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培思品学科专题三主题探究 思品课堂如何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
专题三主题探究:专题三主题研讨:是不是每节课都能够创设情景、都需要创设情景?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情境?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要基于生活,注重形象性,同时也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创设一个具有内含问题的情境,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溶入情感。好的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样的教学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让孩子能更好的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要授课的内容。结合多年来的日常教学体验,我并不认为每节课都必须创设情境,一节课是否需要创设情景、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而定。
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我认为,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形象性。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主要特征。“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情境教学就是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相应的体验,感悟;或者用过点拨、分析具体的形象来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缺少了形象性的情境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
2、趣味性。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3、时代性。知识的学习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能老调一直重弹,那对学生来说会产生所谓的“代沟”。对于一些流行的趋势,教师要预以关注,选取那些积极性的东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清楚学生的流行,创设学生喜欢的“流行”的情境如: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刚在火热中的动画人物,班级的流行小故事等,引发学生的主动关注。
4、生活性。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5、情感性。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必须要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必须要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交流。实践证明,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 不仅有利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有利于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而且也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的师
生关系, 有利于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 感受成功, 陶冶性情。
6、开放性。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应具有跃动性, 应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 处在一个比较开放的时空中。这种情境的创设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 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探索、自主创新和合作交流的平台, 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使学生达到了自我知识的重新整合和重新建构。
7、目的性。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为了赶时髦的点缀品。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第二篇:初中思品课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思品课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以直观方式,借助一定的物品、设备或形式,创设出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和场景,能促使学生对教学问题思考探索,在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获得丰富的情感态度体验。
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有一个重要的规律: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仍占较重比例,教师亦应注重创设情境。
一、取材生活
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许多思品课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如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国内外时局、轶闻趣事、权利义务、经济纠纷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雷锋活动影像、参观游览、物价房产、新闻时事报道、惠民工程等。
二、学科知识融合
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将历史、地理、生物和语文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加强学科联系,实现知识迁移衔接,过渡自然,易于理解接受。
三、语言法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语言的技巧性,能使课堂轻松、活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地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言行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学生沐浴在情感世界中,能激发学习兴趣。
1设疑提问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相关的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逐步深入地探索问题的实质,主动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①提问要有一定难度。这个难度要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要适度。②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难点知识,学生在思考时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几个有梯度的题目,由简入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③问题要能诱发学生反思,从问题的解决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即把整个学习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良性循环。
2制造悬念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插播一段《法律时空》中的遗产继承纠纷,关键时刻提出出嫁的女儿想参与遗产继承是否合适的疑问,暂停播放,引导学生思考,以激发兴趣。
3新闻时事法
思想政治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有着鲜明的时代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讲述一些当前社会新闻或时政,不仅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用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回到现实社会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故事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典故创设教学情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今日说法》、《东方时空》等栏目片段,教师可以适时引入,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又能营造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活跃班级气氛,吸引学生思考相关课本知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5想象和联想类比 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如,知识点的归类整理,纵向横向的对比分析,相似中的异同分析。
6设身处地情感共鸣
可以提供多种假设情景,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彼情彼境,引起感情共鸣,加深认识,有助理解所学内容。
四、实践活动法 1场景角色模拟
就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假设或假想,从而扮演某种角色,去展示情境,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使枯燥的教材转化为学生的形象表现,学生在形象表现中掌握知识。角色法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自己也成了整个情境的一部分,既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角色扮演法中所展示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有利于情境中蕴含的情感与人生哲理契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最佳点,从而使地理教学更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自己创设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情境的创设者又是情境的体验者,更好地在情境中理解掌握知识。比如,在讲到罪行法定时,我就让四个同学上来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和律师,通过模拟法庭辩论审判、判决执行等情景,帮助理解法院制度,明确司法公正,增强学生知法守法的意识。
2游戏竞赛
规则知识点的理解,结合遵守公共秩序,模拟交警指挥,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和感悟,明白其中的含义和意义。教学 “心理健康”一节时,我们借助“做健康文明的中学生”的演讲比赛,认真聆听很有个性的演讲,赛后进行心得交流和讨论,表达自己对健康的含义的理解,加深印象。
3素材积累实践操作
利用材料或资料,进行数据、数量等方面的直方图、饼图和表格等制作分析,通过数据归纳道理或揭示规律。
4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
如组织学生参加杨善洲植树造林先进事迹报告会,了解人物事迹,丰富知识,加深敬业奉献精神的理解,激发认同感,形成仿效先进的习惯。
五、教育技术辅助呈现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随着学校硬件设备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视频、音频、图片资料,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性,适时又适度地运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并丰富情感体验。
总之,情境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创设场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生活化的情境,能更好地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来强化或同化所学的新知识;情境信息资源来源的多元化,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获得更多的情感态度体验。情境教学是提高思品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第三篇:品生课堂情境创设的要点
创设品德与社会课实效课堂教学情境几点尝试
吉林省延吉市进学小学 张满多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能将台下的观众牢牢地吸引,让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随着主持人情绪的变化或悲、或哀、或怒、或喜;一首好听的乐曲,只要前奏一响,就能拨动起听众的心弦,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做好铺垫,犹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心随我动”,创设不同的情景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如饮甘泉、如品香茗,流连忘返。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下面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在实践教学中是如何创设情境的:
一、通过故事创设情境
教师利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描述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指导作用,并且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不但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同时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如在讲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在蓝天下”第二课《放飞和平鸽》时,教师用带有情感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和平鸽的故事”,和平鸽是如何成为和平的象征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创设情境,以自己的“多情”来感染和打动学生,点燃学生思想和情感的火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精彩的有说服力的图片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充分调动学生最直观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河水”第二课《江山如此多娇》一课时,我在创设情境时引用了一组图片:吉林雾凇、西湖全景、九寨沟风景、黄山四绝等清晰度高的图片,立刻就把学生带入风景绮丽的大自然中,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一起体会、一起探究。
三、利用经验创设情境
对于一些学习内容,多数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如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一课《男生和女生》,我在上课伊始,直接出示一个
表格,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男生和女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行为举止等描述一下。学生填表后,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通过上面的交流,你能发现什么?常用来描述男生的话有哪些?常用来描述女生的话又有哪些?有哪些话既可以用在男生身上,又可以用在女生身上?”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通过对比,学生发现男生和女生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同点。从而让男生和女生能够学会在与异性交往中,去发现对方的闪光点,提高审美能力。
四、利用资源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时结合学生身边的资源,如课内外的一些活动,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的情境。如在讲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第一课《社会文明大家谈》一课时,结合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如扔一张废纸、吐一口痰、说一句脏话等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请学生自己分析、点评。同时再启发他们思考:假如你是环卫工人,你会怎么办?假如你是外商,到中国洽谈、投资,你还会选择中国吗?假如„„对这些问题,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探讨研究。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利用表演创设情境
在讲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三课《我们的国粹》一课时,课前我亲手制作了一件绘有京剧脸谱的文化衫,一上课,首先来了一个漂亮的亮相,接着学唱了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智斗”中胡传魁的一段唱,学生们立刻被我吸引过来。我借机问学生:“刚才老师唱的是什么戏?”有的学生说是评剧,有的说是京剧,还有学生说是豫剧„„学生纷纷举手竞猜,迫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提升了学生对学习国粹的兴趣和欲望,为整节课开了个好头。
六、利用历史创设情境
在讲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溯源”第四课《汉字和书的故事》一课时,向学生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古人都是用什么记事的吗?”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心存疑惑的学生不解品德老师为什么问了这么一个与本课毫不相干的问题,紧接着我又问:“你们听说过仓颉吗?他与我们的汉字有什么联系?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怎样?然后从汉字的背景引入,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自然,通过这些相关文化情境的介绍,学生就会形成自主探究的心理愿望和乐于学习的信心。
品德与社会课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去创设情境,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都要紧扣教学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品教师也要审时度势,想方设法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思想觉悟,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篇:创设有效情境,激活思品课堂的研究与思考
创设有效情境,激活思品课堂的研究与思考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的学习情境,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进而升华学生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课题。下面是我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与思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学目标不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教师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代替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简单划一;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无味,理论与实际脱节;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教学手段陈旧呆板,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应付一堂课等等。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妨碍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与实现,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2、是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思品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
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思品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思品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思品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思品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为了配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了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切实改变以往思想品德课中的那种单一的说教性,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能动的“活”起来,充分调动师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使课堂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特提出《创设有效情境,激活思品课堂的研究》作为一项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首次使用了与智商相对应的情商概念,并且认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所谓情商或情感智力,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这些因素能起到启发、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情感智力也要通过教育来开发和提高,因此,注意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这些都能成为创新的动力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依托这种教育思想,我们坚持鼓励每一个学生,对
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加以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充满自信的投入学习,使学习成为他们创新的乐园。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在思品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在情境中发现、操作、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能用多元的思维方式去研究现象,发现问题。无疑,在学生观察、思考、应用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首先,李吉林老师在1990年发表的专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是本课题的主要理论来源,李吉林老师已经用实践证明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协调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情境教学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
2、其次,本课题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浓的现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说教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边研究边学习,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同时,情境教学为学生搭建了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以任务作为驱动力,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进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提高学生
人文素养。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我校近年来十分重视情境教学。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大比武活动,引导教师积极探讨情境教学。
2、课题研究队伍年富力强,既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又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五、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1、什么是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简单地说,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
2、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教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
3、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创设多种教学情境的研究。
2、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探索新型的教学结构的研究。(1)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进行激趣、导学,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获得解决知识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新意识。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和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3)利用已有教学内容或补充教学材料设计创新点、发散题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创新的火花,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探究性、灵活性与深刻性。
3、在不同的情境中探索新型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八、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逐步实践。
2、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定期研讨、业务学习等形式经常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在计划、行动、反思、调整的螺旋发展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研究。
3、经验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加以理性分析、归纳。
4、案例研究: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同时辅之以课堂观察法,学生访谈法,作业测量法等实验研究方法,以期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
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好情境教学这一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篇:创设情境的导入使思品课堂更为鲜活.doc陈清菊
创设情境的导入 使思品课堂更为鲜活
山城镇中心校 陈清菊
一堂好课,能给学生美的熏陶,是艺术的展现情感的交流,而好的导语是美妙音乐的前奏,是教学中艺术创造的原动力,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纽带。当教师走上讲台时,创设吸引人耳目的情境,然后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课堂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
思品课堂重视学生的情感道德教育,课堂内容多是联系生活及社会实际,为了吸引学生的情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必须创设生动的情境。因此,这个导入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好的导语,如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上课伊始石破惊天,先声夺人,整节课也因此高崖泻水,汹涌澎湃,让学生一听倾心,积极参与其中。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地体现本学科的特点,我在每节课的导入上都下足了功夫。
歌曲导入 引人暇想 每个人都喜欢优美的音乐,熟悉的音乐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珍惜学习机会》,我利用07年“我要上学”公益事业的主题曲《DoReMiFaSol》这首视频音乐进行导入:“一点一点,背着梦想长大,一步一步启航,一点一点,带着理想出发,靠近天空飞翔。贫困地区无法上学的孩子有着想上学的梦想和对学校深深的眷恋,而现在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应该如何对待学习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珍惜学习机会》。”
诗歌导入 启人心智
诗歌的感染力较强,用诗歌导入新课,能使学生的身心都为之一震,如在讲《挫折面前也从容》这一课时,我利用毛泽东的诗词《长征》进行导入:“红军不怕远往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代伟人毛泽东对长征的淡定与从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而我们在生活中面对挫折时应采取什么态度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挫折面前也从容》。”
魔术导入 激发兴趣
学生喜欢看魔术,我通过播放视频魔术表演导入新课,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如讲《情趣与兴趣》,我用刘谦的魔术表演进行导入。“他就是今年春节晚会在内地一夜走红的台湾人刘谦,他的魔术技艺精湛,赢得了绝大多数观众的喜爱,荣获无数国际奖项肯定的魔术表演者。刘谦的成功是情趣、钻研和努力练习三者结合的最终结果。由此看来情趣的作用不可低估,那什么是情趣?情趣与兴趣又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事例导入 真情实感
真实的事例使学生得到亲切的感受,使学生的心情随着情节而有所起伏。比如我在讲《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我播放了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李灵的事例,由学生谈感想,然后进行导入。“同学们谈的非常好,李灵这个年轻的教师用她的爱心照顾着这些留守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教育着她的学生,李灵用她的执着、热情和爱心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就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老师,用慈母般的无私关爱,严父般的谆谆教诲,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感动的瞬间,让我们铭记于心,打开你的记忆,说出你的感动,让我们与你一起分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知我师我爱我师》”
图片导入 引人入胜
在课上可以用图片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视觉的兴趣。比如我在讲《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课时,我利用上海世博会国家馆外形,吉祥物“海宝”的图片进行导入:“2010年5月的上海,它带来了文化的醇香,带着科技的跨越,它有独具之匠心,展古朴之风采,呈园区之精彩,汇聚四海宾朋,呈现给世界一份精彩,一份感动!同学们,你知道这份精彩和感动来自什么?生:上海世博会。师:是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世博会,领略一下国家馆的特有魅力,了解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这样很自然的导入课题。
课堂导语的设计远不止这些,“导之有法,导无定法”,只要掌握导语在教学中的艺术性,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