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知恩图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国旗下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存一颗感恩的心。
俗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的,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同学们,我们要懂得感恩。如果你不会感恩,幸福就离你远远的;如果你会感恩,幸福就会常伴你左右。那么,我们应该感谢谁呢?
首先,我们要感激父母,感谢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感谢他们搀扶我们走好每一步人生之路,为我们搭建快乐成长的舞台。
接着,我们又该感谢谁呢?我们要感激老师,感激他们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拥有智慧、拥有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奋发图强的信心。
当然,我们也要感激陪伴我们成长的朋友们。
“感恩之心”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化为“感恩的实际行动”,作出我们的回报。比如,在家里,我们可以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减轻家长的负担,努力做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在学校,我们可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取得优异的成绩,让老师开心。平时,我们可以做到不随地乱扔垃圾,还校园一个整洁的环境,回报学校对我们的培育。
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让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一颗感恩之心,永远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回报这个五彩的世界!
第二篇: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11月21日—24日期间,我校开展了“感恩祖国培养、感恩父母养育、感恩老师教育、感恩他人帮助”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此项活动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知行相统一、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懂得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社会的关爱。
一是“感恩祖国培养”是通过学生了解祖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等信息以及部分惠民政策,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感恩之心,开展“感谢祖国”征文活动和“歌颂祖国”演唱比赛来感谢祖国培养的恩情,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诚信、友善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社会教育。
二是“感恩父母养育”是举行《卧冰求鲤》、《弃官寻母》等孝道故事演讲赛,让学生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布置学生给在家父母“扫扫地、叠叠被、洗洗碗、捶捶背、敬杯茶”,给外出务工父母“写封感恩信、寄张感恩卡”等爱心作业,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是“感恩老师教育”是通过开展体验活动、献真情活动、尊师重教活动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之恩,学校举办了以“感谢您,老师”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以“师恩难忘,师情永存”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开展“向老师献真情”活动和“尊师重教”示范班评选活动 四是“感恩他人帮助”是开展“回想他人关心我”、“打个电话问声好”、“帮助他人做件事”等活动,表达学生对他人的感恩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与自信能力。感恩的主题是永恒的,是一项长期的活动。该校校长魏伟表示将感恩教育列入常规活动中,让活动更加人文化、趣味化。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进一步使每位学生懂得知恩、感恩,使每一位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师长,看待自然,能够以一种健康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和生活。
第三篇:12月国旗下讲话稿 珍惜点滴,知恩图报
12月国旗下讲话稿:珍惜点滴,知恩图报
珍惜点滴,知恩图报
伍成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珍惜点滴,知恩投报”。
同学们都知道,在自然界中,大自然给予蚕和蜂微小的生命,而小小的蚕以吐丝回报人类,小小的蜂以酿蜜回报人类,我们不得不佩服小生灵的不凡。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该以蚕蜂为榜样,珍惜人生中的点滴,争做有益于人类和社会的事情来回报人类、回报社会。人生值得珍惜的东西太多太多,需要回报的地方也太多太多,该从何处说起,人生几何,遂成为历代有识之士咏叹和探讨的主题。今天我想从最简单最重要的几点讲起,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勉。第一我们首先要珍惜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生。人生是由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荣耀与挫折、选择与抛弃、轰轰烈烈与平平淡淡、酸甜与苦辣、奔腾咆啸与涓涓小溪、伟大与平凡凝集成的一朵浪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即现即逝。人生短暂易衰老,我们要很好的珍惜人生,我们要尽量毋负人生,趁年少多学科学文化知识,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来以丰硕成果和伟大贡献回报人类和社会。
第二我们要珍惜生命之水。水虽无型,却有德有道,有勇有义,来之茫茫,去之荡荡;水虽无型,却安之如平,循之如理,方长能容,宽窄可疏,明察似教化,洗涤不徇私。水是生命之源泉,生命离开了水,生命就只能死亡。水支持和维系着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很好的珍惜它。我们对水的点滴之恩,更应该当涌泉之报,那就是要理解水,把水当朋友,节约用水,不浪费水,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守护好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
第三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时间只有去而没有回。对攻坚的战士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对经商的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求知的学生来说,时间就是知识的积淀;平常看时间就是早上太阳冉冉升起,朝霞把天空打扮得绚丽多姿,万道金光给大地带来生机,一切都活了,一切都动了,时间把人们唤醒,把生灵唤醒。晚晖渐渐隐去,夜幕降临,夜深沉,万籁俱静,等待明天展示生命的力量,这就是一天的时间概念。然而时间是公平的,时间让每一个人自己把握,哲人把握时间从大处想,从细微点滴处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同学们在实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希望大家珍惜在实校的每一分钟,每一时刻,每一节课,争分夺秒,抓紧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以优异成绩回报时间和学校、家庭和社会。第四我们要珍惜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关爱子女之心情的升华,也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不管父母从事什么职业,他们都为了社会工作,为了创造财富,为了养育培养子女,他们一般都会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非常辛劳,同时又对子女无比的关爱,倾注了父母的深深情感。作为子女应该很好的珍惜这份感情。古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道出了天下父母对儿女的深恩厚道,也道出了儿女应有的拳拳报恩之心。虽然父母不求回报,但同学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最好的回报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志成才。
第五我们要珍惜师生感情。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是珍惜师生之情、尊敬老师的光辉典范。他在致信给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时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作为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深受老师的教诲、关怀、爱护,虽然老师不图回报,但作为学生,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就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考上理想的学校,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将来超越老师,一辈子都不忘记老师。第六我们要珍惜粮食。有人说,“人是铁,饭是钢”,光有铁没有钢是打造不出好的用具来的。人不吃饭是绝对不行的。何况每一粒粮食都是经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相信每一位同学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背熟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同学是珍惜粮食的,但也有少数同学在这方面还做的很不够,每天我们吃完饭后都能看到有同学向残渣桶内倒饭菜。同学们可以每天注意看一下,早上残渣桶内倒掉的吃了一半的馒头和根本就一口也没吃的整个馒头和稀饭,以及中餐、晚餐倒掉的饭菜那么多,一天从学校食堂拉去农场的剩饭剩菜就有好几十桶,有没有人反思过这是一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呢?请记住,60年代以前艰难的生活可以演绎出许多生动的故事,苦涩的人生也变得有滋有味,那时的人们是何等的珍惜粮食啊。同学们,今天我们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资丰富了,粮食多了,但我们还是应该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以回报上苍对我们的恩赐。
总之,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以自己的真爱和无私奉献回报社会、回报人类。
最后祝全体教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全体同学们健康成长,学习进步!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整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整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爱国
“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爱国,是我们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情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虽饱受排挤、流放之苦,依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而以“生斯世,为斯民”为己任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如屈原、陆游、文天祥这样的爱国主义者还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弦高、申包胥、辛弃疾、岳飞、陆秀夫、史可法、阎应元、王夫之、郑成功等。到了近代,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产生了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洪秀全、洪仁干、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从古至今,爱国的诗篇数不胜数,爱国的故事史不绝书。
相关名言警句: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二:勤俭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明君尧看到有人挨饿受冻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大禹治水数过家门而不入,他们拥有天下但是生活却十分俭朴,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为天下人作出崇尚俭德的表率。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也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勤俭”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相关名言警句: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三:敦亲
敦亲,从狭义上说就是厚爱父母双亲。《诗经·小雅·蓼莪》篇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报。”意思是人人由父母所生,在长大成人之前,也由父母所养,享用的一切物质生活的基业也由父母所创,因此,奉养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敦亲,从广义上说可以包括兄弟友爱、夫妻和睦等伦理道德行为。儒家一向把“齐家”作为“治国”的前提条件。《周易》说:“正家而天下定矣”。《礼记》说:“家齐而后国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是人们应该信守的道义原则。
相关名言警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四:诚信
古人云:“君子一言,重于泰山。”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崇尚诚信,不论修身、齐家、治国,都十分重视诚信。《道德经》中说:“轻诺而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孔子也多次谈到诚信的问题,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孔子有一个高徒叫曾参,一天曾子之妻欲出门,幼子要一起去,其妻不答应,孩子哭闹,妻子就哄孩子说回来后会宰猪做肉给他吃,孩子不闹了。妻子回来后,看到丈夫正在磨刀,问他为什么,曾子说要杀猪给孩子吃,妻子惊慌失措,说当时不过是为了哄孩子而已,不要当真。曾子回答,如果孩子从小就在哄骗、欺骗中长大,将来成人后是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家长要说话算话。于是,曾参履行了他妻子对孩子的承诺。可见,诚信既是一种人格修养,又是一种道德行为。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进而整个社会才会和谐。因此,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基。相关名言警句: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轻诺必寡信。——《老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五:廉洁
古人云:“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经过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成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熠熠生辉。一代青天包拯、海瑞、于成龙恪守“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人生信条,抵挡住各种诱惑,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官,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范仲淹曾以直言而遭三贬,三起三落都不改其志,他为国为民,直言敢谏,始终如一,他先忧后乐的精神,廉洁奉公的节操,对时人后人的影响都很大。刘鹗曾说:“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相关名言警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六:贵和
古人云:“和气致祥,乖气致异”、“万事以和为贵”。和即和谐、统一,即相互支持、宽容、感恩。一个“和”字,包含了和气、谦让、体谅、互尊等。“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做事主张“和衷共济”,共事讲究“和睦相处”,待人注重“和蔼可亲”,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也因“和”而美好。但要做到以和为贵,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唯有宽容,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消融心与心的隔阂,才能创造和谐。历史上有不少靠一颗宽容之心创造“和为贵”的千古佳话,廉颇负荆请罪,将相终成刎颈之交,于是历史上有了著名的“将相和”的典故。“以和为贵”,铿锵有力的四个字,闪耀着中国传统智慧的灵光。
相关名言警句: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君子和而不流。——《礼记?中庸》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七:重义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不仅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孔子也曾说过:“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又说:“见得思义。”(《论语?季氏》)意思是说,利益是人希望获得的,但是不能见利忘义。而见到可以得到的,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这就是是古人崇尚的取之有道,见利不忘义的道理。
相关名言警句: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八:好学
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据《汉书》记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战国时期的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与之同朝的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西汉的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借着缝隙里的一缕烛光读书。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 “凿壁借光”,更不必模仿“悬梁刺股”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相关名言警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第五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第二讲 孝敬父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
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爱洒心间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一封别样的信(见附录),引导思考:你能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
设计意图: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
教师行为: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二.爱的回报
活动内容: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
活动内容: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
活动内容: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1)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2)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3)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4)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5)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6)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7)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8)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9)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10)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与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孝与不孝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通过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有许多可以辨析之处,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比如,成绩要不要告诉父母,本身很复杂。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这对学生自己也有利。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无孝子”。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予以归类。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最好策略。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选择。三.爱的反思:
活动内容:仔细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曾有过不善待父母的事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发生了怎样的后果?现在你对这件事又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这一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来体会父母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付出太少,从而增强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父母、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四.爱的传递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粮票的故事”。设计意图: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业:当你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你们要如何做才能体现孝敬父母,这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