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科全书)土地审批流程
土地审批流程
审批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湖北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6、《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要件:
1、地方占补平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报资料
(1)目录;
(2)项目立项申请文件(请示);
(3)项目立项呈报表;
(4)项目实施前后地类面积对比表;
(5)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7)相关部门的审查结论性意见或者由相关部门专家的评审结论性意见;
(8)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对未利用地开发的批准文件;
(9)其它需要附具的文件或者材料;
(10)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对土地权属及其调整方案的意见;
(11)图件资料(比例尺不小于1:1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图及比例尺不小于1:5000的实测现状图、规划设计图);
(1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照片等影像资料;
(13)其它相关资料。
2、省级投资联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报资料
(1)目录;
(2)项目立项申请文件(请示);
(3)项目立项呈报表;
(4)项目实施前后地类面积对比表;
(5)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发;
(7)相关部门的审查结论性意见或者由相关部门专家的评审结论性意见;
(8)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对未利用地开发的批准文件;
(9)其它需要附具的文件或者材料;
(10)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对土地权属及其调整方案的意见;
(11)图件资料(比例尺不小于1:1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图及比例尺不小于1:5000的实测现状图、初步规划设计图);
(1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照片等影像资料;
(13)其它相关资料。
3、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报资料
(1)目录
(2)项目立项申请文件(请示);
(3)项目立项呈报表;
(4)项目实施前后地类面积对比表;
(5)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
(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初步规划设计及工程概算);
(7)农、林、水、环保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结论性意见或专家评审结论性意见;
(8)涉及开发未利用地的,应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对未利用地开发的批准文件;
9)涉及废弃园地、废弃林地、废弃水面等地类开发整理的,须附具相关部门明确的结论性意见;
(10)涉及居民点搬迁的,须附搬迁方案及其他相关资料;
(11)涉及坟地搬迁的,须附相关资料;
(12)涉及工矿复垦的,应有业主或使用权人同意复垦的明确意见;
(13)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土地权属证明及群众对土地权属、权属调整方案的意见;
(14)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有批准权环保部门确认意见;
(15)图件资料(比例尺不小于1:1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图及平原地区比例尺不小于1:5000、丘陵地区不小于1:2000的实测现状图、规划设计图);
(16)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照片等影像资料;
(17)其它相关资料;
(18)项目立项申报资料的电子报盘。
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入库申报须提供资料:
(1)目录;
(2)项目立项申请文件(请示);
(3)项目立项呈报表;
(4)项目实施前后地类面积对比表(二级地类);
(5)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
(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初步规划设计及工程概算);
(7)农、林、水、环保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结论性意见或专家评审结论性意见;
(8)涉及开发未利用地的,应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对未利用地开发的批准文件;
(9)需申请取水许可的,应附有效的同意取水证明;
(10)需地方配套资金的项目,应附有效配套资金承诺函;
(11)涉及废弃园地、废弃林地、废弃水面等地类开发整理的,须附具相关部门明确的意见;
(12)涉及居民点搬迁的,须附搬迁方案及其他相关资料;
(13)涉及坟地搬迁的,须附相关资料;
(14)涉及工矿复垦的,应有业主或使用权人同意复垦的明确意见;
(15)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土地权属证明及群众对土地权属、权属调整方案的意见;
(16)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有批准权环保部门确认意见;
(17)图件资料(比例尺不小于1:1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图及平原地区比例尺不小于1:5000、丘陵地区不小于1:2000的实测现状图、规划设计图);
(18)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照片等影像资料;
(19)项目效益测算表;
(20)其它相关资料;
(21)项目立项申报资料的电子报盘。
办理程序:
(1)受理
受理条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申报资料齐全、完整、有效、程序合法;申报图件清晰;地类图斑等准确。
(2)审查
相关处室经办人员对受理资料进行实质性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经处室负责人审核后送耕保处。耕保处根据各处室审查意见形成审查汇总意见。
(3)再审查
耕保处负责人根据经办人员的审查意见提出现场踏勘意见。经办人员根据现场踏勘意见、有关处室意见和对申报资料的审查意见形成《×××项目立项会审表》、《×××项目厅长办公会议审查表》等
(4)审核
处室负责人对经办人员形成的审查表、会审表和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审查表、会审表签署同意提交厅长办公会或者会审的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签署退件意见,退厅报件大厅。
(5)审定
厅领导或会审会、厅长办公会对耕保处提交的审核意见进行审定,形成结论性意见。
(6)下达批复、上报备案
经办人员根据厅长办公会或者会审会纪要起草项目立项批复,经厅领导签署后下发项目申报单位。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行文向国土资源部备案。
办理时限:地方耕地占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0个工作日;省级投资联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国家、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5个工作日。
第二篇:土地流程
将集体土地转化为房地产建设用地的程序?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土地、规划和建设部门提出农用地征收申请,申请必
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二、土地、规划和建设部门审查符合条件的,颁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同级国土资源局提出用地预审申请,由国土资源局核
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凭《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向建设、环保等部门办
理立项、规划、环保许可等手续。
五、房地产开发企业持以上审判文件,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项目用地正
式申请。
六、国土资源管理局根据有关土地规划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分不同类型交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七、上级政府依法审批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征收公告,国土资
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补偿安置。其中征收土地各项补偿应在往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全额支付。
八、补偿安置完成后,国土资源部门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出批准用地文件和
《建设用地批准书》,被征地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交出土地。
九、被征收单位交出土地的,国土资源部门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国有土地
有偿使用出让土地合同或向土地使用者核发划拨土地决定书,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约定缴纳费用。其中经营性土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有中标才依法取得该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受让方向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主管部门对出
让合同中规定规划设计条件核验无误后,发给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受让方依出让合同付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后,申请土地登记领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第三篇:土地审批程序
一、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一)、申报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工业建设项目用地)
3、项目用地平面布置图
(二)、办事程序
提出申请——现场踏查——办理项目用地预审手续——区国土资源局初审——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
(三)、承诺时限
对手续齐全、符合用地条件的,自大厅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上报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审批
(四)、收费标准
二、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建设项目用地审批
(一)、申报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申请(指单位用地)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原国有土地使用证
4、房屋产权使用证
5、废弃地鉴定书及现状照片(指占国有废弃地的)
6、国有土地权属证明(有《国有土地使用证》的除外)
7、项目立项批准文件(指单位用地的)
8、身份证复印件(①个人申请用地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②单位申请用地提供单位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9、用地单位资质证明(指单位用地,包括组织代码证和企业营业执照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队除外)
10、土地评估报告
1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划拨供地除外)
12、项目平面布置图
13、勘测定界报告书及勘测定界报告图(指单位用地)
商业、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经营用地一律实行踏查——办理用地手续——上报初审——例会审查——区政府审批——大厅核发《建设用地批准》
(二)、办事程序
提出申请——领取审批表——现场委托——实地踏查——办理用地手续——上报初审——例会审查——区政府审批——大厅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三)、承诺时限
对手续齐全、符合用地条件的,自受理之日起,单位申请项目用地30个工作日内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三、城镇职工占用国有非农用地建房用地审批
(一)、申报材料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原国有土地使用证;
3、房屋产权所有证;
4、废弃地鉴定书及现状照片(指占国有废弃地的);
5、国有土地权属证明(有国有土地使用证的除外);
6、身份证复印件;
7、土地评估报告(划拨供地除外);
8、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划拨供地除外);
(二)、办事程序
大厅受理申请——领取审批表——现场实地踏查——办理用地手续——上报初审——局例会审查——区政府审批——大厅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三)、承诺时限
对手续齐全、符合用地条件的,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
(四)、收费项目、依据及标准
四、农民建房用地审批
(一)、申报材料
1、公告(指新申请宅基地)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征
3、社员大会讨论意见表(指新申请宅基地)
4、宅基地使用土地协议或证明(指新申请宅基地)
5、废弃地鉴定书及现状照片(指新申请宅基地占集体废弃地的)
6、原集体土地使用证(指翻建、扩建)
7、申请人户口簿复印件
8、占用耕地的附上耕地占用票据
(二)、办事程序
各乡、镇、街国土所对申请人是否符合用地条件进行初审——联合踏查领取审批表——受理——上报审查——例会审批——大厅核发《宅基地批准书》
(三)、承诺时限
对手续齐全、符合用地条件的,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农民建房审批手续。
五、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兴建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2公顷以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不收费、审批
(一)、申报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
3、联建协议(本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建设的除外)
4、建设项目用地申请
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6、计委立项批复文件
7、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批复
8、联建协议(本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建设的除外)
9、原集体土地使用证
10、勘测定界报告书及勘测定界报告图
11、项目用地平面布置图(①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绘制;②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要标注定位点、主要设计数据;③设计说明:用地平衡、经济技术指标、建筑物统计及其它说明事项;④设计单位晒图、盖章确认)
12、其他相关材料
(二)、办事程序
提出申请——受理——现场踏查——办理项目用地审批手续|——例会审查——上报区政府审批——大厅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三)、承诺时限
对手续齐全、符合用地条件的,自大厅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手续。
六、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探临时使用土地审批
(一)、申报材料
1、临时使用土地申请
2、临时使用土地补偿协议(指申请临时使用土地的单位与被占地单位或个人签订的土地补偿协议)
3、临时用地合同
4、采矿许可证
5、安全生产许可证
6、环境保护许可证
7、水保合格证
8、使用炸药许可证
9、使用林地许可证(指临时占用林地的)
10、废弃地鉴定书及现状照片(指临时占用废弃地的)
11、企业营业执照
12、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3、勘测定界报告书及勘测定界报告图
(二)、办事程序
提出申请——联合踏查——受理——领取临时用地审批表——现场委托——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上报初审——例会审查——区政府审批——大厅核发《临时用地批准书》
(三)、承诺时限
对于手续齐全、符合用地条件的,自大厅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
七、土地登记和换发土地证书
(一)、登记申请者应提交的材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土地登记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
3、土地登记委托书
4、地籍调查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
5、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
6、指界委托书
7、地上建筑权属来源证明书
8、企业营业执照代码证及复印件
9、宗地图
10、委托人或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11、地籍调查表内四邻签字盖章及资料
(二)、土地登记审核标准
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四邻签字无争议
(三)、土地登记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3、《土地登记规则》;
4、《吉林省土地登记条例》;
5、国土资源部及省有关规范性文件。
(四)、土地登记程序
本人申请——地籍调查——审核填表——上报审批
■建设用地审批程序
●城市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内使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审批程序是:»全文
●乡镇企业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审批程序
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建设单位持有关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向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全文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审批程序
①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建设单位提出,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向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全文
●临时使用土地的审批程序
①临时用地单位就临时用地征得土地所有者或国有土地使用者同意,并就补偿和使用后土地恢复等事项初步达成协议。»全文
■建设用地审批流程
建设用地申报分单独选址和城市分批次两种类型进行申报。
1.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审批
建设用地申报分单独选址和城市分批次两种类型进行申报。
1.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审批
第一步:初审
根据申报材料的要求进行初审,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初审在11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二步:专项审查
权属、地类、面积的审查
土地利用规划审查
供地情况审查
压矿情况审查
地质灾害情况审查
违法用地的审查
信访情况审查
政策法规审查
补充耕地和征用土地情况审查
审查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三步:会审
召开会审会,集体研究申报建设用地的情况。
第四步:报国务院
要件齐全,会审会通过的材料,从接到用地申报起40个工作日内上报国务院。
第五步:批复
国务院批复后,在2个工作日内办理批复并下发。
2.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审批
第一步:初审
根据申报材料的要求进行初审,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初审在11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二步:专项审查
权属、地类、面积的审查
土地利用规划审查
供地情况审查
压矿情况审查
地质灾害情况审查
违法用地的审查
信访情况审查
政策法规审查
补充耕地和征用土地情况审查
审查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三步:会审
召开会审会,集体研究申报建设用地的情况。
第四步:报国务院
要件齐全,会审会通过的材料,从接到用地申报起40个工作日内上报国务院。
第五步:通知缴费
国务院批复后,根据批准用地面积及缴费标准交纳相关费用。
第六步:批复
收到符合要求的缴款回执后,在2个工作日内办理批复并下发给申报单位。
第四篇:土地登记审批制度
土地登记审批制度
一、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责任单位:鸡西市国土资源局地籍科
责 任 人:承办人A、承办人B、科长、主管局长、局长
二、审批权力行使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依法改变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或者因依法买卖、转让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等而使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更换土地证书。依法买卖、转让地上建筑物和附着物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3、《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城乡土地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登记。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市、县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其中,垦区所属农、牧、林场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范围内的土地,国有森工林区内建设用地以及中、省直和部队所属农、牧、林、渔场使用的国有土地,由省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4、《土地登记办法》第三条规定:“土地登记实行属地登记原则。申请人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依法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但土地抵
押权、地役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核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三、审批条件和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的申请应予以批准:
1、土地权属来源合法;
2、土地权属无争议的;
3、无违法用地行为或者违法用地行为已经处理的;
4、依法足额缴纳土地使用费和其他税费的;
5、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力没有超过规定期限的;
6、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所需材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3、权属来源证明;
4、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
5、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6、法律法规规定的完税或者减免税凭证;
7、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五、受理
承办人A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申报条件的予以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当场或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报单位需要修改补正内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出具书面告知书,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六、审查和决定
1、承办人A审查并起草审批意见后,经承办人B 会审后,报科长审核后,并呈报主管局长审定。
2、经集中审核的土地登记申报材料审批后,加盖市人民政府土地登记审批专用章,返还申报单位。
七、公开公示
本制度文本在“鸡西市国土资源局网站”长期公布。网站:
(http:///039jxlr/index.htm)
土地登记结果在鸡西市国土资源局网站公示和公告7个工作日。
八、审批时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办结。
九、监督检查
执行《鸡西市国土资源局执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十、责任追究
执行《鸡西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违反规范权力运行制度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附件:土地登记审批流程图
土地登记审批流程图
第五篇:保健食品审批流程
经与自治区药监局保化科相关人员初步沟通,初步了解到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销售等过程中需要审批的行政许可。大体分为两部分:
一、保健食品的注册
1、根据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卫生法》制定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卫生部对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说明书实行审批制度。
2、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经必要的动物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
(二)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三)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能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
(四)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3、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卫生部审查确认。研制者应向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初审同意后,报卫生部审批。卫生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第号”。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标志图案见附件》。
4、申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必须提交下列资料:
(一)保健食品申请表;
(二)保健食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
(一)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
(四)保健功能评价报告;
(五)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名单,以及功效成分的定性和/或定量检验方法、稳定性试验报告。因在现有技术条 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提交食品中与保健功能相关的主要原料名单;
(六)产品的样品及其卫生学检验报告;
(七)标签及说明书(送审样);
(八)国内外有关资料;
(九)根据有关规定或产品特性应提交的其它材料。
5、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分别成立评审委员会承担技术评审工作,委员会应由食品卫生、营养、毒理、医学及其它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
6、卫生部评审委员会每年举行四次评审会,一般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召开。经初审合格的全部材料必须在每季度第一个月底前寄到卫生部。卫生部根据评审意见,在评审后的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卫生部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的保健食品认为有必要复验的,由卫生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复验。复验费用由保健食品申请者承担。
7、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作者共同申请同一保健食品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共同署名,但证书只发给所有合作者共同确定的负责者。申请者,除提交本办法所列各项资料外,还应提交由所有合作者签章的负责者推荐书。
8、《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持有者可凭此证书转让技术或与他方共同合作生产。转让时,应与受让方共同向卫生部申领《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副本。申领时,应持《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并提供有效的技术转让合同书。《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副本发放给受让方,受让方无权再进行技术转让。
二、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
1、在生产保健食品前,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向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并在申请者的卫生许可证上加注“××保健食品”的许可项目后方可进行生产。
2、申请生产保健食品时,必须提交下列资料:
(一)有直接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有效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证;
(二)《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正本或副本;
(三)生产企业制订的保健食品企业标准、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及制订说明;
(四)技术转让或合作生产的,应提交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持有者签定的技术转让或合作生产的有效合同书;
(五)生产条件、生产技术人员、质量保证体系的情况介绍;
(六)三批产品的质量与卫生检验报告。
3、未经卫生部审查批准的食品,不得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未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的企业,不得生产保健食品。
4、保健食品生产者必须按照批准的内容组织生产,不得改变产品的配主、生产工艺、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产品名称、标签、说明书等。
5、保健食品的生产过程、生产条件必须符合相应的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或其它有关卫生要求。选用的工艺应能保持产品的功效成分的稳定性。加工过程中功效成分不损失,不破坏,不转化和不产生有害的中间体。
6、应采用定型包装。直接与保健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必须符合有关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包装材料或容器及其包装方式应有利于保持保健食品功效成分的稳定。
7、保健食品经营者采购保健食品时,必须索取卫生部发放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
第四章 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
第二十一条 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并标明下列内容:
(一)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
(二)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
(三)贮藏方法;
(四)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的原料名称;
(五)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六)保健食品标志;
(七)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它标签内容。
第二十二条 保健食品的名称应当准确、科学,不得使用人名、地名、代号及夸大容易误解的名称,不得使用产品中非主要功效成分的名称。
第二十三条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理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
第二十四条 严禁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第二十五条 未经卫生部按本办法审查批准的食品、不得以保健食品名义进行宣传。
第五章 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根据《食品卫生法》以及卫生部有关规章和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监测及管理。卫生部对已经批准生产的保健食品可以组织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
第二十七条 卫生部可根据以下情况确定对已经批准的保健食品进行重新审查:
(一)科学发展后,对原来审批的保健食品的功能有认识上的改变;
(二)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以及保健功能受到可能有改变的质疑;
(三)保健食品监督监测工作需要。
经审查不合格或不接受重新审查者,由卫生部撤销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合格者,原证书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 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一般卫生监督管理,按照《食品卫生法》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九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五条进行处罚。
(一)未经卫生部按本办法审查批准,而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的;
(二)未按保健食品批准进口,而以保健食品名义进行经营的;
(三)保健食品的名称、标签、说明书未按照核准内容使用的。
第三十条 保健食品广告中宣传疗效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宣传的,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卫生部《食品广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食品卫生法》或其它有关卫生要求的,依照相应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保健食品标准和功能评价方法由卫生部制订并批准颁布。
第三十三条 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和检测、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由卫生部认定的检验机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