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学习报告
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学习报
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PTCA)
1.知识简述:
术前准备:为患者创造干净,安静的治疗环境。为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在术前知道患者联系床上排便。维护患者血管及皮肤完整性,为手术提供良好的穿刺部位多微双侧股动脉穿刺,多为双侧股动脉穿刺,必要时选择桡动脉。术前72小时开始服用抗凝剂,术前适当给予镇静剂,保证睡眠,以及避免食用过饱,避免术中呕吐。
术后护理:监测ACT,观察术后有无心绞痛,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玉雪,血肿。持续BP,脉搏,心电,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健康宣教:低盐低脂饮食,术后1-3个月避免拔牙及外科手术,术后避免做MRI 半年后复查
2.体会(收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1983年在我国开始应用,晚于国外6年,该手术时限于当时器械和设备的局限,只能进行于近端,中心型,非钙化型的冠状动脉狭窄。但现在的设备以及操作经验积累,手术已经扩张到复杂,多病变的冠状动脉疾病。通常情况下,选择适应证时应根据患者年龄、冠脉病变特点、左心功能以及合并症等全面考虑。同时还应考虑医院的技术条件,充分考虑到成功的可能性与危险性,权衡利弊得失,以患者的安全为主,最后做出科学的选择。
3.思考题:
术后使用抗凝药物应如何观查?
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1.知识简述:
术前护理: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术前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活动,将健侧肢体膝关节屈曲,足部收臀部,抬高臀部,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术后护理:将患肢小腿抬高10°~20°,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必要时穿防旋鞋,避免髋关节过度内收、内旋,侧卧位时双腿间应夹一软枕,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运。严密观察患者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饮食习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防止便秘
注意事项:禁止屈髋超过90度。禁止髋关节内收、外旋。禁止负重。禁止直腿抬高。禁止跑、跳、搬重。
2.体会(收获)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以重新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活动中,除了医生认为不能或者不建议从事的剧烈对抗性活动以外,患者可以进行诸如跑步、游泳、羽毛球等运动。人工关节置换术为患者提供了比较高的生活质量。但是置换手术潜在较多的并发症。因此在学习当中也要掌握更多的知识。
3.
第二篇:护理新技术
护理新技术
1例食管裂伤的观察与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1 患者因素
1.1.1 新生儿 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 婴幼儿 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1.3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了外渗的可能。
1.1.4 无法沟通的患者 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5 重症患者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 药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1.3 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1.4 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6)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7)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8)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 解剖部位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2 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3)液体静压增加。(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4 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5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5.1 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5.2 选择合适静脉 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5.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5.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5.5 做好患者的宣教 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5.6 正确拔针 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 min,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6 护理对策
6.1 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6.2 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6.3 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6.4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7 小结
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一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护理新技术
护理新技术
1例食管裂伤的观察与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1患者因素
1.1.1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1.3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了外渗的可能。
1.1.4无法沟通的患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5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3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4)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6)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7)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8)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解剖部位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2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3)液体静压增加。(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3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4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5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5.1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5.2选择合适静脉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5.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
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5.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5.5做好患者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5.6正确拔针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 min,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6护理对策
6.1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6.2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6.3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6.4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7小结
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一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一 护理新技术
一 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1、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概念
凡是近期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在院内尚未开展和未使用的临床护理新手段被认定为护理新技术、新业务。
2、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的必备条件
2.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2.2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效益性。
2.3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所使用的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必须具有《 医疗仪器生产企业许可证 》、《 医疗仪器经营企业许可证 》、《 医疗仪器产品注册证 》和产品合格证,并提交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存档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全的医疗仪器不得在新项目中使用。
2.4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所使用的各种药品须有《 药品生产许可证 》、《 药品经营许可证 》和产品合格证,进口药品须有《 进口许可证 》,并提交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复印件存档备查,使用资质证件不全的药品不得在新项目中使用。
2.5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应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严格遵守知情同意原则。
3、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分级
按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将新项目分为国家级、市级、院级。国家级:具有国际水平,在国内医学领域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市级:具有市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在本市医学领域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
院级:在本院未开展的新项目和尚未使用的医疗护理新手段。
4、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申报准入流程
4.1科室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要认真填写开展理新技术、新业务
项目申报申请表,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细则。
4.2护理部组织本院护理新技术、新业务评估小组对各科申报的新技术、新业务进行讨论评估并写出书面评估意见,报分管院长。
4.3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评估小组以书面形式通知可以开展申请的新技术、新业务。
4.4护理部应定期对护理新项目进行检查考核,新项目负责人应定期上交新项目实施情况的书面报告。
4.5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应用后,护理部应及时制定操作规范及考核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内。
4.6新项目验收后,项目总结、论文应上交护理部存档备案。
二 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医学继续教育是毕业后,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不断完善护理人员知识机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医学发展需要。
1、院外培训:
根据医院总体安排,每年选派护理人员参加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医院举办的新理论、新知识、护理管理知识培训,培训完毕写出汇报资料。
2、院内培训:
2.1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或邀请有关专家来院讲座学习,接受新知识。
2.2各科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
2.3定期组织三基和专科知识考试,充实护理人员基础知识。2.4组织全院护士进行技术操作训练,提高护士操作技能。
3、学历教育:
全院护士分期、分批参加医学自学、函授、脱产在职教育,充实护理知识,完善护理人员知识结构。
4、开展护理科研:
护理人员积极撰写护理论文或总结工作体会。
三 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制度
1、培训目标:通过岗前培训使新上岗护士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履行护士的神圣职责,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树立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
2、培训时间:岗前培训时间为一周。
3、培训内容:
3.1医院简介,组织机构、体系。3.2医德医风、院规院纪、各项规章制度。
3.3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法规知识、医疗安全、院内感染。3.4护士礼仪教育与护理基本技能培训。
4、培训结束统一考试,合格者准予上岗。
四 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制度
1、护理部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各科按计划内容进行考试。
2、护理部每月组织考试一次,科室无特殊情况每周考试一次。
3、考试内容为山西省医学临床“三基”训练题,护理分册。
4、全院护理人员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护理部组织的考核。
5、考核以笔试、随机提问等形式不定期进行。
6、理论考试成绩85分及格,考试不及格实行补考制度,直至考试及格。
7、考试成绩计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晋升、评优、绩效考核依据。
五 实习护士管理制度
1、来院时应持护校介绍信与我院护理部联系实习任务,经护理部同意方可接收。
2、科内不允许私自接收实习护士。
3、护生来院实习时,自带实习大纲及个人鉴定表,并及时交纳实习费,食宿自理。
4、护理部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制定实习生科室轮转表,实习生根据轮转表进行临床实习。
5、在院实习期间,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如违反院内规章制度,根据情节严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停止实习。
6、实习生必须服从护士长及带教老师的领导安排。
7、带教老师认真带教,实习生谦虚好学。
8、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应认真填写出科室鉴定及评教评学表,实习结束后,由护理部鉴定、盖章。
9、实习结束后,护理部组织召开总结座谈会,向护校老师及实习生征询意见,以改进医院教学工作。
六 进修人员管理制度
1凡申请来我院进修的护理人员,须具有护理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持单位介绍信,由护理部审查,经考试合格者,方可进修。
2、进修期至少为三个月(手术室、急诊科不少于一年),报到时按规定交纳进修费(中途离院者不予退还进修费),自带工作服、工作帽、软底白鞋,住宿自理。
3、进修人员到医院后,由护理部分配至各科室。进修期间的工作由各科室护士长安排。
4、进修人员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接受该科护士长的考试、考核,进修结束护士长认真填写鉴定表,寄回原单位。
5、进修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在护士长的指导下,通过临床学习,圆满完成进修计划。
6、进修人员在工作中有特殊贡献者,给予表扬。医疗作风恶劣有严重错误者,送回原单位处理,进修费不予退还。
7、爱护医院公共财物及病历资料,未经同意不得自行带出院外,损坏公物要赔偿。
8、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院,不得自行带人来院参观和留宿。
9、进修人员的计划不得中途更改,完成进修任务写出自我鉴定,并由所在科室护士长实事求是的给予评价并签字,由护理部审批盖章,办理离院手续,按期离院。
七 护理教学工作制度
1、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带教工作,并制定带教计划,带教老师保持相对稳定。在护士长的指导下,按实习大纲要求订出带教计划,负责具体落实。
2、带教老师为大专以上、高年资、护师以上护理人员。
3、带教老师要了解实习、进修人员实习大纲要求和进修目的,以便合理安排实习内容。采取交接班、床旁示范、巡视病房、护理查房等活动,进行教学,使教学任务与临床工作结合起来。
4、实习、进修人员要掌握专科常见疾病的护理,了解部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技巧,熟悉护士日常工作程序、病房环境及各种治疗、护理。
5、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爱护学生,既要大胆放手又要严格把关,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
6、科室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讲课,由带教老师负责,讲授理论和技术操作,扩大学生知识面。
7、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不准随意请假,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自行更换实习科室。
8、实习生要尊敬老师,关心病人,虚心好学,严格操作规程。在进行处置和治疗时,认真查对,防止护理缺陷发生。
9、科室实习及结束时,科室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填入实习手册。出科前一天,学生做自我小结,带教老师做出评语,所在科室护士长做全面总结并签字。
10、全院实习结束时,由护理部组织考试,填写实习鉴定并交学校。
八 示教室管理制度
1、示教室要保持安静、整洁、进入示教室不许喧闹,聊天。听从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安排,示教后的物品要放回原处。
2、进入示教室要穿好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戴口罩。态度要和蔼,语言文明礼貌,手法要轻。仔细观察,正确操作,认真记录,有专人示教。
3、爱护公共财物,使用仪器、设备或器械时按操作规程进行,遇到疑问及时请教示教老师。使用仪器损坏后应及时报告,根据情节轻重实行赔偿。
4、示教结束后,及时做好清洁工作,关好门、窗、水、电开关方可离开。
第五篇:护理新技术管理制度
护理新技术管理制度
1、医院护理新业务的开展、新技术的应用之前,应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和院内外专家鉴定准入。
2、在开展护理新技术、新业务时,专科应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及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及常规应依据有效的操作规程及常规为基础。
3、将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操作规程及护理常规以书面形式报护理部、医务部及相关领导审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同时制定相关培训内容、方式及效果,有完整的培训记录。
4、做好新业务、新技术应用效果评价,效果评价中应有科学数据作为支持依据外。
5、应对护士作相关的培训,培训后由科室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并有培训、考核的记录。
6、建立新业务、新技术资料情报档案。
7、护理部应建立新上岗人员、特殊护理技术岗位人员、外来短期工作护理人员的技术准入管理与人员执业许可的准入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