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案惠民保障民生”专项活动自查自纠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2 21:3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查案惠民保障民生”专项活动自查自纠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查案惠民保障民生”专项活动自查自纠情况汇报》。

第一篇:“查案惠民保障民生”专项活动自查自纠情况汇报

**镇“查案惠民保障民生”专项活动

自查自纠情况汇报

按照县纪委监察局《关于组织开展“查案惠民保障民生”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武纪发„2012‟9号)的文件要求,我镇及时组织人员,按要求对本镇各部门应担负的民生工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动员部署情况。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为认真实施好民生工程及惠民资金管理“一线实”落实工作,切实把为民办实事工作做好。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到开展 “查案惠民保障民生”专项督查工作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并成立了“查案惠民保障民生”专项执法监察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项工作办公室,落实专人办公。

(二)明确目标,分解责任。根据工作实际,们研究制定了“民生工程”目标管理。要求各责任单位必须按照制度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各项“民生工程”目标的完成。

(三)措施到位,效果明显。我镇抽调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民生工程建设及惠民资金管理落实情况,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切实使民生工程及惠民资金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做实做细,确保各项民生工程目标顺利完成。及时传达民生工程有关政策,通报民生工程进展情况,促进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预防资金在惠民政策过程中贪污、挤占、挪用公款,行贿受贿、失职渎职的案件。

二、民生工程自查情况

经过全镇上下的积极推进和整治,各项优惠政策 逐步得到了落实,干部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 1

步规范,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1、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补助等资金足额、及时发 放到农民手中,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今年截至目前,全镇已发放农资综合补贴966.20万元,良种补贴 258.07 万元,退耕还林补助582.77万元,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307.20万元,订单粮食直补155.10万元,农机下乡补贴15.44万元,危房改造补助771.20万元等各项补贴均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种粮农户、养殖户和购机户进行了及时补贴,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没有截留、挪用、虚报 冒领等现象存在。

2、救济、农村低保资金发放情况 一是认真搞好全镇救灾、救济等社会保障工作,及时发放救济物资。二是做好农村低保对象审核工作为做好农村低保审核工作,在县民政局的帮助下我们组织村干部对全镇贫困家庭重新进行了摸底调查,低保金实行一卡通并全额发放。三是及时发放各类救助款物,为贫困人口、“五保”供养对象和优抚对象提供了生活保障。

3、转移支付资金到位和村干部工资、办公经费发放情况 一是设立专户。按照“村财镇管、镇管村用、专户专账”的方式由镇财政所集中统一管理,分村核算,支出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实行报账制,确保村级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工资统发。村干部报酬由镇财政所直接划入村干部个人 账户,确保村干部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三是严格办公经费核发。按照规定,分批及时拨付办公经费,坚决杜绝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的情况发生。

(二)建立机制,严格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法规以及《议事规则》的程序进行,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形成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使经常性 的作风建设做到经常化,预防腐败问题发生。

(三)及时解决群众涉农上访诉求问题,对待群众来信来访,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群众的来信来访,不论事情急缓和大小都认真对待,建立了督查登记和专人负责回复制度。同时,建立了承诺服务制度。杜绝了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确保了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第二篇:坚持惠民导向 保障改善民生

坚持惠民导向 保障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结合点、着力点。一方面,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使各族群众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只有民生改善了,长治久安才能够有牢靠的物质基础。因此,做好新疆工作,必须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集中力量办好老百姓所思所盼的事,下大力气加快改善各族群众特别是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使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使中央支持新疆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早日见到成效,让党的温暖、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惠及新疆各族人民。要坚持宏观调控的惠民导向,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统筹协调,使民生事业能够在跨越式发展中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并通过民生不断改善和提高,为促进新疆经济较快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具体来看,需要把握好一个总体思路,坚持四条原则,深化四个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十项重点任务。

把握好一个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优先、基层重点、群众第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民生领域,加大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和困难地区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稳步推进社会事业重点领域改革,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的关系,把经济建设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前提基础和根本保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导的战略选择,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增加社会财富,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坚持四条原则:

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推进惠及民生、改善民生的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民生要改善,首先要发展。发展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前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只有千方百计的加快发展,逐步缩小与沿海和内地发达省区的差距,而且努力保持发展速度比周边国家快、人民生活比周边国家改善快的优势,才能打牢新疆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促进廉洁高效、开放和谐的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中改善民生。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与均衡发展相结合,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确保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可及。以农村基层、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为重点,切实维护城乡低收入者、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权益,落实好基本公共服务国民待遇,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努力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差距,将公共财政和各种社会资源向基层一线、向艰苦边远地区、向困难群众倾斜,增强这些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切实把有限的财力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着力解决各族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全心全意造福各族人民。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点与均衡发展相统一,重视解决薄弱环节问题,缩小行业和同类服务机构之间不合理的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以规划为引导,着力优化资源配置。要全面加强统筹规划,通过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统筹好轻重缓急、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将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建设纳入到指导思想统一、发展目标一体、政策取向一致的科学轨道。要以城乡统筹为目标,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科学规划布局结构,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提高标准化水平。要坚持区域覆盖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建设自治区和跨地州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共建共享。重点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整合,尽可能采取统建共用设施和用房,建设综合性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鼓励对口支援省市的社会事业单位进行对口帮扶,增强对新疆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维护团结稳定的局面。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是改善民生的必要保障。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民生改善、以发展巩固民生改善、以稳定保障民生改善,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和新疆长治久安。

深化四个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12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取消“以药养医”。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在准入、服务质量监管、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等方面对公立和民办

医疗机构同等对待,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政策。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服务收费、政府补助为主的补偿机制和公益性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

二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依法落实教育经费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以上。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参与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巩固和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力争尽快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逐步建立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对困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逐步实现在全疆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的目标。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教育改革和学校管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鼓励非义务教育阶段更多吸收社会资源办学。

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群。完善所有制结构,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

四是继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调节统筹协调机制,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以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提高艰

苦边远地区职工工资收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动态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加快推进十项重点任务:

一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坚持促增长与促就业紧密结合、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两手抓,重点解决好零就业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的就业问题。一要继续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带动就业的作用,结合结构调整积极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大力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二要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抓住对口援疆机遇、鼓励到企业、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多渠道培训等途径,到2011年末全疆2009年以前未就业的7.5万名大中专毕业生基本实现就业。三要多渠道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积极组织农牧民参与疆内基本建设,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自愿转移就业。争取“十二五”期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00万人次。大力开发主要面向就业困难人员的公益性岗位,巩固零就业家庭二十四小时动态清零成果。落实少数民族就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安排少数民族人员就业,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少数民族人员就业。四要加快实施职业培训计划。落实企业新招用大中专毕业生岗前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实施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训计划,力争两年完成2.2万人培训任务。扩大职业培训规模,组织农村特别是南疆地区的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未就业的学生参加职业培训,提高培训补贴标准。推进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加大投入力度,大力

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园基地建设,支持符合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

二是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目标。一要以养老保险为重点推进制度建设。大力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12年前实现全覆盖。将无收入的城镇居民纳入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切实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二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保工作。三要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步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努力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四要加快提高社会保险地区统筹层次。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逐步提高城镇医保、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统筹层次。五要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实施“关爱工程”,将孤儿、弃婴纳入机构和居家供养。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孤儿和流浪儿童养育标准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三是大力推进富民安居和定居兴牧工程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安全适用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到2015年完成150万户农民安居富民,实现11.05万户游牧民定居兴牧,完成16.14万户国有农牧场危房改造任务。以企业援建牧区水库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到2012年建成25座牧区水库,1个渠首,1个饮水工程,新增库容1.427亿立方米,新增草料基地

1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0.9万亩,确保工程建设尽快惠及各族牧民群众。把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解决各族群众的生存问题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果、养殖等产业,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真正做到各族群众生活有保障,增收有门路,富裕有希望。

四是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政策到位和监管到位,继续实施廉租住房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积极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改造,按计划完成国有林区(场)棚户区改造任务,逐步建立分层次、多渠道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十二五”期间城镇保障性工程建设达到123.3万套,完善住房保障财税支持政策,拓宽保障性住房融资渠道,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保障性住房投融资体系,增强政府住房保障能力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

五是着力抓好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加大中央和自治区补助投资力度,并以困难地区为支持重点,抓好水路气电等基础设施和优美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3年全面解决剩余343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建设总里程6.05万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11万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所有乡镇通沥青路,9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努力形成城乡公交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为农民出行、商品流通和农业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加快连接气源地至县市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城镇居民用气问题。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并逐步向农村推广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十二五”期间建设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工程25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20处,建设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工程1000处,建设农村沼气乡镇服务网点4000个。加快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设进度,到2012年实现南疆三地州所有县市及21个农牧团场全部天然气化。加大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边远山区农牧区缺电、少电及无电问题。加强农牧民聚居区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改水、改灶、改厕、改圈,切实改善村容村貌。

六是优先发展现代国民教育。建立覆盖城乡的学前双语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体系,在继续推动普及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平和质量提升,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民汉合校工程,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办学条件均等化,促进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双语幼儿园等工程建设。支持发展学前双语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到2012年基本普及学前两年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双语教学。加快对少数民族中小学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加授本民族语言文字课程的双语教育步伐,到2015年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切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继续实施211工程等重大工程,增强科研基础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能力。到2015年,农村学前两年幼儿园入园率达80%,城市幼儿3年入园率大幅提高;义务教育初步实现标准化、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3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年提高到10年,教育发展水平位居西部前列。

七是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精神卫生、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加强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边远地区远程医疗系统试点建设,重点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开展农村急救体系、边远地区医疗服务站等建设,并为边远地区配置农村流动医疗服务车。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第四期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工程。加快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别覆盖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并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八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要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建设“春雨”工程,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级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建设,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改善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各村、抢救性文物等保护设施条件,继续实施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二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繁荣艺术创作,鼓励文化创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拓展文艺创作的主题和素材,创作生产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具有高水准的文化精品。三要推动形成文化产业大发展格局。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提高文化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

约化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四要建立覆盖城乡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完善体育设施布局,为各族群众提供基本体育公共产品和体育公共服务。壮大体育健身产业,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和水平。

九是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产业。依托社区积极开展老年生活照顾、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老年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各类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鼓励举办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吸收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养老服务业。加强服务标准、行业规范和管理制度建设,鼓励国有、民营资本进入老龄产业。

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重点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社会治安突出地区综合治理,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社会保障、就医、子女就学等民生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问题。发挥工会、妇联等社会组织在服务群众、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民众利益维权机制。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灾害四级响应机制和应急救助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第三篇:专项教育活动自查自纠汇报材料

新闻综合频道专项教育活动自查自纠和实施措

施工作情况小结

根据中央、自治区《关于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频道深入开展了旨在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原则,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现将自我教育与自查自纠工作的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1月上旬)

2010年1月10日我频道按照台里的部署召开了“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专项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三项学教”领导小组成员宣读了专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总监出席大会并讲话。分别传达、宣读了中央、自治区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新疆电视台党委《关于“杜绝虚假报道 增强社会责任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新闻工作实际,特别是专题报道实际做了题为“新闻工作与新闻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理论联系实际,围绕着职业与职业道德,人生职场的生命时光,职业形象与生活形象等问题由浅入深进行讲解,得到了职工的共鸣和欢迎。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0年1月15日—2011年1月30日)

我频道通过自查自纠阶段的摸底调查工作,没有发现虚假新闻报道的现象和问题。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我频道制定了“杜绝虚 1

假报道的相关制度措施。组织全体采编人员学习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并从完善新闻从业人员管理、新闻采编、人员培训、责任追究、社会监督等方面入手,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杜绝虚假报道的产生传播。

此外,我频道还按照部署,认真查找在防范和抵制虚假报道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要求全体采编人员要继续发扬实事求是、敬业奉献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采访作风踏实,坚决杜绝虚假不实报道,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不利用职务之便,索要、接收报道对象的钱物搞有偿新闻,不以“公开曝光”、“编发内参”的方式要挟他人以达到个人目的或其他不正当目的;坚持报道的高品质、高品位,坚决抵制低级庸俗之风,不播发不健康、不文明、误导受众的报道和广告;不炒作和蓄意制造舆论“热点”,追求轰动效应;依法维护报道对象的隐私权、姓名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热情、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对其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使之尽快解决。对涉及媒体自身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完善考勤制度和考核制度,以饱满的工作精神,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新闻宣传报道使命。对于举报新闻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经调查核实后,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第四篇:自查自纠专项活动学习心得

自查自纠专项活动学习心得

近期,单位组织了《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大讨论的学习,通过“七查七看”活动使自己认识到在学习、工作上的不足之处,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存在的不足

1、学习不够,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特别是工作忙的时候,常用老眼光、老办法去对待和处理新问题,对于一些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

2、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学院领导交办的任务,常常只是根据领导布置的工作,说一步走一步,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慎乱,由于思想不够解放,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断精神。

3、平时只顾忙着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不太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与自己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事不热心,不主动,与其他同事交流不够,有针对性地去想办法,帮助周围的同事解决实际问题不够。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针对个人存在的不足,我将从思想深处查找原因,从身体力行上下功夫,力求在学习上有提高,工作上有进步。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改进学习方法,抓住学习重点,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辩别是非能力并与实际结合起来,指导实际工作。

2、强化工作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服务意识,工作中做到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责任感做最好的工作,多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多交流沟通,用最好的服务为领导排忧解难。

3、紧跟时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

总之,在这次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中,通过学习,加上自己在思想深处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决心以此为契机,提倡“从我做起”的精神,不强调客观,高标准,严要求地从自身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员工。

第五篇:赤城县人民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汇报

赤城县人民政府

关于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调研工作的汇

报 提 纲

(2012年2月2日)

尊敬的王司长,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赤城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将我县近年来民生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落实政策、强化保障、增加投入等多项措施,着力解决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农业农村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县民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1、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五年来,我县城镇新增就业686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98人,培训农民工1.6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426人,劳务输出达到6.3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941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2%,全面完成省市目标任务。特别是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着眼进一步提高县域发展软实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县事业单位公开招录119名二本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聘用30名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驻企业监管员,安置村官115人、新农村工作者33人、大学生村医10人充实到

各乡镇,在有效解决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同时,县直各部门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利用国债资金390万元,县财政配套446万元,建成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1座,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站4座。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障试点工作,农村参保人数达到15.6万人,参保率达98.9%;企业、机关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到9847人和2011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5万人和2.4万人,城镇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00人,失业保险月平均参保人数达9900人,各项工作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不断扩大城乡低保覆盖范围,去年以来,为城乡3.7万困难群众发放低保金4848万元,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建成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77所,着力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题。投资1600万元建成雕鹗、东万口、云州三所中心敬老院,五保供养标准达到了集中供养每人2800元/年,分散供养每人1900元/年,实现了五保供养对象“应保必保”和“按标施保”。

3、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完善。不断完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及其他事业单位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同等职务人员基础绩效工资执行相同标准,按月发放;绩效工资由各单位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体现工作、量化实际原则进行发放。同时,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定期邀请职工代表对工资标准、分配形式、补贴办法等内容进行协调讨论,有效提高

了职工代表的业务素质、维权意识和各单位、企业民主管理水平,促进了职工工资的合理增长。

4、教育事业统筹发展。一是教育布局不断优化。五年来,投资9324.66万元,新、扩建县第一小学、田家窑小学、茨营子小学等学校36所,总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投资720万元新建的赤城县第一幼儿园,达到市一流水平。目前,全县拥有正规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类中小学校和教学点85处,基本形成了以县城初高中为示范、乡镇学校为骨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为补充的教育服务网络。二是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累计招聘特岗教师373名,专任教师124名,其中,一本以上全日制师范类高校毕业生17名,研究生2名,全县中小学教职工达到2514人。教师结构不断优化,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考升学率稳步提高,2011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54%。不断加强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积极开设动漫设计、农业技术等社会紧缺专业,通过与北京、天津等地区联合办学、对口升学、安排就业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成才和就业提供保障。三是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全县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免交全部学杂费和教科书费,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学生救助力度,去年以来,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154.8万元,受益学生达1790人;落实中小学蛋奶资金142.1万元,受益学生5966名。大力实施“双安工程”,为每所学校配齐了保安和监控设备,不断加强对校舍危房、校车运营、校园食品安全的改造和管理,营造了安宁有序的校园环境。

5、医药卫生事业扎实推进。总投资7308万元的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投资896万元,先后完成了县妇幼保健院、18所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目前,全县共有县级医疗机构2家,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机构各1家,中心卫生院7家,一般乡镇卫生院11家,村卫生室318个,个体诊所70个,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18所乡镇卫生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严格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12个百分点。诊疗费用平均降低50%左右。继续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将234个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县参合农民达到23.3万人,参合率提高到95%。

6、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把推进廉租房建设作为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09年起,累计投资6900多万元,落实农村危房改造3852户,实施了444套廉租房建设工程,其中,竣工400套,44套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去年以来,我县抢抓省委、省政府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机遇,以引进高端智力人才、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为目标,投资3.76亿元,在县城霞城大道东侧张家窑村北,启动实施了2000套以公共租赁房、人才家园为主体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公租房1800套,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廉租房72套,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20套,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66套,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基础工程已经完工,项目竣工后,可有效解决部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当前,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为主体的保

障性住房体系已基本建立,198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入住。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突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把项目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坚持从群众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项目入手,整合资源,高位推进。五年来,共实施各类民生项目89个,总投资98.6亿元,占项目总数的49.7%。特别是,县医院搬迁改造、中央彩票公益金、农村安全饮水、中小学校舍改造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的深入推进,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二是把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作为改善民生的主要推力。狠抓国家、省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加快民生改善步伐,不断调整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增加县财政投入,及时解决近年来由于企业改制造成的下岗职工、临时工等应保未保人员及断保人员的参保续保难题。同时,不断提高低保补助标准,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差标准由252元/月提高到280元,农村低保年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到1500元。三是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严格执行“属地管理”、“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县领导包乡镇、包尾矿库等多项制度,不断健全信访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通过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攻坚月”、“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天网工程”等专项行动,强化对矿山企业、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森林防火、社会治安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为人民群众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多方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

民生领域支出列为县财政支出的第一序列,全力打造公共财政,优化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确保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同步增长。2011年,县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达到5亿多元,其中,教育支出达2.3亿元,占到公共财政支出的17.02%。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达1.4亿元,占到公共财政支出的10.4%。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积极整合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领域资源,科学包装项目,主动申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支持。五年来,共争取上级各类民生项目补助资金7亿多元。三是鼓励支持社会投入。创新成立驻京流动党支部,发动赤城籍在外成功人士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目前,已有2000多人先后回乡创业,投资发展现代产业,完善村镇基础设施。总投资1.5亿元的东卯农业循环经济园区项目,为当地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四是引导农民自主投入。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的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广大群众出资出劳参与乡村道路、富民产业等民生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3、完善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先后编制完成《赤城县城乡总体规划》、《赤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赤城县环京津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了今后民生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将民生工作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统筹考虑,保证了民生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二是建立民生工程项目责任制。每年县委、政府都将当年实施的重点民生工作进行责任分解,明确牵头领导、完成目标、负责单位和责任人,向社会公开承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做到了领导到位、机制健全、保障有力。三是完善监管制度。坚持把民生工程建设质量放在首位,实行绩效审计和全程监督制度,落实“业主负责、施工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层层落实责任,从源头上保证了民生工程质量。同时,由纪检监察和财政、审计部门对民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和重复投入等违法违规现象。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1、财政民生支出压力较大。自2006年以来,我县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累计用于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出近20亿元,切实解决了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但由于我县山多地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小、结构层次低,农业人口众多,仍有16.34万群众尚未脱贫,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委、省政府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县,面对保民生、保运转任务和广大群众日益增长和生活文化需求,县财政保障民生支出的压力较大。

2、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累计投资近80亿元,高标准实施了河道治理、道路交通、绿化亮化、新民居建设等一批城建工程,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城

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与城镇居民收入、生活条件仍有较大差距。

3、重大民生项目土地指标短缺。近年来,我县先后启动实施了京北一级路、县一中搬迁、人才家园、白河、汤泉河综合治理等重大民生工程,总投资达72.67亿元。项目的实施,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健全县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增加就业,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当前国家、省市实行了更为严格的项目申报、审批制度和土地政策,受到土地指标制约,其中部分项目无法启动实施,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京北一级路项目,需用地4500亩;人才家园项目,需用地150亩;白河、汤泉河综合开发项目,需用地800亩等)。

4、教育、卫生服务能力与群众要求仍有一定差距。虽然我县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卫生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但受到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教育、卫生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基层卫生机构和中小学校建筑面积不足、房屋短缺、功能不完善、设备陈旧落后,教育和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部分群众仍存在“看病难”、“上学难”问题。

四、下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1、培强产业,打造民生工作的强力支撑。一是强化现代农业在民生保障中的基础地位。围绕建设环首都农业示范园区,依托样田万亩供京蔬菜基地、东卯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北京二商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生猪养殖两大特色产业,在县城及样田、龙门所、东万口、东卯等乡镇,连片建设蔬菜基

地,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提高到2.2万亩,发展订单蔬菜3万亩;在雕鹗、大海陀、后城等重点乡镇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新增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小区10个,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小区达到58个,生猪养殖发展到20万头。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年后农业合作社力争达到15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带动农户3.3万户,户均增收5000元。二是提升生态旅游在民生保障中的带动能力。定位“国内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旅游专项资金,用于县内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金阁山、护国寺、冰山梁2A级景区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力争“温泉—县城—金阁山—护国寺—冰山梁”旅游线路初具雏形,以“线”带动“面”的上档升级。加快塘子庙温泉度假村建设,抓好总投资31亿元的丹霞山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推进总投资14.1亿元的后城飞行小镇和京北水城旅游度假村项目,围绕重点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农家乐和生态村,让农民从中受益。三是突出新型工业在民生保障中的保障作用。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实施11个铁矿企业技改扩模项目,铁精粉生产能力达到950万吨;加快矿产资源整合,逐步淘汰10万吨以下矿山、选场,推进规模开发;着力优化工业结构,完成国华大南山、摩天岭三期风电项目,年内全县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4.95万千瓦,启动白草风电和国华长沟门风电项目,打造风电集群,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强化生态保护,在炮梁、田家窑等重点乡镇,实施矿山、风电生态恢复治理,打造“绿色矿山”,实现生态建设与人民增收双赢。

2、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抓好一批民生实事、好事。一是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8%,推进县第一中学迁址新建工程,在县城新建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加快教育人才引进,提升教育教学软硬件水平。成立校舍安全管理办公室,全面加强对校园安全、校车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深入实施“蛋奶工程”,普惠27所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县医院搬迁改造,建成二级甲等医院;实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吸引优秀医药人才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决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就业渠道,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县域经济建设。继续推进医疗、养老、生育、失业保险提标扩面工作,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惠政策,对参合人自筹部分年均补助10元。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由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月人均补差由180元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人均1500元提高到1900元,月人均补差由80元提高到100元。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人均每年2800元、1900元提高到3200元和2300元。增强住房保障能力,住房公积金单位缴存比例由8%提高到12%,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570套,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

3、抢抓机遇,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紧紧抓住中央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和省委、省政府打造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战

略机遇,将扶贫开发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紧密结合,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一是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启动实施京北一级路建设项目,打通与京对接便捷通道,实施大海陀、冰山梁、金阁山、后城等旅游道路和与京对接县、乡道路的提升改造工程,构筑便捷交通网络,提升县、乡、村发展活力。同时,围绕解决农村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脏乱差等实际问题,加强水、房、电、气、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力争3年内行政村畅通率达98%。二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利用5年时间,启动实施252个村的扶贫攻坚,确保全部脱贫。2012年,将重点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两路(国道112线、省道宝平线)、三河(红河、白河、黑河)沿线及产业基础、村容村貌相对较好,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热情高的100个村的脱贫任务,围绕强龙头、建基地、扶到户、促增收的思路,科学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庄布局规划,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规模养殖、林果经济和生态旅游四大产业,逐步形成特色产业村、产业片,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条件和生活水平。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县城为龙头、建制镇为节点,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城镇扩模增容,完善功能、改善环境、塑造特色,提升集聚人口和产业的能力。实施“幸福乡村”计划,完成后城镇后城村、东卯镇井儿沟村等新民居示范村扩模,建设样田、云州新民居示范村,鼓励山区、矿区农户移民搬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强化措施,提高财政资金在民生领域的保障能力。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在民生领域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不断完善税

源管控体系,加强对矿产开发、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税源监控,努力打造一批优质财源隆起带和增长点。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压减“三公”经费,把更多资金向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倾斜,2012年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要比2011年增加35%以上。同时,加大向上沟通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理解支持,对财税返还、税费减免、转移支付等方面予以倾斜照顾,缓解县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监督审计机制,加强对各项民生惠民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追踪问效,坚决遏制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建议:

一是取消或免除贫困县区在实施交通、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地方配套资金,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并且对贫困县区财政实行“少取多予”政策,加大县级财政在国民经济分配中的比重和转移支付力度,并将资源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省市分成部分全部留县,用于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二是加大农田水利、地方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放和审批力度,帮助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为提升我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我县谋划了总投资 70.78亿元的生态恢复治理、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县中医院搬迁等多个民生项目,建议国家、省市能对贫困县区的民生项目予以优先安排,并适当增加资金投入。

三是帮助协调北京各大部委加大对我县的帮助和扶持力度,加强与北京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帮助引资金、引项目、引技术、引人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对外交流能力。

四是帮助协调相关部门适当增加贫困县区建设用地指标,对贫困县区与南部发达地区实行有区别的土地政策,降低项目引入门槛,加大土地保障力度,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五是帮助协调省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平台作用,尽快落实1亿元融资资金,解决我县保障性住房后续建设资金问题。

六是建立和完善贫困地区人才培育政策,建立农村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业等专业人才的扶持力度,通过提高待遇、解决编制、定向委培等方式把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基层教育、卫生、农业队伍中,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下载“查案惠民保障民生”专项活动自查自纠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查案惠民保障民生”专项活动自查自纠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劳动保障民生工程汇报(5篇范文)

    市劳动保障民生工程汇报 市劳动保障民生工程汇报 市劳动保障民生工程工作汇报 ,劳动保障民生工程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保增长、保民生、......

    “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工作总结.

    调查地点 紧贴中心抓发展 富民惠民促和谐 ---111县2007年度“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工作总结 组织 坚强有力 、 组建专门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委书记111......

    “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工作总结

    紧贴中心抓发展 富民惠民促和谐 ---111县2007年度“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

    百事惠民活动汇报[5篇范例]

    **县人民政府 “百事惠民活动”工作汇报 (2012年7月20日)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百事惠民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迅速安排部署,扎实推动各项为民实事的开展......

    黄山市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汇报

    全面部署 迅速行动 扎实推进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 ——黄山市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工作汇报尊敬的葛局长、胡副局长及各位领导: 根据省文化厅统一部署,4月15日至5月15日在全省......

    政治纪律专项活动自查自纠情况

    乡(镇)党员干部政治纪律专项活动自查自纠情况 根据《关于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监督检查的实施办法》文件精神,乡(镇)党员干部对政治纪律专项活动进行自查自纠......

    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工作情况的汇报(精选5篇)

    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工作情况的汇报 自治区文化厅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危害民生民利专项活动资料

    1.专项活动期间,重庆根据本地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对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案件予以重点监督,全市检察机关共监督行政机关移送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等环境资源领域案件96件137人,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