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英语每日一练5
每日一练(5)
完形填空
Most parents, I suppose, have had the experience of reading a bedtime story __1__ their children.And they must have realized how difficult it is to write a __2__ children’s book.Either the author has aimed(定目标)too __3__, so that children can’t follow what is in his(or more often, her)story, __4__ the story seems to be talking to the readers.The best children’s books are __5__ very difficult nor very simple, and satisfy(令人满意的)the __6__ who hears the story and the adult(成年人)who __7__ it.Unfortunately(不幸的是), there are in fact few books like this, __8__ the problem of finding the right bedtime story is not __9__ to solve.This may be why many of the books regarded as __10__ of children’s literature(文学)were in fact written for __11__ “Alice in Wonderland” is perhaps the most obvious(明显)of this.Children, left for themselves, often __12__ the worst possible interest in literature.Just leave a child in a bookshop or a __13__ and he will more willingly choose the books written in an unimaginative(并非想象的)way, or have a look at the most children’s comics(连环图书), full of the stories and jokes which are the rejections of teachers and righting-thinking parents.Perhaps we parents should stop __14__ to brainwash(洗脑)children into accepting(接受)our taste in literature.After all, children and adults are so __15__ that we parents should not expect that they will enjoy the same books.So I suppose we’ll just have to compromise(妥协)over the bedtime story.1.A.to2.A.short4.A.and
B.in
C.withC.badC.highC.orC.motherC.so
D.aroundD.goodD.difficultD.soD.veryD.teacherD.readsD.becauseD.fastD.worksD.childrenD.addD.libraryD.preferringD.common
B.longB.shortB.butB.fatherB.buysB.however B.easyB.work
3.A.easy5.A.both6.A.child7.A.hears
8.A.but9.A.hard10.A.articles12.A.are13.A.school14.A.going15.A.same语法填空
B.neitherC.either
C.understandsC.enoughC.artsC.boysC.office
11.A.grown-upsB.girls
B.homeB.friendly
B.showC.findB.likingC.trying
C.different
No one knows what would happen in the future for sure.31we often think of the future and wonder what the world would be like32a hundred years' time.Think of space.Perhaps33permanent station on the moon will have been set up.Perhaps people will be able to visit the moon34tourists.Cheap rockets for space travel will have been developed,35(permit)long journeys throughout the solar system.36that time comes, people will be taking holidays in space37visiting other planets, such as the Mars Colony and the Venus Exploration Outpost.Scientists of the future will almost certainly find other ways to make life last38(long).39probably will find cures for most diseases.Hospitals will probably have “body banks” that can give you almost any new part you need to keep on40(live).People of the future may live to be a lot older than 100 years.阅读理解
I Don’t Think I Wrote Wrong
Lao Yang was born in a small town.He liked reading when he studied at school.He thought the writers were respected(尊敬)and could get a lot of money.He wrote a lot of stories and posted them to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s(编辑部)but didn’t receive any answers.Now he works in a factory.He’s busy at work.When he’s free, he always reads something.He always remembers he hoped to be a writer when he was young.One day, Xiao Ping, his ten-year-old daughter, came back.She looked worried and didn’t eat anything.She said Miss GAO, her Chinese teacher, told them to write a solicit article(征文)“My Father” that evening.But she did not know what to write.“That’s easy,” said Lao Yang.“Let me help you.”
Then he sat down to write the solicit article at once.He easily finished it on time.He was sure Miss GAO would like it.But one afternoon he asked his daughter if the article had been chosen to post to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My teacher said your article digressed from the subject(离题),” said the girl.“I don’t think so,” Lao Yang shouted angrily.“I described(描写)just my father!”
1.Lao Yang wrote a lot of stories because _______.A.he likes reading
B.he learned much at school
C.he wanted to be a writer
D.he wanted to help others
2.Lao Yang posted the stories to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s, _______.A.and he got a lot of money B.and he became a famous man
C.and he was respected
A.he was a writer
B.he was free
C.he wanted to realize his ideal(理想)
D.he wanted to make his daughter happy
4.Lao Yang hoped _______.A.his article could surprise the teacher
B.his article could be chosen
C.the children could like his article
D.everyone could soon know him
5.Lao Yang’s solicit article digressed from the subject _______.A.because he couldn’t write it at all
B.because he didn’t know his father well D.but he failed 3.As _______, Lao Yang decided to help his daughter.C.because it was too bad to be chosen
D.just because he described his father
【答案与解析】Lao Yang 是个文学爱好者,但没能实现他的作家梦,他帮他的女儿写 my father,本来他应该描写他自己的,但他却写成了他的父亲。
1.C。细节题。根据 …he thought the writers were respected and could get a lot of money.He wrote a lot of stories and posted them to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s but didn’t receive any answers 可知答案为 C。
2.D。细节题。根据 He wrote a lot of stories and posted them to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s but didn’t receive any answers 可知答案为D。
3.C。推断题。Lao Yang 很早就喜欢写作,多次投稿却没有回音,于是他认为帮他女儿写作文是个很好的实现理想的机会,因此选 C。
4.B。细节题。根据第4段最后一句 …he asked his daughter if the article had been chosen to post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可知答案为 B。
5.D。细节题。文章中说 I described just my father,但根据老师的要求他应该描写他自己。因此应该选择 D。
(6)
答案:
31.But.本句与上一句是转折关系,故用转折连词but。
32.in. 表示将来多长时间之后时用“介词in+一段时间名词”结构。
33.a.station是可数名词且表示泛指,前面应有不定冠词a。
34.as. as表示“作为”,符合题意。
35.permitting. cheap rockets与permit之间是主动关系,应用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表示伴随情况。
36.When. 此处表示将来的时间,应用when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37.and. 因两个动作表示并列关系,应用并列连词and连接。
38.longer.由意义可知,此处表示找到延长人类寿命的方式,故long应用比较级形式。
39.They. they用来指代上句中主语scientists。
40.living. keep on doing sth.意为“继续„„”,故此处应用live的现在分词形式。名师点评
本文说明了写一本供孩子读的好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并且告诫家长不要一味强迫孩子接受大人的观点,因为孩子和大人在兴趣方面不尽相同。本文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助于改变家长一些错误的观点。
答案简析
C。read to somebody 意为“读给某人听”,to后面接动作的对象。
D。根据下文可知,存在的困难在于如何把孩子们的书写好。故选 good。
C。书中的内容让孩子们无法理解,说明作者的目标定得高。故选 high。
4.C。与前文either 对应,这里应用or.“either…or” 意义为“要么……要么……”。
5.B。与下半句的nor 对应,这里应用neither。“ neither…nor…” 意为“既不……也不……”。A。satisfy的宾语除了读故事的成年人以外,当然就是听故事的孩子。故选child。D。孩子听的故事越来越少,家长把讲故事当成读故事。故选reads。
C。前后两句形成因果关系,所以应用so引导结果状语从句。
B。上文讲好书越来越少,说明去发现好书并非是容易的事。故选easy。
B。名词 works 意为“作品”。
A。根据后面所举的例子以及文意,现在被认为是孩子们读的作品,实际上是为成年人所写的。故选grown-ups。
A。show interest in something 意为“对……感兴趣”。
B。孩子们选书的地点一般是书店或是图书馆。故选library。
D。try to do something 意为“想法设法做某事”,符合当今社会实际情况,为正确选项。C。家长不要期望孩子门会接纳他们的观点,因为两者大不相同。故选择different。
第二篇:高中英语每日一练
高一英语天天练(1).Operations which left patients____and in need of long periods of recovery time now leave them feeling relaxed and comfortable.A.exhausted
B.injured
C.ridiculous
D.delighted
解析:A exhausted“极度疲劳的,筋疲力尽的”,符合题意。本题句意为“手术曾使病人非常疲惫并需要很长的恢复时间,可现在病人感到轻松和舒适”。其它选项分别为:injured:受伤的;ridiculous:愚蠢的;delighted:开心的
第三篇:面试每日一练
1、小男孩宋华6岁的时候父亲去逝了,15岁的时候母亲瘫痪了,但他微笑面对生活,终于考上大学,并带着母亲上大学,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之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对这件事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人生当中可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题目中的小男孩宋华在面临父亲去逝和母亲瘫痪这些常人难于承受的困难时,选择了勇敢、乐观地面对,值得我们尊敬。在新时期下,许多青少年,在计划生育政策下,成为了“独生子女”,很多时候,源于家庭的溺爱,常常使许多青少年在困难面前几乎不堪一击。相对于小男孩宋华而言,我们目前的年轻一代中,许多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实在令人担忧。广州新东方戴斌老师认为,媒体在宣传报道这些事迹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以“呼唤帮助”为目标,更重要的是传递“勇敢面对困难”的理念,真正起到社会教育的意义。
2、在工作中,有些人想了再干,有些人边想边干,有些人干了再想,若是你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其实这代表了多种处事的模式。“想了再干”可能是一种“深思熟虑”, “边想边干”可能是一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干了再想”可能是一种“总结反思”的表现。当然事物也有着两面性,“想了再干”也可以是“犹豫不决”的体现,“边想边干”也可能是一种“准备不足”的表现,“干了再想”更可能是一种“武断”的思维。所以,戴老师认为,在答题时,考生应表态认为,应该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让“想” 和“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3.北方某市为加强新闻监督,经常对政府部门的一些问题进行曝光,请你评价这种做法的利弊。【参考答案】(1)在新闻媒体的监督下,政府部门会对这些曝光问题进行整改,一些堆积已久的老问题也许就能够得到解决。应该说新闻监督就是通过舆论压力使得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从这个方面来说,新闻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但一味地依靠新闻监督不能解决机构本身存在的问题,公开报道的政府问题能很快解决,新闻媒体没有报道的问题就不整改、不解决,反而使一些本应该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堆积成为新问题。另一方面,会让老百姓产生错误的认识,就是新闻不报道的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
(3)让新闻媒体来监督政府行政是正确的,但是一味地强调新闻监督,而忽略其他监督程序,甚至忽略政府部门本身的职能作用,就有些误入歧途了。除了新闻监督外,我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工作,应该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减少问题的产生。
4.假若你被我们单位录取了。但在今后的行政执法期间,不断有亲戚朋友向你求情,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对待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处理时和处理后两个方面来做。第一是处理这种情况的时候,要看这位亲戚做的事情错误严不严重。如果非常严重那么只有大义灭亲,依法处理;如果错误的性质不是很严重,就可以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因为很多时候对方也是无心之失,他的心里也很惭愧,如果从严处理的话,倒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可以接受他的请求从轻处罚,但是罚款还是需要上交的,只不过是我掏钱包罢了。第二是针对这件事情的反思,为杜绝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执法活动中发生,我觉得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在亲戚朋友中建立一个公正严明的形象,让他们觉得你是一座推不倒的长城,遇到这种事情不会来找你;二是在平时与亲戚朋友的交往中向他们灌输知法守法的思想,不去犯法。
5.假如我们对你在面试中的表现不是很满意,再给你一次机会,请你说服各位考官改变对你的印象? 【参考答案】各位考官,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你们能再次给我这样一次宝贵的机会。
对于这次面试,我想讲三点:
(1)我紧张,是因为我太珍惜。考上公务员,借助公务员这样一个平台,为国家、为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与信念中升华自己,实现自身价值,这一直是我多年来的梦想与追求。今天,面对马上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一道门槛,我突然有些紧张。我紧张,是因为我太珍惜;
(2)有瑕疵,是因为我太真实。真实、自然是我的一贯风格,真诚待人,真情接物。因为真实,所以可能不那么完美,因为真实,所以可能会有瑕疵,但即便如此,我还是选择了真实;
(3)有不足,但我更有自信。面试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各位考官如此辛苦,目的就是想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把真正有志于当公务员,愿意为国家、为人民贡献青春和热血,品德好、思想纯的年轻人选拔进公务员队伍。因此,尽管在这次面试中我表现出了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还是自信各位考官能做出最科学的决策。
6、公务员只要廉洁性就够了吗?为什么? [思路点拨]
公务员仅有廉洁性是不够的,公务员还必须有奉公守法的作风和献身人民的精神。(1)因为廉洁仅仅是指不贪污,是最起码的道德和纪律问题,光做到这一点离一名优秀公务员的标准还相差甚远。(2)所谓奉公守法,就是一切按照国家的政策法令办事,不徇私情。因为公务员是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他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必须公正无私,一切以国家的政策法令为准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3)所谓献身人民,则是对一名公务员最基本的要求。公务员是人民的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的一切权力既然是人民所给予的,也就应当服务于人民,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
7.你去银行取钱,但是人非常多,这时你会怎么做? [思路点拨]
(1)一种情况是我急着取钱。我就会充分利用银行的自助设备(如ATM)自助服务,避免长时间排队;或者换一家银行试试。如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很快取钱,我只能遵守纪律,排队等候,遇到老弱病残等我还会让位;
(2)另一种情况是不怎么急着要取钱。那我会先打听一下该银行什么时候较空,然后回去先做别的事,以后再来。
8.遇到挫折你会怎么做? [思路点拨]
(1)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众所周知,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了六千余次的挫折和失败后,把灯丝的寿命延长了1000小时。因此,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考验,经历越多的挫折,人就会越成熟,所以要正视挫折,不要回避;
(2)其次要对挫折的原因进行分析,弄清楚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然后对症下药,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它;
(3)同时调整心态,必要时改变一下工作方法,使当前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9.如果你做的一项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但你主管领导却说是他做的,你该怎样? [思路点拨]
我首先不会找那位上级领导说明这件事,我会主动找我的主管领导来沟通,因为沟通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最好办法,但结果会有两种:1.我的主管领导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想我会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原谅他;2.他更加变本加厉的来威胁我,那我会毫不犹豫地找我的上级领导反映此事,因为他这样做会造成负面影响,对今后的工作不利。
10.谈谈你对跳槽的看法? [思路点拨]
(1)正常的跳槽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应该支持;(2)频繁的跳槽对单位和个人双方都不利,应该反对。
11、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东西.你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加以克服?
[思路点拨]
一是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二是划清是非界限,增强人们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
三是健全法制,严厉打击罪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执法从严。四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消极现象。五是领导干部带头搞好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12、有的人认为,一个人发展,必须靠机遇,但是也有人认为,机遇可遇不可求,对此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思路点拨]
一是能力是基础,机遇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二是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只有不断地提高、超越自己,方能在机遇来临时才不至于错失。三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机遇对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关键看你有没有发现机遇的慧眼和把握机遇的能力。
四、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努力了,奋斗了,即使不能获得一般意义上的“成功”,不应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该胸怀坦荡,坦然面对。
13、“谁在背后不议人,谁人背后无人议”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思路点拨]
①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每个人都得面对及正视它。
②每个人应首先约束自己,不应在背后议论别人,特别是别人的缺点和隐私,这是不道德的,它不利于大家的相处。
③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如果无大碍的,抱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不必一味追究,如若涉及重大问题,应当在适应的场合予以指出。
④一个单位如果背后议论的现象严重,则应讲明利弊,以正风气。
14、人说: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你怎么看? [思路点拨]
(1)如果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它对社会进步、对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那么反腐败就是错误的。但现今国际上,所有发达国家在抓经济的同时,反腐败也紧抓不放。说明,腐败不仅对经济发展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还是经济发展的拦路石。公务员站收集整理
(2)腐败非但不是润滑剂,而是社会的大毒瘤与癌细胞,它侵袭着我们社会健康的肌体,危害着国家发展的事业。就像厦门远华走私案件,表面似乎给厦门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推动力。但是在远华走私最猖狂的时候,也是我国石化行业亏损最厉害的时候,它混乱了市场秩序,给我国的财政收入带来了数以百亿计的损失。所以反腐败势在必行。
(3)作为公务员,应以史为鉴,在腐败问题上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与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与权力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
15、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有的做了保姆,有的养了猪,这与人们期望中的大学生是社会精英精英有着很大差别。请问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差别的?
这种现象在当前是存在的,这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的多样性。针对这一现象我是这样看的:
第一,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特别严峻,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从基层干起、从小事干起,也反映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这一点我是持肯定态度的;
第二,人们期望大学生是社会精英精英,我认为这说明人们对大学生的认识还很传统,也需要与时俱进。大学生不但能做精英型的工作,通通型的工作如做保姆、擦皮鞋、养猪也能做。所以人们应该改变那种传统而又过时的看法;
第三,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做保姆或者养猪不值得社会弘扬和倡导。我认为有的时候是一种资源浪费,他们应当将自己的所学真正地回报社会,我认为这才是最好的。
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6、权利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句话说的完全正确。因为:
第一,我们必须认可,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权力失去监督才会出现滥用权力,从而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的后果。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日,我们一定要摒弃人治的思想,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使国家的权力得到合理、高效地运营和行驶;
第二,分析这句话,公务员需要监督,的确公务员作为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执法者,其执法做法需要更加规范、更加严格。因此,对公务员行政执法做法的监督十分必要、十分迫切。国家赋予我们公务员各种权力,是让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的。因此现实生活中,个别公务员、官员脸难看、事难办,甚至有的与犯法犯罪分子同流合污、相互勾结、危害人民、损害国家,对这种现象必须严惩不待,必须及时把他们清理出公务员的队伍。所以,只有对公务员的权力实施有效监督,才能使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第三,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公务员,我将严格执法并自觉地接受各地方的监督,提高自己的执法水平,规范自己的执法做法,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7、针对白色垃圾,政府采取系列措施,譬如有偿使用塑料带等,谈谈你的看法。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有人说,塑料袋是二十世纪最失败的发明。我认为,这句话有一定道理,随着人们购买力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方法。但是,人们随意往自然界中摒弃白色塑料制品,由于这种白色塑料制品不易降解,从而造成污染公害。这就是俗称的白色污染。目前,这一问题已经日益突出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与我们近期提倡的科学成长观相悖;
第二,针对白色垃圾政府提出的这一措施我们完全赞同。他通过有偿使用塑料袋来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我个人认为,还需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要从思想上使消费者认识到这种污染很可怕;其次,还应制定有偿使用塑料袋的具体整理办法;既从思想上又从制度上来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实现无白色垃圾现象;
第三,我作为一名公民,我会积极响应政府的提议,对自己加强科学成长观的意识教育,树立生态环境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8、有新闻媒体反映你企业的工作存在问题,领导让你处理这件事情,你怎么办?
领导把这件事情交给我处理是对我工作的信任和肯定,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处理好这件事情。我会从以下几个地方着手:
第一,深入调查事实的真相,看媒体所反映的我们企业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
第二,根据深入调查,我个人认为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种可能性,下面我从这三种可能性中分析,我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我们企业的工作确实存在问题,那么一是感谢媒体和公众对我们企业的注意、帮助和监督,使我们企业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二是认真检讨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整改方案和意见;三是把调查的事实以及整改方案和意见提供给领导审阅;四是领导同意或审阅后对存在的问题马上开展整改;五是将整改后的结果向媒体和公众公布并接受舆论的监督。如果有必要的话,我还会建议领导将政务公开,增加政务的透明度,使公众和媒体能更好地对我们实施监督,避免我们企业行政失当或再次出现问题。
其次,经过调查我们企业的工作不存在问题,是媒体外界对我们企业的工作存在误解,那么我的处理办法是:一是及时消除误解,与媒介开展沟通和交流;二是在沟通与交流时拿出材料文件等证据开展说明和解释;三是感谢媒体继续对我们企业开展监督。
最后,如果经过调查发现媒体是在恶意炒作,那么我的处理办法是:一是给媒体发出严重申明抗议,及时保留提起诉讼的权利;二是企专业部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三是与媒体开展沟通交流,欢迎其对我企业客观公正地开展报道。
总之,媒体的监督是我们国家法律监督制度里的一种形式,这种监督的特点是受众范围广。所以,我希望媒体对我们企业多开展监督以更好地提高我企业的服务意识,提高我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认真承担责任度。
19、据报道,重庆、上海、南京等地不再一律取缔城区马路摊点,对此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题目分析】综合分析类试题,正面解释和阐述,辩证看待。【参考答案】赞成的理由:马路摊点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是城市就业的重要途径。我不赞成一律取消马路摊点。但我们也要考虑马路摊点给城市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要重点从管理入手,解决马路摊点存在的问题,用疏导的方法对待。(1)马路摊点应重在管理和引导,通过工商、税务、卫生、城管等多部门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改善马路摊点的脏乱差现象;同时引导马路摊点逐步向固定摊位转变,政府有关部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将马路市场室内化,建立封闭的商品交易市场。(2)对马路摊点应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项目、不同要求设置,而不是一律取缔;对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街道、不同的时间,我们要有具体的马路摊点管理措施,本着既方便群众又不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管理的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有利于方便群众生活(如小修理等);(4)有利于解决部分人员的九月和生活问题等。
反对的理由:(1)大中城市不应对马路摊点开禁,而应该集中经营、统一管理;(2)政府应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解决失业问题和社保问题;(3)无序的马路摊点会妨碍交通;(4)有些马路摊点会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地,给消费者造成损失,也会减少国家税收等。
20、团队很重要,但是有的团队效果不好,分析原因? 【出题思路】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组织的认识和了解 【答题思路】分析产生的原因,结合不同地区和个人知识提出对策。
【参考答案1】在任何组织中团队都十分重要。对于团队效果不好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团队内部职责不清,造成人员责任不明晰,这既影响了团队的绩效也会影响到员工间的关系。二是团队的领导者在团结中负有重要责任,“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一名好的领导者对团队的团结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相反,团队成了一盘散沙。领导者的胸怀、能力对团队形成凝聚力和想心力必不可少。
三是团队成员的素质和团队的风气。团结讲到底是人的问题,大家的素质比较高,都能够从团队整体目标出发,注重大局,维护团队利益和形象,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就离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不远了。
第四,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公务员,一定坚持团结同志,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工作赢得同事的信任,在琐碎事情的发扬风格,成为一名同事认同的公务员。
【参考答案2】尊敬的各位考官,我曾经在叶县统计局工作过3年,也曾经遇到过如题目中所说团队效果不好的情况,我作为团队中一名普通成员,从自身和旁观者的角度分析当时我们的团队效果不好,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团队成员的结构不尽合理。任何一个组织在建立的时候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我父亲所在的部队就是通过团长和政委两个领导职位相互配合和制约实现共同领导。而当时我所在的统计局人数不多但领导很多,以致领导之间不够团结,另外很多领导对本职统计工作不熟悉也造成了单位内部员工对部分领导认同感差,难以形成工作上的合力。其次,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不足。任何完善的团队总会面临很多新问题,不可能做到完全职责分明,特别是我们政府机构,往往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职责不清时,当情况不明时,我们要本着对工作负责、对领导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方式先工作后分责,先干工作后讲待遇,为了单位的荣誉,为了群众的利益,发扬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我有了过去三年的工作经验,我相信自己如果有幸成为一名公务员,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以工作大局为重,发扬团队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篇:高三每日一练
高三强化训练1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C.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3、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⑴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⑵.“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4、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高三强化训练1答案
1、答案:A、曾几何时【解释】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B、举重若轻【解释】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C、刮目相看【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D、拾人牙慧【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做自己的话。
备考提示:今年高考主要考查了成语运用应注意的三个方面:(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如“举重若轻”与“举足轻重”。(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如“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
(3).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如“拾人牙慧”。
2答案:B(A“这里”“青松翠柏”主谓搭配不当。C“来自”“慕名而至”杂糅,可改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游客慕名而至”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D“受惠”的对象不正确。可修改为“为了让这项住房政策真正使低收入家庭受惠”。)
3.【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考点】考查识记名篇名句
【解析】第一句中注意“藻荇”的字形,第二句中注意“晦朔”“蟪蛄”的字形,第三句中注意“幽”的字形。
【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高三强化训练2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
B.该县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们打造成精品,..以吸引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C.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
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雨【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
4、.补写出下列名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_,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3)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高三强化训练2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B项“故里”指故乡,老家,和“修复”不搭配,应该为“故居”;C项“其”指代不明;D项“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可改为“一纸空文”。A项“唱红脸”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红色脸谱扮演正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
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跟“唱白脸”相对),使用恰当。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
会”搭配不当,可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B、成份赘余,删去“的实验”;
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故选C。w
3【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二、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三、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炼字。第二题考查对某一句的赏析。第三句考查谋篇布局。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4、【参考答案】(1)烟光凝而暮山紫(2)会桃花之芳园(3)风急天高猿啸哀(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樯橹灰飞烟灭(6)万类霜天竞自由
高三强化训练3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B.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
大空间。
B.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乱....的思绪。
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
了他。
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
敬佩。
3、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①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②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杏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①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②楚天:泛指今湖北、湘南一带③杳杳:幽远
(1).词的第一句“蓼岸风多橘柚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上片情景交融,请找出其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并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
4、名篇名句默写(6分)
(1)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庄子&8226;逍遥游》)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几世几年,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官赋》)
高三强化训练3答案
1、答案:B ③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修改病句。A、搭配不当,在“是”前添加主语“天津”;C、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去掉“黄发”。D句式杂糅,去掉“组成”或者将“分”改为“由”。
2.【考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答案】A
【解析】方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句意强调的是“地域狭窄,物产匮乏”,并非“小”。
3、(11分)
(1).①首句写蓼花盛开,清风徐徐,橘柚散发扑鼻芳香,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令人喜悦的深秋画面。(2分)②点明离别的时节、地点;以乐景衬哀情,第一句通过描写喜景(江边的美景给人带来享受),衬托出浓浓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却要送客)。(3分)
(2).“孤”(2分)词人写帆影之孤,凸显离人行旅之孤,寄托了词人对朋友的眷恋(难舍)之情和别后寂寞孤独之感。(4分)(答其他字眼,若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4、(6分)
10.(1)丰年留客足鸡豚柳暗花明又一村(2)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3)齐楚之精英 剽掠其人(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第五篇:公务员每日一练
行测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D。解析: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气温低于0度,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申论:手机红名单
垃圾短信、推销电话,想必每个人都深受其苦。市民杨先生不堪垃圾信息袭扰,将运营商告上法庭。运营商方面律师则表示,已将原告列入一份“红名单”,通知全体代理商不得再向杨先生电话推销、发送广告短信。而能够荣登那份红名单的,基本都是省领导、市领导级别的人物。杨先生如不是把运营商逼急了,是断然不可能享受这种“领导待遇”的。这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所谓的“红名单”,是运营商为领导们度身定做的免骚扰名单,享有不受信息骚扰的特权。运营商因为这些垃圾短信、推销电话赚了大钱,“全体代理商”这样的表述,已经将其背后巨大的利益链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但此特权其实是正常的、基本的权利。
杨先生一个人的问题解决了,千百万用户被垃圾信息骚扰的问题却仍然存在。这几年,各运营商也常摆出一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的委屈姿态,民众被垃圾信息骚扰的基本现实始终没能改变,各种垃圾短信、诈骗短信数量一直增加。此次“红名单”泄露的天机,运营商是垃圾短信源头,既然有技术让领导们免于骚扰,就一定有技术让全国用户免于骚扰,关键问题是:在诱人的利益之下,他们只是做一些虚与委蛇的“假动作”,应付民众罢了。
免骚扰“红名单”的出现,不仅暴露了运营商的真面目,也让人们对特权阻碍民生改善更多了一份警惕。免受垃圾短信骚扰这样的特权,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大众免受骚扰的最大障碍领导免除了身受骚扰之苦,自然就不会有改变现状的紧迫感;监管运营商的部门,领导想必也是有此特权的,管起事来,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特权,成了普通人免受垃圾短信骚扰的一大障碍。
与手机红名单类似的特权一般还有:住房,一些地方想着法子给领导团购经适房或集资盖房;教育,领导的子女总是可以免除排队之苦,上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乃至中学,此之谓“权力择校”。在这些老百姓大呼吃不消的民生领域,一些领导却躲在特权编织的避风港里,民生改善往往也就因此受阻手握决策权、主导政策走向的领导们没有切身之痛,怎会有动力推动民生改善?更有甚者,现在一些地方往往是某个权力部门团购经适房,甚至以单位名义为孩子集体权力择校,让整个服务民生的部门都隔绝于民生疾苦之外。
事实上“红名单”也是一种歧视,是一种特权,是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强制交易。运营商竟将垃圾短信视为为公众免费提供的便捷,而不经允许的强制推销,这个逻辑让人无语。
对于网络运营商而言仍然只用一句话搪塞:我们只是平台的提供者,不负担任何责任。已经再无效力了。一旦弱化了网络运营商的义务,也就弱化了他们改进技术的积极性。应该明确网络运营商与各级代理商之间的连带责任,使他们之间建立连带的法律关系,从而实现权利义务的对等,加大网络运营商的监督义务。同时应加强立法。利用短信犯罪的案件不断增加,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专门法规,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短信市场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
其次应加大技术投入。为手机安装防火墙软件,类似一种手机防火墙的客户端软件,可以根据黑白名单等关键字和号码段的设置,来自动拦截部分垃圾短信。让每一个公民享有公平的“特权”。
行测
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
A.强制性
B.无偿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答案】D。解析: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最核心的特征是,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
申论:灾害救助之祸
2011年,南方持续大旱;2010年,舟曲泥石流;2009年,冬小麦主产区30年一遇的严重冬春连旱;2008年,南方冰冻雨雪灾害;2008年,举世震惊的四川汶川地震;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等等。
中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中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71%,地震灾害占7%,海洋灾害占8%,农林牧生物灾害占6%,其他灾害占8%。而气象灾害中,旱灾排在首位占53%,洪涝灾害位列第二占28%,风雹8%,冷冻7%,台风4%。
自然灾害已经给中国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据中国气象局透露,1990年-2000年,造成人员伤亡4500人,经济损失占GDP的3.4%,2001年-2008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占GDP的2.8%,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面对种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虽然也在努力地推进灾害救助工作,但在巨大的损失和公众质疑面前,灾害救助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我国灾害社会救济制度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在灾害来临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灾区的救济和重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由于各种因素,我国的灾害救济制度依然还是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救灾法律制度不健全。现行的救灾工作指导规范中,多是以部长令或政府行政命令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命令和行政条例是没有较高的法律效力的。这些法规重视灾后救济,轻视灾前的预防和应急机制的建立,对灾害社会救济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二是缺乏完善统一的国家救灾管理体系。中央政府目前尚没有对灾害统一管理的机构,财政部也没有设立专项的减灾基金,这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减灾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是缺乏完善的灾害社会救济志愿者制度。我国在灾害社会救济志愿的实践尚处于空白。设立灾害救援志愿者制度,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救灾,弥补救灾力量的不足。对救灾志愿者进行防灾救灾培训,也是全面安全教育的好途径,更有利于形成互爱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是救灾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当前存在一些截留、挪用、挤占、侵吞、浪费、贪污救灾款物以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说明尚未发挥有限救灾款物最大效益的重要保障。在一些受灾区域存在着挪用专款的现象,尽管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个别干部利欲熏心,以身试法所致,但也反映出救灾款物的监督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未来,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这样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灾害救济提出了许多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在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认真制订相应预案,一旦灾情发生,才能有序进行抗灾救灾,把受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在加大政府救灾投入,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拓宽救灾资金和物资筹集渠道,建立社会化救灾资金投入体系,使灾害救助工作更具开放性。
建议成立由政府及公安、消防、军队、信息、气象、地震、防汛、交通等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防灾减灾体系,建立中央和本地区的救灾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
各级政府要加强救灾款的使用管理,明确救灾资金的使用范围,制定救灾资金“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规范救灾款物基层发放程序,做到发放救灾捐赠款物政策公开、数额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
各地特别是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都要积极落实救灾储备制度,建立了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开始储备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在紧急安排灾区群众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行测
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
D.制订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答案】D。解析:《授时历》是中国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修订而成的,不属于两汉的成就。
申论:减少三公消费、降低政府工作成本
2011年,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要求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并要求2011年6月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目前,中央“三公”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为践行承诺之举。至8月初,绝大部分中央机构公布了三公消费。
公开并不代表公正,并不涵盖公信。在致力于打造透明政府的大背景下,“三公”消费应该同时具备“公开、公正、公信”的新内涵。公平正义比阳光还要光辉”,公开只是见“阳光”,而公平正义才是见“光辉”,唯如此,才能打造公信。
公众有知情权,更有监督权。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批评政府,“三公”公开就是“创造条件”,但公开后的监督制度建设更关键,起码要有三个要素:一是保障公民的质疑与质询权利;二是意见回馈机制;三是“三公”经费预算的修订。做到这三点,制度才能确保有效监督。
公开只是一个起点,决不是终点。要想更有效地监督政府管好、用好财政的每一分钱,还必须要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建立一种遏制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的长效机制。
要明确界定“三公”的范围,并相应调整政府收支科目,细化“三公”经费并纳入相应的科目。与此同时,要对有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及时跟进,并尽快制定出台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和会议、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审核程序。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开“三公”经费本身就是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各种社会监督力量共同实施监督的结果。而要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不能只靠自律,还必须靠他律。中 公教育认为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发挥社会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各种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合力,才不会使“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流于形式。
只公开而不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罚,是难以遏制“三公”支出的。所以,除了公开预算之外,中 公观点认为还必须通过健全问责制度,将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纳入问责范畴,对那些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公职人员,要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依纪追究其相应的责任。特别是要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努力建立责任政府。
行测
中国人的历史知识,多半儿是从“讲史”中得来,有本事、有耐心抱着二十四史读下来的,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寥若晨星
B.历历可数
C.孤鸾寡鹤
D.光前绝后
【答案】A。解析:根据信息三,“多半儿”是个表数量的词,与________构成背离对应。选项B、C、D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量”的概念,但A项“寥若晨星”中“寥”字与“多半儿”更能形成背离对应。C项中的“孤”、“寡”与B项中的“可数”表达的“量”太少而显极端,D项中的“光”、“绝”表达的意思过于绝对而不符合句意。
申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
2011年11月4日,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意见》要求,突出德在干部考核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德的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意见》强调,考核道德品行,主要考核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
同时,国家公务员局也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宣称“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全体公务员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并把该培训列入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职业道德培训内容涵盖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等内容,且涉及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
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讲官德。所谓官德,主要是指官员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由于官员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特殊身份特殊,官德缺失就会在思想上、作风上都导致腐败,其危害不可估量。无数事实早已反复证明,官德是官员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官德缺失往往是官员腐败的第一道溃口。
如今,官德不彰、权力失范的问题颇为突出,媒体曝光的形形色色缺德官员的各色“事迹”,令人揪心,刺激着社会的敏感神经。有的官员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的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官生活腐化、情趣低下,有的官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日记门、艳照门、微博门、短信门等等,无不折射少数官员官德的严重沦丧,官德建设刻不容缓。
为官必须修德,我国自古以来就一直重视官德的养成。古语云: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儒家笃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众所周知,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五德”并提,彰显了官德修养的时代意义与时代要求。事实上,很多官员出问题,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官德上。
从历史上看,官德水平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表面上,官德只是官员个人修养层面上的道德问题,实质上更为重要的是公共权力的监督问题,是法治缺位问题。事实上,当下官德不彰,权力失范,其背后是权力制衡机制的严重缺失。正如学者哈耶克所说,“制度决定官员的变形与扭曲”。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无德官员不敢轻易作恶;而一个坏的制度,却能让天使变成魔鬼,将人性的恶无限放大。
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理应是道德的楷模,官员的官德理应比一般群众的道德水准更高。官德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官德影响民德,影响社会风气。官德水准提高了,群众的道德水准随之也会提高,社会风气因此得以净化,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因此得以提升。官德良好,社会才能风清气正;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德不良,上行下效,殃及整个社会风气。
官德问题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官员的道德修养决非官员个人的私事、小事,与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密切相关,官员的道德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官德”需要内在的修炼和培养,更需要外在的刚性监督制约机制。良好“官德”的养成,除了各级官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外,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机制。考核和培训固然重要,但都不是解决官德问题的治本之策。唯有法治和监督,才是解决官德不彰问题的根本之道。
把权力关进笼子,关进法治的笼子,用法治来驯服容易恣意妄为的权力,用法治训诫官员群体恪守官德、遵纪守法,编织一张依法治权的法网。道德和法律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刚柔相济的有机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要有机结合,依法治权和以德治官也要有机结合,不能把法律和道德两者割裂开来。实践证明,法治更能克服人性的弱点和道德的盲区,更具有稳定性、权威性和恒久性。法治兴,则官德兴;法治衰,则官德败。
编织一张权力监督的天网,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高度重视媒体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将官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曝光在阳光下,同时监督要见实效,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官员要坚决问责。官员要有敬畏之心,没有监督就很难培养官员的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官员的道德水准就会滑坡,就容易恣意妄为和胡作非为。监督,唯有强有力的监督,才能守护住官德的防线。
官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既恪守道德又敬畏法律、接受监督的活生生的好人,是一种既弘扬道德又崇尚法治的好的制度造就的好人。
行测
公民不可以对下列哪一情形提起行政诉讼?()A.对行政拘留不服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了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 C.对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服
D.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 【答案】C。解析:《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本题选择C项。
申论::“不孝公务员”折射干部“心病”
深圳市某区近日发生了一起公务员打骂自己父母的事件,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在各方关注之下,这名“不孝公务员”终于在父母面前长跪流泪道歉。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曾被父母引以为“骄傲”的人,一个在单位、在社会被评价为“彬彬有礼”的人,为什么会同时是一个打骂父母的不孝之人?
应该看到,这起公务员打骂父母的事件,绝对是极其极端的、个别的和偶然的,但是,也应当看到其在某些方面的、深刻的现实代表性。
从家庭内在因素方面看,如何处理伦理关系,如何让家庭、事业、社会各归其位。从社会道德方面看,公务员如何提升道德修养,规范行为,并且在道德建设方面成为表率? 同时第三个需要引起注意的方面,即官员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心理问题。
身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环境发生巨变,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学校来到机关,承受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难免很大。这极容易使一些原有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受到冲击,造成一些人的心态失衡乃至行为失范。
一个人压力过大,会出现“去人性化反应”,其中一种表现就是去道德化,缺乏同情心,将人视为无生命的物体,甚至出现打骂等攻击行为。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心理调查分析资料,我无法确定该公务员的行为是由于其心理压力过大造成,还是其品行问题,或是他是家庭暴力实施者。如果是品行问题,我们就不能为其进行道德开脱;如果是家庭暴力实施者,则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干部群体属于一个高压力群体。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就存在,但出于对岗位角色的维护,官员不会去说对自己形象不利的事情,所以他们的压力被内隐化,封闭住了,即使在我们调查中,也很难拿到真实的数据。
以往对干部自杀的新闻报道不多,因为当时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看法:他们是“畏罪自杀”,不光彩,回避谈及。现在人们想法转过来了,自杀的干部并不都是干了坏事,自杀的也有很多好人。一些优秀的干部具有很高的职业责任感,由于压力过大,身心无法承受,而导致自杀行为。当一个人压力过大的时候,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排解,就会造成心理枯竭,高压力导致高焦虑、高抑郁,最终可能会导致自杀。汶川地震后一位北川干部的自杀案例,就是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崩溃反应。
干部心理问题的出现,有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体的原因。总的来说,环境的原因起主导作用。就大环境而言,社会快速变化成为一种时代特征,这种变化导致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预测把握不准,人的安全根基消解了,当一个人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压力。就官员而言。首先,对自身职务安全感的缺失。相对而言,官场风险性非常大,干部在工作当中更加小心谨慎,不能说错话,更不能做错事,稍不注意可能就会丢失职务,领导干部也因此常感到“高处不胜寒”。
其次,官员的压力疏导渠道相比普通人更少。老百姓有压力时可以倾诉,而官员则不可随意多语,因此他们将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心理疏通途径的堵塞会进一步增加其内压,损害身心健康。所以,官员必须内心力量很强大,才有可能不被摧垮。实际上,经过优选出来的干部已经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但是,随着职务的升迁,他们面临的问题比一般人处理的问题更复杂,难度更大,心力消耗更多。
外部应采取措施来帮助克服与解决官员干部的心理问题,可以尝试从组织、人际与家庭环境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组织关怀。以往的组织环境,过于注重高效率,而忽视了个体的健康。现在的健康型组织要求,在提倡高效率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健康,比如公务员强制性休假制度和培训制度等。工作是做不完的,人的工作精力是有限的,要给高压力的官员们心理康复的时间。此外,官员的培训学习很有必要。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暂时脱离了工作岗位和环境。有团队拓展活动,又有对新知识的讲解,既是对参与培训的官员身体的恢复,又有对其知识的补充。这种充电也能够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更加轻松自如的解决新问题。
在人际方面,应当建立一个充满友善的工作与交往环境,并在家庭和朋友中寻求理解支持。家庭关系当然是不可忽视的,前面提到的深圳公务员打骂父母事件,就是这方面一个极端负面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