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情境创设中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时间:2019-05-14 23:4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社情境创设中的误区及改进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社情境创设中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第一篇:品社情境创设中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品德与社会》教学情境创设中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宿安中心小学

李德瑞

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所以,我认为,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引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脱离教学内容。

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

2、脱离教学目标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教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3、脱离学生个体。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

4、脱离生活常识。

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为创设情境随意杜撰。虽然情境大多是假设的,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5、脱离动手操作。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

6、脱离媒体作用。如今的思品课堂,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似乎无课件不能成课。在许多运用多媒体的课堂上,教师忙的不亦乐乎。这样的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被过多的信息充斥。由于受一些无用的信息干扰,学生分不清教学的重点。这样的课不仅没起到强化刺激、巩固知识的效果,相反的,却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使教学流于形式。

以上出现的问题绝不是偶然。表面上,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故事创设情境 教师利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描述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指导作用,并且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不但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同时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以自己的“多情”来感染和打动学生,点燃学生思想和情感的火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精彩的有说服力的图片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充分调动学生最直观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利用经验创设情境

对于一些学习内容,多数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如在教学《辉煌成就》一课时,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新中国刚刚成立使人们的生活片段,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再来说说当今我们在各个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学生了解了过去的情况,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祖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更能认识到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4、利用资源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时结合学生身边的资源,如课内外的一些活动,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的情境。

5、利用已知的历史创设情境

通过相关文化情境的介绍,学生就会形成自主探究的心理愿望和乐于学习的信心。

总之,儿童生活的现实性,决定了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关注和反映儿童生活的真实性。儿童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他们的生活天天在进行,时时在进行,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紧扣教学目标,想方设法去创造符合儿童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合作发现,培养生活能力,提高道德水准,做适合于现代社会需要的小主人。

第二篇:如何在品社课中创设情境教学

如何在品社课中创设情境教学 教师 李春芳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创设相关的品社情境,引起小学生认知的内部矛盾,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长期的情境教学,我认为会有以下几个有利于:

一、有利于激发与维持小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而最能引发这些兴趣的则是外界的情境。引起兴趣的情境往往能够引起快乐,引起快乐的情境往往也能够使小学生感兴趣。在品社活动中,说的最多的就是培养兴趣。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小学生表现的最多的则是无拘无束地参与和投入。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以引发兴趣和维持兴趣作为重中之重,让小学生投入到教师设置的课程中去。

二、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创造力

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他要借助直观世界的滋润或者说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在小学生品社教学中,观察是小学生智慧最重要的源泉,或者说是绘画之母。观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创造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直接参与感知体验,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做的是首先,明确认知目的,提高观察的效率性。观察目的要明确,教师的提问要言简意赅且富有启发性,这对于观察活动的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的明确,小学生观察时积极性就高,对观察对象的感知就清晰完整。反之,小学生就会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认识目的性不强的特点,在组织小学生观察时首先提明确的问题,使小学生有的放矢。其次,告之认知方式,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观察事物较盲目,整个观察过程是漫无目的,由于注意力时间有限,所以见什么都会分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生要有秩序、有始有终的观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最后,引导认知联想,提高观察的深度性。虽然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很仔细并能出色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但只停留在表面,教师药鼓励他们观察完后要充分联想,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观察是小学生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正确指导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增长认知、学习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要使小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同时,品社活动的要具有开放性、超前性,在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支持和鼓励小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小学生提供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稳定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力不稳定性是此年龄段小学生的根本特征,教师很难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固定在某一物体上,他们会被周围所有的事情所吸引,不断地从一个物体一道另一物体。然而,注意力不是被无关的东西所吸引的,而是被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所吸引的。如果,品社教学的方式一成不变、一直是老三样,即使是一个成人也会倦怠,更何况小学生。每堂课中我的情境融入的形式都不断的在变化、不断的创新:故事融入、表演融入、影视融入、外出观察,除此之外还可以是谜语或童谣融入、故事引入,只有新颖才会触动小学生心灵,满足小学生心理饥渴。

最后,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求异创新的环境,创造力才是小学生品社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小学生的创造要适当得给于鼓励,小学生的自信是捧出来的。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观念的创新。小学生品社教学是以小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其次,教育方法的创新。教学活动中以小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协助着、合作者,教师引导、启发小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培养小学生的兴趣,注重小学生个性的体现。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初等教育专业(理)冯霞

指导老师:黄文静

摘要: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亮点,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或能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正因为如此情境创设已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然而,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和偏差也随之出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针对重点、难点创设情境,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选取趣味性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度的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注重思考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选择性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进而刺激学生模式化疲劳。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 误区 原因 对策

Introduction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 myth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Student majoring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Name:Feng Xia

Tutor:Huang Wenjing

Abstract:Situational teaching is a highligh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 good teaching situation or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desire to explore, or to highlight the teaching focus,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Because of this situation has been more and more teacher attention.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some problems and deviation in situation creating also arise.Therefore, in teaching, we should focus on key, difficult situatio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selection of interesting material to create situation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moderate contact life situation, to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mathematics;pay attention to thinking to set up the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knowledge;th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selective, and thus stimulate the student model fatigue.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ituation creation, Misunderstanding, Reason, Countermeasures

引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教师常用的一种策略,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思维,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①由此可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比较而言,小学数学的情景创设不同于初中数学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重点是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知识水平及抽象思维增强,这时教师就会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特征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奇”中激“趣”,在“思”中探“趣”,在“惑”中生“趣”。笔者对此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综述发,笔者主要通过查阅期刊和阅读相关的书籍及上网查询,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并总结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1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许多一线的教师也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不断地进行情境创设。然而,一些热闹的情境创设是否真正的帮助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其中许多不容乐观的现象,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情境创设,让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创设一些流于形式、偏离重点、无思维深度、了然无趣、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创设。

1.1 目标模糊化,缺乏正确引导

创设教学情境应该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提供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发展

提供土壤,不能偏离重点,模糊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提供服务,是进行情境创设的核心和前提。而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却是在兜圈子、猜谜语、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虽然看上去课堂气氛“浓烈”,却淡化了教学的本质内容。所以,没有真正服务于教学的、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例如:在笔者实习期间,笔者听了一节《认识乘法》,执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的一角”。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

生5: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在啄米呢还是在啄虫子? 生6:我发现小桥上有两只小白兔,它们是要到桥这边来呢还是要过桥去? 生7:那两座房子是小鸡家的还是小兔家的?

生8: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象在欢迎我们小朋友呢!

生9:我发现那座大房子门前有路通向小桥,而小房子门前却没有路。„„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此情境创设的重点是什么?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抑或想象作文课?虽然气氛之热烈是空前的,可课的性质却变了。

其实,在出示情景图后教师只要提问:图上有几种动物?(两种,即鸡和兔)它们是怎样站立的?(兔是每2只站在一起,鸡是每3只一堆)接着引导学生2只2只地数小兔,3只3只地数小鸡,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小兔和小鸡各有多少只。这样,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初步感知了“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的含义作了必要的准备。

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1.2 内容过分生活化,远离教学本质

新课程指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②应该你说,这一新概念相对于脱离生活的倾向,是有针对意义的。但是,有一些老师并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创设情境,而是过多地关注形式,追求时髦,迎合课堂时尚理念,以为只要创设了生活情境就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也不管创设的情境是否适当,是否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倒数的认识》这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互为”的含义,上课开始,设计了如下的情境。

师:昨天我跟你们见了面,相互成为了朋友,好朋友见面,一般会怎样?

学生头雾水,停了几十秒,学生还是不知如何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有点急了,只得自己说:好朋友见面,一般都是握手,是吧?谁来表演给大家看看。(一名学生走到讲台前,和老师握手)

师:来,举高点,握给大家看看。几个人才可以握手?(生答:两个人)师:一个人能握手吗?(生答:可以)。一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个人握手。师:那还是得用两只手,有两只手才能握手,同意吗?(生答:同意)。

师:昨天,咱们已经认识了,相互成为了朋友,你是怎么理解“相互成为朋友”这句话的? 这个教学片断初看上去似乎非常“漂亮”,其实透过表面大家可以看到它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整个情境创设让学生一头雾水,课一开始就以“交朋友”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互为倒数”中“互为”的意义,学生这时还没有认识倒数,更谈不上去理解“互为”,也就是不可能对之产生困惑、矛盾,又怎会积极主动地去理解“互为”的意思;再者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而不是理解“互为”的意思,情境创设应着力于为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像这样的生活情境只是一种形式,其价值又为几何?情境的创设不应只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和花哨,而应力求创设使学生个体产生认知冲突、惑感、矜持等情绪体验,从而驱动学习个体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既然“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我们是否可以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做如下概括:“生活问题 —— 数学问题 —— 数学模型 —— 数学问题 —— 生活问题。”③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需要让孩子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我们常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只“烧中段”,应该是“烧全鱼”。这里的鱼头,应该是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和数学抽象;鱼中段应该是数学的符号变换,包括数量计算和逻辑演绎、经验归纳以及空间联想;鱼尾应该是数学的应用。

当然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且能用于生活的。所以,“生活化”应与“数学化”结合起来,而且,生活化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适度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

笔者不是反对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生活化,但反对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情境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情景教学的生活化要适度,因为适度的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是有利于教学的。(关于这一点,下面情景创设的对策里会提到的)

1.3 手段多媒体化,教学过程浮华低效

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过程。但我想,如果这里,让学生先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再如:教学圆的周长。某位教师用课件在屏幕上演示:直径为1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一周。师:从刚才的演示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了3分米多一些。

生2:圆的直径为1分米,圆的周长为3分米多一些。生3: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再来看直径为2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一周,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直径为3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混动一周,你会发现什么?(课件演示)师:谁能根据刚才的演示,说说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呢?

此案例中,该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三次用圆板滚动的动态情境,使同学们很快的“发现”了“圆 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结论。然而他们没有猜想,没有验证,他们只是作为教师预设的教案的忠实的观众、听众,他们只能从属于教师的活动而不能实现自主的学习和发展。这样的教学,又怎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呢?没有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他们又怎能相信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呢?如果在一开始,让学生先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测量几个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探究者、实践者,尽管这样做会比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可能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新教师在实习阶段也常常看到,很多课件刻意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哗众取宠、喧宾夺主的现象,干扰了重点难点的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效果适得其反。如有些课件为了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制作了一些卡通小动画、小图片,文字背景采用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结果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而不能“自拔”,连老师在说些什么都顾不上听。老师也常常被课件所累,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忽略了传统板书的重要性,实际上同多媒体课件相比,板书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与思考所学知识。黑板板书是多媒体替代不了的,多媒体也不可能替代一切。情境创设过分依赖多媒体还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多、动手少、思考少,极大地削弱了他们时间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总结产生误区的原因

根据前面情境创设产生的误区我们总结出产生的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2.1 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不够

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和猎奇心理创建了许多的多内容多形式的情景教学,让学生们在充满快乐和高吸引力的课堂中学习。但是当教学老师过分地看重学生的参与性和课堂气氛,就会出现教学目标模糊化,缺乏正确引导;还有的老师纷纷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生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创设了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数学情境中探索知识。但是,当教学内容过分生活化时就会使我们的教学偏离教学原来的本质。还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多媒体的普及,这些都给情景教学带来的新的血液,丰富了情景教学的内容。而且那些随之而来的课件大大的扩展了教学广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时候图片和视频文件比文字板书更加直接更加一目了然的好懂,但是当老师对多媒体的依赖越来越强时,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利于思维的发展的。当感官刺激过多时会阻碍他们的想象力,会削弱他们用脑的能力,会让他们的注意力从教学内容转移到视觉享受上来,从而淡化或者忽略真真的教学目的。这些不当的情境创设往往会导致情景教学形式化、模式化、没有深度内涵,太多的非数学因数会干扰教学的质量和偏离教学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遗憾地看到,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已被得到广泛好评和大量的运用但有些老师的情景教学的运用却收获甚微,尤其是对刚步入教学的新教师而言,对情境创设十分迷茫,在情景教学中有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有大量教师都存在何谓“情景创设”、怎样把握“情景创设”的疑惑。很多教师认为:我只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上课前与学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多涉及现实生活、课堂中学生间相互交流这就是新型课堂,这就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但是,教师们是否把握住了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及多媒体的用量。小学生的自制力差、把握不住学习重点及难点、孩子上课的注意力时间不集中,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不应该把多媒体作为上课的主要手段。一个问题是否要涉及现实生活应用,就要想着这个问题是不是适合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这个生活实际情况适不适合这个问题,孩子能不能够理解教师所例举的生活实际情况。

2.2 相关部门落实不够

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学质量及教师职业道德有大量的规范要求。国家教育部也对此提出了“新课改”,相应的政府部门也同时对在职教师进行新型教师培训。但是,笔者在这里要提出的是:到底有多少地区政府部门参透了何谓“新课改”;有多少在职教师理解“新课改”,课堂上成什么样才叫做“新课改”的课堂。

现阶段有许多在职教师是老教师,他们已经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倒不能上好现在的讨论式课堂。许多年轻的“菜鸟”教师倒是明白何谓“新课改”,怎样才能将课堂上成讨论式课堂,但他们终究 是“菜鸟”,缺少教学经验参照老教师上课,也因此新教师也难成“大业”!其主要客观原因为:相关政府部门对“新课改”落实不够,对教师的要求不高,也就形成了教师理解“新课改”,但把握不了它。上课知道要利用“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拨教学重难点,但不知道稍微用得不好就是教学失误,形成误区。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一堂好课就是以下两点:(1)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学生的情感参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2)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学生思维的参与,是否有学生对一个问题深入地思考与探究。而要达到这两点要求,笔者认为还是需要创设一个行之有效的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对策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④目前,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和生活环境、问题情境的关系如何?创设有效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我认为很多教师对这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使得大家往往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但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为此,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中,不但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1 针对重、难点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创设教学情境既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探究内容最贴切的情境,让学生及时发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并很快投入到探究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把学生引导到建立数学模型上来。

在教“可能性”这节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有同样大小的球,分别标有1~9这9个数字,请你选择其中的4个球放入盒子里,使以下条件成立:

(1)摸出一个球,一定是双数(2)摸出一个球,可能是双数

(3)摸出一个球,不可能是双数 学生通过在此情境中的学习,不仅知道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还掌握了通过改变条件可以使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相互转换。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成功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3.2 适度的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⑤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我为学生展示了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比赛情境,出示了2号选手的比赛成绩:9.87、9.90、9.96、9.85、9.85。先让学生根据比赛成绩,充分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己要当一回裁判。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容易判断出结果。这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96是最高分,9.78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了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熟悉自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3.3 注重思考性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性的使用多媒体教学 前面大家知道了过度使用多媒体来情景教学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维的建立和逻辑的思考,而下面的对策就是针对这些缺点产生的对策。

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会引发学生的热情,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要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一定的发挥。

如:笔者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在进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笔者共提出三个问题:(1)如何才能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换化成长方形的面积?(2)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剪开?(3)转化完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变成了长方形的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不仅掌握了如何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解决,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要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剪开,最后也就顺其自然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种有思考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也真正的让学生做到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再如:笔者以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角的度量》创设了情境。师:同学们,这是什么?(生:折扇!)师:(师渐渐打开折扇打到少半时)瞧!现在你想到了什么?(生:“角”)师:有关角你都知道什么呢?(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生3:角有锐角、直角、钝角。)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生:角太小啦,没多大风!学生大笑)师:你们在笑什么呀?(师渐渐打开折扇打到多半时)瞧!(生:角变大了!)师:让我再来扇一扇吧!风大了一些!

师:就这把折扇怎样才能让它扇出的风最大哪? 生:让角尽量最大!生:全打开吧!

看来,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角的大小”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出示课题:角的度量。

师:看了这个课题,大家觉得要能正确进行角的度量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生1:要有度量的方法。(师赞许的点点头)生2:先要选择工具。(师:你是个细致的孩子)生3:还得了解工具会用才行。(师:你真善于思考。)

师:那就让我们把这些问题排排队,共同研究如何度量角吧。

这个课题的情境创设就不适合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而在此情境的创设中,教师“一把折扇”、一句“你想到了什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使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活”的状态;其次,要有一定的新颖性,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此事的关注和兴趣。此情境在“风大小”与“折扇角度大小”的关系中让学生对这一“有用、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产生了学习欲望,使身心都投入到情境创设的状态中;最后,要有灵活的技巧性,情境创设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要把“生活数学”课堂化,案例2通过对课题的设疑,加上教师适时的评价,让学生直奔主题,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炼,很快进入下一步的实践探究活动状态。

3.4 选取有趣味性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引用大家经常说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使他们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是我们老师至始至终在追求的目标,所以关于第四点情景教学对策是贯穿任何一个教学过程的,是适用于前面三点情景教学对策的,也是对于老师们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许比什么都管用。不是有句话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么!”而趣味性的素材确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石。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⑥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数学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在教“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笔者创设了如下的情境: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 „„ 这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怎么数学教师上了给大家讲起了故事,这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学生也体会到了循环小数的“循环”之意,并且兴趣盎然。相信教师只要用真心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就不难挖掘出创设趣味性情境的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⑦在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比较关注“有趣、好玩、动态、新奇”的事物, 而高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实用、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所吸引。只有把数学的自身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结束语: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的。好的教学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情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依托情境,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数学课单一呆板的局面,提高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效情境的创设,理解情境创设的深层含义,而不是将情境教学作为摆设、形式、无意义的教学。创设有效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使学生学习更有意义,真正做到新课标要求。

致谢

三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三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黄文静老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此毕业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黄文静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黄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黄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黄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注释:

①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③周玉仁著.《小学数学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02页。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⑤华罗庚.《优选学》第一章,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⑥布鲁纳.《心理学》第十章,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17页。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2006.[4]余文森.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黄素兰.该为学生创设什么样的情境[J].小学数学教育,2004,(12).[7]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8]郑金碧.仅有趣是不够的[J].小学数学教师,2005,(2).[9]杜紫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J].小学数学研究,2008(9).[10]曹学飞.讲究策略----创设有意义的情境[J].辽宁教育,2010(5).[11]戴敖方.求真、求简、求实----反思当前教学情境教学的误区[J].江苏教育研究,2007(11).[12]卢国文,玄春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0(8).[13]刘文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新课程(小学),2010(6).8

第四篇: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摘 要 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需求,努力创设、恰当真实且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作为我国教育的第一外语,大多数学生至少有9年的学习时间,但真正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缺少语言习得和使用环境,是中国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景,运用活泼多样的操作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正确应用这些知识。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要让一堂使人感兴趣的英语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从每堂课的Warming-up重要环节入手。而对于学生来讲,一堂课内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持久,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以一些适合绝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故事为切入口,常常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2创设对话情景,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2.1运用实物创设对话情景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它能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比如:在课文7A Module 2 Unit 2 Seasonal changes中,为了让学生能在视觉上直接识别sleeve,ribbon,trousers,blazer,shorts,skirt,socks,shirt和blouse等单词,笔者在课前准备了男、女生的不同校服,课上一一向学生展示的同时教师问:What’s this?学生答:A pair of trousers.在直观的实物前,在教师的提问下开展师生间对话,尤其讲到shirt和blouse的区别时,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两个单词的差异。等学生熟练之后,再引导他们进行生生间的操练,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2.2多媒体展示创设对话情景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上适当地使用PPT进行授课,经常会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因为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为教师组织情景教学提供了彩色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场景的设置,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影响下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在7A Module 3 Unit 2 Windy weather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台风的危害性,我安排播放一段关于台风来袭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并仔细观察画面,聆听录像中的声响,身临其境的感受台风的到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课外的自然情景延续到课内,使学生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3创设真实情景,培养学生交流语言的能力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现实生活交流的能力,我们完全可利用在新教材中的大量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词汇,如问候、问路、购物、打电话等设置情景对话。

根据选择的会话材料,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组织和指导,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真实情景对话中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句型和词汇,达到用以致用的目的。

2.4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巩固运用知识

在英语教材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学内容感觉不够深入,如果能有所延伸,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延伸教学内容中创设任务情景,也是笔者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课本中有一个听力的训练,只要求学生看八张图片,在听有关的材料后为图片编顺序,这对我??的学生来说太简单了。所以在备课时,我把听力内容打印出来,去掉了一部分动词、名词、副词等单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听边填充。学生既训练了听力又达到了词汇和语法训练的目的。在最后发挥学生想象力的环节中,前一天布置回家作业时让学生按自由结合组成小组,从网上、报纸、书籍等搜索资料,围绕课文内容加一个故事结尾的任务。学生对此项活动很积极。在课上我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讨论和汇总收集的资料,并确定故事叙述的形式。学生们根据收集资料开展了热烈讨论,等到表演时,三组学生进行了形式不同展示。A组是口述,B组以short play形式,C组是故事接龙形式,故事很精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气氛相当浓厚。教师在创设任务情景中,让学生融入课外知识,自导自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中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课堂教学评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恰当的评价体系给以支撑,而评价作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发展的工具,要贯穿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为了使评价能够有机地融入英语教学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情景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一个教学活动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自我等方面的评价。对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的评价,基本出发点是寻找学生的优点并给以鼓励和表扬。可以从内容的恰当性、语言的规范与流利性、小组成员的配合程度、学生的创新意识等角度做出评价。当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活动,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信息,给予婉转的指出或提醒。总之,合适的评价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促进他们的发展。

4情景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情景教学法的使用,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接受知识的能力出发,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课堂行为与知识、情感、能力相互融合在一起,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是我们教学保持活力的源泉。在我们英语教学中的情景设计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活课堂;要关注每一位的学习动态,培养学生创新、合作和实践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五篇:如何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如何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以及养成心理品质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与能力。学生在教学中活动的自主性,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自觉积极,能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将其变成自身财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十分注意维护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科学、适宜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的目标。二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主体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是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如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问题教学法,通过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之下,学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三是创造性。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性更多的是指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创造性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学生的品质、特征和属性。学生的这种创造性说明:只要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适当,诱导得法,学生必定能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学会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教师科学设计并恰当地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然成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情境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情境教学法从其心理机制看,属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的。因此,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发展智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着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对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与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可以发现后者正是适合前者需要的一种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符合理沦联系实际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将过去的史实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相联系,改变“历史就是背过去的事实”的错误观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育学理论还告诉我们:启发性原则是又一重要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问题教学法,设计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争论,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争论当中感悟已有知识,获得新的见地,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下载品社情境创设中的误区及改进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社情境创设中的误区及改进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生课堂情境创设的要点

    创设品德与社会课实效课堂教学情境几点尝试 吉林省延吉市进学小学 张满多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能将台下的观众牢牢地吸引,让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随着主持人情绪的变化......

    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

    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柳小梅 [摘要]由于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片面理解,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真正的情境教学应该是......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范文大全)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韦红 情境教学法是在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出现的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课堂教......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情境创设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情境创设 神木县第三幼儿园 杨芬  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摘 要 如何利用多媒体——图画再现情境激发兴趣,语言描述情境激发感情,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生活情境,去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思考研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创设情境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一、通过有趣的实验来创设情境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

    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类别:小学教学论文 科别:数学 题目: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作者姓名:谭凡星 联系电话:所在单位:阳东县雅韶镇溪平小学 *** 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摘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