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批评与惩罚的教学案例
在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旧存在这种现象: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多于奖励,批评多于表扬,否定多于肯定,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理应分析惩罚学生的负面影响,关注惩罚策略,讲究教学管理艺术,更要搞清惩罚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其重要地位,把惩罚转变一种动力,以便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提高教
学效果。
在开学初的一次信息技术课我碰到了这样一种场面。
因为信息技术课是学生们最爱上的课程之一,上课铃响后,上课的学生老早就已经进入计算机房,启动计算机并各自操作着,我也步入教室,准备开始上课。在正常教学内容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在每节课中,我要求学生5个同学为一组,在实际的练习中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在其中抽取一名同学为组长负责与老师进行交流,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汇报说明。
我按照常规,在上完课本内容后便开始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就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记录,以便在总结中向全体同学进行说明。在巡视到后排一组的同学时,我发现其中一组同学讨论特别积极,并不断用手指指点屏幕,我想他们组内或许产生了意见分歧,正在争论不休。所以就过去查看,那组同学也没注意我的动向,仍旧我行我素。待我走进一看,我一腔怒火。原来他们正在讨论qq内容。学生看到我站在他们旁边都一声不吭,慌忙溜回到自己的座位,让我奇怪的是,他们回到座位后还一个劲的点击鼠标,好像要关闭什么窗口,我行动也快,瞟了一眼,顿时明白了其中,原来,他们在关闭qq窗口。我一声令下,“把手放好!”,还没来的及关闭的同学,在屏幕上堂而皇之的显示着聊天窗口。
我这时也很为难,因为心中存在着矛盾,为什么呢!昨晚碰巧在和妻子一起看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时看到关于儿童的惩罚教育相关内容,并和她还展开了一场交流会,我妻子也是教师,所以两人的交流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在交流中也得出了不少结论,但一点是明确的:在现实的教学中,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惩罚在课堂中时刻存在,但教师对惩罚教育学生的艺术还了解甚微,并不能把握好惩罚的尺度或方式,没有更好的运用惩罚来激励学生,来引导学生。
思考片后,我果断决定,不妨让我也尝尝惩罚艺术的魅力,但是,到底怎么办呢?我还是犹豫,其实是在思考到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让惩罚变成利益。
“qq”,它是交流信息的工具。我茅塞顿开,何不让它变成我和学生交流的工具呢?我这时看了学生一眼,他们个个都像是老鼠见了猫,一声也不吭。我叫组长站起来,问谁带头的,他不吭声,我已经明白一二了。随后问他们,平时在课外有没有在使用qq,他们点了点头。我想,他们应该是比较了解了qq的使用方法。也能够独自安装qq软件。我问他们,还有其他同学在使用qq吗?这时,他们个个都争先恐后,点兵点将。我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班级会使用qq的同学还真不少。这时,其他同学听到后,都纷纷抬起头看我。我看了一下时间,离下课时间还早,断然决定:停止一切操作,坐好。
学生们以为我要发火了。个个乖乖的把手放好,听候我的“训斥”。我向全班同学提出怎样处置这5个同学。同学们议论纷纷,也一时不敢提出什么建议。这也是我预料的。但随后,出乎我意料的事发生了。“老师,在上课时间,我们是不能使用qq,但是我们何不建个qq群,张斌(刚才的那组组长)对qq最熟悉,让他负责,把您也加入其中,在课外我们也能请教请教您,或者帮我们解答不懂得问题。”这时,整个教室炸开了。原本一动不动的坐着,现在交头接耳,议论声响彻一片。
稍过片后,“好!”,因为对惩罚艺术的尝试,我下了决定。既然学生们能够这样“拥护”提出的决策,我继续“演”下去。我宣布对张斌同学的惩罚意见:张斌负责建立自己班级的qq群,并负责日常的维护,整理工作,把同学们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在qq群中提出来,供大家一起探讨,不管是什么学科。并且把不会qq的同学教会,并把全班同学qq加入进来。
当我的宣布一结束,同学们“高声欢呼”,我也看到张斌同学原本一脸沉静露出一丝微笑……
在后续的生活中,我的决策得到肯定,同学们在qq群中都非常积极,畅所欲言,有针对性地探讨一个问题,也有发表自己对某节课的看法,更让我欣慰的是以前不敢在课堂中提问的学生都能和我交流。要求我解答问题,使我着实成了他们的课外老师。特别说明的是,在课堂中再也没有出现刚才的一幕。
在此我借鉴自己经历及相关文摘,总结了下面的体会:
有效的惩罚,往往使学生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因此受益匪浅。而粗暴的惩罚,往往使学生自尊心受损,产生逆反心理。惩罚的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关心和尊重的土壤里开出来的灿烂花朵。由于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所以惩罚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科学的惩罚可
以让孩子学会珍惜,懂得规则。
同样是惩罚,甜甜的惩罚是善意的惩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惩罚中包含着惩罚者对被惩罚者的一种爱!当学生意识到“爱”这个字眼时,他会欣然接受你的惩罚并改正错误。试着使用甜甜的惩罚吧,它体现着惩罚者的高尚和大度,显示了惩罚者的修养与宽容、胸襟与情怀。若能如此,惩罚对被惩罚者来说也是一种享受,一
种幸福。
做—名高尚的老师吧,让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惩罚时也能感觉到师爱,也能从中体味到你的宽容、你的关怀。如果能让学生感觉到“被惩罚着,也是美丽的”,那你一定是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第二篇:慎用惩罚批评
慎用惩罚批评
古代父母对孩子“七不责”
(《黄帝内经育胎智慧》)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做家务等体力活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屡教不改应对五步法
1.谈谈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3.共同讨论,找到亲子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4.把所有的主意都写出来,不加褒贬
5.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会务组涂伟林(2495784812)09:17:56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家务和工作有责任感;
3、不能对孩子失信或撒谎,说话要算数;
4、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不可互相责怪;
5、父母对孩子要关心,关系应亲密无间;
6、孩子的小朋友来家作客时,应表示真心欢迎;
7、对孩子不能忽冷忽热,更不该发脾气;
8、全家的事应征求全家人的意见,有点家庭民主;
9、家里要搞文体活动,星期天至少玩半天;
10、父母有缺点,孩子也可以批评。
这10条反映出孩子们心目中的好家庭、好父母,应该是充满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他们最厌恶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和毫无生气的家庭。
第三篇:巧用批评 慎用惩罚
巧用批评 慎用惩罚
一、巧用批评
批评是父母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制止孩子错误的言论、思想和行为再次出现,从而终止他们的有害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对孩子不良的行为举止给予否定的评价,使孩子感到惭愧和内疚,从而促使孩子改正的一种教育手段。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正如小树在成材过程中要出现枝枝杈杈一样,孩子也正是在这不断地“打杈掐枝”中进步的。因此巧妙地正确地使用批评实在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项重要保证。
(一)几种不正确批评方式
1、小题大作式的批评。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家长,他把批评教育看成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法宝,抓住孩子的一点点小毛病,就要极其严肃认真地批评一顿。
小洁今天放学进家,用脚踢了一下门,做过之后,又马上意识到了,十分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就这件小事,爸爸把小洁叫到身边,开始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训话。家长正襟危坐,从国际国内形势说到对青少年的希望,从工人叔叔、农民伯伯说到门的制造。家长口若悬河,孩子是置若罔闻。
这样的小题大作式的批评,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容易伤害感情。
2、数落唠叨式批评。
另一种不正确的批评,是把批评变成数落,唠叨。这是孩子最不愿意接受的教育方法,每天的絮絮叨叨,尽管苦口婆心,实际是无效劳动。北京市团市委对1000名中学生搞了抽样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生活中最烦恼的是什么?”有80%的学生是“爸爸妈妈无尽无休的唠唠叨叨。”
例如,小芳就最怕妈妈唠叨。要是考坏一次,妈妈恨不能说上半个月。什么“你不要强了”“你还不赶紧努力,隔壁小明都超过你了”“我什么都不让你做,你怎么还这么不争气”等等。
特别是每天吃饭的时候,全家人到齐了,饭菜摆上了,家长的批评也开始了。什么“我这饭菜都喂了狗了。”“吃得不少,真本事一点没有!”等等,这样的批评是徒劳无益的。唠叨型批评是不可取的。
3、第三种不正确的批评,是乱批评。
家长只看现象不问原因,不调查,凭着想当然乱批评。这是十分要不得的。
例如:彤彤今天又回来晚了,一进家,爸爸就批评开了“你就是不听话!放了学,不马上回家就知道玩,就知道踢球,靠玩能考上重点吗?..”一通批评,都没容孩子说话。
过了几天,老师来家访,告诉彤彤的爸爸,彤彤每天放了学都去给一位生病的同学补功课,这不,生病同学de 家长今天还送来了表扬信呢!这时,彤彤爸爸才恍然大悟,原来批评错了。
刘然上了中学以后,家长更关心他的学习了。一次刘然拿回了一张试卷,家长一看,才得了75 分,于是勃然大怒,就批评起来了,什么“你不要强啦!”“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有什么事分心了,为什么学习成绩下降了?你上小学都是98 分以上,为什么上了中学就这么退步!”
其实刘然的家长就没搞清楚,这75 分还是全年级第一名呢!老师出题难度很大,就是要看看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能力,这75 分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作为刘然家长不了解中学课程和小学课程的不同,不了解这次考试的特殊情况,这种乱
批评不仅冤枉了孩子,也影响家长的形象。
因此,批评前,一定要做好调查,要使自己的批评有根有据。
4、第四种不正确的批评是急风暴雨式的批评。这种批评是来得快去得急,有时让孩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小梅的爸爸是个要脸面的人,只要是在街上听到邻居说了小梅什么,或是开了家长会老师反映什么,回到家来,不问青红皂白,便是劈头盖脸地一痛批评。孩子要是争辩几句,往往还要引出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怒斥,甚至拳脚相加。
这种批评常常会委屈了孩子,批评不到点上,自然也不会产生效果,往往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增加孩子对邻居对老师的仇视憎恶。
李松的爸爸是平时不管孩子,批评孩子要由心情来定,李松心里明白:只要爸爸高兴,做错事也不要紧,要是爸爸脸色由晴转阴,干了好事也能挨批评。这种批评的方式,不仅改不了孩子的不良习气,还会模糊了孩子的是非概念。
5、第五种不正确的批评是袒护式的批评。
有的家长,对子女视若掌上明珠,对孩子百依百顺,听之任之,娇惯溺爱。老师反映孩子的问题,家长要么谎设借口,要么承揽责任。他们关心的不是孩子有什么过错,而是自己的宝贝是否受了伤害,是否吃了亏。
董浩和小朋友打了架,妈妈把孩子拉回来,指着孩子骂到:“窝囊废,要是没能耐,就别跟人家打架,你没长着手?你不会打他!打出毛病来,我掏钱给他治!”
这种责骂越多,孩子的问题越大,长此下去,还会把孩子引入邪路。
(二)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批评呢?
1、要提高家长自身的思想水平。所谓批评,就是用正确的思想分析错误和缺点,看问题要透彻,分析得要入情入理,说得要深入浅出,这都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这样批评起来,才能恰到好处,让孩子心悦诚服。
2、要不断向孩子进行勇于乐于接受批评的教育。既要向他们讲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又要讲清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是一种美德,正如古人说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还要讲清如何正确对待批评,要逐步做到:闻过则喜,不能是闻过则怒。
3、对待孩子的缺点错误,要冷静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批评孩子时,要允许孩子陈述辩白。没搞清事情的真相,一定不要批评。
4、批评孩子时,要对事不对人,批评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因此凡是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语言和动作都不要用。语调可以坚决,气氛可以严肃,但不要大喊大叫、侮辱、讽刺、挖苦,甚至打骂。类似这样的话不要说:“你真不要脸!”“你还活着有什么劲!”“我看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真笨!这些年的饭都喂了狗了!”
5、批评要公正,实事求是,要及时,要就事论事,不要翻旧帐,算总帐。这样的批评孩子易于接受,也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批评错了要向孩子道歉。
6、批评之后,要引导孩子对错误行为进行补救。比如:孩子捉弄了小朋友,父母除了严肃地批评孩子外,还要让孩子向小朋友赔礼道歉,挽回在对方身上所造成的有害影响。假如孩子损坏了别人的玩具,除批评之外,父母要动员孩子从自己所喜欢的玩具中拿出一件来做为给对方赔偿,并向对方表示歉意,还要保证以后不再干类似这样的事情了。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和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好品质。
二、慎用惩罚
惩罚也和奖励、批评一样,是一种教育手段。特别是对幼儿,适当的惩罚,可以确立和巩固孩子的是非标准,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但是,惩罚只能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一定要慎用。
惩罚,一般指行为惩罚。例如由于孩子出现了某种错误行为,家长禁止孩子到外游玩,不允许参加某些活动,临时撤消对孩子的某种许诺,这都叫惩罚。当然,惩罚还包括体罚和责打。
家长使用惩罚手段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惩罚绝不是灵丹妙药,要正确理解它在教育中的作用。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严肃的态度甚至严厉的做法足以使孩子产生思想震动,会使孩子对不良行为的后果加深记忆,并在以后的行为中引以为戒。然而,滥用惩罚,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标准,诱发逆反心理,甚至会产生恐惧、冷漠、孤独等不健康的情绪。因此,运用惩罚时一定要慎重、恰当、适度、及时。
(2)对孩子进行惩罚,一定要及时。田浩的妈妈按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买了太阳牌锅巴,可田浩不知爱惜,边吃边丢。妈妈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并没有给予批评。过了十几天,田浩又要求妈妈给她买她最爱吃的虾条,妈妈却说什么也不买,而且生气他说:“上回给你买锅巴,你边吃边扔,以后什么也不给你买,谁让你不知道爱惜呢!”孩子不服气,因为她早已忘记,便和妈妈争吵:“什么时候我不爱惜了?”
这位妈妈想用不买虾条做为对孩子不懂爱惜食物的惩罚,但是,由于孩子的记忆持久性较差,十几天以前的事,她早已忘记了。这样做,孩子可能认为妈妈是在寻找借口,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会伤害母女之间的感情。因此,罚惩的运用,应该在孩子产生错误行为的同时,或事后不久就给予孩子恰当的惩罚,这样可以使孩子把过错和自责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过错的记忆与认识。
(3)一定要把事情了解清楚之后,才能对孩子进行惩罚。平平最喜欢小汽车、小飞机这类机械玩具了。可买回没多久,他就把这些玩具拆了,所以平平的玩具箱里不是汽车没车轮,就是飞机没翅膀。一天,平平手拿着一支小改锥,又在拆新买来的小闹钟上的螺丝。被妈妈看见了,妈妈吼叫着,从专心致志的平平手中夺过那个小闹钟,“你什么都毁!什么都坏在你手中!”一气之下还把平平玩具箱中的破“飞机”、破“汽车”一股脑地都扔在了垃圾箱里。平平抱着妈妈的腿哭着,求妈妈把这些“破烂”给他留下来。可是妈妈把这种做法做为对平平“爱毁东西”这一不良做法的惩罚。
这位糊涂妈妈哪里知道,平平拆汽车是想知道汽车为什么会跑;拆飞机、拆闹钟是想了解飞机怎么会飞,闹钟为什么会响。这是多么可贵的探索精神!若能给予极大的爱护和引导,平平长大了,说不定会在某一种科技领域内,做出惊人的成绩呢!然而,这探索的稚嫩幼苗,却被妈妈粗暴地不问青红皂白的惩罚给摧残了。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由于生活经验太少,常常发生过失,或是好心却干了坏事。请家长万万不可不了解清楚情况就急于惩罚孩子,这种做法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良好的愿望,甚至会扼杀孩子最可贵的品质。经常这样滥用惩罚,孩子表面上会“老实”些,但却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抑,形成懦弱、抑郁的不良性格。
所以,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家长遇到孩子做了错事时,一定要先了解清楚,请孩子说说他的想法,再施惩罚不迟。对孩子良好的愿望,家长要给予及时扶助,告诉孩子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4)惩罚要适度。幼儿园的孩子正在午休,小牛牛睡不着,他偷偷地下床来,走到小红的床前,在小红的脸蛋上亲了一口。睡中的小红受了惊吓,哭了起来,也惊醒了不少小朋友。
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长,牛牛的妈妈很生气,回到家里把牛牛按倒在床上照着屁股就是几巴掌,边打边问:“你以后还耍流氓不?”直到牛牛下了保证才停止。
这样的处理就太过分了。牛牛懂什么是“耍流氓”吗?怎么能把孩子天真无邪的行动与成人的不轨行为相提并论呢!这样做不仅不能使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何在,还会模糊是非概
念。
因此,惩罚一定要适度。要按孩子的心理去帮助他们分析,让孩子心悦诚服,在被惩罚过程中受到教育。
(5)打骂教育是应该摒弃的手段。1991 年初,一起虐待亲生女儿的事件轰动了北京城。9 岁的小亚娟常常因为没写完作业、不听话等原因,被其父打得遍体鳞伤,以至孩子多次被逼得离家出走。其父还以“孩子是我的”“我恨她不争气”来为自己开脱责任。
不少家长也持有类似看法,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想疼就疼,想爱就爱,想打就打,谁也管不着!所以不少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受过家长的打骂。
孩子是属于父母的,这无可非议。然而,他们还应属于国家,属于民族,属于时代。在孩子身上不仅寄托了父母的厚爱和期待,孩子的成长还关系着祖国的兴旺与民族的发展,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的陈旧家教观念,必然派生出狭隘的教育偏见。
有些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度,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恨得要死”。他们恨孩子不听话、不争气、不露脸、不成才,因此,遇到孩子有些缺点,常常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误认为真的“棍棒之下出孝子”。
其实,家长的“棍棒”,只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阴影,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甚至导至孩子说谎、敌视他人等不良品质的形成。
在一所大学,有75%的知识分子家长有打骂孩子的行为。而且多是打得毫无道理,如规定刚上初一的孩子,如果是每门功课考试不得90 分就要挨打等,这些孩子的心灵被扭曲了。
棍棒底下不仅出不了孝子,还往往逼得孩子走向了反面。
上海市对流浪街头的一千多名少年做了调查,其中有40%的孩子是由于父母打骂而出逃的,这些孩子成了罪犯的后备队伍。
打骂扭曲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的心灵麻木、冷漠、粗暴、残忍,产生一种难以控制的对抗心理和屈辱感,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打骂只能是一种伤害,而不能成为教育,打骂不仅伤害了孩子,也会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严重了还会触犯法律。
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搞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证,做父母的以自己的言行孩子树立了可效仿的榜样,孩子对父母充满了敬仰、信任以至崇拜,在这样的家庭中,无须家长的唠唠叨叨,父母的形象就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的教科书。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恶煞的凶神,家长的一举一动都立即会引起孩子胆颤,家长的一言一语都引孩子警惕防范,这样的形象,能引起孩子的敬慕信赖吗?
心服口服、心悦诚服才能使孩子成长进取。还是让我们克服不正确的惩罚和摒弃打骂教育吧!
第四篇:不合理惩罚案例
不合理惩罚案例
案例1
乌鲁木齐消息:乌鲁木齐某小学的一名9岁的女学生,因未及时交作业,而被老师强行扒下裤子展览屁股。
事后,小云(化名)几次在夜间哭闹,家人感到奇怪便开始询问,最后小云才说出缘由。该校领导得知此事后,深感此事件的严重性,立即组织全校师生召开大会对此事进行讨论,并让这名教师当众检查。
案例2
郑州消息:6名初二的学生因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被老师赶出教室,随后,这位老师让他们排着队从二楼跳下。这起发生在河南某乡一中的体罚学生事件在当地引起广泛的关注。
记者看到该校教学楼的二楼距地而约3米来高,楼下是硬土地,上面裸露着砖头。该校朱校长介绍,初二(1)班6名学生没完成家庭作业,数学老师熊某某勒令他们到走廊上去写。过了一会儿,这些学生仍没写完,一位学生说:“我不会做。”熊老师说了句气话:“人家都会你不会?你惩笨,跳楼算了。”然后就回教室继续上课。没想到几个学生真的钻过护栏抓着下边铁管跳了下去。居然没有事又回到楼上对教师说:“我跳下去了,让我进班吧。”但熊某某不信,那学生就当着教师的面,又跳了一次。熊老师就对其他5名学生说:“你们做不出来都跳下去吧。”
5名学生排着队都依次跳下去了。其中一名学生落地时扭伤了脚,当即坐在地上不能走路。事情发生后,熊某某被限期调离。记者了解到初二(l)班还有一项规定;物理单元考试谁成绩下降一分吃一个鸡蛋。担任物理课的周老师解释说,现在不让打、骂、体罚学生,也不让罚款,她就想出这个办法。
案例3
当前,许多学校罚款成风,常常会在一些学校的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中发现有关罚款的规定.如《···中学有关维护校园秩序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二,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5—100元罚款处理.1,随地吐痰,泼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物者.2,在墙壁,黑板,厕所等公共场所胡刻乱画涂改等有伤风雅者.3,抽烟,喝酒,打游戏机者.4,故意损坏桌椅,门窗,玻璃,黑板,仪器等公共财产者.5,随意拉动电源开关者.”还有的规定旷课迟到罚款,甚至明文规定考试不及格的也要罚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是依法治教下的“依法治校”.案例4
三毛是大家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女作家,她与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她与大胡子荷西的爱情,都是那么令人感动,而她的自杀,也令许多人为之惋惜,为其伤心。可以说三毛的死是一场人生悲剧,悲愤是在瞬间发生的,但其自杀的想法却早在少年时期就已发端。
三毛早在13岁时就曾自杀过。三毛自幼性情孤僻,感情脆弱,读初中二年级时数学成绩很差。数学老师平时对三毛十分冷淡,一天三毛做不出习题,老师
便把她叫到面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最喜欢鸭蛋,今天我请她吃了两个。”说着就用饭蘸墨汁的毛笔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圈,然后让三毛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少年三毛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便顺从地转过身,全体同学顿时哄堂大笑。老师等大家笑够后让三毛到教室角落一直站到下课。下课后,老师又罚她从有众多学生的走廊和操场绕一周再回到教室。许多学生看了三毛这副模样都尖叫起来。三毛在学校受到莫大的精神刺激和侮辱,回家后并未告诉父母,自己也没有掉泪。直到三天后才显现出这件事的后遗症:三毛早上去学校,在走廊看到自己的教室时立刻昏倒了。后来,她一想到去学校,便会立刻昏倒失去知觉。从此,三毛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自闭症,再也不肯去学校,越来越怕接触外面的世界,害怕所有的人,她把自己也封闭起来达7年之久。
案例5
做错题,罚抄万遍“1+1=2”
鄞州区五乡镇逸夫中学初二
(五)班,班主任老师经常会用一些“奇招”来整治学生,比如,学生违反了校规、班规要交给老师罚款,学生做错了题要罚抄10000遍“1+1=2”。,老师经常对同学们“罚款”,一些同学因为没做眼保健操,或者没穿校服,都会被班主任处以10元、20元不等的罚款,做错了一道数学题,被班主任罚抄了10000遍“1+1=2”。
(现代金报,06-4-21)
案例6
因为作业没完成,九岁小学生遭老师当众扇耳光并被罚用刀割手指。
因为没有完成作业,广州黄埔区一名只有9岁小学生遭老师当众扇耳光的体罚,并被罚用小刀割手指。该学生的家长为此把肇事老师和学生所在学校一同告上法庭,提出高达100万元的精神损害赔偿。黄埔区法院一审判决:赔偿小郑精神抚慰金6000元,国光小学对原告作出书面道歉。
昨天的庭审中,法官曾建议双方进行调解,但终因校方态度强硬,不得不通过法律来裁决。
(http:///ch2/yuanxiweb/education/web/jyal.htm)案例7
上课吃瓜子?老师罚长跪一小时
因为上课偷偷吃瓜子,贵州安顺市一名只有8岁的小学生遭老师当众一巴掌的体罚,并被罚跪长达一小时。该学生家长为此把该老师和学校一同告上法庭,提出高达50万元的精神损害赔偿。于刘同志老师态度强硬。他声称并没有如此惩罚。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亿唐网10月15日)
案例8
1999年9月27日,陕西黄陵县田在镇中心小学教师葛小侠,因学生葛某没带《数学天天练》,便当即抽其两耳光,然后将其踢倒,再让全班28名男生每人抽葛某10教鞭;并规定谁抽得重便表扬谁,抽得轻要受10棒的惩罚;40多分钟的无情棒,打得葛某小便失禁,休学在家。
第五篇:表扬与奖励比批评和惩罚更重要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惩罚更重要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授者,一方面对学生有一个示范作用。可以说教师的言谈举止影响着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师的是非观念影响着学生的是非观念。但是在学校里,教师有正确的做法,学生未必跟着做,教师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学生的是非观念未必跟老师一样正确。不是教师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而是告诉的方式不对,收到的结果就不一样。教师面对学生,处理学生的事情时,最普遍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表扬与奖励,另外一种是批评与惩罚。那种方式更好呢?我认为对学生,教师应该多采用表扬与奖励的方式。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惩罚更重要。这也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引出题目)
为什么说表扬比批评更重要呢?首先,我们来谈谈批评。有人说批评就是一剂苦药,良药苦口利于病,所以对学生而言,批评才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但是这个苦药能不能利于病,还要看这个人喝不喝这个苦药。人都是喜欢被表扬的,当面对批评时,很多人就不愿意接受。对孩子,学生而言,心智还没有成人那样成熟,更是喜欢被表扬,面对批评时他们会非常排斥。这就像那个苦药,你给他,他不喝,还开始讨厌你,学生的病没治好,对你反而产生了厌恶,于是,你不要他这样,他偏要这样,结果愈演愈烈,效果反而不好。另一方面,批评,惩罚学生就好像在学生前进的路上设置了屏障,学生虽然知道不能走这条路,这种行为方式是错的,学生虽然可以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但是学生回头后又往哪走?你没有告诉他。那怎么办呢?我们就要用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来引导了。(批评和惩罚的弊端)
学生会会有一个基本的能力,那就是重复的能力。但是你要让孩子,让学生去重复一件事,那你就要去做有一件事。那就是在他第一次做那件事的时候,你应该给予回应,并且回应越大越好,正面积极的最好。这个回应就是表扬和奖励。这里给大家说一个小事情,在十一长假时,我去厦门我姐那里,我姐有个孩子,5岁,读幼儿园,当时跟她玩的时候,有件事印象比较深刻。就是她爸爸惹了她,然后她就开始打她爸爸的头,我姐就很着急,就吼她,还握着她的手不要她动。结果那家伙挣脱后更加拼命地打。为什么那家伙后来还要打,而且还打头,更加拼命地打?因为有人独一她的行为做出了反应,导致她很兴奋,觉得那样做有效果,所以还要继续打。其实对孩子来说有些时候是没有是非观念的,她并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但是当他看到别人对他的行为有反应时,就认为他的行为世友效果的。所以作为教师来说,要抓住孩子的这种特质。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看到孩子在做一件正确的事,一件好事时,我们要做出一些反应,那就是之前题目中所说的表扬和奖励。那样孩子才更会去重复这种好的行为。(对孩子要用表扬的方式去引导)
有人说自信是一种力量,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微笑地,平静地面对人生,有了自信,生活便有了希望。有人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命运之神一次次把我们捉弄,只要拥有自信,拥有一颗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心,成功迟早会属于你的。自信是我们真正的POWER,而对孩子来说,自信的建立需要得到别人的表扬和奖励。表扬与奖励对孩子的一个作用就是它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使孩子在生活中能勇往直前。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在生活中多给孩子鼓励,让他们拥有这种自信,不至于在做事情时,一开始就心生恐惧,打退堂鼓。(鼓励帮助一个人建立自信)
大文豪苏格特,这样一位优质的成功者,成绩却难以入目,身染小儿麻痹症的他,右脚行动不便,身体孱弱,几次重病差点丧命,本来就有些自卑的他,加上成绩不如人,便成了学校怪胎,言行常常不礼貌,爱缺课,学期末的评语都很糟。只有一位老师知道,他虽然厌恶功课,但对读书却充满兴趣而给予了他鼓励,而这也正是他的人生转折点,他最终从爱丁堡毕业,当了执业律师。成名后的苏格特曾回小学的母校参观,感触良多的问学校老师:现在学校成绩最差的学生是谁? 他学习当年看重他的那位贴心老师,告诉那位红着脸的小朋友:你是个好孩子,我当年也跟你一样,成绩很差,不要灰心,说完并从口袋掏出一枚金币送他。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苏格特的身上应验了。他更用心良苦的盼望,他的一句话也能改变别人的一生。(故事)
由此可见,表扬和奖励催人奋进,能帮助普通人发挥出更大的潜质。表扬和奖励对一个人的成长必不可少。
好了,将到这里我们在对刚才的部分进行总结一下。简单来说我们充分说明了表扬与奖励比批评和惩罚更重要这样一个观点。批评也许可以警醒人,但是别人未必接受,而表扬和奖励就相当于给别人一个方向标,让他知道怎么走是对的,并且能够让人充满能量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结语)
黄色的是名言,观点,故事。红色的是每段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