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女王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时间:2019-05-12 20:0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丹麦女王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丹麦女王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第一篇:丹麦女王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中的丹麦“黄玫瑰”

南京大屠杀期间,1911年出生于丹麦奥胡斯市的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用自己的力量救助和保护了近两万名中国难民,受到中丹两国人民的尊敬。

1937年12月5日,26岁的辛德贝格受丹麦史密斯公司的派遣,与受德国禅臣洋行派遣的京特博士,一起从上海赶到位于南京栖霞山附近的南京江南水泥厂,并负责守护江南水泥厂从丹麦购买的、年产20万吨水泥的生产设备。

南京沦陷后,为阻止日本屠杀者,辛德贝格、京特等人利用外国人身份,在江南水泥厂周围插满丹麦和德国国旗,庇护了当时在江南水泥厂难民区和栖霞寺难民所的约2万名中国难民。

因为日军暴行,辛德贝格不得不在1938年3月20日离开南京,但他不忘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军暴行。

辛德贝格终身未婚,于1984年4月去世,骨灰撒入大海。

为了纪念这段战争期间铸就的中丹国际友谊,辛德贝格的妹妹比坦•安德森特地邀请当地知名园艺师整整花了3年时间,于2004年,成功培育了一种新型黄色玫瑰,命名为“南京•辛德贝格玫瑰”。2006年,“南京•辛德贝格玫瑰”被种在了中国南京的土地上,在次年移植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并在那里专门辟出“南京•辛德贝格玫瑰”园,用以纪念辛德贝格先生和那段难忘的历史。(腾讯新闻综合中新社报道)

返回腾讯网首页>>

第二篇: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心得体会

202013090009 孙雨晨

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84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让山河为之泣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亦是中华民族永远消不掉的伤痕。

84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可对那些死难同胞的悼念、追思,却丝毫不能因时间河流的冲刷而淡去光色。与追悼逝者伴随的,还有对这场屠杀关联命题的思考,如民族复兴、和平愿景、人道尊严等等。而这些,都始于对历史的铭记,正如某句名言所说的: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也正基于此,让铭记历史找到一个可倚靠的栏杆,让激越情绪得到一个集中迸发的出口,成了我们“以史为镜”“汲取教训”的方式,也是抚慰逝者的必由路径。

要知道,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站立着的从来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他们的苦难指控着每一份指向无辜者的罪恶,也提示着战争的残酷。我们无法轻易将其简单化约为一个抽象的群体,只能把他们经受的人道主义灾难写进史书。

公祭日的确立不仅是为“溯及过往”,更是为了提醒今人:勿忘历史。一如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历史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当然,这不是什么历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义的发酵,而是让我们能穿透时空迷障,去打探到历史的幽深之处,对灾难进行记忆的温习,进而知耻而后勇,化痛感为前行的动力;究其旨意,也绝非培养什么仇恨,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而恰恰是让我们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护和平。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为了照亮未来,让未来不必罩上历史悲剧的阴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远。

而今,让我们为过往的逝者悼念、缅怀,在记忆苦难的仪式感召中记住那些伤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种奋进推力,既不忘来时的路,更为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

“"

”“

”“

第三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后感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厚重,而在这厚重的历史中有一件永远难以被南京以及全中国人民忘记的事情,这件事中南京人们代替其他地区人民承受了深深地苦难,这种痛是深入骨髓的,足以让人世世代代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不愿忘记。

这次借着小组实践的机会我们一行人为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的悲惨岁月,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说实话,我本人之前心理已经做了最恐怖的打算了,然而在现场我的所见所闻仍然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1937年12月13号,历史仿佛定格在了那个秋风萧索的日子,南京一片风声鹤唳,随着整齐划一的日本皇家陆军的行军步伐声,一切都被打破了,不一会儿砍杀声敲响了南京人民的挽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的日军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写上了最凶狠残酷,最罪大恶极的一笔,无所不为,罄竹难书,七周之内南京城上空飘荡着三十万无家可归而又充满着无奈与愤恨的冤魂,南京,最为中华民国首都,再一次向以往各个朝代一样因为其盛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一进纪念馆的大门就是一座下行的台阶,寓意着你将踏上一条回顾往事之旅。钟声不时敲响,伴随着我们,更为我们这次游览营造出一种沉闷抑郁的氛围。一路走来,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出现在我面前,无声的控诉了日军杀气腾腾开入南京后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暴行;一张张坚毅的面孔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是南京保卫战或者其他战争中英勇反抗日军暴行的志士仁人,虽然战死,但却活在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中,必将必将永垂不朽;还有那无数张鲜活的面庞,这些是大屠杀中被屠杀的孩子,他们有的才几个月大,在人生最充满希望的时候彻底断绝了希望;这里更有一些普通平民要被杀时那绝望的眼神,空洞而迷茫,那是对战争前途的担忧与自身悲惨处境的无奈„„太多太多,如果一一介绍下去纵使终其一生也难以说完。在这个之中,两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一是一个德国人,名叫约翰拉贝,在大屠杀进行到最惨烈的时候,他建立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区——安全区,保障了无数中国难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积极与日军斡旋,为难民争取粮食等生命物资,值得敬佩,另外一个是一个美国女人,她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日军对无辜民众犯下的累累罪行,并积极将照片文章发表出去,让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内幕,对日本形成了极大的舆论压力,可歌可泣。

将要出来的时候有一个活动,用电话静静听到8秒秒钟转动的声音,因为在当时的南京每8秒钟就有一个鲜活的生命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这令我感触颇深。

走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有一种穿越时空,处于两个世界的感觉,大概是因为里面的气氛太过压抑,也有可能是那些往昔的照片文字勾起了心中极为惨痛的回忆,让我们产生了共鸣。也许很多人几天之后可能会淡忘这种感觉,但曾经经历过这种类似战争景象的洗礼会根植与我们的灵魂,我们将不会忘记。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旅也是一次精神之旅,让我们领悟了战争的残酷,警示我们“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9*** 韩东

第四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后感》

适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和同学于7月8日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庆祝胜利和缅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同胞时,更不能忘记历史惨痛的教训,以史为镜。

那天小雨连绵,前来参观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从他们的身上,我看见了愤慨和历史责任。我们的心情无比沉重,尤其是在庄严肃穆的灰色围墙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被扭曲的人物雕塑,他们是战争的不幸者,更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他们的无声哭泣,控告侵华日军的禽兽行径,暗示后人勿忘国耻。

随着馆区入口处参观者队列的缓缓移动,我们进入了纪念馆,在眼前的是一片由石子铺成的广场,象征着白骨,让当年的情形就不自觉的在你的脑海里浮现,任何一个人也会为此场景而震撼的。顺着小道,我们和行人一同进入了位于地下部分的纪念馆。

拾级而下,我们看到被炮火轰击过的城墙,投影在墙上的视频画面让整个人仿佛置身于战争中。我看到了不幸的市民和丑恶残忍的侵华日军,还有禽兽们留下的痕迹。进入地下后,首先是一个巨大的遇难同胞的灵堂,地面上的盏灯象征着不幸罹难的人们。我们默哀与沉思,来到了让人愤怒和悲伤的万人坑边上。里面的白骨清晰可见,数量之巨大让人魏然起敬,场面之惨烈让人义愤填膺,侵华日军的禽兽行径由此可见。我想此时参观者的无声胜有声。

我们已经来到国际友人约翰•拉贝先生的展区。

在南京,在毫无人性的日军的魔爪下,存在着这样一群国际友人,他们为南京难民提供避难区,为他们提供食品与医疗,而在其中最突出的一位便是拉贝先生,他用自己的厂区挽救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中国人不能忘记他的贡献。

最后我们走过尾厅,头顶的和平鸽一直从过去飞向未来。我们渴望和平,热爱和平,不惜以一切代价维护和平。这是我们的态度。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要清楚的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更加刻苦的学习文化知识,以报效祖国为己任,让中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献给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最好的礼物。

第五篇: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感

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感范文三篇

不忘历史 牢记使命——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是雕刻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墙上的一段警言,它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雕刻在我的心中。

12月13日,xx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南京市江东门,这里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1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暴行,三十万同胞惨遭不幸,让世人震惊。纪念馆的整体设计形状为“和平之舟”,像是一座拔地而起的船头造型。从侧面看,又像一把被折断的军刀;从空中看,又是一个化剑为犁的立面。外观大气肃穆,设计布局寓意深刻。纪念馆前半部寓意为“白骨为证,废墟为碑”;后半部分体现了“人类家园,走向和平”。整个建筑设计构思可以用“死亡、和平”四个字来概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充分体现了建馆的指导思想,和平是人类发展的主题。在《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厅中,大家仔细观看了每一件展品,一件件史实资料及“万人坑”白骨,让人陷入了沉思。特别是国际友人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拍下的影片,详细记录了日军烧杀抢掠奸淫的暴行,令人发指。现在南京大屠杀受难者、亲历者还有健在100多人,他们的口述就是铁证。因此,总书记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时会见幸存者代表时指出,“你们当年见证了这段重要的历史,这样一段苦难的历史不能忘记啊。”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篡改历史,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是不能容忍,也是坚决不会答应的。

2017年12月13日是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的日子,我们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就是要不忘历史。有句话说得好,中国的武器再不行也是保护你的,外国的武器再好也是揍你的!所以,勿让仇恨、厌世、恐慌和抱怨像一颗种子一样摧毁整个社会的和谐。历史和世界上当今现实告诉我们:没有了国家,我们什么都不是,只能任人欺辱宰杀。落后就要挨打,南京三十万同胞的白骨就是血淋淋的铁证!爱国有道,行为有范,更不要让别有用心之人以爱国为名毁了我们爱国之心,心存宁静,善辩是非。尽管祖国还有不足的地方,她还在努力追赶与弥补,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这个国家,没有国家的孩子就像没有了爹娘!因此,我们就是要包容她,发展她,祝福她!祖国强大了,人民才有幸福可言,任何侵略者将为之胆寒。因此,我们要和平,要发展,这样的悲剧将不会重演,希望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愿勤劳善良的人民幸福安康!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感

2017年11月11日,初冬。南京的冬日,少许的阳光里夹杂着湿冷气息,我的心里却因为今天将要参与的活动燃了簇簇热火。穿上新华蓝的马甲,和二十多位小记者一起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那段让让中华儿女刻骨铭心的悲痛历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水西门大街,以前是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听讲解老师说,侵华日军的暴行从攻占南京城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从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短短6个礼拜,疯狂杀害我同胞多达30余万人!醒目的300000字样猛烈地敲击着我的内心,怒,日军的残忍行径!悲,同胞的悲惨遭遇……

跟随引导向馆内走去,我们看到了一条用许多脚印构成的道路,这些是大屠杀幸存者的脚印。其中有一个脚印只有一只,原来是一个老奶奶当年不幸被日军的炮弹击中,失去了左腿,在这里留下了残缺的印记。纪念馆中陈列着很多照片,照片上大屠杀前的南京是多么的宁静,然而,宁静被炮火打破,祥和与被血洗过的南京的景象形成巨大的反差,景象之惨烈我不忍直视。那惨绝人寰的场景刺激着我的每一根脑神经,令人发指。30多万的普通百姓,放下枪支的士兵,多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就这样被冰冷凶残地炮弹无情地夺走了生命。

一路参观,我心情非常的压抑,非常的难过,我也感觉非常困惑?为什么日本人要来侵略中国?爸爸告诉我,因为日本人多地少,资源匮乏,遭遇经济危机发动了对外侵略。讲解老师也告诉我们,当初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经济比较落后,而且还闹饥荒,民不聊生。

一个上午的参观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和美好,我们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学习这各种知识。伤痛激发斗志,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我们的祖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全世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让我明白了:一定要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只有自己强大起来了,才能占据主动。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建设者。

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感 2017年11月11日,我有幸以新华网小记者的身份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触情生情,感触良久,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16个鲜红的大字。这是邓小平爷爷亲手题写的,这些字的红色,就像遇难同胞的鲜血在控诉侵华日军的残酷罪行,刺痛着我的双眼!我们跟着讲解员陶老师走向了一条铜板路,上面有许多幸存者留下的脚印。突然我惊奇地发现,一块铜板上只有一个脚印!陶老师跟我们说,这是吴秀兰老奶奶留下的脚印,上面有她亲手写下的名字和年龄。陶老师诉说着吴秀兰奶奶当年所发生的故事:那是在1937年的冬天,南京遭到日军轰炸,当时吴秀兰奶奶带着三个女儿,来不及躲避,左腿受伤,而无法医治,后来锯断左腿才保住了性命,这时我的心也不自觉地痛了起来。旁边的不远处,我又看到了两座老奶奶的雕像,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肩头被打入子弹的受伤老奶奶的雕像,那时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受伤的老奶奶只好自己用手生生将嵌在肉里的子弹取出,另一个雕像的老奶奶是膝盖被打进了子弹,取不出来,导致膝盖肿起走不了路,落下终身残疾,晚年只能拄着拐杖生活,从她们那饱受风霜的脸和刻着深深皱纹的额头上我仿佛同样感受到她们的悲痛和绝望!

沿着小径,我们走到了集会广场,它被灰色鹅卵石覆盖,寸草不生、一片荒凉,仿佛在向来到这里的人们倾诉当时的惨烈!我们边看边走,不知不觉来到了和平广场,和平广场是以和平钟为名,它是用三根黑色的三楼柱和五个褐红色的圆圈,组成了300000这个数字,钟梁上挂着的和平大钟,它是由日本捐资铸造,钟面上刻着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文,每年的12月13日和平大钟都会被人们撞响。然后我们又参观了万人坑和临时展馆,一幕幕场景触目惊心,久久震撼着我的心灵……侵华日军的罪行惨无人道、令人深省,我们国人当自强!

经过这段悲痛的历史,我们来到了和平女神像面前,只见她右手举起一只信鸽,左手托着一个和我们一样向往美好生活的孩子,有一个同学突然问老师:“为什么这里有很多水呢?”老师微笑着告诉了我们答案,原来这些水如同一面镜子,能映出我们的过去和现在,而整个纪念馆就是一艘轮船的造型,它仿佛带着苦难的人们脱离苦海,驶往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让我们铭记历史,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下载丹麦女王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丹麦女王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