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及引导策略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及引导策略
论文摘要: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就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对选择社会某种职业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的统一,主要包括择业理想、动机、途径、价值取向等,具有引领大学生就业的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需要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入手。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引导措施
择业,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许多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过程。对大学生而言,择业就是在大学毕业时从社会众多职业中最后选择的某项具体工作。择业观是人们在选择职业的整个过程中所具有的根本观点,是择业者在选择某项具体职业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态度、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的统一,它既是择业者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表达,也是择业者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大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就业难问题,除了与当前就业形势和社会因素等“外因”有关外,他们的择业观也是决定能否在竞争中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一、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
对于大学生择业观构成的阐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职业选择与发展的目的、意义、途径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它既是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大学生择业观主要包括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的认知、择业途径、择业价值取向五个方面。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他们的择业行为受到择业观的支配,这五个方面是对大学生选择职业时的评价标准,这五个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认知。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就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就业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一部分,包括择业观念、心理品质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是体现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的总和。在大学生就业素质中,择业观念提供统领,职业技能是主要内容,心理品质是重要保障,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就业。在招聘会时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招聘岗位应聘人员寥寥无几,有的招聘岗位却让大学生趋之若鹜。前一种现象除了是岗位要求太高,具备应聘条件的大学生不多以外,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大学生认为这些岗位不符合自己的就业预期。
二、大学生择业观的功能分析
择业观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选择职业过程中的直接体现,不同的学生其择业观各不相同,对就业的目标也有不同的认知。总的来说,大学生择业观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引导择业目标功能
择业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不同的大学生个体因其性别、出生环境、专业、个性等差异而对职业的要求各不相同。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时,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择业观是重要因素。择业观中的择业理想和择业动机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引导择业主体在现实中选择平衡点,从而有效地选择就业岗位。所以,只有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大学生才能把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需求结合起来,实现择业目标与就业岗位的现实统一,既有利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又有利于个人需求与目标的明确。
2.素质培养的导向功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表达能力、强烈的进取精神、较好的能力结构等是大学生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要素。大学生的择业观引领着他们的择业目标,在职业规划中起着导向作用。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将学习、实践与确定的择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全方位拓展个人素质,从而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与相应的素质,以适应未来岗位对自身能力的需求。
3.规范择业道德功能
毕业后能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和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的期望。市场经济是双看不见的“手”,不断调整着就业市场。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法治不断健全的今天,择业观规范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约束着大学生的求职道德和职业道德。一方面,大学生作出的择业决定不能草率和轻言放弃,保障择业行为的健康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具有明确择业观的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虚假信息和误导信息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这样,大学生择业观在就业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规范着择业道德,保障全社会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调节着择业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
4.对择业行为的推动功能
面对有限的工作岗位、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在求职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收获并不一定成正比,面对用人单位的拒绝是非常正常的。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择业观直接推动着就业行为。在当前国家统筹、宏观调控、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下,大学生确定了就业目标,就要勇敢地去“推销自己”,积极参加现场招聘会、网络双选会等,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挫折都是锤炼意志与增强能力的学习机会,多些尝试就多份积累。有的大学生通过克服苦难、锲而不舍的努力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就是因为明确的择业观提供了永不停歇的动力。
三、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表现特征
1.择业目标短期性
大学生在择业时,时常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一是由于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导致大学生能选择的职业范围受到限制。二是一些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期望值过高,没有把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客观结合起来。三是有的大学生对职业要求无所谓,只要是发达地区提供的岗位就热情高涨而忽视欠发达地区提供的对口的工作岗位。四是有的毕业生缺乏人生规划,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只要有好的用人单位就跳槽。五是一些毕业生求职的目标只看准“铁饭碗”等,观念陈旧。这一系列的现象,反映出在校大学生存在择业目标短期性的现象。
2.价值取向趋利性
在当今社会,受“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择业时,许多大学生想的就是工作轻松、待遇丰厚、工作环境舒适,其择业观体现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趋利思想。这样的大学生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忽视社会利益,缺乏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奉献精神,社会服务意识严重缺失。这种价值取向趋利化的思想,是影响很多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3.择业心理矛盾性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有的对自己定位不准、高估自己的综合能力,求职时自负轻狂;有的又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成绩、社会关系等太多因素,求职时出现自卑现象;有的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梦想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就,一夜成名,没有艰苦创业的思想和勇气;还有的虽然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却在选择职业时常常优柔寡断,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矛盾心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业。
4.择业认识片面性
社会是千变万化的,与时代合拍、与发展同步,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个人素质。在择业方面,大学生往往缺乏宏观思想与发展眼光,随大流的思想比较严重,当前什么职业热门就向往之。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环境与形势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在择业观的树立上摇摆不定。对以前、现在和将来向往的职业没有相对稳定的观点,既高估了自己适应社会职业的能力,又忽略了社会职业岗位供给平衡,认识的片面直接导致自己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在求职时缺乏核心竞争力。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建议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当前从“内因”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1.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价值观的载体是价值主体,离开价值主体谈论价值观将毫无意义。[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观念,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主体。培育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树立崇高的择业理想和与时代相适应的择业动机。
2.大学生要多渠道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对择业的认知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付诸努力,不断拉近与理想的距离。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多渠道提升综合素质。在择业时,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就业后怎么去干。只有明确自己的择业认知,才能有好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就业竞争,不会好高骛远。
3.政府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大学生择业途径
择业途径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有效路径,这个路径体现在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信息等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作为政府,要从就业政策、就业岗位等方面向大学生倾斜,创造良好的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作为高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素质,还要要全方位寻找就业渠道,畅通就业信息,保证大学生广泛参与就业应聘;作为企业等用人单位,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大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和见习,使大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了解大学生的能力,从而在择业时更有针对性和竞争力。
总之,择业观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寻找工作的基础性导向。正确的择业观能够指导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择业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并达到成功就业。大学生只有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择业观,对自己的择业理想、动机、择业途径等有清晰地认识,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择业行为,才能明确用人单位和自己的需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导语: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现代的就业和创业形势,以大学生为调查主体,在江苏地区,以暑期这段时间为时长,深入大学生群体,展开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活动,希望能为大学生对于未来的看法,有一定的帮助。社会调查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现状,更加明确大学生对于就业这一问题的看法。通过现状来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对于现代的大学生就业、择业和创业的观点进行一系列简单的调查。时间:
2017年7月——8月 对象:
各个大学的大学生 范围和方法:
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将问卷散布给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并经过一段时间后收回进行整理,总结。
如今,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中。择业观与创业观当代青年所面临的一个很有实质意义的问题,择业的困难与创业的艰辛在日常生活中给年轻是我们以或大或小压力。不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所求的工作,就是在创业的选择中没有找到市场的价值。对于就业问题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大部分人才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但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很多,其中择业心理就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面对日益激烈的生存竞争,许多大学生陷入了迷茫状态,认为大学生毕业也就是意味着失业,并没有那样的恐怖。而这是一种及其悲观论。完全对自己没有信心,我们因该树立这样的信念:读三流的学校,有二流的老师,做一流的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古人云: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正得失。在择业方面,大家应该以过来人为镜。衡量利弊得失,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现在的大学生出现很严重的现象:高不成低不就。对择业的选择也有一些误区,例如,盲目跟风,轻弃优势,困惑盲目性,自我评价太高,受传统就业的影响,对职业认识不清等等。在创业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从简单做起,我想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合适与不合适,只有你是否能干起,能否吃苦,不介意。如果能。那你则是众人成功的榜样。好样是值得我们学习。反之,如果不能。那你就一直这样耗下去。最后才会使别人鄙视你。面对就业很不容易,应该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不然就去接受一些可以给个人心里安慰的工作,必竟不是什么工作都会完全符合你的要求。只有慢慢于在你这行业慢慢的在工作中求胜,从而使你的工作各条件达到理想的完美。
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还是很浅的,对我们所谓的社会大学没有任何经验、实践。则我的建议是非常明显是。刚从学校毕业的,首先是选择本专业工作,最重要要有一份工作,无论好与坏。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后再去选择创业:因为那样时间不说别的,最起码你已经接受了这个陌生是社会,对其中也有一些浅则的认识、理解。相对而言我们的经验是丰富。至于择业,已提到首选本行业,不用说你选择的这门专业肯定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也就是说你从事这门专业自己也是会感兴趣,跟着自己的兴趣工作既不觉得累、并且越来越追求这种渴望追求知识的兴趣。使得步步成功。现在是社会非常的现在非常的金钱,我们也不需要像在学校那样把社会看的是怎样的黑暗、怎样的残忍、怎样的无奈。现在的社会就是现实,只是有多数的现实让你无法去接。学生时代的那些冲动那些远大的报复,到了社会上就很少能成现实了。
就业形势而言,53.6%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32.2%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正常,而认为就业形势好、就业容易,或者对就业形势不了解的人只占了14.1%。由此可见,多数的学生都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因此,在择业的时候就会更加的谨慎。对于自身的择业问题,38.3%的学生表示曾认真考虑过44%的学生会偶尔想想12.2%的学生到时候再考虑只有极少数的人很少考虑过。可以看出当前大多数大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择业问题,同时也提高了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热门的讨论话题。当遇到这个问题时13.2%的学生愿意从事这种工作50.7%选择的是先干着以后待机向本专业方向发展。这就表明面对现在择业难、就业难的状况更多的大学生已经不在拘泥于本专业,而选择这种随机的就业方式、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另外29.2%的学生会视工作情况而定,只有极少数的同学拒绝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至于毕业后择业的地区大家的选择依次为沿海开放城市53.8%家乡22.6%内地省会城市15.3%国外5.2%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3.1%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还是那些基础设施更完备和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的地区。
总结:通过数据的整理与比较我们总结出大学生在面临择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以及针对这些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的心理误区:一是期望值过高。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不够,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厢情愿地谋求高薪高酬职位。由于目标不切合实际在择业过程中屡屡碰壁,结果导致心灰意冷甚至丧失自信心。二是角色错位。一些大学生过惯了校园生活,对父母和学校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独立面对社会、面对社会角色的客观要求、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常常产生逃避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三是急功近利心理。一些大学毕业生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或者到合资企业、外企或沿海发达地区,为了功利不惜抛弃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但心理上难免会感到困惑。况且,越是大城市、大机关或沿海发达地区人才就越密集、竞争也越激烈,离开自己的专业优势去竞争使大学毕业生容易遭受挫折。四是“铁饭碗”情结。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固守着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思维模式,希望一次择业就能抢占到生活的制高点,一劳永逸。其实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多次择业的机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准备是一种平衡器,它可以使我们心理平衡并迅速地帮你找回重心,可以使我们坦然地面对各种择业机会并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达到猝然临之而不惧,无故加之而不惊的境界。可以说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的心理准备是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准备是什么呢?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准备,增强自信、敢于竞争。一增强自信,自信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估计和坚定的信心。增强自信是择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学毕业生重要的心理素质。常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讲的自信问题。对任何人来说只有相信“我一定行”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水平、相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才会热情地、努力地投身到事业中去。一个大学毕业生只有坚信有实力能胜任某项工作,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赏识和信任。而缺乏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人则常表现出过分自责,常常因为一点小的挫折而过分自卑,或盲目羡慕别人;忽略自己的长处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自暴自弃,或自尊心太强,置身陌生人之中不知所措。这些都不利于自我推荐。在心理上增强自信,对求职谋业的毕业生是十分重要的。而信心和自负、狂妄是有原则区别的,这区别就在于是否正确地估量自己、是否正确地认识现实、是否正确地认识和估量环境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如果盲目自大,无扎实的根基则会陷入心理的误区,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树立信心、增强自我意识、必须正确地、全面地、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也要学会正确地总结和认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当然信心不是万能的。绝不会因为相信自己困难就会少几分。但是信心将会帮助我们藐视困难以最旺盛、最活跃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以足够的忍耐力面对挫折,以足够的勇气迎接挑战而这是求职者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二敢于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普遍法则。在社会生活中“优胜劣汰”已逐渐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提高了公开、平等参与竞争的环境和机会。对于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正在谋职的大学生来说,必须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崇尚竞争、敢于竞争,就是在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面前各种事物对生存权利和发展优势的争夺。竞争必然给人造成巨大压力,任何置身于竞争环境的人总要争取优胜,避免淘汰。正是由此产生的危机感推动人们永远进取不敢怠惰。这种竞争可以发扬人们的自强、自立、自主的精神调动人的内在潜力,增强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鲁迅先生有一句话很切合大学毕业生的实际他说“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然而这三者都与竞争有关。所以,对毕业生和广大求职者来说竞争又是推动他们积极进行职业准备、求职择业和自觉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动力。只有通过竞争“方显英雄本色”。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分析
[摘要]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拓宽奋斗领域、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大学摘要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拓宽奋斗领域、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分析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的今天,很多人认为大学生的择业观也是造成其就业难的原因之一。那么,大学生的择业观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不同年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有没有明显的变化?假如说大学生的择业观有偏差的话,又该怎样调整这种偏差?
一、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一)时代性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阶段目标,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就有不同的择业目标,可以说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学生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但毕业时必须服从国家分配。他们在就业时最看重的是“社会地位”,追求的理想职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择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到了80年代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择业的首要标准。90年代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90年代中期以后,曾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位选择”的模式已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择业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认为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找寻最佳结合点。由此可见,大学生择业观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二)主体性从横向比较来看,大学生择业群体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具有“五高峰、四最、三敢、两缺乏、一中心”的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求高峰、非凡行为高峰、成就高峰;最积极、最富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留思想;敢说、敢想、敢干;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经常以崇尚自我为中心。这些主导特征,构成了大学生择业群体,并制约着他们的择业观。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他们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等等。
(三)差异性大学生择业观因大学生分布的地域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所学专业不同、男女性别不同、需求重点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地域分布来看,大学生就业去向有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本地与外地等差异;从学科专业来看,大学生学习有文、理、工、农、医、经、管、艺等众多领域的差异。这些差异性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升学与职业的选择上,二是选择职业的出发点上。比如,大学生在设计自己的成才之路时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或考研专攻学业,或考“托福”以向外谋求发展空间,或从政以争取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或经商以充实经济基础,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为民奉献热血青春等。
二、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学校和社会要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精英”意识,树立普通劳动者观念,大学生也是社会阶层的普通成员,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选择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应当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择业新观念:
(一)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面
对就业竞争的现实,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靠、消极等待的状况,敢于竞争,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做好多方面的竞争预备。1。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人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平衡之处,同一职业往往有较多的择业者期望获得,假如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预备和积极参与应聘的行为,是难以顺利就业的。2.要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竞争实力是在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塑造的结果。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下,竞争实力就是个人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3.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大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老实收信,凭自身的竞争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4.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对于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说,尤其要注重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二)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念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三)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究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意义。
(四)树立到基层、农村去的观念在大城市、主要机关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农村和基层的广阔天地也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
(五)树立发挥专业所长,但也注重综合素质的观念。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同时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
三、大学生择业观分析
(一)三大择业亮点
1.专长比专业更关键。“专业知识把握不牢固,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碰到的一个普遍问题。”现在企业选人不能只看专业,更主要的是要考察其能力,看有没有培养和开发的潜能,所学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的专长是否符合公司的需要。假如明天就让你上班,你能马上为公司产生效益吗?2.就业比择业更重要。严重的就业形势不答应大学生追求一步到位,比较聪明实际的做法,还是先找个工作,再寻找机会分步到位。假如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就会失去许多就业起步的机会。因为大学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这不表示你将终生在这个岗位上就业。3.发展比高薪更要紧。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和收入的普遍提高,个人的发展空间和前途已成为求职者关注的焦点。择业时,薪酬已不再是求职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取而代之的是个人发展和企业前景。作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对此趋势不可不知,以更好地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
(二)六种落后的择业观
1.攀比心理。应届大学毕业生寻找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是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2.盲目求高心理。部分
大学生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已。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盲目求高,最终导致不少大学生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3。不平衡心理。部分大学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些大学生往往不正确归因,反而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少数大学毕业生对社会对人生产生偏颇看法。4.自卑心理。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大学生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优点,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5.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学校为名牌学府,或因自己无论专业知识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筹,或因为被不少用人单位垂青,而产生了一种睥睨一切、高人一等的极端自负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从而错过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6.依靠心理。有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虽然接受了几年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在择业就业时,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靠心理。
四、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注重的几个问题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因此,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继续保持在大学时代学习的好习惯、好态度、好学风、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2.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爱好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定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3.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阅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参考文献
[1]张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解决对策[J]。教育前沿,2007,(6).[2]张锋。实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引言:
这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直备受各方关注。有多少同学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又有多少同学还在求职的道路上奔波,茫然面对自己的明天?更有多少同学虽然还在课堂,而又担心着未来的工作?
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社会,一个富强的国家,唯有全民教育,其教育理念在于贡献于社会,只有付出自己,才能为生活的环境留下属于自己的成绩,其贡献自己的最本质途径就是就业,这就牵扯到如何更好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就业岗位,如何确立自己的择业观。大学生就业问题历年来都是社会讨论的热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就在于就业环节,如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众多考验中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就业才能使得经过高校系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正确的引导教育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是当前各大高校进行教育的重点,其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即将毕业踏上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对于刚入大学校门的我们09级新生,要从现在开始就要正确的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确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为将来能够更好的就业奠定基础。但如果很多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的话,这不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就业问题,更是一种优等人力资源的浪费,是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损失。所以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更好的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我本人就当地的一高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讨论和借鉴的问题和经验,希望本报告能为即将面临择业就业的同学和将来面临择业就业的同学有所帮助。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我就先从近期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以下的调查:
一、数据资料统计和分分析
1、大多数毕业生感到就业有点困难
统计结果表明,7.61%的人认为普通大学生就业比较容易。17.39%的人认为普通大学生就业一般。35.87%的人认为普通大学生就业有点困难。39.13%的人认为很困难。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599万,比去年增加了45万,增长率为8.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近6成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2、薪金
工资是每个大学生在就业时第一关注的问题,在我所调查的人群中,58%的已毕
业生把工资的重要性排在首,而工作性质、内容等问题被排在了靠后的位置。毕业生对此做出的解释也很实际。“毕业了自己已经开始工作了,就不好再向家里要钱花。工资太少连自己的吃住都解决不了,那上班的意义也不大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我调查的人群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即将毕业但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当调查他们对工资与工作内容的要求时,结果与已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的差异较大。在这十多个人中,大多数把工作性质放在首位,而工资则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这也显示了在校大学生与步入社会后的大学生在思想上的转变,步入社会后思想变得更实际,更注重显示问题,而在校大学生则还是比较有理想的。
但是不管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已经步入社会的,在工资问题上都是很重视的。可以说工作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薪水,然后才可能去考虑其他,大家对薪水的重视是可以理解的。
3、环境(城市)
在毕业找工作时,每个人都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该去哪里工作呢?是同别人一样先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先寻找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还是就在自己上学的城市附近找工作,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出路似乎很多,但是很难抉择。在我的调查结果中显示,31%的人的选择是去上海北京闯一闯,13%的人已经或者有意愿留在自己上学的城市,14%的人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其余大部分是选择到其他较发达的城市工作。数据显示,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对就业城市是很重视的,都很希望到发达的,机会多的地方去工作。同样,在选择回到家乡和上学的城市的大部分是已经工作的毕业生,通过社会的历练,他们的想法更实际一些。而选择大城市拼搏的多为尚未毕业的和雄心勃勃的以及上学或生活本就在发达城市的人。在21个本科毕业生中,有16个表示现在或将来会争取在二线以上城市工作,相对专科毕业生对工作城市的要求比较低。在这群人中,男生要明显多于女生。大城市的优势不可否认,但是面对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还应该是慎重考虑为好。
4、专业
在我的调查结果中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绝对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对工作
内容是否与专业对口并不太在意,只要自己能胜任的工作都可以接受。白××是石油专业毕业的,现在在做电梯销售的工作,刘××同学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现在在一家小公司做会计。当问她是否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满意时,她表示比较满意,因为现在工作本身就不爱好找,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本身就不是很理想,何况自己还是女生,能有一份相对较稳定的工作还是不错的。在调查的40个毕业生中,有19个同学的工作是与自己的专业毫不
沾边的,12个同学的工作与专业有关系,只有8个同学是在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所以,大学生在就业时不妨考虑一下除本专业以外的工作,争取更多的机会。
5、企业公司
在这个问题上,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国企的特殊优势地位,几乎所有(除
去家庭状况极其优越与坚持自己创业者)毕业生都希望进入国企或者事业单位,这个当然比较难实现。但是在就业时,在企业规模的选择上,根据学历的差距还是表现出了不同。本科学生多数会选择跨国公司,大的私营企业,或者在某地区某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而专科生的要求比较低,基本属于只要能有一份工资比价适中、比较稳定的工作就可以接受。
二、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数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极为甚少,其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1、企业招收新一代大学生默守“老一套”
不少企业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文凭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有工作能力的死牌。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要明白,我雇佣你,是让你来工作的,而不是来读书学习的。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些固然很现实,也很实际,但要明白,一个企业,失去了自然状态下的男女平衡,会使企业走向极端,走向失败。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所以正是由于企业的这种老套模式,不能更好的吻合于当代大学生的属性,继而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
2、新一代大学生的自身问题较为突出
新一代大学生毕业生自身问题不容忽视: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就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择业观存在误区。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歧途散乱。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这些种种原因告诉我们,要想找到真正的“铁饭碗”,就要塑造真正的自己,用能力来争取生活,创造价值。
3、各大高校培养教育出现方向性的偏离
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 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 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再加上一些高校为了个人的利益贪污受贿,损人害生,使得高校运营受阻,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损害,进一步带来学生就业问题。
结束语
要想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不被淘汰,贡献于社会,就要搞好自己与群体的利益关系,端正择业观念,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价值。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相信,大学生就业不再是问题,将来的中国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创业观调查
青岛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手册
学 院 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班 级 自本143班 姓 名 李硕 杨蒙
学 号 201428377,201428369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创业观调查
一、调查项目
1、调查任务和目的 :现在大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从而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的多样化,为了加深对大学生今后走向的一个初步了解,我们选择了这个题目。调 查 时 间: 2015年6月10日
调 查 地 点: 青岛理工大学ABC区、食堂、图书馆、二教 调 查 对 象: 青岛理工大学在校生 调 查 方 法: 问卷调差 调 查 人: 杨蒙、李硕、2、制订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分工合作制定总方案 调查项目调查问卷的设计修改和制作 : 杨蒙、李硕 发放问卷 : 杨蒙 统计资料。数据录入 : 杨蒙 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杨蒙 演说: 李硕
3、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抽选大学生总共50人。按随机原则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此次就业调查。据调查目的,设计问卷内容。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最后总共选了10个单选题。(调查问卷见附件)
二、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创业观调查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特殊的难题。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为此,我们经此调查做出了如下的分析与总结。
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大学生毕业去向情况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如今大 学生的就业情况,只要耽误你一点时间。希望你能积极配合,你的回答没有对错,只要真实的给出你的答案,非常感谢你的支持和合作!
1、你所处的年级()A.大一 B.大二
2、您毕业以后打算在哪里发展你的职业?()
A.家乡所在地 B.大学所在地 C.沿海发达城市
3、您现在是否经常关注各类媒体就业信息?()A.经常 B.偶尔 C.从不
4、请问您毕业后考虑()
A.深造 B.马上工作 C.边工作边深造 D.出国深造 E自主创业 F.考公务员
5、您上研究生选择学校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A 学校所在城市的发展潜力 B 学校的历史,发展状况及排名 C 师资力量 D 专业排名 E 与就业有关
6、您认为找工作要专业对口吗?()A.要 B.不要 C.在考虑
7、现在除了上学是否有兼职?()A.有 B.没有 C.在考虑
8、您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业?()
A.熟人介绍 B.现场招聘 C.学校推荐 D.网上招聘
9、您会选择去什么企业?()
A.国有企业 B.私营企业 C.中外合资或外企 D.不计较
10、(可多选) 当您选择工作单位的时候.您会注重那些方面?()A.福利 B.个人发展空间 C.薪金 D.交通 E.其他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分析:由调查结果得到,在总共50份的有效问卷中:
选择工作的有19人,38%;考研的有15,占30%;出国的有5人,占10%;边工作边深造的8人,占16%,;自主创业的有3人,占6%。根据数据可以发现考研和就业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大三各方向相差最悬殊,以考研和就业为主。大一和大二各方向相差相对小一些。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不同、学习和社会经验积累的不同,对待未来的态度和意愿也有不小的差别。进而有针对各个毕业后走向的不同特点和原因进一步分析的必要。
2、出国方向调查结果分析
出国的总人数5人,其中大一1人,大二3人,大三1人。出国的原因:
可以看出所有同学对于出国的原因是十分明确的,没有人选择随大流这一项,其中大一和大二的同学选择以出去锻炼自己,增长知识为主要原因,而大三则的同学选择出国深造为主要原因。由此看出,大三的学生相比于大二和大一的同学目标更为具体,更为现实。
3、就业方向调查结果分析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的比例为54%,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想直接去工作,而且大三同学的工作意愿明显高于大
一、大二,主要是因为他们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更加了解社会与自身的能力,更加成熟和现实。我们认为大一的比例比大二的还高的原因,是刚入大学的新生觉得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前景会很好,而大二的同学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所了解。
接下来,我们按所调查的问题逐个进行分析:
(1).大多数学生选择就业主要考虑的原因为:想早点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认为上研究生意义不大。
他们认为工作能力比学历更为重要,他们更加重视工作经验和机遇,他们不再束缚于学校这座象牙塔中。
而就“成绩不好,没有信心上研究生”这个原因,大
一、大二没有学生考虑,而大三则考虑了这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成绩不好越来越成为他们选择考研的限制因素。
(2).就业方向 对于就业方向,大多数学生心里并不明确,可见,大学生心中迷茫,对于自己未来就业的憧憬十分暗淡,他们是最矛盾、最彷徨的群体,他们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却更加悲观,所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观是最有必要的。另外,我们自动化学院学生希望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大约为三分之二,由此可得,许多大学生还是希望学以致用的。而几乎没有同学选择不对口的工作。
(3).于选择工作单位的因素,注重个人发展空间的人占34.9%,注重薪水的占48.4%,有约一半的同学把“收入”放在首位;首先考虑“单位的未来发展潜力”的同学接近三分之一;排名次之的是“单位目前的状况”和“单位的福利状况”;被考虑的最少的因素是“父母的安排与建议”和“领导的个人魅力”以及“工作强度”。同学们之所以普遍把“收入”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首要指标,而不重视“单位的福利状况”和“工作强度”等软指标,我们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大学生的择业观比较短视,不够成熟;二是信息不对称,在选择工作时,毕业生很难了解到工作单位的软指标情况。所以,同学们在培养科学的择业观的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应聘单位,做到知己知彼。同学们应更注重发展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他们的希望固然是美好的,斗志与野心也是值得嘉奖的,可严峻的就业形势还是要认清和正确对待的。
(4).同学们对“城市”的选择,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多的是“沿海及特大城市”,但各年级比重差异较大:就此,我们分析得出:沿海及特大城市确实魅力不凡,为其他城市所不敌,但它的优势只是对大
一、大二学生的择业意愿影响较大,对大三学生做选择影响不大;大三同学选择分布较均匀,没有“扎堆”现象,可能除了考虑个人喜好外,更多考虑了人事关系、工作生活环境和竞争强度等因素,考虑的更为周全。4.考研方向调查结果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考研的人数为15人,占总体的比例为30%,就此可以看出考研的学生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考研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去向意愿的主要方向,选择上研究生的原因主要集中于拿研究生学位,为找工作添资,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从大三上学期准备比较好,此时专业已经明晰,开始全面的掌握专业的知识,对专业的了解加深,对考研逐渐明朗,准备起来针对性较强 根据问题“ 您上研究生选择学校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
A、学校所在城市的发展潜力
B、学校的历史,发展状况及排名
C、师资力量
D、专业排名
E、与就业有关
从总体来看,大部分考研生将“学校所在城市的发展潜力”“学 校的历史,发展状况及排名”及“ 专业排名”作为三个主要的考虑因素。三个年级的选择略有差别: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对五个因素呈现出平均关注的程度,三年级的学生则比较集中一些,主要部分都集中在了ABE上。由此可以看出,随着自己所获信息的增加以及对社会更深刻的了解,高年级的学生一一将对自己来说的重点考虑因素缩小了范围,更进一步的找准了目标,为下一步的读研究生做好了准备。
四、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提案
1、大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是关键。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培养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不仅限于专业能力,而是能体现一个人整体素质的综合能力。很多用人组织的择才标准还显示,品格已成为社会选择人才的核心要素。品格的核心是道德,道德的核心是诚信,中外合资用人单位几乎无一例外地把道德和诚信作为选择人才的核心标准。
(3)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
2、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2)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认真抓好培养人才的质量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新形势下,高校就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以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为目标所向,变重成绩为重综合素质,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变课堂式教育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分阶段,分对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又要抓好专业教育;既要抓好理论教育又要抓好实践教育;既要引导学生会思考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各个教育环节都统一到为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上来。
(3)培养目标事关高校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根据学校的特色,不要盲目地参考别人,忽视了自身的办学条件。特色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所以确定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应因校而异,不同层次的高校培养目要有所不同,同一层次的高校培养目标应各有特点,同一高校同一专业不同的学生培养 目标也应有所不同。
(4)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和理想目标的缺失是挫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应结合各年级学生所处阶段的不同,实施循序渐进的就业教育。
3、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4、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部分摘自网络文库)
五、调查心得体会
1、大学生能够基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条件。以及当前的国内、国际就业形势。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及反向作出理智的分析。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求学之路。
2、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部分专业存在就业难问题。同时好专业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任何一个大学生。想要取得一分满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必须在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新生知识做一个拥有一技之长而又博学的成功人士。大学生必须对自己的未来有较明确的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享受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专业之间存在差别。但并不存在好坏。只要心中有目标。并一步一步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