一个心理上有点问题的老师,或者思维方式非常死板的老师,就可能认定他们是早恋。教师一给他们定性,让他们承认错误,处于青春逆反期的他们就可能和老师唱反调:“反正你说我早恋,我就恋给你看看!”教师,无意之中就成了“拴对儿”的人,只不过这是“客观拴对儿”,极不明智。
看见学生早恋,要先搞清楚,这是不是早恋。这标准也不是教师主观设定的,可以去学生中问一问,他们心中的早恋标准是什么。有些孩子之间的交往确实是暧昧的,但是你没有证据,万不可把事情说破。聪明的方法是装作没看见,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隔离他们,他来暗的,教师也不要轻易来明的。
逆反式早恋,重在预防。如果教师已经犯了错误,把学生逼成了早恋,承认错误也晚了,那就只好用其他教育方法了。
10、学习受挫,情绪低落,用早恋的方法来寻找寄托的精神安慰式早恋
学习上的失败者早恋的可能性要比成功者大。人人都会本能的躲避曾经多次失败的事情,学习失败者讨厌学习,害怕学习,然则他们多余的精力干什么用呢?那就热衷于学习外的事情。
对这种学生谈大道理是没有用的,他们什么都明白,就是赶不上,所以会泄气,会“屡教不改”。这种学生的主要问题其实不是早恋问题,而是学习失败,早恋只是迫于无奈,所以教师做工作时,可以不谈早恋之事,而全力解决他的学习失败问题。如果他对学习实在是提不起精神,就可以让他在集体活动中出点风头,发泄一下多余的精力。
11、成绩很好,但是学的非常疲倦,生活很枯燥,搞点早恋来休息的放松式早恋 好学生不应该早恋,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而且正因为教师相信他们,不怀疑他们,所以,他们早恋的机会反而会更多——常常会打着“工作”、“帮助同学”的旗号接近异性。他们其实很累,压力很大,这是好学生早恋的温床。解决这个问题办法不复杂,一定要适当减轻学生的负担,要给学生放松的机会,要给他们“疯玩疯闹”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精力发散到各个方面去了,早恋就会减少。
12、其他事情上无法领先,但早恋有点资本,用早恋来出风头的自我表现式早恋 人,总想要超过别人,至少要有超过别人的地方,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学生当然也是这样。如果有孩子什么都不好,那他可能通过早恋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孩子的早恋很难制止,因为早恋是他的精神食粮,救命稻草,你若不让他早恋,等于要了他的命。所以,教师切不可鲁莽的指责他们,而是细致的研究他们,帮他们寻觅另外的可以出风头、可以达到自我满足的渠道,来分流和转移他们对早恋的注意力。
13、媒体影响造成的童话式早恋
有些孩子是文学爱好者,特别爱看“青春文学”,爱看电视剧,看完了就开始做梦。有的孩子眼界高,只爱梦中情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同学不屑一顾,教师的任务就是使他们从梦中惊醒,但不要打破他们的梦,可以引导他们去接触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婚姻案例。有的孩子有了梦中情人,就到现实生活中来落实。把班里的某个同学当成完美的对象,热烈追求。对这种孩子教师比较明智的办法是,一边控制他们的言行,一边耐心的等待他们梦的破灭。
以上,王老师把中小学生的早恋分成13类,但这只是观察早恋的一个角度,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往往是复合型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干预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思考,灵活的处理。
教师要学习医师的心态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评介
不少教师感叹: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地位提高了,但是教师越来越难做了——现在的学生打不得、骂不得、罚不得,有的学生哄不听、爱不灵,明明是为他好他却不领情,甚至心怀怨恨,更有甚者会还做出一些伤害老师的举动来。
教师越来越难做,主要的原因是生活在人事制度改革最后堡垒中的教师的落后心态跟不上时代民主化、法制化、个性化、科学化的脚步了。
教师迫切需要学习医师的心态,多一点虚心、多一点服务意识;多一点反思意识、多一点研究意识,让教育走向科学、让教育充满智慧。这既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事业成功、精神愉快的需要。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与责任”。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王晓春老师新作《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出版对广大教师尤其中小学教师是一个福音。
本书分为三章:
《第一章问题学生诊疗的基本思路》,主要介绍问题生教育的十种常见错误思路和十一种正确思路。
十种常见错误思路是: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上来就“分清是非”,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思维缺乏逻辑性;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我;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学校管不了,则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家长。
十一种正确思路是: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如果师生发生剧烈冲突,先隔离,不急于处理;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不搞“态度挂帅”;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画图,早期记忆,梦,词语联想)都要运用;了解情况时,横向,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纵向,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史;诊断之前,要提出多种假设,以便通过了解情况验证自己的假设;;确诊时,一定要不停地从各个角度反驳自己的初步结论,使它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毛病在谁(教师,家长学生)身上,以免头疼医脚,脚疼医头,大人有病,让孩子吃药;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必须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且随时准备修正之。
《第二章专题研究》为全书主体,占绝大部分篇幅。运用十一种正确思路详细分析顶撞老师、严重小说小动、经常性迟到、同学冲突等纪律问题;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马虎、偏科等学习问题;早恋、偷拿钱物、迷恋网络、暴力倾向、离家出走、自杀倾向等心理和品德问题。其中对早恋按成因分了十三种,进行分类诊断,分类教育;对于大家头疼的学生迷恋网吧问题,作者不仅从“推“和“拉”方面找出了十一个原因,简单地开了药方,而且给老师和家长提出了预防的办法。
《第三章培养“校园专家”》介绍三个问题:校园专家是做什么的?什么人可以做校园专家?校园专家如何发挥作用?
本书处处体现出作者冷静、理性、深刻、细致的思考,同时它的语言又是幽默通俗的、深入浅出的。
本书既是教师治疗问题学生的一本“医书”,也是教师“自我治疗”、“自我保健”、学习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训教材。
需要注意的是,本书的宗旨不是为教师提供一个个现成的锦囊妙计,不可能解决问题学生的一切问题,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仍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注意避免错误思路,学会运用正确思路,通过解决问题逐步成为一个“良医”甚至是专家。它超越了权利型教育和道德型教育,是研究智慧型教育的一种尝试,需要广大同仁不断完善它。
第三篇:《正确对待孩子的谎言》读书笔记
暑假里阅读了朱家雄,张亚军编写的《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在阅读了其中的《正确对待孩子的谎言》一篇文章后,我想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新学期开始了,我接替了中班李老师的工作,班级里有位小朋友特别胆小,找不到熟悉的李老师,熟悉的陈老师也请病假了,每天都会哭着来上学。孩子的奶奶向领导抱怨: “孩子以前上幼儿园还是很开心的,现在孩子不要上幼儿园,他说老师不喜欢他。”
后来老师和家长一交流,才发现孩子在说谎。每天我都会抱她,哄着她不要哭。吃饭时也会特别照顾她。孩子不断重复不愿上幼儿园,只是一种侥幸的心理,故意想让奶奶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因为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刚离婚,妈妈离开了家。她害怕奶奶也离开她,所以故意说谎,想呆在家里和奶奶在一起。知道了原因以后,我及时进行上门家访,带去了好吃的糖果,亲近孩子。孩子的奶奶也和老师表现出亲近的举动,孩子看在眼里,渐渐地愿意亲近老师,不久就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面对孩子的谎言,家长和老师的第一反应是生气。可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想想,这样做一定有他的原因。切忌因此而惩罚孩子。用这个年龄的孩子所能够明白的方式,温柔地引导孩子说真话,才是明智之举。不妨借鉴以下几个办法:
1.鼓励孩子说真话。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许多家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责骂孩子。当孩子告诉你他把饭打翻了的时候,你如果责怪他“不乖”、“不听话”,对他大喊大叫,他就会认为说实话不好,会被爸妈骂的。因此,这时爸妈倒不如夸他“宝宝告诉妈妈了,真乖。”这样,也就等于在告诉宝宝,说实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2.切忌责难。
我们在与朋友相处的时候,都会很留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如语调和用词等。因为我们知道,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传递不同的信息,从而也会导致不同的反馈。然而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如果我们要引导孩子说真话,而不是对自己所做的错事矢口否认,那么就必须注意我们说话的方式。例如:“这饭怎么会弄得满桌子都是呢,要是有人帮我把它们拣起来就好了”就比说“你怎么把饭弄得到处都是?下次再这样就不给你吃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四篇:诊疗制度
诊疗制度
为确保本场生猪生产正常运行,有效降低猪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减少疾病造成的损失,不断促进猪场疫病防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订本场诊疗制度:
一、及时掌握本地区疫情动态,流行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等相关信息,制订本场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防治人员平时应注意观察猪群健康情况,做好猪群健康状况巡查记录;发现病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做好猪病诊疗记录;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或可疑疫情,及时向新集镇畜牧兽医站报告。
三、饲养员发现猪只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向防治人员报告,对污染过的栏舍、场地及时消毒。
四、防治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对病猪做必要的临床检查并合理治疗。如测量体温、观察食欲、精神状态和排泄物的变化等,合理用药;有并发症、继发症的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僵猪,久治不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应及时淘汰。
五、防治人员要熟练掌握肌注、静注、腹腔补液、手术、难产等兽医操作技术,治疗时对病猪采取相应保定措施。
六、防治人员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书用药,给药途径、剂量、用法要准确无误;有毒副作用的药品要慎用,注意配伍禁忌;用药后,注意观察猪群反应,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有质量问题或过期失效的药品一律禁用。按时提出药品、疫苗的采购计划,并注意了解新药品,掌握新技术。
七、不能确诊的病例,要采集病料送检;病死猪按照本场无害化处理操作手册进行处理。
八、在疾病诊疗的全过程严格遵守消毒制度,规范各个环节消毒。
九、猪场有关疫情、诊疗资料、防治新措施等技术性资料要整理归档,妥善保管。
人员管理制度
一、凡进入猪场的人员,无论是进入生产区或生活区,一律从指定通道严格消毒后入内。
二、外来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谢绝参观。若生产或业务必需,须经场长同意,并参照生产人员入场时的消毒程序消毒后方可入场。
三、所有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并做好上下班交接工作。饲养人员除工作需要外,一律不准窜舍,工具不得互相借用。
四、任何人不准带饭入场,更不能将生肉及含肉制品的食物带入场内,场内职工和食堂均不得从市场购进猪肉。
五、饲养员和技术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患有相关人畜共患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生猪饲养管理工作。
六、场内兽医技术人员不准对外从事诊疗活动,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七、猪场工作人员应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每日的工作任务并做好相应记录。
1.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内容包括g1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健康状况巡查等。
2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
3.兽医人员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
疫苗保存与管理制度
为保证疫苗质量,确保疫苗的有效性,杜绝疫苗在保存与管理过程中发生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的质量事故,本场对疫苗保存与管理做如下规定,希严格执行。
1、对入库的所有疫苗要及时检查验收并填写入库记录,发现疫苗情况异常立即报告。检查验收项目包括:疫苗名称、外观、供应商名称、运输保温或冷藏措施、批号、有效期、数量、规格和保存条件等。
2、所有疫苗必须按说明书要求的保存条件分类保存。
3、每周检查一次疫苗的库存情况,疫苗等兽用生物制品出库应进行质量检查,遵循“先进先出”和按批号,先生产先使用的原则使用并填写出库使用记录。
4、每天上下午各对冰箱等储存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温度进行一次检查,并及时对相关设备进行养护,确保疫苗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5、发现停电或设备出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同时考虑长期停电的补救措施。停电后对所有存放冻干生物制品的冰箱和存放油乳剂灭活苗的冷藏柜的门不得开启,若停电时间达1 2—24小时,要放置冰块进行降温、保温;停电2 4小时以上或储藏设备出现异常时,所有疫苗等生物制品要设法转移到其他冰箱和冷藏柜中保存。
6、对废弃库存疫苗必须无害化处理(焚烧、高压灭菌、煮沸灭菌等)。
7、无关人员严禁开启冰箱等疫苗储存设备,疫苗储存设备中不得存放其它物品。
免疫应急处理制度
为规范本场重大动物疫病科学免疫,减少免疫应激反应造成的不良影响,制定本场免疫应急处理制度。
一、防疫人员应根据我场免疫方案,认真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等疫病的免疫工作,并及时做好免疫档案的登记工作,如有免疫副反应,应仔细观察,详细记录,及时处理。
二、在猪只免疫过程中,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规范操作,并做好在免疫过程中发生免疫副反应的常规急救药物的准备工作。
三、免疫接种后,在疫苗反应期间,要注意观察免疫猪群的饮食、精神状况等。猪只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短时间精神不振或食欲稍减等症状,此类反应一般可自行消退,不需作任何处理。对有异常表现的猪只进行详细记录,出现严重反应的要及时救治。
四、猪只在免疫接种后如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取抗休克、抗过敏、抗炎症、抗感染、强心补液、镇静解痉等急救措施,常采用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对合并感染的病例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对确实出现不良反应造成死亡的,按要求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记录,并及时报告场长。
免疫档案管理制度
一、免疫档案由养殖场防疫人员和新集镇畜牧兽医站共同管理,建立健全免疫档案,确保免疫档案的连续、完整和记载信息的真实性。
二、防疫人员每次防疫后,应及时规范填写免疫证和免疫记录。免疫记录应载明猪品种、防疫病种、防疫动物数量、耳标号、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疫苗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接种剂量、免疫日期、免疫人员以及治疗、驱虫、消毒情况等。
三、建立疫苗出入库台帐。出入库台帐应载明:疫苗来源、疫苗名称、生产厂商、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及出入库数量、领用人等。
四、每月向新集镇畜牧兽医站报送养殖场防疫情况月报表,自觉接受新集兽医站的防疫指导、防疫监管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
五、在免疫档案归档期,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及时向防疫人员收集应该归档的原始资料并保存。
六、免疫档案保存时间为2年,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档案保存期为3年。
消毒制度
猪场各个生产环节管理员负责相应工作区的卫生消毒工作,门卫负责办
公生活区环境等其他区域的卫生消毒工作,每个区域各自做好消毒记录,并定期将消毒记录上交业务主管检查归档。
一、环境消毒
1.猪舍周围环境每月第1周和第3周用消毒液喷雾消毒1次。
2.猪场出入口的车辆消毒池、猪舍出入口脚踏消毒池和洗手消毒盆,每周一和周四更换药水,保证消毒药的有效浓度,如遇大雨等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
二、人员消毒
1.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衣、换鞋,并在装有紫外线灯的更衣消毒
室内消毒1 5分钟以上,换下的衣服、鞋子放在消毒间消毒。
2.各饲养管理员不准相互串舍,进入猪舍必须脚踏消毒池或消毒垫,手在消毒盆清洗消毒。’
3.外来人员原则上不许进入生产区,有特殊需要必须进入生产区时,必需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在紫外线灯下消毒1 5分钟以上,并遵守场
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进入。
三、猪舍消毒
1.饲养管理员每天负责打扫猪舍,清除排泄物;料槽、水槽和用具等保
持清洁,做到勤洗、勤换、勤消毒。
2.猪舍每周进行1次全面消毒(夏季每周消毒2次),栏内及猪体用可
带畜消毒的消毒药;舍内生猪出现疫病时要每日消毒1次。
3.每批猪调出后,彻底打扫空舍顶棚、墙壁、地面,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
四、用具消毒
1.饲养管理员每月对保温箱、料槽、饲料车、料箱等进行1次消毒。
2.防疫、治疗用的器械每次使用前后都要严格消毒。
五、带猪消毒
用可带猪消毒的消毒药每周对猪体表进行1次喷雾消毒,可与猪舍消毒 同步进行;猪群转入新的猪合前需要经过全身消毒后方可转入。
六、车辆和售猪通道消毒
进出猪场的运输车辆,特别是运猪车辆,要严格全面消毒后方可进入;每 售一批猪后对售猪通道、场地、磅秤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七、其他消毒
工作服、工作鞋等由专人管理,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生活区的办公 室、食堂、宿舍及周围环境每月进行一次大消毒
消毒更衣室管理制度
一、员工必须在消毒更衣室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二、上班时,员工换下的衣服、鞋帽等留在消毒更衣室指定衣架上,在消毒室穿上工作服、工作鞋后进入生产区。
三、下班时,工作服留在消毒更衣室指定衣架上,然后穿上自己的衣服鞋帽等回到生活区。
四、消毒更衣室内必须保持整洁,工作服和工作鞋摆放整齐。
五、地面保持清洁干净、整齐有序,无异味。
六、上班员工应该互相检查督促,切实落实消毒管理措施。
七、消毒更衣室每天用消毒液喷雾消毒一次,工作衣、鞋每天用紫外灯消毒1 5分钟以上,每周清洗一次工作衣和工作鞋。
八、由门卫兼后勤人员负责消毒更衣室及消毒更衣室内物品的清洗消毒和管理工作。
入场消毒制度
一、对出入场区的所有运载工具(车辆)进行消毒。车辆进入场区必须
经过消毒池,并用喷雾消毒机,对车体进行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随车人员如需下车,必须先在场入口处的消毒室登记、消毒。
二、凡进入猪场办公区的人员,必须经猪场入口处消毒室进行登记,换鞋,在紫外线灯下消毒,并用消毒药洗手消毒后,脚踏消毒池进入。
三、场区出入口的车辆消毒池、消毒室出入口脚踏消毒池和洗手消毒盆,每周一和周四更换药水,保证消毒药的有效浓度,如遇大雨等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
无害化处理制度
为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发生,规范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根据“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和要求,按照根据国家《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
无害化处理规程》(GBl 6548—1 99 6)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制
定的本场无害化处理操作手册执行。
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结束后对病害猪污染过的地方要彻底消毒。
三、生产污水和粪便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出还田;沉淀在化粪池中的固体粪渣每3—5个月要疏通清掏一次,确保化粪池正常运转。
四、认真做好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档案和记录,档案记录保存两年。
五、本场无害化处理实行场长负责制。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猪场的生产管理,及时掌握生产情况,提高资料档案的利用率,依照《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业部(2006)第67号令]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场养殖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一、本场由赵根负责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努力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科学化。
二、本场建立的养殖档案包含如下内容:
1、养殖档案:包括生猪来源、配种、繁殖、哺育、引种、销售等记录;
2、免疫档案:包括疫苗的购进、使用记录,生猪免疫记录、监测报告、消毒情况记录;
3、投入品档案:包括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及使用情况记录;
4、诊疗档案:包括生猪的发病、诊断、用药、痊愈或死亡以及无害化处理情况记录。
三、本场养殖档案按省市规定的格式要求规范建立。
四、所有档案记载的信息要求填写及时、连续、完整、规范、真实,字迹工整、清晰。
五、每年1月份将过去一年的各类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装订成册,妥善保存。
六、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2年,种猪长期保存。
第五篇:10轮椅上的霍金范文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10轮椅上的霍金
本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面对命运的挑战,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地震撼。课文以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的生平事迹,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抒发了由衷敬仰之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从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道霍金是个怎样的人。
一、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2、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霍金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生自学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中去认识霍金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请学生正确朗读书本后面的生字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卢伽雷氏症:一种能够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的可怕疾病
顶礼膜拜:形容对人十分的景仰、崇拜、尊敬。
震颤:颤动
唐突;很突然的意思
4、通过朗读课文,你感到霍金是个怎样的人?请学生自由交流发言
四、分清课文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简单介绍霍金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第二部分(3-7节)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天才
第三部分(8-12节)霍金以他坚强勇敢的人格力量,成为生活的强者。
五、朗读课文
六、生字教学
撰:注意右边部分,上下结构要紧凑。
摊:每一部分都要写得细长,结构紧凑。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真朗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一、导入课文
1、朗读课题
2、霍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人称“宇宙之王”。但他又是一个不幸的人!正当他21岁风华正茂的时候,他患上了卢伽雷氏症。这是一种怎样可怕的疾病啊!命运对他又是何等残酷!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第三小节,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
二、感受命运的残酷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命运的残酷?
“21岁的时候就患上了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长期禁锢在轮椅上”
(“不久就完全瘫痪”“长期”)
“彻底剥夺说话的功能”中“彻底”一词
“身体彻底变形”中“彻底”一词,说说身体各个部位的变形,重点指导读好这段文字(出示图片),再读
“不能看书”,感受看书的困难
“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3、是啊!命运对霍金真是太残酷了!从课文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不幸。让我们捧起书本读读课文第三节。
4、朗读课文第三节
三、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
1、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那么他的魅力究竟何在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过渡句,它高度赞美了霍金取得的伟大成就,他的魅力所在。
2、学生找过渡句
3、交流: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朗读这句过渡句,讴歌了霍金哪两方面的魅力。(物理天才、生活强者)
4、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四到七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霍金在物理学方面充满传奇色彩的成就?
5、学生自学
6、交流
“虽然他的身体一点儿也没有离开过-------神秘莫测的黑洞。”
(身体是被禁锢住了,但是他的思维在飞扬,在宇宙中翱翔,读好排比句,一句比一句高昂、响亮)
“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宇宙模型。”
(感受他的想法在当时都是非常领先的)
“最年轻的英国皇家会员------教授。”
(感受他取得的伟大成就)
7、让学生联系课文开头,再来感受他取得的成绩
“他撰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
(“全世界”“无数的读者”,成果之大)
“宇宙之王”的美誉
8、是啊!正是这样一个在轮椅上坐了40年的人,一个身体一点儿也离不开轮椅的人,却取得了无此辉煌的成就。他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学生读板书)
9、那么,他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呢?联系课文的5、6两节,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你有什么发现?
10、学生读书
11、交流
忘我工作
板书:不断求索
四、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1、出示: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在于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2、教师板书:生活强者
3、读课文9-12节,面对年轻女记者尖锐而唐突的问题,霍金是怎样做,怎样说的,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批注。
4、学生自学
5、交流:
指名朗读女记者的话(这句话里带有女记者的景仰、带有对霍金的怜悯,在女记者或在一般人的眼里,人们认为什么?认为霍金“失去很多”)
请学生交流:在女记者、一般的人眼里,他们认为霍金失去了什么?
(健康的身体、正常的生活、读书、写字的能力、生活的乐趣等等)
出示:“霍金的脸上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霍金回答时充满“恬静的微笑”中,你感受到什么(很平静,虽然他的行动是如此地艰难“艰难地扣击键盘”,但微笑着面对一切)
同学们,霍金不能说话,但是我们同学能说,饱含你的感情,读读霍金的话吧!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霍金的话
板书:乐观感恩
五、练习写作
1、同学们,霍金的话,让在场的人心灵震颤,老师相信,现在你的心灵肯定也被深深震颤!拿起你的笔,那你现在心中最大的感受抒写下来吧!
2、交流
六、总结课文
1、是啊!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物理天才;在生活上乐观感恩,成为生活强者。正如课文最后所说,霍金真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啊!
2、板书“非凡的科学家”
3、让他的这种不断求索、乐观感恩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勇往向前吧!
9、轮椅上的霍金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物理天才(不断求索)
非凡的科学家 生活强者(乐观感恩)
今天教完了《轮椅上的霍金》。这是一篇极其感人的人物介绍,也是一篇励志课文。怀着对霍金的崇敬,也非常想让学生从中汲取到更多的力量,改变部分同学懒散的学习态度,我一直是谨慎的教着的。可现在课文教完了,离我想象中的效果却相差甚远:学生木然,课堂沉闷,节奏松散。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有很多反思,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1、课前充分准备非常重要。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对第三自然段的教学设计较为细致,学生自读后都能谈出自己的理解,条理清晰。而对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要求不太明确,部分学生思考缺少方向,如要求学生通过对比,体会文中语句的写法,未能指名通过每句话去比较。
2、对重点问题的指导缺少必要坡度和适合学生思考的指导途径。在理解霍金说的那一段话,由于对第八自然段缺乏深入地理解,因此当出示霍金的这一段话时,学生都是很木然,不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教者对课文未能充分的理解。在教学时,我自己对一些理解性的题目都未能独立思考,而是借助教参,所以缺少思考的过程,那么在指导学生时也未能找出适合的方法。因此,以后在教学时,凡是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让学生思考的,自己必须要独立思考一遍,先要自己下水,才知问题的深浅。
4、对主要的内容理解,必须让学生有明确理解,清晰的语言表达,不能模糊。
教案二
搜集霍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大家可能听说过张海迪的名字,张海迪从小学时起患了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长年坐在轮椅上,但是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疾病和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感人的作品,成为我国当代青年景仰的楷模。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身残志坚、勇于向全挑战、创造奇迹的人。今天,我们学习《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板书课题),文中所介绍的人物霍金,其事迹其精神将会使你更加惊叹,甚至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2、交流霍金的资料。
二、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四、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1、默读课文,课文写了霍金的哪些事?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2自然段)讲撰写《时间简史》的史蒂芬•霍金被称为“宇宙之王”。
二(3—7自然段)具体叙述瘫痪40年的霍金在受到病魔的残酷折磨下依然顽强地进行科学探索的事迹。
三(8—12自然段)讲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五、归纳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词语读音。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二、比较阅读,品味语言。
1、出示材料,比较阅读。出示配读材料:
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出示课文:
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他还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2、朗读比较。
3、交流感受。
同样是介绍霍金的科学研究及其业绩,课文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霍金进行科学探索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三、感受魅力,体会中心。
1、自读课文,了解除了霍金的勇敢顽强以外,课文还介绍了霍金的哪些故事?尝试给故事拟小标题,并讲出理由。参考标题:
(1)不愿被外人打扰。(2)一颗感恩的心。
2、交流感受,品味这两则故事表现了霍金怎样的品质?(1)“不愿被外人打扰”主要讲述了霍金不愿意被人顶礼膜拜,安静工作的故事,体现了霍金不贪图虚名、脚踏实地的科学研究品质。
(2)“一颗感恩的心”主要讲述了霍金回答记者关于命运的提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问的故事,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是为了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感到高兴,体现了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四、总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轮椅上的霍金 物理天才
生活强者 顽强的意志 探索的精神 感恩的心
轮椅上的霍金》是一篇饱含着浓浓的情感,让人深受感动和鼓舞的文章。阅读这篇文章,目的在于使小学生能学习霍金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残酷命运挑战的精神,并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提供学习的榜样。
这篇课文比较长,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做到了长文短教,长文精教,以读促讲,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我合理选择并调整了教学内容,重点引导学生研读命运对霍金究竟怎样残酷,以及从哪些方面看出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体会霍金不断探索,孜孜以世纪英才文化
品质 责任 创新
求的科学精神和坚强、乐观的人格魅力。课堂中,我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不断地让学生诵读课文,品读课文,充分感受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而又豁达的精神。其间又不断抛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心灵和人物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去触摸语言、感悟文本。
由于课文比较长,虽然在设计的时候想方设法抓住重点展开教学,但还是觉得时间很紧,为了赶进度,所以对几个重点的品读感悟还不到位,感觉浮于表面,不能品到点子上,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