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生命祭奠信仰
用生命祭奠信仰
——学习陈超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用信念铸造忠诚,她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心中有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心中有对企业美好前景的期盼;
心中有对职工群众强烈的责任感;
她对生活、对工作永远充满激情。
她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来。”
用公心涵养情操,她是一名好的领导。
她可以放弃舒适的宾馆连夜翻过塌方地段赶往项目工地把温暖及时送到职工们心坎里;
她可以把自家的全部家当拿出来帮助公司和职工渡过难关;
她可以在那些很多人“来不及、顾不上、看不见、做不到”的地方,她痴心而专注地发挥作用;
她对生活、工作永远停不下来。
她说:“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用原则砺炼品格,她是企业的好员工。
因为心中有大爱,她对职工家里的大事小情,总是第一个知道,又第一个送上关怀和帮助;
因为心中有大爱,她的情感世界常常细腻得如微风拂面,走到哪里,她就把关爱和温暖带到哪里;
因为心中有大爱,她就能忘我付出,把对他人的付出当成人生最大的快乐。因为心中有大爱,她来了成了许多员工的“节日”,而家人和亲友也对她的工作格外支持。
她说:“工会干部要做到有一个婆婆的嘴,一颗妈妈的心,要勤跑腿。如此以来你才能得到职工的理解和信任,得到他们的支持,也才能为企业的稳定保驾护
航。”
今天,陈超英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感慨万千。
陈超英走了,留下宝贵的财富,我们应当妥善接受这份财富,用这份财富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陈超英走了,留下一面旗帜,我们应当接过这面旗帜,高举在祖国的蓝天下; 陈超英走了,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应当在这座丰碑下,时刻反省自己,激励自我;
信仰——用生命来祭奠!
第二篇:用真情祭奠英烈
用真情祭奠英烈,用行动祝福祖国
曾今有这样一群无畏的人,在中国土地遭到外国列强的无耻践踏之时,是他们最先站了起来,凭着满腔的爱国热血冲锋陷阵;曾今有这样一群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拯救了千千万万的中国百姓;曾今有这样一群无私的人,是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了新中国的铜墙铁壁,是他们用自己的信仰让东方之龙重新起舞!他们,就是新中国的功臣,他们,就是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
是的,他们离开了,但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命不会忘记他们;是的,他们离开了,但共和国的未来却因他们而光明,共和国的河山却因他们而壮丽!
难忘歌谣中所唱的“可怜那二小放牛郎”;难忘女党员向警予在紧要关头所说的“我绝不能离开!”;难忘杰出青年赵一曼在敌人严刑拷打之下掷地有声的一句“我什么都不知道”;更难忘著名将领陈毅在长征受困时的豪言壮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同学们,看看这旗杆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吧,这旗帜的鲜红告诉我们先烈们的伟大!用行动献出一份对英烈的爱吧,让这爱注入祖国的血液,让祖国更加激情澎湃!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祖国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祭奠英烈的宝贵机会,我们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各种形式对英烈进行祭奠,如网上祭奠、去纪念馆,去烈士陵园等。因此我向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1,从平凡小事做起,在点滴之中培养爱国情感,积极主动参加“祭英烈”活动。
2,动员自己的老师,亲友也参与“祭英烈活动”中去,营造一种全民祭奠英烈的美好氛围。
同学们,未来等待我们去创造,但前进之时莫忘心存感恩,用行动为先烈做些什么!愿先烈们安息,祝愿祖国更加美好!
第三篇:用信仰的力量
用信仰的力量,缔造辉煌南医梦
—读《南丁格尔传》有感
护理学院12级 黄霞 12100422
南丁格尔,于克里米亚战争中首创护理先河,诚挚为伤兵服务,更被誉为“提灯女神”。我曾无数次思考着这系列的问题:“她是怎样的人?”“她为什么可以成为护理先驱?”“又是什么使她享誉欧美,深受爱戴?”今夏,我从《南丁格尔传》中找到了答案,同时也给现下思考而不得解的命题给予了重要的启迪。
高贵优雅,聪慧明艳,善良坚忍,感性深情。这便是我读罢《南丁格尔传》后对南丁格尔女士的评价。出身英国贵族,自小受到良好教育,这使得南丁格尔的气质显出高贵优雅。而她并不是如一般贵族小姐那样呆板庸碌,她有政治思想,语言艺术高超,明艳开朗的外表使她在社交界一时轰动。爱交朋友的特点更为她结下许多缘分,并在以后的人生事迹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因为她有着一颗善良而悲悯的心,所以她找到真正属于她的事业—照顾那些生病的可怜人。克里米亚战争的残酷锻炼了南丁格尔坚忍的内心。护理工作从无到有,困难重重,是坚忍赢得了最后的成功。南丁格尔认为她接受神的召唤,从事护理工作,所以要禁欲。自然,南丁格尔一生未婚,事实上传记中体现了南丁格尔非常感性的一面,她有爱人,她也曾向往婚姻,最终她放弃了。壮丽的事业总需要牺牲一些个人情感。梳理一下南丁格尔的人生,我可以看见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南丁格尔。
于是,我在思考那个问题:“是什么铸就了南丁格尔?”我找到了我认为对的答案:信仰的力量。接受神的召唤,立志服务病者,这就是佛罗伦斯.南丁格尔的信仰,而最终她也做到了。当然,她身上一些可贵的品质也是关键,个人认为对信仰的坚持是源动力。
反观现今,社会中的人普遍存在信仰的缺失,不知信仰为何物。
尤其是医疗行业,这样信仰缺失的现象是可怕的,也是悲痛的。医疗,是民生之本。生老病死关乎生存之事,悬壶济世,救死护伤的医护人员没有信仰,那必须会发生令人遗憾之事。从北京协和急救科医生于莺辞职到中国首席女法医王雪梅退出法医界,我们都可以看出,医疗行业依然乌烟瘴气。而卖肾黑窝的曝光,也更是无情地证明了这一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最终也没有挽回医者的尊严。究其源头,总与教育相关。
一名医生,总要在医学院苦读七,八载才能成为临床医生。医学院的教育时塑造医生灵魂的摇篮。南医更是江苏省内医学高等学府的典范。正如我校的目标:建立高质量,国际化,水平一流的医科大学。这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信仰,更是我们的“南医梦”。培育出优秀的医疗工作人员,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训镌刻在每一位学子的心头。
可事实是,“南医梦”并不是十分容易实现。作为南医学子,护理学院的一名本科在读生,我看得出瓶颈。我认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一定是有过感性的人文情怀的渗透。南医,学科众多却也单调,那份人文情怀的学科的交叉渗透显然缺乏多样性。我认为这是实现“南医梦”的一大绊脚石。
二则,信仰教育的缺乏。在读书阶段,学校教育上更应该加强教育。告诉学生,什么是信仰,应该去追寻自己的信仰,同时要坚持信仰,把握原则。这是将来踏足以来医疗行业的医学生所必要的品质。不管当下行业内风气怎样,后备力量将是逐步改善,推动改革的中流砥柱。而且,我相信,我们所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将必要最后实现“南医梦”,而这源于信仰教育,信仰的力量。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南丁格尔所持的油灯的微光是照亮了护理
开启的大门。而我认为,从南丁格尔身上习得的信仰的力量,将会缔造辉煌的“南医梦”。
第四篇:用诗歌吟咏爱、自由、美的生命信仰--徐志摩
用诗歌吟咏爱、自由、美的生命信仰
—— 徐志摩
姓名:卢曦
班级:汉文一班
学号:1327010116 初闻徐志摩是读到他的诗《再别康桥》,他凭诗舒卷的浪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他的爱情故事又将我拉进了他的世界。本以为徐志摩也只是为附和五四时代“以爱情的名义向旧时代挑战,追求现代意义上的爱情”的大潮流而写作了大量的爱情诗,但是走近他才发现,他追寻的是“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 [1],并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胡适在《追悼志摩》的一段文字中,对徐志摩概括是“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2]。他热烈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的统一,形成了徐诗特有的飞动飘逸[3]。
爱
爱情在别人笔下都是泛滥的文字,而于志摩,却是他性灵里最美的奇葩。徐志摩对爱的追求,在我看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他的爱情诗,另一方面体现在他的爱情三部曲,即在生命中遭遇的三个女子。
徐志摩的一生写作了大量的爱情诗,至今仍以其深情婉约,真挚蕴藉的爱情底蕴打动读者。中国古代也不乏大量吟咏爱情的诗歌,大都表现出对不可实现的恋情的深沉情感,这里有对美好往事怅惘回顾如《静女》,也有对可望不可即的精神恋爱的执着如《将仲子》,这种恋情如镜中月,水中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因而也造成一种永恒的美感,在作品中营造一个低徊、沉痛、哀婉、执着、无怨无悔的世界。
徐志摩的《落叶小唱》[4]就类似于这一格调,通过一场梦境来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婉转的、绵长的、深沉的爱情故事。《落叶小唱》写了“我”与情人的梦中幽会,表达了“我”对她的即爱且恨,情人间不能割舍却又互相伤害的矛盾心理与举止。“一阵声响转上阶沿/(我正挨近着梦乡边)/这回准是她的脚步了,我想——/在这深夜!”“我”初入梦乡,听到了熟悉的声响,是她“嗒嗒”的脚步声,心想她来了。“一声剥啄在我的窗上/(我正紧靠着睡乡旁)/这准是她来闹着玩——你看/我偏不张望!”我心想这准是两个发生了口角的小情侣,“她”来找“我”和解,“我”却拉不下脸面,依旧静默的等着一种希望的到来,试想如果当“她”真走了,我又是怎样的一种落寞呢。李商隐的《燕台诗》道出了其中的奥秘:“终日相思却相怨,欲让相思花寄远。”“一个声息贴近我的床/我说(一半是睡梦,一半是迷惘)—/‘你总是不能明白我,你又何苦/多叫我心伤!’/一个谓息在我的枕边/(我已在梦乡里留恋)/‘我负了你’你说——你的热泪/烫着我的脸!”一个声息贴近“我”的床边,“我”对她充满怨艾,“她”用眼泪向我道歉,“我”也不由得百感交集。这份爱太深沉,因而醒来后才会痛的更深。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写到:“这音响脑着我的梦魂/(落叶在庭前舞,一阵,又一阵)/梦完了,呵,回复清醒;恼人的——/却只是秋声!”醒来后才发现一切不过是一场梦,一种无助的空虚感萦绕在心头。“觉来知是梦,不胜悲。”(韦庄《女冠子》)徐志摩大胆的描写自己的相思之苦,读起来更加真实感人。
徐志摩的爱还在那一封封爱意绵绵的信中,左一声爱眉,又一声龙龙,声声呼唤着心爱的人,曾有人说:“看一个人如何评价某一个对象,不是看他如何议论对象的价值,而是看他为了得到对象,并使其保持完整而付出多大的努力。”徐志摩为了陆小曼可以“跳入油锅,上火焰山” [5],他说:“即使眉你有一天心换了样,停止了爱我,那时我的心就像莲蓬似的栽满了窟窿,我所有热血都从这些窟窿里流走——即使有那样悲惨的一天,我想我还是不敢怨的,因为你我的心曾经一度灵通,那是不可灭的。” [6]徐志摩的爱,有如夸父逐日,至死不渝,他对陆小曼的爱渗透在每一块肌肤上,每一根发丝上,使陆小曼芳心颤动。
自由
为爱不顾一切的徐志摩渴望自由,他既追求个人的身心自由,同时也为那些不得自由的人表现出极度的同情。
他的理想生活模式是挟美人兮隐山林,灵感来时有诗篇。他所羡慕的神仙似的生活,就是“在山林清幽处与一如意友人共处”,“保全一个诗人性灵”[7]。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到:“首次在沪杭道上看见黄熟的稻田与错落的村舍在一碧无际的天空下静着,不由得思想上感着一种解放:何妨赤了足,做个乡下人去,我自己想......我家后面那园,现在糟的不堪,我想去收拾它,好在有老高和家麟帮忙,每天花它至少两个钟头,不是自己动手就督促他们弄干净那块地,爱种什么就种什么,明年春天可看自己手种的花,明年秋天也许可以吃到自己手植的果,那不有意思?” [8]他还想拾掇自家后花园,从中不难看到英国湖畔诗人以及中国隐逸诗人对他的影响。陶渊明、谢灵运等笔下的田园山水,仿佛神仙洞府,令他神往。
联系他所处的时代,五四时期的中国,正是一个各种新思潮在中国传播,思想得到极大解放的时期,那个时期人们普遍地追求民主和自由。《为要寻一颗明星》[9]是作者追求理想的宣言,他表示,即使付出“荒野里倒着一只牲口,黑夜里躺着一具尸首”的代价,也要“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寻一颗明星!为了实现自由的理想,为了寻找闪亮的明星,诗人义无反顾,勇猛前进。
徐志摩虽然出身于上流社会,衣食无忧,但受到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对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对于他们的苦难,也会产生恻隐之心。他怀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写下了《庐山石工歌》,用石工粗犷悲凉的号子,唱出了他对劳工的深切同情,高度赞美了他们的精神。在《致刘勉已》[10]中写到:“石工们已经开始工作,浩唉的声音从邻近的山上度过来,听了别有一种悲凉的情调......这悠扬音调在山谷里震荡着格外使人感动,那是痛苦人间的呼喊,还是你听着自己灵魂里的悲声?......我只盼望将来有音乐家能利用那样天然的音籁谱出的我们汉族血赤的心声!”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穷苦人民的哀怜之情,他听到的是痛苦人间的呼喊,是对自由的神往。
美
如果说“爱”是徐志摩生命的火,“自由”是徐志摩生命的“水”,那么“美”就是“燃烧”和“奔流”的最重要的助推器。闻一多曾说徐志摩是“一道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生命水”。正是徐志摩身上这种特有的水一般的缥缈无定,善于变换的气质,决定了它诗歌里大量出现的是缥缈无际、富有动感的诗歌意象。如那“翩翩的在半空里飘洒”的雪花[11],如“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的黄鹂[12],如那“偶尔投影在波心的”一片云[13],走入徐志摩的诗歌世界,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 [14]只是简单的五句话,一个活脱脱的娇羞的女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低头鞠躬的日本少女与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将这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共同传达出一个温柔妩媚的少女的神韵。我们最为熟悉的意象组合的诗歌当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看似并无联系的事物,通过意象组合却给人一种无尽的悲凉之感。类似这种意境美的诗还有徐志摩的《沪杭车中》[15],“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火车在急速的行驶之中,所看到的只有事物的轮廓,一卷,一片,一条,一支,一林...像梦境般的闪现在眼前,忽隐忽现,忽明忽暗,充满了美感。
徐志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自己的人生必然也追寻着一种人生美。陶孟和说:“徐志摩是一个艺术家,他所爱的是人生的美丽。他自己所追寻的都是阳光,暖和,甜蜜,美丽,一切人生的美......” [16]。徐志摩将他对美的追求贯彻于他的爱情中,在给张幼仪的离婚信上他这样写到:“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17]此时的他已经别恋才貌双全、风韵绝伦的林徽因,所以他要求离婚,不愿再在爱里勉强,不愿在人生的轨迹上留下不完美。还有他对陆小曼的追求,虽然家庭破裂,亲友责难,他却义无反顾,像飞蛾扑火般的追求着他的信仰。
徐志摩的文字“如一圆台珠子在阳光下转个不停,色彩交替,变幻炫目。” [18]徐志摩其人也如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每一湾每一角都有不一样的精彩,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这是他生命的信仰。
注 释
[1]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103页。
[2]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45页。
[3]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103页。
[4]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83页。
[5]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致陆小曼1925年6月26日,98页。[6]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徐志摩日记1925年8月10日,118页。
[7]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致陆小曼1925年3月18日,60页。
[8]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徐志摩日记1926年9月19日,170页。
[9]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59页。
[10]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致刘勉已1925年3月16日,53页。
[11]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66页。
[12]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82页。
[13]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126页。
[14]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45页。
[15]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9月北京第1版,33页。
[16] 王青峰、刘海南、何爱英:《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徐志摩篇》,蓝天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苏雪林:谈徐志摩的诗,237页。
[17]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致张幼仪1922年3月,16页。
[18] 刘文会:《终日相思却相怨》,开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1月第1版,6页。
第五篇:用欢乐祭奠痛苦——读《名人传》有感
用欢乐祭奠痛苦——读《名人传》有感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射到床上,懒懒散散的我从床上爬起来,沐浴着初升的太阳,生活如此多娇,一天的时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一大早的时光,怎么可以浪费呢?翻开了那本《名人传》,心灵开始接受洗礼。《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着《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的总称。
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靠着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基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而我们,现实中的我们,离“英雄”又有多远的距离?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他自己也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但是哪怕是这种英雄,我们又有谁能做到?
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经历长期的磨难,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在人生这条路上,我们要历经太多的心酸,要品尝太多的喜怒哀乐,一切都没那么平静。渴望得到欢乐的那颗心,总是要经受太多的磨难与太多的痛苦,能否坚持下去,我们一次次地问自己。
“痛苦是要用欢乐祭奠的”,耳畔是谁说了这样一句话。是啊,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哪个不是用欢乐来祭奠痛苦的呢?欢乐的内心,驱逐痛苦的表层,人生就是要这样才会精彩。如果痛苦不出现,欢乐又怎会成为欢乐呢?心灵伟大的人不是一定要学会欢乐吗?不是只有自己欢乐,才能把欢乐带给他人吗?
我伸了伸懒腰,爬起床来。一天的轮回正式开始了,我知道未来的路该朝向何方了„„
山东省烟台开发区外语实验学校初二:宫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