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5-12 20:1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7月9日至7月11日,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名师团送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在徐州白云宾馆开班,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执教的都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他们是傅宏、杨静平、丁家永、郗浩丽、顾雪英。他们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主题,从不同的侧面详细讲解和解读,讲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教育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我受益非浅,感触颇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文学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劳动工艺活动等,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让我知道了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由此我想到了,把本次培训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科学地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在学习上以动力和信心,学生对学习有了信心才会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学好,反之,学习成绩好了心理更健康了,这样学生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篇: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北京 张翠平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期。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入。故此,班主任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与过去的一些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对班主任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班主任要树立现代教育观。班主任老师要从过去当“纪律监督”、“政治说教”、“活动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改变高高在上的说教作风,做到用平等信任的眼光看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人格力量去影响他们,用平等宽容的方法去教育他们,用友好真诚的言语去激励他们,为实施健康教育打好基础。

第二,具有现代教育学和心理科学知识。班主任老师要加强现代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了解掌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及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正确的帮助和辅导学生,积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具有整合各种教育因素的能力。班主任老师要把各项教育、教学和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教育因素有机的统一起来,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来,培养学生健全的统一的人格。

第四,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班主任老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和记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个案分析,采取多种方法,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认真学习、掌握现代的心理辅导方法,灵活多样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班主任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同样也能“感染”学生。班主任最重要的品德是为人坦荡正直,有一种凛然正气和坚持真理的作风,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世俗,不随波逐流,民主、公正、平等、友善。教师注重自己的言行,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去影响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坚持的原则

1渗透性原则。小学生年龄偏小,仍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据其心理特点,心理教育不能单靠知识传授,简单地说教是不行的,要重视强调潜移默化,从兴趣入手,注重把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班队的活动之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2自主性原则。“一切成功的教育,莫过于少年儿童主动地自我教育,自我要求,自我完善。”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原则,让学生通过自愿参与活动,达到自己教育自己;通过自愿接受,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3针对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的放矢”,在加强计划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抓住特殊的生活“瞬间”,即把握教育契机,使教育具有针对性。

4要体现以身作则的原则。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焦虑、不安、困惑、无助是来自教师的情绪、眼神、语言和行为。可见,孩子的健康成长要求我们每个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与人格力量的提升,用健康的人格,美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理的方法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才能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一)观察法——这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班主任要善于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班集体活动、体育活动、寝室、就餐、值日、午饭后至下午上课前等活动时间观察学生的真实情况。观察越是深入细致,就越能正解认识学生。因为学生在自由活动中最能真实表现出他们的思想状况、情绪好坏、兴趣爱好和才能特长等。观察学生,教师有时带有一定目的去观察某一个学生的表现,有时就是随意观察去发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养成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习惯,以便把握学生的心理信息。

(二)谈话法——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关键。有目的地找个别学生、班干部谈话,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谈话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谈话前,班主任应当认真考虑谈话的目的,中心内容,采取的方式,以及选择的时间等。在谈话过程中,对学生要亲切自然,态度和蔼,不要使学生感到拘束紧张;要讲究技巧,善于启发学生讲真话;要注意倾听学生说话,让学生把话讲完,不要有不耐烦的情绪,边听边思考,联系学生一贯的思想言行和平时观察的印象结合起来加以分析,不要听了一面之词,就轻率地得出结论。在批评学生时,谈话既要讲究疏导的方法,还要注重谈话时间的选择,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

(三)研究书面材料法。我要求学生每周写周记,从周记我可了解许多情况。学生在寝室的守纪情况,值日工作情况,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等。学生很多“本我”不是课堂上反映出来的,而是在课后反映出来的。通过“知心信箱”更能了解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如对班级的制度执行情况,家庭情况,对班干部的看法,甚至对科任教师的上课情况,都会如实反映。

(四)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种方法。除了向学生调查以外要特别注意向学生家长和科任老师作调查。向学生作调查,最重要的是要亲近他们,同他们打成一片,既做学生的老师,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去“打动”学生,只有这样对学生的了解才会深入。

四、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阵地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又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填表、讨论、表演、演说、游戏、访问等活动形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在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做到:

(1)坚持知行并重。心理素质教育课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理解力不够高,在提高认知水平的同时,重点应放在行为的塑造上。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学会排除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惑、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能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心理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都有一个提高。

(2)坚持学生主体。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依赖于主体的自我教育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真正领悟问题实质,学会自主、自立地处理问题。教学中创设以师生互动、心理相容、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学会通过不断地重复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活动等方法自我培养、自我优化各种心理素质。

(3)坚持点面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都得以最大可能性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在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同时,教师要时刻把握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育原则,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同时,还要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疏导,让学生的共性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充分施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坚持师生和谐。一要坚持平等性。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二要坚持尊重性。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三要坚持鼓励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暴露自己的观点,老师不要轻易地评价。四要坚持参与性。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学生自始至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五要坚持目的性。心理行为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设计、实施,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高,教师的目标就可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2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一是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通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

二是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利用主题班队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影视片,讲故事,谈理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角色作模拟表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达到自己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的目的。

三是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环境。办好“心理健康角”,板报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搞好心理咨询等。

3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发:(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4)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5)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6)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教育中,从教师的关心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在激励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共同讨论、合作学习、自己能行的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奠定基础。

4把握教育契机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育契机,它常表现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环节和某一特殊的生活瞬间,因此,把握好教育契机,对强化心理教育活动的时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在组织教育活动中,注意把握好下几个时机:

(1)新学期开始之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怀着要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来上学的,这点愿望好比是一点明亮的火花„„但这点火花是微弱的,毫无保护的,因此,也是最容易熄灭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一开学抓住这儿童赖以获得成长和发展的“火种”,为队员创造一个乐于进取的环境,促使其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就有充分信心去完成今后的任务。

(2)评“优”选“干”之际——在学生心目中,当上队干部是了不起的。抓住这一特点,每年的班队干部选举或“优秀少先队干部”“三好学生”的评选,全部采用通过“演讲”、“自荐”、“自评”让广大少先队员在公平竞争民主的良好氛围中,积极自觉参与,认识自我价值,建立起自信、自尊、自强的人格。

(3)考试前后的心理疏导——考前焦虑,考后兴奋,是多数学生表现出的一种心理状态。

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前、考后自我调适的方法指导,是心理教育的最好时机之一。

(4)典型的人物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学生一般崇敬英模的心理,引导他们向英雄人物学习,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如请来英雄人物举办“报告会”,以实际行动向英模学习等活动的开展,都是对学生进行的有效的心理教育。

(5)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如奥运会、残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都是学生十分关注的大事。运动员为祖国争光,夺得的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而这些恰恰都是活生生的最好的心理教育材料,它告诉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竞技水平才是夺得金牌的根本保证。

(6)校园活动之日——校园内月月有竞赛、接待参观、或外出活动等。每次活动前的动员、教育,都是教会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表现最完善“自我”的最佳时机。

(7)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展教育、引导活动。

(8)个案跟踪研究——个案跟踪研究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每个班都有五、六十个学生,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存在,比如多动症、抑郁症、学校恐惧症等,为了帮助这些学生纠正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班主任要建立个案,作个案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积累心理教育经验。

5建好心理健康教育基地

(1)建好“知心信箱”。让学生直接倾诉自己心里的知心话;谈出自己对各种事情的观点、看法;

(2)在班级学生自己办的小报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典型心理障碍案例,进行个案分析。

(3)每月有针对性地开设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解决学生共同关心或存在的问题。

(4)班级黑板报设立“健康角”。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5)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俱乐部。每一种教育的成功,都取决于主体的主动参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胜过老师重复的指导和辅导。学生活动俱乐部为学生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场所。

6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支持。

班主任要利用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创办家校联系小报,通过教育视点、家教知识、家长园地、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等栏目,宣传家教方法;用好家校联系卡,使教师、家长互相反馈学生的表现,以表扬、报喜为主,“跟踪激励”教育学生。

采取多种手段实现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紧紧依靠园区各居委会,村委会,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广泛渗透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

总之,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创新,为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努力。

第三篇: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而95后作为出生在信息飞速发展、改革深入、社会转型加剧的重要时期的年轻一代,他们既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网络时代的体验者,也是社会不良风气和多元文化传媒的受害者。因此,95后的价值观、思维、行为和认知方式不同于前人,他们以睿智而轻狂,成熟而盲目,理性而躁动为显著特征,成为高校校园中的主力军和主旋律。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校园中的极端事件频发,让人们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也只有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也只有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足够的研究,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如自杀、伤害他人这些原本不该出现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里的悲剧。

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者以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探讨和分析导致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以进一步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法。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一阶段,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普遍存在问题为情绪不稳定,比例高达到56.6%,情绪不稳定的原因是不太适应大学生活和无法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大一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77.63%的人会选择憋在心里,73.68%的同学选择向朋友倾诉,56.58%的人选择向父母求助,只有21.05%的同学会选择向老师或学校寻求帮助。大二阶段,62.67%的学生存在学业压力大的问题。学业压力大的原因有三个点:家长期望过高(93.62%)、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87.23%)和自身基础较差(82.98%)。在遇到该问题时,84%的同学会选择憋在心里,73.33%的学生选择向好朋友求助,45.33%的人选择向老师或学校寻求帮助,20%的人选择寻找父母的庇护。大三阶段,心理问题多发期,98%的学生有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94%的人有学业压力,58%的学生有就业方面的顾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求助的对象也更加多样化,除69.62%的人会选择憋在心里之外,向父母、学校或老师、好朋友等寻求援助的比例也持续走高。大四阶段,调查发现,该阶段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最关注的问题为就业问题,所占比例高达85.9%,学生普遍认为由于就业人数多(97.01%)、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89.55%)、自身就业技能匮乏(88.06%)和就业目标不明确(86.57%)是造成其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时,选择憋在心里的学生人数大大下降,除了征求好朋友和父母的建议之外,81.01%的学生会选择向学校或老师征求意见。

在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特征具有差异性。大一阶段:情绪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和无法独立的处理人际关系。大学生活不似高中“三点一线”,大一阶段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但这种充足的时间和基本无限制的自由使得许多学生惶惶然,不知该如何度过,由此造成心理上的茫然和不知所措。与此同时,大一新生还发现自己与同学相处时,也与中学阶段有所不同,不似中学时期那样亲密无间,大学除了同寝室的人关系比较亲近之外,与班级内其他同学之间往往很难交心,由此带来了孤独感和寂寞感。(2)大二阶段:学业压力大。大二阶段,普遍在学业方面感到吃力,学业压力大导致部分学生感到焦虑、浮躁、厌学和紧张等。学业压力大的原因分为三点:其一,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其二,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中学阶段的课堂多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被动推拉式的学习方法为主,大学阶段,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方式自主化,管理模式自由化,使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不知所措。其三,原本基础薄弱造。大学的有些课程相对较难,使得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不会而产生厌学情绪。(3)大三阶段:心理问题井喷期。大三是各种心理问题出现的高峰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随之出现,学业压力还是像大二阶段一样,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和不知所措。除了学业之外,这个阶段的情感问题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98%的受调查者声称自己有情感方面的困惑,在恋爱中的失恋、吵架、冷战等都会导致其出现失落、抑郁、焦虑和消沉等心理问题。58%的同学已有就业方面的顾虑,担心自己将来的就业问题。大三阶段,人际关系问题依然存在并持续走高,宿舍和班级同学经过两年的相处磨合,团体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多,有的宿舍甚至还出现了不同的小派别。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学生感到人心复杂、难以交到知心好友,进而产生孤独感,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4)大四阶段:就业压力大。“毕业即失业”是很多大四学生的噩梦,调查发现85.9%的大四同学有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四点:第一,毕业生人数多,竞争压力大。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比2016年增加16万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82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第二,社会对较低等级高校毕业生的歧视,许多单位在招聘时存在歧视的现象,任职要求中明确提到“985或211院校毕业生优先”。第三,自身就业技能匮乏,求职岗位要求与自身具备技能存在偏差。第四,就业目标不明确,不少大四学生在择业时容易被社会舆论、同学和家人的意见所左右,非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既不利于择业,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对此提出建议,高校大学生在不同年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在解决时可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1)重视对大一新生的适应性引导。大一新生极容易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针对该问题可在大一的课程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心理卫生学》等课程,使其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改善在大一阶段遇到的不适应问题;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专题小组的课外训练改善该问题,如进行“适应性培训”“独立能力训练”和“野外生存演练”等提高大一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一学生在遇到问题时,77.63%的人会选择憋在心里,针对这种情况,可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匿名填写问卷的形式,调查大一新生产生问题的缘由,邀请有关心理学专家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讲座。除了选择憋在心里之外,大一新生还会选择向朋友和父母倾诉,在学校构建以宿舍为单位的心理健康小组,在校外,鼓励家长多多引导大一新生,帮助其尽快适应全新的生活学习。(2)对大二学生进行学业减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业问题,学习虽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学习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大二学生在两年后最终是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不能只做埋头学习的书呆子,学业方面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学好即可,切忌出现焦躁和厌学情绪。在学习之余,可以多参加社团活动,向优秀的同学学习,跟不同类型的人沟通交流,不断磨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3)针对大三学生,多方合作,共同应对。大三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期,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自身共同努力应对。学校方面: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完善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方面:积极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方面给孩子减压,生活感情方面结合自身经历,给孩子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社会方面:对较低等级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一定的关注,做到公平对待,不歧视;自身方面:发现有心理问题时,及时向老师、同学或心理咨询师求助,切忌讳疾忌医。(4)提升大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四学生就业压力大,除了每年增长的毕业大军之外,自身职业技能的匮乏也是重要的原因。在课程教学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根据就业目标,结合岗位要求进行“沟通交流能力、领导能力、自信心、团队合作、办公软件使用和自律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帮助其在就业中获得竞争优势。希望社会群体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民办高校毕业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和支持。

第四篇: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楼学区 高楼小学 肖娜娜

【摘 要】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尤其是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特别需要班主任的关注和引导。农村班主任需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从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 农村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尤其是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班主任作为一名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又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自觉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班主任在了解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哪些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引入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

一、农村小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许多农村家长外出打工,农村小学中许多是留守儿童。他们有的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有的兄妹几个独自在家,由年龄较大的孩子照顾较小的孩子。有的即使不是留守儿童,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在对待孩子时,要么百依百顺,宠爱纵容;要么求全责备,惩罚打骂。家庭教育的不当,加上有的还是隔代教育,这就与孩子身心

发展要求极不相符,致使许多孩子的心理产生一些问题。

2.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据笔者的调查,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尤其是留守生中多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这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精神不振。表现之一是在班里抬不起头。他们学习困难,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提问;下课不懂也不敢在同学面前表现出来,见了老师低头走。班级活动时独坐一边,缺少热情,显得不合群。另一个表现就是学习习惯不好。作业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同学求助,也羞于向老师请教。写作业速度很慢,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当天学习的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堆积得像小山一样,学习越发困难,也越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2)自傲心理。这部分学生学习较轻松,却常常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上课经常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为只有自己行,容易发展为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好好做。他们学习基础较好,头脑灵活,或有一技之长,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在测验中,他们总有那么一些简单的题目,别的同学能做对,他们却做不对。他们永远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从不主动做班集体的事,也不愿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3)冲动心理。这部分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如果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很难管束他们,在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来到学校后,各种限制让他们浑身觉得不自在,一有什么事不顺心,情绪就显得异常冲动,容易生

气甚至动手打人。

(4)焦虑心理。这部分学生对学习过分担忧。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老师叫自己站起来发言。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心慌。特别是到测验时,平时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情绪低落,严重者吃不香,睡不安,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5)嫉妒心理。这部分学生心胸狭窄,经常在背后议论他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当竞争对手学习遇挫折时心里特别高兴,在这方面一些学习拔尖的学生表现得比较突出。

以上所说的这些问题,有个别的,也有小群体的,这种情况一旦增多,就说明班级的管理出大问题了。为避免和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好相关的教育、引导工作。

二、对农村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各种因素,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较贫乏,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只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你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在你眼中的种种所谓‘不可饶恕’的事。”农村小学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

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班主任工作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还为今后的教育科研和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长处,是具有丰富的班、团队活动和班级管理经验,但班主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必须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反思过去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班主任可以订阅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报纸杂志,掌握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总之,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是班主任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关爱学生,要用春风般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关爱。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的父母因各种原因,或是外出打工,或是限于教育水平,往往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班主任的关爱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小学生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因此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关爱。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其次,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人好比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有了生命才有了爱,有了爱才有了一切,而教育就是“爱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这种爱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

育才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是师德之魂,也是师德建设的永恒主题。教师的心中一定要装有爱,它是师德聚集的极致体现。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有了老师的关爱,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3.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班主任要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必须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了解心理,及时辅导。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强调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公民,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很少从心理学角度去看待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为此,往往混淆了思想品德和心理现象的界限。作为班主任,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对暴露的问题不要忙着呵斥和禁止,先不要急于定性,也不要随便下结论,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耐心的了解,看清事情的始末,透过表面现象挖掘学生深层次的心理动机,从而找到症结所在,然后施以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例如有些学生意志消沉,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经常不交作业,老师一问就会找各种借口搪塞。对此,教师不要简单地下“颓废”“撒谎”“爱骗人”这样的结论,而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甚至是家庭原因等方面去分析。笔者就曾遇到过类似这样的学生,我通过与他耐心交谈,发现他无心向学,是因为父母闹离婚所致。为此,我对他进行耐心开导,让他理解父母,还

在生活、学习中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此,他的性格和行为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果当时不作深入了解,只从表面入手,教育的效果是可想而知。对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班主任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对他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学生进行自律、耐挫教育时,可举办报告会、故事会,通过先进人物的报告、英雄人物的故事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时,可设置这样一个活动场景:一群人在山洞或房间内遇到紧急情况,只有一个出口,必须在极短时间内离开,该怎么办?学生在游戏时,开始会显得无助,但不久就学会了镇静,能与同伴合作并找到出路,共同逃生成功。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明白与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从小克服妒忌、自傲、孤僻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另外,对学生进行自理教育时,可举行“我是小主人”主题班会;进行乐学、会学教育时,可举行竞赛式、趣味答题式主题班会;进行自信、上进等教育时,可举行演讲式主题班会;进行成长教育时,可举行烛光生日主题班会,等等。总之,班主任要见缝插针,学会利用各种适当时机来组织开展这些活动。

(3)开设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课是一种团体辅导的有效形式。有些孩子特别急躁,易怒,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设计心理辅导课《 当愤怒接近我们时 》。通过小品表演的方式,教给学生调节心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让学生把愤怒化作歌声与微笑。有些孩子特别自卑、厌学,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设计心理辅导课《 生活的色彩是责任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明白不同人有不同的责任。最后,让全体学生激情朗诵《 自我确认歌 》:“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爱我自己!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人,我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是一个勤奋的人。我有数学天赋,我有文学天赋,我有语言天赋,我有科学天赋。我喜欢学习,我喜欢思考,我喜欢帮助人„„”以此来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和厌学情绪。针对留守学生普遍感觉孤单,缺少关爱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计《 留守孩子,你好吗? 》心理辅导课。通过念家长和老师写给留守孩子的信,通过同学们提给留守孩子排忧解难的各种主意,带给他们温暖和鼓励。心理辅导课具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尽情倾诉,充分体验,对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很有帮助,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就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充满爱心,从点滴抓起,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广大农村的孩子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

第五篇:如何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任课教师:张志和

本人姓名:彭康泰

工作单位:公平中学

所在班级:附城小学

序号:2

5如何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怎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怎样利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把个案辅导和集体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素质,是现在学校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 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缺乏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个性不可能和谐发展,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也必将影响他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中学生面临身心发育、学习、前途、选择等各种心理发展任务。他们如能完成一定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那就能适应各方面的生活,就有愉快感和幸福感。如果不能完成这些心理发展任务,就会在各方面感到不适应,出现适应不良与心理障碍,甚至个性心理缺陷。近年来的大量事例也反映出中学生日趋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面向21世纪的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应通过校内外的传播媒介,广泛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健全性格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看到,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虽然性格各异,但基本上是健康的;而心理不健康者,其性格也是不良的。中学生正处在性格发展日趋形成和稳定时期,他们健康性格是从小在积极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受到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以及自身努力培养的结果。因此要培养学生健康性格必须遵循健康性格形成规律,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心理研究表明,不同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直接明显。一个喜欢惩罚儿童的母亲会使孩子产生恐惧与畏缩反应的条件作用,由于这种行为的持续并产生泛化,导致孩子长大后,害怕周围的人并表现孤独性格。再有,学校教育中如果说实话反而受到教师责备,隐瞒真象得到教师宽容,以及周围环境中存在不诚实、自私的坏榜样等,往往使儿童说谎的性格得到强化。社会文化中不健康因素对青少年影响也非常明显。如果让儿童经常观看具有攻击性行为的节目,往往使他们的性格富有攻击性,攻击行为也随之而增加。因此,我们要重视良好校风、家风的宣传教育及培植,以创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

(二)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其生活实践中发生的。青少年正是通过他们的学习、劳动、文体、科技、团队及社会公益等各种活动接受社会影响的。由于青少年有精力充沛、爱好活动的特点,我们更应该对他们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使他们在有益的、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

(三)引导青少年自觉努力培养健康性格。自我教育对性格形成具有重大作用。好学生

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的性格基本上从被控制变成了自我控制,因而产生了“自我锻炼”的独特动机。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他们会主动寻找楷模,确定理想,经常自觉地对自己的性格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会自觉拟定自我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练习。我们要启发学生的心理自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分析自己的方法如写日记、“照镜子”等等;引导学生广泛运用各种激发意志努力的手段如自我激励、自我鼓舞、自我命令、自我督促等。掌握自我忍耐、自我转移、自我安慰、自我暗示等自我调节手段,发展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改造消极性格,培养良好性格。

当然,学校在注重学生良好性格培养的同时,还应及时做好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就新生入校时的适应不良,老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升学填报志愿等心理冲突与心理挫折造成的心理障碍,以及家长、教师在教育孩子与学生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个别与团体咨询、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具体而言,不同处境的学生所需要的帮助,可能是不同层次的。我们可以就少数学生可能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早期干预。在问题出现初期给予及时帮助,防止发展成严重障碍。例如,学生出现破坏纪律行为,暴露出的问题可能是行为缺乏自制力。而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引起同学的排斥和家长的责罚,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此时,就应及时给予适当帮助,训练他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并努力增强他的自信心。

我们还可以就部分学生群体在可能的问题发生之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提高学生应付将来问题的能力,进行问题预防。例如,一些平时比较容易紧张的学生,当毕业考试临近的时候,有可能出现考试焦虑症。为了防止其发生,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

我们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成功完成心理——社会发展任务。例如,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心、交往能力,对他人的尊重,帮助学生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行为自控能力,等等。对于极少数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下并已经产生、积累了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的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缺陷矫正,必要时应求助于专门的治疗机构。

总之,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及早发现与防治心理疾病,解决心理冲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维护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还可以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抵制错误的思想观念、消极的情绪状态,防止自杀或攻击别人与社会的问题行为的产生,为培养适应未来21世纪的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下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五篇范文)

    如何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怎么教?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哪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以及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

    关于认真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认真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电影《金色记忆》组织 观看工作、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法律保护 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各中小学: 根据《锡综治办(2010)30号》......

    浅谈教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教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东光县龙王李小学宋洋 内容摘要: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

    心理健康教育

    谈谈如何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之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课题研究就是在学校的学科教学、学生工作、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

    心理健康教育[大全]

    内容表达属于一种( )。 A.影响性技术 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 )。 B.行为 观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 )。 A.注意 订立团体契约、形成团体规范,这是( )的主要任务。 D.团体初创阶段......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研究》 结题报告内容提要: 2005年12月,我校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课题实验。五年来,学校课题组成员和一批骨干教师一边学习培训,一边实验......

    心理健康教育

    . 我是父母的好帮手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 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掌握劳动的技......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我的班级体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图画和提示,使学生感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2、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使学生留心观察班级体中的好人好事,学会关心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