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
走出认识误区创设数学味的情境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柳小梅
[摘要]由于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片面理解,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真正的情境教学应该是既要创设生活情境,又能承栽学科教学任务,恰到好处地兼顾到儿童的特点和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让教学走向有效、生动、深刻。数学课堂要创设充满数学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境;学科特点;儿童心理
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在《语文新课标对情境教育理念的吸纳》一文中说,在起草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时有意识地吸纳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李吉林老师20多年的研究,其情境教育的理论早就不再囿于语文学科,从情境教学拓展到情境教育又发展到今天的情境课程,她已经让“情境”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关键词。我认为,新课标中“情境”一词的诠释应该向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靠近,而不是参考国外若干情境教育的理论。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文本中,“情境”一词共出现了67次。课改实施中“情境”的流行显然与新课程的价值导向有关。
有人说,面对“流行”,我们习惯了去模仿,而很少有机会去寻找源头;我们习惯了“被告诉”,而很少自己思考。如果陷在误读误解的泥沼中,我们怎么可能有真正的领悟和把握?又怎么可以任由这样的理解来改造我们的课堂?所以我们首先很有必要零距离地聆听李吉林老师对“情境”的论述:
——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人化的情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它是将教育、教学内容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从而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
——这样的特定情境中蕴含着教育者的意图,它们使儿童的生活空间不再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空间,而是富有教育的内涵,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这就是情境教育特意创设的或者优化的情境。
——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正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一个又一个情境都是围绕着教材中心展现的。这种富有内涵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情境,才是有意义的。
——取“情境”而不取“情景”,其原因就在于“情境”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情境”讲究“情绪”和“意象”。
综观今天对数学课堂“情境”的“批判”,有的课堂只关注了现实生活情境丢掉了学科特质而引发了“去数学化”的不良倾向,把“情境”等同于“现实生活”;有的课堂表现出为情境而情境;有的把含有数学信息的物化的场景混淆于情境。所以老师们面对实际教学中一些“变味”“走调”的情境创设,发出少些“追风”,多些思辨的呼吁,提出了让情境拥有“数学”的脊梁。真理越辨越明,只是我们更应该思考:是情境这一命题本身的价值问题,还是我们对命题的内涵及操作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重读李吉林老师的阐述,我们会发现,变味和走调并不是“情境本身惹的祸”,是我们作为实施者对情境的理解还停留在“望文生义”或“囫囵吞枣”的阶段,就随意改造我们的课堂。
领悟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我们便能走出对情境的误读,便能辨析“自然状态下的生活”不等同于“优化的情境”,便能在创设情境时牢牢把握“儿童的特点”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这把金钥匙的正反两面。如此,我们也便能泯然而笑于从新课程实施之初的“跟风而上”到今日迁怒于情境本身的“众矢之的”,也一定会对批判后的建设更有信心——让“情境”在数学的天空重焕应有的光彩。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节实践课例《用字母表示数》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优化选择。
一、创设充满数学味的情境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想知道自己将来能长多高吗?这个公式可以预测你的身高[出示:a=(b+C)÷2×1.08]。看到这个公式,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用字母代表的是不是要我们求出来的数?
生2:这儿的字母代表的是什么数?
师:今天,我们就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字母。
师:让我们的研究从一首儿歌开始吧。(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学生情不自禁地往下编,师生对起了口令)
同学们,咱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学生纷纷表示不能)
师:谁有本领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用一句话表示出这首儿歌?
生1:每只青蛙1张嘴。
生2:几只青蛙几张嘴。
生3:很多只青蛙很多张嘴。
生4:n只青蛙n张嘴。
师: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喜欢最后一种方法。我觉得这样既简便又能让人看得懂。
师:是啊,多简洁呀!咱们真该为创造出这种方法的同学鼓鼓掌。(输入第四种方法)你认为这儿的n可以是哪些数?
数学教育是学科教育,是与数学不能分开的教育。在数学上,字母作为数学符号有两种作用:一是作为专有名词,例如,自然数集合用N表示;二是作为一个数的不确定名词,即变量。本课的导入没有选用如KFC——肯德基,CCTV——中央电视台等这样看上去和生活联系很紧的素材,是考虑到这里的字母仅仅是英文字母的缩写,是日常生活语言中的专有名词。用“预测身高”这样一个数学公式来导入,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体现字母作为一个变量的本质特征。这样的导入,是一次“力透纸背”的选择,做这样的选择,无疑更符合数学课的研究逻辑,更有数学味。为了情境而用生活还是选用更数学化的素材来设计,需要教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教学情境如何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是情境创设的首要问题,也是情境是否有效的标志。本课的情境创设者紧紧围绕两个中心目标:“为什么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用?”首先出示学生感兴趣的儿歌,在简单的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由于“青蛙的只数和嘴巴的张数”可以一直不停地数下去,数青蛙的繁琐,让学生产生了追求简约的需要。此时,教师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用一句话来表示这首儿歌?学生创造了多种表示的方法,最后达成共识,创造出用字母来表示的方式。用字母n来表示数不是教师教给的,是学生自己的创造,这是多了不起的创造啊!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概括——具体的层层体验中经历符号化的过程,初步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这样,通过“自然语言”和“代数语言”的对比,学生实现了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并能感悟此中“代数语言”的作用。
从简单中挖掘深刻与丰富,教师的退出成就学生的创造。从“一只青蛙一张嘴”开始研究,并“逼”学生自己创造出字母来概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为什么要用字母来表示数?“一只青蛙一张嘴”之中也蕴含着一个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变化的思想,从这里开始研究更容易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简单中挖掘出丰富的内涵,看似“幼稚”,实际上,是一次数学化的提升。
二、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情境
教学片断: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盒,我们来玩个魔术。这是一个神奇的数学魔盒。(出示)当你从左边放进一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马上可以吐出另外一个数。(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生:我想放进5,(边说边输入)。(伴随着神奇的乐声,魔盒吐出了10)接着3名学生分别输入3、12、200,学生猜测后,魔盒分别吐出6、24和400。
师:好像已经有人发现了魔盒的秘密?
生:出来的数是进去数的2倍
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并用算式表示结果:5×2,3×2,12×2,200×2。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接着玩下去,出来的数和进去的数还会符合这样的关系吗?那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概括出这种关系?同桌交流后,汇报。
生1:b×2这个式子不但可以表示出来的数还能看出来的数是进去的数的2倍。
生2:我还可以用别的字母表示:a×2
师:这究竟是不是魔盒中所藏的秘密呢?想不想打开魔盒看一看。(打开)
魔盒加工的原理就是——a×2。
师:在这儿,我们看到进去的数在变,出来的数也在变,但a×2所表示的关系却始终不变。正如科学家开普勒所说(出示):数学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教师设计了一个神奇的魔盒,魔盒本身是一个蕴含数学思想的载体,这个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的游戏场景,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学生对探寻魔盒的奥秘充满了向往。在数学课堂上玩魔术,在孩子们看来,这是一件多么有吸引力的事。不仅如此,还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这又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用字母表示数应让学生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结果,这是教学的难点。尤其对于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一个“结果”,学生理解起来更困难。教学实践中,小小的魔盒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学生边玩边自觉地思考,在一次次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孩子试着用算式来表示结果,为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结果做好铺垫。这样在教师适时地点拨和引导下,学生借助具体的数发现了魔盒的秘密,并自然地想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出来的数,同时概括进去的数和吐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再次体验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这样在新知识生长点上一层层逐步深入,有层次、有坡度地突破了难点。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能最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三、创设浸泽着情趣的故事情境
教学片断:
动画录音内容这天的早朝上,0国王正在听小不点儿乘号汇报工作:“陛下,因为我和字母x很相近,许多人总把我们混淆。陛下要想出一个对策才行啊。”
于是,0国王传下口令:+号、-号、+号先行退朝,乘号留下议事。第二天的早朝上,0国王宣布了三条制度:
一是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不写。如X×2或2×X都可以记作2·X或2X,但要注意,在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二是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如1×b或b×1都记作b。
三是字母和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也可以记作小圆点或省略不写。如a×b记作a·b或ab;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如b×b记作b2,读作b的平方。从此,数学界就有了这样的规则。
“用字母表示数”的一些简写规则,也是本课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教师试着用儿童的眼光看问题,以一颗童心接近孩子,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把简写规则这种规定性知识设计成一个有情趣的情境,镶嵌在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做成动画,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同时童话情境中还用模糊的手法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简写?为什么只有“乘法”才可以有这样的简写等一些疑问。这一教学片段形式可谓是新颖、活泼,但究其本质,一切情境的创设又都是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选择最生动形象的知识载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情境中要有学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起点与目标;情境中要有趣味,学生爱学才有效;情境中要有生活,更要能承载学科的任务,恰到好处地兼顾到儿童的特点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让课堂走向有效、生动、深刻!
第二篇:走出自闭症的认识误区
南方日报 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www.xiexiebang.com
让“星星的孩子”回到我们身边 —走出自闭症的认识误区
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还记得电影《雨人》里那个哥哥雷蒙吗?他总是喋喋不休,害怕坐飞机,害怕澡池放水的声音,准时看“人民法院”,晚上十一点准时睡觉,还能立刻说出牙签盒中牙签的数目„„这部获奖的好莱坞电影让我们认识了自闭症患者的“奇妙”世界。
2008年4月2日,是第一个“世界自闭症日”。联合国于2007年11月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今年的主题是———呼吁人们关注自闭症,消除公众对自闭症的误解和隔阂,应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自闭症。他们仿佛来自另一星球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行为疾病,患者与他人交流技巧非常薄弱,也无法理解情绪,就好像来自另一个星球。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三个主要症状,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4倍。这种疾病最初是在50年前被奥地利维也纳儿科专家汉斯·艾斯珀格诊断出来,南方日报 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www.xiexiebang.com 我国大陆地区病例由南京脑科医院陶国泰教授首先报道。自从电影推出之后,“雨人”成为自闭症者的代名词,而国内这样的患儿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过去认为这是一种罕见病,随着大家的认识逐步提高,发现的病例不断增多,联合国估计,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为1/150,由于目前普遍认为自闭症发病率并不存在地域和种族差异,因而估计我国自闭症患者人数在700万以上,按照2007年户籍人口加流动人口达1.21亿推算,广东省患者人数在60万以上,儿童患者的人数应该在15万以上。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自闭症的预后,自闭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但由于大众甚至一些专家对该病认识不够,存在误区,结果导致患儿病情延误影响治疗,对此,从事自闭症治疗研究的专家们呼吁,大家要正视自闭症,了解自闭症,以帮助更多“星星的孩子”回归到我们身边。自闭症有哪些认识误区
【误区1】自闭症是心理疾病
这是一种天生的疾病,与那些因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自我封闭的心理疾病是完全不同的,自闭症患者属于先天残疾,他们有着严重的人际关系和沟通障碍,尤其是儿童,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训练,将一生陷入孤独中。
邹小兵主任介绍,广东省2004年率先将自闭症列为残疾,同时,广州市政府投入资金建立广州市残联自闭症康复研究中心,2007年我国已在“十一五”规划中将自闭症列入残疾类别,并已把关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问题纳入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误区2】两三岁不会说话是正常
有些老人家认为孩子出生到两三岁还没说话是比较正常的,有些孩子语言启蒙比较慢。实际上,邹小兵介绍,“在我们接诊的患儿中,有一半以上因为这样的误解而延误了病情的南方日报 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www.xiexiebang.com 发现。”邹小兵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到两三岁时还不会说话,在排除聋哑的情况下,如果孩子还同时出现交流障碍和刻板重复某一行为如转圈等这些自闭症典型症状,就应当到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自闭症的治疗是越早越好,3岁以前是治疗最佳期,目前广东地区,除各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外,各类儿童康复中心 都可以进行自闭症诊断和治疗。
【误区3】自闭症有特效药
一直以来,自闭症的治疗和干预都是医学界的重大难题。目前,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特效药,有的药物只能改善部分患者的部分异常行为,其中利培酮作为被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自闭症用药,可以显著减少自闭症儿童的兴奋、多动、暴躁、睡眠障碍等,但副作用有疲劳、嗜睡、肥胖、乳房增大、遗尿等;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综合性教育和针对性训练,辅以药物,家长和医生要不断坚持,才能在循序渐进中使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可能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尤其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和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
【误区4】自闭症是天才
《雨人》影片里,雷曼可以心算复杂的数学题,他的弟弟甚至感叹他可以去美国航天局工作。事实上,邹小兵说自闭症患者像雷曼主角这样拥有离奇数学天才,是非常罕见的。家长们不要寄希望于自闭症孩子成为天才,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教育训练,99%多的人还是会成为残疾,除非孩子的症状属于轻度。但即便如此,即便有些人在语言或者计算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比如能大段背诵报纸上的新闻,心算复杂的数学题。但他们无法将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依然不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自理。
【误区5】自闭症是不治之症
一位妈妈深有感触地说:“自闭症终生无法根治,在父母眼中,他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邹小兵说,甚至不少医生都持有这种错误的观点,认为:一朝患上自闭症,终身就为自闭症。这种观点认为被诊断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将要悲惨忧愁地过一生。其结果直接影响患儿的父母,妨碍治疗的正常进程。邹小兵强调说,不管多大的患者,家长、医生都不要放弃,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康复训练,只要坚持是可以看到希望的,世界上都曾经有这样的成功案例。
【误区6】自闭症是社会家庭造成
邹小兵介绍说,有不少报道称“自闭症是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父母工作忙碌等因素导致”,这是十分错误的,虽然目前对自闭症发病原因尚没有明确定论,但得到国内外权威认可的是,患儿脑部的损伤在出生前或产程中就已经产生了。
在上世纪50-7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认为自闭症是父母不教养造成的,甚至提出“冰箱母亲”理论,说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就像冰箱一样冷酷,结果这种理论导致当时美国不少母亲南方日报 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www.xiexiebang.com 因愧疚而自杀,成为一代悲剧。
父母如何帮助自闭症患儿康复? 自闭症的教育训练并不完全是一个医学问题,专家认为,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心态、周围环境、社会看法等均对孩子的治疗产生影响。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家长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对孩子的行为应表示宽容和理解,尽量对孩子异常行为进行矫正。父母亲需要接受事实,克服心理问题,妥善处理孩子的教育训练与自身生活工作的关系。化爱心、耐心、恒心为动力,积极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训练和治疗活动中,并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
2.发现孩子的特别能力并将其培养、转化。训练应该以家庭为中心,同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相关的训练和教育机构,在对患儿训练的同时,家长了解掌握相关知识是目前自闭症教育和治疗的要素。
医学知识加油站
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PDD)的一种类型。过去的20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自闭症的了解也在逐步深入。不难发现,对自闭症的认识,从名称、概念、诊断、发病率、分类以及干预都在经历重要的变化。目前一般将PDD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Disorders,ASD)。
同为ASD,但是不同患者个体在各主要症状的轻重、整体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智力发育方面存在差异,同时病情可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ASD一般包括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以及不能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totherwisespecified,PDD-NOS)。
专题撰稿:本报记者李劼
专家支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
深圳市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主任 陈立富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科 主任 万国斌博士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初等教育专业(理)冯霞
指导老师:黄文静
摘要: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亮点,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或能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正因为如此情境创设已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然而,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和偏差也随之出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针对重点、难点创设情境,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选取趣味性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度的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注重思考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选择性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进而刺激学生模式化疲劳。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 误区 原因 对策
Introduction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 myth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Student majoring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Name:Feng Xia
Tutor:Huang Wenjing
Abstract:Situational teaching is a highligh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 good teaching situation or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desire to explore, or to highlight the teaching focus,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Because of this situation has been more and more teacher attention.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some problems and deviation in situation creating also arise.Therefore, in teaching, we should focus on key, difficult situatio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selection of interesting material to create situation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moderate contact life situation, to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mathematics;pay attention to thinking to set up the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knowledge;th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selective, and thus stimulate the student model fatigue.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ituation creation, Misunderstanding, Reason, Countermeasures
引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教师常用的一种策略,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思维,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①由此可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比较而言,小学数学的情景创设不同于初中数学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重点是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知识水平及抽象思维增强,这时教师就会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特征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奇”中激“趣”,在“思”中探“趣”,在“惑”中生“趣”。笔者对此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综述发,笔者主要通过查阅期刊和阅读相关的书籍及上网查询,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并总结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1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许多一线的教师也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不断地进行情境创设。然而,一些热闹的情境创设是否真正的帮助了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其中许多不容乐观的现象,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情境创设,让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创设一些流于形式、偏离重点、无思维深度、了然无趣、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创设。
1.1 目标模糊化,缺乏正确引导
创设教学情境应该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提供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发展
提供土壤,不能偏离重点,模糊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提供服务,是进行情境创设的核心和前提。而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却是在兜圈子、猜谜语、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虽然看上去课堂气氛“浓烈”,却淡化了教学的本质内容。所以,没有真正服务于教学的、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例如:在笔者实习期间,笔者听了一节《认识乘法》,执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的一角”。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
生5: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在啄米呢还是在啄虫子? 生6:我发现小桥上有两只小白兔,它们是要到桥这边来呢还是要过桥去? 生7:那两座房子是小鸡家的还是小兔家的?
生8: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象在欢迎我们小朋友呢!
生9:我发现那座大房子门前有路通向小桥,而小房子门前却没有路。„„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此情境创设的重点是什么?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抑或想象作文课?虽然气氛之热烈是空前的,可课的性质却变了。
其实,在出示情景图后教师只要提问:图上有几种动物?(两种,即鸡和兔)它们是怎样站立的?(兔是每2只站在一起,鸡是每3只一堆)接着引导学生2只2只地数小兔,3只3只地数小鸡,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小兔和小鸡各有多少只。这样,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初步感知了“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的含义作了必要的准备。
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1.2 内容过分生活化,远离教学本质
新课程指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②应该你说,这一新概念相对于脱离生活的倾向,是有针对意义的。但是,有一些老师并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创设情境,而是过多地关注形式,追求时髦,迎合课堂时尚理念,以为只要创设了生活情境就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也不管创设的情境是否适当,是否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倒数的认识》这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互为”的含义,上课开始,设计了如下的情境。
师:昨天我跟你们见了面,相互成为了朋友,好朋友见面,一般会怎样?
学生头雾水,停了几十秒,学生还是不知如何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有点急了,只得自己说:好朋友见面,一般都是握手,是吧?谁来表演给大家看看。(一名学生走到讲台前,和老师握手)
师:来,举高点,握给大家看看。几个人才可以握手?(生答:两个人)师:一个人能握手吗?(生答:可以)。一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个人握手。师:那还是得用两只手,有两只手才能握手,同意吗?(生答:同意)。
师:昨天,咱们已经认识了,相互成为了朋友,你是怎么理解“相互成为朋友”这句话的? 这个教学片断初看上去似乎非常“漂亮”,其实透过表面大家可以看到它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整个情境创设让学生一头雾水,课一开始就以“交朋友”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互为倒数”中“互为”的意义,学生这时还没有认识倒数,更谈不上去理解“互为”,也就是不可能对之产生困惑、矛盾,又怎会积极主动地去理解“互为”的意思;再者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而不是理解“互为”的意思,情境创设应着力于为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像这样的生活情境只是一种形式,其价值又为几何?情境的创设不应只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和花哨,而应力求创设使学生个体产生认知冲突、惑感、矜持等情绪体验,从而驱动学习个体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既然“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我们是否可以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做如下概括:“生活问题 —— 数学问题 —— 数学模型 —— 数学问题 —— 生活问题。”③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需要让孩子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我们常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只“烧中段”,应该是“烧全鱼”。这里的鱼头,应该是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和数学抽象;鱼中段应该是数学的符号变换,包括数量计算和逻辑演绎、经验归纳以及空间联想;鱼尾应该是数学的应用。
当然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且能用于生活的。所以,“生活化”应与“数学化”结合起来,而且,生活化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适度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
笔者不是反对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生活化,但反对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情境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情景教学的生活化要适度,因为适度的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是有利于教学的。(关于这一点,下面情景创设的对策里会提到的)
1.3 手段多媒体化,教学过程浮华低效
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过程。但我想,如果这里,让学生先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再如:教学圆的周长。某位教师用课件在屏幕上演示:直径为1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一周。师:从刚才的演示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了3分米多一些。
生2:圆的直径为1分米,圆的周长为3分米多一些。生3: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再来看直径为2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一周,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直径为3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混动一周,你会发现什么?(课件演示)师:谁能根据刚才的演示,说说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呢?
此案例中,该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三次用圆板滚动的动态情境,使同学们很快的“发现”了“圆 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结论。然而他们没有猜想,没有验证,他们只是作为教师预设的教案的忠实的观众、听众,他们只能从属于教师的活动而不能实现自主的学习和发展。这样的教学,又怎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呢?没有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他们又怎能相信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呢?如果在一开始,让学生先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测量几个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探究者、实践者,尽管这样做会比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可能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新教师在实习阶段也常常看到,很多课件刻意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哗众取宠、喧宾夺主的现象,干扰了重点难点的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效果适得其反。如有些课件为了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制作了一些卡通小动画、小图片,文字背景采用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结果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而不能“自拔”,连老师在说些什么都顾不上听。老师也常常被课件所累,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忽略了传统板书的重要性,实际上同多媒体课件相比,板书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与思考所学知识。黑板板书是多媒体替代不了的,多媒体也不可能替代一切。情境创设过分依赖多媒体还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多、动手少、思考少,极大地削弱了他们时间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总结产生误区的原因
根据前面情境创设产生的误区我们总结出产生的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2.1 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不够
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和猎奇心理创建了许多的多内容多形式的情景教学,让学生们在充满快乐和高吸引力的课堂中学习。但是当教学老师过分地看重学生的参与性和课堂气氛,就会出现教学目标模糊化,缺乏正确引导;还有的老师纷纷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生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创设了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数学情境中探索知识。但是,当教学内容过分生活化时就会使我们的教学偏离教学原来的本质。还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多媒体的普及,这些都给情景教学带来的新的血液,丰富了情景教学的内容。而且那些随之而来的课件大大的扩展了教学广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时候图片和视频文件比文字板书更加直接更加一目了然的好懂,但是当老师对多媒体的依赖越来越强时,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利于思维的发展的。当感官刺激过多时会阻碍他们的想象力,会削弱他们用脑的能力,会让他们的注意力从教学内容转移到视觉享受上来,从而淡化或者忽略真真的教学目的。这些不当的情境创设往往会导致情景教学形式化、模式化、没有深度内涵,太多的非数学因数会干扰教学的质量和偏离教学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遗憾地看到,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已被得到广泛好评和大量的运用但有些老师的情景教学的运用却收获甚微,尤其是对刚步入教学的新教师而言,对情境创设十分迷茫,在情景教学中有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有大量教师都存在何谓“情景创设”、怎样把握“情景创设”的疑惑。很多教师认为:我只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上课前与学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多涉及现实生活、课堂中学生间相互交流这就是新型课堂,这就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但是,教师们是否把握住了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及多媒体的用量。小学生的自制力差、把握不住学习重点及难点、孩子上课的注意力时间不集中,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不应该把多媒体作为上课的主要手段。一个问题是否要涉及现实生活应用,就要想着这个问题是不是适合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这个生活实际情况适不适合这个问题,孩子能不能够理解教师所例举的生活实际情况。
2.2 相关部门落实不够
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学质量及教师职业道德有大量的规范要求。国家教育部也对此提出了“新课改”,相应的政府部门也同时对在职教师进行新型教师培训。但是,笔者在这里要提出的是:到底有多少地区政府部门参透了何谓“新课改”;有多少在职教师理解“新课改”,课堂上成什么样才叫做“新课改”的课堂。
现阶段有许多在职教师是老教师,他们已经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倒不能上好现在的讨论式课堂。许多年轻的“菜鸟”教师倒是明白何谓“新课改”,怎样才能将课堂上成讨论式课堂,但他们终究 是“菜鸟”,缺少教学经验参照老教师上课,也因此新教师也难成“大业”!其主要客观原因为:相关政府部门对“新课改”落实不够,对教师的要求不高,也就形成了教师理解“新课改”,但把握不了它。上课知道要利用“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拨教学重难点,但不知道稍微用得不好就是教学失误,形成误区。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一堂好课就是以下两点:(1)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学生的情感参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2)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学生思维的参与,是否有学生对一个问题深入地思考与探究。而要达到这两点要求,笔者认为还是需要创设一个行之有效的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对策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④目前,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和生活环境、问题情境的关系如何?创设有效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我认为很多教师对这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使得大家往往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但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为此,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中,不但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1 针对重、难点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创设教学情境既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探究内容最贴切的情境,让学生及时发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并很快投入到探究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把学生引导到建立数学模型上来。
在教“可能性”这节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有同样大小的球,分别标有1~9这9个数字,请你选择其中的4个球放入盒子里,使以下条件成立:
(1)摸出一个球,一定是双数(2)摸出一个球,可能是双数
(3)摸出一个球,不可能是双数 学生通过在此情境中的学习,不仅知道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还掌握了通过改变条件可以使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相互转换。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成功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3.2 适度的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⑤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例如: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一课时,我为学生展示了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比赛情境,出示了2号选手的比赛成绩:9.87、9.90、9.96、9.85、9.85。先让学生根据比赛成绩,充分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我提出评分要求:根据比赛规定,选手的最后得分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此时,学生已沉浸在现场比赛的情境中,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自己要当一回裁判。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很容易判断出结果。这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最高分和最低分,追问学生:“你们凭什么判断出9.96是最高分,9.78是最低分呢?”顿时,孩子们投入了热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熟悉自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3.3 注重思考性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性的使用多媒体教学 前面大家知道了过度使用多媒体来情景教学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维的建立和逻辑的思考,而下面的对策就是针对这些缺点产生的对策。
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会引发学生的热情,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要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一定的发挥。
如:笔者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在进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笔者共提出三个问题:(1)如何才能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换化成长方形的面积?(2)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剪开?(3)转化完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变成了长方形的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不仅掌握了如何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解决,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要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剪开,最后也就顺其自然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种有思考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也真正的让学生做到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再如:笔者以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角的度量》创设了情境。师:同学们,这是什么?(生:折扇!)师:(师渐渐打开折扇打到少半时)瞧!现在你想到了什么?(生:“角”)师:有关角你都知道什么呢?(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生3:角有锐角、直角、钝角。)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生:角太小啦,没多大风!学生大笑)师:你们在笑什么呀?(师渐渐打开折扇打到多半时)瞧!(生:角变大了!)师:让我再来扇一扇吧!风大了一些!
师:就这把折扇怎样才能让它扇出的风最大哪? 生:让角尽量最大!生:全打开吧!
看来,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角的大小”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出示课题:角的度量。
师:看了这个课题,大家觉得要能正确进行角的度量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生1:要有度量的方法。(师赞许的点点头)生2:先要选择工具。(师:你是个细致的孩子)生3:还得了解工具会用才行。(师:你真善于思考。)
师:那就让我们把这些问题排排队,共同研究如何度量角吧。
这个课题的情境创设就不适合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而在此情境的创设中,教师“一把折扇”、一句“你想到了什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使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活”的状态;其次,要有一定的新颖性,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此事的关注和兴趣。此情境在“风大小”与“折扇角度大小”的关系中让学生对这一“有用、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产生了学习欲望,使身心都投入到情境创设的状态中;最后,要有灵活的技巧性,情境创设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要把“生活数学”课堂化,案例2通过对课题的设疑,加上教师适时的评价,让学生直奔主题,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炼,很快进入下一步的实践探究活动状态。
3.4 选取有趣味性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引用大家经常说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使他们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是我们老师至始至终在追求的目标,所以关于第四点情景教学对策是贯穿任何一个教学过程的,是适用于前面三点情景教学对策的,也是对于老师们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许比什么都管用。不是有句话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么!”而趣味性的素材确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石。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⑥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数学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在教“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笔者创设了如下的情境: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 „„ 这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怎么数学教师上了给大家讲起了故事,这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学生也体会到了循环小数的“循环”之意,并且兴趣盎然。相信教师只要用真心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就不难挖掘出创设趣味性情境的素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⑦在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比较关注“有趣、好玩、动态、新奇”的事物, 而高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实用、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所吸引。只有把数学的自身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结束语: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的。好的教学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情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依托情境,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数学课单一呆板的局面,提高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效情境的创设,理解情境创设的深层含义,而不是将情境教学作为摆设、形式、无意义的教学。创设有效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使学生学习更有意义,真正做到新课标要求。
致谢
三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三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黄文静老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此毕业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黄文静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黄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黄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黄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注释:
①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③周玉仁著.《小学数学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02页。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⑤华罗庚.《优选学》第一章,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⑥布鲁纳.《心理学》第十章,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17页。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2006.[4]余文森.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黄素兰.该为学生创设什么样的情境[J].小学数学教育,2004,(12).[7]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8]郑金碧.仅有趣是不够的[J].小学数学教师,2005,(2).[9]杜紫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J].小学数学研究,2008(9).[10]曹学飞.讲究策略----创设有意义的情境[J].辽宁教育,2010(5).[11]戴敖方.求真、求简、求实----反思当前教学情境教学的误区[J].江苏教育研究,2007(11).[12]卢国文,玄春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0(8).[13]刘文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新课程(小学),2010(6).8
第四篇:走出以情带兵的认识误区
走出以情带兵的认识误区
韩兴阳
以情带兵,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努力构建和谐军营,激发官兵内在创造力,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是新形势下密切官兵关系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怎样才算以情带兵,有的带兵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走出重生活关心、忽视精神需求的误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在这种物质丰富、生活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官兵已成为部队的主体。渴望成才、渴望竞争、渴望表现、渴望民主、渴望公平等已成为他们鲜明的特点。如果把以情带兵仅局限于以往“拉家常、掖被子、端病号饭”等生活关心上,那是不够的,效果也是很有限的。这就需要一线带兵人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将以往那种侧重于官兵情感需求转向侧重于官兵成长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发展需求上来,改变以往以情带兵的单一思维模式,提高感情投资的起点和质量,为官兵成长成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通过大力开展“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一系列教育活动,分析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部队风气建设的措施,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为官兵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舞台,让人人有展示才能成就梦想的机会,坚决消除战士人格得不到尊重、成绩得不到肯定、竞争得不到公正对待等不良现象。同时,要以《政工条例》为依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军人委员会职能,提高官兵参与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的质量,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群策群力、集智作为,为部队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走出重情感感化、忽视条令约束的误区。官兵一致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处理军队内部关系的优良传统之一;以人为本,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努力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的内部关系是对我军优良传统的创新发展。但个别官兵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存在以我为本、以利为本等认识上的偏差。比如,有的战士认为干部关心爱护战士,在战士尽心而未达到标准的情况下,就应在训练上降一降标准,管理上宽一宽尺度;有的干部认为训练管理要求严了,官兵压力大了、强度大了,就不是以人为本了,体现不出干部的情来,“情”和“严”很难做到两全;少数干部为构建和谐官兵关系,对“刺头兵”不敢大胆依法管理,片面用“情”去感化,迎合消极心理,单纯地哄骗、许愿;有的用“宽松”、“和谐”代替批评教育,战士出了问题,也睁只眼、闭只眼,不批评、不教育、不处理,甚至还为犯有错误的战士开脱掩饰;有的把给战士实惠当做“情”,家里有一点小事,就让请假回家,训练中磨破一点皮、受了一点伤就可以不参加操课,唯恐思想上出了问题,影响安全稳定,致使有些战士个人要求没完没了,思想问题越来越多,违纪现象接连不断。这样长而久之,就容易产生不靠纪律靠感情、有令不行、有令不止等不良现象。因此作为带兵人,首先要认清“爱兵”与“娇兵”、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握好“法”与“情”的尺度。要深入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让官兵明法知理,增强依法自我约束力。要创新教育模式,围绕“赞颂科学发展成就,忠实履行历史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官兵打赢意识、奉献意识,铸牢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要深化“三知”工作,切实掌握官兵思想底数,真正知道官兵所需所求,依法做好官兵思想工作。要正确处理宽与严的关系,做到宽严相济、张弛结合,强化严是爱、松是害的观念,依法从严管理部属,做到严之有法、严之有理、严之有力、严之有度、严之有节,让部属心悦诚服,自觉守法,从严要求。
走出重同乡熟人、忽视正常关系的误区。受社会庸俗风气和利己思想影响,一些官兵出现了交往庸俗化、动机功利化等不良倾向。表现在一些带兵人身上,就是将以情带兵与“乡土观念”、“地缘感情”混杂在一起,把以情带兵看成是私人交情,信奉“亲不亲,故乡人”的信条,影响了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在执行纪律上,同乡可以宽松一些;在工作安排上,同乡可以轻松一些;在好处方面,同乡可以照顾一些。由于偏爱了一个人,往往伤了众人心。更为严重的是搞“哥们义气”,以人情代替党性,以感情代替原则,丧失了带兵人最基本的职责,导致了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要消除这些不良现象,要求一线带兵人要认真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党的创新理论,淡化乡土观、地缘情,摒弃狭隘的老乡观念,坚持“五湖四海”,公道正派,建立和谐纯洁的战友情谊。要发挥文化的凝神聚气的功效,以开展“军营文化节”为载体,让官兵在活动中增进感情、巩固战友情谊。要加强四项基础性建设,探索新形势下的机制模式,用制度固化在处理涉及官兵入党、提干、立功受奖、学技术、工作分配等敏感问题的程序,用规范的程序来保证阳光操作,打消官兵的疑虑,增进官兵的信任,不断强化“依靠组织进步,凭借素质竞争”的意识。
(作者系94452部队政委)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0-16 ]
第五篇:走出认识误区推广绿色建筑
走出认识误区推广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低环境负荷下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环境空间,是人、环境与建筑共生共容、永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是“四节两环保”的建筑。所谓“两环保”,第一是对外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大自然最低的干扰;第二是对室内环境保护,增进居住人的健康。
绿色建筑并不是昂贵的建筑。在一些人的认识中,把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高科技建筑并列,这是一个误区。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一般意义上来讲,绿色建筑比普通建筑的成本并没有提高,因为用了可循环的材料。尽管有些绿色建筑采用了太阳能,但是总的成本折算起来还是比较低的。如许多绿色建筑采用遮阳板、结构风道等,就是学习本地传统建筑节能的一些办法。
绿色建筑不是形式呆板的建筑,可以形式多样而且鼓励创新。一方面吸收传统建筑节能的理念,充分体现本地化;另一方面又全面进行材料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充分体现自主创新、依照本地气候创新。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也是我国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不是仅有绿化的建筑。利用绿化节能,只是绿色建筑的一小部分功能。绿色建筑是利用绿化进行节能和净化空气,达到节能和“两个环保”的要求。
绿色建筑不等于是高科技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本质是一种气候适应性建筑,所采用的技术大都非常简单,有些在我国古代就已应用。如徽派建筑就是典型的小气候调节型的建筑,非常热的夏天,到了房间里也觉得很凉快。徽派建筑大多两层结构,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稻草和粮食,粮食和稻草就成为隔热层,建筑上层与下层、内部与外部温差相差5摄氏度之多。徽派建筑的地窑是把季节性的热能储藏在地下,然后用温差为建筑取暖或降温,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