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步伐构建特色组团打造休闲旅游品牌(省局研讨会)
加快步伐构建特色组团打造休闲旅游品牌
2011全省旅游局长研讨会材料
惠州市旅游局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旅游业以建设粤港澳地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为目标,全力打造“休闲惠州〃度假胜地”品牌,旅游经济实现了稳步发展,特色旅游格局逐步成型。今年1至6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181.45万人次,同比增长17.15%,其中:宾馆、酒店接待过夜游客486.51万人次(包括其它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景区(点)接待一日游游客694.94万人次,分别比增27.46%、17.09%;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5.41亿人民币,比增34.39%。目前,全市有星级酒店6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4家,四星级酒店12家。国家4A级景区8家,国家3A级景区2家,旅行社46家(其中出境社4家)。
一、加快绿道建设,绿道休闲旅游效应凸显
我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充分利用3条经过惠州的省立绿道,结合绿道周边景区建设开展绿道旅游资源的开发,积极推动“惠州绿道游”。
1、设计“惠州绿道游”精品线路。在绿道游线路的设计上,通过惠州历史人文、现代建筑和山水景观三条轴线,设计出森林度假休闲绿道游、滨海生态绿道游、历史文化绿道游、绿色农业绿道游、运动健身绿道游、城市观光绿道游等精品线路体系。
2、积极推动“惠州绿道游”。积极组织我市旅行社开展“惠州绿道游”,并于5月19日举办了惠州绿道游活动启动仪式。通过开展“惠州绿道游”,进一步宣传惠州城市品牌,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 1
识,激发市民爱惠州游惠州的热情。
3、宣传 “惠州绿道游”。一是在惠州电视台播放线路广告。二是在惠州日报上刊登线路专题介绍,并公布全市各大旅行社“惠州城市游、绿道游”专线电话,接受市民和游客报名。三是充分利用广惠高速惠州文化旅游主题站(游客中心)宣传惠州绿道游。一方面,在主题站内设置绿道游宣传专栏,另一方面,印制20万份惠州绿道游小册子,方便游客咨询。四是借“惠货全国行”之机,随市政府组团前往南宁、重庆等地宣传惠州绿道游精品线路。
4、举办“惠州绿道”全国自行车公开赛。7月16日,2011年“惠州绿道”全国自行车公开赛作为今年旅游节的重要内容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14支队伍近3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充分体现了“绿道体育,健康骑行”的活动主题和现代人崇尚自然、崇尚健康的生活理念,起到了宣传惠州、展示惠州的作用,让更多市民和游客关注“惠州绿道”,推动惠州运动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二、打造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滨海休闲度假旅游是惠州的一大特色优势品牌。惠州的滨海休
闲度假旅游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充分吸收其他地区滨海旅游发展的经验,高起点、成规模开发,后发优势得到充分显现。以巽寮湾的旅游开发为代表,很快在滨海休闲度假旅游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1、引进大项目,大手笔运作。惠州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在发
展之初就制定了引进知名旅游企业,高起点开发的基本发展思路。从金融街的引进到五星级度假酒店群的规划建设,从海滨温泉的开发到辣甲岛的整体运作,都贯彻着这一基本思路。现在,巽寮湾、海滨温泉已经成为惠州旅游的热点景区,辣甲岛旅游也将很快浮出
水面。
2、大胆改革,营造旅游发展大环境。在巽寮湾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我们把巽寮镇的基层政府机构和旅游管理机构合二为一,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显著增强对旅游发展的监督、管理和支持作用。同时,我们还创新旅游交通方式,开通联系巽寮湾—大亚湾的海上旅游通道,并积极推动直升机旅游,把直升机旅游作为惠州滨海联系陆地与海岛、滨海重要旅游景区之间的重要交通工具和特色旅游产品。
3、跟踪项目,做好大项目的服务工作。一是完善滨海重大项目交通道路指引。我局与交通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沟通,建立深汕高速、广惠高速、沿海高速、国道、县道等立体的道路交通指示系统(景区指示牌),并结合户外大型广告牌、深圳LED户外宣传片播放,以及运用网络营销等各种方式与手段,极大地提升金海湾等滨海旅游项目的区域形象和认知度。三是加大行业指导和管理。一方面,巩固巽寮金海湾创国家4A级景区成果,推动金海湾创国家5A级景区工作。另一方面,配合五星级酒店群的建设工作,在项目立项前,我们及早介入,按星级标准进行业务指导,在评星过程中,我们又亲自上省、国家协调关系,亲自请星评委的专家下来指导整改。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旅游品牌效应实现大提升
我局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大手笔宣传惠州旅游,成功举办第六届惠州国际(休闲文化)旅游节。
1、创新宣传模式,吸引游客。一是结合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惠货全国行”活动,随政府代表团赴南宁、重庆等地开展广东惠州产品展销暨旅游推介会。二是结合武广高速客运专线的开通,发动旅游企业赴沿线城市开展旅游产品推销活动。三是积极参加国家
旅游局组织的“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港澳主题推广活动、中国国际和国内旅游交易会、香港国际旅游展览会和省旅游局组织的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等会展活动。四是积极组织旅行商到惠踩线,宣传惠州精品旅游线路。五是加大力度吸引港澳台和国际游客。通过到港澳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吸引港澳台、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境外游客到惠旅游。六是加强与中央、省、市和港澳媒体的合作。与香港凤凰卫视、凤凰周刊联合开展了“龙脉仙山、罗浮传奇”的系列宣传活动,并连续2个月在凤凰卫视黄金时段播放博罗旅游形象广告;邀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到惠拍摄《快乐汉语》惠州专辑,提高惠州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七是编印《行走中国—惠州》一书及《大美惠州〃幸福生活—旅游篇》宣传画册。八是拍摄惠州旅游宣传光碟和“惠州绿道游”宣传光碟。
2、借“势”造市,打造旅游节庆品牌。7月15—18日,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惠州国际(休闲文化)旅游节、第二届东坡节暨2011年惠州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签约仪式。本届旅游节以“大美惠州〃幸福生活”为主题,通过举办开幕式晚会、招商引资签约仪式、“惠州绿道”全国自行车公开赛、“大美惠州〃幸福生活”主题展、东坡诗文书法篆刻展、东坡文化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发挥各项活动的叠加效应,全面推进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体育、旅游与生态、旅游与招商深度融合,推动我市旅游业从传统旅游向主题旅游转变、从娱乐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从单一旅游向综合旅游转变。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年计划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将达到2750万人次,接待过夜
游客11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0亿元,全力争取1家国家4A级景区,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过夜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大指标两位
数递增。我们将依托我市良好的生态、区位、气候、养生、宜居优势,加快粤港澳地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1、高质量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加强旅游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巽寮金海湾等重大旅游项目、旅游龙头企业,推进旅游景区投资经营多元化。二是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培养和发展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旅游者多层面的需求,加快形成新的产业体系。三是延长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和文化娱乐,拉长旅游消费链条,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和富民效能。四是推进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结合。加大历史名城、历史街区、重要文物等设施的保护,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推进江河湖库防护林、生态公益林、潼湖湿地等工程建设,合理开发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2、高效率推动绿道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我市优越的资源禀赋,整合绿道线路及沿线景区(点),如依托罗浮山等核心景区,突出东江特色,注重田园风光的开发利用,打造一流标准的绿道旅游网组团。二是高标准打造特色绿道游品牌。加快推广高榜山绿道游,整合高榜山、红花湖、西湖景区和水东街等旅游资源,大力推动城市观光绿道游和运动健身绿道游;不断提升森林度假、温泉养生品牌形象,打造森林度假休闲绿道游,如提升南昆山温泉大观园、惠州海滨温泉度假区、龙门地派温泉、天然温泉、金果湾的品牌效应;整合海龟湾、海滨温泉、巽寮滨海(金海湾),打造滨海生态绿道游;大力推进金融街天后宫一条街、叶挺纪念园、岭南新民居、秋长碧滟楼、会龙楼等建设,不断提升文化特色品牌,打造绿色农业绿道游。
3、高水平开发滨海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一是平海地区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开发。计划将对平海地区的平海古城、双月湾、海龟湾、红海湾、平海湾进行整体开发,形成惠州旅游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核。二是高起点开发海岛旅游资源。除辣甲岛外,我们将重点推进三门岛的旅游开发,把三门岛建设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旅游岛。三是策划举办一批富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平旅游节庆活动。如F1摩托艇世锦赛、中国职业模特大赛、南海休渔节(暨南海放生节)等。四是加大民间文化的旅游开发。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这些平海军声、惠东渔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力度,促进与其他旅游产品的结合,规划建设大型文化旅游区,如妈祖文化旅游区、平海古城旅游区、东升渔家风俗文化旅游区等。
4、高品味开展旅游的宣传推介。一是提升媒体宣传水平。建立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立体式宣传平台,邀请专家共同策划宣传推介方案,充分展示惠州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形象。二是深化区域旅游合作。主动加强与香港、澳门以及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周边旅游城市的合作,共同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借助外力推动惠州旅游业的发展。三是组团参加2011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办好惠州分会场各项活动,进一步打造惠州旅游节庆品牌。四是指导市旅游协会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办好惠州旅游商品博览会。
二○一一年八月十日
第二篇:打造农家宾馆品牌 引领休闲旅游时尚
【按】赏农家景、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的风土人情,“农家乐”这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方式正成为城里人的假日消费新宠。“农家乐”既有利于加快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也有利于广大农民扩大就业门路、增加经济收入、实现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我县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各个景区的“农家乐”已初具规模,成了我县景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产业,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现把我们对全县家庭宾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打造农家宾馆品牌 引领休闲旅游时尚 ——对我县农家宾馆发展情况的调查
我县辖8乡8镇3个街道办事处,297个行政村(街),42万人,汉、回、蒙共12个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生息繁衍。311、312、209三条国道,豫48、51两条省道及宁西铁路和沪陕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西峡和旅游早就有着不解之缘,西峡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偌国、白羽等诸候国都。经济发展十分活跃,有“山产百货风行,千里万商云集”之说。有“恐龙之乡”、“绿色王国”、“天然药库”和“富矿之乡”之美誉,以突出“山、水、龙、园”四大特色,以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旅游名县”,按照“把游客引进来、让游客乐起来、使游客留下来”的要求大力开发建设农家宾馆,目前农家宾馆已达到500余家,拥有床位1.2万余张,农家宾馆已经成为农民朋友的“摇钱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旅游客人的“安乐窝”,旅游发展的主力军。
一、现状
从整体上看,我县农家宾馆发展势头良好,业主经营信心十足,不少业主正朝着打造精品、上档升级、扩展规模方面努力。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从分布情况看,主要分布在老界岭、鹳河漂流、龙潭沟及五道幢等景区,沿着旅游道路的8乡11村,地理位臵特殊,交通便利,环境雅静闲适。二是从自身特色看,有的突出“吃”字,以水芹菜、山韭菜、木耳、野蘑菇等为主,还有的现场宰杀牲畜及野味;有的突出“娱”字,如搓麻将、打扑克、卡拉OK等;有的突出“奇”字,如老界岭把少数民族地区的篝火晚会、竹竿舞搬过来,使游客获得知识和美的享受;还有的突出地方民俗、旅游文化和民间休闲等内容,乡间气息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游客提供了不同的服务。这样,游客不但可以充分领略青山碧水的田园风光、感受绚丽多姿的乡风民俗,还可以亲身体验农家生活,吃农家饭,喝农家酒,住农家屋。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从事一些农业劳作,或采茶摘菜,或栽花种树,或喂鸡放鸭,或垂钓捕鱼,从而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深受厌倦了喧嚣紧张的都市生活的城市游客的喜爱,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三是从经营规模上看,大都以农户为单位从事个体经营,“船小好调头”,为自己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空间。投资在10万元以内的农家宾馆占总数的18%,投资在10万元至20万元的占72%,也有投资在投资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四是从就业情况看,直接从业人员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户主一家至少不再外出务工,从业人员总数达5000多人。五是从接待能力看,住宿床位最少的也有10张,最多的几
十、上百张,就餐接待容量也在几十上百不等;接待对象既有境内外团体,也有境内外散客,年接待能力超过50万人次。
二、成效
近年来,县委、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了硬件建设,同时,抓好了软环境的治理,使旅游已经成为西峡的一张对外名片。农家宾馆在县旅游局的指导下,健康有序发展,真正实现了“行有基础、食有特色、住有条件、游有内容、购有商品、娱有活动、触有文化”。西峡的城市依托型、景区主打型、特色资源型、交通服务型四大内涵丰富的农家旅游已经出现,农家旅游产业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出现了六大转变:从零散发展向全面推进转变,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从自发发展向有序推进转变,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从各自为战向统分结合转变,从等客上门向注重营销转变。
一是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农家宾馆属于“短、平、快”项目,投入少、见效快、回报高,非常适宜农民。据统计,农家宾馆经营户年均收入3万元,尤其是龙潭沟景区附近的化山村农家宾馆平均每户每年的净收入在4至5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让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实现了增收。正如双龙镇镇长所说:“ 随着西峡旅游的升温,农家宾馆的兴起,给双龙农民带来了实惠。今年全镇有160多户农民办起了农家宾馆,并且已延伸到集镇,形成“农家乐”宾馆一条街。尽管日接待量已达3000多人,但有时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从目前看,来自郑州、平顶山、西安等地的游客80%都选择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如今,仅通过旅游拉动这一块,全镇人均增收400多元,发展势头让人乐观。”
二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农家宾馆集吃、住、游、购、乐于一体,不仅作为一个窗口、一个渠道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更是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产业拓展链和服务延伸链,拉长了农副产品的产与出、供与求的链条,为绿色农业的产品开发创造了无限的生机。在某种程度上说,把农家乐和生态旅游二者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交叉和渗透,建立了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实现了以一业带百业,促进了工、商、运、建、服、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的发展,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三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随着农家宾馆的快速发展,大量城市消费者来旅游消费,为农村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农家宾馆的建设有效带动了村庄环境建设、饮水工程、电网改造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有线电视通村入户工程等,在治理农村脏乱差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原第一漂”下游码头,即双龙寨岗村,以前,寨岗村是个人见人愁的地方,交通不发达,人们出行不方便,加上土地少,人们吃饭都难,自从“中原第一漂”景区建成开放之后,农家宾馆有序的兴建,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达到了市级生态文明村标准,双龙镇的化山村已经被市里评为“生态文明村”,目前,全县由于农家宾馆的兴建而带动达到市级生态文明新村的有8个。
四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家宾馆的发展带来了游客的入住,不仅给农民带来了收益,而且为当地迎来了清新的文明之风。通过文明接待游客,使群众普遍认识到人人都是旅游资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讲文明是农家宾馆的生命线。加上农家宾馆“星”级的评定,涌现出了一大批争当文明农民的现象,社会治安也明显好转,农民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农家宾馆已经成为新时期新型农民文明道德的催化剂。
三、问题
尽管我县农家宾馆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正处在发展起步阶段,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发展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 一是整体规划不到位。少数地方农家宾馆随意性大,分布散乱,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既不照线照排也不统一标准;有的地方虽然规划设计了但标准低,要求不高,功能不完备,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部结构都缺乏前瞻性和时代性,体现不出特色;有的地方经营和开发各自为政,资源和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品牌效应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整体联动发展意识不强。
二是配套体系不健全。有的农家宾馆仅限于几间房,支几张床,摆上电视,再摆上几张桌子就开业了,没有卫生标准,更没有康乐设备;有的缺乏独立的卫生间,床铺也没有一客一换;有的照猫画虎,随意经营,导致生意不景气,甚至自生自灭等等,这些严重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管理跟不上。农家宾馆从业人员主要以农民为主,没有系统的管理知识,缺乏管理经济,服务意识不强,经营理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除双龙镇之外,其它各乡镇对于农家宾馆疏于管理,任其无序发展。一些农家宾馆只是盲目经营,没有自已的特色,服务意识淡薄,出现恶性循环,造成有一些农户有关门或出门打工的想法,这一现象在太平镇黄石庵下河村的农家宾馆表现尤为突出。
四是业主经营理念有待改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个别业主只看眼前的利益,随意抬高餐饮和住宿价格,服务、收费等出现了不规范现象,影响了农家宾馆的声誉和市场,游客反映和投诉增多。例如“中原第一漂”下游码头的几户农家宾馆,在就餐收费上偏高,一盘野菜竟然收费高达十几元。
此外,个别宾馆手续不全。在所要求的特种行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等四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只有35%的业主办理。
四、建议
针对农家宾馆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学习和借鉴各地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把握地域性,体现灵活性,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农家宾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发展和就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搞好统筹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特色化的要求,研究制定我县农家宾馆发展总体规划,对农家宾馆实行申报、审批制度,按照标准验收后方可开业,防止盲目性和无序性。二是加强管理教育。双龙镇的农家宾馆之所以比其它几个乡镇发展的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管理上下了功夫,旅游协会安排了两名会长专门负责管理农家宾馆事务,而在发展相对落后的太平镇由于疏于管理,发展相对落后,不仅规模有限而且在规范上也相差很远,全乡95%的农家宾馆至今还未办理任何证照。因此我们要统一管理,统一收费,统一安排,让每位农家宾馆都能有客源,而且能够协调共同发展。对于没有证照以及达不到标准的该取缔的应予以取缔,该整顿的要给予以整顿。加强对农家乐业主的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旅游基本知识、餐饮服务技能、职业道德、地方风情、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行业知识,以提高业主的综合素质,让农家宾馆适应市场需要,更好地为游客服务。三是转变业主的模糊认识。农家宾馆本身就是要突出“农”字,而不少业主追求城市化模式,反而适得其反。旅游的客人一般都是冲着农家味儿来的,并不一定非得吃高档菜、住席梦思等等,因此我们应该避免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摊大求洋,而应该在农家味儿上作文章,可以让游客参与一些农事活动与民俗文化活动,这样不仅让游客耳目一新,还可以以特色来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我县的旅游不只停留于表面的山水景观,而且还具有浓厚的县域文化内涵。
四是正确处理景区旅游饭店与农家宾馆的关系。旅游景区为农家宾馆的兴起提供了基础和依托,同时农家宾馆的兴旺又激活了景区的发展。景区周围的宾馆饭店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的客源被分流,也不甘落后,或以价格竞争的手段,或提出“宾馆式农家乐”的经营模式与农家宾馆争抢客源。应该注意的是,宾馆与农家乐之间不应是恶性竞争,而是优势互补,双方的产品满足的是不同游客的需求。只有宾馆饭店和农家乐各自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才能消除双方之间的这种恶性竞争,才能正确处理好双方的关系,从而形成灵活有序的市场局面,促进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第三篇:打造特色品牌社区构建和谐温馨家园.
打造特色品牌社区 构建温馨和谐家园 奎屯市委组织部
奎屯市现有5个街道办事处、36个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党总支3个,社区党支部44个。近年来,市委积极拓展社区党建领域,推进社区党建实践,抓特点、重实际,本着“立足区情、体现特色、敢于创新、大胆实践”的原则,在全市社区中广泛开展“一居一特”品牌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榜样示范、重点帮扶,先后树立起了以文体型、扶贫帮困型、下岗无失业型、党员示范型、服务保障型、平安温馨型、环境优美型和学习创新型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社区,“一居一特”创建活动成为社区党组织、党员和社区内各种力量发挥作用的有形舞台,成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成为创建和谐社区的有力举措。
一、搭建创建平台,强化品牌依托
1、夯实基础,在阵地建设上求突破。
奎屯市采取“六个一”的方式,即向上级争取一部分,财政拨付一部分、援疆干部资助一部分,街道社区自筹一部分、党费投入一部分、结对部门帮扶一部分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强社区办公阵地建设。今年上半年专门召开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协调会,明确了建设任务和建设方式,协调相关部门给予优惠政策,全市投入社区阵地建设资金500万元,通过财政出资、土地置换、联建等方式,将新建400平方米以上社区办公用房10个。同时,市委还为36个社区全部安装电话、有线电视,配备办公桌椅、文件柜180余套。
2、结对共建,在整合资源上求突破。
奎屯市委着眼于服务到位、引导到位,坚持纵向推动与横向联动相结合,在社区资源的整合形式、整合区域和整合内容上求突破。在整合形式上,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协调会等机构,并依据各自的活动形式,进一步整合党内服务力量、社会服务力量和群众服务力量。在整合区域上,既注重对社区单位资源进行整合,又注重共享跨区域单位的资源。市委将36个市属单位党组织与36个社区党组织结成“一对一”共建对子,各社区又与辖区单位结对共建,实现社区资源全覆盖。在整合内容上,围绕打造和谐社区,突出抓好智力资源的整合,采取外引内联、上派下选,下派36名市属单位优秀后备干部下派到社区挂职副书记,为各社区广泛开展社区服务、搞好社区教育、培育社区文明提供智力支撑。
3、健全服务网络,在挖掘潜力上求突破。
奎屯市在5个街道建立了党员服务站,36个社区建立了党员服务分站,从提高社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出发,广泛开展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结对帮扶”活动,3644名在职党员组成了党员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保绿养护服务队、医疗保健服务队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157支,围绕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法制、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经济等8项
重点工作,以“为民、富民、安民、乐民、便民、育民”为工作着力点开展“一人一岗”活动,通过开展美化环境、健康普查和义诊、实用知识培训、相关业务资询、慰问老党员等专项活动,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普遍赞誉。
二、突出创建重点,打造品牌项目
1、以服务社区为主题,创建文体型社区。
为营造文明、温馨的社区氛围,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金桥里社区党支部每年都要召开多次社区文化工作联席会议,邀请市文体局、街道办、驻区各单位领导、居民代表参加,安排部署本社区的群众文化工作。踊跃参加社区举办的冬季长跑、迎春文艺演出、“五一”社区运动会、庆“七一”文艺演出、“八一”慰问子弟兵联欢演出、“十一”广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周等活动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为。据统计,现在社区每年固定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就有20多次。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先后在社区成立了秧歌队、舞蹈队、合唱队、太极拳队等文体队伍。利用社区的地理优势,以市政府大楼前的团结广场作为社区文化平台,举办的春夏秋广场健身舞会,成为全市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每年的200天中,每晚都有免费舞会,成为奎屯市夜晚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形成了社区月月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活动,春夏秋季天天有活动的良好氛围。党支部还根据奎屯市区域文化较发达这一特点,成立了戏剧票友队、豫剧演唱队等群众性业余文艺团体,邀请市文化馆的教师对这些群众业余团队进行辅导,利用这些文化活动载体,把对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融入其中。同时,积极推进“文明楼院”、“五好家庭”创建活动,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守法律在社区蔚然成风。近几年,社区各项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该社区呈现出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环境优美,安定祥和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2006年4月由国家文化部和中央文明办共同命名团结街金桥里社区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2、以维护社区稳定为主题,创建服务保障型社区。
绿洲社区是破产企业集中地,社区居民存在“离退休人员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贫困人口多、残疾人多、享受低保人员多”“五多”的问题。社区党支部提出“用心服务、细微服务、上门服务、随时服务、全面服务”的理念,从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义务服务,经常为他们打扫卫生,买米买面送油,使他们得到了有效的照顾,无忧的生活;社区两个林带没人浇灌,党员自发的给林带浇水,对林带进行管理;社区的水管线漏水,党员们立即行动,查找漏水处,及时的修理;社区的卫生垃圾死角,党员们及时清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危房改造中,社区党支部积极的做居民的思想工作,逐门逐户的进行登记,保证了危房改造的顺利完成。通过
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情,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体现,社区成了居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贴心人。
3、以实现再就业为主题,创建有下岗无失业型社区。苏瓦特社区党支部依托社区内工矿企业多,用工量大的特点,积极与社区企业取得联系,掌握用工信息,达成用工意向协议,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就业服务卡,积极推荐介绍就业岗位,举办下岗失业技能培训班,采取“三个主动”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一是主动深入下岗失业人员家中,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和他们做知心朋友,做到“六送”,即送政策、送观念、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送爱心。二是主动帮助有自谋职业愿望的人在社区创办各类便民服务网点,实现灵活就业,帮助他们协调办理有关事项,提供服务。三是主动深入辖区单位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宣传,使他们积极配合社区搞好再就业工作。近三年来,苏瓦特社区有2617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实现就
业再就业率达到了100%。2004、2006年被奎屯市评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工作站,2005年被伊犁州评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工作站。
4、以体现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创建党员示范型社区。“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服务在社区”,这是东绣苑社区党支部用心培育的“社区共产党员服务店”,提起“党员服务店”,社区居民无不交口称赞。共产党员服务店向社区三千多居民郑重承诺:以共产党员的名誉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区全体居民尤其是为社区的困难家庭、残疾人、孤寡老人、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特困人员提供低偿、无偿服务。几年来申报命名挂牌“党员服务店”的党员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梁胜钻医疗服务店和张爱斌修理部两个店,又增加了赵永知缝纫洗衣店、刘辉便民药店、张得江修鞋磨刀店、李加春粮油副食店、周丽霞幼儿服务园。2006年以来社区共产党服务店累计为7767人次提供便利、快捷、灵活、周到的服务。现在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解决看病、保健、修车、买药、缝纫、洗衣、托幼等服务,而且价格便宜,服务热情周到,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称赞。
5、以交流谈心为主题,创建扶贫帮困型社区。
湖兰布拉克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社会各种矛盾的交织地,社区居民群众常遇到生活和工作的问题,邻里间经常闹矛盾。社区党支部通过走访群众,与群众座谈,寻求解决改善邻里间关系的方法,开辟了“谈心角”,让党员和居民将不顺心难以解决的问题倾诉出来,由党组织帮助解决。61岁的党员曾玲慧,家庭生活困难,又有疾病在身,曾大妈来到“谈心角”倾诉苦衷。经过谈心,社区党支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多次到家中探望,把曾大妈当做自己的老人来孝敬,关注她的衣食住行,每逢节假日,都会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送去
党组织的关心和祝福,还积极为她申请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老人逢人就夸:“还是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社区居民王付合,由于家境贫寒,眼看考上大学的孩子却没有经济来源无法报到上学,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了“谈
心角”,把心中的苦楚向社区党支部倾诉,随即党支部经过走访调查,把这件事摆上了党支部的重要议程,召开支委会,讨论帮助解决的实际办法。当党支部把4000元钱送到王付合手中时,他满脸泪水激动的说:“是社区党支部救了我的孩子,你们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啊”。社区“谈心角”的开设,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成为社区居民诉说苦闷、化解矛盾、扶贫帮困的“贴心角”,架起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连心桥。
6、以增进感情为主题,创建关爱型社区。
穗丰园社区居住着30多个单位的居民,现代忙碌的生活节奏,湮没了人与人之间的寒暄,凝固的混凝土也冷却了邻里之间原本温暖的情谊,但人的心中对这种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还是非常渴望的。为增进邻里间的了解,建立起相识、相知、相信、相近的新型邻里关系,搭建一个宽广的交流平台,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穗丰园社区党支部在小区举办了一场以“设百家宴、展百家风采,纳百家言、谋百家事”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百家宴”活动,100余户300多名社区居民、辖区单位职工、在职党员参与了活动,活动年龄最大的居民70岁。面点、沙拉、炒菜、煲汤、凉菜等20余种100余盘,大家相互品尝,亲如一家。一道道溢满浓情的拿手菜,打破了邻里之隔,温暖了人们的心灵。人们不仅品出了百家菜的美味,还找回了渐渐淡漠出记忆的浓浓的邻里情谊。居民们围绕怎样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和谐小区建设,畅所欲言,居民们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以前
总是铁门一关,互相之间不了解不关心,感觉挺孤独的,这回都认识了,互相之间也有个照应,真好!”
三、探索创建形式,丰富品牌内容
奎屯市坚持以满足党员群众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为目标,既注重传统载体的深化,又注重特色载体的提升,更注重新型载体的构建,为社区党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功能和引导功能提供平台。在服务对象上,进一步放大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的服务功能,由为社区弱势群体服务拓展到为全社区、全体居民、驻地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实行“社区搭台,行业唱戏,无偿联系”的管理模式,围绕丰富品牌创建内容,广泛开展“党旗飘扬在社区”、“文明楼栋”、“未成年人教育模拟法庭”、“入户承诺签约”等系列活动,加大了“爱心”超市建设、文明社区创建、平安社区创建和科普进社区建设等工作力度。2004年海纳尔社区、同济里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社区;2005年芙蓉里西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静安小区,海纳尔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科普示范社区、自治区级十佳调解委员会;2006年东轩苑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社区、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金桥里社区被评为自治区级科普示范社区。奎屯市围绕建设和谐社区目标,立足长远,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注重规范,完善机制,“一居一特”品牌特色社区创建活动活跃了社区党建工作,使社区成为居
民工作的助手、生活的帮手、服务的巧手,“品牌社区”呈遍地开花之势,描绘了一幅和谐奎屯的优美画卷。
第四篇:构建科学管理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构建科学管理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兴安街道兴安小学
兴安小学是一座创办于1914年的百年老校,现有教学班31个,在校生1900多人。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科学管理模式,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健全育人机制,完善考核方案,奠定学校科学管理基础。学校结合12项制度深化年建设,修订完善了《全员育人导师度》、《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度》等12项育人制度,并编印成册。结合学校实际,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常规管理、学生管理方面完善了《师德考评制度》、《教师综合量化双百考核方案》、《班级量化双百考核方案和班主任星级评价方案》、《教育教学奖惩制度》、《校干考评及奖惩制度》、《品行银行评价机制》等20多项常规性制度。坚持把每项制度不折不扣的分解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以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校干考评及奖惩制度》从分管工作、任教学科、所包级部、工作量、团结协作、团队业绩六个方面来评价和奖惩校干,并设立学校管理人员业绩一览表,随时将所干工作在表中展示,以起到激励和督促作用,打造一流的管理团队。
《教师综合量化双百考核》是指教师日常工作占100分,教学成绩占100分。日常工作分为师德及工作态度、考勤、办公室卫生、课堂教学和教学常规材料、材料及资金上交、教研活动、工作量及工作难度、特殊贡献、义务劳动等这些项目占100分。学校每学期
依据方案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考核、调动、支教、聘任、评优树先、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该制度成为评价教师的总抓手,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比学赶超的热情,学校制作了教师专业成长足迹专栏,将教师的工作及时在成长足迹栏中展示出来,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业绩,以便找出差距,督促自己努力工作,打造精英教师和精英教师团队。
《班主任双百考核方案》从班级日常管理、教育质量、人才培养三个层面对班主任进行评价,其中班级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占100分,班级日常管理占100分,学校每学期评价两次,评价结果作为班主任津贴发放、评优树先、职称考核聘任的重要依据。在评价中,学校提高了班主任的待遇,其中经济待遇:增加班主任津贴,班主任津贴分三部分发放,一是上级每月补助,按原数发放;二是将每个级部作为一个考核小组,根据班主任评价方案最后的评价结果,从高到低评为一、二、三等奖,平均每月补助120元;三是学校将平日物资订购及品行评价机制使用情况单独拿出奖励,学期末,学校根据两项的成绩将所有班级排队,分一二三等奖发放奖金。三项合计每个班主任每月平均补助180元以上。班主任补助分三部分发放,一方面,保证了上级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学校按等级发放部分补助,有利于学校制度的贯彻落实和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激发班主任争优创先意识和自主创新发展的热情。另外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职称考核、职称晋升、优秀教师的评选上,不低于学校所分名额的40%,同等情况班主任优先。此制度调动了班主任管理积极性,培养出了肯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品行银行评价机制学校已经使用三年,还在不断改进,原来是只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用,现在所有作课教师都愿意用,学生课
堂中的表现、家庭作业及上交作业完成情况都可储蓄到品行银行存折上,最终落实到品行超市的奖励上,以实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成为了一种教师喜欢用学生乐于接收的一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今年5月份,为全市育人制度建设提供了现场,学校在会上做了题为《创新绿色惩戒,实施品行银行管理》的经验介绍。此课题还被立项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课题。
二、建强教师队伍,强化教研教改,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一是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活动,提高教师师德水平。“赞美他人,提升自我”是学校师德建设的创新做法,每年一个主题,今年是第四届,主题是“我的学生我的爱,我与学生共成长”。针对个别教师急功近利,工作是为了捞荣誉晋职称不正确的工作态度,今年在师德建设方面学校增加了一项内容,校干轮流举办讲座,将本校教师的出色表现融入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引领和教育,起到了很好教育激励作用。学校师德建设的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市教育局、街道教管办的肯定,潍坊电视台、安丘电视台分别做了报道。
二是强化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鼓励全体教职工做到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如语文开展了《双阅读主题习作教学法研究》,英语开展了《小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的实践与研究》,数学开展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研究》。学校还组建语数英综合科精英团队,研究教法学法,构建教学模式,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益等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双阅读主题习作课题召开了安丘市级的课题推介会,该课题获安丘市重大教育教学问题研究一等奖,获潍坊市创新项目二等奖。山东教育电视台和山东教育对该课题进行了宣传推介。教师及学生的作品多篇在多种刊物发表或获奖。
三是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打造“研讲评自信高效”团队。学校围绕“自信高效”课堂这一目标,展开了不同风格的赛课活动。学校教师人人参与,分个人比赛和团队比赛两种。分别评出单项奖和团体奖,发放奖金和证书,学校证书在职称考核中同样记分。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校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学校语文、数学精英团队参加安丘市研讲评擂台赛获一等奖。
四是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暨班级创新成果展示会”和特级教师评选等活动,促进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为加快对新教师的培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学校还开展了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师徒结对,传授帮扶”,达到“互促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实现教学上的“双赢”。
学校每学期还举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暨班级创新成果展示会”,学期初举行班级创新成果展示初评会,学期末举行班级创新成果展示鉴定会。评选出优秀班主任一、二、三等奖,并进行表彰奖励。
“特级教师评选”活动每年一次,每届任期一年,实行动态管理,半年一考查,不履行职责的取消特级教师称号。评选为特级教师的优先享受外出进修的机会,优先享受参评省市特级教师的待遇,另外特级教师每月享受津贴100元,连任的每月增加津贴20元。
三、深化育人课程建设和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一是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力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编写了《我心中的京剧艺术》《古诗文读本》《双阅读主题习作》《综合实践活动》《英语低、中、高三学段训练》《书画课程》《教、诚、爱、仁》等校本教材,并利用多种育人活动的开展,加强校本课程的学习,多方式提高育人质量。
二是加强活动开展,提升育人质量。
1、开展“同沐书香,共享快乐”为主题的读书演讲活动。为方便学生读书,学校在楼道新建了图书橱,将图书全部放到书橱内,分班级管理借阅。另外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旧书淘换活动,达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真正使阅读成为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2、组织开展好每年一届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给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为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3月份,在全市首届中小学生体育节大型文体表演赛上学校表演的大型团体操,获得二等奖。
3、积极开展名家进校园和各类专题讲座活动,加强对学生教育。
4、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开展一节一主题教育。例如:三月里的“雷锋与我同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清明节缅怀先烈、学英雄、话理想系列活动,“五一”劳动体验系列活动,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洗一次脚,教师节开展“大爱无疆,师恩难忘”教师节庆祝活动、老人节尊老敬老活动等。
三是加强社团建设,培养爱好特长。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学校先后成立了“艺蕾”戏曲艺术团、“舞之韵”舞蹈团、“百灵鸟”合唱团、啄木鸟错字团等60多个社团。每个社团有指导教师,有活动计划、活动内容,有评价体制,有相应的功能室。让学生的的特长得以培养和提高。并要求各社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开展爱心服务等公益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学校的文化特色和社团表演分别为安丘关工委、潍坊市关工委提供了现场。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学校精心设计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墙壁说话,实现无声教育。从进校门到教学楼到操场分为不同的系列,京剧艺术特色——县域文化——德育养成篇——经典文学篇——名人名校励志篇——安全知识篇——艺体知识篇,班级文化各有特色,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
五是加强京剧艺术教育,实现特色立校。精心设计好京剧艺术校园文化的同时,将京剧艺术教育纳入了学校特色教育。为确保这一活动的成效,学校建立了长效机制,每年都依托“六一儿童节”举办京剧艺术节,宣传展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近年来,学校京剧艺术硕果累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录制并播出学校两块节目,省市多家媒体对学唱京剧进行了报道,学校的京剧节目多次参加市级各类表演并获奖。学校“京剧艺术进校园”获得了潍坊市政府成果奖,创新燎原奖和潍坊市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被评为潍坊市特色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示范校。今年5月,学校的京剧艺术课题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四、学校管理成效
第五篇:彰显区域特色,打造现代旅游运动休闲城
彰显区域特色,打造现代旅游运动休闲城
中共银川市西夏区委政研督查室
近年来,西夏区依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努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旅游资源挖掘、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文化旅游业逐步成为西夏区三产先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十二五”时期,我们将抢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挖掘、融合西夏区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以资源开发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回族风情、神奇西夏、塞北古镇、生态观光等旅游特色,着力打造以特色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运动休闲城。
一、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先导和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产业不仅是“无烟产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与发展“绿色产业”相适应,而且还是“朝阳产业”,展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产业作为西夏区第三产业的先导型产业,直接带动了餐饮、住宿、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娱乐等多个行业繁荣发展,间接促进了农业、工业、文化产业和城市建设,在加快经济增长、减轻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夏区地处险峻恢宏的贺兰山下,西夏王陵、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以及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镇北堡影视城等旅游景点星罗棋布,辖区内生态
长城遗址等。山下有集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动漫制作、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大学生创业孵化等为一体801创意产业园,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林立,素称宁夏教育文化重地,对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旅游资源密集。西夏区境内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西夏王陵、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以及驰名中外的镇北堡影视城等景区分布于此,构成宁夏旅游线路中的黄金线路。景点的分布突出了当地雄浑的西北自然景观,同时又有很强的文脉连续性,远古(岩画)、古代(西夏王陵、西部影视城等)、近代(滚钟口)景点交相辉映又各具特色。借助贺兰山东麓沿山地带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批集生态观光、采摘、度假、餐饮为一体,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家乐、渔家乐旅游项目成长起来,辖区内有40余家经营上规模的农家乐及50多家旅游饭店,规模较大的有红柳湾生态园、万义生态园、新牛山庄、兰一山庄等。
西夏区发展旅游业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一是众多旅游景点隶属关系各不相同,各自为政,行政壁垒问题突出,缺乏统一的协调、规划和开发动作机制,相互间的集成性、配套性较弱,不能整体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土地资源分别属于西夏区、贺兰县、银川市园林局和自治区农垦局下属五个农场及自治区林业厅(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等不同单位,土地管理混乱,生态建设难以科学、统一实施。三是一些景区受经济
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做到管理一体、经营一致、各具特色。
(二)做精“特色”文章,着力建设现代运动休闲城。深入挖掘西夏区独居特色的多元文化,努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绿色生态文化、西夏历史文化、北方民俗文化、影视创意文化和世界级葡萄酒庄文化于一体的现代运动休闲城。以建设绿色生态文化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以葡萄、枸杞、沿山经果林、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为重点,支持发展一批集观光采摘、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家乐、渔家乐、生态园和葡萄酒庄。以挖掘西夏历史文化、北方民俗文化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依托镇北堡镇历史文化名镇品牌,积极培植、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推广西夏历史文化、北方民俗文化系列展演活动,着力打造富有“西夏古都、古代北方小镇”特色的镇北堡旅游商贸城。以拓展影视创意文化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影视文化体验旅游。依托镇北堡西部影城影视拍摄基地,设计、策划、推广经典影视剧创意体验活动。以打造世界级葡萄酒庄文化为抓手,积极发展与葡萄酒产业密切相关的体验经济、会展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大力培育发展葡萄酒创意文化旅游。加快建设贺兰山登山、攀岩、穿越等山地运动休闲体验展示区,积极开展贺兰山登山、攀岩、穿越等群众性运动休闲活动,大力培育滚钟口穿越、苏峪口登山等运动休闲旅游。
产业生态与文化旅游长廊”和世界级葡萄酒庄。
(四)做深“扶持”文章,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深入挖掘整理我区绿色生态文化、西夏历史文化、北方民俗文化、影视创意文化和世界级葡萄酒庄文化资源,鼓励各类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我区新兴文化产业,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延伸拓展文化产业链。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和资金投入,区财政每年拿出新增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拍卖、租赁、承包旅游资源所获得的收入全部返还于旅游业。按照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和政府搭台、投资者唱戏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积极鼓励国营、集体、个人整体或部分以购买、租赁、承包、控股、托管等各种形式投资开发,广辟筹资渠道,促进投资主体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大旅游配套产业的开发建设力度,在“吃、住、行、游、购、娱”上做足文章,形成多层次、多领域旅游业服务格局。以感受“西夏文化、伊斯兰风情”为主题,制作旅游工艺品、纪念品,举办奇石、古玩等文化旅游节,形成地方特色饮食,开展独具特色的“购物消费游”。以提高旅客的住宿满意度为目标,全力改善旅游酒店业的软、硬件服务设施,发展多种具有专项(主题)服务功能的酒店。做大做强旅行社,重点建设和培育几个国际级旅行社服务品牌,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旅游服务机构及其营销网络。加快旅游车辆更新换代,提高档次,增加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