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师诊疗行为规范
崇信县中医院医师诊疗行为规范
崇信县中医院职工行为规范是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通知要求,为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丰富医院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特制订职工行为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行为规范是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广大职工职业道德素养,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第二条 本行为规范是医院各类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行为准则。
第二章 各类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第三条 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秉承大医精诚的中医精神,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第四条 文明行医,依法行医,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坚持在法律、制度、规范允许行为内执业。
第五条 礼貌用语,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言语、举止和行为与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第六条 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乐于奉献,不谋私利,严禁收受红包和回扣。
第七条 尊重病人的人格,保护患者的权益,保守病人的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
第八条 互尊互学,团结协作,互相支持,维护医院和行业的社会形象。
第九条 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精心钻研医术,对工作精益求精。
第十条 按规定着装,佩戴工作牌,重大活动中按要求着装,并佩带院徽。
第十一条 恪尽职守,遵时守责,准时到岗服务。
第十二条 厉行节约,严格遵守节约型医院的各项要求。
第三章 医师行为规范
第十三条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各级医师认真履行规定的职责,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方便病人就医。第十四条 关心、爱护、尊重病人,不泄露病人的隐私,自觉维护病人的合法权利。
第十五条 严格依法执业,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积极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
第十六条 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及时抢救急、危重病人。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各负其责,把好医疗服务质量关,做到及时准确地记录病历等医疗文件。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第十七条 在诊疗过程中,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第十八条 在避免对病人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如实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病情。未经医院批准并征得病人或者家属同意,不对病人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
第十九条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病人涉嫌伤害以及非正常死亡时,应按照 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实事求是地出具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条 遵守医师职业道德,不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病人财物或者牟取其它不正当利益。
第四章 护理人员行为规范
第二十一条 忠于护理事业,尽心尽责地履行护理职责,热情、细心护理 每一位病人,为病人排忧解难,按照整体护理的要求,切实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分级护理。
第二十二条 尊重病人的信仰和风俗习惯, 对病人一视同仁,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三条 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学习新技术,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第二十四条 医护密切合作,认真执行医嘱,按时巡视病人,细致观察病情。协助医师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说明工作,消除病人顾虑,使病人配合治疗。
第二十五条 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差错事故,要按规定及时报告。
第二十六条 主动向病人宣传卫生保健科普知识,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为病人创造整洁、宁静、温馨的诊疗环境。
第二十七条 在护理活动中,坚持做到仪表端庄,举止稳重,语言文明,热情耐心。
第五章
医技人员行为规范
第二十八条 树立为临床服务的观念,面向临床,主动配合临床各科室,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十九条 热情服务,病人至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及时出具检查报告,缩短病人诊疗时间。
第三十条 作风严谨,一丝不苟,认真履行职责。检查前向病人详细交待检查注意事项;检查时细心检查可疑部位,避免差错;检查后认真登记检查结果,及时发送检查报告。
第三十一条 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开发诊断、治疗新项目,满足临床医疗发展的需要。
第三十二条 建立技术档案,管好医疗设备,认真做好医疗器械的供应、保养和检修工作。
第三十三条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药品采购、保管、销售制度和制剂操作规程,保证药品和制剂质量,管好麻醉、剧毒和贵重药品。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行为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OO九年十二月五日
第二篇:中医院医师诊疗行为规范(2012)(写写帮整理)
三门峡市中医院医师诊疗行为规范
为加强医师临床医疗行为的管理,保证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根据国家卫生部医师行为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对医院各级医师的诊疗行为规范如下:
一、通用规范
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各级医师认真履行规定的职责,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方便病人就医。
2、关心、爱护、尊重病人,不泄露病人的隐私,自觉维护病人的合法权利。
3、严格依法执业,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积极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
4、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及时抢救急、危重病人。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各负其责,把好医疗服务质量关,做到及时准确地记录病历等医疗文件。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5、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6、临床诊治过程中,认真落实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
施治,辩证使用中药饮片,合理应用中成药,积极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
7、在避免对病人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如实向病人及其 家属介绍病情。未经医院批准并征得病人或者家属同意,不对病人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
8、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病人涉嫌伤害以及非正常死亡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实事求是地出具医学证明文件。
9、遵守医师职业道德,不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病人财物或者牟取其它不正当利益。
二、门诊医师诊疗行为规范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会诊制度。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望闻问切全面,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辩证用药,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①建议专科就诊;
②请上级医师诊治;
③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①收住院;
②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三、病房医师诊疗行为规范
㈠住院医师诊疗行为规范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8小时内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完善的诊疗计划,辨病辩证准确,理法方药合理。
7、对所管病人,每天必须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抢救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记录、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记录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 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㈡主治医师诊疗行为规范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
①诊断及诊断依据;
②必要的鉴别诊断;
③治疗原则;
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⑤对主病、主证、主方、主药施治情况进行讲解,体现指导内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
论或院内会诊。
7、按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和专科用药。
8、手术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㈢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诊疗行为规范: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
① 诊断及其诊断依据;
② 鉴别诊断;
③ 治疗原则;
④ 有关方面的新进展;
⑤ 讲解主病、主证、主方、主药的施治情况;
⑥ 中医辨病辨证及中医治疗;
未确诊病人应有:
① 鉴别诊断;
② 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
③ 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危重病人应有:
① 当前的主要问题;
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科申请院外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和专科用药。
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第三篇:中医师诊疗行为规范
安达市中医医院医师
诊疗行为规范
加强中医院医师临床诊疗行为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为保证医院中医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根据国家卫生部医师行为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对医院各级中医师行为规范作如下要求:
一、临床施治要体现仁和精诚的中医精神。“仁”: 医乃仁术、仁者爱人、心存仁慈、仁爱为本“和”:调和致中,和气致祥、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精”: 大医精诚、精研医道、精勤治学、精益求精。“诚”: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于外。为医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
二、执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医师行为规范》和《医师诊疗行为规范》。
三、中医院医师在诊疗行为中要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运用。
四、临床诊疗过程中,认真落实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辩证施治,辩证使用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中成药,积极使用医院的内部中药特色制剂,积极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
五、门诊医师要详细询问病史、物理检查认真,望闻问切全面,要有初步中医诊断。
六、中医专科住院医师要按照中医诊疗规范制定完善中医药诊疗计划,辩病辩证准确,理法方药合理,积极使用中医临床路径。对出院患者要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积极做好治未病工作。
七、上级医师要及时对下级中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中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主病、主证、主方、主药施治情况进行讲解,体现指导内容。
八、中医专科科主任要督促中医药特色诊疗的开展,注重科室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讲解主病、主证、主方、主药施治情况,中医辩病、辩证及中医治疗,并且积极解决中医药疑难杂症,指导中医护理工作的发展。
九、中医院医师在诊疗中,要积极实施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科技规范、仁爱济众的中医药服务规范、调和致中的中医药管理规范,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十、特定礼仪
指医院员工在重大活动或特定场合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如庆典活动、职工大会、就职仪式、拜师仪式等。在医院的各种特定礼仪中,应安排体现医院宗旨等方面的内容,注重采用中国传统形式,如在庆典活动中、职工大会上齐唱院歌,在就职仪式上齐诵院训,在拜师仪式上学生向老师行礼敬茶等。
第四篇:医师医疗行为规范
新乐市医院医疗行为规范
(医疗线)
医务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第一条:医务人员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医院荣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第二条:医务人员有义务完成与自己职务、职称相适应的医疗、医技、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医疗行政等各项工作。医务人员有义务完成援助性医疗工作及紧急情况下须承担的医疗工作。
第三条:医务人员应在自己的专业职权范围内从事医疗工作,遵守各项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仪器、一次性物品必须是医院批准、提供的物品,不得擅自使用未经批准的上述物品。
第五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计量标准,并经管理部门审验合格,不得使用不合规定的计量器具。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向患者提供的药品必须是医院统一进货的药品,不得向患者提供未经医院同意使用的药品。
第七条:医务人员不得在院内私自出售各种与医疗有关的物品,不得私自向患者及家属出售各种物品。
第八条:医务人员不得利用医疗工作之便向病人及家属索取钱物,不得在医疗仪器、设备、药品等的流通购置过程中收取个人提成、回扣。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有向医院有关行政部门报告的义务:
1.遇各种危重抢救;
2.须进行重大手术、新开展手术及重大技术变革的新技术; 3.特殊人物就诊; 4.发现传染病疫情; 5.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6.发现严重违反医疗常规,可能造成重大医疗事故的事件; 7.发生重大政治、治安、刑事案件; 8.一切有必要向上级报告的情况。
第十条:遵守医院的作息时问,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完成应完成的工作,对擅自离岗造成的相应后果承担责任。医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时间内行使职权并承担责任。工作时间指医院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排班表排出的值班时间、临时指派或被邀请参加的工作时间、其他章节规定的相关人员必须在场的工作时间。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应以书面交接为主,交班人员应详细书写交班记录并向接班人员加以说明,经接班人员检查无误后签字,完成责任转移。
第十二条:常规时间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将自己工作中须值班人员解决的特殊问题,以书面形式向值班人员交班,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三条:值班人员在工作遇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向上级值班人员请示、汇报。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有义务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使其与自身的职务、职称相适应,各级领导应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支持医务人员提高业务及学术水平。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应主动化解医疗纠纷,避免纠纷激化,其上级医务人员有责任协助解决纠纷,并不留隐患。已激化的纠纷及可能的事故应立即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不准伪造、修改各种医疗文书,要保持医疗文书的真实有效性,不得丢失、销毁医疗文书,保持其完整性。电子病历严禁拷贝、提前书写、编造及随意更改书写时间。
第十七条:医疗文书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病历书写规定实施,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保证其合理性,即病史、体征、辅助检查与诊断的符合性,检查结果与结论的一致性,诊断与治疗的一致性。诊断与治疗在时效上应有其及时性、合理性。
第十八条:医务人员有义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出具与患者病情、诊疗有关的医学证明材料,医师须保证这些证明的真实、准确。不得出具与本专业无关的医学证明。
第十九条:医务人员有向患者解释病情的义务,解释范围包括: 1.患者目前的病情,已确定的诊断及各种检查结果; 2.患者所患疾病可能带来的后果;
3.拟向患者实施的治疗措施,实施这些措施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危险性。
第二十条:医务人员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时,应注意其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避免患者产生不同于医师本意的错误理解,并记录在案,必要时请患者签字以证明其告知义务的完成。
第二十一条:医务人员解释病情不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患者疾病病因缺乏依据的推论; 2.对既往医疗行为仍存在学术分歧的评论; 3.单
一、武断的转归结果预测。
第二十二条:不得因熟人等特殊原因而简化医疗程序。第二十三条:需进行侵入性检查或治疗、存在潜在危险的检查或治疗、使用自费药品或自费物品时,须提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并填写知情同意书,记录在案并签字。
第二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做好各类传染病卡的填报及患者转诊工作,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监测登记表。
第二十五条:医务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应认真遵守抗菌素的使用原则。
第二十六条:对需进行手术、侵入性检查或治疗、输血或血液制品的患者,应提前做HIV、梅毒、肝功等相关检查。
第二十七条:诊疗初诊各项检查治疗完成后需要进一步确定诊断的,应及时进行可能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第二十八条:病历讨论、个人诊疗意见的发表、上级医务人员对下级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指导应仅限在医务人员内部进行,以免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误解,造成医疗纠纷。如因各级医务人员不慎而造成此类纠纷,由当事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九条: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禁止医务人员相互指责、诋毁或进行带有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评论;禁止医务人员发表有可能造成患者误解的煽动性言论。由此而造成医患纠纷、患者诊疗延误或影响正常医疗工作进行的,当事人应对此承担责任。
第三十条:医师之间、医护之间、科室之间的意见、分歧应在医务人员内部在有关行政领导参与下通过讨论、协商解决,不应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由此造成患者诊疗延误或患者投诉的,由当事人承担责任。
第三十一条:医务人员要爱护医院设施、设备、物品、材料,禁止将其带离医院,借用时应办理相关手续。设施、设备应按其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使用,损坏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固定设备不得搬动。物品、材料应各尽其用,注意节约,不得将固定使用的物品、材料挪做它用。
第三十二条:禁止随意改动医院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电路、水暖、氧气、负压、空调、电话、计算机等,须改动时应提出申请,由专业人员实施。
第三十三条:医务人员要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医院的花草树木,不得随意丢弃废物,特别是损害自然环境的有害物品。
第三十四条:注意防火安全,禁止在防火通道内堆放物品,严格管理易燃、易爆物品。
临床医师行为规范
第三十五条:医师的责任
1.主管医师对患者的医疗诊治负有主要责任,主管医师为病房主治医师、手术患者的主刀手术医师、主管麻醉医师、门诊接诊医师、急诊医师、会诊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及科内指派的患者临时责任医师。
2.主管医师应对患者的全部诊疗过程负责,有权监督下级医师的医疗活动,因下级医师未执行主管医师指示而造成的医疗后果由下级医师承担责任;主管医师应执行上级医师的医疗指示,严格执行上级医师指示的医疗行为其后果由上级医师承担责任。
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对自己的医疗行为负责,包括:医嘱、对下级医师的医疗指示、下级医师请示后经批准的医疗行为、担任术者的手术及主要操作者的医疗操作。对病历讨论中发表的观点不承担责任。
4.住院医师对独立完成的医疗行为负责。
5.进修医师、实习医师的医疗责任由其上级医师承担,未经请示的违规医疗行为构成严重后果的由本人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医师的基本准则
1.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特别须注明其发生时间及处理时间,并追踪处理后的病情变化。
2.为明确诊断,医师应为患者开具必要的检查申请单,申请检查项目应对诊断具有必要性、针对性,以避免漏诊。同时避免重复的、与诊断无关的检查,坚持因病施治。
3.医师应认真填写各项辅助检查申请单,将单上所列项目逐一填写清楚并向患者讲明检查的必要性及对身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4.使用有可能出现严重副作用或加重病情的药物、自费药物、特殊药物及治疗时,应提前向患者说明情况,包括:使用必要性、可能发生的后果、费用情况等,将上述内容记录在案、患者签字。
5.患者拒绝接受医师提出的检查和治疗时,医师应再次向患者讲清此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后果。将上述内容记录于病历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
6.患者同时患多种疾病,因治疗其中一种疾病的需要,可能对其他疾病产生不良后果的,或因多种疾病而不能实施某一治疗的,应提前向患者说明情况,包括使用的必要性、可能发生的后果、费用情况等,将上述内容记录在案、患者签字。
7.病历借阅、复印应按有关规定办完手续后进行,并应有医务人员在场。因医、教、研等需要借阅病历的,要填写借阅申请,三日内归还。
8.因医疗及其他原因需封存病历时,医师应带领患者家属到医务科办理相关手续后,在双方当事人及医疗行政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按法定程序封存。
9.由于很多疾病发展的不可预测性,禁止医师对下一次诊疗进行不负责任的武断性指导或承诺。
第三十七条:医师有义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出具与患者病情、诊疗有关的医学证明材料,医师须保证这些证明的真实、准确。这些证明材料包括:
1.涉及司法程序的医疗证明材料、病情阶段性医疗鉴定; 2.其他诊断证明书(如出院诊断证明书)、病假建议书、各种检查报告单、病历摘要等;
3.第一类证明应由申请人持有关部门介绍信由住院医师以上人员出具,第二类证明应由住院医师以上各级医师出具。
第三十八条:转诊
1.向外院转诊仅限于我院技术力量或医疗设备不足,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检查、诊断、治疗的患者。转诊时应认真审定患者病情是否允许转诊并经与有关方面联系后方可转诊。
2.危重及特殊患者转诊时应有医务人员陪同,转诊前应向患者家属讲明转诊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并记录。
3.门诊患者转诊应由科主任或经科主任签字方可开具转诊单,注明疾病或可疑疾病、检查或治疗项目,主管院长批准签字后执行。
第三十九条:医嘱
1.医嘱一般应在每日上午查房后一小时开出,医嘱要求层次分明,内容清楚,不得涂改,需更改、撤消时应注明并签字。
2.医嘱应由有处方权的医师开出并签字,开出后应复查一遍,护士对可疑医嘱应与医师核对方可执行。除抢救或紧急手术外,不得有口头医嘱。口头医嘱须经护士复读、经医师证实后执行。医师要及时补开口头医嘱,每项医嘱一般只能包含一项内容。
第四十条:门诊工作
1.门诊办公室负责日常门诊管理工作,检查门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传达上级指示,解决门诊医疗投诉。
2.各科门诊要选派主治医师或高年住院医师以上医师出诊,从事本专业两年以内的医师不得独立出诊。
3.各科可根据本科具体情况设立专科或专病门诊,经审批后开诊。4.患者完全不属本科疾病时,应耐心向患者说明情况,将患者转往相关科室。
第四十一条:门诊病历
1.门诊病历应书写日期、科别、主诉、现病史、阳性体征及主要阴性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建议、复诊医嘱、签字。初诊病历还应包括既往史、家族史。
2.门诊医师应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患者进行认真的物理检查,及时开具辅助检查申请单,并向患者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将上述内容记录于病历中。医疗保险及公费医疗要求填写申请单的检查项目应及时填写。
3.各种检查报告单回报后,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在病历中记录。
4.患者初诊不能确诊的病例,医师应为患者再次就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二次就诊仍不能确诊的病例,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请其他科室会诊以明确诊断。
第四十二条:处方要求
1.处方应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字迹应清楚,不得涂改并全名签字、盖章。各级医师应按有关规定权限开具处方。
2.处方应符合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合理性、安全性。
3.急诊处方当日有效,门诊处方3日内有效,超时限处方应由医师更改日期,重新签字。
4.医师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依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药物,禁止超范围、超权限用药。
5.使用毒麻药、精神药物应在有关规定的权限范围内,严格按规定使用,使用此类药物应使用专用处方,并注明诊断及患者住址或工作单位。
6.儿童慎用有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应向患儿家长说明情况征得同意并签字后方可使用。
第四十三条:专家门诊
1.专家门诊出诊人员应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按有关规定经申报审批后出诊。
2.专家门诊应按时开诊。遇紧急情况不能到位时,应及时与患者协调,征得同意后由同级医师出诊。
3.专家因故需停诊时,由本人在停诊前2日提出申请,门诊办公室同意后通知停诊。
4.专家门诊应保证医疗质量及服务质量,不能保证其工作质量的专家将被暂停出诊资格。
第四十四条:急诊工作
1.急诊病历应包括详细的病情、各种病因、检查项目、诊断、查房记录、会诊记录、抢救经过、治疗措施、交接班记录等。
2.急诊医师接诊后,要准确记录患者的就诊时间、病史、检查情况、处理经过、转归、离院医嘱等。
3.急诊首诊医师应对患者全面负责,不得随意推诿患者。如需会诊时应首先检查、记录患者病情并提出会诊目的,向患者讲明会诊的意义。可能发生意外的患者应由首诊医师陪同前往或请相关科室到床边会诊,并向会诊医师介绍病情。会诊医师应在仔细检查患者后,做出是否属于本科疾病的判断,决定是否接收此患者住院并承担相应责任。
4.凡复合伤或病情与多科室有关的患者应由主要病情责任科室负责诊治,其他相关科室协助处理并承担相关责任,不得相互推诿,遇有主要病情难以确定时由医疗行政部门指定负责科室。在此过程中首诊科室负责患者抢救及相关治疗。
第四十五条:抢救及观察情况
1.遇有疑难、复杂病例、急诊抢救病例时,急诊医师应立即请有关科室医师协助诊治,必要时请各科主任到场指导抢救,但不得因请示上级医师而延误抢救,对不宜搬动的患者要就地抢救。
2.抢救过程中,应有医师负责书写抢救记录,抢救记录包括:病史、病情变化、抢救治疗经过、病重病危通知及家属签字等。
3.抢救中,医师应在患者床旁交接班并在抢救病历上签字。4.遇有多科联合抢救时,应以主要病情责任科室为主,相关科室均应派人参加抢救。5.凡遇重大抢救、群死群伤、集体中毒、涉外抢救、特殊人物的抢救及传染病疫情暴发,应及时向医务科报告,涉嫌司法程序的病例应向有关部门报告。
6.自动离院的急诊观察患者,主管医师应向其说明离院后可能发生的后果,将其记录在案、患者签字。
7.不符合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尚需观察的患者由急诊值班医师决定留院观察,凡涉及抢救又一时无法收入院的患者可留院观察,慢性、恶性疾病病情恶化可暂留院观察。
8.留院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可延至7天。9.急诊医师应经常巡视留观患者,遇病情变化时随叫随到,及时处理。
第四十六条:病历书写
1.住院医师应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入院病历的书写,首次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首次病程记录应即刻完成。
2.病历记录力求通顺、简洁、准确、完整、字迹清楚。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平行划在错字字体上,每篇幅出现2次包括2次双线划在错字上的应立即重新书写。不得涂改、倒填、剪贴,医师签字应用正楷全名。
3.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无正式译名的病名及药名等可以例外,诊断、手术应按照疾病和手术分类名称填写。
4.毕业不满一年的住院医师书写住院病历,毕业一年后的住院医师书写入院记录,上述文书均须按医院规定的统一格式、要求书写。主治医师负责审查并签字。
5.病历中的主要诊断不得缺少,参照病案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实行单项否决。
6.病程记录,危重及病情变化患者的病程记录应随时完成,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1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慢性病及病情平稳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每月记录一次阶段小结。病程记录由住院医师书写,主治医师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并签字。病程记录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的重要事项及签字等。特殊处理要记录实施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时间、实施后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7.新住院病人要有住院后连续3天的病程记录。外科系统患者要有手术后连续3天的病程记录,各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随时记录病情变化。
8.各种检查报告单应按时间顺序粘贴于粘贴单上,未回报的检查结果应及时查找,遗失的结果应及时查补。出院后回报的检查单应及时归档入病历。
9.住院医师与上级医师一起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承担对患者及家属的告知义务。病房告知包括:
(1)患者病情状况及疾病诊断;
(2)将实施的治疗方案和可供患者选择的其他治疗方法;(3)治疗过程中可能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4)患者可能的预后结果;(5)病情变化及危重抢救;(6)患者可能需要承担的医疗费用;
(7)需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侵入性检查和治疗;(8)自费检查和自费治疗项目的费用和必要性;(9)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使用及必要性;(10)住院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11)一切应向患者说明的情况。上述各项中需填写知情同意书的,应如实填写并签字。
第四十七条:病例讨论
1.下列情况应组织病例讨论:疑难病例、急危重症病例、重大手术病例、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病例、医学伦理学病例(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可能成为医疗事故的病例)、死亡病例及其他需要讨论的病例。
2.院级病例讨论包括全院或多科参加的病例讨论,由医务科决定。医务科应确定讨论病例、讨论时间、讨论程序、参加人员、讨论目的、注意事项等,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院级病例讨论的结论由医院承担责任。
3.科间病例讨论是指由两科或两科以上参加的病例讨论。由提出病例讨论的科室负责组织工作,确定讨论病例、讨论时间、讨论程序、参加人员、讨论目的、注意事项等。科间病例讨论的结论由参加科室共同负责并报医务科备案,科间病例讨论可邀请医务科参加。
4.紧急病例讨论是指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由主管科室提出,医务科批准并组织,有一个或多个科室参加的病例讨论。相关科室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派出本科最高一级的医师出席参加病例讨论。紧急病例讨论的结论由参加科室承担相关责任并报医务科备案。
5.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有权决定是否需要全科或专业组病例讨论,主治医师指导住院医师准备好与讨论病例有关的资料,讨论时由主管医师汇报病历并提出要点及需解决的疑问、住院诊断及诊断依据、初步治疗方案,主治医师提出诊断,各级医师自下至上依次发表意见,最后上级医师做总结性发言,最终确定诊疗方案。全科病例讨论的医疗责任由科室负责。
6.病例讨论应有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患者基本情况、每个人的发言记录、最后结论。讨论内容应记入病历。
第四十八条:病房查房
1.住院医师对普通病人每日查房二次,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危重患者随时注意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为上级医师查房准备好有关资料,上级医师查房时,住院医师要准确汇报病历、提出诊疗方案、需要上级医师解决的问题并汇报上级医师指示的执行情况。
2.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查房时,要认真听取下级医师的汇报,检查、指导下级医师工作,纠正下级医师出现的问题,检查病历质量,确定诊断及治疗原则,决定会诊、转科、出院等事项,遇有重大及疑难病例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请示。
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查房时,认真听取各级医师的汇报、检查医疗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检查病历质量、确定诊断及治疗原则、决定重大手术,并向下级医师讲解国内外本学科发展趋势及新的学术观点,回答下级医师的提问。
第四十九条:值班、交接班
1.值班医师在开始值班前,接受各级医师移交的医疗工作,同时共同巡视病房,了解危重患者情况并床前交班。
2.主管医师应在下班前将需要交班的患者的病情及处理事项记入交班本,危重患者床前交班后由值班医师签字交接。次日早晨值班医师将值班情况向主管医师交班,值班医师应做好病程记录及值班记录。
3.值班医师负责病房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及患者临时病情变化的处理,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示上级医师。
4.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岗,护理人员呼叫时应立即前往巡视处理,因公需离开时,应留下去向及联系方式,遇抢救时应立即赶回。
第五十条:抢救
1.抢救是指紧急危险情况下进行的医疗行为。患者病情在较短时间内重要生命器官或重要生命指标急剧恶化直接威胁到病人的生命时,在此情况下医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全力抢救患者的生命。
2.危重症抢救除一线医师外,应有主治以上医师在场指挥抢救,必要时科主任临场指挥,抢救时患者家属不应在场,但应随时与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并记录在案、签字。
3.对危重症抢救患者及死亡患者应有详细抢救记录,注明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参加抢救人员,死亡患者应注明死亡时间及死亡原因。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死亡患者应立即书写抢救记录。
4.拒绝抢救的患者,应有患者的直系亲属签字证明。5.抢救时应如实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治疗情况及预后,了解患者家属的意见,发出病危通知书,完成告知义务。
6.抢救过程应及时、准确、完整记录,包括检查和治疗时间、病情变化经过、上级医师意见及执行情况、参加抢救人员等。
7.抢救过程中需其他科室参加的,应立即邀请有关科室参加抢救,被请科室在接到邀请后,须立即派出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抢救,无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在场时,科内最高职称医师应参加抢救,任何医师均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参加抢救,拒绝参加抢救的医师将对其行为引起的相应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8.抢救过程中遇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及医务科报告。9.抢救过程中医技科室相关人员应全力支持抢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延误抢救。
10.急、危、重症患者入院检查或进入手术室途中,应有医务人员陪同。
第五十一条:会诊
1.申请会诊医师在医嘱、病历会诊单上注明普通会诊或急会诊及申请时间,急会诊可用电话方式通知被邀会诊科室。
2.对疑难危重或诊断不清的患者应及时提请上级医师或相关科室会诊。
3.会诊医师在接到会诊单后应在当天内完成会诊,会诊医师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承担,无高级职称人员的科室,由主治医师承担。
4.会诊医师应详细阅读病历,认真检查患者,提出会诊意见,开出具体医嘱及注意事项。
5.会诊后确认需转科的病例,由会诊医师签署转科意见,自签署时起,患者的诊疗责任由转入科室负责。但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转入时,应确保患者不发生诊疗延误,抢救及危重患者应及时转入,确有困难时应上报医务科协调解决。
第五十二条:手术
1.手术应由相应级别的医师决定并做好术前准备,重大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应进行病例讨论并有病程记录。
2.手术科室应于手术前一天上午10时前,将手术通知单送至手术室,并通知患者家属来院等候麻醉签字。
3.手术前应由术者亲自向患者及直系亲属交代病情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填写手术同意书。禁止在患者及家属不理解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手术。
4.手术前应书写术前小结,丙类以上手术应有术前讨论。5.中等以上手术及危重患者术后应进行呼吸、循环监测。术者应在手术患者返回病房后检查患者并进行相应处理。
6.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时,应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应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记录在案。
7.手术记录应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由术者本人书写。邀请院外专家实施的手术,应由第一助手书写,术后记录应由参加手术的医师书写。
8.手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时,手术医师或麻醉师应及时协商,立刻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事后应向家属通报。
9.手术记录应做到准确、真实、全面。手术记录除记录一般项目外,还应记录出血及输血、补液情况,器械及纱布使用情况,引流管放置情况及标本去向,必要时应有图示。
10.患者在术前应做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生化全项(查肝、肾功能)、心电图、乙肝、HIV、梅毒,全麻患者应拍胸片。如患者并存心肺等内科疾病时,应根据病情增加下列项目检查:胸片、动脉血气、心功能、肺功能等。必要时需做专科检查和会诊。
11.术后拔除引流管时,应有两人在场并在病程上详细记录引流管完整情况。
12.参加手术的麻醉医师应在手术前一天查阅病历、检查患者并做麻醉前病程记录,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麻醉方式、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如有下列情况,麻醉医师有权停止手术并向手术科室及麻醉科主任报告:病历资料不完整、麻醉风险过高、术前准备不充分。
13.麻醉知情同意书应由麻醉医师在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可能发生的后果后签署,常规手术应在手术前一天签署,急诊手术应在麻醉开始前签署。
14.麻醉前主管麻醉师应认真检查麻醉器械、药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病历号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麻醉安全。
15.主管麻醉师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进修、实习医师要有专人指导。
16.麻醉终止后麻醉师要完成麻醉记录单的填写,向手术医师交代麻醉经过及注意事项,交接班签字。
17.全麻及危重患者、带有术后麻醉用品的患者,主管麻醉医师应及时随访,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麻醉医师应及时处理并随诊。
第五十三条:入院、出院
1.门诊接诊医师依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开具入院通知单并与病房联系床位,约定患者入院时间,通知病房主班护士。
2.患者出院事宜由病房主治医师决定,提前一天通知患者家属,做好离院准备,住院医师整理患者病历,填写出院记录。
3.出院当天,由主管医师开出出院通知单,告知住院处及护士站,协助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4.患者出院诊断证明书内容应包括:患者入院、出院日期;患者所患疾病诊断;手术或特殊治疗名称及日期;患者出院医嘱及建议;复查日期;带药情况及用法。
5.出院时,主管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转归情况、出院后注意事项、复查时间,并记录于病历。
6.患者提出自动出院要求时,主管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出院可能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及离院注意事项,将上述事宜记录于病历中,并请患者及直系亲属签字。
2013-6-6
第五篇:医师外出会诊行为规范
医师外出会诊行为规范
为规范我院医师外出会诊行为,保护我院医师外出会诊的人身安全和医疗安全,对外出会诊的医师进行以下行为规范:
1、外出会诊医师的一言一行代表我院医师队伍的形象,外出会诊医师均应遵纪守法,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职业道德。
2、医师外出会诊应着正装,建议携带我院隔离衣,并遵守邀请医疗机构的有关规定。
3、医师外出会诊禁止非工作人员同行前往会诊医院,会诊结束后按时返回。
4、医师外出会诊建议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会诊医院,并于规定时间内到达邀请医疗机构,不可迟到、早退。原则上禁止自驾车出行前往会诊医院。
5、医师在外出会诊时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6、会诊医师如因故无法外出会诊,需提前上报医务部备案。
7、绿卡使用说明:如有需要转诊的患者,医师在绿卡上签名和日期交给患者。患者携带绿卡来我院,可在签名医师的诊室优先就诊。
8、外院会诊需提前3个工作日将会诊邀请函交至医务部,急会诊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