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教育(对父母)
心怀感恩之心
是年少不知父母恩,还是经历了世间的冷暖才懂得父母恩之重?2005年的一堂思品课上,我做了一份调查,引出学生感恩问题:通过调查,我发现多数学生认为长辈也像他们那样生活优越,也许比他们还更舒适,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艰辛。在这35位学生的回答中,提到经常在家帮父母做事情的只有2人,占5.7,主要都是打扫
卫生、购物等,他们认识到“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给父母的一种安慰”。有为父母做事的想法却没有实际行动的有17人,占48.5,这些学生大多懂得“父母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不求回报的爱”,他们的烦恼是“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就是不知道该做点什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诗词俗语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和亲情关爱。正处心智发育期的孩子面对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或生活在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甚至是长期与父母分居的留守儿童,如果从小很少受到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导之恩、感谢自然恩赐之恩的教育,难免失去对感恩这一传统美德的认同。因此,感恩教育就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种花一样,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课,也是社会和谐的前奏。
但感恩教育是一个全新课题,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实践也刚开始。“学会感恩”在本学期才写进上海市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开展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让孩子们认识到其必要性。现在许多孩子对父母长辈的爱已经习惯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回报父母。开展感恩教育正是为让孩子们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爱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本学期,感恩教育也成为了我校德育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我班的感恩教育首先是让学生对父母、师长、朋友心存感恩;其次是发现身边点滴的爱,懂得爱,让每天发生的琐碎小事变得亲切而感动;最后是学会给予爱、播种爱,懂得付出是报恩,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快乐。利用每天的晨会和班会时间,宣讲身边典型的事例,同时重点利用节日为载体,推出主题感恩教育。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事例以及从网上查找一些感恩方面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结合此次活动从文学与思维校本教材种选择了背影、以小见大、悠悠寸草心和地震中的父子等几篇文章,作为文学欣赏时进行品德教育的内容。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因而,我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根据搜寻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展示。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优雅动听的童声,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为此,请学生围绕与“感恩”主题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地、真诚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孩子走出课堂,同时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在家中,如每天给父母、老师、同学一个问候,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实事等。在社区里,以至上升到社会的大范围内进行感恩的自觉活动。隔一段时间,在班上进行感恩行为的交流。使学生由单纯的感激父母,转化为对社会的感恩,从而学会去关心和帮助别人。
通过一个时期的“感恩”教育,能主动为父母做事的共有27人,占了77。他们为父母所做的基本上都是不太大的事,如学做家务、陪父母聊天、重阳节给家中的老人送去慰问、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看上去虽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学生们确实是实实在在受到教育。
对学生进行感恩活动是一个必要而有意义的活动,当然要想让学生的认识从单纯的点滴行动上升到对社会的感恩,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不断的磨合中,争取让学生的心灵获得最大的收获。
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让学生领悟“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心中装着爱就会使这个世界充满爱,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施予世界一点恩赐而感受到世界将施予他们更多的恩泽。与之
相反,也应该让学生懂得:一个丧失“感恩”之情的人,他的人生就会一片苍白,一个丧失“感恩”的社会,世界将变得光怪陆离,一个丧失“感恩”的民族,他们的祖国必将危在旦夕!
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感恩,学会感恩,体味到“爱”的真谛,了解身边的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是一种境界。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
是年少不知父母恩,还是经历了世间的冷暖才懂得父母恩之重?2005年的一堂思品课上,我做了一份调查,引出学生感恩问题:通过调查,我发现多数学生认为长辈也像他们那样生活优越,也许比他们还更舒适,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艰辛。在这35位学生的回答中,提到经常在家帮父母做事情的只有2人,占5.7,主要都是打扫卫生、购物等,他们认识到“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给父母的一种安慰”。有为父母做事的想法却没有实际行动的有17人,占48.5,这些学生大多懂得“父母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不求回报的爱”,他们的烦恼是“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就是不知道该做点什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诗词俗语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然而,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和亲情关爱。正处心智发育期的孩子面对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或生活在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甚至是长期与父母分居的留守儿童,如果从小很少受到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导之恩、感谢自然恩赐之恩的教育,难免失去对感恩这一传统美德的认同。因此,感恩教育就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种花一样,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课,也是社会和谐的前奏。
但感恩教育是一个全新课题,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实践也刚开始。“学会感恩”在本学期才写进上海市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开展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让孩子们认识到其必要性。现在许多孩子对父母长辈的爱已经习惯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回报父母。开展感恩教育正是为让孩子们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爱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本学期,感恩教育也成为了我校德育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我班的感恩教育首先是让学生对父母、师长、朋友心存感恩;其次是发现身边点滴的爱,懂得爱,让每天发生的琐碎小事变得亲切而感动;最后是学会给予爱、播种爱,懂得付出是报恩,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快乐。利用每天的晨会和班会时间,宣讲身边典型的事例,同时重点利用节日为载体,推出主题感恩教育。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事例以及从网上查找一些感恩方面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结合此次活动从文学与思维校本教材种选择了背影、以小见大、悠悠寸草心和地震中的父子等几篇文章,作为文学欣赏时进行品德教育的内容。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因而,我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根据搜寻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展示。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优雅动听的童声,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为此,请学生围绕与“感恩”主题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地、真诚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孩子走出课堂,同时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在家中,如每天给父母、老师、同学一个问候,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实事等。在社区里,以至上升到社会的大范围内进行感恩的自觉活动。隔一段时间,在班上进行感恩行为的交流。使学生由单纯的感激父母,转化为对社会的感恩,从而学会去关心和帮助别人。
通过一个时期的“感恩”教育,能主动为父母做事的共有27人,占了77。他们为父母所做的基本上都是不太大的事,如学做家务、陪父母聊天、重阳节给家中的老人送去慰问、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看上去虽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学生们确实是实实在在受到教育。
对学生进行感恩活动是一个必要而有意义的活动,当然要想让学生的认识从单纯的点滴行动上升到对社会的感恩,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不断的磨合中,争取让学生的心灵获得最大的收获。
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让学生领悟“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心中装着爱就会使这个世界充满爱,让学生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施予世界一点恩赐而感受到世界将施予他们更多的恩泽。与之相反,也应该让学生懂得:一个丧失“感恩”之情的人,他的人生就会一片苍白,一个丧失“感恩”的社会,世界将变得光怪陆离,一个丧失“感恩”的民族,他们的祖国必将危在旦夕!
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感恩,学会感恩,体味到“爱”的真谛,了解身边的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是一种境界。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
第二篇:对父母感恩寄语
对父母感恩寄语
对父母感恩寄语
妈妈有一句话我很想对您说,今天我终于可以说出来了,我爱您。我以前总是觉得,你骂我、打我。是因为不喜欢我。可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因为我知道了您打我是因为疼我,骂我是因为爱我,我错怪您了。
妈妈,我知道您在这十一年里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眼泪。是您给了我生命,有时候我很不情愿您让我干的事情,您说我不争气,这个学期我一定会拿出我最优异的成绩给您看,而且我一定会考上石河子,不仅给老师争光,也给您争光。妈妈!我爱您!
我要感谢妈妈辛苦的把我生下来,养育我长大,妈妈对我的爱,那是永不止境。妈妈对我的爱,无时无刻不管在哪都有。我要感谢妈妈为我付出的爱。我会用深深的一个吻和一个拥抱来感谢妈妈。妈妈三八妇女节快乐!
妈妈您辛苦了!这么多年了您对我的爱一直没变过。而我却一直惹您生气,还跟您顶嘴。对不起,妈妈我保证不会再跟您顶嘴了。我会做个乖孩子的。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不能给您什么好的礼物。但是最平凡的话就是最真挚的情意。妈妈 节日快乐!
身心疲惫的妈妈是您把女儿抚养长大,烛光里的妈妈您不分昼夜的干活,到了晚上还给女儿检查作业。无怨无悔的妈妈您为了多挣点钱把女儿养大,所以我真的觉得以很伟大!
妈妈,您的黑发中夹着一丝白发,脸上的皱纹多了起来,如果时间能到退,我一定要帮您干一些活让您依旧光彩动人。现在我一定要帮您干活,让您不再辛苦,让您的皱纹不在增多,让您更美
丽。
今天是妇女节,我要让妈妈快乐的过节日。妈妈天天工作完回来,做饭,洗碗非常辛苦,所以我以后要让妈妈减轻负担轻松快乐过每一天。我祝妈妈:节日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我想对您说辛苦了!你一次又一次得鼓励我,在我小时候您一笔一画地教我写横、竖、撇、捺,还教我们学a o e。在我做事没信心的时候,是您在旁边鼓励我,在我们摔倒的时候,是您用温暖的手把我扶起来,在我犯错误的时候,您一次次原谅我。现在,我要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第三篇: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讲述父母养儿女的艰辛历程,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父母的看法。我们的出身不能选择,但一般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竭尽全力。我们要怎样时刻回报父母?
基本技能目标:让学生回忆在成长中遭遇的困难,以及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贵人。对父母要感恩。在生活的实践中,用自己的行动感恩父母。
情感价值目标: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真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要知道百善孝为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恩父母在于生活的点滴。
难点:对父母感恩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导学法。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视频,老师再用反问的形式讲出父母对我们点点滴滴对我们的爱。
感恩教育需要现实的载体,《背影》便是其中鲜活的一粟。
《背影》以朴素的叙述抒发了质朴而真诚的父子之情,是一篇真、善、美臻于完美极致的艺术品。而这份父子之爱因蕴含的人生况味的体验,深沉而感人至深。《背影》中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片段:一是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是为了给儿子买橘子;二是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
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写得平静自然,我们吟于心间,会与作者发出一样的感想。我们不能忘记这两个动人的情景,我们不能忘记那父慈子爱的诚挚之情。能引起一代代人的情感共鸣。
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虽然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并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传达着父爱那深入血脉、不求回报的疼爱, 这份爱,不会因我们的成年而贬值,更不因父母的衰老而削弱,始终如一的父爱.展示着是我们感情原野里最美的花朵,也打动着读者内心中对亲情的丝丝眷顾,引发“孝”的原始冲动。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十分钟后展示结果。概括总结后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并及时与其父母沟通。
总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许,我们谁都无法挽留住生离死别的那一刻,许多年以后,在我们或为人父,遍尝父母辛酸之后,或某个夜深人静之时,因想念我们的父母而后悔、而遗憾、而肝肠寸断之时,何不此时通过努力,扮演好生命赋予我们做子女的角色。
“百善孝为先”,论心也论迹,不追求“卧冰求鱼”的感天动地、不效法“郭臣埋儿”的千年传奇。一声及时的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甚至一段无语的陪伴,都是父母心头永远的温馨。
——让我们孝一孝,换来父母十年少。
——让我们孝一孝,趁现在,还来得及的时候。
第四篇:如何教育学生感恩父母
如何教育学生感恩父母
南村小学:李伟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心”,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平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父母之情,通过相关的课文、故事、歌曲等让学生潜移默化懂的父母的爱,又让学生在相关节日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然后通过作文表达出来。几年来孩子都能体会父母的苦心和懂得回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让学生由对父母的感恩扩展到老师、社会、整个国家,成为时时处处心怀感恩的文明小学生。
第五篇:教育叙事:感恩父母
感恩“父母”
迪沟中心小学陈思
母亲节刚过,即将迎来父亲节。我为我们三(1)班全体师生,举行了一次以“感恩”的诗歌朗诵会。我们班的几位同学都带着浓浓的感情,抒发着对父母的爱,其他同学也在朗诵者的感染下,若有所思。他们有的面带微笑,有的或在思考,全班都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这时一位叫彭静的女孩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之间她趴在桌子上,还不时发出抽泣声。于是我示意我们的生活委员——张志芹(她俩同桌),张志芹很快领会了我的意思,向彭静询问其原因。我听到了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
张志芹:彭静,你怎么哭了呀?
彭静:我想我的爸爸和妈妈了。
张志芹:那你可以给他们打电话啊!
彭静:可是我的爸爸去世了,妈妈改嫁了,我给谁打呢? 张志芹:…….彭静:老师为什么把我们这次的活动取名叫“感恩父母”啊,我感恩爷爷、奶奶不行吗?他们也是我最亲最爱的人!……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明白了:原来彭静的爸爸在一次事故中去世了,妈妈又重新组成了新的家庭,抛下彭静一个人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当时,同学们在那赞颂自己父母,触发了她的思亲之情,不禁流下来泪水。而她此时想到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爷爷奶奶。
想到这儿,我会心的笑了,像彭静这样的学生,我们班有好几个,可是只有她一个流下来眼泪。在她的眼泪中,我看到了她的成长。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几代人围着他们转,如何让现在的孩子学会感恩,成为当今社会至关重要的教育目的。而像彭静这样能时刻想着感恩的孩子已经不多了。
我相信,像彭静这样的孩子,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一定能够活的很精彩,因为她有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