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惩罚在教育工作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让惩罚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林建华
首先,我得声明,我所说的惩罚绝不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更不是虐待或伤害。它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督促学生为自己的过失负起应有的责任的合作的教育方式。应该说,除了那些年纪比较轻和思想道德素质非常低的人外,每个人犯了错误,内心都会感到内疚,都愿意接受适度的惩罚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在学生有过失时及时地给予适度的惩罚,更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是,从而谨记教训,改过自新。然而,惩罚是一把双刃剑,稍微把持不好,会把学生伤得很深很痛,甚至会有致命的一击。那么,在教育工作中怎样惩罚学生才算适度?才能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呢?我不敢轻易下结论,但从以下几点的尝试中,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制订合理的班规班约,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
“国无规不立,家无矩不兴。”同样,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形成的保证,也是成功实施惩罚教育的基础。每接于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是先开一个班会,围绕着“应该怎样共同管理好我们班集体”这个主题,跟大家一起商讨如何避免和解决学习、生活、劳动、纪律、卫生和安全等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制订成合理、健全的班规班约,让它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当然,这个班规班约也是日后奖惩学生的凭据和标准。
二、宣誓保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这是成功实施惩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班规班约制订出来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去遵守,违反了又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呢——让学生宣誓和写保证书。班会上跟大家详细地解释了班规班约的各条款之后,对学生说:“我们制订这个班规班约并不是为了谁要管理谁、谁要惩罚谁,而是为了指明一条正确的成长道路,帮助大家更健康地成长。我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管和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以遵守班规班约为前提的合作和相互监督的关系。„„”经过一翻的思想教育,时机成熟时便开始宣誓保证,决心遵守班规班约,如若违反,应负起一定的责任,甘愿接受班规班约给予的相应的惩罚。当然,宣誓和写保证书时教师要身先士卒,果真有了过失也绝不要食言。有一次我打桌球,经学生提醒才翻然醒悟,班规班约确实不许打桌球,我便乖乖地扫了一天教室。不过,自此之后,我们班没有一个人再进桌球室和电子游戏厅了。
三、奖罚分明,“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奖罚是否分明是惩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无论多合理的规约、多健全的制度,只要有人“绚私枉法”、奖罚不明,它就会失去应有的效用。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谁都必须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以便及时地奖励好人赞扬好事,对违反纪律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当然,对学生做出处理前,教师不能只听一面之辞,而应明察秋毫,尽量不冤枉任何一位同学,但也不让违反纪律者“逍遥法外。”
四、“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适当“法外徇情”。
违反了纪律又不肯接受惩罚的学生,说明他还未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正视自己的不足怎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呢?对于这种学
生,我是不会手软的。
记得上个学期初我们班的小周在课堂上捣乱,我依照班规班约罚他把当天学习的课文《桂林山水》背下来,由于闹情绪,在规定时间内他未能完成任务,我便又找了一篇优美散文罚他背,他更加不服了,说不过是过了一下位,干吗罚他背那么多书。我当机立断,找他谈心,帮他分析这样做会给他人及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接下来,他竟用了一天就完成了任务,并且在整个学期里都“安份守已”。
这个学期的一个上午,我走进教室时发现讲台上有一块玻璃。我问及原因,才得知是小微同学看到窗上有些尘土,她想擦干净,没想到把一块玻璃打破了。按规定,损坏公物要赔偿,但鉴于她的出发点,我不仅大力赞扬了她,还把买玻璃的钱补给了她。以后,我们班上无论有什么东西坏了,都有同学勇敢地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最后我想强调,实施惩罚教育一定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学生态度强硬、坚决抵抗,老师绝不可采取强制手段逼学生就范——若那样就不再是惩罚而是体罚了。对于问题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亲近他、关心他、帮助他,从而摧毁他内心反抗的堡垒,使他接纳班规班约,遵守班规班约,以发挥惩罚教育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二篇:在教育工作中
在教育工作中,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目标”。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只有爱他们,才能怀着满腔热情,以极大的耐心、细致去探求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性格、需要;只有爱他们,才会诚心诚意地、不屈不挠地教育他们。热爱,才会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育。这正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但是,只有爱而缺乏严格的要求,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的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因此,热爱学生和严格要求的统一,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规律,爱之愈深,理应求之愈严,爱中有严,严中见爱,爱严相济,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民教师使命崇高,任重道远。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我们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用爱与责任诠释人生,用爱与责任再铸辉煌!
师德演讲稿: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同一块土地精心耕作、无私奉献着。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校长如是说,老师也跟着她这样做。教学实践使我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我的学生。
当我刚踏上教育这方热土时,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我将满腔的爱尽情赋予了我的学生。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快度过二十个春秋。回首这20多年无数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间。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安于寂寞,笔耕不辍。光阴荏苒,有时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有时,为了准备一篇材料,我翻阅大量书籍,不断学习新知,提升教育理念;多少个晚上,当人们被精彩的电视吸引的时候,我还在灯下认真地备课、批改作文。为什么?因为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颗纯净的种子,都会在教师爱的沐浴下长成参天大树;每一双稚嫩的脚步都会在教师爱的牵引下变成我们民族巨龙的鳞爪,也正为这个,我虽累,但乐在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自然会有收获和回报。我成了50多名孩子生活的朋友、学习的导师,不再把梦想寄托给星星,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我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一天天地进步了,一天天地长大了。听着他们从幼稚的“牙牙学语”到朗诵一首首美妙的诗歌,我深切地感悟到了当教师的光荣和自豪。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人生快乐。
去年9月10日,清晨,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突然意志说到“老师你辛苦了,祝老师节日快乐,伴着动听的声音,班长手棒一束鲜花徐徐向我走来这是梦吗?这似乎只有在电视、电影里才能看到,但这不是梦,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都发生在我眼前。“老师,我们爱您!”同学们清脆的声音响彻教室。这是学生对老师崇敬喜爱之情的最真表达。泪水顿时涌了出来,我激动地说:“我也爱你们。”学生们全体起立鼓掌,一时间,掌声扇动着泪水,泪水浸泡着掌声„„
一代先圣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教诲我们:仁者爱人。泰戈尔也曾叹道: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每个人都需要爱”这是我的教学法老师当年教给我的一句话,多年以后,在细细地品味中,我发现这句话使我获益匪浅。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教育是对生命情怀的倾诉与关注的过程,是知识的构建与生成的过程,是师生的世界彼此融合升华的过程。
除了爱心,我们还需要一颗平常心。“教”与“学”是一个无功利的过程,“师”与“生”是一种无功利的存在。教师的平常心会让一个教者的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充满洒脱倜傥的人格魅力。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逐渐的感受到:认真地工作着,内心才会觉得充实;站在教室里,忘
我投入与学生融为一体,那才是快乐的;和学生一起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领略其水波浩淼、气象万千,那才是幸福的。每天上班是一件快乐的事,我想,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和几同事们相处,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很多向上的东西:备课时集思广益互相提醒,上课时尽心尽力力求完美,学生考试成绩出现问题时,不是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而是能反思自我,从自身的教学工作中查找原因,争取更大的进步。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不是哲人,不是圣人,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错!但是我们还是教师!教师的本分和情操可以击退私心杂念,还一个干干净净的灵魂给自己;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还一个健健康康的灵魂给自己;可以让我们多想想别人,多想想学生,让我们学会真真实实地做人。我们是否明白一个深刻而朴素的道理: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即使粗茶淡饭,只要精神世界是充盈的丰厚的,那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我们都会慢慢的老去,岁月的流失将改变我们年轻的容颜,生活的沧桑将磨灭我们年轻的梦想,但请保持一颗坚强勇敢而又柔软慈爱的心,这是永葆青春的秘密。只要心中有爱,便可以姿态优雅,淡定从容。只要心似莲花开放,便可以馨香弥漫,芬芳永远。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让我们用爱搭建一座通向未来的平台,将爱延展成一条漂满阳光和花朵的大河,使我们和学生沐浴其中,欢畅其中。
第三篇:浅谈自我效能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浅谈自我效能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引言
人们在面对任务或困难的时候,总会对这些任务和自己的能力作一些判断:“我是否胜任这些工作?”“以我的能力,能应付眼前的困难吗?”心理学家把人们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景的自我判断,称为“自我效能”。大量研究发现,在学习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即对于完成好学业任务有充分信心的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好些。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自我效能,高自我效能者比低自我效能者能够解决更多的难题,从而表明学习表现优劣与自我效能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若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我效能的积极因素,学生的内在潜能势必能得到全面的挖掘和利用,由此也必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自我效能概念的提出及作用机理
那么,什么是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也有人把它界定为: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自我效能是个体自身潜能的最有影响力的主导,它在人们做出选择决定时,发挥了核心作用:激发个体为达到目标所付出的持久努力、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不怕困难和失败、力图实现成就目标。
自我效能是通过四种方式作用于个人的: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绪反应。
一般来说,人往往会选择自己觉得能够有效应付的环境,而避免那些无法控制的环境,一旦个体选定了环境,这些环境反过来会影响其行为和人格的发展。同样,人的行动要受到思维的支配,而思维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使人能够预测未来的行为结果。人类的目的性行为大多受到预期目标的调节,而预期目标的如何设定,则要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人设定的目标就越具有挑战性,其成就水准也越高。
当面临着可能的危险、不幸、灾难的环境时,自我效能将决定个人的应激状态、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相信自己能够对环境中的潜在威胁施以有效控制的人,不会在应对环境事件之前忧虑不绝、担惊受怕,而怀疑自己能否处理、控制环境的潜在威胁的人则相反,他们常常担心自己应对能力不足,感到环境中充满了危险,因而体验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并会采取消极的退避行为或者防卫行为。这些行为方式大大限制了个体主动性的发挥。
三、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我效能的积极作用
自我效能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积极的自我意识发展具是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我效能的积极作用,也成为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研究课题。若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我效能的积极因素,学生的内在潜能势必能得到全面的挖掘和利用,由此也必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1.建立对学生积极的信念。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信念和态度。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的内心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趋势,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可以开发的禀赋和才能。教师对学生的信念是通过教师的期望体现。事实上,教师对班上每个学生的期望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构成教师对每个学生期望的信息源是千差万别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克服对低期望学生的偏见。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互动的循环作用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 教师预期某一学生有他所期待的行为和成绩;
② 由于对学生不同的行为和成就的期待,传达给每个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③ 如果这种区别对待一直继续下去,学生没有以任何方式做出反抗或改变教师的这种对待。那么,这种期待就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被高期望的学生会不断提高成绩,而被低期望的学生学习成绩则会下降。
④ 随着时间推移,学生的成绩和行为越来越接近和符合教师对他们的最初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步,学生自我效能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教师的看法更为重要,有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一些难教的孩子,常常会说些很有“杀伤力”的话(如“你真是个黄鱼脑袋,真笨”,“你不是一块读书的料,怎么学也学不好了。”)。这些语言不会对孩子有一些帮助,只能损害孩子的自我效能,应该把它作为教师的“教育禁语”。
2.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奖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运用一定的奖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外部动机激发的主要方法。一般总认为奖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这是由于人的内部动机与自我抉择意向密切有关,当人做自己愿意做的,或者自己决定做的事时,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热情,具有较高的内在动机。而当人受到外界压力去做并非自己想做的事时,则往往会降低内在动机与兴趣,奖赏较多的作为控制性因素出现,即对人的行为起到控制作用,一味要求学生按照外部强化的要求去做,这就会损害个人的自我抉择,乃至影响自尊。所以教师实施奖赏要注意是否合理与有效。
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对学生来说,社会性强化(微笑、关切的目光、赞赏)始终是重要的,特别是伴有感情色彩的鼓励和赞扬,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3.建立合理的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对学生动机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学生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件事,他才会为此做出努力坚持。那么什么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课堂结构?心理学家埃姆斯提出了一种自主定向的课堂结构模式。这个结构包括三个主要成份:学习活动和任务的设计,评价和奖励的运用、权威的指导。
① 学习活动和任务的设计。学生对学习活动和任务的认识不仅影响他们怎样看待学习,而且还使他们懂得如何利用有效时间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动机的任务有如下特征:
a.学生觉得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尤其当学习内容的意义与个人相关,这将推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改进学习技能。
b.使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这要求教师设计变化的、多样性的学习活动。c.设计合理的、挑战性任务,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而不是关注能力的比较,有力地激发其内部动机。
d.任务结构。学生是在一个社会群体里学习,教师如何组织学习活动,不同的任务结构会得到不同的学习效果。
② 评价与反思。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课堂中影响学生动机最突出的因素。评价的关键在于学生如何理解评价信息的意义,不同的评价方式支持学生不同的目标定向,引发不同的动机模式。对此我们应该采取自主定向的课堂评价模式,它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评价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而不是与别人比较。学生只有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的状况下,才能更深切更有效地记忆、加工学习材料,比较(如公布成绩排行榜、公开成绩手册等)的负面情绪只能起干扰作用。而在持久的努力中,自己得以提高,将会大大增强自信心,评价应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机会。
二是自主定向的评价不以学习结果为最终评价,而是强调过程。评价不是对学生贴标签,而是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机会。近年有人提出:要把分数看成是学生的隐私。从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机会的角度看,这还是颇有道理的。
③ 教师的权威。大量研究表明,课堂环境的自主定向与学生内部动机存在正相关。要积极创设这样的课堂环境,教师的权威作用是关键性因素。教师的权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教师能在多大的程度上给学生以选择。对环境和任务的选择,是自我效能作用于个人的一种方式。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被看作是支持学生做出决定的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责任和独立性。而课堂里的这种选择要注意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尽可能地成功以保持或提升自我效能感,并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的选择,才会有效。
二是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策略,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地监控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和实施奖励时,要考虑这些教学行为能否提高学生积极的努力和学习动机。
任务设计与评价须整合一致,课堂结构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这种协调的课堂环境才会产生积极的动机模式,才会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自我效能尤如学生心中的火把,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宝库里找到教育的智慧,从辅导实践中感悟到教育的真谛,把火把烧得透明透红,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第四篇: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积极作用
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科研中的主体作用
--推进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
摘要:中小学办学条件中的硬件设施方面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提升。如何在新的条件下,适应新课改全面推进的总体需要,提高中学教育一线教师科研素质,打造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引领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更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进而形成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思考的话题。关键词:一线教师
教育科研
积极性
作用
目前中小学办学条件中的硬件设施方面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提升。如何在新的条件下,适应新课改全面推进的总体需要,提高中学教育一线教师科研素质,打造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引领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更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进而形成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思考的话题。
一、把握教育科研发展态势,准确定位地方科研机构和一线工作者的任务
一个时期以来,地方教育科研机构热衷于紧跟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工作的热点,多侧重于通过对宏观与中观课题引领的方式,来组织和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这样的工作思路与方式,有其优点与长处,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与学校主体性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不十分紧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队伍即广大一线教师不能充分的参与到教育科研活动之中。
当前国内的教育科研工作已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从探索普遍规律到研究自然情景中的现实问题;从宏大主题的研究到个人经验研究;从注重理论思辨到关注生活世界的现象解释;从自上而下的逻辑推演到自下而上的案例研究;从强调实效、结果的研究到过程参与发展研究;更加关注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获得的专业素质方面提升;教师从研究的客体走向研究的主体等。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应该审时度势,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本地区的需求,探索适合本地区教育发展实际需求的科研工作模式。
教育机构经过讨论得出,对于一线教育研究着来说,主要应该完成好两大任务,第一就是从事宏观教育、理论探索,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与理论支撑,这个任务主要应由国家教育科研专职人员、高校学术团队这支精英队伍来完成。第二就是从事教育实践研究,切实服务于基层学校、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地方教育科研人员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市级教育科研部门的任务应定位于强化服务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学校的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服从”现象,更直接地关注一线教师的发展,开创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全面反思教育科研工作,分析影响教师科研的因素 在以往的教育科研过程中,各级规划部门组织开展的课题研究,层次性不分明。国家、省、市下发的研究指南多是同一面孔,宏观与中观课题较多,一线教师很难深度参与其中,为数不少的教师参与了也多是一种局部和附属的性质,通常是学校领导主持课题时,有少量教师从某个侧面承担局部的研究任务,围绕学校领导的课题开展一些研究。长期下去,就形成了一线教师只是“被动介入”而非“主动开展”教育科研的尴尬局面。一线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发现的主体,不能自己选题、自己设计、主动研究问题,不能成为研究的主体,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在很大程度受到了制约。同时,有的一线教师在解决教育问题中形成的一些好的理念与方法,也很难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进行总结、升华与交流、转化。还有,对一线教师们的研究给予关注、肯定远远落后于其他常规性教学工作,这又使一线教师难于在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中体验到属于他们自己应有的那份愉悦。这些现实状况,与课改的理念与追求是很不适应的。而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线教师面对的新情况和问题越来越多。从长远看,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个问题不解决,教师的研究素质得不到锻炼与提升,很难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以上反思,科研部决定打破以往的研究与管理、指导与工作模式,围绕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开展专项研究。
二、创新性地推进一线教师科研工作,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热情
(一)为一线教师留有余地,明确一线教师科研工作的本质追求
为了推进一线教师科研工作,经过缜密的思考。明确界定了“一线教师”的概念:一线教师是指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学校教师,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从事相关课题研究时,也可视为一线教师。这样的界定也就保证了一线教师的研究素质与能力基本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其次,为了降低一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重新定义 “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的概念: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就是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出发,将问题转化成课题,有针对性的确立研究内容,围绕研究的课题,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论设计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与专家、同伴合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反思、总结、提炼、交流、分享,最终形成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智慧与技巧,进而促进工作、增长才干的过程。这一概念的提出有两个有特色的思考:一是把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定位于“形成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智慧与技巧”,为一线教师的研究定位了恰当的目标要求。二是把教育科研定位于是一个“过程”,而不再是以往科研活动中追求的唯一的带有“普适性”的“成果”。第三,明确了一线教师课题研究工作的三大目标:一是要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二是要在研究中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特别是科研素质的提高;三是要将教研与科研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向教师传达这样一种理念:教研与科研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样一种理解和定位,有效的为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拓展出了广泛的空间,也注入了全新的生机和活力,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奠定了一个即坚实又现实的思想基础。在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上也开辟了全新的领域,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觉,审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并积极探索具体的行动方式。
(四)打造一线教师科研平台,将成果交流与价值实现相结合
基于对影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因素的思考,改变了以往研究工作结束,提交研究报告,颁发鉴定证书的简单工作模式,力图把教师的研究过程创造性地打造成一个一线教师解决现实问题,促进专业发展,展现个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综合性过程。在教师研究工作通过鉴定验收之后,增加设计“百名科研骨干”、“十佳科研明星”等一些评选环节。这些环节对于引导教师重视课题研究过程,关注研究质量,展示个人研究能力,实现人生价值追求以及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交流、打造一线教师教育科研骨干队伍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们在研究过程中就在构思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何通过更好的内容与形式,将自己的研究再现在大家的面前,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过程,使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更加富有挑战性。也更加符合教师通过努力研究、工作,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良好愿望,因此受到了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营造出了更加浓烈的科研氛围。
参考文献:
[1]Aquilera, D.Supporting service-learning through leadership.Building support for service-learning.S.Billig.Denver, RMC Research Corporation.1998.(01)[2]The role of intergroup contact in change of prejudice and ethnic relations.In P.A.Katz(Ed.), Towards the elimination of racism(pp.245-308).New York: Pergamon Press.Antonio, A.L., Chang, M.J., Hakuta, K., Kenny, D.A., Levin, S., & Milem, J.F.(2004).[3]Abdal-Haqq, I.(1996).Making Time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ERIC Development Team.[4]THE SHAPE OF CHRISTIAN RELIGIOUS EDUCATION.Hope S Antone.2004.1 [5]Anderson, G.L., & Irvine, P.(1993).Informing critical literacy with ethnography.In C.Lankshear & P.McLaren(Eds.), Critical literacy: Politics, praxis, and the postmodern(pp.81-104).Albany, NY: SUNY Press.[6]王强,陈亚玲.一线教师备课反思中的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07)[7] 王爱生.一线教师如何搞教育科研[J].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8,(18)[8] 一线教师的朋友 科研人员的舞台 行政决策的参谋[J].教育科学研究 , 2007,(01)[9] 郭潇潇.上海市中学地理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研[D].上海师范大学 , 2008 [10] 郑金洲.教师教育科研三十年的变迁进程[J].上海教育科研 , 2008,(10)[11] 周正.重庆南川市中学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 2002.
第五篇:工会组织要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工会组织要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安全生产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党和国家赋予了工会组织依法监督企业安全生产、维护职工权益的神圣职责。
在实践工作中,工会应当着力解决好如何履行职责,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解决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一、发挥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重要作用,是工会组织自身职责的要求
搞好安全生产,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体现了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积极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努力维护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的具体要求,是履行职责、维护权益的职责所在。因此,工会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依法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并把这项工作当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展示工会干部组织能力、展现工会组织作为、建树工会组织形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抓紧抓好。
二、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的监督作用,是工会组织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在目前的安全生产格局中,对企业安全生产最直接、最全面、最经常、最有效的监督,就是广大职工群众及其代表者——工会组织的“群众监督”。实行职工代表安全纠察制度,就是“群众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在生产单位配备以一线职工为主体的职工代表安全纠察员和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员,让他们以参与管理的身份,从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角度开展安全检查工作,他们了解安全生产现场各种各样的情况,深谙操作者的心理状态,更容易与操作人员交流沟通,工人也更愿意接受他们的安全检查行为。这样,将有利于形成复合层面的监督检查机制,使制度化的安全检查注入人性化的群体关怀。
同时,工会组织还要担任起监督企业安全投入和劳动保护的职责。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要有装备和设施等硬件方面的保证,光强调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和加强日常管理工作,而忽视必要的物质投入,是不可能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的企业为达到尽量压低生产成本、谋取更大利润的目的,忽视或减少安全投入,致使安全技术装备落后,教育培训工作滞后,安全保证系数下降。如何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就显得十分重要,工会组织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安全生产法》赋予了工会组织监督企业安全生产的权利,因此,工会组织要利用好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把促进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作为工会维权的重要职能,作为职工代表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监督安全投入费用的使用情况,检查安全投入是否到位,并有针对性地向企业提出增加安全投入的建议。对安全投入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要通过民主渠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从而与企业行政一道,共同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三、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是工会组织促进安全生产的基础
针对我公司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素质良莠不齐等现状,工会组织要把协助、督促企业做好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紧抓好。要充分发挥安全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老师傅的作用,积极参与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以每周三的井口有奖知识问答和周四的必知必会有奖问答为平台,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理论水平,全面打造知识型、学习型的职工队伍。
在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能力,要广泛开展职工安全操作技术的传、帮、带活动,积极选树规范操作、安全操作能手,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引导职工提高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能力。
四、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工会组织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方法
工会是群众组织,积累了丰富的“搞宣传”“搞活动”的经验。因此,工会组织就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各种形式手段,宣传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首先可以运用广播、板报和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价值观、安全方针、安全原则、安全理念和安全思想全面灌输到每一名职工思想当中;二是建立、巩固和完善适合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适应职工安全生产需要的安全文化宣传阵地。比如安全文化专栏、安全文化标语、安全专题广播等,使企业处处都有安全文化的展示,使职工处处都可接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三是通过各种活动,比如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以及妻子给丈夫、子女给父母写一封安全信等各种人性化的安全教育活动,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广大职工自觉安全生产,充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总之,安全生产是一件需要常抓不懈的大事,而工会应在其中扮演重要而独特的角色。工会组织应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使工会组织更加“有位”,更加“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