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与策略(大全)

时间:2019-05-14 19:1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世纪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与策略(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世纪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与策略(大全)》。

第一篇:21世纪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与策略(大全)

21世纪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与策略

摘要:当代高校教育管理理论的多元化、教育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环境的人文化的显著特征,昭示着高校教育管理在本世纪的发展趋势。探讨在这些特征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功能、理念和策略,对我们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高校;管理;特点;策略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1世纪的管理理论、管理水平、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代表了现代管理的新走势,推动了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变革。本文试就当代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谈谈我们应采取的策略。

一、教育管理理论多元化

1.校本管理论。“校本”就是学校本位,学校相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是管理主体,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管理涉及教育行政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问题。校本管理是一个外来语,在国外,校本管理通常被理解为决策权由学区向个别学校的一种转变,或管理权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学区或校董事会转移到学校自身。

国外用以表征这种含义的术语,还有分权化管理、参与或决策、学校自治、校本决策、校本统辖等。尽管表述不一,但它们却共同意味着教育管理体制由集权转向分权的一种改革趋势。

2.以人为本管理论。学校管理的主体、客体都是人,其目的也是为了人,它通过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主体的人进行管理,最后,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这事实上是把人的因素当做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因此,学校发展中的人本管理。就是学校领导在管理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作用放在一个主导的地位上,通过一些好的方法使教师各方面素质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各项管理活动中都以调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管理中的全体成员在明确学校目标和自身职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主动积极地去完成各自的任务。

3.流程管理论。流程管理论是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的管理理论。流程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人本思想;充分相信人的积极性是可以调动的。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有序”——要求在管理中达到时序和空序的高度一致,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的完美协调,物的管理和人的管理的有机结合。

4.权变领导论。权变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管理学界的一种主流理论取向,在企业和工商管理领域产生很大影响,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正在形成。

概括上述教育管理理论,可以看出现代教育管理的内涵是通过管理使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与人活得更有价值和更有尊严的统一。尤其校本管理理论和以人为本管理理论是当今高等学校管理的主流理论。

结合国外校本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我国推进校本管理,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1)校长管理观念由操作管理转向战略管理。目前,我国学校管理基本属于“操作管理”的范畴,实行的是外控制性管理,即上级机关高度集权,学校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领导机关的指令,其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得不到重视。校本管理实行战略管理,校长必须由关心管理的某个方面和环节,转向更加注重管理的全局性;由注重规范,转向讲究谋略;由着眼于学校本位转向重视学校与环境的关系;由注重常规奖惩,转向重视用忧患意识激励学校成员。(2)建立董事会。这意味着民间力量进入学校,以股份的形式共同发展学校,采用董事会制来管理学校。董事会作为学校最高权力决策机构,有利于形成民主决策,体现集体领导,更好地运用办学自主权。(3)把教学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实施校本管理,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把教学管理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4)实施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的根本就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其中教育教学自主权主要是课程设置权,它涉及课程门类与教学时间分配规范(教学计划)、学科规范(教学大纲)、教材规范(教科书)和课程表4个层面。实施校本课程,学校可以从自身办学实际出发,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自主设置课程,包括设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设定课程的类型和结构,落实课程计划,进行课程评价等。实施校本管理将极大地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激活办学思路,拓展办学方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进3级管理的学校管理模式,增加学校各方面自主权,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主要趋势。我们应多研究国外一些校本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

当今,网络技术已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人类迈入了新技术时代。如校园网络、校本办公系统等在学校开始使用,排课、查堂、考试、档案等工作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引起了学校管理的巨大变化。过去那种职责、规章制度、上下级关系、安排课程、教学常规检查、组织考试等“形式约束”型的传统管理,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管理手段所替代。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后,学校要调整培养目标,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新技术时代的需要。“教育的网络化使学校逐步成为网络世界的一个对接点,各种思想和价值也会蜂拥而至,多元的、多极的、多变的教育思潮将伴随着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进程。”学校在网络世界的对接点中,虚拟的、物理的世界与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灵世界相互交织融合,改变了过去校园中“人+财+物”的单一存在方式,使教育管理内容愈来愈复杂。随着新技术进入校园,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过去单一的形象思维、理性思维开始走向两者融合的网络思维。它涵盖了人的思想、行为、手段等多个层面。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学校管理的职能。

网络技术时代学校管理应追求“实质管理”。“实质管理”就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的管理。它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唤起人的主体能动性,利用财、物、网络等资源,实现各种管理目标。学校管理从“形式约束”走向“实质管理”,其管理职能的定位表现在:一是态度和价值观。新技术时代,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开放性的网络良莠并存。因此,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是进行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每个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得到健康发展。二是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新技术时代,学校管理会受到多元化思想、社会欲求、发展思路的干扰和冲撞。学校要保持个性,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能随波逐流。管理的职能是要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吸收别人好的思想和经验,策划发展思路,制订具有发展空间的学校规划。三是建立和优化办学机制。机制和规划是管理的核心,当代高校教育管理的首要职能就是要尽快建立起适应新技术时代要求的学校管理机制和规划。如构建校园资源管理体系;建立自己的网站、备课系统和学习资源库;建立教育资源评估体系。四是关照师生的要求。缺乏人情味的现代管理技术,教师在工

作中的“神交”机会减少了,容易造就“闹市中的孤独者”。因此,学校的管理就要有意识地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感、所求,帮助他们排除思想障碍,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三、教育管理环境人文化

21世纪的高等教育管理更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和建设。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人格得到提升,使管理从“形式约束”走向“自我约束”。校园文化的类型有如下几种:一是陶冶情操的审美文化环境。雕塑、长廊、假山、水榭、草坪、绿地等优美的校园文化,使师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如沐春风,增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本体意识,形成了以宇宙生命为依归的生命审美观。在这里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体认,也不只是对外在自然美的发现,而是生命的共感与欢歌;在这里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行为更自觉。二是润物细无声的导向文化环境。反映学校校风、校训的大理石雕刻,无疑会给校容校貌增添丰富的内涵;具有表达对伟人的崇敬之情,对与本校有某些特殊关系的知名人士的怀念之情的纪念性雕塑,如美国哈佛大学的创建人约翰·哈佛塑像;清华大学闻一多、朱自清先生的雕像;北京大学蔡元培、李大钊的雕像;复旦大学毛泽东、鲁迅的雕像等;具有该校特色和特殊意义的象征性雕像,如中国医科大学校园里的李时珍、华佗像,他们是医学的鼻祖和象征,南京铁道学院铁轨的雕像等,作为创造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往往体现一个学校的特色,构成了一学校所特有的标志,成为校园环境最久远的象征纪念物。这些雕塑使教师与学生不论是目标,还是价值都有正面的导向作用。它产生出一种向心的内聚力,它可增加全体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增强整体合力。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催人奋进,不断进取。三是规范、约束的自律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广大师生的行为具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优美、整洁、有秩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橱窗、宣传栏、墙报、校报、名人塑像、花草树木等物质环境,像空气一样让师生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去体会,师生从理智上受到启迪。在整洁优美,绿草如茵的校园里,在宁静安谧的图书馆里,环境的无形约束使人的举止行为得到收敛,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觉自律替代了三令五申。高尚和智慧、文明和修养就这样在校园这块神圣的土壤中孕育、诞生和成长起来了。

在高校教育管理目标体系中,绿色管理是其中之一。绿色管理的实质是追求校内外环境的和谐。外环境的和谐,主要是搞好与学校外

部有关机构和社会群体的关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内环境的和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营造:(1)整体规划学校建设,把学校建设成绿色校园,洁净的校园。(2)促进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不仅领导、师生员工之间,而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员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当建立互助和谐的关系。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来说,追求内环境的和谐更为重要。

因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高校教育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代教育管理中,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日益凸现,它的功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当前一个首要问题是如何挖掘校园文化的这些管理功能,为育人工作服务。一是建立校园文化的导向机制。校园环境建设要以弘扬民主优秀文化为立足点,在校园中推荐蕴含学习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传统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抵制西方不良文化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和影响。二是提高校园文化层次。高校特定的社会文化地位和文化修养,决定了校园文化地位高于社会。要想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必须倡导较高的文化格调和文化品位。主要表现在物质设置上应增加文化含量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两个方面。三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是学校发展程度的外在标志。因此,学校领导要对环境文化育人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丰富物质文化环境,因为校园内自然物质的组织、改造、利用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是必要的物质条件。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能达到环境文化育人的目的,起到环境文化育人的作用。

作者:辽宁师范大学人事处 周瑞枝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第二篇: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挑战与策略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挑战与策略 摘 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核心部分。本文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源流谈起,明确现代教育管理应遵循的准则,提出了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现状的思考幷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即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冲击;引导大学生生理敏感性问题和完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连续完整性等。同时提出几点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及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教育管理;法制化;职业化;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需求量增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从而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环境市场化、社会因素复杂化、学生思想多元化等问题都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而浮出“水面”,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应遵循的准则

1.现代教育管理思想有两个源流

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学诞生于西方,在20世纪100年中,现代教育管理学的巨大发展也得益于西方。现代教育管理思想有两个源流,一个是东方的“以德治教”源流,一个是西方的“依法治教”源流,东西方两个教育管理源流的差别,从根本上说是两种文化的差别,西方文化主“理性”,强调效率和理性计算,强调“理智化”和“效率化”。东方文化主“情理“,强调“情”与“理”的汇融,强调在事物两级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正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他们所产生的惯性的作用,才导致了现代教育管理的许多思想都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东方。“德治”是我们的优秀教育管理传统,在当今时代应该创造性的发扬,但更应把我们相对缺乏的“法治”作为中国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克服传统路径的惯性作用。

2.现代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高校教育管理中“刚柔并济”模式的实质是树立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高校办学的自主性和教书育人的功能,并能在自由的氛围中产生新的思维,从而真正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面对高校外部的各种挑战与内部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彻底抛弃传统的管理理念,贯彻教育管理的自主化、多元化与人性化,有张有弛,有理有度,采用理性而又平衡的“刚柔并济”教育管理新模式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

2.1管理制度上的“刚性”原则

大学之大不在于其高楼大厦,而在于其学术之气魄让人心神向往。我国高等教育对这种端正严肃的学术氛围缺少一种正确的态度,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理性、可供选择的教育管理制度。高等教育课程应汇集人类各类精神成果,学生能广泛涉猎知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并重,有选择地安排交叉学科的研讨,真正沉淀知识,而不应一味地单独注重学习的实用性能。有了这套完整的培养课程,我们还要严格和认真地去执行它。大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攀爬期,一些重要的理论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是在此时定型的。

教育管理工作者作为其领路人,要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的学业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让学生在大学里真正学有所得。当然除了合理的课程安排、培养方案和严格的学业管理外,教学工作委员会和学术、学科建设委员会的建立理应让一些传统的体现大学学术凝重氛围的事物得到延续,并让高校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其现代化建设,从而突出当代高校发展的开放性、务实性和包容性。

建立校务公开制度、党政联席制度等制度,完善高校管理体制,严防贪污腐败现象地滋生和多头管理地时有发生,理顺管理体制上的隶属关系,通过定编定岗等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加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使高校管理上水平。

2.2管理层面上的“柔性”原则

大学生有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进入大学后一般都有明确的学业动机。高校教育管理所要进行的管理应定位于“柔性”服务层面,任何生硬的惩罚性管理措施都是不合时宜的,只会增加学生与管理者的对立。因此高校管理要发挥人性化管理的一面,凸显教育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管理意识。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就要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帮助学生平衡学业和生活的关系。“柔性”管理不是家长式的管理,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管理中融入学生这个群体,把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保证良好管理效果的实现。涉及学生自身利益的决策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学习方面,“柔”体现在管理规章的制定上,以学生自我制定为主,充分给予学生自身约束、自我管理的权利,使各项规章制度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能够得到学生的普遍遵守。在生活方面,要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权利。教育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文化活动方面,教育管理者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尝试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并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和自己所负的社会责任。总而言之,教育管理者是大学生学业上的领路人,生活选择的参谋者,而不是决策者和批评者,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与生活自由,才有利于迸发各种思想的火花。

二、当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1.问题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

现代社会许多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心理亚健康的个体比例在总人数中比例日益增大,这种态势突出地表现在青少年身上。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据统计,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发生63宗大学生自杀事件,低于中国社会的整体自杀率和美国高校的自杀率。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包括抑郁症患者在内,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在1亿人以上。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昌兵指出,2009的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在2.3%左右,2010年该比率上升至近3%。尽管有预测称到2020年,抑郁症很有可能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广大青少年正处在心理状况、生理状况、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都发生迅速变化的时期,面临着求职等重大的人生课题的考验,心理上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生都出现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异常行为方式。人的行为不仅受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心理因素影响。高校部分学生的厌学倾向、孤独倾向、个人主义倾向等消极情绪逐年增加,大学生极端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有些既自卑又自负,不善于与人沟通;有些悲观厌世,少有激情;有些既空虚又困惑,等等。有专家认为这是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渴望成功与害怕失败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副产品;有专家认为主要是性观念开放和就业压力加剧等问题所致;还有专家认为是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造成的等等。因此,探索不同问题成因,做到对症下药,消除心理障碍是学生教育管理者最伤脑筋的问题。

2.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始走进校园,整个学校逐渐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不仅改变着学校内部的学习方式、工作模式和生活样式,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当网络成为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网络素养状况、网络文化生态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网络信息数量巨大,互联网上经常冒出一些庸俗低级的内容让大学生想入非非。这些不健康的信息进到这些崇尚个性自由、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思想危害更甚,使学校教育管理者传达给学生的传统美德被学生们当做茶余饭后的笑料。那些玩游戏、看电影和上网聊天的大学生因自控能力不强而

沉溺于网上世界不能自拔。另外,网络上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所具有的虚拟性隐蔽性煽动性,使得大学生难以甄别和抵御而上当受骗,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作为教师如何让大学生放眼天下、关注社会,将网络新技术运用到成长成才过程中,增强信息辨识能力,提高自律能力,在网络时代大力弘扬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积极承担起引领网络文化方向的使命和责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需要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去应对这些“电子海洛因”。

2.引导大学生生理敏感性问题

高校存在性教育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学校性教育已远远落后于学生的身心需要和社会文化的开放性,高校的性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已经成熟,但性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恋爱和性的问题是几乎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大学生由于特定的年龄阶段,产生爱的需要并尝试与异性建立恋爱关系原本是正常的。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恋爱和性的教育都非常匮乏,由此导致的管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目前少数高校学生无视学校规章制度,法纪意识较差,道德认识比较模糊。一些大学生责任意识极其淡薄,对交往中的友情与爱情的认知缺乏理性。恋爱性问题教育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状况与恋爱性问题所具有的实际地位极不相称。因此,生理敏感性问题的教育管理值得重视并亟须解决,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整体教育管理的效果。部分教育专家分析指出,应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大学生端正恋爱动机,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并充分利用家长、社会、宣传教育途径,培养大学生爱的情感和爱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学生对性狭隘、错误的认知。

4.完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连续完整性

高校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让现在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只管每日上课,下课后转身走人,导致现在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一直不能摆脱“消防”式的工作局面。部分教师课堂上缺乏约束力,纵容了少量学生的短视行为,为学生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教书、不育人,甚至对学生的迷惑反应置若罔闻,只顾教学、不顾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范围依然存在,甚至还有教师认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政工干部的事情。教师的这些行为对于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行为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影响,也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运作。教学者与管理者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未能很好接轨,使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不具有连续完整性,未能达到全程育人的目的。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性策略

观念对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的管理者必须要树立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制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性策略,做到因地制宜、因时而动,才能推动现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1.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法制化

根据《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高校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在一定范围内对大学生享有概括性的教育和管理权力。同时,行使教育管理权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民事和行政关系中的权利主体地位,决不能任意漠视甚至加以侵犯。权利是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的逻辑起点。学生是学校最大的群体,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大学生智商高,知识面广,观念更新周期短,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时充分考虑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管理者应该做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习、宣传、贯彻,严格、公平、公正执行各项制度。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对差学生、犯错误的学生也要采取尊重的态度,处分学生要带人情味,不能当对立面对待,绝不可把纪律处罚这一手段当成目的。事实证明正面的事件鼓舞人,反面的教材同样教育影响人。

2.加快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

辅导员职业化是加强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

证。辅导员不仅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的任务,还承担了许多非本职工作,整天忙碌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手续的办理,从课堂到宿舍,从卫生检查到安全巡视,从关注大学生精神压力的疏导到激发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个人问题的解决到班团集体建设等都靠辅导员一手完成。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岗位职责不明确。辅导员根据不同对象扮演不同的角色,身心投入极大。过多的角色占据了辅导员很多的精力,整天疲于完成繁冗的事务,没有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学术性和职业性,没把辅导员工作当作科学去研究,弱化了工作的实效和职业化程度。教育部在《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可见,加快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管理手段和设施的网络化

信息科技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管理师一种全新的管理,而学校管理走向网络化,实现网络管理也是一个趋势。

3.1教学管理网络化

教学管理一直是校园教育管理的一项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实现便捷,准确的管理,是一个新的问题。首先,校园网的普及为各单位之间的管理实现的迅速、准确的效果,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通过班级主页得到班里的最新通知和动态,学生和教师通过学校网站获得学校的动态及各项通知,获取有效资源和信息。这些都将以前人工化的方式取代,而且更具时效性和完整性。

3.2日常生活管理网络化

现代高校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行智能化管理,相对于以前吃饭、洗澡、借书等要通过校园网络实现打卡操作,现在学生公寓的智能管理更加便捷、有效。出入门都要打卡,有力的杜绝了学生夜不归宿的不安全因素,也为财产的安全提供了有利保障。“一张卡,走遍校园都不怕!“这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现代化的总结。

3.3双向沟通网络化

当一个人的心理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对立的情感、欲望、行动倾向、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时,就会引起心理矛盾,这个心理矛盾在短期内得不到解决,就要形成心理问题,从而使厌学情绪、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等问题转变成孤独倾向、个人主义、自闭倾向等消极情绪。于是,生理敏感性问题在这些消极情绪中抬头,非理性成分占据了上风。而这些学生愿意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以陌生人的身份求助于专家来改变他们的苦闷与彷徨。因此,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快速信息反应机制,加强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与交流。首先,在校园网络上设立热点问题版块,发挥学生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作用,促进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其次,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个心理咨询网页和师生交流的阵地,通过谈心的方式有效地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和隔膜,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加强学生工作网站的建设,利用“班级QQ 群”、飞信等形式开展诠释、渲泄引导,使这些学生摆脱苦闷、焦虑与恐俱的氛围,重建信心。在学习与交流中学会用理性克服非理性,用理智控制情感。构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是解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4.尊重主体,让学生从参与管理到实现自我管理

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参与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大学生已具有自我认识和评价,自我监督与控制的能力,他们自信、好胜,向往独立、自由,但缺少社会生活经验。根据笔者的经验,那些选派做辅导员助理的优秀学生干部,参加班委会、校社团、学生会、党校及校卫队的成员,自律意识、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较强。这种参与管理的模式改变了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考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既要掌握大学生思想一般性,又要了解其特殊性,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建立运转正常的学生自我管理机构,是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制度化、经常化的保证。可以设立如自律委员会、学生评议联席会,召开商讨决策班级大事的班级大会等。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的社团文化活动。这样,大学生在参与管理、自我管理中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自己未来的目标与追求,排除了个人主义所带来的空虚与困惑,提高了能力,增加了才干,在实践交流中潜移默化,让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逐渐改变。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 面向21 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4]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5] 曾彩茹.辅导员“职业化”工作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法制与经济,2009,(9).

[6] 杜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7] 张亚志,杨大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须引入心理教育机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0,(1).

[8] 潘晴雯.职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

[9] 刘毓.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J].高教探索,2003,(5).

[10] 何天淳.围绕中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在云南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J].云南教育,2004,(12).

[11]孟祥林.“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内涵新解[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

[12]许青云,陈建.浅谈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教文汇,2009,(35).

[13]赵泽鹏.“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J].继续教育研究,2010,(5).

[14]陈观权.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新挑战、新理念、新手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

[15]张宝君.建构“刚柔并济”的大学教育管理新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9,(3).

[16]赵志军.管理思想史.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7] 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三篇: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难点与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指导作用,但是当下高校学生的行为状态反应出了辅导员工作质量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本文首先指出了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难点,然后讨论了管理工作对策,希望本文为高校辅导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学管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难点

1、学生管理的能力和经验不足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实施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必须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以及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辅导员在能力方面极大的欠缺,所学专业与辅导员工作并不贴合,在学生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极大的影响了工作质量。

2、管理方式不当

高校生源逐渐增多,但质量却有所下降,现代90、00后学生问题突出,给辅导员管理增添了难度。现阶段,一些高校辅导员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偏差,一方面,管理方式过于严格,不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未能及时给予正确疏导。另一方面,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处理问题时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态度生硬、冷漠,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师生间的矛盾,也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心理问题,无法达到最佳的教育和管理效果。

3、工作热情不高

一些年轻的辅导员对职业前途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认为辅导员这个岗位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情绪比较消极、工作热情不高、缺乏责任心,他们的职业能力和敬业意识就很难提高,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对策

1、强化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意识

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不高,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就很难有提升。所以,要强化辅导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在管理意识方面,要对辅导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通过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意义来强化辅导员关注学生生活,指导学生行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生活意识。在管理理念方面,要对辅导进行职业培训,让其了解当下学生群体的沟通方式和主流意识形态,了解当下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此,学校要采用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辅导员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首先,在辅导员入职后,要对辅导员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经过考核后的辅导员才能够进入工作状态。第二,对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要进行绩效考核。只有当工作效果与工作绩效挂钩,切实影响到了辅导员的自身利益,才能够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热情。第三,学校要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评比,这样可以激励辅导员发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热情。

2、采用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方法

良好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能够让工作事半功倍,无效的管理方式只能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学生管理必须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和引导学生们更好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首先,辅导员可以经常去班级和学生宿舍,与学生们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发现情绪波动较大的同学应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其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做朋友,理解和支持学生。第二,采用学生习惯的方式来进行思想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当下智能手机和网络是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学校和社会都没有能力让学生戒掉网瘾,也不能让学生离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所以,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利用微信和微博平台来与学生互动。发放各种通知,学生未必能够收到,但是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学生很快就会回复。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班会是一种方式,但是学生容易逃课,如果在微信群中讨论相关话题,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班会讨论话题当中。第三,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要创新工作形式。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因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都非常优越,所以学生的生存危机和道德观念都与以往不同。多元文化对学生三观的影响很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所以,老师采用说教的方式来灌输各种传统思想总是收效甚微。老师需要从学生自己既定的价值观念,通过时事热点来让学生的思想自相矛盾,然后老师在为学生分析利弊,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建立和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

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较弱,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快速提升。所以,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这样辅导员就可以按照相关制度来开展工作,维持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节奏。在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时,应建立和五女山精细化管理制度,并依照制度办事,将制度落实在工作中。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变化较大,辅导员更应该严于律己,首先自己应遵章办事,才能够要求学生们遵守学校规定。辅导员在工作中可以根据学校要求,制定班级考核制度,礼仪制度,作息制度和安全制度等。学生群体特点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所以精细化管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进行动态修改的。所以,学校要阶段性地与辅导员老师开会讨论,根据管理成效来对既定的精细化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在不断的摸索中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案。任何管理工作最终都是要依靠制度管理,学生人数众多,辅导员人数相对较少,庞大的管理工作量和很高的管理难度系数,确实会让辅导员产生寡不敌众的工作状态,当学生管理工作有精细化的制度作为依据,各项工作必然会顺利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力、方法、态度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解决了辅导员老师的能力问题、工作方法问题和工作态度问题,才能够让学生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因此,辅导员自身要通过有效途径提升能力,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相关教育部门则要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辅导员入职培训,从而让辅导员在入职之前掌握基本的学生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俊玉.高校学生管理听证制度的现状及提升途径探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02)

[2]张洪敏.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2(06)

第四篇:来华留学生特点与留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来华留学生的自身差异性、语言文化障碍以及课余生活的广泛性与复杂性都严重影响了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应总结经验,结合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形成合理高效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真正服务于留学生,服务于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与威信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影响力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的目标国家,这使得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成为众多高校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而这两大问题中,相对于学术界探讨比较集中的留学生教学问题,留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更为复杂、更为棘手,也更具有挑战性。

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每个学校采用的模式不尽相同,大多数学校是依照自身已有的、针对国内学生的管理经验为主体进行设置,在此基础上根据来华留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新要求、新问题来加入一些管理职责,或是在跟国外大学交流、对接中来逐步完善留学生管理系统。所以从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还是比较零散、比较随机的,多靠自身的经验,宏观把握较少,在职责设置与职权分配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与我国大部分高校接收留学生的时间短、留学生管理经验不甚丰富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来华留学生人群本身就有复杂性,这给高校的留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

一、留学生自身差异性与留学生教学管理

来华留学生群体本身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国籍、年龄等。但对于留学生教学管理来说比较重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一)学习层次、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与复杂化

来华留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一是学历课程,二是非学历课程,即语言进修。而在语言进修课程中也根据汉语学习水平进行分班。同时,想要入读学历课程的条件一般是要通过HSK的高级考试。但由于汉语学习的难度大,而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留学生不能满足通过HSK高级考试的条件,一般要经过一至两个学期的语言进修。这就使得进修非学历课程的留学生在年龄背景、学习期限以及学习目的上都会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非学历课程在班级设定、教材选择、考试考核、成绩单形式以及档案留存整理上都有很大变动性。

这种变动性一方面可以看做是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可以适应不同现实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是十分随机和零散的。很多的教学资料、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管理经验都不能得以留存、积累、贯彻、承继,最后可能导致教学管理漏洞百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来华留学生汉语基础的差异性

在非学历课程项目中,一般依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分班,但是这个分班依据也很难严格和具体。比如有的留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汉语语法点和知识点,但掌握并不扎实;而有的留学生在读写方面的水平较高,但在听说方面的水平却很低;再如有的留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或三年的汉语,但表达运用能力却与之并不相符,然而自己本身却不能接受继续进行初级水平学习的现实。除此之外,每一期进修非学历课程的留学生的水平也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已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身上。比如有时中级班的水平较高,能在一学期迅速达到高级低水平;但有时中级班的水平又较低,可能一学期只能达到中级高水平,因此这对课程设置、教材和考核等的配套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接收留学生途径的差异性

留学生群体一般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申请来华的:一是享有国家、省级、市级奖学金的奖学金生,二是友好学校的交换学生,三是自己直接申请的自费学生。这些学生分布在学历课程项目和非学历课程项目中,但因为来华途径不同,而在要求、管理上也具有差异性,同时学生的学习心态、状态都会不相同。在教学管理中,这种差异性带来的直接表现就是在一些教学文件、出勤考核上的形式、内容、要求不同,这也为教学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四)来华学习动机的差异性

学习动机既包括来华留学生希望学成之后达到目标,也包括留学生在选择来华学习的同时想要达成的目标。对于学成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近期主要有取得HSK考试证书、取得来华学习经历、完成自己所在国学校的考核要求、获得奖学金资助等,长期目标主要有获得与中国或汉语相关的工作、获得学位、在中国生活等。

而对于在来华学习的同时想要达成的目标主要是指留学生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还是学习旅行相结合上,还是学习工作相结合上。随着中国签证政策的改革,怀有学习工作相结合动机的来华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以上这些来华学习动机的差异会影响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心态、状态,对于学校日常管理的遵守与执行,以及课堂学习以外的生活方式等,这给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管理也带来了潜在的影响。

二、来华留学生语言文化障碍与留学生教学管理

“文化休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指“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这一理论曾在上世纪90年代引起国内学界广泛的关注,当时正是我国留学生输出的一个高峰期。

在当代社会,虽然新闻、网络、信息传递以及跨国旅行都已经十分便捷与平常,但是长时间的来华学习生活与其他的接触途径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因此来华留学生在来华学习之后的状态也是较复杂的。有的学生来华后在精神上压力较大,比较封闭,与学校的关系都比较游离;有的学生在生活习惯上不能适应,从而也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有一些来华留学生以不适应学校生活为理由,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缺勤课程等,这也为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

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接收来华留学生高校所在的城市一般都是人口数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高校周围的人口密度、人员流动性也较大,来华留学生要面对的人、事,要处理的各种关系、问题等都相对复杂,这对留学生的心理、精神状态以及语言水平、适应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大多数高校采用介绍“学伴”的方式来帮助留学生在华的学习生活。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说,我国高校的多数中国学生相对比较含蓄,与社会的接触、对来华留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理解与处理相对都比较被动,因此很难积极地、主动地、非常到位地帮助留学生。而同时,因为生活方式、习惯的不同,大多数的来华留学生也很难融入中国学生的圈子之中,他们大多还是停留在本国学生的圈子之中。

三、来华留学生课余生活的广泛性与复杂性与留学生教学管理

我国高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大都还是采用与中国学生相似的封闭式管理,这与许多留学生熟悉的高校管理制度有所出入,加之学生学习动机不同,从而导致留学生在课外生活上的广泛性与复杂性,这给留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比较明显的是宿舍管理和留学生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留学生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纪律规范的问题。许多高校都参照中国国内学生的纪律管理规范制订了一些来华留学生纪律要求,但是从约束性和执行力来看,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制订适用于留学生的纪律管理规定是许多高校留学生教学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提高约束性和执行力也直接关系到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水平与威信。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的留学生管理总体上还比较零散、随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各高校的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多分享、多交流,深刻分析来华留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实际需求,结合实际,把握重点,综合管理,形成体系,真正服务于留学生,服务于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与威信力。

第五篇:浅论小学五年级学生特点及教育策略

浅论小学五年级学生特点及教育策略

“教育是一向良心工程”是龙文的服务宗旨,要做到真正的“做

教育,做良心”并非说一句话那么容易。送到龙文来的每一个孩子,都要求我们用心对待。怎样才能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呢?我个人认为只有在了解学生实际的特点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做到“做教育,做良心”。下面就针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特点及教育策略作一简单分析。

一、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及教育

五年级学生出现性成熟现象,尤其是女孩子。这同社会文化传播、营养改良、人文行为观念进步的刺激有直接关系。月经是普通女性都会遇到的生理现象,它是女性生理发育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一次重大转变。从调查情况看,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根本不知道生理现象的几乎没有,但是对于初潮来临时怎么处理,却有不少学生表示恐慌,心中无数。说明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缺乏引导,应注意到孩子可能较早地出现的生理现象。此外,男女学生开始变声。一般要经过两三年时间才会稳定。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变声,什么时候结束,本人往往感觉不到。男女学生都有变声期,但是男生能比较明显地感觉到,女生几乎不等发现便悄悄地完成了变声期。变声期经常发出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怪声调,引起哄笑,这是正常现象。不少学生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加上外接社会环境的影响,电脑的普及,学生获取性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加上学生好奇心重,记忆接触不健康的信息,以至于耽误学业。家长要注意对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加以监控和引导,当然这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作为我们课外辅导行业,在课间休息时也可以适当的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

二、五年级学生能力发展、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1.五年级学生可以很完整地画完一张画,有些机灵的学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现实生活。但是五年级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时受特殊因素影响过于现实化,缺乏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心理,发现孩子过于务实的表现,家长应鼓励他出去玩耍。

2.五年级学生一般心理特点:

(1)竞争意识增强。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如果说四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了不负于同学而积极学习。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在竞争中伤和气,容易过于疲劳。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增加身体锻炼。

(2)敬佩优秀同学。五年级学生非常关心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非常重要,让孩子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还要注意不能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就骄傲自满。

(3)自己组织团体活动。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可

以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不轻易解散。表现在课堂上也会有受他朋友影响,互传字条的现象,应注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他人,取长补短,与他人和谐相处,能辨别是非,不讲哥们义气。

(4)不轻信吹捧。五年级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6)自制力增强。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对孩子学习的教育要求是:

① 加强预习。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所以不管是几年级的学生都要强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紧跟老师的思路。

② 加强复习。由于现下社会的竞争压力很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也应该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平时多下功夫,才能在考试的时候轻松应对。

③ 接触自然、社会。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应利用可能的机会接触自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接触社会的另一

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三、教育策略

1.完整地做一件事。

五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做。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先易后难,彻底完成。如果不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会出现类似虎头蛇尾的做事习惯。要把将来成为什么人、应该怎么做、不准做什么这样的概念和想法隐含在行为中,让孩子在独立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中去体会。

2.开玩笑的引导。

五年级学生嘲弄人的“本事”增长很快。有一句俏皮话开头,后面就会层出不穷。这是学会开玩笑以后形成的一种语言习惯,引导好了,会形成许多幽默体裁的“作品”。五年级学生不仅会开别人的玩笑,而且对事情喜欢用“不正经”的语气描绘一番,自己创作笑话。有时很平常的一件事,到了他们那里则能渲染得天花乱坠。不过,由玩笑引出对他人的嘲弄就不值得提倡。要提醒孩子:不能因为开玩笑而伤害他人的感情。例如身体有缺陷,体胖或着装等。

3.应对偷窃行为

偷窃行为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始出现。一般人们认为,偷窃行为与个人的贫穷有关,但是在学生中不是这样。从心理上分析,五年级学生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重要的心理基础。但同时,善于夸张,敢于冒险的个性也开始显露。除了心理原因之外,现实生活中 家

长和老师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致使孩子见到什么新奇东西都想据为己有,某些家长纵容孩子贪小便宜,也容易诱发偷窃行为。

四、小结

为了达到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弥补班级授课制及家庭教育的不足,课外辅导机构,特别是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机构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我们应致力于对孩子学习技能的训练,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激发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教育的主题应该集中在一个词语上:进取。

东莞龙文教育御景分校寮步校区姚群2011-10-11

下载21世纪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与策略(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世纪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与策略(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政治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政治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辅导政治科课题组 始于2003年的自主招生的“破冰之旅”,其目的是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和采取多元化选拔形式来弥补......

    高校推广特点

    高校推广的难点: 1、 校园防范严密 “我们这里是读书育人的场所,不能太商业”,这是校方经常的说法,作为校方,往往为了校园的稳定,大都将一切涉及商业氛围的东西都拒之门外。 2、......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特点与情感教育策略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特点与情感教育策略 永德县特殊教育学校 白占聪 [摘 要]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或者现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它主要通过......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地理试题特点与备考策略(共5篇)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地理试题特点与备考策略 以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为背景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所命试题在加大对传统的 “大科”、“强科”、“主流学科”等的关注度之外,也日益强化......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5篇]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 李军内容摘要: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恋爱发生问题等心理误......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应对策略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应对策略 陈振楼,王 军,刘 敏,俞立中,许世远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摘要:本文以大量的事实和翔......

    电子教案特点与应用策略

    挖掘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最大功效,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推进远程教育发展。 ...................................电子教案特点与应用策略 研 究 ◎王全明  课题提出 探究篇 实践篇翼城县教育局教研室 2009年3月电子......

    体验营销的特点与策略

    浅谈体验营销的特点和策略浅谈体验营销的特点与策略【摘要】体验营销是20世纪末出现于美国,21世纪初传进我国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活动。体验营销是适应人们从物质及生理需求向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