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理健康教案(★)

时间:2019-05-12 20:1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心理健康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心理健康教案》。

第一篇:走进心理健康教案

走进心理健康

东湖中学 石盼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健康和不健康表现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标准

教学难点:师生初步情感建立,心理课的课题氛围建立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同学们,以前我们做过哪些操?(生答:广播操、眼保健操、健美操等)

今天,我们来学一种新操——头脑保健操。经常做这种操,会使我们的头脑越来越灵活,你们想学吗?(激发学生的兴趣)

口号:(1)抬头;(2)坐下;(3)向前看;(4)举左手:

(5)摇头;(6)男生起立;(7)双手放下;(8)向左转。

设计意图:活跃第一节课气氛,建立师生情感初步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今后活动,达到在活动中学习的目的和乐趣。

二.走进心理健康PPT演示

1.依次讲诉4个人物的故事(杨丽娟,海明威,崔永元,海伦凯勒),并讨论每个人问题(问问题)

2.从前三个人物归纳出3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障碍(杨丽娟);心理疾病(海明威);心理问题(崔永元)

3.过渡:中学生最容易出现以上哪种不健康表现呢?

4.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5.海伦凯勒例子引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详细讲解(讲诉,提问,讨论)

6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心理健康和不健康的表现,希望通过以后的课我们能逐步完善自己。让我们的青春色彩斑斓。

教学反思:1.刚开始热身活动设计的是串名字,后考虑学生刚入学,不太熟悉彼此所以改动

2.课上多教师引导,讲事例居多,以后尽量让学生自主表达,3.课堂学生没有举手答题习惯,引导学生思考举手发言,建立课堂规矩急迫,毕竟初一学生自制力较弱

第二篇: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

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 兰中:杜丽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心灵故事启发学生了解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自我剖析和例案教学让学生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进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意识,鼓励学生主动与父母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心理实验让学生感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同时感恩父母。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父母的爱,探索和父母的相处之道,并在生活中能理解父母,热爱父母,感恩父母。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指导学生努力减少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体验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搜集现实中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播放《时间都去哪了》视频,激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你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五、六年前的某一天,你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从你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你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你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

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如生病、在外面受委屈等,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来自父母的帮助。

二、开启心灵之门

1、教师提问:你与父母关系如何?发生过争吵吗?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问题你经常同父母产生分歧并难以沟通?你持什么观点?父母的观点又是什么?

2、展示马克〃吐温的一段话:“当我7岁时,我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提问你认为马克〃吐温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他的经历说明了什么?你有和他一样的感受吗?

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与父母亲的关系以及学生心里父母的形象,还有孩子们希望父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充分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有利于进一步分析而顺利进行感恩教育

出示PPT,请学生猜照片中的同学,重温与父母的美好时光,体验所蕴涵的亲子感情。(通过重温美好时光,激发亲子间的感情。)

三、自我剖析:你真正的了解你的父母吗?

1、英语一次对于母亲的剖析:M(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O(old)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T(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E(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R(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

做正确的事情。(意在感染学生如何去理解我们的父母,如何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

2、提出与父母息息相关的小问题来考验学生是否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父母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会发现自己真的不是很了解自己的父母,但是自己的一切父母却了然于心。引发学生思考自己是不是应该多了解自己的父母,多为自己的父母做点事情。

四、学会感恩

1、观看视频《母亲的勇气》、PPT展示《天亮了》的创作背景(配乐),展示一组图片(意图:让学生体验父爱、母爱的伟大。启发学生感恩)

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自出生起,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喂的每一口饭、教我们学走路、陪我们学说话;为我们的学习操了多少心?为我们的每一次晚回家担了多少惊?受

了多少怕? 我们来审视一下自己:我们做了多少愧对父母的事?(在反思中培养感恩的情感)

2、学会感恩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学生变态,如何来做,如何感恩,教师启发学生从生活点滴做起)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五、小结: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我们以后轰轰烈烈的去为他们做什么大事,而是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陪父母聊聊天,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盛盛饭、夹夹菜、洗洗碗、给父母洗洗脚,或者给父母一个拥抱,一个微笑,要在生活上真正的为父母着想。

《走进父母》心理健康教案

兰中:杜丽丽

第三篇:走进心理健康

第一讲走进心理健康

课题:走进心理健康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的含义、组成(身体、心理、社会、道德)。

2、辨明四者间的区别与联系及健康的标准。

3、知道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4、树立维护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健康的含义、组成;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教学过程:

一、介绍健康的含义、组成及四者间的关系,并能判断健康的那方面。

二、辨明四者间的区别与联系及健康的标准(身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

是保障,社会适应是发展,道德精神是表现)。

三、知道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能根据情景或图片判断是否心理健康。

四、维护心理健康的方面:合理饮食、注意锻炼、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充实生活、生化精神等。

五、附加告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求助方式、途径;送上中秋祝福。

板书设计:

道德高尚适应社会

身理体健健康 康

第四篇:走进记忆的王国——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走进记忆的王国

第一部分: 课前热身:

个,看看谁的运气好。

下面我再将一个宝贝装入这个盒子,然后交换一下位置,看谁能找到,请一名同学上台。

祝贺你,我来采访你一下:你是如何一下子就找到的?

看来,同学们在游戏中仔细观察,认真记住装宝贝的盒子,所以才有了收获。下面我想再考验一下你们的记忆能力,敢接受挑战吗?

活动一: 出示课件你能在1分的时间内记住他们吗?”(计时1分钟)

谁想起来展示一下你超强的记忆力? 你是怎样记住的?

噢,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那有没有全部记住的?为什么记不住? 生:时间太短了,内容太多了

师:看来要想记住一样东西,除了要集中精力仔细观察、认真动脑以外,还要掌握一些记忆的方法。

下面老师换一方式考考你,我们一个一个来记,看谁记住得最快!活动二:(一个出示)出示手机号:***你是怎样记住的?

出示身份证号码:***281 你是怎样记住的? 车牌号:鲁G37697 你是怎样记住的?

同学们真是聪明的孩子,老师一点拨你们就记住了。老师这里还有许多记忆的魔法,同学们想学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记忆的王国》。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

第二部分: 走进记忆王国

活动一:

一、同学们,你认为记忆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是呀,记忆是我们大脑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师:是呀,记忆不仅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还是生活中的好帮手。你想拥有超人的记忆魔法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沿着记忆藏宝图的路线去探寻记忆的魔法吧!

要想找到记忆的魔法,需要我们趟“记忆山”,而且每一关都要找到通关密码才能过关,你们有信心吗?

好,下面我们就开始逐一闯关,逐个探秘。第一关趟过“记忆河”,登上守护“记忆河”的精灵说:“要想过我这关,必须要在30秒内记住每个数字对应的身体部位,然后我说数字,你们找到相应的身体部位。”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计时开始。

时间到,下面我看看哪个同学能顺利过关:从1——6 师:请问你是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

看来这个难不倒你们,再来点有难度的。从6——1 这次你又是怎样记住的?

看来你们在记忆的过程中找到了规律,所以才记得这么快,那么我要告诉你们的掌握记忆方法的通关密码是——找规律记忆法(板书)。你们学会了吗?(出示课件)

为了让同学们牢记这个通关密码,老师再来考考你们: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利用找规律的记忆方法快速记住下面的成语名称。呀,你真厉害,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刚掌握了找规律的记忆方法,记忆能力就提高了,下面就让我们大声喊出闯关密码吧——找规律记忆法(课件出示)闯关成功!、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记忆林。

守护记忆林的精灵说:“我这关可不好过,你们有信心吗?好,请听题——在记忆林中有12种事物图片,请小组合作,探讨快速记住这些事物的方法,记忆时,可以打乱顺序,时间为1分钟。”

(出示课件)计时开始 时间到。

现在我看哪个小组的记得最快,方法最好。你们小组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啊? 真棒,发放“智慧星”!你们运用的这种方法,就是通关密码,请同学们大声说出来——归类记忆法。(板书)

想不想验证一下这个方法?

请你们在20秒内记住下面9篇课文的题目,看看哪个同学能顺利过关。(出示课件)谁来展示一下。

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好,祝贺你,闯关成功!

三、接下来,我们就到了最后一关——登上记忆山。

守护记忆山的精灵说:“我这一关,只给你们几个词语,要求你们在20秒内,自己探寻一种好的方法进行记忆,看谁得方法好,谁就能过关”。请看大屏幕,计时开始。

你们的这个方法真好,这就是我这关的通关密码——联想记忆法。你们还能用这种方法记住下面的词语吗? 谁起来展示一下?

同学们掌握了密码,请大声说出来——联想记忆法。闯关成功!同学们,我们在记忆王国探秘中,找到了好多记忆的方法,它们分别是——找规律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其实,我们要探寻的记忆魔法,就是一些有效地记忆方法。(课件)

活动二:发散思维

孩子们,除了这些,你还有哪些好的记忆方法?

第三部分: 课堂延伸:

活动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些名人,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才有了超凡的记忆能力。请看下面的内容:(出示名人故事)

活动二:

同学们,记忆有法,但无定法,希望你们能巧妙地运用这些记忆的方法,让记忆变得快乐、轻松。当然,除了好的方法,记忆的最佳时间也很重要,每个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是不同的,下面请对照下面的资料,看看你属于哪种类型,并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第四部分: 结束部分

同学们,掌握了好的记忆方法,了解了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一定会收获更多。最后,以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结束这节课。

(课件)

祝愿同学们都能成为记忆高手!

第五篇:走进心理健康 感受美好生活

走进心理健康 感受美好生活

社会和经济转型期带来的心理问题中国正值心理问题高发期,各类心理问题丛生:“前赴后继”收受贿赂的局长讨工钱不成跳楼的农民工报复校园的大学生杀父弑母的青少年绑架人质的下岗工人被焦虑症、抑郁症困扰的许多社会精英„„据中央科教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估计,我国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4亿,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和32%。

面对21世纪,有人做出这样的预言:新的世纪将是一个“神经障碍症大流行的时代”。这是否真的应验了费洛姆的一句话:“在精神上,现代人比以往病得更厉害”? 一组社会新闻在备战奥运的过程中,中国派了20多位心理科研人员下到30多支参赛队伍中去,进行心理帮助工作。美国则派出了由14位心理学家组成的超豪华阵容,亲临雅典前线。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失去了几块本该拿下的金牌,中国队教练在总结教训时,提到最多的仍然是心理问题。成都警方建立了全国首个特警心理测试系统。调查显示,上班族的心理问题涉及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经济问题、情感困扰、法律问题、焦虑、酗酒、工作要求、工作中的公平感、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工作压力等。中国第一例心理危机干预

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例心理危机干预发生在1994年克拉玛依火灾后,当时,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对伤亡者家属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心理干预。这些事情背后暗含着社会转型带来的人们心理压力的失衡状态,个人的不健康心理导致了许多惨剧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淡漠,社会责任感的丧失,上升为某些领域和人群的普遍社会心理。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有心理问题?为什么张国荣、三毛、海明威等人会选择自杀?心理问题是某些人的专利么?心理不健康就是心理不正常吗?为什么心理问题是人生的关键问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问题是相同的吗?我们能做到心理绝对健康吗?心理问题可以消除么?澄清几个心理学概念

一、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

二、心理不正常(心理异常)

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它各类精 神障碍。

注意:不健康不是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题。心理问题≠精神病≠神经病许多人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都是精神病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心理问题几乎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都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缺乏自知力,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神经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找到病变的位置。常见的神经病有:脑炎、脑膜炎、脑囊虫病、脑出血、脑梗塞、癫痫、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患者应去神经科寻求诊治。可见心理问题不等于精神病,也不是神经病。精神健康的标准 心理和精神,作为科学术语,实际上是一个意思。说得更准确些这两个术语指的是同一个概念。心理学不叫做精神学,精神病学不叫心理病学,而精神病理学又叫做病理心理学,这完全是一个约定和习惯。荀子有言:“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如何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常识性的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如:我还没有熟呢?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终日低头少语,行动缓慢;与人交谈十分吃力,未开言,泪先流流露出对生活的悲观失望,失去兴趣,觉得现实世界好象笼罩在灰蒙蒙的雾中。或者,时而唱歌、时而跳舞、语言兴奋。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怕与他人眼光相对。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如半夜接到骚扰电话。如:乌鲁木齐120和110的不断骚扰。精神健全怎样才算精神健全呢?本世纪以来,有这方面的专家们发表过许多卓越的见解。有一位专家认为,除了自己以外能够爱至少一个人,是精神健全的重要标志。这个提法相当深刻而富于启发性。这里所说的爱,是真正的的爱,是主动的爱,是对人性的崇拜。它意味着对另一个人的深入的了解、尊敬、信认、关怀和体贴,愿意(心甘情愿)为所爱的人做出必要的牺牲,能够体验到爱的力量和幸福;绝不意味着占有或控制别人,也毫不计较别人的报答。把这个提法反过来也许更正确,也就是说,除了自己以外谁也不爱的人(精神病学上称之为自恋者)毫无疑问是精神不建全的。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心智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所感与所思。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问题或没有心理病。两组图像:一边是朝气蓬勃的快乐人生的挑战,满腔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另一边是那么遭受着严重心理失调的人,心理障碍扭曲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觉。从这两幅图景,你便可体会到心理健康是什么?生活中哪些情况可影响心理健康?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时,犹豫不定时;经受挫折之后,精神一蹶不振者;过分自卑,经常感到压抑者;当你的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当你在工作中遇到难以排解的压力;患有某种身体疾病,对此产生心理压力;轻度性心理障碍;在社会交往方面,自感有障碍的人(怯懦、自我封闭);在经历了失恋、离婚、丧偶等情况之后,心灵创伤无法“自愈”;下岗、退休后、心情苦闷、难以自我调节;影响“心理健康”的四个因素

1、人口学因素

心理不健康状态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段,但在青春发育期、更年期更易发生;在不良情绪发生问题上,男、女各有特点。同时,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对心理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学习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人在生存过程中,承受环境压力的能力越强,应对环境变化灵活性越高,他的心理转为不健康状态的几率就越低;个人的消极经验、反逻辑思维特征和固有的不恰当的行为反应模式,是造成不健康心理状态的内在原因;另外,人的价直取向,兴趣和爱好的性质也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3、身体健康水平

经常多病或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心理健康极易受到破坏。

4、社会变迁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人起直接作用。“文化休克”。适应能力很差的人,在反差极大的社会文化中生活,可导致某些心理问题,同时伴有躯体症状。

如:文化大革命、老舍的小说《枪》胡萝卜、鸡蛋与咖啡豆某天一个女孩对她的父亲抱怨自己的生活糟透了,什么事情都不顺利。父亲没有说话„„二十分钟后,红萝卜加热后变软了;鸡蛋外壳没有变,里面的蛋白质却变硬了;只有咖啡豆加热后变成了香浓的咖啡。父亲便问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它们都加过热。“在同样多的水里,用同样的时间加热它们,而结果为什么会不同呢?”父亲问道。原

因这是因为红萝卜不能承受环境的改变,而鸡蛋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使自己去适应环境让自己保持住自己外在的东西而生存下来。咖啡豆不光适应了环境的改变,而且完全融合到它应该去的环境。这和我们的生活是一样的啊!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一、心理活动强度

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同时,人的生活经验、固有的性格特征、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会影响到这种能力。历史故事:海瑞杀子

二、心理活动耐受力

把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看作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有的人可以在别人无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光辉成绩,他们把不断克服这种精神苦恼当作强者的象征。

如:《乞丐囡仔》的赖东进

世界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

三、周期节律性

四、意识水平

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五、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女性比男性较易受暗示。

六、康复能力

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如战争、地震、空难、被绑架、被强暴、亲人亡故等受到的创伤,进行心理康复的能力。资料:“9·11”英雄为何变疯子? 幻视、幻听,曾企图自杀———

据9月26日《纽约邮报》报道,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现年56岁的莱尼·达威拉是第一个赶到世贸大楼展开救援工作的纽约紧急医疗服务队(EMS)警官,成为家喻户晓的“9·11”英雄。2003年,纽约市长布隆博格还专门向他颁发了一枚“世贸中心奖章”。然而,由于在“9·11”事件中受到严重刺激,昔日“第一英雄警官”达威拉如今竟沦为一名疯子———他患上了严重抑郁症并产生幻觉,一度甚至企图自杀。

七、心理自控力

当一个人身心健康,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表达恰如其分,辞令畅通,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不过分随便。

八、自信心

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具有“缺乏自信”的心理倾向,对任何事情都畏首畏尾,并且不能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信,那么,此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九、社会交往

人类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十、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一个人从生到死,始终不能脱离自己的生存环境。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就需要采取主动性的或被动性的措施,使自身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叫适应。主动适应,其内涵是积极地去改变环境;消极适应,其内涵是躲避环境的冲击。心理因素与疾病疾病使人痛苦,但疾病的产生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不健康的心理感染的。比如说癌症,有关专家认为,“癌性格”是人体与生俱来的癌基因从“癌”到“症”的催化剂,不良情绪是癌细胞最有效的营养液。癌症的发生80 %与环境因素、个人经历的内心冲突以及性格特征有关,癌症性格有可能引发身体癌症,身体癌症反过来又加重性格癌症。耗费一生的时间来研究人类和人们所隐藏的潜力之后,伟大的心理学家阿佛瑞德?安德尔说:人类最奇妙的特征之一就是“把负变为正的力量。”烦

恼 比如烦恼,原本就不属于你,可是你如果不去清除心绪混乱的杂念,烦恼就会在你的心田里孳生。水不起波浪自然就平静,镜子不受遮掩自然就明亮。快乐也是一种选择,你想选择快乐,你就能找到快乐的地方。即使遇到最糟糕的事情,你也可以从中找到值得庆幸的理由。对一个消极的人来说,即使事情再好,你也会“瞄准”事情不好的一面,自作自受。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怨

恨 怨恨是由生气产生的。有人说:生气是拿别人的缺点来惩罚自己,诸葛亮就是利用周瑜气量狭小的弱点,激他“怒而兴师”,将他活活气死。凡事都能想开的人,往往不会受“生气”的罪。如果你能像 “不气歌”所说的那样:“你要气我,我不气,生气正中你的计;气出病来无人替,不气,不气,真不气!”我看,你心中的怨恨就会烟消云散。悔

恨 有的人常因为生活中的一些过失而懊悔不已。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辈子都会挣扎在无穷无尽的悔恨之中。譬如:一瓶牛奶掉在地上摔破了瓶子,你就不必再收起来了,因为这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如果你偏要去挽回,显然是徒劳无益的。这时候,重要的是要在悔中求悟,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切莫让搅烦自己的心灵。一个人也不要为做事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努力而悔恨。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漫漫人生路,谁也没有“料事如神”的本事,所以,“心想事难成”并不奇怪。幸

福在这个世上的芸芸众生,有功成名就的佼佼者,也有一败涂地的失败者;有高官厚禄的掌权者,也有安贫乐道的老百姓;有显赫一时的大英雄,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形形色色的人,组成拥拥挤挤的世态,谁能说得上来谁最幸福呢? 完整与缺憾不

幸那什么是不幸呢?除非你不好好活着。没路的时候,等死,这是不幸;有路的时候,瞎走,也是不幸;没钱的时候,乞讨,这是不幸,有了钱后挥霍,也是不幸;没能耐的时候,穷横,这是不幸,有能耐之后胡来,也是不幸;别人看不起你时,你更看不起自己,这是不幸;别人尊重你时,你不尊重别人,也是不幸;整天嚷嚷自己不幸却又丝毫不去改变什么,这是不幸,渴望而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苦苦追求,也是不幸;得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却不好好珍惜,这是不幸,自己遭遇不幸,却还很麻木,这是更大的不幸。所以说,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别跟自己过不去,生活便没有不幸。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学习知识,修身养性,从内心深处把那些诸如贪欲、妒忌、忧虑、厌倦、愤怒、恐惧、懦弱、悲哀、自私等等不良品格和情绪丢弃,让那些诚信、善良、朴实、勤恳、廉洁、豁达、快乐等等优良的品格和情绪播种在心田。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命运的根源,因为美好的品格和习惯本身便是一种幸福,这种健全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弥补同其他一切幸福的丧失所产生的缺憾。心理健康的思想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重人”、“重德”、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人的心理是社会化的产物。通俗的讲是社会环境塑造人的心理,使它反映着特定环境的色彩和光泽。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文化塑造人的心理。尽管社会的发展最终决定于经济的力量,但经济力量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往往是通过作为其上层建筑的文化手段而发生作用的。中华传统文化塑造着中华儿女独特的心理品质,并对中华儿女的心理健康方面产生着强劲的影响。人生要解决三大矛盾,一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即人为何征服和改造自然的问题;二是人与人的矛盾,即人际关系的协调问题;三是人个体心理的矛盾,即人自身的超脱问题。由第一个矛盾而诞生西方的科学文化,由第二个矛盾而形成东方的人文文化,由第三个矛盾而形成印度的宗教文化,因而这三种文化在解决不同的矛盾中各有独特的作用。心理健康既取决于外部生活事件(环境)的影响,又取决于个人面临造成紧张或挫折的生活事件时所取的应对方式。这应对方式实质上又与个体内部的心理平衡机制有关。它可以帮助人们通过主观努力,使多种情感的强弱与深浅均处于适度的范围之内,从而维持良好或无害的心态。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一些为人处世的哲学和态度,客观上起着维持心理平衡的作用,尽管有的可能是积极,有的可能是消极的。如“塞翁失马”、“丢钱消灾”是要人们在挫折面前看到光明的一面,以坦然的心态接受现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则使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困境。这些中国古代圣人之言通过它所体现的朴素的辩证法,帮助人们改变对生活事件的认识,从而达到维持内心的平衡。“中庸”、“知足常乐”则是通过使个人的行为,认知限制于一定的度上来寻求内心平和的境界。中华传统文化的固有缺陷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社会取向性,即个体服从于整体,淹没于整体,故有的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缺陷之一是“无自己”,导致了“非个性化”的自我结构。过分强调社会性的取向压抑个体性的取向,必然造成人格上的依赖性、求同性以及自我的萎缩。它极易造成独立性差、适应力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约束性 “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凡是与道德礼教相违背的言行都不允许,要求人们“慎独”、“自省”、谦虚。这样往往易于使个人需求、欲望、情感受到过分压抑,而得不到正常的表达和必要的渲泄。其结果是引起焦虑不安、谨小退缩、疑心多虑、易于形成强迫性倾向。中华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慎独、自省使人们形成了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化解个人内心矛盾的习惯。造就着中国人的坚忍,但是却阻碍着人们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以及以更加积极和多样的方式去促进个体内心的和谐。个人的自省固然有的可以通过改变认知而达到内心的平衡,问题的化解。但自省的作用和效果往往与问题的性质、个体的性格特点、文化修养等有重要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所造就的人的封闭的心态,与心理咨询所要求的敞开心扉、渲泄情感是格格不入的。这封闭的心态表现在爱面子,不愿在人前表现自己的弱处:情感不露而观点深藏。封闭自我的人格特质,显然阻碍了人们毫无戒心地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坦露心扉,诉说衷情,寻求帮助。文化塑造着人的心理,不同的文化塑造出不同的心理特质,不同时代对人的心理素质有不同的要求,此时是适宜的心理素质,彼时不一定适宜。然而社会的进程是复杂而多元的,特别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交杂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多种文化影响,更显出其复杂性,关键在于要看到迅速发展的时代所要求的心理特质与相对滞后的文化所塑造的心理特质之间的时代差,从而自觉地使传统跟上现代,让现代揉入传统,达到它们的完美结合而塑造出新的心理特质。“与时俱进”的时代心理意义.有时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负面影响的特质,很可能对心理健康起正面影响。例如“知足”,“知足”能“常乐”,对维护心理健康有好处;但“知足”却使人不思变革、进取,则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未来社会的良好人格特质,也许还要在有利于社会发展与有利于心理健康之间选取合适的度。文化在结构上包含了器物文化、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矛盾主要是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之间的矛盾。观念文化包含了知识、能力、思想、习俗等.传统文化在培养个体的从众性、依赖性的同时,又培养了个体对他人的不信任感、戒备心。心理健康格言风雨就是一种营养,经历后会更健康.一个人生活中的阴影,多半是他本人挡住了太阳光所形成的。人生忧乐,存乎一心。情绪影响行动,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就能找到幸福的感觉。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颗心,每颗心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仁善的话语或许很简短,很容易出口,但它们的影响却是无限深远的。

下载走进心理健康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心理健康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心理健康(简案)

    走进心理健康(教案) 【设计理念】 心理活动课对多数新生来说是陌生而又新鲜的,设计本节课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心理活动课......

    走进记忆的王国——3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走进记忆的王国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记忆讲究方法,掌握记忆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记忆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记忆方法练习记忆,体验......

    心理健康教案

    心理教案一、班会主题抗击新冠肺炎,我们共同努力二、班会背景由于突发的疫情,使得过年期间正应该是走亲访友,与小伙伴玩耍的机会没有了,学生被要求进行自我保护,不能与外人进行接......

    心理健康教案

    初一心理健康教案(下册)2011年春季学期第一课 我们在长大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心理健康教案

    第九课:我爱爸爸妈妈  教育目标: 教师:通过讲解和组织学生活动,让他们体验对自己的爱,从而唤起学生关心、疼爱父母的情意。学生:学会关心、体贴、尊重和疼爱父母,做一个考......

    心理健康教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心理健康备课手册 班 级: 任课教师: 做家务的能手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减轻父母的负......

    心理健康教案(模版)

    1、大方地表达 活动目标: 1、要敢于展示自我,树立展示自我的勇气和决心。 2、能够用一些口头语言或身体语言表达自己。 活动准备:音乐带、录音机、课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心理健康》教案

    第1课心理健康促成长 教育目标: 1.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和重视; 2.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3.使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