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愉悦效应

时间:2019-05-12 21:4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愉悦效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愉悦效应》。

第一篇: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愉悦效应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愉悦效应

现代高中学生,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每位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有压力。天性轻松、活泼、让人愉悦的是美术课的本性。美术教学是最能体现这种愉悦性的。

一、美术教学愉悦的原则

愉悦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积极健康的情感在教学中与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有种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整个教学活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巴甫洛夫说:“愉悦可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接受。”通过美术课本身具有的美的形象来满足学生“畅神”和“悦情”的需要。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就要研究如何挖掘美术作品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并使之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使视觉的“珍馐美味”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感情,完善人的生命感受,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遵循愉悦原则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特征。这一方面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都获得美感满足,都感到意趣盎然。另一方面,教学的愉悦性还表现为: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托共鸣的师生情感,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只有当学生从说教、强制、灌输的被动中解放出来,处于一种对 1

艺术的向往和渴求,以强烈的兴趣和迫切的期待,融进艺术审美对象这样的状态下时,美术教学愉悦原则才得以完整的实施。

二 美术教学愉悦的实施

首先,在美术课堂中创设一种情境效应。

一种宽松舒适愉悦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在全身心参与艺术活动时,不要让他们感到其周围总是有那样一双阴冷的眼睛在盯着他们,而应该让他们欣喜地发现教师也正在和自己一起分享着教学中的愉悦。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艺术兴趣呢?首先,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一个人只有心情不错,才能与艺术为伍。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参与艺术活动的条件,以便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艺术愉悦体验的机会。

因此,教师就应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在中国画山水或是水彩风景的教学中,在课堂的开始部分运用祖国(如长江三峡、九寨沟风景等)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色录相欣赏,画家(包括教师)的国画山水或是水彩风景作品的欣赏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引入入胜、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同时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就较为容易,学生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其次,是通过思维情境进行教学。

所谓思维情境效应就是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愉悦感。根据上面场景情境的铺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设置难度高的问题,应一般学生都能回答的)。如接刚才的教学例子,我就让他们感受自己是一名名画鉴赏者收藏家。老师问:“假设我们是名画收藏家,请你说说为什么买这件作品?它具有哪些收藏价值?”这问题不同层次知识的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那么回答问题后所得到的成功感、满足感就会激发学生,特别平时没有受到关注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那么一堂积极、主动、活跃的学习氛围通过内、外情境调动就很容易形成,不仅教师感受到教学成功的快乐,学生也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与创造力及智慧的形成。

总之,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两方面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投入社会生活时期,也是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好,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将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审美愉悦的教育,将是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不仅在现阶段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美感,释放自己的精神压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更高地追求美、创造美,为美奋斗不息,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第二篇: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冯英

河南省实验中学

在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 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 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国在“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编写了多种版本的中学美术课本。这些课本保持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但又在总体上 体现了大纲的精神,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这些新编教材的特点,是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修 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欣赏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 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必须纠正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的错误观点。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自然美、社会美,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陆广智《基础美学》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作用。

由此,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 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 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 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体育和美术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但光靠这几门课是不够的,这个任务的完 成应该由各门课的教学来共同承担。而音乐、体育、美术,特别是美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并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的整体。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我们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 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 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 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 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 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 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 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 和表现能力。

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每个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人只分辨红、橙、黄、绿、青、紫、黑、白等简 单的色彩,而画家和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表现出事物的丰富色彩的色彩变化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互相关系。在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 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在图案课里,则让学生了解诸如均衡、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形式 法则,并通过图案组织规律的训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2.审美情趣的培养。

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 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 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 爱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绘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美术课要 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 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展开。

3.审美理想的培养。

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 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 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 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美术不限于绘画。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向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 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美术教育,理应在上述这方面发挥作用。新编美术教材中,列入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招贴、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计、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 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进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这些课题内容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成为将来的设计师(当然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求。

上述三方面内容,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要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使审美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视似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律强劲的美育乐章。

参考文献:

[1] 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版。

[2] 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3] 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 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 科学 出版社,1997年版。

[4]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料》,1981年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联系电话:***

第三篇:浅谈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中心小学/舒凤英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取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基本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辨别美丑的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未来并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奋斗。同时,催化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为形成完美的人格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小学教学中,通过美术的教育加强审美素质的教育是最重要途径。美术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加强美的享受,也体验到了艺术的情趣。

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很好的解放,学习任务依然很中。一天辛苦的学习,学生很想随意的画画,放松一下自己,感觉很好。学生很喜欢上美术课时,老师画一幅画,学生照着老师的画。如果这就是一节美术课的话,评委要打不及格了。因为这只是完成了一幅画,对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培养上,不会起到丝毫的帮助。那么如何发挥美术课的功能呢?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教学审美意识的培养

一幅美丽的画面提供给不懂审美的人,可以说是对牛弹琴,浪费感情,如果这个社会中的人都缺乏审美意识的话,可以说世界上就没有了美,也没有人发现美,也不会有人去创造没,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是美丑不分,脏乱的社会了。因此,要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发现没的能力。教师在上美术课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讨论,探究出美术中的美。例如欣赏一幅《威震山河》虎画时,引导学生分析猛虎自身与周围环境,是通过猛虎自身所透露出的那种灵气和周围环境衬托猛虎;还是以猛虎自身来表现山河的壮丽。要让学生及时地感受到身边的美,学生就算是有了审美的意识。美术教师可以广泛开展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艺术作品展和文物展;看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电视电影及文艺作品;观看风格各异的建筑和雕塑;到大自然中去“游山玩水”;组织他们参加美化校园和居住环境等具有创造美的活动,使他们在“玩”“看”“做”中受到美的熏陶,升华审美情趣。实际上所有的任课教师特别是文科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使教学进入“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以美育人”的美学境界。

二、美术教育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个美术兴趣爱好者,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关联,美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起正确健康、和谐向上的审美情趣,他对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起很大的指导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美与丑,是与否的辨别能力,保护美,爱惜美的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为之付出行动。一幅画,一处美景,他的形式是死的,但他所表现的内容却是有血,有肉,有观察意识的。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他是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气魄。比如前面所说的让学生在“玩”“看”“做”中受到熏陶,升华审美情感,除了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之外,还可以通过反面教材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分析他恶的一面。

三、美术教育中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说到审美创造能力,美术通过培养学生画任务,画景物,画实物的锻炼,经过长期的努力,可以不断地提高,学校可以组织全校型的美术展,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劳动成果的机会。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写生、画画,只要是他自己所发现的,只要是美好的东西就行。学生具备了画画、写生的能力,菜油可能进行创造美。不仅音乐有血、有肉、有情感,美术亦是如此,培养学生在学会用音乐表达感情的同时,也可以用图画或借助一定的自然风景折射出来的情感进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对美术的运用就像学生在学习数理化知识解决生产、生产实际问题一样。美术所富有的情感运用是小学阶段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他必将在人生今后的发展中起到积极影响的作用。美术通过长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了这种学生,就应该指导学生不断的运用、并不断地更新,培养他们长期坚持的意志。

由此可见,通过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加强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带有共性的做法就是要克服那种把审美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偏见,在对美育及培养审美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上应有一个飞跃。从而把审美教育提到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教育者的重要工作日程上来,还要配备合格的美术教师或此类兼职教师,配备较为齐全、完善的美术器材,从而不断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

第四篇: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 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 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国在“ 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编写了多种版本的中学美术课本。这些课本保持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但又在总体上 体现了大纲的精神,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这些新编教材的特点,是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修 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欣赏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 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 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

必须纠正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的错误观点。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自然美、社会美,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陆广智《基础美学》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 作用。

由此,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 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 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 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体育和美术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但光靠这几门课是不够的,这个任务的完 成应该由各门课的教学来共同承担。而音乐、体育、美术,特别是美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并主 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的整体。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少年时期,而高中阶段的 学生已开始步入青年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 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体力和 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 乏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 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 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 合上节所叙中学美育的任务,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 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 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 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 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 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 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 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 和表现能力。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每个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人只分辨红、橙、黄、绿、青、紫、黑、白等简 单的色彩,而画家和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表现出事物的丰富色彩的色彩变化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互相关系。在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 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在图案课里,则让学生了解诸如均衡、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形式 法则,并通过图案组织规律的训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

2.审美情趣的培养。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 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 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 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 爱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绘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美术课要 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 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 多方位地展开。

3.审美理想的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 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 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 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 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 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 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 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 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 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 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 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 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美术不限于绘画。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向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 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美术教育,理应在上述这方面发挥作用。新编美术教材中,列入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招贴、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计、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 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进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这些课题内容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成为将来的设计师(当然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 求。

以上述四个方面为内容的审美教育,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要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使审美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视似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 律强劲的美育乐章。

第五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力,而且更能美化人的心灵,它是学生进行自身人格塑造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美术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只是渗透审美教育而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如何在中学美术课上渗透审美教育?其意义在哪里?笔者将在以下内容中进行详细阐述。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美术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普及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的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的情操,同时,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思维创造力。笔者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以及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高度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准确地讲,就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性情,美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审美教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让其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以此来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形式美感的培养。美术是以形式感而存在的一门艺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首先需要了解美术的审美形式,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元素,例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学生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进而构成了其对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知形式美感,尤其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之前,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感知其魅力,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课的进程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于形式美的感知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结构,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形式美感的培养。对于色彩的感知,每个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人只能分辨红、橙、黄、绿、青、紫、黑、白等简单的色彩,而画家和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分辨出事物的丰富色彩,理顺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互相作用关系。在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在图案课里,则让学生了解诸如均衡、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并通过图案组织规律的训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2.审美情趣的培养。美术作品常常能够感化人的情绪,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感染了不少人,许多人从中感受到了人性的本真美。舍科特尼科夫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愧。为此,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感情元素,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途径来获得。

3.审美理想的培养。当学生看到美好的事物,并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的最初表现,但这种情绪体验,直接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往往把握不了对与错的标准,他们不知道如何划分生活中的美与丑,好与坏,更不清楚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能够集中反映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的审美观点。同时,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快感,无形之中对于欣赏着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要多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让其进行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仅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将所学到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中学生往往充满幻想,作为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提升为审美创造力,以学生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引导其进行审美创造活动。

总之,审美教育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境,使其掌握美的基本规律以及运用美的形式法则,并最终提高审美能力。为此,教师应该把审美教育作为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一条主线,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将审美教育贯彻美术教学的始终。

下载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愉悦效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愉悦效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审美特征

    美术教学论文:“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审美特征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

    浅议线条在书法欣赏中的审美效应

    浅议线条在书法欣赏中的审美效应【摘要】线条在书法艺术中有独到的地位。欣赏书法作品,要在线条的审美效应上下工夫,探索书法艺术的各种美,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更能体会书法......

    试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本站推荐)

    试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美术是初中教学中的基础课程,而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是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也对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更加细致、全面的要求。在......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摘 要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培养学生审美观点、从而提高民族优秀文化审美的情感和能力。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

    20高中美术 《审美自律》说课稿(推荐5篇)

    审美自律——中国古代山水画诠释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美,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形式美和语汇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2:初步了解中国画的程......

    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

    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高中美术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从传统的被边缘化被忽视的地位,逐渐过渡到被重视的地位......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随着课程改......

    asas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大同县科教局装备办公室 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提要】美术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