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4 03:4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论文》。

第一篇: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论文

潍坊市经济运行状况调研报告

学院:商学院

班级:金融11-4姓名:张振辉

学号:20110806103

3潍坊市经济运行状况调研报告

一、当前潍坊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潍坊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里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科学务实,积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比较平稳。潍坊市积极抓好抗旱保苗工作,分别投入抗旱保苗资金9000万元和7275万元,投入抗旱农机具21.2万和15万台套,有效缓解了旱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农资货源充足,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潍坊市前两个月完成农田水利投资1.07亿元,新修防渗渠道442.97公里,新打维修机井2472眼。由于抗旱工作得力,再加上冬前播种墒情足、苗情基础好,以及2月下旬的有效降水,农田旱情基本解除,潍坊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比较平稳。

(二)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1-2月份,潍坊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5.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3%和31.1%,实现利润增长27.2%、29.6%。潍坊市工业用电量保持同步增长,增速达到15.2%和25.9%。重点行业、企业运行态势稳定,机械、船舶、食品、汽车机车、电子信息等行业产销旺盛,纺织、化工、造纸等行业生产平稳。实地调研的6家企业中,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普遍保持较快增长,部分企业指标接近翻番。

(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青岛市年初确定的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28亿元,城阳红星美凯龙家居、高新区世通国际检测技术服务中心等8个项目主体竣工。潍坊市前潍坊个月服务业投资78亿元,增长34.8%,鲁台经贸中心、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白浪河湿地体育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旅游业方面,节日拉动旅游消费明显,1-2月份,青岛市接待入境游客10.3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月7800万美元,增长30%以上。潍坊市接待国内游客60.2万人,旅游收入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和30.4%。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2月份,潍坊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120亿元和129.55亿元,分别增长23%和19.9%,预计一季度分别增长23%和20%。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局良好,潍坊市城区至滨海轻轨项目、机场迁建、中国(潍坊)特奥运动综合训练基地等项目正加快推进。

(五)外经外贸形势较好。潍坊市1-2月进出口总额分别完成98.5亿美元和20.2亿美元,分别增长32%和35.7%。其中出口分别增长25%和26.2%,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农产品等增长较快。利用外资势头强劲,1-2月份,潍坊市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81.7%和

26.4%。重点企业进出口形势良好,如新华锦集团1-2月份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54亿美元,增长62.6%,其中出口2亿美元,增长51.7%。其中对韩国、东盟等市场出口均大幅增长100%以上。

(六)财政金融运行比较平稳。1-2月份,潍坊市分别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5.7亿元和36.7亿元,分别增长39.3%和29.9%。其中,税收收入分别完成81.1亿元和33.9亿元,分别增长44.5%和40%。金融运行较为平稳,潍坊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分别较年初增加32.8亿元和36.7亿元,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加291亿元和115亿元,增幅同比放缓。

(七)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1-2月份,潍坊市分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和2.2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和

2.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0%和3.17%。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潍坊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步伐加快,寿光、奎文等6市区全面开展了试点工作,其他市在部分乡镇的试点工作逐步展开。

总体上看,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调结构、转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为全年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潍坊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尽管潍坊市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从当前看,潍坊市经济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资金供应矛盾比较突出。今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信贷调控力度,年内已潍坊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月25日,还将提高0.5个百分点,并且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管理。受此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贷款均实施总量控制,信贷紧缩趋势明显,资金供应矛盾进一步显现。潍坊银行和潍坊农信社贷款同比少增27.7亿元,国有银行贷款少增3.1亿元。据潍坊发改委对银行贷款项目的调度,在232个调度项目中,需申请银行贷款93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0.6%。如果银行信贷投放进一步收紧,企业资金缺口加大,将使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受到影响。

(二)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受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继续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全球流动性明显过剩,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国内价格水平也在高位运行。潍坊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3.7%,涨幅同比扩大1.3个百分点。目前,输入型通胀压力持续加大,粮食价格上涨预期较强,加上去年价格翘尾因素影响,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三)房地产业增势减缓。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特别是国务

院“新八条”的发布,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潍坊市2月份销售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房住房面积环比分别下降52.1%、72.8%。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市场上的投机、投资性住房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遏制,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向理性回归。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关联度较高,涉及建筑、建材等很多行业领域,房地产行业调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四)企业生产环境进一步趋紧。当前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较为缓慢,外需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多家机构预测2011年人民币升值4%-6%,特别是短期内升值的幅度和频率会加大,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据了解,今年以来,福田雷沃重工因人民币升值波动损失人民币约170万元。企业用工日趋紧张,特别是纺织、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困难,迫使企业增加用人成本。原材料等价格持续高位,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据了解,春节后,棉纱价格达到7万/吨,而有色金属、资源能源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已超过50%。

三、潍坊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运行的政策措施

(一)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潍坊市围绕提高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探索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青岛市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三品一标”,继续抓好40个名特优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壮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所有“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全部推行二维码追溯系统。潍坊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建设一批种养基地、示范园区、农产品品牌。培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55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新增沼气用户3.5万户。

(二)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潍坊市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战略,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抢抓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潍坊市重点支持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和海洋开发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一批骨干产业链,打造百亿级龙头企业。

(三)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潍坊市积极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强服务业园区规划建设,着力把服务业培育为新的财政增长点。青岛市多错并举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吸引境内外多家银行、保险机构落户,着力加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正在加快发展港航、海运等现代物流业和高端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潍坊市全力抓好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政策的落实,积极发展医疗保健、家政、社区服务等生活

性服务业,突出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房地产等生产性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四)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稳定增长。潍坊市结合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确保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迅速组织开展定向招商活动,加快内外资大项目的引进和落地。潍坊市大力实施固定资产投资“88531”工程,引导投资进一步投向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滨海开发、镇域产业、惠民工程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抓好省级重点项目、投资过亿元项目、市级政府主导类大项目建设。

(五)着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潍坊市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扩大机电、高新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推动对外贸易由规模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潍坊市一方面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境内外经贸投资洽谈会等,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另一方面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同时,大力推动企业境外上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境外投资和工程承包规模,参与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建立海外生产、销售基地和研发中心。

(六)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潍坊市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全方位扩大就业。青岛市认真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实施好“三支一扶”计划和选聘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鼓励毕业生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业。潍坊市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潍坊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将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250元。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编制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3年规划,落实好将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规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平安山东”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潍坊市反映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问题。利群公司反映,利群物流自有运输车辆约200辆,每天都有大量商品通过物流运输配送到各个门店,特别是生鲜和日用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在运输方面,如过路过桥费等方面给予优惠,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应对通胀和维持物价稳定的能力。关于生鲜产品的经营问题,利群公司反映生鲜产品毛利低、损耗大,但肉类禽类的检验检疫费高达货值的0.7%,希望给予减免。

(二)潍坊雷沃重工和安丘外贸食品公司有关问题。雷沃重工

公司反映,公司所需的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的高端人才缺乏,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有关课件过于落后,与实际生产严重脱节。安丘外贸公司反映,该公司建设冷链物流项目,对禽肉、饲料、面粉等产品进行扩产,所需土地指标请求协调解决。

第二篇: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现状调查

作者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摘要:社会安全感是公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或保护程度的综合心态反应,也表示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认知,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水平等,社会安全感是衡量一个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在暑假分别在济源市的五个街道做了此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市人民的社会安全感比较高,但仍有需改进的地方,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人们安全感的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

关键词:社会安全感 | 社会转型期 | 社会治安

一、调查背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不论社会发展的多么繁荣,它其中仍存有不安全的因素,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借全国上下全力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之际,我在暑假期间采用随即入户调查方式对人们的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做了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市人民对社会安全的主观感受,以进一步分析出导致不同安全感的主、客观因素。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本次入户调查共80户,每个街道20户,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

2.被调查者的所在地

3.被调查者一个人逛街时是否担心被抢劫

4.在进行市场交易时,被调查者是否担心自己会上当受骗

5.在进行社会等调查问卷时被调查者是否会留下自己的真实的信息

6.被调查者是否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单独外出玩耍

7.在公共场所或拥挤的地方(比如火车站、汽车站)被调查者是否会更加戒备或感到不安

8.被调查者觉得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

9.被调查者对所在地区政府部门在治安方面的工作是否满意

10.影响被调查者安全感的是哪一类问题

在调查中,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基本符合1:1,年龄在18~30之间的占53.3%,30~55之间的占24%,18岁以下的占17.9%,55岁以上的占4.7%,所在地为城区的占71%,农村的占29%。被调查者一个人逛街是非常担心被抢劫的占了7.6%,有点担心的占到42.8%,不担心的占了49.6%;在进行市场交易时,被调查者担心自己上当受骗的74.2%,不担心的仅占25.8%;在进行社会等调查问卷时,会留下自己真实的信息资料的人也仅占22.6%,不会的则

高达77.4%;让孩子单独外出玩耍的问题上,58.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放心,18%的被调查者表示放心,而明确表示不会这么做的占到了24.1%;当在公共场所或拥挤的地方,54.5%的被调查者会更加戒备或感到不安,不会的只占了12.3%,而选择看情况的占了33.2%;认为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一般的占了53%,认为比较好的占29.%,认为比较差的占了8.7%,认为很好和很差的分别占了7.1%和2.2%;影响被调查者安全的问题中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事件占了14.5%,与个人人身及财产安全的社会事件占了61.8%,社会环境稳定占15.2%,其它则占了

8.5%。

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但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社会安全的感受却有很大的差别,这也符合安全感使人们的一种感受,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经历的不一样,因此感觉也不一样。在被调查者中,30岁以下的人多感觉社会治安一般或比较差,而55岁以上的人则多感觉社会治安比较好;在市场交易时,30岁以下的人由于购买数码电子产品或进行网络购物的机会比较多,而现在的电子产品种类复杂,难辨真假,同时网络购物不够规范,所以他们更担心在交易时受欺骗,而对于55岁以上的人来说,则不太担心;对于在进行社会等问卷调查时,30岁以下的人多数表示不愿将自己的真实信息留下,同时30岁以上的人也多半表示不愿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只有少数人愿意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用以帮助调查,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倒卖私人信息的情况较多,使大家比较担心;在让孩子单独外出玩耍的事情上,年轻的父母则多数不同意,而年长的父母也有多数表示不放心,这应该与这些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的恶性事件有关;在公共场所或拥挤的地方不同年龄段的人多数都表示会更加戒备或感到不安;而30岁以下的多数认为当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一般或比较差,55岁以上的人则多认为当地的社会治安状况表较好,这与人们的不同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影响人们安全感的问题也多数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与我们的社会发展有很大的联系,而关系到个人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问题仍是大家最关注的方面。

由调查结果可看出,人们社会安全感的变化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转型期间,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被激化出来,导致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力下降,一些不法分子便趁机制造混乱,扰乱社会治安。因此,我们的党和政府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也相信党和政府会做到最好的。

三、建议和意见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我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和意见,希望会对搞好社会治安,提高人民的社会安全感有所帮助。

(一)司法从机关和公务人员方面

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形象和地位是影响公众安全感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此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扩大司法公开,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充实警力、提高素质、规范执法、改进作风,树立政法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执法、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宪法和法律实施,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满意率。

(二)新闻媒体社会舆论方面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公众安全感的形成渠道以及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媒介对于公众安全感的特殊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对社会治安、刑事案件的报道中,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正面作用,注意防止进行个案炒作,消除负面影响,不应该造成公民恐惧心理,维持社会的稳定。

(三)社会法制方面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培训班,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要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四)法制宣传方面

政府机关及公检法人员应该经常以各种方式向广大公民讲解法律安全知识,了解各种威胁公民安全的违法活动,并使公民掌握安全防范措施,以便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能降低自己的受伤害程度。

(五)外来人员方面

要切实保障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城市中的外来人口之所以倾向于组成基于地缘与业缘的团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从制度及心理层面消除对外来人员的歧视,并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保障外来人员的人生安全,对于经常在本市区居住的外来人员可以上户。切实解决外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是实现治安好转、公众安全感提升的重要途径。

(六)公民方面

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时刻警惕不法侵害的发生,尤其是在繁华市中心火车站汽车站等地方,时刻小心小偷、抢劫,平时可以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公民防范措施,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并且可以和家人及朋友交流,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并在生活中有意的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防被害。

四、总结

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什么时候人们的社会安全感都有呆提高,社会治安仍有改善的余地,近几年来也看到了国家在社会治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在面对

突发事件时,国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稳定社会。但同时社会治安又是全民行动的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得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因此,让我们一起努力,携手创建平安和谐的家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定教师签字:

年月日

第三篇: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人民的社会安全感问题日益突出。安全是国家和政府为公民提供的保障,群众安全感则是一种群体心理,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国家和政府提供的安全保障产生的心理感受。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有三点是一致的:“第一,认为安全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第二,其感受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作为'公众'的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

居民的社会安全感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与其本身的社会设施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正确地了解到居民们的安全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次调查是为了了解人们对其生活社区的安全感满意度以及其建议。

一、调查基本内容

1、调查的目的:了解人们对其生活社区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状况的感受、对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对提升安全感的问题的建议。2、3、4、调查的对象:均安镇各村委的居民 调查的时间:2009年7月24日至2009年8月17日 调查的地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5、6、调查的方法:主要采取电话访问形式,辅以走访调查。被访者基本情况

从调查对象性别看:男性占21%,女性占79%

从调查对象年龄看:年龄在12-80岁之间。其中:12-30岁占65%,31-55岁占28%,56-70岁占7%。

二、调查结果

1、调查概况

关于对所在社区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在对问题:“您举得您所在小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您觉得您所在地区的社会秩序如何?”的回答中,认为小区治安“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分别是22.6%和45.5%,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只有4.5%和0.9%,另有26.1%的人认为“一般”。

在此问题上,这次的调查结果与1998年“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安全感”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居民认为社会秩序“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明显高于上述两次调查,而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比例相对低许多。

在对于安全感的测量方面,对于问题:“是否敢于深夜在自己住区附近单独一人行走?”的回答中,夜间敢于在社区内走路的比例高达73.4%,敢于在其他地方行走的比例达到49.4%。这次结果与98年的全国调查中相比,下降了8.3%。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案件类型及所占比例为:侵犯财产案件46.3%,暴力伤害案件42.9%,扰乱公共秩序9.5%,其它1.4%。可见“侵犯财产性案件”对居民影响最大,也由此可以看出居民们对个人财产的重视程度最高。

在居住小区的管理方式上,“有保安”的小区居民对小区的安全评价远远高于“无保安”的小区。

在问及“在您居住的社区能否看到社区民警”时,有15.9%的受访者回答“经常见到”,有40.1%的受访者回答“偶尔见到”,有45%的群众回答“从未见过”。

在“近三个月,您及您的家人有没有遭受过入室盗窃的侵害?”的问题上,97.8%的受访者选择“没有”,2.2%的受访者选择“有”。

在“当受到不法侵害时,您会不会选择报案?”的问题上,87%的受访者选择“报案”,12%的受访者选择“看情况再说”,选择“不报案”的占1%。

2、不同群体的安全感

(1)、男性的安全感高于女性

男性安全感为94.5%,女性为92.8%,男性比女性高1.7个百分点。

(2)、青年人的安全感较高

18—25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为96%,56—70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最低,为87%。

(3)、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安全感高

调查表明,受访者的安全感与其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关系,受访者的教育程度越高,其安全感就越高,相反,则越低。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或以上学历的文化程度的安全感分别为90%、93.1%、95.4%、96.2%。

3、影响受访者的安全感的因素

(1)流动人口

在对问题“您认为什么是影响社会安全的最大原因?”的问题时,63.6%的受访者回答“流动人口太多”,受访者普遍认为流动人口与外来工的数量太多会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由此可以看出受访者对有关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存在普遍的不满。

(2)治安案件

根据从各个受访者得到的意见可以看出,所居住的社区内是否发生过治安案件对于受访者对小区安全的评价以及他们自身的安全感也有明显的影响。没有发生过刑事或者治安案件的社区的受访者对于其居住社区的安全评价明显比有发生过的社区的评价明显高一些。

(3)警力不足

受访者普遍认为所在社区的警力严重不足,受访者认为公安人员对该地区的管理力度不够,认为公安人员的日常巡察的职责执行得不够、对犯罪的打击度不够。

三、我的建议

在21世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突出统筹发展探索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新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立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政府对稳定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紧紧依靠群众,逐步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又处于由传统向现代之转型,群众对于安全的心理感受,既来自于对社会安全状况的判断,同时也必然来自于对消费环境、劳动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空间等因素的判断。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维护政治安全

要自觉服从和维护党的领导,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府要搞好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教育,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教育广大群众,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待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要保持高度警觉,站稳立场,坚决斗争。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坚决封堵、几时删除有害信息。

2、维护社会安全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数量增多、激烈程度加剧、处理难度加大,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建议政府和其它公共部门应该始终把维护社会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积极把各种纠纷矛盾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同时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好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3、维护治安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控制好治安局势,确保良好的治安秩序。我们应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不断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适时开展不同形式的“严打”集中行动和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把治安防范、治安管理、集中整治、社会控制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击、防范、控制工作机制。

4、维护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公共安全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加强治安管理,加强交通秩序治理。此外,加强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加快建立确保公共安全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5、维护经济安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及时消除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因素,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严厉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滥用职权的犯罪案件,促进廉洁从政;建立健全预防经济犯罪体系,努力从源头上减少违法犯罪;把打击、管理与服务统一起来,加强民事行政司法工作,充分发挥民事行政司法机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规范作用等。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次社会安全感现状的见解,作为一个大学生,我知道我的见解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希望这对于增强居民社会安全感方面会有所帮助。

第四篇: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经济会发展的 “ 黄金机遇期”,同时也是 “矛盾凸显期 ”,人民的社会安全感问题日益突出。安全是国家和政府为公民提供的保障,群众安全感则是一种群体心理。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

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有三点是一致的:“第一,认为安全感是 一 种 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 ;第二,其感受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作为公 众 的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

居民的社会安全感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与其本身的社会设施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正确地了解到居民们的安全感显得尤为重要。

二、社会实践内容

1、调查的目的:了解人们对其生活社区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状况的感受、对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对提升安全感的问题的建议。

2、调查的对象:均安镇各村委的居民

3、调查的时间:2013年7月24日至8月 17日

4、调查的地点:山东省聊城市冠县

5、调查的方法:主要采取电话访问形式,辅以走访调查。

6、被访者基本情况

从调查对象性别看:男性占21%,女性占79%

从调查对象年龄看:年龄在12-80岁之间。其中:12-30岁占65%,31-55岁占28%,56-70岁占7%。

三、社会实践结果

1、调查概况

关于所在社区治 安 状况 的 总 体 评 价,在 对 问 题“您举得您所在小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您觉得您所在地区的社会秩序如何?”的 回 答 中,认为小区治安“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分别是22.6%和45.5%,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分别只有4.5% 和 0.9%,另有26.1%的人认为“一般”。

在此问题上,这次的调查结果与1998年“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安感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居民认为社会秩序“很好”和“比较好”的比明显高于上述两次调查,而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比例相对低许多。

在 对 于 安 全 感 的 测 量 方 面,对 于 问 题 :“是否敢于深夜在自己住区附近单独一人行走?”的回答中,夜间敢于在社区内走路的比例高达73.4%敢于在其他地方行走的比例达到49.4%。这次结果与98年的全国调查中相比,下降了8.3%。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案件类型及所占比例为:侵犯财产案件46.3%,暴力伤害案件42.9%,扰乱公共秩序9.5%,其它1.4%。可见“侵 犯 财 产性 案 件 ”对 居 民影 响 最 大,也由此可以看出居民们对个人财产的重视程度最高。

在居住小区的管理方式上,“有 保 安 ”的 小 区 居 民 对 小 区 的 安 全 评 价远远高于“无保安”的小区。

在问及“在您居住的社区能否看到社区民警”时,有15.9%的受访者回答“经常见到”,有40.1%的受访者回答“偶尔见到”,有45%的群众回答“从未见过”。

在“近三个月,您及您的家人有没有遭受过入室盗窃的侵害?”的问题上,97.8%的受访者选择“没有”,2.2%的受访者选择“有”。

当“受到不法侵害时,你会不会选择报案?”的问题上,87%的受访者选择“报案”,12%的受访者选择“看情况再说”,选择不报案的占1%。

2、不同群体的安全感

(1)、男性的安全感高于女性 男性安全感为94.5%,女性为92.8%,男性比女性高1.7个百分点。(2)、青年人的安全感较高 18—25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为96%,56—70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最低,为87%。(3)、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安全感高 调查表明,受访者的安全感与其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关系,受访者教育程度越高其安全感就越高,相反,则越低。

3、影响受访者的安全感的因素

(1)流动人口在对问题“您认为什么是影响社会安全的最大原因?”的问题时,63.6%的受访者回答“流动人口太多”,受访者普遍认为流动人口与外来工的数量太多会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由此可以看出受访者对有关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方面存在普遍的不满。

(2)治安案件

根据从各个受访者得到的意见可以看出,所居住的社区内是否发生过治安案件对于受访者对小区安全的评价以及他们自身的安全感也有明显的影响。没有发生过刑事或者治安案件的社区的受访者对于其居住社区的安全评价明显比有发生过的社区的评价明显高一些。

(3)警力不足

受访者普遍认为所在社区的警力严重不足,受访者认为公安人员对该地区的管理力度不够,认为公安人员的日常巡察的职责执行得不够、对犯罪的打击度不够。

四、社会实践结论或体会

在21世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突出统筹发展探索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新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立足于构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立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政府对稳定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紧紧依靠群众,逐步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又处于由传统向现代之转型,群众对于安全的心理感受,既来自于对社会安全状况的判断,同时也必然来自于对消费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空间因素的判断。

1、维护政治安全

要自觉服从和维护党的领导,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府要搞好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教育,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教育广大群众,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待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要保持高度警觉,站稳立场,坚决斗争。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坚决封堵、几时删除有害信息。

2、维护社会安全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数量增多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建议政府和其它公共部门应该始终把维护社会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积极把各种纠纷矛盾化

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同时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好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第五篇: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社 会 安 全 感 现 状 和 原 因 调 查 分 析 报 告

艺术设计学院

班级:2010级服装设计

姓名:谢银浩

学号100180242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引言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我国对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有三点是一致的:"第一,认为安全感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实体;第二,其感受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秩序与公共安全的现状;第三,其感受的主体应是称作为'公众'的一定范围的居民群众,而不是某一居民个体。虽然这里所说的“社会安全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变异性,但由于它是对一定时期内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和个体安全感的易变性不同,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安全感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些都构成了测量的前提[6] 摘要:社会安全感是公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或保护程度的综合心态反应,也表示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认知,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水平等,社会安全感是衡量一个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相关的权威部门对此做了调查,但是我们认为不同的人调查的侧重点不同,调查之后反应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暑假分别在山西临汾、湖北黄冈、重庆、陕西延安对此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和几年前相比,人们的社会安全感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治安也 比几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有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社会安全感、社会治安、社会转型期、社会变迁、指标体系、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

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 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 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 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 , 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

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 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正文:

1、调查背景及内容结果分析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也在不断的发生之先河改变,不论社会发展的多么繁荣,它其中仍存有不安全的因素,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因此我们自编问卷于 2013年7月25日-2009年8月10日在河南郑州、地区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民对在社会的自身安全的主观感受,再根据感受的倾向性和特征,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安全感的主、客体因素,寻求提高人民社会安全感的途径和策略。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00 份,每个地区25份,共收回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96%。内容设计了16个选择题,其中15个单选,1个多选,其中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地区治安状况、和几年前相比社会安全感如何变化,影响被调查者安全感的原因、治安问题,被调查者是否夜间敢单独出行,长期出门是否担心家中被盗,被调查者在那个地方最容易受到伤害,当你外出旅游时安全感是否会降低,网络方面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在网上购物,是否愿意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当自己或看到有其他的人受到不法侵害时采取的措施,社会上违法的人主要有哪些,搞好安全措施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等。

被调查者男女比例基本符合1:1,年龄在26-35之间的占45.3%,16-25占40%,36-50占12%,50以上的占2.67%,认为所在地区治安状况一般的最多占64%,不好的占22.7%,而很好和很差的一样各占6.67%,而在最能影响被调查者安全感的原因中媒体报道高居首位占到了46.7%,自己受到伤害和家人和亲朋好友受到伤害大致相当,分别为16%和18.7%,在社会安全感变化方面没多大变化的占到45.3%,降低的占到30.7%,提高的占到24%,影响被调查者的治安问题中与人身安全有关的社会事件占到了44%,而食品安全(如三鹿奶粉、食物中毒事件)占到了21.3%,而突发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只占到了8%,是否敢夜间单独行走的调查中有时敢的占到了45.3%,不敢的占到了40%,敢的占到了14.7%,较长时间外出担心家中被盗的占到了57.3%,有时会的占到了29.3%,不会的只占13.3%。最容易受到不法侵害的地区中公共汽车、火车站,繁华市中心,郊区住宅,公共娱乐场所所占比例大致相当。而当陌生人寻求帮助时,大部分人会视情况而定是否帮助对方,占到了77.3%,会和不会的各占12%,在网络方面是否愿意上网购物的调查中不太愿意的占到了45.3%,不愿意的占到了34.7%,而愿意的只占到了14.7%,而在网络方面注意保护自己信息的人24%,不重要的信息会公开的占到了45.3%,不注意保护的占到了25.3%,当看到有人受到不法侵害时选择报警的占到了58.6%,见义勇为的占到了10.7%,主动帮助别人的占到了18.7%,袖手旁观的只占2.7%,社会上最易违法的人中社会上的小混混占34.7%无业游民占33.3%惯犯占14.7%,而说不准的占到了27%。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虽然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但是35岁以下的占到了85.3%,他们认为这几年的社会治安并没有多大变化,相反,36岁以上的人尤其时50岁以上的人却大部分认为社会治安比几年前有了大的提高,这也符合安全感是人的一种感受,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经历的不一样,因此感觉也不一样。35岁以下的人认为安全感没多大变化的人最多,50岁以上的人大部分都认为提高了。而在最影响被调查者的因素中35岁以下的人和50岁以上的人观点也不同,35岁以下的人认为主要是社会媒体的报道,而50岁以上的人却认为主要是自己受到伤害和家人及亲朋好友受到伤害。而在夜间是否敢独自一人行走时,25岁以下的大部分不敢,35岁以上的大部分都敢走,这和年龄有关,年龄较小的一般都比较胆小,较长时间外出是否会担心家中被盗,35岁以下的人和50岁以上的人观点一致,都认为会担心。外出旅行时35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人都认为安全感会降低,只是降低的程度不同而已。而当看到有人受到伤害时大家的选择都

是积极的,要么报警,要么帮助别人寻找帮助。这说明我们大家都还有社会责任感,而在网络方面35岁以下的人观点和50岁以上的人观点基本上是相反的,35岁以下的人乐意上网购物,认为网上的东西便宜,不太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而50岁以上的人却认为网络购物不安全,存在很多风险。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与几年前相比,人们的社会安全感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治安也提高不少,年轻的人已经开始上网购物,网络上诚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几年前相比,网上购物比例大大提高,尤其是淘宝网、阿里巴巴出现之后,随着支付宝的出现,货到付款的方式更加方便了网上购物。

但是社会治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火车站的治安问题,汽车站的扒手问题、银行抢劫、流动人口问题、宠物伤人、小区治安问题等。

2、建议和意见: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社会治安提高公民的社会安全感

(一)小区方面

加强小区社会治安管理,小区全封闭式管理,设立门卫制度,加强门卫责任,全天24小时值班,非本小区的人员进入需要登记,小商小贩不得进内,车辆进出需要经过检查。所有居民应该安装防盗门红外线防盗系统,小区居民应该积极配合物业管理加强保卫。小区内禁止养烈性犬,家养的宠物狗猫应该大预防针,一旦有人被宠物咬伤,应立即上医院。

(二)火车站汽车站方面

加强街头巡逻警力,提高街头治安民警的责任,加强治安巡防,看到可疑人员应该秘密监视,倡导旅客按秩序排队进站上车,减少小偷行骗的机会,健全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解决旅客之间的矛盾。对于小偷决不姑息,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传授旅客如何识别行骗、小偷的伎俩。向旅客发放安全常识宣传单,接到旅客报警之后应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提高破案率。

(三)司法从机关和公务人员方面

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形象和地位是影响公众安全感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此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扩大司法公开,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充实警力、提高素质、规范执法、改进作风,树立政法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执法、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宪法和法律实施,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满意率。

(四)外来人员方面

要切实保障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城市中的外来人口之所以倾向于组成基于地缘与业缘的团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从制度及心理层面消除对外来人员的歧视,并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保障外来人员的人生安全,对于经常在本市区居住的外来人员可以上户。切实解决外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是实现治安好转、公众安全感提升的重要途径。

(五)舆论方面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公众安全感的形成渠道以及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媒介对于公众安全感的特殊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对社会治安、刑事案件的报道中,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正面作用,注意防止进行个案炒作,消除负面影响,不应该造成公民恐惧心理,维持社会的稳定。

(六)受害者方面

建立犯罪被害补偿制度。长期以来,刑事司法由于自身特点所限,注重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等国家利益,而忽视被害人权利保障,这些往往使被害人在受害后处于无助状态,导致其安全感急剧下降。因此,从提高公众安全感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建立犯罪被害补偿制度。

(七)公民方面 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时刻警惕不法侵害的发生,尤其是在繁华市中心火车站汽车站等地方,时刻小心小偷、抢劫,平时可以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公民防范措施,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并且可以和家人及朋友交流,并在生活中有意的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防被害。要切实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八)社会法制方面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培训班,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提高群众对平安浮梁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要紧紧依靠 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九)法制宣传方面

政府机关及公检法人员应该经常以各种方式如发放传单、开展法律讲座、发放光盘磁带等向广大公民讲解法律安全知识,了解各种威胁公民安全的违法活动,并使公民掌握安全防范措施,以便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能降低自己的受伤害程度。

(十)违法犯罪人员方面

社会上有一大部分犯罪人员有前科,因此应该特别向这些人员宣传法律知识,通过讲座,看记录片等方式改变他们头脑中的不正确观念,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降低他们在出狱之后继续从事违法犯罪的概率,以此提高公民安全感。

(十一)社会基层人员

社会基层人员是最有可能威胁社会治安和公民安全感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好他们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社会治安。切实保障基层人员的生活问题,解决好基层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是提高社会治安和人们社会安全感的根本途径,是最切实有效的方法。

结束:

社会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什么时候人们的社会安全感都有呆提高,社会治安仍有改善的余地,近几年来也看到了国家在社会治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国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稳定社会。七月五号新疆事件发生之后,国家第一时间做出指示,并严厉惩罚了违法犯罪人员。胡锦涛书记亲自去新疆视察,稳定那里的社会治安。社会治安、社会安全感等和人们的经济收入有紧密的联系,只有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方面得到改善,社会安全感才有更大的提高。因此搞好经济建设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人民的社会安全感才会更高。在文章最后需要加以强调的是,“社会危机感”是和“社会安全感”相对立的概念范畴。社会中如果安全感较高,危机感则较低;反之,危机感则较高。但安全感并非越高越好。对个人来说,过高的安全感会削弱人的竞争意识,不利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妨碍个人的自我实现;同样,社会安全感过高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13]。过高的社会安全感可能出现在两种类型的社会中:一是像我国计划

经济时代那样,通过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人为缩小社会差别,这种由平均主义带来的高安全感销蚀了人们的进取心,不利于生产者潜力的发挥,导致社会生产停滞不前,整个社会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二是像北欧国家那样,过分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使个人的进取精神大大减弱,社会活力不足。同时财政压力巨大,社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总之,适度的社会危机感和良性的社会安全感相配合,才能在社会中营造既友善又积极的氛围,而这正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说明:

由于时间和人力资源有限,调查的范围局限,各个地方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调查的结果难免反应所有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也不一定合理。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下载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报告

    当代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作者:腾凤云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系别: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141703123 2015年 12月 19日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问卷(推荐)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问卷 引导语:为构造和谐社会,为进一步构建安全的社会环境建言献策,了解您的真实感受,需要您认真填写,请在您认为最合理的答案上打勾,谢谢您的合作和时间......

    马克思作业——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专业: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学院 系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B130403 小组成员: B13040325——杨正午 B13040326——袁腾龙 B13040327——张......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分析调查报告

    1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的分析调查报告 摘要:社会安全感是公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感现象及原因调查分析调查表 您好!我们是贵州大学计科系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社会安全感问题的调查。我们需要耽误你一点时间回答下列几个问题,谢谢你的支持。......

    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 经济会发展 的......

    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的社会实践报告[精选5篇]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报告姓名:班级:院系: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的社会实践报告一、选题目的。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

    社会安全感原因调查分析的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社会安全感原因调查分析的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CS1308 姓名:雷旺 指导老师:闫帅 完成日期:2014年8月25日 一:课题介绍 社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