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清甫简介3.1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玖源酒业董事长胡清甫先生简介
胡清甫,1963年出生,湖南省宁乡县人,1986年9月就读于湖南大学,主修经济管理专业,1990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学习期间,胡清甫先生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从1988年起到大学毕业,胡清甫先生一直担任湖南省企业管理研究会湖南大学分会会员,副秘书长。2011年,胡清甫先生当选为广东省湖南长沙商会常务副会长。
1990年8月,胡清甫先生被分配至湖南省宁乡县沩山区区公所工作,担任区政府办公室秘书、副主任等职。由于胡清甫先生工作负责,成绩显著,自1990年起,胡清甫先生连续三届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乡县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是当时湖南省最年轻的政协委员。
1996年1月,胡清甫先生顺应国家改革开放大潮,停薪留职南下广东,在广州军区企业管理局任人事行政部经理等职。
2002年3月,胡清甫先生转任东莞市宏利贸易有限公司(大型民企)总经理秘书兼办公室主任,协助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
2003年9月,胡清甫先生来到惠州,就职于惠州市TCL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国家一级资质企业),任总经理助理兼市场部经理。
2006年3月,胡清甫先生毅然辞职,放弃薪资丰厚的大型名企高层管理职位,创办惠州市福田糖烟酒商行(个体工商户),经营一个面积八十余平方的小档口,开始涉足酒类经营。
2007年2月,胡清甫先生在惠州市惠城区麦兴路21号成立惠州市玖龙酒业有限公司,主营酒类贸易。2008年3月,公司更名为惠州市玖源酒业有限公司,并将公司地址迁至惠城区惠沙堤一路10号首层,专营中国名酒。
2011年3月12日,公司成立玖源酒业东莞分公司和玖源酒业深圳分公司。2011年10月,公司在湖南长沙成立湖南分公司。迄今为止,公司现有大型连锁直营店八家:惠州滨江店、惠州麦地店、惠州东平店、深圳龙岗店、深圳宝安店、东莞南城店、东莞塘厦店和湖南长沙店,另有五家正在装修之中,同时,广东省各地还有玖源酒业加盟店50余家。
胡清甫先生性喜读书,勤奋好学,长期在各种体制企业历练了全方位的市场研究分析、创新策划、组织执行以及团队协作技巧,善于为企业规划一种追求全过程最佳效益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工作品质和经营管理绩效,他总是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从2006年初创业伊始至今,玖源酒业每年以200%的高速度增长,公司的营销网络遍布整个广东,辐射全国。公司所经营的产品也从单一的西凤酒惠州代理扩张到西凤酒、酒鬼酒省代理、武陵酒华南区代理、宝丰酒全国代理等,并拥有了自己的酒类品牌。公司销售人员也从当初的亲自下市场做业务发展到了现在的200多人。同时,他还是一个忠于事业、作风优良、精力充沛、信誉卓著、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士。他所创建的企业文化博大精深,志向高远,利益兼顾,使得玖源酒业具有很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胡清甫先生从国家公务员到企业家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我们深信,在胡清甫先生的领导下,玖源酒业一定会“让员工实现人生梦想,让社会得到极大回馈,让合作伙伴充分受益”。
第二篇:王实甫 简介
王实甫 简介: 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
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
生平和创作王实甫生平事迹资料缺乏。
钟嗣成《录鬼簿》将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周德清《中原音韵》在称赞关汉卿、郑光祖和白朴、马致远一新制作的同时,也称赞了《西厢记》的曲文,并说诸公已矣,后学莫及。由此可以推知,王实甫活动的年代可能与关汉卿等相去不远。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当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
《北宫词纪》所收署名王实甫的散曲商调集贤宾《退隐》中写道: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王粲梦无凭,见景的庄周,怕狼虎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可知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不无坎坷,晚年退隐。曲中又有且喜的身登中寿,百年期六分甘到手,可以推断他至少活到60岁。这首散曲又见于《雍熙乐府》,未署名。因此,学术界对它的作者是谁有不同看法。
《中原音韵》曾把《西厢记》第1本第3折的曲文作为定格的范例标举。元末明初贾仲明的凌波仙吊曲说王实甫作词章,风韵羡,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誉王实甫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
可见,他的作品在元代和元明之际很为人所推重,《西厢记》其时已被称为杂剧之冠。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
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3种。《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
其余仅存名目而见于《录鬼簿》著录者有《东海郡于公高门》、《孝父母明达卖子》、《曹子建七步成章》、《才子佳人多月亭》、《赵光普进梅谏》、《诗酒丽春园》、《陆绩怀橘》、《双蕖怨》、《娇红记》9种。
对王实甫曲目,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或认为《娇红记》非出王手,或认为《诗酒丽春园》亦非王作,还有人认为今存《破窑记》是关汉卿的作品,但都非定论。
明清时代还有王实甫作《月明和尚度柳翠》和《襄阳府调狗掉刀》的著录和传闻,均不可靠。
此外,自明代开始,出现《西厢记》是王实甫作关汉卿续或关作王续等说法,也都不可信。
王实甫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
其中,小令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较有特色,词采旖旎,情思委婉,与《西厢记》的曲词风格相近。
《西厢记》在王实甫现存的3种杂剧中,5本21折的《西厢记》不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故事流变《西厢记》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此外,流传的西洛书生张浩与东邻女李莺莺墙相会,终成眷属的故事和蒲妓崔徽为裴敬中憔悴而死的传说,在题材和人物、情节上对《西厢记》也都有某种影响。
《莺莺传》写唐代贞元中书生张生与少女崔莺莺从恋爱、结合到离异的悲剧故事。作者元稹可能受到张《游仙窟》的影响,所谓游仙,本意写嫖妓宿娼所谓会真,实质是写偷情艳遇。
所以作者抱着欣赏文人风流韵事的态度,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加以肯定。但崔莺莺的悲剧形象和悲剧命运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一些文人诗作中不时提到莺莺和待月西厢事。到了宋代,崔、张故事十分流行。
秦观、毛滂的《调笑令》以一诗一词咏唱这个爱情故事,使它成为歌舞曲词。赵令创作了可说可唱、韵散相间的《商调蝶恋花词》。
小说有《张公子遇崔莺莺》,见于南宋皇都风月主人的《绿窗新话》。此外,罗烨的《醉翁谈录》小说开辟中记有小说《莺莺传》。
赵令的鼓子词和《绿窗新话》中的《张公子遇崔莺莺》,与元稹的原作不同,它们都删去了传奇小说文中张生诋莺莺为尤物、妖孽的部分,赞赏莺莺的真情,同情她的命运,并对张生的行为颇有微词。金代章宗时人董解元曾将这个故事改编为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西厢弹词》或《弦索西厢》)。
《西厢记诸宫调》有14宫调、193套组曲,它在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上都与《莺莺传》有根本的差异。
《西厢记诸宫调》摒弃了《莺莺传》的悲剧结局,以张生和莺莺双双私奔团圆作为结尾。
《莺莺传》中矛盾的双方是张生和莺莺,导致莺莺悲剧命运的因素,是张生的薄。而《西厢记诸宫调》中的基本矛盾是争取婚姻自主的崔、张和以崔母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这就使作品具有明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
与此相联系,《西厢记诸宫调》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调》,崔母从一个性格软弱的老婆婆,成为封建势力的维护者,崔、张婚姻的直接障碍。
张生从一个思想感情上存在矛盾的负心汉,变成一个用情专
一、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多情种。
而莺莺的形象则显现出鲜明的反抗性。
《西厢记诸宫调》删去了莺莺所说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一类话,并写她和张生一同投奔了白马将军。
《西厢记诸宫调》还创造了两个身世卑微的小人物红娘和法聪,并赋予他们勇敢、机智的性格和济危解难的侠义肝胆。虽然《西厢记诸宫调》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还存在一些缺点,但从《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调》完成了一个质的变化,从而为杂剧《西厢记》的创作奠定了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
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内容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婚标准的违忤。
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
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相契合的感情。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赴考为了爱情,他还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到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
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嘱咐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
《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尾,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与上述思想内容相联系的是《西厢记》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张生的志诚、忠厚和他对莺莺的一往情深,构成了他的主要性格特点。同时,作者又写了他的呆气和脆弱。他对老夫人的机诈权变几乎毫无准备,拙于应付他对莺莺在爱情上表现的矜持、犹豫,常常产生误解,引出矛盾。
所有这些,在赖婚、赖简等喜剧场面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正由于他的脆弱和忠厚相连,呆气又与钟情并存,所以,他的这些缺点反而有助于突出他的志诚、憨厚的性格特点,他和他的感情也易于赢得观众的同情和好感。
莺莺的性格深沉而内向,她的一往情深与张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佛殿相遇到月下联吟,她已经爱上了张生,但她的生活环境和她的许多思想负担,使她不愿轻易泄露内心的秘密。
崔母赖婚以后,她开始勇敢起来,但又有赖简的曲折,直到佳期以后,她才不再掩抑已经被唤起的爱情。
这一切都使她在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表现出虽是一往情深,却又欲前又却,曲折的内心情绪。
红娘身份卑微,在崔、张婚姻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却至关重要。她支持崔、张恋爱婚姻,反对封建家长干预。
她伶俐机敏的性格,决定了她的行动方式:对志诚、憨厚的张生是坦率的,热心地为他出谋划策她对心细如发的小姐十分小心,仔细揣摩她的心理,要作撮合山,又要不露痕迹对老夫人,她敢于抗争,有勇有谋,在拷红一场中,她的思想性格得到了最充分有力的表现。
老夫人竭力维护门阀利益和封建礼教,在她身上,更多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冷酷无情、专横跋扈、背信弃义的特征。
比起《莺莺传》和《西厢记诸宫调》来,《西厢记》中的老夫人是个成功的封建家长的典型形象。火头僧人惠明的豪爽和叛逆性格也是别具特色的。他不理会佛门的斋戒、杀戒,鄙视佛门中的庸僧。
在孙飞虎兵围寺院,要抢走莺莺时,他一人挺身而出,冲出重围,前去搬兵,实际上也就帮助成全了崔张婚姻。
这个豪侠勇武的僧人形象,丰富了《西厢记》所描写的人物群象。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所达到的高度和人物形象所取得的成就,在戏曲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西厢记》情节曲折,波澜迭起,悬念丛生,引人入胜。全剧接连不断的起伏跌宕,常给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感。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以老夫人为一方,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的矛盾。
这是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势力与反对封建礼教,反对门阀观念,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叛逆者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的。莺莺、红娘、张生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主要是由于他们之间存在的不同个性和一些猜疑、误会造成的。这两组矛盾交叉发展,互相影响,使《西厢记》常常出现强烈的戏剧效果。《西厢记》的作者不仅善于正面刻画人物,而且长于侧面描写,使人物性格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立体浑成的效果。
例如第3本,原是描写莺莺和张生二人的相思,却全是从红娘的角度进行侧面描写。这一本的第1折写红娘去书斋探病,却意在描绘张生的凄凉情绪第2折写红娘回到绣房,从旁观察莺莺的愁肠百结第3折写张生跳墙前来相会,是从红娘的眼里看二人的动静第4折写红娘书斋探望病重的张生,又一次通过红娘的眼睛描绘张生鬓似愁潘,腰如病沈,刻骨铭心的相思情状。这种描写方法,避免了只是靠当事人抒情描述人物的心情和事态发展的单调写法,使描写更加充分。
《西厢记》的心理描写,不仅在曲词中,而且在人物的对话、动作中,也往往有着丰富的潜台词,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例如第3本第2折闹简一场,红娘受张生所托带回了写着情诗的简帖,红娘知道小姐有许多假处,所以把简帖放到妆盒上,站到一边去观察动静。
莺莺开始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猛又想起红娘还在一旁,于是变了面皮斥责红娘,意在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
红娘明明知道简帖的内容却不能说破,回答道:小姐使将我去,他着我将来,我不识字,知他写着什么。
并说要去出首。
红娘的回答向小姐说明:自己并不知道简帖的内容,也不曾向夫人报告,但又故意说要出首,试探莺莺。
果然,莺莺放心了,揪住红娘,不让她去出首,并打听张生的情况。
之后,莺莺又要让红娘传书信,却又冠冕堂皇地说:红娘,不看你面时,我将与老夫人看,看他有何面目见夫人。
红娘虽无回答,却有背躬:你哄着谁哩,你把这个饿鬼弄的他七死八活,却要怎么这段对话有时意在言外,有时言在此而意在彼,揭示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西厢记》的曲词华美,并有诗的意境。
作者常常结合剧情,在景物描绘中,构成抒情意味极浓的意境。第1本第3折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寥寥16个字,就勾画出张生等待莺莺烧夜香时静谧而落寞的环境。
第4本第1折,张生等莺莺来幽会时,作者描写: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楼台。僧归禅室,鸦噪庭槐。
风弄竹声则道金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
用彩云、月光、僧人、乌鸦的动态,传达出张生焦躁不安的心情。特别是第4本第3折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用人们在秋天常见的景物,构成萧瑟而凄冷的氛围,与主人公的离愁别绪相互融合,创造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历来被称道为神来之笔。
《西厢记》的影响及其版本《西厢记》问世以后,广泛流传。
元末无名氏的《冯玉兰》杂剧的曲文中,已把王实甫创造的武艺高强的惠明僧作为典故来举。
到了明代,《西厢记》几乎已经家喻户晓。
明代的著名戏曲家和评论家如徐渭、李贽和汤显祖等都对它作了很高的评价。李贽认为《西厢记》和秦汉文、六朝诗、唐代近体诗等都属古今至文,并在艺术上赞誉它是化工之作。
这是划时代的杰出见解。
明代的著名画家仇英和唐寅等都曾为《西厢记》绘制插图或仕女画。
李日华和陆采等改编《西厢记》,使之适合弋阳腔、昆山腔和海盐腔演唱,世称南西厢。
这些改编本虽然逊色于原著,但在西厢故事的流传上仍有它们的功绩。在《西厢记》流行过程中,也受到封建卫道者们的诋毁乃至查禁。
清代初年的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见金人瑞)继承了李贽古今至文的观点,痛斥了视《西厢记》为淫书的谬论。金圣叹认为《西厢记》是可以与《离骚》、《庄子》、《史记》、《水浒传》以及杜诗并传不朽的作品,他赞扬了崔、张的至情,赞扬了红娘的义举,从思想内容上对《西厢记》加以肯定。
金圣叹也高度评价了《西厢记》在曲词、科白、关目安排等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尤其他认为《西厢记》应当止于惊梦的观点,其艺术见解是可取的。但他认为全剧应当归于人生如梦,反映出他虚无主义的观点。
五四以后,郭沫若从革命、反抗精神的角度肯定了《西厢记》是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的伟大艺术品。
《西厢记》现存明、清刊本不下100种。明刊本《西厢记》至今尚存近40种。
这些刊本大部分都有评点、注释或考证,还有不少本子附有精美的插图。从体例上划分,现存明刊《西厢记》基本上可以分为分本分折和分出的两大类。属于沿袭元代杂剧一般体例的分本分折一类中,以刊于北方的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为最早。
此本每折有题目、正名,剧前刊有多种附录,各折都有释义。
1978年发现的《西厢记》残叶为元末或明初刊刻,也属分本分折一类,与弘治本为同一系统。
受到传奇体例较大影响的分出一类中,以刊于南方的万历八年(1580)所刻徐士范序本《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为最早。
剧后有附录多种及释义大全、字音大全。
明刊本中流传较广的是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凌初校《即空观鉴定西厢记》和毛晋校《西厢记定本》。
明刊本《西厢记》虽在体例、曲文上有各不相同的细微区别,但是故事的轮廓,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都没有根本的差异。
清刊《西厢记》现存也有40余种,主要是金圣叹批改本《第六才子书》的各种版本。但金圣叹的批本有两个缺点:他常常对《西厢记》进行臆改,模糊了《西厢记》的本来面目。
他的批评过于细琐,流于割截破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有王季思校注的《西相记》(1954)和吴晓铃校注的《西厢记》(1954)。
《破窑记》、《丽春堂》及其他王实甫现存杂剧还有《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两种。
《破窑记》写刘员外的女儿刘月娥抛球招赘,打中了穷书生吕蒙正,刘员外嫌贫爱富,企图毁婚,刘月娥执意不从,于是夫妻被赶往寒窑度日。
后来,刘员外又设计激发吕蒙正进京应试,刘月娥待时守分,苦等10年,终于盼到吕蒙正衣锦荣归。
这是个变泰发迹型的故事。
吕蒙正虽然实有其人,且是宋代的一位宰相,但剧中故事却属虚构,或据民间传说而来。
王实甫笔下的女主角刘月娥的性格较有特点,她奉父命抛球择婿时,祈祷绣球儿,你寻一个心慈善,性温良,有志气,好文章。
这一生事都在你这绣球儿上,夫妻相待,贫和富有何妨,虽有依靠天意的意思,但她重人品,重才学,实际上抛弃了门第观念。
当她和父亲决裂,前往寒窑安身时,她说:我也不恋鸳衾象床,绣帏罗帐,则住那破窑风月射漏星堂。
并说您孩儿心顺处便是天堂。她心甘情愿与吕蒙正去作贫贱夫妻。
吕蒙正得官回来,故意骗她说不曾得官,她说:但得个身安乐还家重完聚,问什么官不官便待怎的。
王实甫所写刘月娥的这种不计门第贫贱,不重功名利禄,看重家庭的团聚、夫妻之间感情契合的思想性格,与《西厢记》中进步的婚姻观念是相一致的。宋代以来,吕蒙正故事在民间颇为流行。
《破窑记》中穿插描写的搠笔题诗、斋后击钟正是带有民间传说色彩的故事。吕蒙正穷愁潦倒到靠搠笔为生,赶斋度日,还遭冷遇的羞辱,被一些人骂作穷酸饿醋,作者在作具体描写时,显然也反映了元代儒生沦落生活的若干方面。
《破窑记》语言以本色为主,前人称赞为白描俊语,用来刻画主人公刘月娥朴实无华的温厚性格,显得协调一致,表现了王实甫驾驭多种风格语言的能力。
《丽春堂》写金代武将右丞相乐善与右副统军使李圭因赌双陆引出争端,被贬济南府,过着闲散而寂寞的日子。
后来因为草寇作乱,乐善又被宣取回朝,官复原职,李圭也来负荆请罪,二人释却前怨。
其中第3折所表现的乐善对升沉无定的感叹,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悲哀,写来颇为真实而有感染力。
第4折越调套曲中,多用女真曲调,当时是新奇的声调,明人称之为十三换头,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个特色。
《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也属丽情故事。它们各有一套曲存于《盛世新声》、《词林摘艳》和《雍熙乐府》中。《芙蓉亭》是写崔伯英和韩采云的爱情故事。今存仙吕点绛唇套曲,当为全剧的第1折。
描写韩采云私自到书房与崔伯英相会,以心理描写细腻委婉见长,语言风格秀美,与《西厢记》相类似。
《贩茶船》写书生双渐和妓女苏小卿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在元代非常盛行,元人散曲中经常咏到它,很多剧作的曲词中也常提及,作为恋爱故事的譬喻。纪君祥也写有这一题材的杂剧,已不传,现在只能从明人梅禹金《青泥莲花记》中知道这个故事的梗概。
今存王实甫《贩茶船》的中吕粉蝶儿套曲,可能是全剧的第2折,写苏小卿对双渐的思念以及收到负心的书信以后,失望、怨恨的心情,语言风格以本色为主。
第三篇:胡国清优秀事迹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骝马村党支部书记胡国清同志优秀事迹
平凡的人,往往就象泥土一样朴实,即使擦肩而过,亦或许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然而,他们就象草木装点着大地,象泥土散发着芬芳,让无数颗心留恋、钦佩,让你在生命中反复回味,无法忘却。松涛镇骝马村党支部书记胡国清同志就是这样一位于平凡中留下闪光足迹的人。
胡国清同志担任骝马村干部已经二十三个年头了,担任党支部书记也已经19年,五十多岁的他从1976 年以来就参加村社的工作,曾担任过社长、村长、支部书记等职务。在开展村工作期间,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科学种植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骝马村年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他带领那一个优秀的班子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已及上级的肯定。数年来,骝马村和胡国清个人多次获得区镇表彰,获得“五好”基层党组织、“三无两有”先进村、平安村、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多种称号。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他的工作繁杂而细碎,上面千条线底下一颗针,上面的各项工作要及时完成,底下村社群众 的大小事情都要解决,当所有的工作凑在一起时,他会忙碌的不可开交,起早贪黑、吃不上饭、睡不成觉是常事,为此,他养成了个很好的习惯,每到有需要完成的工作时,他会在一个记录本上仔细记录,根据完成的顺序逐个划掉,这样就防止了工作上的遗漏。而在每天睡觉前,他都会把一天的工作想一遍,把完成的和需要第二天完成的在心里过一遍才能安心的休息。
每次碰见他,他都是行色匆匆,一脸疲惫。问他,他不是刚解决完群众的邻里纠纷,就是把上级的指示传达下去,或者是去给困难群众送温暖。有多少次,看见他领着村两委的一班人奔走在田间地头,烈日下,挥汗如雨,酷寒中,一步一滑地身影是群众常见的风景。有人说,认真的人生活的也累。他就是这样一个很认真的人,就算是小事,他也会要求自己把事做得最好。有时候太累了会感到全身无力,头晕胸闷。当家人和同事关心他焦虑他身体的时候,他总是露出他一贯朴实敦厚的微笑:“没啥事!休息几天就好了!”可是他哪里会休息呢,话刚说完,就又有群众来找他谈事情了。
雷锋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渺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上,在平凡
中超越平凡?”雷锋在探问。胡国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在二十多年的平凡工作中,他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的称号,踏实的工作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赞扬。
胡国清,一个普通的名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平凡的话语,见证着新时期共产党员执着的理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群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百姓,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学习。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是这样坚定的信念指引着他带领全村群众共闯致富路;是爱党、敬党的情怀指引着他成为了全村艰苦奋斗的先锋;是亲民、爱民的精神境界使他成为了全村群众的依靠。
胡国清,用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尊重,用他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科学发展,什么叫社会主义新农村,什么才是真正的践行群众路线,什么是老百姓追求的幸福生活,什么样的干部才是老百姓值得信赖的好干部。他用实际行动为广大基层干部树立了榜样。
胡国清同志很平凡, 但平凡中显现出伟大。5.12地震后,他的房子也被震裂成为危房,但是胡国清同志根本没有把自己的事情考虑到其中,同时他还要求村支两委成员和社长都不能将自己列入其中,甚至还包括村社干部的亲属都不
行,这样的举措,无疑使5.12地震补助款顺利落实下去。在2010年8月份开展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中,胡国清的大哥经过民主评议确认为最合符条件的困难人员,但是胡国清做通大哥的工作说服他让出指标解决了一户困难的普通群众。在骝马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骝马村当村社干部吃亏,当村社干部的亲属也吃亏。不仅是地震款如此,低保名额、困难救济等都是首先从最困难的普通群众考虑起。城南大道的征地拆迁工作,被普遍认为是很艰难的事情,其他地方因为此事引起群众集体上访的多有发生,给各级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也给维稳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然而在骝马村自征地拆迁到现在历时六年,共被征地600余亩,拆迁农户200多户,始终都没有发生较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曾任松涛镇党委书记罗承武同志的话给予了很好的总结和评价,他说:全镇的干部你们好好去看看,骝马村的胡国清他们是在怎么样做征地拆迁工作的,对于一个村那样大的征地拆迁范围,那样短的时间,那么重的工作任务,人家硬是搞得清风雅静的!为什么?不就是人家干部带好了头,位置摆的正,群众工作做得细吗。在征地拆迁伊始,胡国清同志就多次召开村社干部和党员大会,要求全村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在此项工作中哪怕就是吃亏也要给群众做出表率,几年中,房屋拆迁牵涉村社干部的有五人。这五位同志至始至终严格要求自己并做好家人工作,起好了
很好的表率作用。征地拆迁初期不明政策的群众提出很多超出政策范围的要求甚至是无理要求,胡国清同志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不分白天黑夜,多次深入农户苦口婆心讲解政策,为群众分析利弊,多方动员。最终,城南大道等征地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凡事身先士卒,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城南大道征地拆迁后,骝马村从一个集体资金非常匮乏的村一跃而成为村社两级都有一定资金的村,面对有钱了的日子,胡国清和班子成员心态仍然没有变,除了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办事以外,胡国清同志还时常告诫村社干部要保持头脑清醒,用其他地方的典型事例为党员干部敲警钟。在胡国清同志的带领下,村社干部把廉洁自律当成了一种习惯,把清清白白当干部当成了一种人格和品质。集体有钱了、群众富裕了,而胡国清和班子成员仍然两袖清风,克勤克俭,村文书的两间破房子仍然是村两委的“议事厅”,后来文书的房子被拆迁后,胡国清同志主动将会议室移到自己家里。还让自己的爱人义务当服务员。环境卫生整治中他亲自带着村社干部背着背篼一路捡着垃圾,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头,亲切地开着玩笑:支书都亲自捡垃圾以后我们都不好意思不注意环境卫生了。质朴和亲切的笑容仍然是骝
马村干部呈献给老百姓最温暖依靠,老百姓有委屈了找支书说说,找村干部摆一摆,于是带着愁容来,换成笑脸去。群众的疾苦干部装在心里,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成为一种风尚。
胡国清同志办事公道,是群众公认带头人,从事农村工作已有30多年了,他时刻心系群众,办事公道,尊老爱幼。对历届曾经担任过村干部的老同志,胡国清同志总是非常尊敬他们,开会请他们参加,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实施中请他们监督指导,逢年过节带领村社干部带着礼物去慰问,时常关心他们的困难。老同志对此非常感动,都积极参与到村的大小事务中来,主动为村上分忧解难。村级处理新老干部关系历来是一个敏感的难题,很多地方处理的不好,下去的干部心怀不满、不仅不支持村上的工作,有的甚至还做反工作,给现任村支两委增加工作难度,也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以胡国清同志为核心的骝马村班子正确处理好了这一系列的关系,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群众公认他为全村的“家长”,是理事的带头人。他说一不二,严格要求自己立得正、行得端、起表率,他和蔼可亲而不缺乏威严,家庭和睦是全村群众学习的典范,在整个家族乃至全村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他能够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正确处理矛盾纠纷,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征地拆迁中的矛盾问题处理不好就是造成上访和不稳定因素的诱因,群众一时对政策的不理解想去上访之前还会先问问支书能不能去。由此可见胡国清同志真正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用老百姓的话说,事情干不干得,我们听村上的,听胡支书的。
旱灾,胡国清同志组织全村党员、群众全力抗旱救灾,搞好旱情摸底调查,摸清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情况,宣传节约用水,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把弱势群体、老弱病残、“五保”人员作为重点供水对象进行具体落实。除了抗旱还要保春耕。为了增加群众收入,千方百计保春耕,胡国清同志积极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科技兴农知识,组织群众自救,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多种植抗旱农作物,尽量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汛期,胡国清同志白天要对全村安全隐患点进行巡查,处理滑坡、塌方等情况,晚上还要带领村民深夜值班,抓好对山洪和地质灾害的防御,全力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续几个星期,他没有睡好一个安稳觉,一直在烂泥路上奔忙,鞋磨破了,人累瘦了,他没有任何抱怨,也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我们唯一见到的是他裤管上糊满稀泥匆忙来镇上参加情况汇报会,然后又急匆匆回去的身影。
十年,积硅步,以致千里;十年,善小事,以成大器。数十年来,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工作上,他大公无私,任劳任怨,想干事,会干事,工作中充满激情和热情。上任伊始,骝马村是一个烂摊子,由以前合并的2个村再分开的,班子乱、人心散,工作起来难度大。胡国清深入群众调查,通过解决实质性问题,让老百姓满意并积极支持村两委的工作。他通过调查,了解到老百姓反映村“两委”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根据以上情况,胡国清同志就从建章立制开始,健全完善了党支部议事规则、班子成员岗位职责、重大事项廉洁承诺等制度,避免了工作中的随意性,克服了“一言堂”现象,确保了各项决策的正确性。上任起,每季度坚持村务、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大到土地承包、房屋租赁,小到村民用电、用水、垃圾清理等各项费用,每季度都会在公开栏公开,征得群众监督。同时聘请前届的老支书作为纪检监督员。客观公正地监督村两委的工作。经常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村里的大事小情,做到了公开化、法制化、合同化,使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支持参与村委会的工作。
村党支部创新活动思路,从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入手,加强组织建设。扎实组织开展了党员“设岗定责、包片联户”活动,搭建起了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锻炼出了一支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村支两委成员异常团结,始终能从大局出发,从集体利益出发,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工作从不分彼此。长期工作上默契的合作,使村支两委一班人除了带着组织感
情工作,也带着深深地兄弟姐妹情谊工作,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共担艰难,共享荣誉。30多年的农村工作,让胡国清同志对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厚重的理解,对村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心里,共产党员永远都是为百姓服务的,百姓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几年来正是有了党支部及全体党员的积极带头作用,才使全村各项工作焕然一新,生机盎然。
在工作中,胡国清经常讲:“带着感情深入村民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带着责任解决村民的现实问题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只有用真心,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才能让群众满意,才能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基层工作是平凡的也是琐碎的,但胡国清从来都是细心、耐心的处理和解决群众的问题,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肯定是想方设法的帮忙。
作为一个村书记,一名共产党员,为百姓做好服务的同时,还要做好政策的宣传和引导。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为昔日的穷乡僻壤的骝马村带来了机遇,对于如何抓住这样机遇为骝马村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在以胡国清为代表的骝马村一班人心里已经有了宏伟的蓝图,当然这些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群众性很强,在不少人眼里,是项“老大难”工作。有时老百姓可能会因为一点个人利益或暂时的困难而不能理解,这就要求书记、村长和班子成员下大力度宣传政策做好群众工作。
不管有多辛苦,甚至有人不理解,胡国清同志总是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党的干部,为群众办好事,我应当做出最大的努力。
胡国清同志用自己点点滴滴、平平凡凡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真诚和付出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拥护,如果把人生看作是一个大舞台,30多年来,他始终用一颗赤诚之心,用激情全心全意诠释着自己的角色。胡国清同志是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楷模,是基层干部与群众血肉相连的代表,也是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在他看似朴实无华的身上闪耀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始终不渝的忠诚,彰显着一个共产党员执政为民的崇高品格。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棵奉献于事业的心。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闪耀着他鲜活的人格魅力。胡国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人们,在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平凡中创造着美丽人生,这就是一个我们党最基层的普通共产党的干部的境界。
第四篇:疏勒县阿拉甫乡基本情况简介
疏勒县阿拉甫乡基本情况简介
疏勒县阿拉甫乡位于县城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58公里,全乡总面积63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590亩。全乡辖14个行政村,1个林场,75个村民小组,15个站所社,1所中学,8所小学,2所双语幼儿园,1个农产品营销协会。居住有维吾尔族和汉族2个民族,总人口22383人,其中农户3728户,17771人,占总人口数的 98.6%。
全乡有清真寺69座,其中居玛清真寺10座,宗教人士69名。流动人口1357人,农村劳动力4225人。有一个民兵营,40个民兵应急分队,由698名民兵组成。全乡设有轻骑联防队15个,片区户长179名,村级综治协管员70名,综治信息员28名。调解委员会15个,调解委员83人,全乡共有“两劳”释放人员60名,其中重点人员30名,“7·5”涉案解脱人员16人,解脱人员亲属96人,“7·5”案犯人员重点稳控亲属14人。刑释解教人员6人。
2011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230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0158万元,二三产业产值1416万元,劳务输出收入73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937.7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760.6元,增长18.2%。
全乡有党委1个,14个村党支部,6个站所社党支部,7个学校党支部,共党支部27个,共有党员733名。党员服务站1个,党员服务分站27个。有团委1个,团支部20个,团员844人。“三级联创”活动中已命名的“五好”村党支部5个,群众满意的站所社党支部3个,“五好”学校党支部一个。
全乡共有机构2个,核定行政编制48人,核定工勤编制3人,实有行政编制38名,工勤2名,其中汉族干部15名,少数民族干部23名。站所社干部72名,其中汉族干部1名,少数名族干部71名。
第五篇:陈光甫简介及中国旅行社
简介
中国银行家。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以字行世。江苏镇江人。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同年回国。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银行监督。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翌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27年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为蒋介石筹募军饷。同年创办中国旅行社。1928年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中央银行理事、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和交通银行董事等职。1931年与英商太古洋行合资开设宝丰保险公司。1936年3月,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高等顾问。1937年,任大本营贸易委员会中将衔主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复兴贸易公司董事长,中、美、英平准基金委员会主席。194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并主管中央银行外汇平衡基金委员会。1948年当选立法委员。1950年陈光甫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分行易名为上海商业银行,在香港注册。1954年定居台湾。1965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台北复业,任董事长。1976年卒于台北。
中国旅游业创始人
我国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它创办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是由著名银行家陈光甫先生首创。[1]
二十年代初期,中国的旅游业还处于空白,其时旅游业务皆由外国在中国的金融机构包揽,如英国人经营的“通济隆公司”、美国的“通运银行”等皆设有旅行部,这些银行在上海、香港等各地的分行,也设有旅行部,包办中外旅客一切旅行业务。这些旅行部还发行旅行支票,时人称为“通天单”(在当时军阀割据地币制不统一情况下,可通行使用)。当时政府对旅游业素不注意,更无人想到收回此项外溢之利权。
一九二三年夏,颇负盛名的金融家陈光甫在香港拟往云南旅行考察,便到一外商经营的旅行社购买船票,见该社售票处的外籍职员与一女子笑语谑声地交谈,陈静立良久也无人理采,乃废然而退,转往通运银行购票。途中他思潮起伏,遂毅然决定创办中国人的旅行社,并即搜集有关书籍资料带至船上阅读。当时全国教育会第九次会议定于十月二十二日在昆明举行,各省代表均须集中上海经香港转越南乘滇越铁路前往。陈不愿教育界
人士在旅行中吃苦头,故致电他的上海银行总行,嘱即与该会议主管人员接洽,包办各省代表在上海之车船食宿,与会人员咸称便利。上海银行即于是年八月设立旅行部,并呈请交通部准代售铁路车票。当时交通部正在召集全国铁路联运会议,素无先例的申请案甫经交议,即遭洋人代表反对,中国代表对这与洋人争权的新鲜事物竭力支持,卒获通过。上海商业银行旅行部最初仅在上海代售沪宁、沪杭的火车票,后陆续与长江航运、南北海运及外国各轮船公司订立代办客票合同,不久便推广至京绥、京汉、津浦各铁路,并在各地分行添设了若干旅行社分社。一九二四年,陈光甫针对当时通用银元携带不便,在各地又须“贴水”(兑换当地钱币时的损耗),银行钞票有流行区域限制等困难,故随着旅游业务的扩大,一九二七年陈光甫决定将旅行部从银行中分出来,成立中国旅行社,各分行的旅行部为下属分社。至此,中国始正式出现大型旅游事业。
一九三0年十二月,陈光甫北上旅行经徐州车站时,看到三等车乘客餐风饮露宿于车站之情形,又嘱中国旅行社在若干地区设立了招待所和食堂。并于该年聘赵君豪为主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旅游刊物《旅行》,该杂志图文并茂,介绍国内外名胜古迹,启发提高中国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旅游兴趣。
从旅行部到中国旅行社因为首创,加上办理车船票手续繁琐,所以每年陈光甫都要亏本。同仁好友纷纷劝其停办,陈不为所动,并说:“这个旅行社虽说年年亏本,但为国家挽回了不少的利权,不然又多送外国入许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