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万顺情感教育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1:3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程万顺情感教育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程万顺情感教育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一篇:程万顺情感教育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情感教育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

摘要: 情感, 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 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相对于心理学和教育学而言, 情感更侧重于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待事物的态度及反应。更狭义一点, 数学情感则是指在人类的数学活动中主体对与他有意义的客体所产生的满足与否等心理体验, 在已有的许多研究文献中, 大都探讨的是情感对教学的促进 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 情感 教育

何谓情感教育呢 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育,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育。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好几倍。然而,多年来数学教学受 “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分数至上,大部分学生以失败的心态面对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受到挫伤,自信心受到严重摧残,数学成为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障碍。学生十之七八怕数学,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严重不足,反映了数学教育中严重的情感缺失。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必不能再忽视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教师情感的变化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积极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心境的愉快,对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对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都有着相当密切联系。实验已证明,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识活 1

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应。

可是,在现实教学当中,“唯师尊严”的观念仍普遍存在,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板着面孔、过于严肃甚至冷漠的不在少数,遇有调皮的学生,教师或严厉批评,或罚抄罚站。据调查,的学生认为教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多数时候僵硬而平淡,缺乏生气,这对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是不适的,甚至是残酷的。因此,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加强教师自身情感修养,尤其是数学教师,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少儿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加强文学、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从而提高自身情感修养。此外,要加强同学生的课外交流,主动找学生谈心,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还要挤时间同家长联系,特别是未当班主任的数学教师,更要补上这一课,采取电话、家访等形式,建立师、生、家长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情感教育的外部氛围。

二、激活课堂教学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倾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用别人催促,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地去学习、思考,才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

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设疑激趣,用数学知识的思维美、结构美诱发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带来了契机。某校学生反映,同一节课,采用多媒体与不采用多媒体,学习兴趣相差很大。

因此,用好信息手段成了情感教育的新的措施。第二,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现在十分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教师就教得愉快而尽力,学生就学得轻松而起劲。因此,教师要有和学生做朋友、做小伙

伴的意识,摒弃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思想,躬身或蹲下身来同学生对话;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对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沟通交流,科学地地评价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课堂里保持心情轻松愉快,而不是焦虑压抑;要多组织讨论式、表演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言行到思维都空前活跃。第三,要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毫无感情色彩,既枯燥又抽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应尽可能赋予它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质数和合数”可谓毫无情感因素,但在教学中,可尝试作如下设计:让学生把一个偶数写成两个质数的和,在黑板上写出:题目 „„当学生都得到成功时,让学生议议是否所有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质数的和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让学生选择一个个偶数进行尝试。边试边议,学生争议热烈,在学生争议不定时,教师简要介绍 “哥德巴赫猜想”,当学生明白自己探究的竟是 “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时,自信自强、奋发向上的感情油然而生。紧接着,介绍陈景润的成就和他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这自然会一方面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感到数学的无限乐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平时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价值缺乏切身的感受。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首先,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如开设 “数学游乐园”,让学生在游乐园里做数学游戏,如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智力竞赛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享受快乐,还可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用语言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记下快乐、进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或记下困难、挫折,倾吐心中的不快,使心情变得舒畅,以便调整心态,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数学手抄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数学书籍。查阅数学资料,积极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编进手抄报中。在办报的过程中,要选文、编排、设计、绘图等,这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创造美与欣赏美的快乐。

其次,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比如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个数,然后制成统计表,算出全班同学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个数。再运用估算、计算,得出这些塑料袋一周、一年会污染多少土地。在这种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中,学生自发地受到环保教育。同时,与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一下子生动起来,鲜活起来。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也正诠释了中国一句教育至理名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含义。

文题:情感教育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学科:小学数学

姓名:程万顺

年龄:22

职务:小学教师.地址:赣榆县厉庄小学

邮编:222121

电话:***

第二篇:论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问题学生”要用心转化,用爱感化

(佛山市三水中学 杨帮南)

[内容提要]:当今学校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先论述引起“问题学生”的内因和外因,从而进一步探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对策。

[关 键 词]:问题学生 内因外因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在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品德行为也差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我们应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利用相应的对策进行转化,对症下药。实践证明,“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自卑心理影响

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不被认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们在班里,家里总感到没有自己的位置,老是觉得不如别人,心里失去平衡、心态消极。在学习、处事方面不能放开,造成学习效率低,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认可和重视,积极性,兴趣受到挫伤,产生恶性循环。我们常常看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精神不振,神情呆滞,经常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没有兴趣,效率低。这时候他们就会出现上课睡觉、讲话、看课外书、不交作业、晚自修讲话,整天无所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二、自我封闭和逆反心理的影响:

这些学生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所以经常不被老师、家长、同学们认可;因此,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纪律也有了改进,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不关心自己,认为同学故意的避开自己,久而久之,他们心里就会觉得自己在班里好像是多余的人。可是,一旦犯了错误,成绩下滑,这时又极其容易受到批语、训斥。他们感到表扬、奖励没有自己的份,只有挨批受罚才是自己唯一的专利。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所以很多“问题学生”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对老师和同学经常处于猜疑、讨厌的紧张状态,长期如往,他们和老师与同学之间就无形中多了一道鸿沟。有的教师在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味的靠说教,训斥、写检讨书,甚至体罚等,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反而会造成学生的畏惧、恐慌和防卫等逆反心理的出现。

三、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影响:

这些学生大多数家庭结构不正常,父母离异多,单亲家庭使他们经常性产生失落感。有的家庭气氛不和协,父母经常吵架,让他们时时感到焦虑不安。不少的父母,尤其是从事经商或个体企业等行业,终日忙于外头的工作,经常外出,孩子或独自在家,缺少亲情,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在学生的生存空间中,社会生活占了很大的一部分,“问题学生”因为活动量大,社会生活空间就更大,也必然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不良的人际关系、文化环境、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等等。除此之外,学校个别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科学,职业道德水准低,教学水平不高,这样使得一些学校向“问题学生”转化。

以上这些原因的影响,严重阻碍着“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就要认真研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下面就来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第一、把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用心感化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研究其中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转化时,首先应当分析查明原因,分清类型,抓住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

行转化,才能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实现教育转化中,我首先认真把握“问题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调查。通过开座谈会、聊天等方式向班内的同学或“问题学生“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以前的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归类,总结出原因。此外还通过电话家访或约见家长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从而挖掘“问题学生”出现问题的家庭原因,以便从他们产生问题的源头抓起。另外,我在教育过程中从不歧视他们,而是和他们结成朋友关系,关心他们,经常找他们谈话,和他们交流思想,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是否有困难,使学生能够从感情上接受教师的教育。

比如,我班有个“问题学生”,他是转校过来复读的,家离学校很远,父亲在本地工厂打工,平时很少有时间和他在一起。他学习成绩较好,但由于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很多方面还不是很适应,特别是很想家,所以几次说要转学回原来学校。我多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该生在谈话时,态度非常端正,虚心接受,但几次下来效果不明显。后来,我从其他学生那里知道了他家境不是很好,还有一弟弟在读初中,母亲又是下岗职工,全家生活靠父亲二千多元的工资,另外老家里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他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我找到了产生问题的源头,我就和他促膝谈心,告诉他人穷志不穷,正因为家庭的特殊性就更应该认真学习,父亲用心良苦花那么多钱不就是为了将来你可以有出息吗。同时,我又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人穷不能志短,这样无形中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另外,我通过电话联系了他的家长,和他们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并要求他们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从此以后,我就经常地关心他,问寒问暖,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聊天、谈心事,并不断地和他交流我自己以前的经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慢慢地改变了,平时话也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也经常会和同学们一起打打球等等,“问题学生”就开始少问题了。

所以,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千万不要放弃,要捧出我们的爱心。细心观察他们,掌握他们出现问题的根源,然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还要多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密切配合、团结协助,使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变自责为自信,变自卑为自尊,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启发他们长善救失、积极进步、勇敢地面对人生。

第二、科学转化,抓住“闪光点”,从一而终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玛丽凯说过:“赞美是鼓励下属的最佳方式,应将批评像三明治似地隐藏在两个大大的赞美之间。”如果教师能拨开消极因素的迷雾,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心灵中的星星之火,星火燎原之势将不是空话,这样必然会让他们看到自己前进的希望和动力。对于“问题学生”的了解中,我发现这些学生本质并不坏,有的是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没人管教;有的由于家庭较差,自己总是认为处处比别人差,所以讨厌学习;有的是由于父母过分宠爱,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使他们目无一切;有的是由于交友不慎,产生厌学;还有的由于教师和同学的不漠不关心,使他们一天一天消沉等等。因此,要教育转化这些“问题学生”必须要静下心来,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半途而废,要不断加强教育,反复教育,从一而终。我们班上有另外一位“问题学生”,经常上课睡觉、迟到、甚至缺席,还有一些的违纪行为。面对他,我首先找出了其中的原因。他的家境很好,又是独生子,所以在家里他就是“中心”,他的父母都是个体户,天天忙里忙外的,所以这位同学在家里很少人管束。找到了原因之后,我就开始找他进行耐心的教育,这个学生一开始情绪不够稳定,很不配合我的工作。我就告诉他:“老师发现你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你乐于助人、思维也比较活跃,还有体育方面的特长,关键是学习不够认真,讨厌读书。如果你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你的成绩一定会有所进步,你也会成为一名好学生的。”他听了以后,从他的眼神中流露了惊奇和高兴。接着我就进一步对他说:“你的家庭情况我都知道了,你的父母整天在外,很少关心你,所以你觉得很孤独,你也很需要有人关心你、理解你,对吧?“这位学生听后很感动,他向我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学习。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天依然如故。于是,我又去找他谈话,继续加强教育,并且主动和科任老师取得联系,请他们多关心他的学习。另外,我组织了几个成绩较好的班干部成立帮教小组,对他进行全面的教

育。经过我多次耐心地教育,加上他自身的努力,他终于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在这里,榜样的力量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宽松和谐的班级体,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等情感得到淡化或抑制。

所以,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不能一味的抛弃、批评和训斥,而应该贯彻“多表扬少批语,多赞许少指责”的原则,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小小的进步,一点点的成功,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总结、思考,不断巩固取得的效果,做好“反复抓、抓反复”从一而终。这样,“问题学生”就会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问题就自然不存在了。

第三、以身作则,爱字当头,真诚相待

班主任对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有显著的言教,还有隐性的身教。以身作则,身正为范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必备条件和基本方法。作为班主任,自身的道德修养、心理品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教育水平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认为,班主任对待“问题学生”要有“八心”,即“爱心”、“真心”、“责任心”、“细心”、“信任心”、“宽容心”、“耐心”、“恒心”。教育的关键是爱字当头,“爱心”就是要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教师只有爱字当头,对学生以诚相待,彼此尊重、相互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定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探索”问题学生“教育转化规律时,我发现缺少爱是”问题学生“产生失落的普遍原因之一,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爱是实现教育转化的重要前提,如果我们让他找回曾经失去的爱,给予他们爱,这些学生就会重新树立起自信,他们也就不会有问题。

我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父母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她跟母亲生活,母亲很少和她交流。从此,他失去了父爱和应有的母爱。她开始不喜欢回家,喜欢一个人独自沉思,终于有一天她认识了一个比她大十多岁的男子,慢慢的出现了“早恋”的倾向,她开始非常讨厌她妈妈。我发现这个问题以后,马上找她谈话,我没有当场训斥她,也没有批评她这样做是错的,我首先说她这种现象很正常。然后我问了她几个问题:“你认为这是一种爱吗,还是其它?”、“他给了你什么,到底值不值得你这样对他?”、“你能主动坐下来和你妈妈聊聊吗?”等等,经过几次诚心诚意的聊天,她开始明白,对那男子的感情不是爱,而是一种寄托,一种依赖。针对她从小缺少爱的情况,我请她到我家作客,还让全班同学为她过生日,我还亲自送她一份生日礼物,希望她感受到身边的爱,重新找回自我。后来我也主动找她妈妈反映了情况,要求她妈妈多点时间关心她,多和她聊聊天。正是靠着这种真挚的爱,靠这种爱的教育,架起一座感情沟通的桥梁,让“问题学生”的问题在无尽的爱中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要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懂得而且体会到,不具备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的工作。”所以,我们对待”问题学生"不要害怕,只要我们倾注真情,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用恒心去引导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树立信心、改变自我,使自己从此不再有问题,我相信付出的劳动必定会有收获的!

参考书目:

1、班华、王正勇《高中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版;

2、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学苑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3、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

4、沈菊芳、金国忠“心理效应给德育工作的启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第3期。

第三篇: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做到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摘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关键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一、晓之以理。

首先,在德育中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入手,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这是对学生德育的主要任务。对学生讲清道理,提高道德认识,逐步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提高识别好坏、美丑、是非的能力,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的道德认识,往往有许多错误的概念和糊涂观念,如向老师反映班中存在的问题就会被认为“打小报告”、“出卖朋友”等。对于这些错误的认识,要从一些具体、形象、生动的实际事例中,提高学生识别好坏、是非能力。要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出发,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多角度的反复教育。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发生的言行和事情进行分析,弄清行为的后果,帮助他们正确的理解道德概念,逐步培养学生辨别行为好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好坏。

在一些平常的小事都蕴含着育人的内容,蕴藏着育人的契机,如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训练、奖惩制度、文明评比活动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德育无小事,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动之以情。

感情是信任的基础,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的内心体验形式。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马克思的名言“用爱来交换爱”,就很好地对动之以情作出了阐释。

学生虽然年少,但也有自己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满意或不满意的表露。当学生对自己老师有情感时,在他们的行为中往往表现为尊敬、乐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如果发生师生情感上的冲突,那么老师的话,学生就不爱听,甚至做出反对老师的行为来。所以说“通情”才能“达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一定要富有真情实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要以情激情,情理交融,激发学生与正确认识一致的情感。对学生要树立平等的观念,在情感上接近学生,缩短师生双方心理上的距离。做到以爱施爱,以情动情,真挚的关爱、细心的关怀无疑象涓涓细水流入学生的心田,如春风化雨迎刃而解。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同时,要善于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的故事、事例等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树立道德榜样。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具体的感人的故事,如一些烈士的英雄事迹,往往能激发起学生情绪上共鸣,形成巨大的感染力。因此可根据这些,在道德教育中讲讲如白求恩、邱少云的故事,观看一些电影,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激发学生各方面良好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区分善恶的道德观念。所以,学生的德育必须基于情感教育的上。

三、导之以行。

导之以行,就是建立明确的行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小学生的道德动机往往是不成熟的,很多受眼事物所制约;其次是非观念淡薄,对一些不良现象无动于衷;再次是道德意志比较弱,初期多是在成人的监督和鼓励下实现的,一离开,就无法自我约束。因此,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更需要在具体的行为事件中给以强化。比如,当学生好心帮助做某件事时,由于不小心,把事办砸了,这时,不能一味的去埋怨和批评,而是要帮助他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教导他正确的办事方法,以培养他良好的正确的行为方式。平常中可结合一些“爱父母、敬师长、学雷锋”的活动,对一些涌现的先进人物、事迹可大造声势进行表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明确前进的方向,培养自信心。又如,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不公要讲清道理,同时要经常表扬爱护公物做的好的学生,并能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明白如何爱护公物,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就会使学生把爱护公物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就是要在道德行为的训练上下功夫,要严格地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形成牢固的道德习惯

四、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就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不间断进行,在反复的行为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

首先,要经常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作出肯定和好评,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便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他们正确行为及时肯定。对出现不好的行为,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第三要对学生的心理和意志进行正确引导和培养,培养他们自控自重的品格,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

小学生的意志还不是很坚定,还比较薄弱,自制能力差,在一些行为中会反复出现好和坏的表现,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抓反复、反复抓,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同时要做到社会、家庭、学校共同重视,想到配合、支持。

“知、情、行、意”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第四篇:程万顺数学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题目:混合运算

作者:程万顺

职务:小学一级教师

简介:

程万顺,男,23岁,2006年夏毕业于连

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年于厉庄镇中心小学任教

至今.《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通过让学生读题,使学生在“读一读”的过程中弄清题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再让学生“想一想”,思考解题的的方法与途径。让学生在想一想中理清解题思路,发现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列出解题的算式,初步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3、最后让学生讨论:这样列式确实很方便,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呢?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符合我们对题意的理解呢?从而得出无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让学生在“议一议”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再次感受运算顺序规定是结合生活实际而规定的,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背景、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是在四上学习了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也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内容分三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教学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二段通过例2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三段通过例3教学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结合混合运算,安排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知道: 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本册教材的前两部分内容里没有教学新的运算顺序,只是加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或算式的小括号里都要先算乘、除法的认识。在第三部分内容里的中括号是新知识。教学目标设计:

1.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结合混合运算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 63÷9×6 25+36÷3 师: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二、学习新知. 1.情景导入

师:"我们校将进行打花棍儿和抖空竹训练, 出示多媒体数学信息:一根花棍12元。一副空竹15元。

老师将购买3根花棍和4副空竹。该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 A、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

B、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 C、你能列分步解答吗?(2)指名回答。师板书: 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答:应付96元。

师:能把它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说一说么?能根据分步列式 和以前学过的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吗?

12×3+15×4 师:这样列式确实很简便,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根花棍和4副空竹用去的钱?

(3)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4)师:确实是这样的,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人们的思维习惯,我们数学中统一规定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试一试:150+120÷6×5 师: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

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四、游戏加深更熟练

1、改错,故意出错考考你!P36(2)让学生在错中体会和领悟计算时该注意那些。

2、趣味数学:

(1)初步感受运算定律

P36(3)先完成第一组题,有什么发现?再完成第二组题,有没有同样的规律?

(2)选择题(根据列式选择正确的问题)180+ 120÷2×3 A、校园里有打沙包的同学180人, 跳房的同学120人, 打沙包的和跳房的总人数是滚铁环的2倍, 跑马城的人数是滚铁环的3倍, 跑马城共有多少人? B、校园里有打沙包的同学180人, 跳房的同学120人, 跳房的人数是滚铁环的2倍, 跑马城人数是滚铁环人数的3倍, 打沙包的和跑马城的同学共有多少人

(3)给算式加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3 3 3 3=1 3 3 3 3=2 3 3 3 3=3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书上4,5,6题(应用题).板书设计: 12×3=36(元)15×4=60(元)

36+60=96(元)答:应付96元。

12×3+15×4 =36+60 =96(元)答:应付96元。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四年级下学期的《混合运算》是在上学期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的提升,包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虽然与上学期相比运算的步骤多了一步,但方法并没有改变“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算式中只含有乘除法或只含有加减法,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中括号”是学生第一次遇到,但有了上学期“含有(小)括号的混和运算”的学习经验,学生学习起来并没多大困难,在运算顺序上“是先算小括号里的还是先算中括号里的”,在一次结合例题比较分析后学生很容易掌握。

尽管如此,学生的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度不在于运算顺序,难度在于“括号”,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时(部分填空题以及文字题、解决问题),学生对于括号的使用经常出错:应该用括号的不用括号,不需要用括号的却又使用括号。我想到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列式以后再看一看自己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符合题意、自己使用的括号是不是都是必要的。

第五篇:(教学叙事)浅析“动之以情”的教育管理方式

教学叙事

浅析“动之以情”的教育管理方式

袁中华

“动之以情”,这似乎是老师转化问题学生工作的金科玉律,又像是老师工作的一把万能之剑。一些人认为对问题学生,只要老师高举这把万能之剑,问题就便会魂飞魄散,回归正道。然而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似乎感受到这“动之以情”的万能功力有所动摇了„„。

这位问题学生名叫黄淼,是七0七班的一个高瘦男生,好像家庭环境不错,从学生的口中得知是从县民中留级到我校再一次读七年级的,成绩在年级四五十名左右,浑身迷漫着一股公子哥儿气,走路也是一摇三晃的。当我特别注意到他时,是在本学期的第三周。当时,正开始上计算机操作课,同学位都按要求带好了笔记本、书和凳子进入微机室,而他确是两年空空什么也没有。我就叫住了他问是怎么回事,他说忘带了,笔记本还没准备好。我说如果当时忘了但看到同班同学都拿了凳子,你也该记起来呀!笔记本我下次课再检查,但凳子你得马上下去搬上来。余是他在比较不懈的神态中去搬了上来,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

再随后的几周里,我逐步发现该生总是表现出迟到,上课讲话,习惯性的接老师下嘴,早退,上操作课时在老师不注意时玩游戏等缺点。于是我把他列为重点“教育对象”。偶尔下课后就找他单独谈话。每次的谈话似乎也认真的听了,态度也比较端正,而且我有时还拿一根像词块模样的小棒,敲他掌心几下,并对他说让他长长记心,好像这些他都能够接受。只是管不了多长时间,老毛病又同样犯。特别是上课讲话,我不得不很多时候让他站在讲台边听课。为此还与其班主任沟通过,都是一致认为性格习惯上有很大问题,只是在班主任面前可能收俭了一些,于是一起共同讨论了像他这样的学生该如何去管理等等。

其时我认为七年级的学生,只要对缺点认识比较深刻,是一定能改正缺点的。然而事与愿违,在四月下旬的一节操作课时,居然旷课了。这一次,我便拿出校规大旗,指出他所犯错误的程度,要上报政教处严肃处理。殊不知他却很诚恳的检讨自己,说是一时犯傻,希望给个机会,保证改正,并一再请求我。我就答应了,并以此为条件让他引以为介,不要再犯。

由此几周该生情况稍微收敛,按时上课,并没有太大的违纪。我心中窃喜:看来有时和问题学生来个“君子协定”,转化工作还是凑效的。

然而,好景不长。六月中旬时,该生“旧病”复发,此时已从原七班转到六班,又一节操作课不见了踪影,让学生到教室找也没有看见,而是在要下课的时候接到一个体育老师的电话,说他抓到一名没有上计算机课的学生正在厕所抽烟,于是我马上到操场上领了回来。语重心长,讲读书的重要性,谈做人的基本要求,找出我和他之间的协定,重复亲人及老师对他的期望。起初,他低头,静听,待我讲完后,他说了一句:“我马上就去给班主任认错就行了。”听了这句话我真的是非常生气了,然后说:“你难道就以为自己的成绩好一点,班主任就会网开一面,让你违反校纪校规吗?做任何事情都是要先端正态度才能真正成就一翻事业的,像你现在这样的思想是对自己没有一点好自处的”。如此教育一翻后,我就将此事告诉了其班主任于。

此后,我和他就象猫捉老鼠一样,重复进行着谈话,协议,站着听课、或者长长记性什么的。直到本学期结束,他都一直没什么改变。

有时静下心来想一想,我对该生的工作指导思想就是企图“动之以情”,用真情唤真心。现在想来,当时大错特错。总结起来,至少应吸取以下几点教训:

一、对于屡教不改的违纪者,应该及时上报政教处,就该说政教处对这样的学生应该有一套明确的制度,或者动用校纪校规,及时处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以成方圆。对违纪学生的处分,并不是“无情的打击”,而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爱。至少能及时地让他明白,违反校规必遭处分。同时,动用校纪校规,也是树立校纪校规的威严,让学生知道,校规非儿戏。从而唤醒他们的畏惧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若对某一情景产生畏惧感,则会收剑举止,不会轻易做出“越雷池之举动。”

二、任课教师必须与班主任做到更加及时的沟通,找到更加贴切的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教育管理。

人非草本,孰能无情。诚然,面对十二、三岁的男孩子。应该更加耐心细致的加以教育和关怀。

以上就是本人经历的一段教育故事,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动之以情”在育人中的作用,它告诉我,动之以情确是转化问题生的方式之一,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下载程万顺情感教育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程万顺情感教育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科学课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指他对什么感兴趣或对什么不感兴趣。小学生科学情感就是指学生对科学事物和在科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英语中的情感教育

    英语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通过"国培"课程学习,我开始多方面采用情感教育,让学生探索发现的方式来学习。......

    道德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道德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藁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张月肖 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而情感又是人生命中最核心的内容。所以道德教育应该......

    浅谈数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科的实际情......

    浅谈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致远高级中学周云花 提 要: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来说,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更是不容忽视。本文论述了......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贺艳 菊 项城市正泰博文学校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项城市正泰博文学校九年级 贺艳菊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

    中 学 章 程

    阿图什市上阿图什乡依克萨克中学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本章......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情感教育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快乐学好化学。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心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