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性教育课程的目标.doc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性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实施要求
幼儿时期是个体性别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学前师范生是否具备实施幼儿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实中学前师范生普遍缺乏正确实施幼儿性教育的科学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由此迫切需要加强幼儿性教育课程的建设。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应从性的自然存在、男女两性特征、性与爱情及家庭关系等方面让学生掌握正确而系统的性教育知识,同时结合幼儿园见实习,让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撰写相关报告的过程中形成正确回应幼儿性问题与引导幼儿性行为的教育能力。当前幼儿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在幼儿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性”是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已开始具有一定的性意识和性心理,幼儿在幼儿园会出现一些与性有关的行为,如偷看异性同伴上厕所,相互观看性器官,相互亲嘴等。另外,幼儿也经常提问一些有关性的问题,有研究调查发现,有90%的儿童在幼
性教育:赤裸裸、羞答答还是坦荡荡?
性教育不是新话题。但在2011年夏秋之交,北京、上海的小学性教育读本引发热议,河南郑州一家私立幼儿园推行的幼儿性教育也令舆论哗然。从谈性色变到欲语还休,性教育至今仍如烫手的山芋,让教育工作者颇伤脑筋。显然,在一些新的教育方式试水引发的颇多争议中,中国性教育仍在摸着石头过河。
第二篇: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简历
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简历范文
【基本信息】
姓名: 某某某
性别: 女
年龄: 23
身高: 163 CM
民族: 汉族
婚姻状况: 未婚
毕业院校:某某技工学校
所学专业: 幼师
最高学历: 中专
语言能力: 普通话 良好,粤语 精通
【求职意向】
意向岗位: 幼儿教育
到岗时间: 一周内
期望月薪: 面议
【教育经历】
2004-09 ~ 2006-12某某技工学校幼儿学前教育中专
本人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有:幼儿心理、美术、音乐与乐理、舞蹈、新闻记者与写作等!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努力完成各种技能学习得到学校老师的赞扬。在WDJLW.CN单位实习期间,能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得到了实习单位领导的良好的评价!
【工作经历】
2007-08 ~ 2009-08某某幼儿园班级老师
工作描述: 本人在某某幼儿园工作期间,工作认真,受到幼儿园上级领导的肯定。在2007~2008获得“优秀教师”称号!本着“一切了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得到了孩子的喜爱和家长的信任!先后担任小班级的班主任,短期担任中班级的老师。
2006-12~ 2007-07某某幼儿园幼儿园班级老师
工作描述: 本人在某某幼儿园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上级一致好评,也得到各家长的认同!担任过中班和小班级的主班老师。
【自我介绍】
本人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乐于与人沟通,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三年的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作认真,有责任心,热爱孩子。擅长唱歌!
【技能专长】
1.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
2.本人能够很快地接受全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
3.幼儿学前教育中级毕业证。
4.会操作电脑基本应用。
第三篇:说课--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
说课题目: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这节课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内容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学前教育学》,这是一本为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设计的教材,该教材主要通过引用一些学前教育的生动案例从而增进学生的直观理解,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足够的实践内容,比较符合学前教育专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是这本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重点介绍了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以及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我们知道,在课程设计中,目标起着非常主要的导向作用,它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设计的归宿,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将是后续学习学前课程内容及组织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学前教育课程目标,掌握如何表述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尝试拟定学前教育课程目标。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2)难点:如何制定学前教育课程目标。
二、学情分析
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学生已进入大二下学期,他们对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有一定了解,也在幼儿园见习过1周,对于合理设置课程目标的重要性非常清楚,但是他们并没有系统思考过要如何制定课程目标,所以很有必要学习得具体些。另外,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教多,但是比较容易理解,如果采用课堂灌输的方式,学生也能接受,但是很快就会忘记,而且不利于实际运用。
三、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案例分析、讨论、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案例的提示尝试自己设计课程目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对设计不合理的目标进行剔除或更正,在必要的时候请老师帮助分析目标设置的是否恰当。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案例呈现与讨论----导入新课 年龄段:3-4岁(小班)
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到树林里捡树叶,玩树叶,观察树叶飘落的情形。然后让小朋友带一些树叶回教室,继续仔细观察,并组织他们比较绿树叶和枯树叶,最后布置小朋友一个作业,让他们自由发挥制作树叶服饰,最后以唱〈拾树叶〉这首歌结束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树叶的不同形状、颜色、大小。探索树叶的不同玩法。
(2)仔细观察树叶飘落的情形,能随着音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3)区别枯叶与绿叶的不同,发现绿叶有水。
(4)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5)锻炼动手能力,感受探索,发现树叶秘密的乐趣。
讨论:你认为此活动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理由是什么?
如果由你来组织这次活动,你怎样设置目标?依据是什么? 2.主要内容讲授
(1)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层次: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学期目标—主题活动目标—教学活动目标。(重点分析各目标的特点及区别)
(2)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结构:儿童心理结构维度、教育内容维度(3)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目标表述的角度、目标表述的性质(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
(4)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目标的内容要有机结合、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目标的表述要清晰、目标的水平要符合儿童实际、上下位目标之间要保持一致、根据儿童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目标。(结合导入时的案例,根据这些基本要求查看案例中哪些目标的设定是不合理的)
3.课堂练习
提供2个活动内容,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尝试自己设定课程目标。
活动1:我爱洗澡(中班)
内容:
(1)准备一个卫生的故事,〈小猪变干净了〉,给中班小朋友讲这个故事,在故事中穿插一些问题,引得小朋友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的发展态势和原因上,引发讨论。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2)老师对小朋友的看法总结,教育小朋友要养成爱干净的好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洗手,讲卫生。
活动2:让小朋友喜欢吃蛋类食物(大班)
内容:
(1)让小朋友观察各种禽蛋,并说出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
(2)事先与厨房联系好,用蛋做各种各样的菜,让小朋友品尝,说出味道如何;并告诉每个小朋友每天吃一个蛋能使小脸蛋长的红通通的,身体健康。
(3)让小朋友画出各种蛋,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课堂讨论
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3个小组讨论一个活动,各小组成员就活动1或者活动2进行讨论,最后由小组内推荐一名学生出来陈述活动目标。(各小组间对于活动目标设置持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进一步讨论,教师适当给予引导或者总结)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每位同学去幼儿园找2份教案,对教案中活动目标的设置进行检查,看这些目标是否符合设定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如果符合,学习老师们目标表达的方式;如果不符合,找出理由并进行更正。
以上就是我本次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四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第五篇:02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幼儿教育史》
《中外幼儿教育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课程名称与考试方式
课程名称:《中外幼儿教育史》
参考教材:(1)何晓夏主编:《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2版
(2)周采,杨汉麟主编:《外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考试形式:开卷笔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本课程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两部分,分别阐述和研究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和外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的实施、幼儿教育家的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教育思潮及中外学前教育名着。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外幼儿教育史》课程理论知识的全面、系统、熟练掌握的情况,在考试过程中检验学生对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储备的水平,测量学生运用《中外幼儿教育史》理论判断、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考核要求分为了解、识记概念名词、理解、体会运用四个层次。了解是课程的一些常识性知识,识记名词是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内容是各章中基本理论,体会运用是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得出新认识并在实践中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能力。考试以理解、体会运用的内容为主。
三、考试试题的基本题型和所占分数比例
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10%,判断改错20%,论述题30%、材料分析题40%,共四种类型。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四、考试要点
1、中外幼儿教育制度的发展脉络。
2、对中外幼儿教育制度的分析与评论。
3、中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创设与发展。
4、中外幼师培养的经验及教训。
5、对中外幼儿教育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论。
6、不同时期,中外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
7、不同时期,中外幼儿教育发展的经验及教训。
8、我国古代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经验及教训。
9、借鉴中外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现状,预测发展趋势。
10、中外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
11、不同时期,中外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特点。
12、中外著名教育家著作、教育实践及有关幼儿教育的主张。
13、对中外著名教育家幼教主张的分析和评价。
14、运用中外著名教育家的幼教理论分析我国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实践领域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五、样卷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小题,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中国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统称()
A.三傅B.三母C.三师D.三保
(二)判断改错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在错误处划上——,并将正确的改在括号内。)
1.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家庭开始承担起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
(三)论述题
1.试评述张宗麟有关社会化幼稚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有什么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
1.根据以下材料,分析爱伦·凯的未来学校观对幼儿园建设的启示。
【材料】
爱伦·凯批评当时的幼儿学校打着为集体尽忠的旗号,其实是用奴隶性来代替个性。她主张未来的幼儿学校应该是个性主义的学校。在这种学校中,人格是可以得到自由的发展。她认为未来的个性主义的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使他们把独立自主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未来的幼儿学校应该环以广阔的庭院,庭院有花有草。学生自己整理花草,并用花草装饰教室和自家窗台,构成“窗边花园”。未来学校应该汇集来自各个阶级的学生,还应该男女共校。未来幼儿学校既基于现实主义,又基于理想主义;既有书籍训练孩子的心智,也有活动锻炼孩子的眼与手;既是锻炼具有实际才干者之场所,同样也是锻炼理论家之场所;总之,使每个孩子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地各尽其善去做,去实试验自己的力量,以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