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牧诗歌的音画意境

时间:2019-05-12 21:4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杜牧诗歌的音画意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杜牧诗歌的音画意境》。

第一篇:论杜牧诗歌的音画意境

论杜牧诗歌的音画意境

(商丘医学专科学校 葛黎明)

摘要:晚唐诗人杜牧借助多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充分调动读者的审美感觉,把握审美对象的声色形态等状貌,创造多姿多彩的音画意境,引发读者的美感享受,成为诗人风格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杜牧诗歌五官五觉音画意境

诗歌以精炼形象具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饱含丰富的想象力和思想感情,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这种文学体裁在古代是中华民族光芒四射的瑰宝,中国古代诗歌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名诗如潮,不仅有深度和广度,题材和创作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和成熟化。对古代诗歌的品读与欣赏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国人的审美能力也可以激发我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于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起到内化的作用。

古人常言“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合”《存余堂诗话》。何为意境?大概是指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物境互相交汇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话或者一句诗造成的境界。前人有“五官出五觉,五觉出文章”的说法,也就是说如何运用语言书写文字符号,借助多种表现手法,充分调动读者的审美感觉------味觉、触觉、嗅觉、听觉功能,把握审美对象的声色形态等状貌,引发读者的美感享受,成为诗人的别具匠心的重要标志。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代,但是从文宗大和、开成以后的七八十年,史称晚唐时期,这时期随国势的衰微动荡,诗坛面貌也发生很大变化,也是唐诗的余霞晚照时期,此时,晚唐诗人杜牧倡导“文以意为主”的文论,并擅长诗文,诗风豪爽清丽。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有为了区别李白和杜甫,称杜牧和李商隐为“小李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显著地位。杜牧的诗歌创作以情动人,特别是诗人妙笔生花创造的美好音画意境千百年来让无数读者流连忘返。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这首诗从唐玄宗“安史之乱”复杂纷繁的历史事件之中,摄取一个“渔阳探使回”的典型场面,描绘唐玄宗派使者以赐柑为名打探虚实,结果使者受安禄山的贿赂,回来后盛赞安的忠心,玄宗便高枕无忧,诗人颇具匠心地用了“绿树起黄埃”的视觉效果,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会长安的情景,探使快马加鞭扬起的滚滚黄尘,让读者联想到迷人耳目的烟雾,又是即将爆发的叛乱风云的象征。霓裳舞曲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最爱的歌舞,在京都一带最为流行,此时诗人用极度夸张的听觉艺术手法,制造一曲霓裳的轻歌曼舞能达到千峰之上,并且能够舞破中原,将唐玄宗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的淋漓尽致。皇宫歌舞之乐,和城外的轻骑扬尘,两相对比把强烈的讽刺意义含蓄出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诗人把握住了江南的景物特征,那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画面,立体且富有层次,尤其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更是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点染出迷人的江南生动艳丽明朗的意境,黄莺在歌唱,丛丛绿树衬托出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迎风摆动招展,那红与绿色彩的映衬,高山低水的映衬,村庄城市的映衬,动与静的映衬,声色的映衬,晴雨的映衬,不仅让读者对产生由衷的又快和喜悦,对江南春天的联想和想象也显得悦目赏心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齐安郡后池绝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擒表五色,贵在时见”并且列举出大量的实例,如:“《雅》咏棠花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杜牧这首绝句深得刘勰之妙,把多种色彩点燃成协调丰富方的画面。如“绿锦池”“浴红衣.”红绿相配,色彩明艳方显的生机盎然。同时又通过浮萍,菱、池水、莺、蔷薇等景物暗示出出水的菱叶子和平面的浮萍是翠绿的颜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的,初夏的蔷薇花多半是黄白亮色,这样就形成了两层清晰地静物画面,菱叶浮萍和黄鸟白花似乎单调朴素,此时诗人用红衣鸳鸯为画面意境突出光彩,不愧是醒目的点睛之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也红红于二月--------《山行》

沿着淡灰色的幽斜小路而行,悠悠白云在天空飘荡,抬头看见郁郁葱葱的青山,此时此地,诗人驰骋遐思,看到满山的枫叶流丹竟然感觉到燃烧似火的枫林竟然比春天的红花更热烈更可爱更明艳。

同样是夕阳晚照,李商隐诗中流露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

黄昏”的悲凉,而和他同时代的杜牧却用清丽的辞彩描绘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物画面,营造出高远飘逸的音画艺术意境。

诗歌之美全在于对意境的审美领悟,读者的领悟不是被动的接受,要用联想和想象等多种审美方法深化和扩展诗歌意境,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联想使读者用自己具有的文化知识生活体验把诗歌中的词汇、色彩、线条加以还原,把深蕴的旨趣挖掘出来得到艺术体验。想象是对是诗歌的艺术形象或者意境进行复现充实。所以,一个高明的诗人必须对生活保持精细敏锐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能力,并把它们浓缩在有限的诗行才能创造不朽的艺术。

晚唐诗人杜牧,善于把自己的独到感受融于诗句,启发读者的“五官”“五觉”,尤其是“五觉”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视觉、听觉的审美感觉,形成深沉与犀利、刚阔与旖旎风情交杂的音画意境,成为诗人风格的重要标志。

葛黎明:商丘医学专科学校副教授

邮编:476100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北海路商丘医学专科学校

第二篇:论杜牧咏史诗 初稿

论杜牧咏史诗

摘要:

咏史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自东汉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发展,但是在晚唐时期发展到了最巅峰,使他走向巅峰时期的诗人杜牧和李商隐,而杜牧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情感在晚唐文坛上独具一格,占有很高地位。他倜傥爽朗,俊迈不羁,秉性疏直的性格也对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他的这些性格决定了他诗歌的风格以俊逸豪爽为主,同时他诗中所体现的特征风格与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及成长中的经历息息相关。

关键词: 杜牧 咏史诗 俊逸豪放(可以再加上一两个)正文

引言

一、咏史诗溯源

“咏史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咏史这个题材开始于东汉时期,成熟于晚唐时期。咏史诗是由作者直接歌咏历史题材同时又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起来,将传统的诗歌写作手法用在历史题材的创作中,以史事来讽喻现实,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复吟唱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它不仅有特定的创作内容,还有独具一格的表现方式。①“咏史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短小精悍的,专门吟咏历史题材以抒怀,言志,述见识,发议论的诗歌类型”。(应追溯一下咏史诗的发展历史,从班固开始,到左思,再到唐代刘禹锡等人。总结咏史诗在题材、写法、风格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又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是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小杜”之称,用来区别于杜甫。②杜牧出生于一个世代高门望族的地主家庭,他从小就很有抱负,有一颗济世之才之心,喜欢研究兵法。杜牧的家世,良好的文学涵养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有深厚的影响,也对他一生的价值趋向和人生政治追求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也养成了他恃才傲物,放荡不羁的个性,即刚直有奇节。一生写有四百多首诗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尤其是他的二十多首咏史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情感在晚唐文坛上独具一格,占有很高地位。(这一段放入引言)

杜牧是晚唐咏史诗人中最杰出的的一位,很多人都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杜牧的诗歌进行了研究,杜牧的咏史诗具有别成一家的风格,但是这风格到底是什么,古今学者众说纷纭,不尽一致,如“情致豪迈”“雄姿英发”“豪放跌宕”“轻倩秀艳”“俊爽俏健”等这些风格。③虽然古今学者对杜牧的咏史诗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为探讨杜牧的咏史诗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本篇文

1章就是结合杜牧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成长经历这些方面,较深入的对杜牧咏史诗的形成原因,艺术成就和思想情感进行探讨。

二、杜牧咏史诗形成的原因

由于杜牧生活在晚唐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杜牧咏史诗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一)社会原因

唐朝帝国的衰败,藩镇割据,战乱不断,朝堂之上宦官专权,朝官之中朋党斗争,皇室贵族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苛捐杂税,使赋税的不断加重,导致民间空竭,民不聊生,再加上统治集团的腐败,使唐王朝陷入了无法挽救的危机当中,由于国力衰败所以朝庭对州县的控制数量减少,导致官位减缩,大部分人在仕途上的机会很少,因科考制度上的风气败坏,许多出身贫寒但有卓越才华的人,在考场上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对朝庭的失望以及自己的远大抱负落空,这些都使晚唐诗人压抑,常有空漠悲凉之感,在政治上的不得志让这些文人抑郁不安,就把这些情绪都由追求官职转为在诗歌中寻求安慰,所以晚唐时期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而杜牧和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则把怀古咏史诗推向了最巅峰。论述显得简单。(把这些情绪都由追求官职转为在诗歌中寻求安慰,并非一定要采用咏史诗的形式。之所以采用咏史诗,可能还有对比中唐时期衰败的景象与盛唐的繁华等因素,因为咏史诗咏叹历史含有今昔对比的意思在内。所以中唐咏史诗一方面感叹唐朝的衰落,回忆盛唐时代,也带有反思为何会出现衰败,以及从衰败的现实中给统治者提供鉴戒或者提出中兴的方式途径等内容)

(二)个人原因

杜牧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很有文化传统。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才气纵横,抱负远大,继承祖父杜佑的经世致用之学“很想建功立业,有一番作为,在诗歌创作上,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④他不满当时诗坛上的绮靡之风,追求的是一种笔力劲拔的诗风。(当时诗坛上的绮靡之风具体是什么,杜牧不满这类风气,要稍稍展开)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雄心,可是在杜牧眼前的是社会的动荡不安,危机四伏,内有宦官专政,外有藩镇割据,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面对这样的情况杜牧渴望济世安民,但是在经历了官场的黑暗,仕途的坎坷不顺,他的雄心和抱负无法实施。以及十年的幕僚生活的艰辛,这些都使他感慨良多,但是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柔弱文人,他只能把满腔的幽愤通过诗歌迸发出来,他熟知历史,知道以史为鉴,让人看清历史和现实,所以杜牧开始大量创作借古讽今的咏史诗。(这部分关于家世出身、仕途经历及心理变化显得泛泛而论,不太具体,要结合杜牧传记具体论述)

2三杜牧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风格是作家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各种因素总和起来形成的艺术个性特征,也是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艺术风格是艺术特征的具体体现。杜牧就是因为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历代 诗歌评论家所称赞,杜牧他倜傥爽朗,俊迈不羁,秉性疏直的性格也对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他的这些性格决定了他诗歌的风格以俊逸豪爽为主,同时他诗中所体现的特征风格与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及成长中的经历息息相关。

杜牧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而衰,走向最后崩溃的时期,安史之乱之后,造就了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并日益加深,使整个社会危机四伏,动荡不安。他一生经历了很多,阅历比较丰富,从青少年时代的锐气风发到十年的幕府生涯,再到“三守僻左”,与“牛李党之争”以及到晚年出守吴兴,可以说是杜牧的远大抱负一生都未实现。

(一)视觉独特,立意新颖

构思欲新,首先立意要新,杜牧向来主张“文以意为主”,把立意和抒情放在艺术构思的首位,作品大都以意主词,艺术构思上的新鲜感,也是把立意放在首位。喜欢用翻案法来写文章

杜牧不仅才华卓越,而且还具有远大的治国安邦之略,他擅长从政治,社会,历史的不同角度选取典型案例或题材,都寓意深刻,以政治家的眼光和豪爽的情怀来抒发与众不同的见解,如《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兵败刘邦在乌江自刎这是历史事实,项羽的战败是所有人都公认的事实,但是杜牧却运用与常人不同的全新视角,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效果。这首诗是在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卧薪尝胆,缺乏男儿应有的英雄气概,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一蹶不振,缺乏远见的胆识和才能,如若不然就会卷土重来。诗人在这首诗中换了一个角度来考虑项羽失败的因素,与传统的悲叹英雄末路的格调不同,他在这里所宣扬的是一种百折不挠,敢于直面挫折,敢于言败的精神,同时在此诗中也对当朝政治统治者寄予希望,力图让统治者在内忧外患交至踏来的形式下,能有所振作,挽救唐王朝的格局,全诗是从新的角度出发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在诗中以平白如话的语言,就史事为论,把正面描写和翻案相结合,使全诗富含哲理蕴味,在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远大抱负和远见的卓识。

与此同时,杜牧还擅长于站在现实的高度上,借史为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慨,如《春申君》

3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 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

诗中的“冤魂”二字引起人们对春申君的思念和同情,“珠履”二字可以激起人们对春申君器重的坐上客忘恩负义的不满,两个反问句的巧妙使用,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表面看是一首论理诗,实则是一首抒情诗。在晚唐国力衰败的形势下,享用国家高俸厚禄的达官贵人们中饱私囊,不图为国效力,杜牧对此极为不满,所以诗人在春申君的事情针对现实,抒发他不满的情怀。在宏大复杂的历史故事中,截取一小段画面进行描写

在这方面的描写,显著地就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选取历史题材揭示历史画面,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关女性的描写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在不同的时代,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描述各不相同。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科举制度黑暗,仕途也暗无天日,很多有才华的人都不被重用,有才而无处施展,空有爱国热情却无法落实到行动上;但当时社会风气的开放,做为知识分子的文人都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女性,使得他们把女性的形象,性格和所生活的环境写入诗中,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对这些女性生活状况的悲叹与同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命运和前途的担心与忧虑。

杜牧咏史诗诗中把女性形象的诗可以分为三大类:巾帼英雄形象,红颜形象和其他类型的形象。杜牧在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时,都有从中反映出重大的历史事件,深沉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统治者的讽刺与劝谏,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刚直的个性,如《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坛上祝明妃。

诗中选取的是木兰替父出征和昭君远嫁和亲的历史片段,展现了一位巾帼英雄的形象,英姿飒爽。全诗细腻地刻画了木兰敢于为国出征,牺牲个人青春幸福的高尚品德,同时还把昭君和木兰两个不同时代的女子联系到一起,她们一个为国和亲,一个为国御敌,两种不同命运的对比,含蓄地讽刺了两代统治者的腐朽与无能,她们两个是诗人心中的英雄,也寄托着诗人的豪情壮志。

在红颜形象上女性,杜牧给他们的评价大多是批评,批评唐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如《过华清宫绝句》(之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前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前两句写的是长安回望的景,后两句写的是回望中的人,“一骑红尘”与“妃子笑”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骄奢淫逸的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杨贵妃也由此恃宠而骄。为了博取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竟然动用了国家重要的通信工具来满

4足杨贵妃的私欲,劳民伤财,致使死者无数,但作者并没有在言语中大肆表现出对杨贵妃及唐玄宗的不满,他是选取了朝庭的送信使者为杨贵妃送荔枝这一画面,极力的去渲染铺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讽喻及不满,同时也有对统治者的劝谏,不要重走历史王朝的荒唐腐败之路。

在其他类型的女性形象上,杜牧也有著作,如《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的第一句以哀伤凄婉的情调,生动地渲染了泊秦淮河岸那冷落的气氛,弥漫的烟雾笼着寒水,朦胧的月光罩着荒漠的沙给人一种沉沉的凄凉之感,后面两句使诗人生发了无限感慨,商女犹唱陈代亡国之音—《后庭花》,引起了对陈代亡国悲剧的追忆,同时又让人们从陈代的荒淫误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命运。全诗从表面上看是斥责不知亡国之恨的商女,其实是讽刺当朝达官贵人那种醉生梦死,不图救国的荒唐行为,同时在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思忧虑,杜牧在咏史诗中借商女的命运来反映国家的命运,他的此类诗歌也体现了民本思想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二)擅长写七绝,诗法别出心裁,在结尾句时常运用设问

杜牧的诗法别出心裁,《吟谱》言:“杜牧诗主才,气俊思活”,称赞杜牧的诗诗法灵活,他的诗从不固守一辙,会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艺术手法,独创出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这些特色七绝上更是灵活运用。杜牧的七言绝句,题材有很多,但是以咏史绝句写的最有特色,都说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绝句则是最精粹的诗歌体裁。⑤杜牧的咏史七绝,他既继承了左思《咏史》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对其有所发展,他把咏史与咏怀结合了起来,还通过咏史去讽喻世事,增强了咏史诗的思想性和现实意义。1寓理于诗

杜牧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议论入诗,富哲理于诗歌形象中,把议论,叙事和抒情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又因为杜牧有着极强的艺术概括力和形象表现力,擅长站在军事家和政治家的高度上用七绝来谈古论今,把一些深刻的道理凝结为诗的形象,这类诗的代表作有《赤壁》,“折戟”是战争的遗迹,“沉沙”二字写出了年代的久远,“自将磨洗认前朝”表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求精神,前面两句对历史的思索探寻,引出了对后面两句的描写,“东风”二字是孙刘联合抗曹的集中体现,而“锁二乔”则是以假设的手法作为东吴政权覆亡的标志出现的,这里他本意说的是如果不是“东风”为周瑜送来便利,则不会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与此同时诗人也在抒发自己不得重用,才力无处施展的愤慨之境。

像这种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形象化的诗句之中,将议论和情韵巧妙结合起来,5如《题桃花夫人庙》这首诗: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这首诗是咏春秋时期息夫人的事,诗的前两句以寥寥数字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后两句转为议论,先对其发问,然后又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转而写绿珠为反抗权贵孙秀的欺凌,最后在金谷园中跳楼自杀,与前面息夫人忍辱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对息夫人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同情之心,她不忘故国的无言抗议为世人所称赞,对息夫人做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评价,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出发的立意起点很新。

2用议论的手法来论断史事,对人物进行褒贬,用反说来表达

这种用议论的手法来论断史事,对人物进行褒贬,被人誉为“二十八字史论”式的作品⑥,这类的代表作是《题商山四皓庙》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这首诗的背景是汉高祖即位后,有意招商山四皓里的老人出山,但他们没有答应,汉高祖晚年宠爱戚姬,准备废太子立宠姬的儿子为太子,吕后知道后大为恐慌,使用张良计,让太子刘盈恭请商山四皓出山来辅佐他,刘邦因为此事只能放弃改立太子的念头,刘盈他为人孝顺仁慈,但是体弱多病,即位七年后死去,从此以后吕后专政,吕后死后,诸吕图谋作乱,丞相陈平等人用计让朝政安定下来才,安定了刘氏的江山社稷。此诗就是以这场宫廷斗争为题材的,后面两句对“四老安刘”提出了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四皓出山只是让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暂时平息了下来,但是这也为吕后专政提供了条件,如果后来没有陈平等人掌握军权,诛除吕氏,那么最终刘氏的江山就会灭亡,这里诗人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关于社稷存亡的本质。

杜牧的诗还有俏健的特点,为了能在诗中更好的去体现这些特点,常用反说和设问来表达出来,如《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事实是东风给周瑜带来了便利,反说成不与便,未锁二乔偏偏说成锁二乔,主要是强调孙刘联合起来对赤壁之战胜利的重要性。在《提商山四皓庙》中“南风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把“袒”虚写为不袒,把“安”转写为“灭”来突出强调掌握军事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这两首诗中都用反说其事的方法,出语新奇,所呈现的艺术效果更为强烈。

为了使诗的特色更为突出,他对设问的运用也很自然,在《春申君》这首诗中,短短的四句诗其中出现了两次设问,“春申谁与快冤魂”“欲使何人杀李园”正是因为这两句设问的手法,使得诗中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别具一番神韵,同时又

6因为设问句一般用在结尾的句中,所以有总归全篇,引人深思的作用。

(三)语言含蓄凝练,妙于用典

用典,能使语言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但是用典过多会使诗歌变得繁杂让人难以理解,杜牧深知此理所以极少用典,他生活在晚唐那个**的年代,对当时腐败的社会政治不能不言,但又不能表达的太直白,所以他在一些诗中就借用典故来委婉曲折地抒发他的不满和幽愤。如《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这首诗的首句就用了典故,淮阳指西汉汲黯,当时汲黯因为刚直敢言,屡次忠谏,又多次被流放,最终死于淮阳。诗人在这里以汲黯自比,暗示出自己是由于耿直敢言被同僚排挤出京的,“偶求欢”则委婉的表明了诗人心中忧思成积,难以排遣,只能借酒浇愁,来舒缓心中的郁积。下面一句则是写出了在他乡没有归属感的失意情怀,第三句的写景,颇具匠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写了独酌的原因,也表现出了自己心中的抑郁,后面在写夜饮中又进一步烘托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虽然没有明写出自己的处境,但是暗中暗示出了诗人坎坷的处境,忧郁的情怀以及忧国爱国的精神,此诗用典恰当,情与景的交融,语言凝练委婉,有种含蓄清丽之美。

(四)表现手法多样化

杜牧创作咏史诗,善于抓住经典细节,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⑦,然后在诗中品评历史,“以古鉴今”来揭示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如《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截选的是唐玄宗为宠爱杨贵妃,为了使她能吃到新鲜的荔枝,许多官差和 驿马累死于回长安的路上这一历史事件,抨击了统治者的昏庸和骄奢淫逸,以史讽今,也是起到了对当朝的统治者劝谏作用,用古史来劝谏当朝的君主,体现出诗人深厚的忧患意识,表现了杜牧炽热的济世胸怀和忧国爱民的爱国情怀。

二杜牧咏史诗的思想情感

杜牧有一双艺术鉴赏的慧眼,他学习古人,博采众家之长,从整体上把握各家的特点,然后经过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思想,他在诗中抒发出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诗品即人品”,《虞书》云:“诗言志,歌咏言”由此可见杜牧是借咏史诗来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首先,杜牧借写咏史诗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生活在晚唐那个动荡

7不安危机四伏的年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加剧,整个社会充满了不安定的因素,虽然杜牧有经邦济世之志,还具有较为进步的思想,但是正是因为他的胆识和才华使得他陷入了牛李党两派的斗争,也是因为他性格中的刚直不屈,不愿意趋炎附势,使得他一生都不得志满身的才华和满心的抱负不能实现,就把这些转化为诗歌,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抱负,把对历史的思考借助某些事件展示出来,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借古讽今,不仅可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还能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忧思。如《过华清宫绝句》之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这首诗写出了安禄山谋反的大祸迫在眉睫,但唐玄宗对谎言和谗言深信不疑,不仅不采取补救措施反而沉溺于霓裳舞中,暗示了国家即将走向灭亡的命运,他把对国家的命运、民族的生死写入诗中,时时刻刻关注着国家的兴衰,深深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生死的忧虑。

同时杜牧在诗中除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如《提商山四皓庙》这首诗中,最终是陈平等人诛除吕氏,捍卫了刘氏的江山,在这里杜牧把自己和陈平等人进行了对比,认为自己只是因为性格秉直备受排挤而不被重用,是自己的才华无用武之地,他和陈平一样有才能,但是却没有像陈平一样为维护国家权益被重用,表达了诗人空有一生的才华和抱负然而却无处施展的苦闷和悲愤。

由此可见杜牧创作咏史诗的目的是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壮志凌云。结语:

总之,杜牧是站在客观冷静的态度上去思考历史,打开杜牧的诗作,历史犹如一副副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风云的变换,历史的沧桑,一瞬而过。他的咏史诗在思想上不仅借咏史诗来讽喻和警戒统治者,而且还在诗中表现了自己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又因为杜牧自身丰富的经历以及对前人的学习与继承,丰富了咏史诗的表现方式和手法,以其独特的目光,将政治与艺术融为一体,这些诗既是对历史的感慨,又是对现实的批判,更是对自身的伤怀。历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杜牧咏史诗把人们追溯历史兴亡缘由的思绪引向了更高的艺术水平,他是晚唐咏史诗的集大成者,其独特的风格和立意为咏史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试论古代咏史诗》李世龙学习与探索 1996年第6期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袁行霈罗宗强 3 《杜牧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王西平张田 4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论杜牧咏史七绝的艺术特色》师长泰 6 《略论杜牧咏史七言绝句》刘曾遂 《论杜牧“咏史诗”的艺术风格》路卫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6年7月第五卷第三期 8文中的诗出自《樊川诗集》

1、论文框架结构、语言表述都达标。但是要注意直接引用的部分不要太多。

2、文章在开头提到“俊逸豪爽”这个杜牧诗歌风格,在正文里去没有论述,建议将这部分作为一个部分加入正文的最后。因为这个问题对于本文来说也是不可少的。

3、注意格式规范。

4、参考文献要标明作者、题名、出版社或发表期刊、时间等。按照格式修改。

5、要核对文中所引用的部分,直接引用的要标明,并核对文字标点等。

第三篇:诗歌意境术语

诗歌意境用语

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伟壮阔、高旷壮阔、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深远

2.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静深寂、恬静优美、宁谧、朦胧、空寂、寂静、3.凄清暗淡、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凉、冷寂、肃穆、沉郁忧愁

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

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

诗歌语言风格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简洁;清新;

新奇、优美、绚丽、华美、绮丽典雅;浅显、通俗易懂、质朴、自然、朴实;平淡;含蓄、柔婉 豪放、雄奇奔放、悲慨沉郁

诗歌情感:表示思想感情性质

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

诗歌情感: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和对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羁旅愁思、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恋情闺怨、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寄情山水、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建功报国、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吊亡、怀古伤今、厌恶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愤世嫉俗、归隐田园、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脱凡俗、怀才不遇、诗歌意境用语

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伟壮阔、高旷壮阔、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深远

2.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静深寂、恬静优美、宁谧、朦胧、空寂、寂静、3.凄清暗淡、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凉、冷寂、肃穆、沉郁忧愁

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

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

诗歌语言风格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简洁;清新;

新奇、优美、绚丽、华美、绮丽典雅;浅显、通俗易懂、质朴、自然、朴实;平淡;含蓄、柔婉 豪放、雄奇奔放、悲慨沉郁

诗歌情感:表示思想感情性质

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

诗歌情感: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和对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羁旅愁思、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恋情闺怨、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寄情山水、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建功报国、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吊亡、怀古伤今、厌恶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愤世嫉俗、归隐田园、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脱凡俗、怀才不遇、浅谈“独字题”作文的写作

“独字题”是目前命题作文中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所谓“独字题”就是作文题只有一个汉字,“独字题”因其简洁而内涵丰富很受命题者的亲睐,但对写作者来说,“独字题”因其过于简洁,信息量少,在审题、选材乃至文体选择上都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我们结合独字题“热”来谈谈“独字题”作文的写作。

第一步:释义

几乎所有用来做题的这个字都是多义的,我们在下笔写作之前应该努力弄清这个字的各个义项,然后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义项作文。每个字的义项一般由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三方面组成。如“热”主要有以下义项:(1)温度高,与“冷”相对,如热水、热带、趁热打铁、发热等;(2)情谊深,如热心、热情、热忱、热切、热血、热爱、热心肠等;(3)旺盛,如热潮、热火朝天等;(4)形容非常羡慕或想急切得到,如眼热、热衷等;(5)受很多人欢迎的,如热销、热门儿、热货等;(6)用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形成的某种热潮,如足球热、旅游热、奥运热、追星热等。

第二步:组词

做独字题的这个字,往往是组词能力很强的汉字。在构思独字题作文时,我们不能仅盯住那个字发呆,我们要学会发散性组词,然后在若干个词语中选择一个适合你写的词语。组词的方法不外乎前加和后加两种。“热”字前加可以有(发)热、(眼)热、(出国)热、(追星)热、(炒股)热、(汉语)热等等,“热”字后加可以有热(心)、热(情)、热(血)、热(门)、热(衷)、热(门)、热(心肠)、热(火朝天)等等。

第三步:明体

面对众多含有“热”字的词语你必须选择一个你有材料有感受的一个,选定之后你就要根据材料确定文章的体裁,是写记叙文呢,还是写议论文?如果是故事性较强的材料,那就选择记叙文体;如果是对某种热表达自己的看法,那就选择议论文体。其实,无论是独字题,还是其他什么类型的题目,都存在一个文体选择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文体就必须按照什么样的文体的范式作文,绝不可混淆文体界限,如果变成“四不像”,那你就要吃大亏了。

第四步:定向

所谓“定向”就是文章的立意走向,如果是写记叙文,那你就要考虑是写自己还是写他人,你是从正面宣传肯定某种“热”,还是从反面否定某种“热”;如果是写议论文,那你就要考虑是热情赞颂,还是深刻揭露,抑或是辩证剖析。

第五步:构思

主词找到了,体裁明确了,立意定向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构思文章了。如果你是写一段与“热”有关的经历,不妨先从听说某种“热”写起,既而写跟从某种“热”,然后再写陷入某种“热”,最后写倒在某种“热”上,简言之就是:闻热——跟热——陷热——倒热。如果你想写一篇《“XX热”中的冷思考》之类的议论文,你不妨先列举某种“热”的现象,然后剖析这种“热”产生的背景和危害,接着引导读者认识如何正确对待,最后得出结论,简言之就是:现象——剖析——引导——结论。

第四篇:诗歌鉴赏意境

一、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

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

二、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理。

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三是篇幅短小,基本取材于诗歌的律绝,词曲的小令。四是文本基本取材于唐宋。

三、诗歌内容的把握

一、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四、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子夜吴歌》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几种模式。

分析把握诗歌的形象(意象)

把诗词里的意象全部找出来,然后用“意象堆积”的方式,把它们堆积起来,构成一个画面,然后确定诗词的感情基调和风格。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

1、考查意象的内涵;

2、考查意象的作用;

3、考查意象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有一些意象本身就反映了一种传统的审美心理,如“杨柳”——它表离情别恨或柔情;“木叶”——它表惆怅落寞的心境;“黄昏”——它象征时光流逝,惆怅幽思,对青春的惜怀;“依阑干”——女子的等待、寂寞之情;松——往往寓含坚贞;竹——往往寄寓节操等

做好鉴赏形象的工作:

第一,了解诗词中写了什么样的形象,弄清其字面意义; 第二,分析形象的特点;

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涵的哲理。设问方式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二)分析思路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象作用】

1、营造气氛;

2、设置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

4、奠定情感基调;

5、借景抒情;

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7、诗歌线索。

【常见意象】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7、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8、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三)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练习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秋夜

朱淑贞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意境常用术语

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

第五篇:诗歌的意境美(范文模版)

中国诗歌中审美意象对意境美的决定作用

12中本3 冯怡 2012014332 摘要: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对意境的探讨显然要重于对具体意象的分析,特别的白话文推广以来,意境的捕捉与语言表达更开放了。很多诗词,几乎无意境不成诗,而对意境的营造显然又受制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追求天人合一,这就决定了意象不可能是独立于意境之外的一个概念,它需要和意境互相阐释,另一方面,意境却是可以单独进行审美的,它非常符合汉语的整体思维。本文从美学角度分析审美意象对意境美的作用及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意境意象现代诗歌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和青年作家谈话》,《文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可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也必有它自己的语言或艺术的表现行为。诗歌是渴望情感、感受和想象,是一种“摆脱散文的现实情况,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世界。”(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中国近现代诗歌与中国古典传统诗词的形式有了一定的差别,但诗本身所特有的意境还是一样的。

什么是意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一、意境就是情趣和意象的契合融贯。

要把诗歌写得好,就必须把诗人所蕴蓄在心中的意境传达于语言文字,使一般人可以听到看到懂得。现代诗人海子的《亚洲铜》中写着“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它能让读者仿佛海子对于生活的无奈,对这片土地的眷恋,感受到海子对这地方所倾注的特殊情感。海子把他自己的感情和眼前的物象交融在一起,将他心中所蕴蓄的意境传达于文字表达出来,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悲伤,这就是诗歌的意境的情趣与意象的契合融贯。闻一多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关于创建新体格律诗的诗学思考,应该说是具有重要诗学意义的。其中,有关新诗意象的探讨,是他自觉建构新体格律诗的重要诗学内容。他批判《女神》中所用的典故(实际上也是物象类意义与比喻性意象),西方的比中国的多多了。“《女神》中底西洋的事物名词出处都是,数都不知从哪里数起。《凤凰涅槃》底凤凰是天方国低‘菲尼克司’,并非中华的凤凰。诗人观画观的是Millet低Shepherdess,赞像赞的是beethoven低像。他所羡慕的工人是炭坑里的工人,又不是人力车夫。他听到鸡声,不想到笙簧的律吕而想着orchestra低音乐。地球底自传公转,在他看来,‘就好象一个跳舞的女郎’,太阳又‘同那月桂冠儿一样’。他的心思分驰时,他又‘好象个受着磔刑的耶稣’。”闻一多所表达的,便是西方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感情不够契合融贯,所产生的比喻不恰当的现象。朱光潜先生说过,在情与景的关系中,情景相生,景随情变。“以‘景’为天生自在,俯拾即得,对于人人都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常识的错误。”由此可见,决定每首诗歌能否做到情景融贯,决定与诗人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一首好的诗,它必须要情景交融,才会有意境,或者说意境才能表现出来。任何一首好诗,它的出色之处都在于其意象的神奇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桥”“流水”等等,都是他的意象,他把感情与物象交融在一起,就成了一幅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再别康桥》就是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艳影,就构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图。这就是情趣和意象的契合融贯的表现。

二、意象在诗歌的意境中充当载体的角色。

有情感不一定可以写出优美的诗,它必须要有优美的语言承托,做它的情感载体,它才能够显现出来,没有意象的诗歌的意境无从表达。所谓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思维对存在、主观对客观能动反映的结果,是主观之“意”(意识)对客观之“境”(存在)的辨证统一;从美学角度来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的统一。比如诗人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诗歌有形象:我在黑夜里用黑色的眼睛寻求着光明;还有其思想: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社会处在一个极端迷茫的时期,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前途何在?诗人呼唤着人们要觉醒,要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要用我们的奋斗与努力,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光明。这首诗的“意”是虚隐的,境却是实显的。诗歌的“意”是主观的、想到的、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境”是客观的、看到的、浮动于诗歌表面的。但它们之间却是和谐的,像水与乳融为一体;是统一的,像血与肉不可游离。诗人把感情寄托在所选择的意象里,意象又把全诗的感情化为意境。有了意象才会有意境,如果一首诗里只空谈感情,空谈思想,没有物象,那么,那会是一首空洞的诗歌。每一首好诗都是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者是读者,他们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他们的内心都必定有一幅画境或者是有一幕意境,很新鲜并且及其动感地突现于他们的眼前,这些都需要意象来发挥作用的,用到恰到好处的意象能让读者头脑快速地构成一幅画。所谓“诗意”,根本就是一个很含糊的名词,其实真正的诗人没有一个会是哑巴,一般人的“诗意”只是幻觉和虚荣心的产品。诗不能自然流露,只能通过意象表达出来。

三、意象赋予了诗歌的生命,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没有生命的灵魂没有什么意义。

由中国艺术审美范畴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从“形”、“象”、古典“意象”到“意境”的发展一直在强化着中国传统审美心理重意轻形的偏好,在强调“意”的基础上对主体的内在心理再作更深层的挖掘,进行更进一步的抽象、综合与内在超越。但是,从“形”、“象”、古典意象到“意境”再到“形象”的艺术审美范畴都只描绘了艺术审美心理的一个侧面,无法体现艺术审美心理的全貌,要考察文艺的审美特征就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完整论述艺术审美心理原貌的范畴。这一范畴被历史地选择为当代理论语境下产生的意象概念。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或条件。但意境与意象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二者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象”是经过诗人思想、情感和想象重新把握与处理过的感觉,它是感觉材料的主观处理,是诗篇中最具体、最细小的形象单位。毛翰教授认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在于: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比如海子的《麦地》诗歌包含了由“麦地”这个词延伸开去的村庄、人民、阳光、月光、镰刀、树木、河流、汗水等的意象。麦地之于海子,已不是一般的栖居之地,而是他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他在《麦地》中这样写到:“吃麦子长大的/在月亮下端着大碗/碗内的月亮/和麦子/一起没有声响” “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月亮下/有十二只鸟/飞过麦田” “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 “收割的季节/麦浪和月光/洗着快镰刀” 这里的麦地已不是一片具体的麦地,它其实是一方梦土,一方经诗人理想醇化了的古老农业文明的生活图景,它纯净、质朴、祥和、美丽,洋溢着醉人的浪漫气息。海子对承载他希望的麦地充满了感激之情,称它为“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他诗中的麦子就是诗的灵魂,贯穿全诗,用麦子写出他对这土地的不一般的感情,给了这首诗浓郁的思念、忧愁的意境。由于意境是分为主客统一和情景交融的,主客一致是意境最基本的内涵,而情景交融是由意境的主客统一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从根本上说,人的审美活动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其他活动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情感在审美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意境中的情景交融、时空转换包含着虚实相生,而虚实相生、动静相生的根本实际是有无相生。而意象的有无相生这个哲学问题的思考,就回到了意象这个问题上。意象的产生和意境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四、“意象”本身进一步的抽象化和形而上化是随着“境”这个审美范畴的出现而开始的。

艺术审美范畴的历史由此进入了“境”与“意”合的阶段。诗歌的意境都是从混沌的、悠久的而且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个刹那,一个片段。这些诗歌中所描写的景象本只是一刹那,可由于艺术给它灌注了生命,它变成为终古常青的东西。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使得这些“刹那”和“片段”获得了一种超越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的后世人能不断地继续去心领神会。这些诗歌所写的本只是一个小片段,可经过艺术给以它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处独立自足的小天地。意境就是当时诗人眼睛所捕捉到的画面,所吸引他眼球的物象,从而赋予诗人当时的感情,成为或喜或悲的意境。一首诗歌的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嗨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意境。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将其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看,那就肯定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中必须有一个“整一”的世界,实在有一个很深的道理隐藏在里面,那就是要使艺术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

综上所述,跟艺术一样,诗歌也是对人生世相的观照,是对生活的写照,是感情的反映,因此诗歌当中所选取的意象就显得很重要了。诗歌当中的意象对意境的美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感情需要通过文字来表达,意象的选取决定文字的优美,而意境的产生靠的是意象。我们常说某首诗的意境很美,其实是说它的意象选择的好,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记录诗人当时的感情,使读者能够“望诗生画”,是诗的意境得到升华。

参考书目:陈希《中国现代诗学范畴》、黑格尔《美学》、程帆《我听朱光潜讲美学》、谭好哲 程相占《现代文艺美学视野中的基本问题研究》、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朱立元《美学》

下载论杜牧诗歌的音画意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杜牧诗歌的音画意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意境 教学诗歌

    创设意境教学诗歌 【摘要】现代生活不能割裂与文化传统的联系,民族的诗意应当且必须被传承。现代教育离不开先进技术,好的教育形式应当是与时俱进的,唯此,才能具有长久的蓬勃的......

    诗歌鉴赏(三)——鉴赏诗歌意境

    诗歌鉴赏——鉴赏诗歌意境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象的完美结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果......

    诗歌意象与意境

    诗歌意象与意境 一、意象与意境 1.意象: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2.意境: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

    论文浅论杜牧诗歌的创作情怀

    目 录 论文摘要„„„„„„„„„„„„„„„„„„„„„„„„„„„„„„„1 关 键 词„„„„„„„„„„„„„„„„„„„„„„„„„„„„„„„1 正 文„„......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意境型

    诗歌鉴赏训练――意境型 【学习目标】 分析“意境型”诗歌鉴赏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步骤。 能够熟练而准确的回答“意境型”诗歌鉴赏题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范文大全

    诗歌鉴赏之意象 一、什么叫意象? 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

    诗歌鉴赏之意境教师版

    个性化再处理: 课 题:诗歌鉴赏之意境⑴教学流程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鉴赏意境题的分类和作答方法。2、联系上下文力争准确解答此种类型题目。※课前练习2002全国卷17题阅......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大班诗歌学习梦来过了 我一睡觉, 梦就来了。 我一醒来, 梦就走了。 梦从哪里来? 又到哪里去?我多么想知道, 想把它们找到! 在枕头里吗?我看看——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