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节演讲稿——今天,你学会感恩了么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今天,你学会感恩了么?
11月24日是感恩节,这是一个外国人的节日,但犹如圣诞节一般,它也在中国流行开来。感谢某人,成为节日当天的主要内容。近来,学校以感恩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我们班也随之举行以“感恩,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这次班会以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父母、老师的,应如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为主要内容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学会了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小树享受阳光,回报给大地的是一片绿意;庄稼享受阳光,回报给人们的是一年的收获;我们同样享受“阳光”,对老师父母应该回报什么?
老师用辛勤的汗水,传授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上课注意听讲,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撒谎欺骗老师。
无际的海洋没有蔚蓝的天空宽广,而蔚蓝的天空却没有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深厚。在家里我们是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父母为了让我们来上学,不惜脸面,精力、财力,希望我们在学校成人、成材。天底下最疼爱我们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没有父母,我们来不到这个世界;没有父母的关爱,我们不可能长到现在;没有父母为我们提供优越的条件,我们就没有求学的机会。
一个人不管他有什么样的不足,但只要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就一定是个不断成功的人,一个生活幸福快乐的人。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感恩之心。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和心愿。学会感恩,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第二篇:小升初作文题目今天你学会感恩了么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小升初作文题目:今天,你学会感恩了么?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今天,你学会感恩了么?
11月27日是感恩节,这是一个外国人的节日,但犹如圣诞节一般,它也在中国流行开来。感谢某人,成为节日当天的主要内容。近来,学校以感恩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动。我们班也随之举行以“感恩,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这次班会以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父母、老师的,应如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为主要内容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学会了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小树享受阳光,回报给大地的是一片绿意;庄稼享受阳光,回报给人们的是一年的收获;我们同样享受“阳光”,对老师父母应该回报什么?
老师用辛勤的汗水,传授我们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上课注意听讲,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撒谎欺骗老师。
无际的海洋没有蔚蓝的天空宽广,而蔚蓝的天空却没有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深厚。在家里我们是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父母为了让我们来上学,不惜脸面,精力、财力,希望我们在学校成人、成材。天底下最疼爱我们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没有父母,我们来不到这个世界;没有父母的关爱,我们不可能长到现在;没有父母为我们提供优越的条件,我们就没有求学的机会。
一个人不管他有什么样的不足,但只要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就一定是个不断成功的人,一个生活幸福快乐的人。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感恩之心。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和心愿。学会感恩,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这篇演讲稿,叙事完整条理。作者能够紧扣“感恩”这个主题,通过列举老师、父母和“我”的做法,感受到“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和心愿”,表达了“感恩,从我做起”的美好愿望。
第三篇:标杆网点 今天你“7+7”了么
今天你“7+7”了么
“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
“站相迎,笑相问,双手接,快速办„„”
近日华兴支行各营业网点逐步导入柜面服务“7+7”规范,即“望相迎、笑相问、双手接、快速办、双手递、巧营销、望相送”7个标准动作和“您好!请坐!请问?请稍等!请核对,请签名。请收好,请问?请慢走!”7句标准用语。
柜面服务“7+7”规范的导入有效满足了客户的潜在需求。一是“7+7”规范以微笑加有声的服务和充分的目光交流满足客户受欢迎的需求。二是“7+7”规范以标准动作和标准用语取代已有工作习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客户即时服务的需求。三是“7+7”规范以“举手招迎礼、请示入座”开始接待客户阶段;以“专业提问、简短应答、专业解答”进入理解和帮助客户阶段;以“结束语、温馨提示及点头送客礼、继续下一个叫号”进入送别客户阶段,全过程认同客户被理解的感受。
柜面服务“7+7”规范的导入也极大推进了柜面业务的职业化进程。当今的客户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问候、办理业务的快速,而是要通过与银行的沟通交流和深层次的探讨,实现自身感受的需要和财富的保值、增值。微笑的“7+7”服务让每位员工在快乐的工作中实现最好的自我,建立了一个客户尊重、领导认可、自己满意的服务工作模式。支行每一位员工在服务中关注客户的每一种期待与需求,每一声赞许与批评,他们努力在改变自己每一天设定的行为目标,每一处的服务流程。
我们将继续践行微笑中的“7+7”服务规范。作为柜面一线的员工,当看到客户进门走向柜台时,我们立身面带微笑,亲切地打招呼,让客户感受到你在欢迎他、尊重他,拉近彼此的距离。办理业务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微笑,为客户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让客户将等待的过程变为一种享受的过程。若在服务中有所失误,礼貌地道声“对不起”,附之歉意的微笑,客户也会用谅解与宽容的微笑来回应你的。办完业务后,我们微笑着和客户道别,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对这样的微笑中的“7+7”服务,每一位客户都会为之心动。因为真诚的微笑是沟通的桥梁,是融洽与客户之间关系、增进与客户之间感情的润滑剂。微笑中的“7+7”服务不仅是自身修养的体现,更是善待客户的象征。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善待,以真诚服务来换取客户真情,以此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社会的认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篇:感恩节演讲稿2018与感恩节演讲稿_学会感恩
感恩节演讲稿2018
今收短信一则:向生活说一声感谢,感谢你告诉我什么叫精彩;向坎坷说一声感谢,感谢你告诉我什么是人生……
原来今天是感恩节,昨天才写些感恩的文字,那是无意识的,没想到这么巧合,不过今天又想还要多写几段,尽管还要修改重要文件,但还得把心中的话儿说完。
我是教育工作者,自然还要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记得在今年暑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我曾提出要加强感恩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当时还专作了一个专题讲话,也曾在这里写过一篇《关于感恩教育》,现再次旧话重提,老调重弹。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它教诲世人,当我们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然而,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日渐为当代大学生所遗忘。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这种现象折射出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西方有个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感谢上帝给予人类的一切。基督徒饭前会做祈祷,感谢上帝给予他们食物。其实我们也应该像虔诚的基督徒一样心存感恩。我们要提的感恩就是在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作用的人和事物的一种感激与真情回报,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在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也特别注重知恩图报、礼尚往来,对于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之人都是深恶痛绝。所以,感恩也是人的职责和使命,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人性善的反映。每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作为一个接受教育而又仍处于消费者角色的学生学会感恩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感。这是感恩教育的基本意义。可以说,在宏观上看,感恩意识是维系我们传统人情社会的一种纽带,而对于个人而言,感恩教育又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的恩情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
人。当然,感恩并非人的天性,需要感恩教育的点拨。在物质利益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在物质财富也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在凡事都讲求一个“利”字的今天,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个人利益的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似乎越来越大了。很多人开始变得冷漠和健忘,不惜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包括感恩心在内的很多珍贵之物。因而,人们的心灵便在许多时候得不到足够的慰藉。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感恩教育有助于人们摆脱对金钱的一味追求,有助于人们人格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唤起人的感恩心和感恩情。由此可见,实施感恩教育是帮助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学校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要教育学生对父母的养育应怀有感恩之心。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的爱。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爱最多的便是父母。因此,我们首先要感恩父母。对父母的养育,我们应心存无尽的感恩与报答之情。如果连父母养育之恩也漠然置之,又如何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来自社会的体恤、来自自然的赏赐。
其次,我们要教育学生对师长的教诲应有感恩之意。随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尊重教师已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然而,在校园里,无故旷课,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对老师的辅导答疑,连句“谢谢老师”都不会说的学生并不鲜见;更有甚者还对老师的教育管理不满不服而与老师大吵大闹。总之,感恩教育的缺乏,感恩意识的缺失,带来教师的付出得不到认可和尊重等不和谐现象比目皆是。在学生的成长中,无不凝结着教师的辛勤劳动。今天的学生更应该像毛泽东当年尊重、感激徐特立那样,尊重、感激自己的老师,学会尊重老师的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及尊重老师的创造。
再次,我们要教育学生对社会的救助应存有感恩之情。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学生更应懂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的真正涵义。xx年,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一则“月月领取救助款,从不写信给恩人,这些大学生要补道德课”的消息报道说,自1996年夏开始,经《福州晚报》牵线搭桥,得以圆了大学梦的逾千名学子,已有近400人完成学业,但这中间只有不到一成的学生与资助者有过信件往来,表达过感激之情,写过两封信的不足lo人。我们部份学生只知道受恩,并没有知恩感恩,反而还有不满情绪,既不认真学习,积极工作,还经常给学校和社会的管理添乱捣乱。
在现实中,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谁个不曾施恩,谁个不曾受恩。“施恩勿念,受 恩勿忘”,永远是我们的处世情怀。二战期间。上海市民曾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一千多名犹太难民免遭法西斯杀害,为了教育一代又一代以色列人不忘中国人民的大恩大德,以色列政府把这个历史事实写进了他们的中小学公民教育读本。还有,韩国小学生胸前都挂着一个“孝行牌”。牌的正面有父母像,背面有孝敬父母的格言与规定,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对照“孝行牌”默想自己做得怎么样。以色列和韩国的这种感恩教育让人钦佩,更促人深思。其实,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恩惠,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周围的人也有恩于我们。每个学生都应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努力塑造完美人生,努力把孝心留给父母,把关心留给他人,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留给祖国,把信心留给自己。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对教导自己的老师都不在意、对自己的恩人都不感激,何谈今后关心民生、贡献社会?一名合格的学生,无疑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这其中既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一颗感恩的心及完善的人格。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懂得珍惜老师的启蒙、教育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体会国家、社会与他人的资助之恩。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认真地学习,积极地工作,愉快地生活。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地是在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唯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人中学教育教学范围。学生在考入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学术理论的研究上,关心最多的是就业问题。一些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这与学校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普遍的情形是感恩教育在小学、中学、大学校园中被忽略甚至被遗忘了,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既然小、中学感恩教育没有落到实处,高校德育理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
我们还要教会学生施恩不图报。施恩不图报是感恩教育的最高境界。一个人不仅应当知恩图报,还应当抱着慈悲的心理去帮助自己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即施恩。施恩是人的高级情感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的表现。施恩的前提是不图报的,否则,施恩者就不会心情愉快地去帮助别人了。只有达到了施恩不图报的境界,才能真正地拥有高尚的的信念和品格。
感恩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超越。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而社会价值则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依赖思想和寄生心理,让其树立自立意识和责任观念。给学生创造自立的机会,通过自立的实践,他才会体验生活的艰难,懂得珍惜;才会懂得理解、尊重和同情他人;才会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才会由衷地感激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周围关心他的人。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培养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他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首先就怎样对待别人。只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他才会理解、同情和尊重别人。有了对他人的理解、同情和尊重,才会懂得为什么要学会感恩以及如何感激和回报他人,才会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盲目攀比,才会懂得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家庭出身,只能选择回报。
在学校,在家庭,在很多合适场合,我们可以更多的讲述与感恩有关传统故事。故事可以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也可以是传统的故事,如《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王详“卧冰”、庾黔“尝秽” 的故事,还有“割股疗亲”、《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我们可以引导学习与感恩有关经典文学作品,如:汉代李密的《陈情表》、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等等,虽然有些作品是大家在中学时已学过的课文,但完全有必要去重温作者的思想意景;我们还可以开展专题感恩教育文娱活动。学校和学生团体可以组织编排一些相声、小品、话剧等,当然,还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学唱一首歌,如彭丽媛的《报答》、郁钧剑的《母亲》、戴玉强的《儿行千里母担忧》、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等等,开展专题感恩教育文艺演出。
在感恩的校园环境和教育氛围中,我们一定可以对许多事情都平心静气,一定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一定可以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一定可以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一定可以大力推进和加快和谐校园的建设。
感恩节演讲稿:学会感恩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
感恩无处不在。我站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就是感恩。感谢老师们同学们的支持,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感谢父母的生育与培养,也要感谢我自己的付出。因为感谢着这些,我今天便站在这里了。
宗教是最崇尚感恩的。他们感谢天神,感谢主。当然,我们感谢的,远比他们要多很多。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
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感恩是画笔。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清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种多样的艺术。
常说:“三有三为。”
心中有祖国,为祖国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伟大的祖国么?
心中有集体,为集体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温暖的集体么?
心中有他人,为他人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生活中的每个人么?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的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学会珍惜你的幸福,学会感谢你身边的一切,因为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
第五篇:你尊重宝宝了么
你尊重宝宝了么
妈妈们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给宝宝拍写真照,做成一本价值数千元的精美相册,炫给朋友们看,或是上传到热闹的网上聊天室,给所有热衷于此道的妈妈看。
“口水滴下来的小模样好可爱呀!”
“这一对更妙,真真的金童玉女!”
说实在的,眼下的儿童写真着实令人爱不释手。写真馆里服装成百上千套,男孩子的西装小礼服、休闲服,女孩子的公主裙、淑女装……拍摄技术也高,穿戴打扮好,制作出来,个个宝宝赛明星。
我也带自己的宝宝去拍照――哪个妈妈能抵挡这样的诱惑呀?去的那天正好宝宝精神不好,天又热,在写真馆,摄影大灯一照,宝宝又局促又难受。摄影助理挑的又正好是一套皮衣――要配一辆暴酷的摩托车嘛。因为宝宝不肯笑,拍摄折腾了很久,最后,5岁的宝宝怯怯地看着我说:“妈妈,我热,想脱衣服。”我伸手到他的皮衣里面:汗流汩汩;再摸宝宝的头:大汗之下居然还火烫。
我家宝宝穿皮装骑摩托的照片洗出来了,很酷。但那之后,只要看到好看的写真照片,我就会想拍摄的时候宝宝是不是很受罪。也许,很多小宝宝根本不明白这是在干什么,其荒谬就好像人给宠物穿上漂亮的猫狗时装,把它们染得五颜六色去参加比赛一样。
再想想吧,有多少时候,是成人觉得很可爱,而孩子们会觉得很奇怪的?譬如家长们会叹着气说:“现在的孩子们多幸福啊。我们小时候,生活条件差,怎么可能像外国电影里的孩子们那样,去参加正装派对呢!”然后,很满足地看看被打扮得西装革履或是长裙飘曳的小宝宝们――即使他们只不过是身着“正装”爬行在地板上。
结论是,我们不尊重宝宝。我们把自己的喜好、幻想、审美强加到了还不会、还无法抗议的宝宝们身上,把他们变成了玩偶,自己也成为蛮横的专制者。这对宝宝们来说是多么无奈啊。
看来,要爱他们,我们首先要体会他们的感受,并且尊重这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