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外婆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外婆
院系:文学院班级:10对外汉语姓名:张宇婷 题记:这是2012年6月5日我流着泪写下的,一心想为我的外婆做点什么,可是我不是医生无法减轻外婆的病痛,我不是华佗没有回天乏术。我能做的只是好好学习,一点一滴的进步,我只想用手中的笔记下和外婆在一起的点滴。
成长的脚印已经深深地烙在了童年的沙滩上,那一个个如童话般的记忆一直萦绕在耳畔,挥之不去。我试图每天都在温习那过去的记忆,总是害怕它会像那蒲公英一样随风飘到远方,逝去······
当我出生时是您接生了我,当妈妈因为我出生后是女儿身且长得丑准备抛弃我,是您拯救了我,您告诉妈妈:“傻孩子自己的亲骨肉怎么有这样的想法呢”?您一直看着我长大,多少美好时光都是在您家度过,您说我像我爸爸,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像您啊!成长的沙滩上的脚印在最初的时候是只有两个脚印的,这对大脚是沉重的,是沧桑的,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三四岁的时候,我就已经和您生活在一起了,您对我的爱就像天边的那一斗明星,深邃,清亮。夜晚,那个小院子就是我和您的专属舞台,放低了目光,放低了心,只是沉浸在这种幸福之中。我和您就坐在这光滑的青石板凳上,任这如水的月光随意铺散在我们的身上,如同披上了一件朦朦胧胧的纱衣,好像是有了月的陪伴,星星也显得不那么孤单,寂寥,频繁地闪烁着那双扑朔迷离的眼睛,天上的星星闪动着温情,地上的人儿诉说着幸福,相信,没有比这场景更温馨了,如同那一缕缕清泉,哗啦啦地,淌碎了心······
爸爸曾经是木匠,方圆百里都很出名,爸爸喜欢在您那边做事,毕竟这里是他爱情开花的地方。曾经您因为爸妈同姓而将他们的婚姻一托就是三年,终究还是被他们的真情打动,同意了他们迈入婚姻的殿堂,尽管爸爸的手艺不错,可是那点工资太微薄,新婚的两口子生活窘迫,您总是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资助。如果不是您对我爸妈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家也不会有今天幸福的生活。
在您那么多的外甥中您是格外地疼我,对我也是要求严格,欣慰的是目前我是您众多外甥中最优秀的一个,非常感谢您的教诲,让我不断进步。尽管您没有进过学堂可是您却学会一些知识,曾经靠在您怀里听您讲过去的往事时我由衷地佩服您。
您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本来你应该有个美好的童年,可是好景不长,您的家中造到意外的变故,不久你就成了童养媳,从此你的童年不是在学堂度过,而是在田地草地上度过,那么小就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农活,成了放牛娃,而您很会把握学习的机会,向先生请教一些问题,曾经在村妇联任职,曾经被考虑为党员培养对象,可是由于张家害怕你因此而离开便阻挠你,对你施压,你放弃了发展的机会,从此以后成了贤妻良母。我想这个大家庭没有你就想没有了顶梁柱早就坍塌。您几乎什么都会做,从小我就在您的爱下成长,受到你良好思想的熏陶,你一点也不封建,相比之下我觉得我的妈妈的思想比你落伍很多。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在我脑海里回荡。
每次去您家总是给我做我最喜欢吃的饭菜,总是把肥肉给我弄掉让我吃瘦肉,时常会特地因为我的到来去买菜有时甚至杀鸡给我一个人吃,每次都是和您睡在一起,小时候把我抱在怀里,长大了抱着我的脚,以前舅妈未进门什么好的都会给我吃,后来是偷偷地给我甚至让我带回家,您永远都是那么的疼我。在您
家我可以无拘无束,我可以睡好久„„您的关爱,染我的童年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增添了一份亮丽的光彩,让我至今回忆起来,总有份嘴角上扬的感动。您还让我知道,给别人制造幸福是多美妙的事情。叫我怎么能忘记您?
2012年6月4日那天当我从我妹妹口中得知您已经是胃癌晚期时,那夜我多么伤心多么难过。亲爱的尊敬的外婆那夜我为您失眠,如果可以换得您的健康长寿我愿意折寿十年二十年,上天我求求您睁开眼睛保佑那善良慈祥的老人。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亲眼目睹挚亲在我死亡线上挣扎而自己无能为力!
第二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给你的情人写一封情书,让爱情升华成最美的烟火!
生活之忙碌与琐碎让人来不及感叹生命的脆弱,而时间的水也无情地冲淡着其实并不算遥远的记忆。
两天后,就是阿碧逝世整整两周年。
阿碧是我的大学同窗,一个曾经活力四溢的女孩,来自海南琼海,一个据说离海口不远的美丽的南方小城。虽然是海南,其实阿碧一家是从广东迁去的,也算我的老乡吧,所以在同窗几年里也算交往得比较多的。
初次见到阿碧是在年级新生入学的晚会上,一个白衣白裙长发飘飘的女孩表演了优美的舞蹈,博得阵阵掌声。也没想到这个女孩是出自我们小班。后来上课以及业余生活,才知道阿碧原来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弹得好钢琴,会艺术舞蹈,唱歌曾位列同济十大歌手,除了学习中等偏下外,甚至相貌,都算出众之选,与我们一般人心目中海南穷乡僻壤无甚才子才女的印象相去甚远。
阿碧这样条件不错的女孩在学校里自然不乏追求者。而且她的年龄相对比我们这些同学都大,所以很快便堕入爱河,与高我们二年级的一位师兄班长谈起恋爱。也还算郎才女貌吧。但我们私底下都不太看好这段感情,因为那位师兄以风流倜傥著称的,而阿碧虽然来自特区,其实是很单纯的一个女孩子,恐怕不是那师兄的对手的。果然,大半年后看见阿碧消沉了一段时间才又开朗起来。
阿碧喜欢运动,总是在操场上跑步或是打网球。运动会时自然是许多项目的当然参加者。
而阿碧的运动天赋和她对集体利益的无私奉献也为我们班级带来许许多多的荣誉。因此她也成为校运动队的中坚。在这里,她结识了她后来的先生——鹏。
鹏是湖北农村孩子,家里可以用赤贫来形容。因为穷,所以事事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因为专业是法医,而鹏并不想做法医,而且要面对毕业后山区学生回本地的规定,所以鹏只能依靠不断显示自己才华的方式期冀能够留校彻底摆脱农门。鹏在校、部级运动会上不断刷新着只有农村学生吃得了苦参加的艰苦的10公里、25公里竞走的纪录为学校取得荣誉,在学校里成为学生党员,在校刊上不断发表各种文章,参加各种好学生乖学生参加的组织活动,终于鹏能成为留校的一员,而且是在不错的教务处。
阿碧和鹏的爱情一帆风顺地发展,无比恩爱。他们有实在太多的共同语言共同爱好,实在让人想不出任何让他们分开的理由。而且我们都认为,鹏是农村孩子,应该知道珍惜阿碧的,这样的爱情委实不错。
阿碧和鹏所面对的唯一一个考验便是阿碧的毕业分配。阿碧家里只有这一个女儿,所以父母强烈要求阿碧能回到海口的家。那时工作很好找,而且我们的专业很不错,毕业时有许多选择的机会。阿碧毕业留在武汉当然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何况鹏已经成为学校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毕竟血浓于水,阿碧哭哭啼啼地踏上归途,两人只能约定鹏将来到海南去发展。而我们都不太相信很重情义的阿碧会做这样的抉择。果然一个月后,阿碧就回到了学校要求改派。阿碧成功地说服了家人。在鹏的活动下,阿碧令我们羡慕地留在了医大附属卫校教书。
算是历经风雨后的晴空吧,阿碧和鹏很快就决定结婚。这是我们这么多同学中的第一对,所以祝福他们的同学也是最多的。这可是坚贞爱情的典范啊,大家都拿出自己并不丰厚的薪水的相当一部分来表达自己最诚挚的祝福。当时我在深圳工作,无法观礼婚典,便送上一大束鲜花给这对幸福的新人。我依然保存着他们作为感激而回赠的一幅照片:在他们并不宽敞的新房里衣服笨重的鹏捧着脸上漾着幸福笑容怀里一大束鲜花小鸟伊人般的阿碧。
真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啊,每件事都那么顺利:鹏被学校选为重点培养,读在职硕士、博士;阿碧送去北医大进修;分了新房子;阿碧和鹏有了他们的儿子——一个可爱的小家伙......我们这些过得好与不好的同学都多么羡慕这对夫妻啊,爱情、家庭、事业所能赋予所能代表的幸福不就是这些么?
第一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第三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发出的最直接的感受。恩格斯曾经说过: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那么“爱”就是“花朵”只所以美丽的原因。剧中将机器人的爱与人的爱交织在一起,形成对比与呼应,让人们看完之后无尽的沉重感
当莫妮卡念完启动程序后,大卫开始有了思想,有了对莫妮卡无限的无条件的爱,那爱比任何人类都来得纯粹来的真诚。可是最终莫妮卡最终还是抛弃了大卫?大卫也开始了,寻找蓝仙女的历程,他不会相信那只是一个童话,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够获得妈妈爱的方式„„
对比是整个剧中最扣人心弦的地方。马丁与大卫之间有着明显的对比,大卫代表的是初生的孩子的纯朴,而马丁则代表着被社会腐蚀所形成的那种邪恶。大卫是机器,马丁是人,人永远是鄙视自己发明出来的产物的,在马丁的眼中,大卫仅仅是一个新款的超级玩具。马丁时刻压迫着大卫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那份权利,而大卫总是默默地忍受,没有任何地反抗。
并且,大卫并不孤单,他不是唯一懂得爱的机器人。泰迪与机器舞男也是和大卫一样懂得爱的,并且是有意识的。当大卫相信马丁的话后去剪妈妈的头发时泰迪也去了,因为他也相信了。最后他没有选择和小女孩在一起而是选择找到大卫,因为他也同样希望能见到懒仙女,也变成孩子,得到妈妈的爱。对于乔他在被抓走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曾经存在”。没有什么事情比预先知道自己要死更加可怕的了,但是他却能笑着离开,他坚信大卫可以变成一个真人,如此高尚的情怀恐怕普通人都难以做到。这些都是机器人给我们带来的感动。
最后我来讨论一个问题:机器人跟人类的区别是什么?就像剧中开篇人们所讨论的,传统的机器人没有爱。但这就能为人类把机器人当做奴隶,残酷屠杀提供足够的借口吗?当机器人有了爱,人类又该怎么对待。人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机器人能真的去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对机器人又有什么责任呢?我们需要的是让人去爱机器人,而不仅仅是机器人爱人。当高等机器人用莫妮卡的头发让她复活时,整个世界颠倒了过来,人是机器人造出来的,根据前面的理论,被造出来的人应该成为机器人的奴隶,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样,两千年后的莫尼卡身边没有了亨利,没有了马丁,那一天只属于她和大卫。当然还有泰迪。
第四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母爱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母爱
“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你,静静地离去,在我忽然爱你的夜里。多想抱紧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一直都懂你„„”
无意中听到这首歌《懂你》,并看了MV,知道这首歌是写给母亲的。里面的画面人让人非常的感动。母亲一生都在为儿女忙碌着。小时候担心他们的健康学习,长大后担心是否有一份好的工作。
记得在去年暑假,我生病了。本来是晚上就不舒服的,但我没有给妈妈说。可是在凌晨的时候越来越严重了。过了一会就被上厕所的母亲发现了,她二话没说就把我带到医院去。
当时我每走一步就会吐,我就蹲在地上不走了。母亲就背着我,米粒大的汗水从额头上不停地滚落下来。无力的我抬头,分明看到妈妈把牙齿咬着嘴唇。我就说妈妈把我放下来吧,妈妈怎么也不肯。她就这样一步步的走着,把我带到了医院。输完液回到家,母亲并没有休息,而是拿着扇子给我扇着,并且不停的问我好些没有。
曾经我也怪过恨过我的母亲。读小学,在放学的时候,我蹦蹦跳跳的回家。在途中,就掉到了有水的田里。回到家中,母亲打了我。我恨她为什么要打我,换了不就行了。我非常的恨母亲。长大后,我才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是要我明白责任的重要性。责任就好比是米饭,失去了它我们很难生存。
长达后,更多的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母亲,可以为她的孩子承受任何的委屈。
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无法回报的,只有母亲在世的时候,多陪陪她,步入社会之后多回去看望年迈的母亲,我想这是给母亲最好的回报吧。
高一:唐德静
第五篇:演讲稿:生命之轻,安全之重
演讲稿:生命之轻,安全之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事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之轻,安全之重》
伟大的作家昆德拉曾写过一本著名的小说,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究竟有多轻?我们知道火山对庞贝古城文明的一夜毁灭,亲眼目睹了汶川、玉树、雅安,一次次地震对生命的顷刻摧残,也一遍遍经历洪水的无情的吞噬,生命之轻在自然面前,暴露的如此明显。我们也见惯了煤矿频频发生的灾难,经历过高铁与巴士的一幕幕惊险,也对无情的大火和罪恶的狂徒愤愤不安,生命之轻在人为面前,也如此微弱不堪。安全,这个在无数场合里无数次提起的概念。
在安全上的失误寻找借口,因为很有可能,它让这个失误再也找不到可以附着的主体了。我相信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有它发生的起因,而这种起因更多的是人为的原因,纵观全球每年发生的所有安全大事,没有一件不是因人而起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生命,其实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手中。
想起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是的,我们无数次的接受安全教育,无数次的重复安全誓言,无数次的敲鸣警钟,却又无数次的在生命受到伤残甚至毁灭时,不断的哀叹惋惜。人的生命是直线前进的,不可循环,也不可倒退。爱是人们前进的动力,生命因爱而精彩。我们每天出门,上班,兢兢业业在工作岗位上平凡劳作,我们的父母,他们还迈着年老的步伐,在家中为我们祈祷平安;我们的爱人,她们总是准时的做好热气腾腾的饭菜,等待我们下班归来;我们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安安静静的学习,回家认认真真的写作业,然后等着在我们进门时,拿出他们工工整整的字迹,希望得到我们的奖励。也许,就从这一刻起,安全和我们,和家人,和朋友全部绑接在了一起,在这根脆弱的藤丝上,牵挂着多少人的期盼和嘱托,谁能忍心将它拉断?
我有一个在外地工作的朋友,他是做桥梁工程的,几年前,因为他的操作失误,导致一场塌方事故,他因此而致残。那时,他已经有个两个月大的女儿,他的妻子悲痛欲绝,父母也因此难过成疾。直到现在,他的饮食起居还是要靠妻子和年老的父母,女儿渐渐长大了,他却不能抱她一下。一个曾经幸福的家庭,就这样变成了一辈子的遗憾。我每每想起他的时候,自己也会忍不住唏嘘一场。我讲这个故事,并不是想让大家害怕,也不为勾起大家对他的同情。我只是想说,这个世界,因为有爱,才变得如此丰富,因为我们有家人,因为我们有朋友,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让安全二字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心头。
不仅如此,我们在呼唤自己安全的同时,也要重视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安全影响。我们同在一个环境下,在一个集体里,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幸福。爱己爱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