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区医护发【2012】75号
签发人:玛依努尔.尼亚孜
1、对抢救留观患者及病人入住病房时,佩戴“腕带”,详细填写腕带中的信息,包括姓名、科室、性别、住院号、床号、年龄、族别,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应在“腕带”与“床头卡”中标识,特殊科室根据科室特点及病人情况如心理卫生科增加科室电话号码等信息。小儿科、新生儿科可制作卡通式手腕带,保证查对的有效性。
2、规范使用新式床头卡,患者的固定信息如姓名、年龄、民族、住院号、医保类型、住院日期等填写在床头卡上半部标识,其它动态信息如护理级别、饮食、输血病人血型、手术、臵管护理、造口护理等各种动态信息填写在床头卡下半部分,予以警示提醒。方便医护人员更好的识别患者身份及相关信息。
3、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或提供任何其他治疗和操作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住院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并核对处臵单信息与腕带、床头卡信息是否一致。
(1)对清醒的病人进行查对时,由病人自己报姓名,护理人员查对处臵单、诊疗卡、腕带、床头卡等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2)对昏迷的病人进行查对时,由陪护报病人姓名,护理人员查对处臵单、诊疗卡、腕带、床头卡等信息识别患者身份。
(3)患儿输液或各种处臵等,由家长报患儿姓名、年龄等信息。
4、输血病人,认真核对输血单信息,并履行谁执行谁签名制度。输血前、输血时必须两人核对签字,完后24小时内护士长/护士长助理核实并签字。配血一次一人一管,输血一次一人一份。
5、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严格执行专科交接登记制度。
(1)患者专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转接。
(2)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必须严格执行交接流程。
(3)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必须严格执行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4)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陈述,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落实督导,定期召开会议并有记录。
2010年3月制订
2012年3月第2次修订
第二篇: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为准确识别患者身份,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发生,防止窃用医保,农保及保险费用。护理人员在首次接待入院患者时准确无误的核实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及诊断,并安排好床位; 二,患者床尾有身份标识牌,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护理级别,确认患者的身份; 三,床位医师,核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后进行诊查,开医嘱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四,在标本采集,给药,注射或输液以及其他治疗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无误核实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和年龄,确认患者身份; 五,实施护理技术操作前同样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及床号; 六,急诊、手术室、产房及病房各科转科,首诊科室的护士,陪同病人携带病历送往接诊科室,双方确认患者身份; 七,抢救室危重病人均配带“腕带”,注明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诊断,以确认患者的身份 八,产房新生儿出生后佩带“腕带”,注明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作为确认身份的依据; 九,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前护士核实病人真实身份,给患者佩戴“腕带”,注明科别、姓名、床号、病区、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以确认患者身份; 十,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前手术医师进一步核对,回病房时,麻醉医师与病房护士核对病人信息,清醒后病房护士进一步核对; 十一,“腕带”质量要求要高,松紧适度,字迹清晰,不易涂抹,不伤害患者皮肤;
无名患者的身份识别方法
一、身份确认前
1、急诊护士接诊身份不明患者后首先确立无名氏。
2、由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氏、性别、诊断)。
3、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申请单均填无名氏、性别、诊断等,并报告医院行政值班/医务科/保卫科。
4、保卫科根据患者随身携带的相关物品,证件及时联系患者家属。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身份,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的腕带。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室护士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并通知医生更改患者信息,由医务科盖章确认。
3、如患者已住院其身份已得到确认,经主管医生确认在住院证更改并签字,患者凭身份证去医务科、住院处更改相关信息。
4、如无名氏出院,出院后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篇:ICU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ICU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所有入院患者均采用双重身份识别即住院号及腕带,腕带上准确填写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经两人核对后填写手腕带,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若损坏需更新时,需经两人重新核对。腕带佩带舒适,松紧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二、新入院患者如有家属陪同,让家属确认患者姓名与其身份证,医保卡或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农村医疗合作卡一致。
三、新入院患者有家属陪同,陪同者不确定其姓名与身份证、医保卡或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卡一致者,嘱其3日内带好相关证件到办理入院处确认或更正准确,由责任护士负责跟踪督促完成。
四、若入院患者无家属为无名氏者则由床号、住院号、性别为其主要识别标识。若有2名或2名以上无名氏者则由床号、住院号、手术与否,男患者与女患者为确认标识。
五、在医院的管理信息中,除原有的床号、姓名等信息外增设患者住院号信息,打印的给药单、注射单、输液单等执行单中醒目显示患者住院号及姓名、年龄、性别。
六.加强对患者使用腕带情况的检查,护理质控组定期或不定期对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落实进行督导检查、点评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有记录。
第四篇: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患者身份识别措施
1、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对新生儿、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意识障碍、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以及高龄(≥75岁)、语言及听力障碍的患者必须使用识别腕带。
2、佩戴腕带应按照规定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科别、床号、性别、年龄、住院日期等,填写完毕后需由双人核对(医护人员—患者、医护人员—家属、医师—医师、护士—护士、护士—医师),确认无误方可给患者佩戴。
3、按照腕带标识制度要求使用腕带,新生儿、手术病人、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危重患者或语言、听力障碍的患者使用腕带标识识别患者身份。
4、各项操作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必须执行不少于四种以上的患者识别方法,如反问式查对、查看腕带标识、查对床头卡信息等,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方开始操作。
第五篇:门诊及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尤其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特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示的制度及程序:
1.凡住院病人,在病房办理住院手续时,均需配带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及有效核对依据,并告之病人目的,防止自行取下。
2.腕带上应注明患者住院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及诊断。
3.“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需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给患者带前要经有效确认,无误后方可带上。
4.在进行与病人一切相关操作、交接等处置时,必须使用两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问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5.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操作者都要用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查对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6.有效识别患者身份的程序:
方式一:当患者意识清、在病床上操作时:患者白报姓名,与床头牌、操作物核对
方式二:当患者意识不清、在病床上操作时:看腕带,与床头牌、操作物核对
方式三:患者意识清、不在病床操作时:患者自报姓名,与腕带、操作物核对
方式四:患者意识不清、不在病床操作时:让患者家属报患者姓名,与腕带、操作物核对
操作物包括:操作时患者的药物及治疗单、抽血单、验检单、检查单、手术通知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