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1—5 ABBBD
6-10 ACADB
11-15 ABDAC
16-20 DBCAD
材料题
参考答案]
21.(1)“师夷长技”思想---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或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戊戌变法;三民主义思想(或民主共和思想,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实力救国思想----创办近代民族工业;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答对其中三项且相对应,即可得6分)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1分)成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建立了新中国)。(1分)
(3)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启示: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自己的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答对其中一项即可,答其它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价值观正确都可得1分)
22.(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袁隆平
(3)一国两制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珠海、汕头、厦门(少一个就不得分)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其它地方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等(言之成理即可)
23.(1)解决: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指人民公社。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不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平均主义或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4、(1)周恩来(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国家利益;
提高了国际地位; 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晓静改21、22
李爱琴改23、24
第二篇:初二历史1-3单元答案范文
第一单元
一、1-5ACADB6-10DCBDA11-15BDDCC16-20CDDBB21-25ACBBD
二、26、①广东 南京长江江面 香港岛②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③这些通商口岸是被迫打开的,是为了英法打开中国市场,是为了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放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是为了开放、引进外资与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7、(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者:英法侵略军(3)、《辛丑条约》(4)、根本原因:清代的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界落伍,综合国力下降,加上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
28、(1)、历史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罪行:屠杀、劫掠、焚烧诉状:略(2)、条约:《辛丑条约》;侵略利益: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的驻兵权;直接危害:使京津地区置于列强严密的军事控制之下,侵略者随时可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我国近代外交的特点:屈辱的外交,弱国无外交。
29、(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3)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
第二单元
一、1-5DBDCD6-10ADACC11-15CCCDB16-20BCBBA21-25AABAA
二、26、(1)、经济领域是洋务运动,其作用是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政治领域是戊戌变法,其作用是 见基训;(2)、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新派;(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运动:新文化运动 ;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塔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7、(1)、三民主义(2)、我认为第三种观点正确,因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3)、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
28、(1)、如张之洞 汉阳铁厂(2)、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3)、民主、科学
29、(1)、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2)、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上的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维护封建统治的孔教(4)、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是近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单元
一、1-5DAABC6-10ACDCB11-15CDCBC16-20BBBBC21-25BCDCB
二、26、(1)、事件名称:五四运动;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2)、“新阶段”起止时间:19191949“新阶段”名称:新民主主义革命(3)、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7、(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2)、事件:南昌起义 ;距今84年
28、(1)、遵义会议遗址;(2)、遵义会议的内容(略)(3)、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略)
29、(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2)、困难:饥饿、寒冷、恶劣的自然、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长征精神:乐观主义、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等。(3)、C(4)、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一路克服了饥饿、寒冷、恶劣的自然、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展现了乐观主义、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这次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红军和党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所以说长征意义重大,长征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单元
一、1-5ACADB6-10DCBDA11-15BDDCC16-20CDDBB21-25ACBBD
二、26、①广东 南京长江江面 香港岛②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③这些通商口岸是被迫打开的,是为了英法打开中国市场,是为了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放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是为了开放、引进外资与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7、(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者:英法侵略军(3)、《辛丑条约》(4)、根本原因:清代的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界落伍,综合国力下降,加上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
28、(1)、历史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罪行:屠杀、劫掠、焚烧诉状:略(2)、条约:《辛丑条约》;侵略利益: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的驻兵权;直接危害:使京津地区置于列强严密的军事控制之下,侵略者随时可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我国近代外交的特点:屈辱的外交,弱国无外交。
29、(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3)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
第二单元
一、1-5DBDCD6-10ADACC11-15CCCDB16-20BCBBA21-25AABAA
二、26、(1)、经济领域是洋务运动,其作用是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政治领域是戊戌变法,其作用是 见基训;(2)、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新派;(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运动:新文化运动 ;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塔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7、(1)、三民主义(2)、我认为第三种观点正确,因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3)、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
28、(1)、如张之洞 汉阳铁厂(2)、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3)、民主、科学
29、(1)、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2)、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上的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维护封建统治的孔教(4)、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是近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单元
一、1-5DAABC6-10ACDCB11-15CDCBC16-20BBBBC21-25BCDCB
二、26、(1)、事件名称:五四运动;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2)、“新阶段”起止时间:19191949“新阶段”名称:新民主主义革命(3)、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7、(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2)、事件:南昌起义 ;距今84年
28、(1)、遵义会议遗址;(2)、遵义会议的内容(略)(3)、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略)
29、(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2)、困难:饥饿、寒冷、恶劣的自然、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长征精神:乐观主义、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等。(3)、C(4)、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一路克服了饥饿、寒冷、恶劣的自然、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展现了乐观主义、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这次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红军和党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所以说长征意义重大,长征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篇: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B、禅让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2.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3.在河北民歌《小放牛》中有这样的歌词“赵州桥什么人儿修,”’对唱是“赵州桥鲁班爷爷修”,其实对唱并不符合历史。如果由你来对唱,歌词可以改为
A、“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修”B、“赵州桥唐朝工匠李春修”
C、“赵州桥唐朝工匠李白修”D、“赵州桥宋朝工匠毕升修
4.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宜昌籍聋哑女邰丽华领衔表演的舞蹈《飞天》倾倒了无数观众。该舞蹈取材于下列哪座雕刻艺术宝库中的壁画。
A、山西大同云冈石窟B、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C、秦始皇陵墓兵马俑D、甘肃敦煌莫高窟
5.下列各项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是
A、英国要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B、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落后于英国,落后必然挨打
D、中国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6.右图中的历史遗址总是激起我们心中阵阵伤痛。看见它,就会联想到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我国的宝岛台湾曾经在下列哪个条约中割给了日本?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是
A、李鸿章B、左宗棠
C、曾纪泽D、林则徐
8.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9.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本土未遭战争破坏B、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
C.德、意、日被打垮D、英、法受到严重削弱
10、二战后,美国逐步控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通过
A.军事威胁B.经济援助
C.冷战政策D.遏制苏联
11.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下列作品与其反映的现实不一致的一项是()
A、《美国的悲剧》与美国的生活方式B、《战争与和平》和世界多极化
C《格尔尼卡》和法西斯暴行D、《天方夜谭》与古代阿拉伯社会
12.今年我们参加的“高中段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将采用网上阅卷,这一举措得益于
A、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D、中国的“一五计划”
13.2009年3月以来,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考资源网科学家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测出该病毒同时包含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这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个领域的重大突破?
A、原子能B、计算机
C、航天技术D、生物工程
1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原子能技术的发展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C、航天技术的发展D、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15.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可以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④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其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明的有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0分。
16、(10
在图1、2、3、4、5、6、7上,填出战国七雄的位置(7分)
在图A、B、C中写出围魏救赵的战役、减灶诱敌深入的战役、纸上谈兵的战役。(3分)
17、(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① 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商君”指的是谁?(3分)
② 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3分)
③ 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分)
④ 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
失败了?为什么?(2分)
第四篇:初二历史
2013年春市职中初2014级(初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中华民国的成立B.中国国民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2.下列不属于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A.制定《共同纲领》
C.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D.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
A.南京解放
B.北平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C.西藏和平解放
4.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歌“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开始了
A.北伐战争B.百团大战C.抗美援朝D.台儿庄战役
5.下列属于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是
①黄继光②董存瑞③邱少云④雷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全国土地改革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归农民所有 B.归乡镇所有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7.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是在A.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
D.偷税偷工减料等“五毒”现象横行 13.造成我国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因素是 A.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 C.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合同
14.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出现在A.1956年B.1958年C.1960年 D.1962年
15.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党的好干部的是
A.焦裕禄B.雷锋C.王进喜 D.邓稼先
16.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的先进事迹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时期
B.新中国政权巩固时期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B.邓小平被诬陷为“四五”运动的总后台
D.1968年刘少奇被诬陷和迫害致死
B.四五运动
D.批林批孔运动 C.向社会主义过度时期 17.“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C.1967年“二月逆流” A.“二月逆流”C.红卫兵运动18.1976年清明节人民在天安门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这一事件是
1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B.毛泽东逝世 D.刘少奇含冤病逝
20.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扬的历史伟人是
A.孙中山、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B.毛泽东、邓小平D.江泽民、胡锦涛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B.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21.“让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颂2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2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大力减轻农民负担
C.巩固人民公社
A.户籍改革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重点是B.加强城市建设 D.国有企业的改革 C.建设现代企业制度13春初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5.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
A.实行政企分工
B.扩大企业自主权 D.利税改革
C.深圳D.武汉 C.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 A.重庆26.我国扩大对外开发的窗口 B.上海浦东新区
27.对外开放的目的是
A.引进外国资本
B.引进外国企业管理经验 D.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
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 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①沿海开放城市A.①②③④28.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②经济特区B.④③②①
29.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1999年党中央作出的决定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建设青藏铁路
D.实施西部大开发
C.民法D.经济法 C.实行“科教兴国”战略A.刑法30.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的核心是 B.宪法
二、列举题(共11分)
1.举出新中国成立时起,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三大运动(3分)。
2.举出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4分)。
3.列举80年代初期的四个经济特区(4分)。
三、材料题(18分)
1.材料一:到1952年,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建立和普遍实行新的土地管理制度。
请回答:
① 材料一所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废除了什么土地所有制?(2分)
② 材料二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哪一年哪次会议提出来的?(4分)
13春初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③ 材料三的“新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指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一:黄浦江上有一座桥,江桥已腐朽,江桥摇,眼看要垮,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材料二:欲悲闻鬼叫,我哭财狼笑,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请回答:
① 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时期?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3分)
② 材料一中的“江”、“桥”、“摇”分别指谁?(3分)
③ 材料二中“雄杰”、“财狼”分别指谁?谁为代表消灭了“财狼”? 同一时期曾经出现过哪
些“财狼”?(4分)
四、问答题(共11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据此回答:
①改革开放的
第五篇:初二历史长征练习题附答案
初二历史长征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A.毛泽东的正确指挥B.采用了大兵团伏击歼敌的战术 C.采取了避敌主力,诱敌深入的方针 D.采取了打运动战的方针
2.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A.吴起镇 B.会宁 C.甘孜 D.懋功
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应是()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
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④强渡乌江
⑤渡过金沙江 ⑥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③④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4.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5.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6.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 ②新军阀之间的中原大战
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④南昌起义
A.④②①③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7.1933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重点是()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8.在长征路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C.摆脱敌人前堵后截的危急 D.使部队得以休整 9.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A.“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
B.诱敌深入,集中兵力,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战略战术原则
C.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D.军队中建立党的组织,进行民主改革
1.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朱德创造 歼灭敌人的战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了 的军事路线,推行 的“左”倾错误主张,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仍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2.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余人被迫离开 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4.年10月,和 也经过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
能力素质提高
三、列举题
列举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主要经历。
四、简述题
1.遵义会议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主要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其意义是什么? 2.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长征的?长征胜利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渗透拓展创新
在纪念长征60周年之际,有位记者对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进行了采访,请问他经过了哪些省? 中考真题演练
材料解析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反映了哪些具体的事件? 参考答案
课内四基达标
一、1.B 2.B 3.C 4.B 5.D 6.A 7.D 8.C 9.A
二、1.周恩来 大兵团伏击 毛泽东 王明 2.王明 毛泽东 3.1934 中央 4.1936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能力素质提高
三、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领导权;②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③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④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⑤爬雪山,过草地;⑥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四、1.背景:遵义会议是在红军长征途中,在党和红军面临危急关头召开的。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人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大 部分领导人的赞同。于是,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内容: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意义: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列攸关的转折点。
2.长征的背景: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重点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组织反“围剿”。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在反“围剿”开始时,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进攻受到挫折后,又主张分兵把守,节节抵御。结果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于是在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历史意义:①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③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渗透拓展创新
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
中考真题演练
(1)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人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长征。(2)包括的历史事件 有强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历史长征练习题附答案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