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5篇]

时间:2019-05-12 20:1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

第一篇: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

李军

内容摘要: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恋爱发生问题等心理误区,同时学校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足、认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简单化、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对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策略进行研究,明确分管领导体系、转变观念、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开展形式丰富有益心理健康的课外活动、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引进新技术,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是目前强化高校综合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管理策略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受人们关注。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首先需要对学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解,才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展开分析,从而对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策略进行研究,是目前强化高校综合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各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择业等方面的挫折就可能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困惑、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情况。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1

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定位迷茫

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身边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三)就业压力巨大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

(四)恋爱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

二、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较大的发展,但这项工作离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虽然各高校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不同层面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工作,然而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部分学生的心理疾病的咨询与治疗上。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不少老师和学生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未能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有时甚至简单地认为他们不正常。受这种环境影响,一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心理压力长期积压得不到调适和释放而走上了歧途。

(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很多高校普遍重视招生、就业两个层面的工作,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许多高校实际上并没有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到位,大多将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为选修课,有的院校甚至只在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加几个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开必修课的很少,教材普遍理论性强,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欠缺,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还正在建设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相比,中国每5000名大学生还不到一名心理辅导员,而且许多心理辅导员其实是政治辅导员,根本不具备对学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的能力。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过于简单

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非常关心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看起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轰轰烈烈的开展,但实际上多半有其名而无其实,在搞形式化。一些学校号称三有:有场地、有经费、有人员编制,其实多为虚设,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管理层面

由于部分高校管理层面缺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足够重视和正确理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必要的展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经常作为学校整体管理的附带工作,或不闻不问,或流于形式,或忽冷忽热,难以形成常抓必管的常规工作项目,缺乏管理的持续性、专业性和有效性,造成较多的失误和弊端。

(二)社会环境方面

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本来就比西方落后,人们对于心理咨询等很多心理概念的认识也存在偏差,不愿意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这也制约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速度。社会虽然提倡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真正对这方面的支持和投入还很不够,重视不够。

(三)学生个人因素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等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他们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认识并不到位,有的学生不认为或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没有意愿通过心理途径帮助自己恢复心理健康。因此,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无的放矢,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对策

(一)转变陈旧观念,切实全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少人的观念还只是停留在针对出现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人身上,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还有些人认为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才有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甚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仅仅是个人问题,与社会学校无关。这些片面的认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处于从属地位。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不是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才对其进行补救的消防员,高校要在健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大学生性心理发展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素质培养等各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和他人,能

够准确充分地认识现实,关心社会,富有创造性并懂得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努力走向自我实现。

(二)学校明确分管领导,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非常关心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实际上一些学校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因此需要站在学校的层面来抓这个问题,明确分管领导,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有保障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素质,加强对专业老师的业务培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的品德结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做好这份工作,除了掌握专业技术及工作经验方面知识外,还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学等大学生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心理诊断、咨询、个别指导和课堂教学以及语言沟通方面的技能。我们可以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

(四)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渠道,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教学计划,纳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编写与学生年龄特点相吻合的教材,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必要的心理学和生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心理训练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早预防教育和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五)通过网络途径巩固学生心理健康

出于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传统偏见和学生自我心理的封闭性,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有勇气向老师、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网络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其匿名性、隐蔽性可增加学生安全感,可为心理健康教育所用。若将网络作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隐蔽、虚拟的网络空间,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的苦闷、压抑、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

(六)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也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团体辅导、心理知识竞赛、心运会、文艺晚会、社会调研等形式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情感交往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愉悦,感触时代的脉搏,开阔眼界、培养情趣,学会相互协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并培养出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中的学生有大部分在毕业后就会直接进入社会,如果不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在职场上很有可能遇到挫折就无法承受。因此,作为高校的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保障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晓玲,《职校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2009年第4期。

2、张卫斌,《对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策略研究》,《时代教育》,2011年第2期。

3、陈珩,《试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管理策略》,《素质教育》,2009年第2期。

4、李冬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世纪桥》,2010年第3期。

第二篇: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摘要】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竞争加剧,作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其成长的历程中,会遇到学习、交友、爱情、择业、社会适应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心理健康,突现心理危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其进行心理 教育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工作中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之一。编辑。

【关键词】辅导员 如何开展 心理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 政治 工作者,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心理疏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大学生虽然在智力上发育成熟了,但在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当社会 经济 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时,致使他们中部分人一时难以适应,迷茫、困惑、无所适从,心理负荷普遍加剧,突现心理危机。面对这些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和引导的人是辅导员。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了解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教育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和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并在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辅导员必须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准确实施心理辅导

一般来讲,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有五种最基本的需要,如果能够满足这五种基本需要,那么他们的心理 发展 基本上是健康的;反之,则会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对大学生五种基本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第一步。

1.1 心理独立感的需要

这是大学生走向成人、走向生活最基本的需要,现实生活中确有部分大学生并不能顺利地闯过这一关。因为,他们除了读书,对外界了解不多,缺乏一定的社会鉴别能力,不能判断,不能分辨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一旦进入新环境如同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但又不知道如何独立的矛盾时常困扰他们,心理上会感到恐惧,产生不安全感,此时特别需要心理上的支持。作为辅导员首先应该帮助他们消除恐惧,获得安全感,然后引导他们逐步从依赖状态向独立状态过渡,从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让他们顺利地度过第一关。

1.2 交友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它是维护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柱。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望交往、渴求理解、被人接纳、被人认可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的需要在其心理构架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但是,多数大学生从小到大都是接受亲人、老师的细心呵护和宠爱,很少关心别人,来到大学后,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群体,处理人际关系显得较为吃力,迫切希望结交到可以对话交流的伙伴或真心的朋友,但又苦于交往技巧和方法的欠缺,会出现交往障碍,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学习。因此,辅导员应当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第一个对话伙伴,教会他们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1.3 学习方法指导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转变期,从中学到大学,由于环境和角色的变化,学习方法的改变,致使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原来的学习主要以 科学 文化基础知识为主,而在大学里则是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各种知识之间相互交错,知识面不限于教材范围,需要涉猎一定数量的课外知识,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方法与以前的应试教育相比,方法灵活、多样、自主、广泛,这就需要在学习方法上有根本的转变才能完成学业。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时间多,对大学生在学习上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够及时了解。因此,辅导员要同他们一起讨论大学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终极目标。

1.4 恋爱的需要

这是大学生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必然,我国新婚姻法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结婚,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谈恋爱的正当性。通过对我院200名高职大学生性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对异性有交往需求的占总人数94.6%;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有93%的同学持赞同观点。因此,辅导员应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提高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慎重对待自己的性行为,而不是断然禁止。1.5 人生定向的需求

究竟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自己需要哪些知识、能力、素质的储备,这一切对于社会经验不足,没有任何职场体验的大学生而言,如同谜一样。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对人生定向彷徨、无奈。作为辅导员应深入到他们中去,因势利导,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引导他们顺利实现生涯角色的转换,制定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使人生定向更加准确。

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异常心理,及时干预心理危机

对于辅导员工作而言,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成长如何将直接关系着社会的未来,关系他们将来是否幸福。因此,辅导员要学会做心理医生,在教育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及时给予干预,方能做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维护者。

同时,作为辅导员应该懂得:不同的学生因其年龄、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不同,面临危机时的表现各不相同,但也会有一些 规律 性表现和特征。如,近期在学校言行和情绪表现有些异常;近期家庭或学校生活中遇到重大事件;部分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子女因缺少亲情而心理异常;成长经历中有过轻生的记录,最近生活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无力解决;在心理测试中处于异常者。对于有上述表现的学生辅导员应把他们作为关注的重点,做到四个“及时”: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面临的变化和危机;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干预;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情况;及时疏导或转介,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以减少和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辅导员与学生日常交往多,对大学生的禀赋、兴趣、情感、个性等了解的比较深刻。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除了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以外,还应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第一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 理学 上叫做首因效应。具体到辅导员工作中应注意几点:1)做好新生的接待工作。大学生踏人大学校门,渴望能与师长倾心畅叙,得到心理关怀,因此,在新生进校的那一刻起,辅导员就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2)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当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困难时,辅导员应该尽自己所能,全力帮助;3)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4)以身作则。心态平和,言传身教,这些都是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基础。3.2 学生心理,因人而易,对症下药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如,有的学生坚强自信,宽容、豁达;有的自卑;有的学生意志薄弱„„。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将学生进行性格、行为分类,区别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按道理讲现在的大学生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他们在家里是宠儿、社会的娇子。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也会有烦恼和压力。例如,现在读大学费用比较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经济压力比较大;现行大学生的就业体制,自主择业,对人才素质要求高,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第三篇:关于开展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关于开展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检查评估的通知

赣教社政字[2011]37号

各高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省教育厅拟对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检查评估对象

全省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二、检查评估时间

2011年10月12日——10月28日

三、评估小组构成检查评估分为六个小组分别对各类型高校进行检查评估。每组5人,由校领导、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校领导为小组组长。

四、检查评估方式

(一)学校提供自评报告。各高校请于9月30日前将自评报告电子稿报送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联系人:王青华,电话:***,邮箱:jxgxxyh@126.com。

(二)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实地检查与评估。具体做法:

1、听取中心建设情况(10分钟,要求做PPT);

2、查看有关文件和资料;

3、实地考察;

4、对照“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检查评估标准”打分。

江西省教育厅

2011年9月22日

第四篇: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摘要: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健康的体魄。而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程度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3—6岁幼儿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地施展和发挥。3—6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的家长要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互相配合,为幼儿创设自主的、探索的游戏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有一位学前教育专家曾提出: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的外延更大一些,它包含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种家园一体化的教育,教师与家长都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因此,对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园共育。如何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探索、实践。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从理论上来说就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二)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当代社会是一个日趋开放的多样化的社会,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大增,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个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和策略就显得极其重要。(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幼儿期是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经历与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甚至是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不适当的环境影响与教育作用,会导致幼儿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产生,乃至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承担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三、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初探

(一)教师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长积极配合解。决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曾针对一例新入园儿童适应问题与家长开展多次咨询活动,逐步解决了幼儿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具体案例如下:1.基本情况本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入园出现不适应,极为害怕,行为孤僻,情绪焦虑的少数民族幼儿阿某。这位幼儿是独生女,父母均在事业单位工作,家境较好,父母平时工作忙,入园前由保姆带至三岁,在家中保姆较严肃,性格内向,要求比较严格,很少带她外出和同伴游戏。阿某在家里是一个活泼外向,喜欢画画,看书,听故事,自尊心比较强,有时候比较倔强,而入园后表现出不合群、胆小、焦虑,整天抱着布娃娃,在集体活动中言语少,与老师交流时多用手势,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位幼儿出现的焦虑、交往问题和症状对其进行了4次心理咨询,并且以家庭治疗为辅助方式,通过分析幼儿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构建有效的同伴交往方式,减少焦虑情绪,后期该幼儿逐步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环境。2.具体指导过程(1)通过评估与分析诊断为学前儿童一般心理问题———入园焦虑、集体生活适应困难。(2)指导方法:为解决这位幼儿入园适应问题,消除焦虑、胆怯等行为,决定对其采用阳性强化法。(3)具体过程:第一阶段: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教师反馈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同时,从家长方面收集幼儿的表现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第二阶段:教师帮助幼儿母亲了解阳性强化法的方法:对于孩子给予关注、爱心与信任,对目标行为及时强化,多与孩子一起玩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活动,培养良好交往习惯。一段对话:教师:“首先,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表现,和孩子多谈谈在幼儿园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多鼓励孩子高高兴兴去幼儿园,有一次不哭闹就及时进行奖励,如布娃娃、糖果等;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孩子外出和同伴一起做游戏,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逐步培养良好交往习惯。”幼儿母亲:“我会按照这些建议去做,希望孩子能够有转变,喜欢去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第三阶段:教师了解阳性强化法的效果,了解幼儿的入园情绪是否有改变,是否愿意主动去幼儿园,同时,引导家长进一步巩固阳性强化法,进一步实施强化,并建议家长与幼儿园做好配合工作,帮助孩子进一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第四阶段:与家长进一步深入沟通幼儿近期的变化情况,建议逐渐过渡到间歇性强化,把强化内容扩展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去,并进一步巩固、加强。一段对话:教师:“您认为最近孩子去幼儿园的表现怎样?有变化吗?一周内不哭闹的天数是多少?”幼儿母亲:“最近去幼儿园哭闹现象减少了很多,每天都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偶尔不愿去但是很快就能调整情绪,情绪比较稳定,变化很大。”最后,两个月后幼儿阿某入园出现的哭闹、焦虑、胆怯、情绪低落等种种不适应集体环境的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下一步是要进一步巩固。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得知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能尽快解决幼儿入园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效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二)引导家长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解决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以疫情期间开展的家园共育工作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给人们包括儿童带来了新的挑战。疫情发生过程中,幼儿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宅在家的时间比较长久,对于天真活泼的幼儿来说,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有的孩子就会表现得很焦躁,做什么事情也不会很专心的投入,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哭闹的现象,此时,对于幼儿心理方面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在做好自身心理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孩子增强心理免疫力,如何帮助儿童调适烦躁焦虑缺乏耐心的心理状况,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要做的工作。(1)教师和家长要明确各自的角色。由于幼儿还没有入园,家长承担着家庭教育施教者的角色,老师是家长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和家长共同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家长处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明确这样的角色定位。(2)教师要明确每位幼儿的具体情况。在特殊时期有些幼儿家长在家办公自己照顾孩子,有些幼儿家长父母双方都上班,由老人照顾孩子,有些幼儿是由保姆照看等,教师要掌握家庭教育情况,同时,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一日生活的安排,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了解以上各种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便于教师针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有目的地指导家长,共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3)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给予幼儿心理的支持与抚慰。教师注重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情绪表现,如幼儿是否有害怕、焦虑、情绪低落的现象等,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如:沉默寡言等,关注幼儿的生理表现,如入睡困难等,鼓励家长表达共情心理,给家长分享心理学家提出的科学育儿知识等,帮助幼儿缓解心理压力。如:建议父母细致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和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在害怕什么,聊一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多给幼儿一些鼓励,慢慢引导幼儿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帮助幼儿与老师、小伙伴等进行视频、语音交流,并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幼儿感受到来自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获得与其他孩子或成人成功交往的经验,同时提升了幼儿表达情感的能力。此外,给予充满爱意的拥抱可以让幼儿感觉安全,不再害怕和恐惧。(4)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亲子活动方案,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园在疫情期间运用多种途径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通过全面调查了解得知家长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十分重要,幼儿对有趣的亲子游戏十分感兴趣等,教师们依据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小、中、大班的亲子活动方案,包含了丰富的亲子游戏内容,如主题绘画、科学小游戏等,同时,有针对性地收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图片、绘本等推荐给家长,如:七步洗手法步骤视频图片,请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学习榜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例如引导家长鼓励幼儿勤洗手,掌握打喷嚏的正确方法;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使每一位幼儿懂得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障身体不受侵害的重要健康生活方式。(5)引导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感受到爱。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个别家庭环境存在问题的家长提出建议,引导家长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以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家长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更好地引导家长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1.

[2]evaessa著,王玲艳,张凤,刘昊,译.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236-282.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我校属于农村高完中,学生多为留守儿童,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学校面临的压力巨大、肩上的责任非常沉重。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变得尤为重要。工作中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胡校长的带领下,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心理咨询平台逐步规范,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完善。我校坚持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目标,培养“人格健全、品质优良”的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一、构建组织机构

1.制定学校规划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每个学期或学年均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工作机构

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争取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增加外派心理教育培训次数,提高心理咨询工作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让所有班主任做兼职心理老师。每学期对班主任、年级组长、宿舍管理员举行校级心理咨询培训,做到分工合理,各司其职,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捷径,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场所

学校设立团体辅导室、等设备设施,能满足学校学生的基本心理辅导的需要。心理辅导室里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报刊、图书。通过心理游戏、等载体,表达自我,释放自我,传达“乐活”理念、塑造美丽心情。充分利用现代工具进行咨询。

二、校园环境:

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得以正常发展,在学校日常工作中,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学校注重校容校貌的建设,使学校环境实现绿化、美化、净化。

三、具体措施

1.重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校园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让师生们共同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去。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发展。心理档案包括三方面内容:个人情况[包括自我评价、生活习惯、读书习惯、爱好与娱乐、心理困惑]、测试情况、家庭情况[与家人关系、家庭环境、家庭生活习惯]等。其中个人情况与家庭情况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不清楚的部分询问家长。

3.关注特殊学生,开展个别咨询。一是关注由班主任发现的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二是关注由学生或科任教师发现的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学校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多关注这些极少数学生,采用积极引导,个别咨询,使这些孩子的心理能够得到矫正,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

4.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德育与心理咨询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互补功能的,真正有效的德育与心育是在二者间的紧密结合中进行的,二者结合得越融洽,其效果愈佳。学校通过大课间、运动会等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5.开展多样化的心理辅导。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能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门机构和医疗部门。根据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中应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通常是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所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以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2)个体咨询。个体咨询一般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所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其目标是在学校心理咨询能力范围内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重新树立健康的心理。

6.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通过坚持经常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使任课教师达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在备课时,要着力挖掘“心育”的因素;在课堂上,适时渗透“心育”的内容;在方法上,积极采用激励性评价机制,竭力帮助学生达成或接近“心育”的目标。从而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体验成功感、喜悦感,不断增强学习欲望和学习信心。

7.密切联系家长,搭建家校桥梁,建立家校共育的育人环境,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利用班级QQ群或家长微信群传递信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总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加强、改进,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仍然有部分班主任、集备组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还很不够。今后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工作。

泰和中学

下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诸多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错位和各种竞争带来的压力,少年儿童中都不同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8尔雅五月开课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是( )学派的创始人。(1.0分)1.0 分 A、 精神分析 B、 人本主义 C、 行为主义 D、 认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5月9日中午12点整 活动地点:3308教室 出席人物:2011级小教(1)班全体同学 主讲人:廖佳慧 班会内容: (一)大学生目前面临哪些心理问题(举例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河南理工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班级:信管1103姓名:柴旺学号:3111090303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总是青春飞扬,活力四射!是的,我们如鲜花般绚烂,但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的感悟和认识 123204019史天存 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交往、就业等方面压力,加之他们的思想、行为还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这学期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充满了一种强烈的神秘感。通过六次课的学习,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