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策略探究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90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的主要群体,具有自我意识强、个性特征强、竞争意识强、参与意识强等特点,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弱、团队意识弱、抗压能力弱和辨别能力弱等不足。针对“90后”特殊群体的思想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策略,对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90后”大学生生长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显成效的时候,受时代的影响,这个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跟以往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客观认识“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转变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期能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性。
一、“90”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
1、自我实现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弱。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90后”注重个人的、现实的和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不是抽象的哲学或者信仰层面的东西。部分“90后”大学生把追求财富、地位和个人美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而对新时期大学生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缺乏感情和理性上的认同感,从而不自觉地养成了自私的习惯,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别人,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应,甚至忽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
2、个性特征强,团队意识弱。“90后”大学生思想较为独立,喜欢凸显和张扬自我个性,不轻易趋同别人。但是,由于过于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并且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与人合作能力相对较差,团队意识相对较弱。“9O后”大学生在做出判断和抉择时,往往只注意自我的得失观,缺失和忽视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荣誉观。
3、竞争意识强,抗压能力弱。高考的扩招,国有企业改制,就业方式的转变,房价的飙升等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让“90 后”的大学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恐慌,也让他们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才能让自己具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力, 在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强烈的竞争意识。也让“90后”成为充满激情, 勇于挑战,大胆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代人。但是“90 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母亲的呵护下,从小娇生惯养,所以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强。经不了风雨,耐不了寂寞,受不了挫折,这也直接造成了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吃苦耐劳精神差,遇到小事也会有很大反应,容易产生偏激行为。
4、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90后”大学生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亲眼目睹,他们普遍承认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他们向往民主,注重参加民主生活实践,重视自己的民主权利,对民主管理、民主作风、民主选举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关注,参与意识强烈。但是,由于自身生活阅历不深,与社会接触不多,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误入歧途。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西方的腐朽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他们对事物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是非辨别能力弱,不能分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民主实现形式,甚至把西方的民主制度当成真正的民主,有的追求所谓的绝对民主,把民主与自由、民主与纪律、民主与专政对立
起来。认识上的偏差往往导致少数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行动上的盲目与摇摆。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对策
根据“90后”大学生呈现出来的新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不断创新,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策略对“90后”大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引导。
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对“90”后大学生的重要性。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目标体系,不断深化其教育理念。
2、引导“90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充分发挥 “思政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针对“90后”大学生当中存在的价值观非理性化、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弱等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正确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他们,用积极上进的思想引导他们,大胆地控制和抵制社会生活中消极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注重大学生个性的培养,进行规范性管理和正确引导。针对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大学生制订适当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尊重“90后”的个性,肯定他们的优点,保护和鼓励其个性的发展,是对 “90后”大学生实施管理和教育的首要前提。“90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学习能力也很强,敢于提出不一样的看法,即使这些看法与我们一脉相承的传统观念和大众观念有所差异甚至存在冲突。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和管理者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包容的心态,全方位、多角度地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各种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而非全盘摒弃和否定,促使大学思想教育和管理朝着具有包容性、广泛性、大众性、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方向推进。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仔细分析个性的内在、外在特征,在实施管理和教育工作中规范个性,以“扬弃”的态度区别对待,对积极的个性鼓励其张扬,对于有弊的个性要引导和限制。长此以往,良性循环,让每个青年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誉观,成为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4、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把校园网路建设成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到,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和快捷。许多“90后”大学生的观念深受网络的影响,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在网络上吸收,有的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针对“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性较强的特点,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之成为“90后”大学生交流思想的平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并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5、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管理机制。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对形成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应围绕“9O后”关注的现实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效应;针对“90后”大学生追求民主、维权意识强的特点,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民主自制管理方式,引导“90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管理。
第二篇: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应对策略
9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引导策略(总结篇)
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70后”、“80后”大学生的鲜明特色,他们近年来备受媒体及公众的关注。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征,“90 后”大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很多新的特性,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充分了解和研究“90后”大学生的新特性和思想特点,创新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思路,因势利导地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行为特点:
1.开放活跃,认同主流思想,但理想信念比较模糊;
2.价值观念多元化,自我、务实、功利性取向明显;
3.个性、自我、乐观、张扬,但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较差;
4.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辨别能力差;
5.知行不
一、道德选择困惑,诚信意识亟待加强;
6.网络依赖性强,媒介素养欠缺;
7.活动积极、敢于创新,但受挫能力差,心理素质欠佳。
引导策略:
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人文关怀;
重视课堂教育,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培育各种校园文化载体,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实践性教育;
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积极拓展工作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强化对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培养,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第三篇: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90后大学生特点及原因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9级思想政治教育4班孙雷***
关键词:90后性格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摘要:面对90后这个个性鲜明、勇于表现自我,知识丰富,思想独立,喜欢理性,但又有缺乏合作、对网络过分依赖、心理较为脆弱等特点的这个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教育理念、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应有所创新,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1)个性鲜明,敢于表现自我,但缺乏团队精神
90后大学生在各方面都喜欢彰显个人特色,标新立异,喜欢新颖有个性的事物。从衣着外表、兴趣爱好都追求独树一帜,喜欢标新立异,比其他年代的年轻人更乐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正是因为对个人的过分关注,导致对集体的冷漠,集体归属感不强,团队协作意识较差。
(2)知识丰富,求知欲强,但对网络过分依赖
由于网络的普及,90后大学生群体较早的接受了这一信息交流平台,及早掌握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在网络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网路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并且乐于善于借助网络寻求新的知识,获取问题的答案。但是由于网络所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各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消极的积极的思想可以在同一过程中出现,增加了大学生辨别真伪善恶的难度,无疑对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价值观点产生影响,网络的虚拟性更使不少大学生沉迷其中[1],丧失现实感,从而丧失目标、迷失方向,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使他们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部分出现了交流困难等问题。
(3)思想独立,但心理缺乏依靠,较为空虚
90后大学生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比较抢眼,但是他们的内心却不像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那样个性鲜明。大多数人内心缺乏安全感、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很难轻易对人敞开心扉。
他们追求独立、自由、渴望有成人感,甚至故意装成熟装老成,但事实是表面上的成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幼稚。处于从幼稚到成熟转折点的90后大学生,其实远没有走出他们的心理断乳期,长期以来家庭对他们过度的关心、保护,促成了高度自我关注的心理,依赖心理严重,缺乏独立性,社会经验的贫乏,生活阅历的肤浅,使他们对当代多元社会的各种嬗变和冲击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在遭遇挫或遇事不利的时候往往自信心受挫,缺乏自我调适的能力,心理极为脆弱,容易走向极端。
(4)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改革开放成为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变革的潮流和由此导致的社会震荡必然经过学校、家庭等各种途径对他们产生影响,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样化和分散化的趋势,但值得肯定的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大学生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奉献和索取统一,事业与利益并取,愿意他人和社会服务,同时注重社会的最终和他人的回报。
(5)关注社会思潮,价值观更加务实
处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变革这个大环境中,信息出现开放和透明化,使得90后的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认知更加趋于理性,但也更加趋于功利,更加务实,讲究实用,追求实惠,例如在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的活动中,他们大部分人更加趋向于入党能给个人带来好处和实惠。
(6)人生态度与目标设计更加理性
由于社会开放带来的信息通畅,网络交往的社会性,青年群体往往能更早地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各种样态、规则和潜规则,加上当今社会竞争日益烈,生存发展压力逐渐增大,催生了他们更加清晰、理性、务实的人发展意识和生涯规划设计。
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如下:
一.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新教育手段
(1)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层面的灌输,体现为一种“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重视,积极性没有被很好的调动。同时,我国的德育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使道德教育具有强调政治性,注重规范性和系统统一性的结合。在这种教育中,更加注重知识层面的学习,而学生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的正面的理论灌输转变为一种体验式的、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到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学习并内化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时代,网络这一信息传媒工具毫无疑问的获得了90后大学生青睐,所有这些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主题单方面向教育客体输出教育信息的方式,主客体之间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双向的、平等的交流对话,网络平台具有信息传递量大、传递速度快、可以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使教育主体更乐于接受教育,网络的灵活性还可以使教育主体游刃有余的针对教育客体的具体情况立即做出判断和调整,因此,应加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速度。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心理咨询和指导,及时进行心理调适 90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脆弱、敏感的心理特质需要引起特别关注,应进一步拓展高
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渠道,开展多样化的有效的心理咨询指导,并适
时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完成心理调适,以健康阳光的心态积极面
对大学学习和生活
二. 教学理念上
(1)坚持目标引导与层次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明确的目标是前进的积极动力,高校应给大学生以明确的目标引导,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积极努力实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都需要努力奋斗,在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层次化教育,注重90后群体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可采取问卷调查、集体谈心、个别交流等多种方式和途径。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面对90后这样一个个性多样的群体,只有了解他们的思想才能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他们的生活更近,要围绕他们在学习、生活、健康、交友、求职、恋爱等各个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才能更加有效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更好的结合起来。
(3)针对90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过于 “理性” 的思考模式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信仰缺失,出现了所谓的 “信仰危机”,这使他们很难凝聚在一起,并可能在一些重大人生点上出现动力不足、惘然彷徨的情况;自我意识的过分膨胀,造成其团队协作意识薄弱,也使他们过于注重实效,蔑视形式和口号,大学生喜欢挑战权威,民主意识强烈,希望听从自己的想法[3],另外,由于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和受教育机会增加,很有可能会出现他们对知识信息的把握在量上及质上超过教育者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教育者的权威性。
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也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师生心理和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和谐是指两者在言谈举止、思想观念、个性特征等方面能互相接受、认同或肯定,相互尊重而不抵触,如果能做到这点的话,那么教育者所做的努力常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吸引 相互支持,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加注重实效性,注重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师不应回避反应现实的东西,而是加强引导,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的现实困惑。成为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学业监督者、心理疏导者、日常管理者、职业规划者等。
三.教育环境
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加强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大学生群体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一个更好的人文环境,使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学习知识、开阔眼界、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参考文献:
[1]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8(9).[2]高中建,孟利艳“90”后现象的归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 3 ] 张耀灿 ,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 ].北京:人民
出版社 , 2006: 386-390.
第四篇: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
2010-05-26 16:34作者:梅喜萍查看:1372
90后是指改革开放富裕起来时出生的,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群体的一代人。随着90后跨进大学并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也随之烙上“新新人类”的特殊印记。90后的思想比前几代人更加开放独立,肩负与生俱来的前所未有的责任。如何理解、教育和呵护90后大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是我们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必须探讨的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因
9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他们的父母在改革开放中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所以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而且90后在出生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不断完善,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观念的发展,以及关于独生子女问题在全社会受到重视和反思,使到学校和家庭愈加重视对独生子女的培养,90后大学生的素质总体上比80后大学生有了相对大的提高。
(一)自信张扬,独立特行。
90后在出生时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普及,教育民主程度提高,学习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使90后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也使他们在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和理性上超越了他们的前辈,在知识结构的复杂和多样性方面甚至知道或考虑得比老师还多。90后大学生思想上独立开放,行动上独立特行。他们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喜欢通过深度思考,争论和碰撞再认同,并结合实际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据了解,现在很多90后大学生报考我们学校的志愿是自己拿主意,这就反映了这一代人思想上的独立。同时,在我校陪同新生报到的家长中,“不放心孩子独自来校”是首要原因的比例在下降,同时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新生比例也在下降;大多数家长是抱着“了解学习环境,方便今后指导孩子,顺便旅游”的目的而来。这说明了90后大学生行动上的独立。90后正年轻,由于年轻,总让人自信,让人在言谈举止中洋溢出充满激情的气质。所以90后大学生非常乐意组织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他们自信有能力搞好活动,并尽力在活动中展现自己才华,磨炼自已的斗志。
(二)思维方式开阔,价值观念更加西化。
从199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教育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使中国教育慢慢脱离死记硬背,思维定向的模式,迈向注重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个性教育。同时,90后所接受的学习方法教育也与前一代的大为不同,因此,90后大学生思维方式开阔。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日益强盛的国力和富裕起来的人民,吸引全球各地物品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90后从小就接触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在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中,90后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与前几代人有很大不同,思想价值、行为方式更明显的带上西方色彩。
(三)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强,个人规划长远。
90后的父母们刚成家立业,就遭遇国家经济转型,他们习惯的生活模式——“铁饭碗”被打破了,他们不得不在改革的阵痛中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强迫自己去学习新的生存技能,去重新选择职业和创业,奋斗使他们饱偿辛酸。90后耳闻目睹父母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惆怅,变革的社会使90年代出生的孩子普遍早熟,竞争欲望、财富意识强烈,创造能力、理财能力比前辈更强。对个人发展有计划性是90后大学生又一大特点。很多同学在大一时,对自己毕业后是出国,还是考研深造,或者直接就业,就有了方向。大二时,他们付诸实际行动,炒股,开网店,英语四级考试„„大三时,他们已经在实施出国、考研或者就业计划的细节了,非常了不起。所以我们学校关于职业发展的讲座十分火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社团组织就有两个。寒暑假也被90后大学生安排得满满的,预习大学课程,社会实践,考
驾照„„据了解,2009年暑假,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区政府开展“广西区大学生远程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招募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宣传推广普及使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报名的在校大学生是招募名额的四倍,可见他们的参与意识有多么强烈。
(四)普遍思想早熟,个别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又忙于工作,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在特殊的生长环境里,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在讨论问题时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思维方向堪比成年人,他们的见解只能说服不能压服。他们亲情观相对淡溥,甚至显得有些孤僻。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部世界认识的深入,经验相对增多,同时社会化的要求迫使他们与人交往,自己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自己需要理解别人,他们渴望找到可以倾诉自己真实感情的知音。但“千金易求,知音难觅”,此时个别性格内向的90后大学生难免会烦闷不安,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焦虑。
(五)主流崇尚责任,个别缺失正确的价值观。
市场化的竞争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使90后大学生更加务实,明白应该把价 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抽象的哲学。因此他们行事注重实际,不重视形式,要求方法简单实用易行。90后的主流崇尚责任,也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90后大学生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上表现得很积极,领悟也很快。如我们学校,在大一新生中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就很多,这说明90后大学生相当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是什么。当然,由于90后出生后社会生活环境相对优越,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他们更注重生活质量,乐于消费享乐。有些90后不愿走艰苦奋斗,逆境成才的道路,信奉金钱至上、享乐至上,价值观念严重扭曲。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对策
(一)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1.强化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我们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宣传手段,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个经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出的真理,向大学生灌输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努力提高大学生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
2.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
要让90后大学生有与人倾诉心声的意识、地方和对象,如采取开设心理讲座,心理诊室等形式辅导。要让90后大学生有与人交往的平台,如组织一些内容健康向上的联谊活动。从而引导大学生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意识和纠正心理误区的机会,锤炼抗压能力和锻炼交际能力。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要注意帮助90后大学生克服下列四种心态:一是速成心态。90后大学生有尽快成长的强烈愿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长期艰苦奋斗、创造业绩的思想准备。二是自高心态。90后大学生不能总是抱着自己的优势不放,自视才高,不思学新。三是悲观心态。一些90后大学生在工作生活中一旦受挫,就变得不厥一振,甚至怨天忧人。四是虚荣心态。青年人自尊心强,讲礼节、爱面子,但太过就演化成了虚荣心。其一表现为做事独断专行,情况不明胆子大,胸中无数点子多,甚至明知错了也不愿改正。其二表现为盲目攀比吃住用穿,搞超前消费。其三是名利思想严重,为了个人名利地位,丧失做人的尊严。我们要培养淡泊个人名利,但要有集体荣誉感的有志有为大学生。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美德。
(一)搞一些读书会、笔谈会等活动,鼓励90后大学生多读史书和中国著名的作品。尤
其要鼓励理工科的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从而知道中国为什么能够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提高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回归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创造实践机会,做好实践这篇“文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尽量增加90后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自行组团,自拟调查课题,采取旅游、实习、见习、打工、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出报告、心得体会等各种形式的文章。这样才能不但读好有字书,还学好无字文,使90后大学生的自身优势经过实践磨炼得到不断丰富发展。
(三)运用法律法规进行制约教育。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人都有一定的惰性,人人都需要纪律的约束。学校、班级应根据各自特点和需要,进行法制教育,要求学生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经常提醒学生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干。我们不培养高智商的法盲,严防学生为了金钱名利地位而采用诬、谗、贿、色、拉等歪门邪道,甚至干出犯法违纪的事情,保持校园的纯洁、和谐稳定。
(四)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
1.大力宣传中华民族英雄人物。
在校内刊物、广播、黑板报、橱窗、网络等各种宣传舆论阵地,出版、播放“红色经典”作品,用中华民族英雄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感染学生,让他们产生共鸣,自觉塑造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
2.运用身边榜样示范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90后大学生喜欢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和行为,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在学生中发现德才兼备的学生,并加以培养提拔使用,树立出在身边的形象的生动的榜样,以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促使90后大学生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不断向优秀学生看齐。
(五)辅导员要顺应时代变化适时改变教育方法。
90学生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他们由于社会经验相对不足,认识水平有限,看问题容易出现片面性,甚至偏激,致使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但他们对水平低,平庸的说教、套话、大话早已厌烦,他们需要坦率的、真诚的充满感情的教育。辅导员在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时,要以平等的身份交流,要充满感情,态度温和,力争做到“情是深,心是暖,语言是生动”。切忌盲目性和板着面孔训人,教育固然具有“遇物而悔”的特点,但每次说理教育要说得有水平,有新意,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这样学生觉得你既是严师又是挚友,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可能会培养出外表温文尔雅而内心并不健康的伪君子、两面派。所以,辅导员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顺应时代变化适时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
90久将登上社会舞台,终有一天会成为中国的主人翁。“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哈罗德•罗森堡《荒漠之死》)。90后大学生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何正确教育引导他们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对我们大学,我们辅导员工作的巨大考验。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90后
乔真真《“90后”大学生思想新特点与教育方法探析》
心动行远()《“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对策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2008级护理学本科为个案》
第五篇: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因
9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他们的父母在改革开放中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所以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而且90后在出生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不断完善,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观念的发展,以及关于独生子女问题在全社会受到重视和反思,使到学校和家庭愈加重视对独生子女的培养,90后大学生的素质总体上比80后大学生有了相对大的提高。
(一)自信张扬,独立特行
90后在出生时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普及,教育民主程度提高,学习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使90后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也使他们在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和理性上超越了他们的前辈,在知识结构的复杂和多样性方面甚至知道或考虑得比老师还多。90后大学生思想上独立开放,行动上独立特行。他们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喜欢通过深度思考,争论和碰撞再认同,并结合实际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90后大学生非常乐意组织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他们自信有能力搞好活动,并尽力在活动中展现自己才华,磨炼自已的斗志。
(二)思维方式开阔,价值观念更加西化
从199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教育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使中国教育慢慢脱离死记硬背,思维定向的模式,迈向注重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个性教育。同时,90后所接受的学习方法教育也与前一代的大为不同,因此,90后大学生思维方式开阔。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日益强盛的国力和富裕起来的人民,吸引全球各地物品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90后从小就接触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在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中,90后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与前几代人有很大不同,思想价值、行为方式更明显的带上西方色彩。
(三)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强,个人规划长远
90后的父母们刚成家立业,就遭遇国家经济转型,他们习惯的生活模式——“铁饭碗”被打破了,他们不得不在改革的阵痛中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强迫自己去学习新的生存技能,去重新选择职业和创业,奋斗使他们饱偿辛酸。90后耳闻目睹父母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惆怅,变革的社会使90年代出生的孩子普遍早熟,竞争欲望、财富意识强烈,创造能力、理财能力比前辈更强。对个人发展有计划性是90后大学生又一大特点。所以我们学校关于职业发展的讲座十分火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社团组织就有两个。
(四)普遍思想早熟,个别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9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又忙于工作,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在特殊的生长环境里,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在讨论问题时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思维方向堪比成年人,他们的见解只能说服不能压服。他们亲情观相对淡溥,甚至显得有些孤僻。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部世界认识的深 1
入,经验相对增多,同时社会化的要求迫使他们与人交往,自己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自己需要理解别人,他们渴望找到可以倾诉自己真实感情的知音。但“千金易求,知音难觅”,此时个别性格内向的90后大学生难免会烦闷不安,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焦虑。
(五)主流崇尚责任,个别缺失正确的价值观
市场化的竞争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使90后大学生更加务实,明白应该把价 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抽象的哲学。因此他们行事注重实际,不重视形式,要求方法简单实用易行。90后的主流崇尚责任,也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90后大学生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上表现得很积极,领悟也很快。如我们学校,在大一新生中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就很多,这说明90后大学生相当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是什么。当然,由于90后出生后社会生活环境相对优越,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他们更注重生活质量,乐于消费享乐。有些90后不愿走艰苦奋斗,逆境成才的道路,信奉金钱至上、享乐至上,价值观念严重扭曲。
二、“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时代的发展变化对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90后”的成长时期,正处于中国社会转型变革的重要时期,1998年国企改革的深化、非公有制的重新定位、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进一步开放、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等代表性事件,都对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新型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成为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最根本因素。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阶段,由此带来利益关系调整、收入差距扩大、公平与效率失衡等社会问题,深深影响着转型社会中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社会变革的复杂性,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正处于思想成长期的“90后”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从而对社会热点问题产生普遍关注。
竞争机制的引入激活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利益驱动机制成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加上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都使得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更趋于务实,比他们的前辈更早地考虑以后的生存发展。
(二)学校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员令以后,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做为重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普及和高考的逐步改革,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年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中成长起来的“90后”,也进而表现出独立思考、个性自信等的优势,富有较强的创新理念。
但是,经济社会变革对学历和文凭的高层次需求,使得源于竞争社会大背景下的应试教育仍占据中国教育大环境的重要领域。以考试科目为准的教学内容单一化、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简单化、以知识掌握为目的的教学目的片面化、以升学为目标的培养目标唯一化,应试教育的弊端使教育者无暇顾及学生在道德理想追求、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90后”新一代大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接受素质教育的不均衡,导致入学时仍然存在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心理,对大学自主学习模式的不适应,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独生子女家庭依然是“90后”所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这类家庭往往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等不足。然而,随着90年代以来,对于独生子女问题的大范围反思在全社会开展,父母对独生子女责任感的培养越发重视,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鼓励他们因此更加独立自信,9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较之以前有较大程度上的提高。
随着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学生之间经济条件差距扩大,也导致“90后”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多元化。
家庭内部问题是“90后”大学生思想多元化明显的重要因素。家庭的不幸会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安全感,心理脆弱,思想偏激。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革新初探
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应随之进行新的探索。
(一)建立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
独立自信、要求平等,是“90后”大学生的重要思想特征。他们思想活跃,追求个性发展,价值选择多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改变传统的简单灌输教育方式,改变调整以“老师”自居的高高在上的心态,注重与大学生平等交换思想观念,在双向交流中达成共识,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在交流中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要坚持教育主客体之间在思想上平等互动的参与,是共同的思考和交流过程。要多元价值观面前,要引导学生在多种选择中整理出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只是教育他们应该怎么做。在与学生的平等互动中,要尊重学生思想中的合理成分,正确对待自身不足,虚心加以学习改进。
(二)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思想困惑、心理危机等问题背后可能有学生实际困难问题的引发,专业学习问题、参与集体活动不积极、对学校管理的非理性评价意见等问题的背后可能有学生思想问题的支撑。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这一论述给了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实际的导向和要求。要贴近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和状态出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他所处的生活或学习的整体环境下看待,放在学生成长发展的时间序列里看待,完整全面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才能找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找到引导学生的合适途径。很多思想问题的产生,往往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只有努力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了解问题和事件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而不是仅仅从思想觉悟方面进行教育,才能更好地从本质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三)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
相比高校学生工作者直接参与的外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自我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作用重在引导。让学生在外部引导下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会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改进思维方式,在应对各种问题时才能够举一反三,创造性、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90后”大学生注重思想上的独立,应抓住这一特点,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班级和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学生科学规范地参与学生事务的管理、决策、执行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想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启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组织协调等多方面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