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战友邱少云》案例分析与反思胡云华
《我的战友邱少云》案例分析与反思
玉溪第三小学六年级语文组胡云华
[案例]
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时,我抓住重点句“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让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情感熏陶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学过程]
师:请大家读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
师:“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真的是刀在绞“我”的心吗?生:不是的。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呢?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课文,用心研究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是一种痛苦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师:说得更明白些,行吗?
生: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也好像在“我”身上燃烧一样,这真是万箭穿心般的痛苦呀!
师:说得真好!邱少云的痛苦让“我”感同身受!还有别的体会吗?生:“我”当时非常担心。因为在“我”身后埋伏着整个潜伏部队,要是邱少云突然叫起来或者突然跳起来,整个部队就要遭受重大的损 1
失。邱少云还那么年轻,他能忍受烈火的煎熬吗?这种深深的担忧与紧张像刀一样地在绞着“我”的心。
生:“我”还感到非常无奈。一方面,“我”不忍心看着烈火把邱少云烧死;另一方面,“我”又根本不能跑过去把他救出来。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像刀一样绞着“我”的心。
师:有心救人,却无力回天,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悲哀呀!
生:我体会到此时此刻,作者感到十分绝望。这种绝望像刀一样在绞着“我”的心!因为“我”盼望火能突然间熄灭,但是,“我”心里很清楚,这种奇迹根本不可能发生。
师:同学们再深入地想一想,像刀一样绞着“我”的心,是否只有痛苦、担心、无奈和绝望?还有什么?
生:邱少云那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这种感动使“我”的心像刀绞一般。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精彩。作者当时的确是百感交集!那么多复杂的情感纠缠、冲击、碰撞,使“我的心像刀绞一般”。这种情感,不仅仅是作者的,也是在座每一位同学的。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更真切的体验。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扣人心弦,字
里行间流淌着丰富的情感。如何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真切的人文关怀?我作了如下尝试。
(1)球形研读。对该自然段的一般教学处理是:“读这段话,说说从中体会到作者哪些心理活动?”让学生一一梳理出作者“紧张——担心——矛盾——痛苦”这一情感发展线索,结果在理性分析的支配下,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往往荡然无存。其实,此时此刻,作者的情感不是线性的,而是浑沌一体、千虑百感一齐涌上心头。由此出发,我抓住“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一重点句,围绕“刀绞”一词精心设问: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呢?以此为支架,辐射全段。这一问紧扣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焦点,给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把握,避免了对课文的条分缕析。这样变线性教学为球形教学,化理性分析为感性体验,真正实现了情感熏陶的目的。
(2)多元读解。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我引导学生对文本多元读解,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阅读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灵性、人性和悟性。
(3)角色换位。最后环节的朗读训练,我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邱少云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碰撞、情感交流。在角色换位中,由于有了强烈的内心体验,学生的朗读也就入情入境了。
第二篇:我的战友邱少云案例
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情弦
――《我的战友邱少云》案例分析
曾经有哲人这样说过:“人类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动人的情感”。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重视语文课程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在阅读中,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语文课本中选择的都是些文质兼美,情感真挚的课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段段真挚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的阅读就是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情景,引领着他们重视情,感受情,领悟情,升华情,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目的。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课文记叙了抗美援朝时期,在我军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歌颂了邱少云同志为了革命,为了集体的利益,严格遵守纪律,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可是,由于本篇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从学生的知识背景、人生经历和年龄特点来看,体会邱少云严守纪律、为了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是有难度的。那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如何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搭设情感之桥,引导学生感受情、领悟情呢?本节课我为学生感受情感、领悟情感铺设了四层阶梯。
一、创设情境、重视情
本节课,我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上课伊始,在教师包含激情的一段导语之后,让学生们深情地呼唤英雄的名字,初步唤起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和人物的距离。从学生专注的神情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绪已沉浸于这个情景中。这是引领学生入文,为他们感受情感、领悟情感铺设的第一层阶梯。
二、抓住重点、领悟情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本课也正是通过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也不动的动作和我矛盾复杂的心情来表现邱少云同志为了革命严守纪律、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的。因此7、8自然段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两个难点,我采用如下教学环节:
在体会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的内容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环节:第一层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出邱少云在烈火中是怎样一动不动的。学生通过对“千斤巨石”、“最后一息”、“一寸地方”、“一声呻吟”等词语的分析都可以感受到邱少云在烈火中坚如磐石的意志。此时的学生的情感和文中人物的情感已经开始沟通了。第二层让学生体会邱少云为了革命严守纪律、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为此,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出邱少云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一动不动的,在独立思考之后,让他们用“在 情况下,邱少云一动也不动。”的句式表达出来。由一点发散至全篇,深入体会邱少云的精神,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情感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体会出邱少云是在潜伏情况及其危险的情况下、在火势凶猛的情况下、在烈火烧身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情况下、在邱少云可以获救的情况下一动也不动的。第三层,让学生再次回文读第8自然段,看看此时你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想用什么语气来读。通过对以上几种情况的分析,此时同学们对邱少云的理解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坚强了,他们已经能够明白邱少云是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烈火中严守纪律、牺牲自己的伟大品格,对邱少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了。整个过程的设计不仅分散了理解的难点,而且给学生创设了动眼、动手、动嘴、动心的情境,无疑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在第一层次铺设的情感基础上,又进一步的走进了邱少云的内心世界,从而对邱少云产生了敬佩之情。这样,学生情、人物情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潜移默化融合在一起了。这是教师为学生铺设的情感的第二层阶梯。
三、突破难点、感受情
课文的第7自然段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邱少云的伟大品格的。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又创设了一个情景:烈火无情地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着,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被烈火吞噬,你的心情怎样?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作者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再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出了我矛盾、复杂的心情。此时课堂已超越了时空,学生心、作者心,心心相通,学生情、人物情,情情相融,这不就是新大纲中所讲的语文的熏陶与感染的作用吗?这不就是语言的魅力吗?让学生在这种语文实践中,调动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达到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这是教师为学生铺垫的情感的第三层阶梯。
四、深化中心、升华情
最后一层情感升华是在课文的结尾部分,学生已经被邱少云的伟大精神所打动,教师深情引导: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1952.10.12日)。这一天,邱少云这个伟大的战士,用自己的年轻的生命,换取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就像烈火中的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中朝人民的心中。在他牺牲之后,他的战友们为了纪念他,在三九一高地上刻下这样的题词。让我们也怀着对他无比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一起来读读这段题词好吗!题词高度凝练了邱少云的伟大品格,此环节通过齐读碑文,让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最后,教师在学生仍然激动万分的时候,让学生再一次自豪地呼唤英雄的名字中结束了本节课。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优点是:
1、重视情境地创设,本节课无论是导语的设计,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整个教学过程都注意到以自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感染每一个学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情。
2、我也很重视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平等对话,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珍视孩子们的独特感受。
3、重视学生读书,本节课读书比较充分。注意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悟,在读中引发思考,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驾驭课堂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学生分析“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不动时”,有些环节的时间有些拖沓。比如,在体会潜伏部队离敌人很近的情况时,只要让学生体会出当时潜伏的情况不利于志愿军,潜伏的要求高就可以了,没必要让学生反复抓词体会、反复读。还有在体会火势凶猛的这一段时,有些地方学生能读出来就可以了,不用把每一个描写火大的词语都细细分析。这两处浪费的时间过多。因此,在体会文中另一个重点内容:我复杂、矛盾的心情这一部分时,就不够深刻了。另外,由于时间紧,后面省略了看图想像、背诵等几个环节。
2、课件应再烘托一下气氛,再现当时的情景。如在学完第7自然段之后,放一下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视频;在朗读我复杂、矛盾的心情时应选择适当的背景音乐来烘托当时的气氛等等。
(三)努力方向
今后,我还要认真钻研教材,继续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之间的整合,让课件真正做到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为课堂增色的目的。我要上好每一节课,抓住每一个做课机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三篇:《我的战友邱少云》反思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张沟一小
李平霞
在教学设计时,我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首先,教师要有激情,以情感人,以情动情。从课堂教学伊始到裸堂结束,老师始终饱含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绘声绘色的范读、引读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情境,他们仿佛已身临其境,目睹了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对邱少云这位英雄的敬佩之情已油然而生。在课堂中出现一些自认为的亮点。
1、紧扣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补充,更不是传统课程的“味精”和“兴奋剂”,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性转变。课标在“教学建议”再次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以交往为媒介和手段,只有在真正的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习得的知识才是真知,增长的能力才是真实的。此课的学习目标有两个:1,邱少云在烈火中是怎样表现的?哪些地方感动你?2 文章作者是怎样写内心活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即学生学习目标实现的过程,用目标导向指导学生学习,可谓是有的放矢的学习。
2、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强烈的视听效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邱少云处境的万分危急,以及邱少云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壮举。课上,在学生理解邱少云在烈火中仍然严守纪律的基础上,把握最佳时机,播放邱少云烈火烧身却一动也不动的感人情景,再现那感人肺腑的时刻。当学生们亲眼目睹那肆虐的大火吞噬看邱少云的身体战士们那焦虑、痛苦的表情以及英雄那坚毅的神情陷入土里的十指的时候,每一个同学都被邱少云严守纪律,为了革命不惜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的崇高精神所深深地感动。每一个镜头都在紧紧地牵动着每一位同学的心,深深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此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同学们怀着对英雄邱少云的敬佩之情放声朗读。这时,同学们动情的朗读,饱含着他们对英雄无比崇敬之请。尤其是当同学们随着佯奏带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时,同学们仿佛就是邱少云战友,怀着为邱少云报仇的心情,冲向“319”高地。教室里,激动人心的喊杀声,激烈的枪炮声和饱含激情的读书声融为一体,把整个教学气氛推向高潮。从而达到了教师、学生、作者、编者心心相通,情感共鸣。
3、“以读带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人物特点。“为了……为了……为了……”是邱少云克制住烈火燃烧痛苦的力量源泉。先是齐读、回答问题读,再是找对应内容读,理解比喻句找邱少云与千斤巨石的异同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读等,通过层层递进的朗读,学生就离邱少云越近,充分地感受的邱少云严守革命纪律、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正确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抓住重点词、句去分析,理解,去感受人物形象。“不忍心”、“忍不住不看”这里的两个“忍”反映了“我”的内心世界的复杂的矛盾心理,从侧面反映了邱少云的危险处境。抓住3个“为了”去领会邱少云的精神特点等。再如抓住“纹丝不动” 让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到为什么要做到“纹丝不动”的答案。从而明白它是战士们在这次战斗潜伏中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也就是为了做到“纹丝不动”,邱少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深切感受到人物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观察邱少云的双手,双眼,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我设计了文章插图写一写的环节,使语文课更是语言文字课。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课堂中是平等中的首席。学习过程不是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的过程,更不是亦步亦趋于教师主观的教学设计。教师的作用更大的应是在课堂中不断的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自由、共振的平台,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堂永恒的主题和底线。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全身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第四篇:《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案例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分析
1.指导思想。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歌颂战友的文章,作者以目击者和亲历者的身份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志愿军为了向敌人占领的391高地发动袭击,“我”和战友邱少云一道潜伏在391高地的山脚下,敌人的燃烧弹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他纹丝没动,我看见战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为了战友、为了集体、为了祖国、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以钢铁般的意志在烈火中坚如磐石,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最大的语文知识收获。全文情感真挚,揪心感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优秀教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新词。
②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抓住课文中有关描写“我”的内心活动及邱少云外表(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理解邱少云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课文,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读课文,理解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严格遵守纪律,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和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学习邱少云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
3.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周围环境及“我”当时的内心活动,深入分析邱少云的危险处境。
教学难点:从邱少云的神态和动作,体会邱少云为了集体、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他坚如磐石、纹丝不动,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世界,感受心理描写表现英雄的形象,突出中心的作用。
教具准备:字词卡,利用PPT出示邱少云烈士纪念碑的图片;邱少云事迹视频。
二、教学设计理念
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好奇心。根据本班学生身体的实际水平和文本特点,选择“以读感悟,读中熏陶”的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书声琅琅,争论不休,兴趣浓厚。新课标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小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运用用导读式教学法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定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邱少云的伟大壮举,读出他的坚强意志,读出对他的崇敬之情,抒发学生的自我情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真正体现新课标快乐学习语文的精神。
三、案例叙述
1.课前小插曲。
预备铃刚响过,学生迅速回到座位上,等待老师上课。当学生看到老师手中邱少云的相片后,一个男生小声地问:“老师,今天讲什么内容呀?”“今天就讲邱少云。”老师回答。
“啊,就是烈火烧身也一动没动的英雄啊!”女同学发出了感叹。一提到英雄,学生特别兴奋,他们都喜欢英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2.图片导入,激发欲望。
同学们,中华民族英雄辈出,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这位英雄是谁么?”(用PPT出示邱少云烈士纪念碑的图片)学生一起回答:“邱少云。”谁能讲一讲邱少云的事迹吗?一个小女生绘声绘色地讲邱少云的故事,学生听得很入神。教师及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李新元记录了他所目睹的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最后英勇牺牲的事迹。现在,我们就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缅怀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3.自主探究新知,构建精彩课堂。
(1)学生默读后,教师问:“文中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一说。”(纹丝不动)他为什么纹丝不动呢?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
(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请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一句话概括邱少云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汇报字词,理解词义。经过激烈地讨论,师生达成一致认为:邱少云是位年轻而又伟大的战士。
(4)细读课文,思考:
①邱少云和战友们在执行任务时环境怎样?他的表现的如何?
火是怎么烧到邱少云身上的?“我”当时的心情如何?邱少云是怎样表现的?
②从哪些地方能够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
引导学生从原因的角度读懂“纹丝不动”的含义,指名读句子“太阳渐渐爬上山头……容易看见我们。”
再从表现的角度读懂“纹丝不动”的含义齐读句子“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我几乎找不到他。”
然后从后果的角度读懂“纹丝不动”的含义,品读句子“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最后从结果的角度读懂“纹丝不动”的深层含义“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呻吟。”
(5)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①教师怀着无比崇敬、无比悲壮的心情范读课文第7、8自然段,问:“文中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出示课件: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②讨论:“你觉得烈火中的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么?”
③讨论后朗读第七、八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四、教学效果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文,通过讨论、读书、批划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文本,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强烈的视听效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壮举。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升华情感,消除心理压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反思与分析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案例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让学生在民主、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个性化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邱少云精神的伟大,学习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合理评价学生,给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彰显了语文魅力。
这节课的启示:教师要充分备课,更新教学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如何遵守纪律,应该写一写读后感,使语文走向生活,指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第五篇:《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历经两周多的时间,我终于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尽管只是代表语文组出课,可我这一次却看得比以往任何一节开放课都重要,这无形中给自己施加了很多的压力,甚至夜不能寐,终于结束了,我对校长说,我好像蜕了一层皮,校长说这样才能更锻炼人,让自己不断地进步出色。
同事问我,怎么选择这样一课历代遥远,又不好理解的课文来赛课呢?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打开课本选择的时候,只有这一课深深地吸引我的注意力,我没有跟组长和同组的老师们商量就自作主张选择了这一课。
记得03年,我们刚刚归到区教育局时候,那时还叫“钢城总校”举行了新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我选择了《丰碑》这一课,在导师的帮助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正式讲课的时候所有的学生、老师和评委都流下了眼泪。我居然荣获了总校新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获得了一部《唐诗宋词元曲》的精美书籍。那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获得教学上的“最高奖励”,这里少不了导师对我的帮助,可以说《丰碑》这一节课虽是我主讲可是融入了好多人的心血的。即便是现在回忆起来,我王姐她们总是说那时候我讲课时怎么怎么打动人……不知不觉,我对于这样类型的课非常的敏感,教研组活动时我也总爱选择什么《金色的鱼钩》《凡卡》这样的课文来讲。
现如今讲《我的战友邱少云》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挑战了,从备课到教研活动、讲课、教研活动、再讲课、再教研活动,光我的教学设计已经不是三遍那么简单了,坐在家里,光打印就已经有了六、七遍,每当有一个小小的启发,赶紧写下来,之后打印出来再看看,一遍又一遍,弄的脑子里也混乱了,睡觉时总是出现讲课备课的场景,总是浮现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我真的投入了太多的感情,这是这么多年来除了07年参加区里评优课从未有过的现象,因为我在乎,因为我看中,因为我想对得起这一课。
经过了两次讲课,三次教研活动,可以说,这一课从我最初的备课到最后的讲课,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升,这与教研组老师们提出的宝贵建议是分不开的。而同时,我的第二次讲课也较第一次上课有了明显的进步,看来校长选择了这样赛课的方式真的很有益处。
第一次讲课的时候,尽管在课堂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最高境界,可是我感觉知识方面表现薄弱,对于文中重点词语的挖掘和感悟不够深刻,当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时候,我没有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入些,这对于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显然漏洞无疑;在学生朗读方面做得比较好,可是表现“战斗后果”这一部分内容朗读的要求和遍数都太多太深刻了,忽略了“潜伏情况”这一重点段落的理解和感悟;再就是反复突出感悟第八自然段“为了……为了……为了……”这一教学环节有点混乱,应调整为出示邱少云烈火中图片之后再让学生说说邱少云在想些什么,联系前面的文字“潜伏情况”“战斗后果”再来感悟体会和朗读。
第二次讲课的时候,我谨记第一次的课堂失误,经过了教学设计的修改,课堂上,对于关键词“千斤巨石”“一寸”“一声呻吟”“更”“找”这些词的理解都非常到位,学生感悟也很深刻,张主任培训的时候让突出的重点段落的讲解和感悟我都做出来了,而且也感觉都到位了。尽管没有第一次那样高境界的情感,可孩子依然被感染了,心弦被触动了也就达到了情感态度的目标。
没有完美的课堂,这是我讲课的心态,只要我尽力我努力,我就是快乐的,所以在第二次讲课后教研活动时,我的缺点还是存在很多的,老师们没有分析出原因,只是觉得哪个地方好像很别扭,他们有点衔接不上思路;此外校长也说了他的更高见解:
1、中心问题的提出。我的中心问题是: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在整个战斗中,邱少云是怎样真正做到纹丝不动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在文中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有哪些新的感受和体会。校长说,如果中心问题是“文中邱少云的哪些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是“邱少云的那些行为让你感动?”。尽管我知道每个人的风格和思路是不同的,100个老师或许有100思路,但我听了校长的想法觉得还是更有道理的,可以边感悟文字边体会邱少云的光辉形象,不该第一课时就分析出精神品质来,要在文字感悟中去提升会更好些,其实张主任培训的时候也是这样讲的,只是教研组对于这个中心问题的提出没有什么异议,看来关键在于我还没有做到善于思考,让问题更周全。
2、环节的设计顺序,教研活动备课的时候,同事建议我直奔第八自然段高潮部分讲解,但是校长说,讲完了高潮部分再回头讲“潜伏”讲“后果”显得情感削弱了很多,是不是应该先讲“潜伏情况”,其实第一次我就是这样设计的,可是研讨时候大家都说可以先讲高潮,以第八自然段为中心展开感悟,始终围绕第八自然段去讲的。如果要想先将“潜伏”部分,那么中心问题也一定要改的,就是校长上面提出来的问题,这样才能合乎整个教学的情理。
3、教师的细节问题。其实教研室宋主任听我课的时候也提过,我在课堂上问学生问题的时候有时不注意细节,这样会让学生不明白。就拿“为了……为了……为了”来说吧,明明我教学设计的时候,我这样写“出示文字加重:为了……为了……为了……告诉学生三个“为了”表示递进的关系,一层程度比一层深。”,可是讲课的时候,我却说成了“三个为了是并列词语,表示递进的关系,一层程度比一层深”,唉,这不明显的矛盾别扭吗,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时就是这样不注意细节,我说是跟教师课堂素质有关,校长还笑话我。
4、教师的话太多。我总是习惯替学生总结提升语言,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说,每次教研室来听课的时候,都说我说的话多,我怎么就改不掉这个毛病呢,课堂上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学生一说不到,我就想说,学生一思考的时间长,我就想引导,或许跟我的急性子有关系吧,这也是教师的课堂素质问题吧,用“素质”形容没错吧,不要笑话我,我可不是谦虚和自卑哦!
讲完了这
一课,无论效果怎么样,我觉得受益最大的一定还是我,从搜集资料到教学设计到课件制作,我都是煞费苦心的呢,如果说邱少云这篇课文以前从来没有打动过我,(包括上学的时候学过这篇课文),那么现在,自打我备课开始,我投入了,我必须先让这篇文字打动了我自己之后,才能讲给孩子们,所以,课堂上在情感方面始终做得较好。在这里补充一个你一定感兴趣的插曲——
刚在多媒体讲完《我的战友邱少云》,孩子们回教室去上课,一男孩一女孩在上课铃声响的时候逗着玩,男孩儿在门里关门不让女孩子进,女孩儿一生气用拳头寸劲儿把门玻璃砸碎了,很深的一个大口子,流着好多的鲜血,我看了真着急的,领着女孩子打车到承钢医院去缝针,孩子的爸爸也一起去的,在医生给孩子消毒的时候,她大声地痛哭起来,我能感受到,那种伤口洒酒精的感觉,孩子泪流满面,呻吟不停,此时,我抱着她,轻声对她说:“你想想邱少云,他……”哎呀,真的比止痛药麻醉剂还灵,她居然紧闭起嘴来,一声也不出,用手擦拭泪水,还说:“韩老师,我不哭,我能忍住!”,那一刻,我好感动,我搂着孩子笑了,在一边缝针的医生还笑我呢,说我很会给孩子鼓劲儿。回去我把这件事情跟班级同学、同事与校长都说了,她们都笑了,意味着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王姐听了都流眼泪了呢。
总之呢,这一课尽管缺点很多,但是我的收获也很多。就像《丰碑》一样,《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同样在我的教学历程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感谢这样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