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内科主治辅导:肺念珠菌病的分型
2014年内科主治辅导:肺念珠菌病的分型 黄山中公教育
肺念珠菌病有两种类型,亦是病程发展中的两个阶段。
(一)念珠菌支气管炎
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多量似白泡沫塑料状稀痰,偶带血丝,随病情进展,痰稠如干糨糊状。憋喘、气短,尤以夜间为甚。乏力、盗汗,多不发热。X线仅示两肺中下野纹理增粗。
(二)念珠菌肺炎
临床表现为畏寒、高热,咳白色泡沫黏痰,有酵臭味,或呈胶冻状,有时咯血,临床酷似急性细菌性肺炎。胸部X线显示双下肺纹理增多,纤维条索影伴散在的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结节状阴影,呈支气管肺炎表现;或融合的均匀大片浸润,自肺门向周边扩展,可形成空洞。双肺或多肺叶病变,病灶可有变化,但肺尖较少受累。偶可并发渗出性胸膜炎。健康人痰中可查见念珠菌。诊断肺念珠菌病,要求连续3次以上痰培养有念珠菌生长,涂片查见菌丝,或经动物接种证明有致病力。为排除寄生于咽喉部念珠菌污染,留痰标本时应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含漱数次,弃去前两口痰,取以后的痰标本,立即送培养。亦可取经支气管镜或气管导管吸出液送检。应注意痰液不宜在室温下存放太久,否则亦可能有菌丝体生长。血清念珠菌特异IgE抗体测定有助于诊断,通常在感染14天后血清中出现血清沉淀素,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检测方法。但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的依据。
轻症患者在消除诱因后,病情常能逐渐好转,病情严重者则应及时应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每日200mg,首剂加倍,病情重者可用400mg/d,、甚或更高剂量,6~1 2mg/(kg·d)。两性霉素B亦可用于重症病例,0.6~0.7mg/(kg·d),但毒性反应大,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状态和真菌药敏结果选用。
第二篇:2014年内科主治辅导
2014年内科主治辅导:阿司匹林诱发哮喘治疗 黄山中公教育网
(一)治疗
药物诱发哮喘总的治疗原则:一旦怀疑哮喘病人为药物性哮喘则立即停用可疑的致喘药物,同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等处理,并酌情给予抗组胺药,β受体激动药,静滴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若患者是因类固醇激素诱发的哮喘则不用),对重症哮喘应及早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预防DIA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再次应用这类药物。
对于AIA,急性病例按上述原则处理,慢性病例可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若合用抗组胺药和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酮替芬可减轻症状、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和5-脂氧合酶抑制药亦有一定疗效。对于无法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的患者,可进行阿司匹林脱敏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口服阿司匹林20mg,2h后口服40mg,以后每隔2h增加40mg直至160mg,给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变化,如无反应可每天服用最终剂量。脱敏后患者仍应每天服用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以保持脱敏效果。此项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在每天口服325~650mg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不发作哮喘,并使其对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发生交叉脱敏。对于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的AIA患者,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亦有助于控制AIA.(二)预后
阿司匹林哮喘严重者大汗淋漓、端坐呼吸、口唇发紫,最严重者可因休克、窒息而死亡。
第三篇:2014年内科主治辅导:肾下垂的症状
2014年内科主治辅导:肾下垂的症状 黄山中公教育
肾脏的正常位置在第一腰椎和第二腰椎之两侧,如果肾脏的位置下降了,称之为肾下垂。肾下垂一般发生在瘦体形高个子的人,女性比男性多见。看上去似乎肾下垂对健康无多大影响,殊不知,严重的肾下垂可致输尿管扭曲,诱发肾积水,进而损害肾脏的功能。那么,怎样才能发现自己的肾已经下垂了呢?
一、尿频尿急
当肾下垂时,肾脏下方的输尿管会扭曲,尿液排除受阻,很容易造成尿路感染,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二、腰酸痛
肾下垂时,下垂一侧的腰部往往出现莫名其妙的酸痛,并在劳累、行走、久站后加重。平卧时缓解或消失。
三、血尿
由于肾脏下垂,活动幅度增大,当患者行走时,肾脏上下震动,可使肾脏的血管受到牵拉,甚至扭曲,引起肾脏瘀血,诱发血尿。较轻的肾下垂其尿需经多次化验才能够被发现。
四、胃肠症状
下垂的肾脏由于被牵拉而刺激周围的神经,使受刺激的神经反射发生紊乱,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以致消化不良,上腹胀满,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
上述“红灯”一旦亮出,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便得到及时诊疗。轻度的肾下垂可用肾托或帆布束带,在头低脚高的卧位扎紧腰带,使肾脏固定于较高位置,以减少肾脏的活动。重度肾下垂者,则应根据诊断情况,由医生考虑手术治疗的可能性。
第四篇:肺内科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方法评价及难点分析
肺内科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方法评价及难点分析 肺内科优势病种共有三种:哮病、慢性咳嗽和肺胀。现将2011年我科三个病种的诊疗情况总结如下。哮病
1.1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2011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49例,门诊病人212例,采用中药、西药、穴位贴敷等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中药包括中成药辨证施治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穴位贴敷是使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或平喘止咳贴贴敷于肺俞、膈俞、定喘、膻中、天突、膏盲、大椎等穴。临床治愈160例,治愈率61.30%,好转96例,好转率36.78%,无效5例,治愈好转率98.08%。辨证分型:正确255例,有6例辨证分型不准确,准确率为97.70%。其中有215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 82.38%。
1.2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哮病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它是一种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其发病率、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降低发病率、复发率,是目前哮病的难点和焦点,从临床角度来说,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又是关键所在。
难点与对策:如何提高中医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是本病诊治的难点。(1)加强宣教,提高人们对哮病发病
特点的认识,及早就诊。(2)进一步加强哮病的流行病研究,特别是中医流行学的研究,寻找出规律,制定防治措施。(3)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中医要加强传统中医中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发挥中医药的整体治疗优势。(4)动态的辨证施治,治疗个体化。发作时攻邪,治标需分寒热,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风邪当疏风宣肺、降气平喘,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平时治本当分阴阳,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以滋养,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至于正虚邪实、寒热虚实者,又当兼以治之。哮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个体差异大,不能一个证型,一个处方一直治到底。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病情演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治疗更具针对性。
(5)加强研究力度,深入探索哮病病因病机,由于本虚及宿痰伏肺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也是疾病迁延和反复发作的内在因素。因而治疗上在重视治标的同时应兼顾培本,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另外,加强临床治疗与中医治未病有机结合,如膏方调治、冬病夏治等。慢性咳嗽
2.1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2011年1-12月份共诊治门诊病人384例,采用中药、西药、穴位贴敷等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中药包括中成药辨证施治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穴位贴敷是使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或平喘止咳贴贴敷于肺俞、膈俞、定喘、膻中、天突、膏盲、大椎等穴。临床治愈115例,治愈率29.95%,显效106例,显效率27.60%,有效134例,有效率34.90%,无效29例,治愈好转率92.45%。其中CVA
效果最佳,GERC效果最差。辨证分型:正确368例,有16例辨证分型不准确,准确率为95.83%。其中有313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 81.51%。
2.2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慢性咳嗽是指咳嗽>8周,其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难点与对策:如何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1)动态的辨证施治,治疗个体化。治疗绝不能单纯地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应分清邪正虚实分别处理,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肝、治脾、治肾等。在临床中慢性咳嗽的证型较多,且各证型因季节、气候、体质、嗜好、治疗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常可交替或综合出现。因此遣方用药及护理,不可局限某型某法,而应遵循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原则和程序,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辨别所累脏腑病位,分析病因病机特点,掌握疾病传变规律,针对不同证候特征进行特异性的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才能相互取长补短,获得较好的疗效。(2)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加强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发挥其整体治疗优势。(3)中医药在其咳嗽缓解期的辨证论治,求因治本的治疗较有成效,主要以“缓则固其本”为原则,予以温阳益气、护卫固表,药用太子参、黄芪、桂枝、白术、白芍、防风、补骨脂、麦冬、五味子等益肺健脾补肾之品,并结合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调治。同时,做好生活、情志、饮食调摄,尤其
是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也是治本之法。肺胀
3.1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2011年1-12月份共收住院病人164例,采用中药、西药、穴位贴敷等综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中药包括中成药辨证施治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穴位贴敷是使用冬病夏治消喘膏或平喘止咳贴贴敷于肺俞、膈俞、定喘、膻中、天突、膏盲、大椎等穴。临床控制50例,控制率30.49%,显效65例,显效率39.63%,有效36例,有效率21.95%,无效13例,治愈好转率92.07%。辨证分型:正确153例,有11例辨证分型不准确,准确率为93.29%。其中有135例服用中药汤剂,服用中药率为82.32%。
3.2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气促,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本病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反复发作或加剧。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积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多属本虚标实,多由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在疾病过程中可形成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病久因邪盛正虚,可发生痰迷心窍、气不摄血、正虚喘脱等危象。常见于西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
难点与对策:如何阻止病情发展,保持适当的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1)加强宣教,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尽早戒烟,一旦发病
及早就诊。(2)动态的辨证施治。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急,缓解期则以本虚为主。标实主要为外邪、痰浊、水饮、瘀血。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标实与本虚并重。标实者,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甚或开窍、息风、止血等法。各种病理因素相兼为患者,又当数法同用。本虚者,当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分别兼以益气、养阴,或气阴双补,或阴阳兼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虚实夹杂者,应扶正与祛邪共施。肺胀的多种证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各证常可互相兼夹转化,不能一个证型,一个处方治到底。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病情演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要加强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发挥中医药的整体治疗优势。(4)加强临床治疗与中医治未病有机结合。中医药在其缓解期主要以“缓则治其本”为原则,为减少急性发作,争取在缓解期内综合纠正患者呼吸肌疲劳、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情况,可运用“补益肺脾”、“补益肺肾”等理论进行慢性肺病缓解期治疗与康复指导,可根据患者具体需求选用中药汤剂或丸散剂治疗,延缓和控制肺功能损害的发展,并结合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调治。同时做好生活、情志、饮食调摄、呼吸功能锻炼及运动耐力训练等。
第五篇:中医内科疾病分型、治法及用药总结
感冒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咳嗽
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证--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泄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哮病 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加减 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喘证 实喘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肺痈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用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加减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减 肺痨
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
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参苓白术散加减 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 肺胀
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 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加减
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加减 胁痛
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加减 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
瘀血阻络证--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肝络失养证--养阴柔肝----一贯煎加减 阳黄
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减
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胆腑郁热证--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加减
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加味 阴黄
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加减 脾虚血亏证--健脾温中,补养气血----黄芪建中汤加减 积聚 聚证
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加减 食滞痰阻证--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 积证
气滞血阻证--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瘀血内结证--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鳖甲煎丸合六君子汤加减 正虚瘀结证--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 臌胀
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水湿困脾证--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加减
水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瘀结水留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
阳虚水盛证--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阴虚水停证--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头痛 外感头痛
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加减 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加减 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加减 内伤头痛
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加减 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减 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肾精亏虚--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加减 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加减 眩晕
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加减 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加减 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加减 痰湿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加减 中风 中经络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养血祛风通络----大秦艽汤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养肝肾,潜阳熄风----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腑脏 阳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加减 阴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加减
脱证--回阳救阴,益气固脱,阴阳欲绝----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瘿病
气郁痰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 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
肝火旺盛--清肝泄火,消瘿散结----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 心肝阴虚--滋阴降火,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加减 疟疾
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加减 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瘴疟
热瘴--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清瘴汤加减 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加减 胃痛
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良附丸加味 饮食伤胃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 肝气犯胃证--疏肝解郁,理所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脾胃湿热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 瘀血停胃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 痞满 实痞
饮食内停证--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加减 痰湿中阻证--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汤加减 脾胃湿热证--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肝胃不和证--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虚痞
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汤加减----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加香橼 呕吐 实证
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加减
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加减 虚证
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加减 胃阴不足证--麦门冬汤加减----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噎膈
痰气交阻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加减 瘀血内结证--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加减 津亏热结证--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加减 气虚阳微证--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合右归丸加减 呃逆
胃中寒冷证--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加减
胃火上逆证--清胃泄热,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加竹茹、柿蒂 气机郁滞证--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加丁香、柿蒂 脾胃阳虚证--温补脾胃止呃----理中丸加吴茱萸、丁香 胃阴不足证--生津养胃止呃----益胃汤加枇杷叶、柿蒂 腹痛
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湿热壅滞证--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加减 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加减 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加减 泄泻
寒湿困脾证--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热伤脾证--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加减 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保和丸加减 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加减
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加减 痢疾
湿热痢--清热导滞,调气行血--芍药汤加减
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阴虚痢--坚阴泄热,扶正止痢----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连理汤加减 便秘 实秘
肠胃积热证--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加减 气机郁滞证--顺气导滞----六磨汤加减
阴寒积滞证--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大黄附子汤加减 虚秘
脾肺气虚证--益气润肠----黄芪汤加减 血液亏虚证--养血润燥----润肠丸加减 阴津不足证--滋阴通便----增液汤加减 阳虚寒凝证--温阳通便----济川煎加减 郁证
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 心肾阴虚证--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肝阴亏虚证--滋养肝肾----滋水清肝饮 血症 鼻衄
热邪犯肺证--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肝火上炎证--清肝胃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气血亏虚证--补气摄血----归脾汤 齿衄
胃火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咳血
燥热伤肺证--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肝火犯肺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证--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吐血
胃热壅盛证----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肝火犯胃证--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气虚血溢证--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便血
肠道湿热证--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气虚不摄证--益气摄血----归脾汤
脾胃虚寒证--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尿血
下焦热盛证--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肾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脾不统血证--补脾摄血----归脾汤
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紫斑
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阴盛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气不摄血证--补气摄血----归脾汤 饮证 痰饮
脾阳虚弱证--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饮留胃肠证--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 悬饮
邪犯胸肺证--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加减
饮停胸胁证--泻肺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加减或控涎丹 络气不和证--理气和络----香附旋复花汤加减 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溢饮
--发表化饮--小青龙汤加减 支饮
寒饮伏肺证--宣肺化饮----小青龙汤加减 脾肾阳虚证--温脾补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消渴 上消
肺热津伤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中消
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中气亏虚证--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下消
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加减
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加减 自汗盗汗
肺卫不固证--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营卫不和证--调和营卫----桂枝汤 心血不足证--补心养血----归脾汤 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邪热郁蒸证--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内伤发热
阴虚发热证--滋阴清热----清骨散 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
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阳虚发热证--温补阳气,引火归元----金匮肾气丸 气郁发热证--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 湿郁发热证--利湿清热----三仁汤 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厥证 气厥
实证--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五磨饮子
虚证--补气,回阳,醒神----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 血厥
实证--开窍,活血,顺气,降逆----清开灵注射液、通瘀煎 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 痰厥
--行气豁痰----导痰汤 虚劳 气虚
肺气虚证--补益肺气----补肺汤 心气虚证--益气养心----七福饮 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肾气虚证--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血虚
心血虚证--养血宁心----养心汤 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阴虚
肺阴虚证--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 心阴虚证--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脾胃阴虚证--养阴和胃----益胃汤 肝阴虚证--滋养肝阴----补肝汤 肾阴虚证--滋补肾阴----左归丸 阳虚
心阳虚证--益气温阳----保元汤 脾阳虚证--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 肾阳虚证--温补肾阳----右归丸 肥胖
胃热滞脾--清胃泻火,佐以消导----小承气汤合保和丸加减 痰湿内盛--燥湿化痰,理气消痞----导痰汤加减
脾虚不运--健脾益气,渗利水湿----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利水化饮----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水肿 阳水
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湿毒侵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阴水
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淋证 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加减 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苇散加减 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 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加减 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加减 癃闭
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加减 肺热壅盛证--清泻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加减 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加减 尿道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加减。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加减 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加减 阳痿
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加减 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加减 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加减 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加减 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遗精
君相火旺证--清心泄肝----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加减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劳伤心脾证--调补心脾,益气摄精----妙香散加减 肾气不固证--补肾固精----金锁固精丸加减 心悸
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平补镇心丹加减 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 胸痹
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气滞心胸证--疏调气机,和血舒脉----柴胡疏肝散加减
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阴寒凝心证--辛温散寒,振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 心气不足证--益气通脉,鼓动心阳----生脉散合保元汤加减 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加减复脉汤 心阳虚衰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 不寐
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热,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味 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味 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加减
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癫狂
痰气郁结证--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送服越鞠丸 痰火扰神证--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加减 痰结血瘀证--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
心肾失调证--育阴潜阳,交通心肾----黄连阿胶汤合琥珀养心丹 痫病
风痰闭窍证--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当归龙荟丸合涤痰汤 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加减 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天王补心丹 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加味 痴呆
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加减 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 痰浊蒙窍--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加减 瘀血内阻--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痹证 风寒湿痹
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加减 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加减 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加减 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痰瘀痹阻证--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加减 肝肾两虚证--培补肝肾,舒筋止痛----补血荣筋丸加减 痉证
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加减 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熄风镇痉----羚角钩藤汤加减
阳明热盛证--清泄胃热,存阴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 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加减 痰浊阻滞证--祛风豁痰开窍,熄风镇痉----祛风导痰汤加减 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熄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 痿证
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加减 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四妙丸合加味二妙散 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为主方
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颤证
风阳内动证--镇肝熄风,舒筋止颤----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痰热风动证--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加减
髓海不足证--益肾填精补髓,育阴熄风----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加减 阳气虚衰证--补肾助阳,温煦筋脉----真武汤加味 腰痛
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加味 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加味 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加减 肾虚腰痛
肾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加减 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