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问卷(推荐)

时间:2019-05-12 21:1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问卷(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问卷(推荐)》。

第一篇: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问卷(推荐)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问卷

引导语:为构造和谐社会,为进一步构建安全的社会环境建言献策,了解您的真实感受,需要您认真填写,请在您认为最合理的答案上打勾,谢谢您的合作和时间。

您的职业:性别 :年龄:

1、您认为晚上独自一人出去安全吗?

A.很安全B.比较安全C.不安全D.很不安全

2、您认为你所居住的地方治安好吗?

A.非常安全B.安全C.一般D.不安全E.很不安全

3、您信任公安及相关社会保卫人员吗?

A.完全信任,很有作用B.有时信任,看具体的事

C.不信任,作用不大D.这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

4、影响您安全感的原因是(多选)

A.地区治安问题B.就业问题C.媒体的社会报告问题

D.物品价格问题E.食品安全问题F.看病难问题G.其他_____________

5、您在碰到类似于南海事件等威胁国家安全的事件的发生时的感觉

A.很不安B.没什么影响C.有一点D.没有关系

6、您觉得社会上不安定因素多吗?有没有影响到您的生活?

A.多,暂时没有影响到我的生活B.多,让我很担心,受影响

C.不多,属于正常现象D.不多,但是影响很大

7、您觉得现在学校安全吗?

A.不安全,需要加强管理B.比较安全,但是还有事情发生

C.安全,没什么事情D.很安全,不用担心。

8、您觉得网络(比如网购)安全吗?

A.安全B.一般C.有待完善,隐私泄露D.不安全

9、您在括号中的公共场合(1.汽车站或火车站、2.超市餐厅、3.浴室、4.KTV、5.网吧、6.居住地、7.学校)中(写数字即可)

A.安全,放心做自己的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安全,尽量少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B.一般,但还是要提防着的有______________

第二篇: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现状调查

作者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摘要:社会安全感是公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或保护程度的综合心态反应,也表示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认知,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水平等,社会安全感是衡量一个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在暑假分别在济源市的五个街道做了此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市人民的社会安全感比较高,但仍有需改进的地方,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人们安全感的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

关键词:社会安全感 | 社会转型期 | 社会治安

一、调查背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不论社会发展的多么繁荣,它其中仍存有不安全的因素,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借全国上下全力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之际,我在暑假期间采用随即入户调查方式对人们的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做了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市人民对社会安全的主观感受,以进一步分析出导致不同安全感的主、客观因素。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本次入户调查共80户,每个街道20户,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

2.被调查者的所在地

3.被调查者一个人逛街时是否担心被抢劫

4.在进行市场交易时,被调查者是否担心自己会上当受骗

5.在进行社会等调查问卷时被调查者是否会留下自己的真实的信息

6.被调查者是否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单独外出玩耍

7.在公共场所或拥挤的地方(比如火车站、汽车站)被调查者是否会更加戒备或感到不安

8.被调查者觉得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

9.被调查者对所在地区政府部门在治安方面的工作是否满意

10.影响被调查者安全感的是哪一类问题

在调查中,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基本符合1:1,年龄在18~30之间的占53.3%,30~55之间的占24%,18岁以下的占17.9%,55岁以上的占4.7%,所在地为城区的占71%,农村的占29%。被调查者一个人逛街是非常担心被抢劫的占了7.6%,有点担心的占到42.8%,不担心的占了49.6%;在进行市场交易时,被调查者担心自己上当受骗的74.2%,不担心的仅占25.8%;在进行社会等调查问卷时,会留下自己真实的信息资料的人也仅占22.6%,不会的则

高达77.4%;让孩子单独外出玩耍的问题上,58.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放心,18%的被调查者表示放心,而明确表示不会这么做的占到了24.1%;当在公共场所或拥挤的地方,54.5%的被调查者会更加戒备或感到不安,不会的只占了12.3%,而选择看情况的占了33.2%;认为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一般的占了53%,认为比较好的占29.%,认为比较差的占了8.7%,认为很好和很差的分别占了7.1%和2.2%;影响被调查者安全的问题中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事件占了14.5%,与个人人身及财产安全的社会事件占了61.8%,社会环境稳定占15.2%,其它则占了

8.5%。

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但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社会安全的感受却有很大的差别,这也符合安全感使人们的一种感受,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经历的不一样,因此感觉也不一样。在被调查者中,30岁以下的人多感觉社会治安一般或比较差,而55岁以上的人则多感觉社会治安比较好;在市场交易时,30岁以下的人由于购买数码电子产品或进行网络购物的机会比较多,而现在的电子产品种类复杂,难辨真假,同时网络购物不够规范,所以他们更担心在交易时受欺骗,而对于55岁以上的人来说,则不太担心;对于在进行社会等问卷调查时,30岁以下的人多数表示不愿将自己的真实信息留下,同时30岁以上的人也多半表示不愿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只有少数人愿意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用以帮助调查,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倒卖私人信息的情况较多,使大家比较担心;在让孩子单独外出玩耍的事情上,年轻的父母则多数不同意,而年长的父母也有多数表示不放心,这应该与这些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的恶性事件有关;在公共场所或拥挤的地方不同年龄段的人多数都表示会更加戒备或感到不安;而30岁以下的多数认为当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一般或比较差,55岁以上的人则多认为当地的社会治安状况表较好,这与人们的不同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影响人们安全感的问题也多数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与我们的社会发展有很大的联系,而关系到个人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问题仍是大家最关注的方面。

由调查结果可看出,人们社会安全感的变化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转型期间,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被激化出来,导致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力下降,一些不法分子便趁机制造混乱,扰乱社会治安。因此,我们的党和政府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也相信党和政府会做到最好的。

三、建议和意见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我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和意见,希望会对搞好社会治安,提高人民的社会安全感有所帮助。

(一)司法从机关和公务人员方面

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形象和地位是影响公众安全感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此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扩大司法公开,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充实警力、提高素质、规范执法、改进作风,树立政法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执法、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宪法和法律实施,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满意率。

(二)新闻媒体社会舆论方面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公众安全感的形成渠道以及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媒介对于公众安全感的特殊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对社会治安、刑事案件的报道中,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正面作用,注意防止进行个案炒作,消除负面影响,不应该造成公民恐惧心理,维持社会的稳定。

(三)社会法制方面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培训班,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要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四)法制宣传方面

政府机关及公检法人员应该经常以各种方式向广大公民讲解法律安全知识,了解各种威胁公民安全的违法活动,并使公民掌握安全防范措施,以便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能降低自己的受伤害程度。

(五)外来人员方面

要切实保障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城市中的外来人口之所以倾向于组成基于地缘与业缘的团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从制度及心理层面消除对外来人员的歧视,并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保障外来人员的人生安全,对于经常在本市区居住的外来人员可以上户。切实解决外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是实现治安好转、公众安全感提升的重要途径。

(六)公民方面

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时刻警惕不法侵害的发生,尤其是在繁华市中心火车站汽车站等地方,时刻小心小偷、抢劫,平时可以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公民防范措施,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并且可以和家人及朋友交流,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并在生活中有意的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防被害。

四、总结

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什么时候人们的社会安全感都有呆提高,社会治安仍有改善的余地,近几年来也看到了国家在社会治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在面对

突发事件时,国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稳定社会。但同时社会治安又是全民行动的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得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因此,让我们一起努力,携手创建平安和谐的家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定教师签字:

年月日

第三篇: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人民的社会安全感问题日益突出。安全是国家和政府为公民提供的保障,群众安全感则是一种群体心理,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国家和政府提供的安全保障产生的心理感受。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有三点是一致的:“第一,认为安全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第二,其感受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作为'公众'的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

居民的社会安全感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与其本身的社会设施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正确地了解到居民们的安全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次调查是为了了解人们对其生活社区的安全感满意度以及其建议。

一、调查基本内容

1、调查的目的:了解人们对其生活社区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状况的感受、对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对提升安全感的问题的建议。2、3、4、调查的对象:均安镇各村委的居民 调查的时间:2009年7月24日至2009年8月17日 调查的地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5、6、调查的方法:主要采取电话访问形式,辅以走访调查。被访者基本情况

从调查对象性别看:男性占21%,女性占79%

从调查对象年龄看:年龄在12-80岁之间。其中:12-30岁占65%,31-55岁占28%,56-70岁占7%。

二、调查结果

1、调查概况

关于对所在社区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在对问题:“您举得您所在小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您觉得您所在地区的社会秩序如何?”的回答中,认为小区治安“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分别是22.6%和45.5%,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只有4.5%和0.9%,另有26.1%的人认为“一般”。

在此问题上,这次的调查结果与1998年“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安全感”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居民认为社会秩序“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明显高于上述两次调查,而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比例相对低许多。

在对于安全感的测量方面,对于问题:“是否敢于深夜在自己住区附近单独一人行走?”的回答中,夜间敢于在社区内走路的比例高达73.4%,敢于在其他地方行走的比例达到49.4%。这次结果与98年的全国调查中相比,下降了8.3%。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案件类型及所占比例为:侵犯财产案件46.3%,暴力伤害案件42.9%,扰乱公共秩序9.5%,其它1.4%。可见“侵犯财产性案件”对居民影响最大,也由此可以看出居民们对个人财产的重视程度最高。

在居住小区的管理方式上,“有保安”的小区居民对小区的安全评价远远高于“无保安”的小区。

在问及“在您居住的社区能否看到社区民警”时,有15.9%的受访者回答“经常见到”,有40.1%的受访者回答“偶尔见到”,有45%的群众回答“从未见过”。

在“近三个月,您及您的家人有没有遭受过入室盗窃的侵害?”的问题上,97.8%的受访者选择“没有”,2.2%的受访者选择“有”。

在“当受到不法侵害时,您会不会选择报案?”的问题上,87%的受访者选择“报案”,12%的受访者选择“看情况再说”,选择“不报案”的占1%。

2、不同群体的安全感

(1)、男性的安全感高于女性

男性安全感为94.5%,女性为92.8%,男性比女性高1.7个百分点。

(2)、青年人的安全感较高

18—25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为96%,56—70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最低,为87%。

(3)、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安全感高

调查表明,受访者的安全感与其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关系,受访者的教育程度越高,其安全感就越高,相反,则越低。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或以上学历的文化程度的安全感分别为90%、93.1%、95.4%、96.2%。

3、影响受访者的安全感的因素

(1)流动人口

在对问题“您认为什么是影响社会安全的最大原因?”的问题时,63.6%的受访者回答“流动人口太多”,受访者普遍认为流动人口与外来工的数量太多会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由此可以看出受访者对有关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存在普遍的不满。

(2)治安案件

根据从各个受访者得到的意见可以看出,所居住的社区内是否发生过治安案件对于受访者对小区安全的评价以及他们自身的安全感也有明显的影响。没有发生过刑事或者治安案件的社区的受访者对于其居住社区的安全评价明显比有发生过的社区的评价明显高一些。

(3)警力不足

受访者普遍认为所在社区的警力严重不足,受访者认为公安人员对该地区的管理力度不够,认为公安人员的日常巡察的职责执行得不够、对犯罪的打击度不够。

三、我的建议

在21世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突出统筹发展探索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新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立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政府对稳定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紧紧依靠群众,逐步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又处于由传统向现代之转型,群众对于安全的心理感受,既来自于对社会安全状况的判断,同时也必然来自于对消费环境、劳动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空间等因素的判断。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维护政治安全

要自觉服从和维护党的领导,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府要搞好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教育,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教育广大群众,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待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要保持高度警觉,站稳立场,坚决斗争。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坚决封堵、几时删除有害信息。

2、维护社会安全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数量增多、激烈程度加剧、处理难度加大,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建议政府和其它公共部门应该始终把维护社会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积极把各种纠纷矛盾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同时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好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3、维护治安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控制好治安局势,确保良好的治安秩序。我们应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不断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适时开展不同形式的“严打”集中行动和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把治安防范、治安管理、集中整治、社会控制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击、防范、控制工作机制。

4、维护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公共安全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加强治安管理,加强交通秩序治理。此外,加强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加快建立确保公共安全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5、维护经济安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及时消除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因素,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严厉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滥用职权的犯罪案件,促进廉洁从政;建立健全预防经济犯罪体系,努力从源头上减少违法犯罪;把打击、管理与服务统一起来,加强民事行政司法工作,充分发挥民事行政司法机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规范作用等。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次社会安全感现状的见解,作为一个大学生,我知道我的见解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希望这对于增强居民社会安全感方面会有所帮助。

第四篇: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经济会发展的 “ 黄金机遇期”,同时也是 “矛盾凸显期 ”,人民的社会安全感问题日益突出。安全是国家和政府为公民提供的保障,群众安全感则是一种群体心理。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

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有三点是一致的:“第一,认为安全感是 一 种 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 ;第二,其感受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作为公 众 的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

居民的社会安全感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与其本身的社会设施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正确地了解到居民们的安全感显得尤为重要。

二、社会实践内容

1、调查的目的:了解人们对其生活社区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状况的感受、对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对提升安全感的问题的建议。

2、调查的对象:均安镇各村委的居民

3、调查的时间:2013年7月24日至8月 17日

4、调查的地点: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5、调查的方法:主要采取电话访问形式,辅以走访调查。

6、被访者基本情况

从调查对象性别看:男性占21%,女性占79%

从调查对象年龄看:年龄在12-80岁之间。其中:12-30岁占65%,31-55岁占28%,56-70岁占7%。

三、社会实践结果

1、调查概况

关于所在社区治 安 状况 的 总 体 评 价,在 对 问 题“您举得您所在小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您觉得您所在地区的社会秩序如何?”的 回 答 中,认为小区治安“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分别是22.6%和45.5%,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只有4.5% 和 0.9%,另有26.1%的人认为“一般”。

在此问题上,这次的调查结果与1998年“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安感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居民认为社会秩序“很好”和“比较好”的比明显高于上述两次调查,而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比例相对低许多。

在 对 于 安 全 感 的 测 量 方 面,对 于 问 题 :“是否敢于深夜在自己住区附近单独一人行走?”的回答中,夜间敢于在社区内走路的比例高达73.4%敢于在其他地方行走的比例达到49.4%。这次结果与98年的全国调查中相比,下降了8.3%。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案件类型及所占比例为:侵犯财产案件46.3%,暴力伤害案件42.9%,扰乱公共秩序9.5%,其它1.4%。可见“侵 犯 财 产性 案 件 ”对 居 民影 响 最 大,也由此可以看出居民们对个人财产的重视程度最高。

在居住小区的管理方式上,“有 保 安 ”的 小 区 居 民 对 小 区 的 安 全 评 价远远高于“无保安”的小区。

在问及“在您居住的社区能否看到社区民警”时,有15.9%的受访者回答“经常见到”,有40.1%的受访者回答“偶尔见到”,有45%的群众回答“从未见过”。

在“近三个月,您及您的家人有没有遭受过入室盗窃的侵害?”的问题上,97.8%的受访者选择“没有”,2.2%的受访者选择“有”。

当“受到不法侵害时,你会不会选择报案?”的问题上,87%的受访者选择“报案”,12%的受访者选择“看情况再说”,选择不报案的占1%。

2、不同群体的安全感

(1)、男性的安全感高于女性 男性安全感为94.5%,女性为92.8%,男性比女性高1.7个百分点。(2)、青年人的安全感较高 18—25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为96%,56—70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最低,为87%。(3)、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安全感高 调查表明,受访者的安全感与其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关系,受访者教育程度越高其安全感就越高,相反,则越低。

3、影响受访者的安全感的因素

(1)流动人口在对问题“您认为什么是影响社会安全的最大原因?”的问题时,63.6%的受访者回答“流动人口太多”,受访者普遍认为流动人口与外来工的数量太多会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由此可以看出受访者对有关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存在普遍的不满。

(2)治安案件

根据从各个受访者得到的意见可以看出,所居住的社区内是否发生过治安案件对于受访者对小区安全的评价以及他们自身的安全感也有明显的影响。没有发生过刑事或者治安案件的社区的受访者对于其居住社区的安全评价明显比有发生过的社区的评价明显高一些。

(3)警力不足

受访者普遍认为所在社区的警力严重不足,受访者认为公安人员对该地区的管理力度不够,认为公安人员的日常巡察的职责执行得不够、对犯罪的打击度不够。

四、社会实践结论或体会

在21世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突出统筹发展探索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新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立足于构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立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政府对稳定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紧紧依靠群众,逐步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又处于由传统向现代之转型,群众对于安全的心理感受,既来自于对社会安全状况的判断,同时也必然来自于对消费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空间因素的判断。

1、维护政治安全

要自觉服从和维护党的领导,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府要搞好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教育,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教育广大群众,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待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要保持高度警觉,站稳立场,坚决斗争。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坚决封堵、几时删除有害信息。

2、维护社会安全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数量增多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建议政府和其它公共部门应该始终把维护社会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积极把各种纠纷矛盾化

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同时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好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第五篇: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现状调查问卷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现状调查问卷

为了了解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现状,现就以下问题对您做出问卷调查,感谢您的配合与理解。谢谢!填表说明:

1.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您填写的信息会被保密,不会泄露,请您放心。

2.填写方法:请您在符合您情况的选项字母下划勾即可。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研究生

3.就大学生而言,您认为目前的社会现状能给您带来安全感吗?

A.完全可以B.基本可以C.不是太好D.完全不能

4.您认为下列哪些降低您的社会安全感?

A.国家**B.国际形势不安定C.政府腐败D.法律不健全E.道德缺失F.基本安全无法保障

5.您对食品中的添加剂持何种态度?

A.无法接受B.基本不接受C.基本接受D.完全接受

6.您认为公民道德缺失会影响到您的安全吗?

A.严重影响B.多少会有影响C.影响不大D.完全没有

7.您或您身边的朋友有没有在网上受骗过?

A.有B.没有C.不清楚

8.您认为把自己的信息放在网络上安全吗?

A.很安全B.比较安全C.有些危险D.十分危险

9.您认为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怎么样?

A.非常完善B.较完善C.基本完善D.不太完善E.很不完善

10.您认为哪些社会问题是由于安全感缺失而引起的?

A.心理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B.社会治安混乱

C.社会关系不和谐,人与人交流困难D.日常生活情绪不稳定,易烦躁

11.当你安全感缺失时你会怎么做?

A.找人倾诉,寻求安慰B.散心听音乐放松心情

C.作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D.觉得无所谓

E找专业人士求助F.做一些刺激的事

12.你觉得哪种类型的城市最能给你带来安全感?

A.特大城市B.普通一线城市C.二线城市D.三线城市E.小城市F.小县城G.农村

13.自然灾害过后,您觉得政府会保障公民的正常生活吗?

A.完全可以B.大部分可以C.基本可以D.完全不可以

14.在公交车或拥挤的商场里,您会总是留意自己的财物以免丢失吗?

A.总是会很担心自己的东西被盗走

B.有时会,当发现有可疑人员时会特别注意

C.不会,因为感觉社会治安和公民素质较高

下载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问卷(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问卷(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论文

    潍坊市经济运行状况调研报告学院:商学院 班级:金融11-4姓名:张振辉 学号:201108061033潍坊市经济运行状况调研报告 一、当前潍坊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潍坊市深入贯彻科......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推荐五篇)

    社 会 安 全 感 现 状 和 原 因 调 查 分 析 报 告 艺术设计学院 班级:2010级服装设计 姓名:谢银浩学号100180242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引言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 经济会发展 的......

    马克思作业——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专业: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学院 系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B130403 小组成员: B13040325——杨正午 B13040326——袁腾龙 B13040327——张......

    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

    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作者:腾凤云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系别: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141703123 2015年 12月 19日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调查问卷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调查问卷 尊敬的同学: 您好!为了解大学生校园安全感状况,我们进行此次调查。非常感谢您能够作为学校大学生的代表参加调查,提供您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

    社会安全感状况调查问卷

    我校学关于生社会安全感状况调查问卷 您好!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们在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社会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甚至有些行为对人们的......

    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感现象及原因调查分析调查表 您好!我们是贵州大学计科系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社会安全感问题的调查。我们需要耽误你一点时间回答下列几个问题,谢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