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年孤独》开题报告[精选]
论文题目:《百年孤独》的意象分析
学院:文学院
专业年级:09级对外汉语
学号:0950130031
姓名:吴优
指导教师:阎伟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许多年之后,面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莫言将会想起他在《百年孤独》中文版授权发布会上的讲话。2011年获得正式授权的《百年孤独》中文版的首发式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被很多人认为中国的“马尔克斯”的著名作家莫言在发布会上坦言,他花了二十年时间才把这本书读完,而且,这二十年来”始终在跟马尔克斯搏斗,很痛苦”.。读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紧接着是遗憾:自己为什么早不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呢?在中国人的经验里,在我这样作家的乡村经验记忆里,类似于《百年孤独》里很多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可惜我们知道的太晚。莫言说,他读到小说中“墨西哥人拖着磁铁把小铁盆吸着跟他走”时,自己就开始写小说了。中国籍作家在与诺贝尔文学奖108次擦肩而过之后,莫言终于摘取了这一桂冠。诺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在授奖词中说:“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他的故事创造了一个他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微观的世界。在其喧嚣纷乱、令人困惑但却令人信服的确定的现实中,它反映了一个大陆及其人们的财富与贫困。”读马尔克斯就像喝茅台酒,在知名作家苏童看来,“他的作品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经典,读经典的感觉就像喝茅台酒,什么时候喝都会觉得好喝”。中国不少所谓先锋小说家,除莫言外,余华、苏童、陈忠实等人自己承认,他们正是喝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酒后完成文学创作启蒙的。
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扛鼎之作,马尔克斯长篇小说代表作《百年孤独》已风靡世界40余年,全球总发行量累计超过千万册,其文学成就足以媲美《乱世佳人》、《战争与和平》等经典。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括弄的正确途径。
不难发现,在国内外,对《百年孤独》的研究已经数不胜数,其中大部分是从小说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文化视角等方面去分析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大致有三条:一是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二是孤独的主题;三是对《百年孤独》底蕴的探讨。在诸多的文本解读中,《百年孤独》的意象研究略显不足。本文试图以意象分析为研究契机,探索《百年孤独》中意象与情感及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并在小说的艺术凸显中,探索马尔克斯的精神世界和独异的文化思考,以形成对马尔克斯小说的又一言说方式。
读过马尔克斯小说的人都会体会到马尔克斯小说给人的一种特别的荒诞气息,而这种特别的气息来自他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但是若单纯地把这些认为是马尔克斯小说在艺术上的最主要特征就不太准确了。我认为,马尔克斯小说的特征主要还是表现在他的意象性上。马尔克斯是个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作家,他在想象的世界里确立自己和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而他的想象主要是通过意象向读者表现的。意象是一种隐喻性很强的象征,它是艺术想象的载
体,意象具有典雅凄冷,空灵婉秀、魔幻迷离的审美风格,它提升了小说的表现力度和审美风格。夏之放在《文学意象论》中提出,审美意象是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文学是以语言符号为媒介的审美意象系统,”他指出“象”的本质特征是:“它们都已不是客观事物的物理现象(物象),而是主体的心理现象(心象),是意中之象,是渗透了主体的理解(意义、意念)、情感(意味)和行动倾向(意志)的„象‟。”传统以来,意象都是作为中外诗歌界的一个批评术语,一说起意象我们马上就会想到是我国古代众多诗人以及外国现代派中一系列“意象派”诗人。而小说和诗歌向来是相通的,在众多小说中同样也包含着许多意义丰富的意象。作为西方现代派作家的马尔克斯,在某种程度上说,马尔克斯小说超越了其他现代派作家纯粹的“形式主义”,其小说更具可读性,原因就在于其创作呈现明显的意象化趋势,他超越了单纯的形象化描写,走向更深层次的意象化创作,以整体多义的意象引发读者更多的想象思考。他的小说通常通过“意象”这一特殊的载体来表达他对生活、生命、历史独特的审美关照,他的意象是具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这也使他的作品颇具许多神秘的色彩诱人深思。想想莫言笔下的类似于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的“高密东北乡”,想想他的“我爷爷”、“我奶奶”的叙述方式,谁也不能否认里面有《百年孤独》的滋养。韩少功笔下创作的《爸爸爸》中的畸形儿也从加西亚。马尔克斯那里汲取了重要的养分,刘索拉给《蓝海绿天》的主人创造了一个布恩地亚式的虚虚实实的灵魂,至于王安忆的《小鲍庄》中,那七七四十九天的大雨,那侄儿和大姑不安分的情欲,更是直接受到《百年孤独》的影响。
关于《百年孤独》的产生,马尔克斯大量运用了那些童年时代听过的故事,传说,带人进入一个令人迷惘困惑的神话世界,又让人深切地感受哥伦比亚和拉美国家真实的历史,古老的拉美文化的心理积淀,通过那里人们百年的盛衰生活,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能深切地感受到活生生的原始意象,领略到一代代拉美人在命运面前的孤独、焦虑和困惑,挣扎在一个又一个的神秘怪圈中。整部作品,俨然是一部意蕴丰富而深刻的史诗。文中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先知能力,对于生死的超脱,在制作小金鱼时的神秘和恬淡,作品中象征美丽的女子的离奇升天,为自己编制裹尸布女子的死亡描写,以及同胞兄弟名字的转换及回归过程都是作者对于人类的感应,预见和宿命的理解和表现,这些细节充满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思考,以意象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思考。这部作品无论是情节,审美,思想都表现了作者相当的实力,《百年孤独》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前进进一步表现出来,那些意象和思考,或许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小说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量,是因为它深深的根植于拉丁美洲、哥伦比亚的民族土壤中,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一个不失其真的独特天地。正如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词所说:“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城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以新闻报道般的准确性展现出来。
本文拟从文学审美意象的角度对这部小说做一番考察,力求从细微处窥探其精妙之处。在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这个文学王国内,充溢着一系列的文学意象群,譬如具有神秘意蕴的“羊皮卷书”,象征了马尔克斯对拉美民族忧患的“猪尾巴”,预示了悲剧爱情发生的“黄蝴蝶”,折射出拉美屈辱痛苦近代史的“香蕉热”等等,所有这些意象,在作家构建的小说文本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从作品文本表层审美形式的生成这个角度而言,还是在表现文本深层的审美意蕴的意义上来说。大量文学意象的运用,体现出作家对于意象营构的美学追求与小说叙事的“意象主义”特质。我们可以从审美意象这一角度来解读《百年孤独》的艺术世界。以期收到“管中窥豹”之效,从整体上对《百年孤独》的创作作大致的研究。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综观许多研究者多年来对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研究状况,大部分是从小说主
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文化视角等方面去分析研究。在众多的文学评论中从三方面提及了意象分析,一是对《百年孤独》中意象的性质及深层意蕴的探索,一是从意象分析的角度比较与我国文学作品不同的文化观。
1、意象的性质及深层意蕴
马尔克斯的主要文学成就就是在运用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上有独创精神,借助象征、夸张、神话典故等写作方式,将魔幻与现实交错成一部意蕴丰富的史诗性作品。百年孤独中虚实结合的写法,展示了一个神话世界,使其中丰富的意象具有了“魔幻性”“象征性”。
首先,小说中阿吉拉尔死后竟幻化成鬼魂出现,这个鬼魂一直烦扰布恩地亚,促使他们背井离乡,走进奇幻的另一个世界。其次,在马贡多这个奇异的世界里,他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赋予了神奇色彩。诸如飞毯、磁铁。床单等都仿佛有了灵异性,充分的展示了一个魔幻世界。再次,小说运用了神话故事,《圣经》《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等故事的引申加重了“魔幻性”的色彩。
这部作品首先象征的是现实社会,在一个象征背景下展开,把事实与虚幻结合在一起。当小说中的布思地亚夫妇来到马贡多,发现城里的房屋都是用镜子做的墙壁,“镜子”在此就象征性隐喻了一个海市蜃楼的世界。而且是由梦进入的,就注定了被彻底毁灭的命运。马贡多这个虚构的城市是对现实的反照,时间的循环也预示着布思地亚家族的命运。作品中还提到马贡多村的人突然得了健忘症,而且传遍了全村,从而人们不得不用贴标签的方法来提醒自己,这就象征性的隐喻了拉美人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另外,作品中一些生活的事物都赋有了象征意义,譬如:黄色象征死亡、蝴蝶象征爱情、蚂蚁象征毁灭等等。此外,作品还运用了夸张、讽刺手法,如:奥雷良诺发动了32次起义;一场雨下了4年11个月零2天;“民主”选举时士兵收缴猎枪、砍刀甚至厨房里的菜刀……就这样作者运用各种手法构成了一个象征框架。然而,作者并不只是纯粹的在讲一个故事而已。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还会发现更深层的意蕴,这也正是作者的艺术手法高明之处。
作者把现实放置在一个魔幻的世界里,就是采用了隐射的艺术手段揭露当时的社会丑恶。马贡多其实就是拉丁美洲的缩影,马贡多人在生存中斗争,从而循环往复,停滞不前,而现实中的拉美人也同样为生存而斗争,走入了命运的轮回。拉美人因为科学的不断发展而感到迷茫,这也与马贡多人在面对新事物时的态度一样。对于“命运”,拉美人也如同马贡多人选择了逃避,这一系列的事件都说明了拉美人与马贡多人的生存处境是相同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拉丁美洲的社会发展就如同马贡多一样孤独,停滞不前。所以,《百年孤独》中的时间循环象征了整个拉美的社会现实,党派之争和连年战祸,加上愚昧的民众心理,促使拉美落后。荒谬的时间循环观念,正是拉美落后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2、从意象角度探讨与我国文学著作中文化观的异同刘金辉的《从意象的角度比较<百年孤独>与<白鹿原>的文化观》,陈娟的《从意象角度看<古船>和<百年孤独>文化内涵》都是把意象作为一个侧重点,从意象的角度切入,比较两部作品中主要意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求解造成这些异同的文化原因,作为中国当代小说对外来文化资源的吸收创新的一种探讨。
柴琳的《古久的恐惧——<食草家族>与<百年孤独>中“乱伦”叙述》中也是从意象的角度探讨了两部著作中关于“乱伦”文学主题叙述方面的不同。莫言《食草家族》的“蹼膜”和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猪尾巴”这两个魔幻意象都承载了“乱伦”这个文学母题。乱伦禁忌在马尔克斯和莫言的文章中都表达为一种深深的恐惧隐藏在人物的生活中,并成为家族兴衰的重要因素,但两个作者对乱伦的叙述侧重和对待乱伦的态度却不甚相同。
三、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论文总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借鉴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象征主义的有关理论,对“意象”的内涵和外延作理论上的考证,并以此作论文写作的整体理论基础。接着对马尔克斯作品的“意象化”写作风格做出大致的概括,继而以“意象”的基本审美特质为切入点,从文学审美意象的荒诞性、象征性、发散性以及间离性这几个审美特征出发,对作品文本表层的技术性问题做提纲挈领式的分析;
文学中的意象,是指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哲理性、多义性、求解性为特征,体现作家艺术家审美理想的“表意之象”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讲述了马贡多家族开创、兴盛、衰败直至灭亡的一百年历史。作者都把对民族和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生命和时间的独到见解寄托在一系列的感性存在物上,并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抽象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出来。这些奇诡又丰富的意象在作品中俯拾皆是,如《百年孤独》中的炼金试验室、墨尔基阿德斯的卧室、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二天的雨、弥漫的黄色、不祥的猪尾巴;与之相应,《古船》中有老磨屋、连阴连雨天、纯净的白色、带镭的铅筒等等。每一个意象上都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因为文化背景不同,作者的文化观也迥异,论文的第二部分则把重心放到《百年孤独》艺术世界的深层意蕴上,按照审美意象的内在蕴含的不同侧重,把《百年孤独》中的审美意象分为“现实型”审美意象、“魔幻型”审美意象和“象征型”审美意象三大子系统。在这一部分里,力求把《百年孤独》中的“意象系统”进行归类性质的分类,重点解读每个子系统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审美意象,以期能整体把握作家的精神追求与价值立场。
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中,总结《百年孤独》小说中的意象设置与情感特征,意象选择与深层意蕴,意象运用与价值生成,最终点出“意象”在解读作家小说文本时所具有的独特意义。“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词》“圣人立象以尽意”。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神用象通,情变所孕”,道出了象与情的融合。西方的文论家也认为“意象不是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的情感的复杂经验”“艺术品作为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也强调了作家了主观情感与意象选择的相互联系。实质上,意象是作家内在情趣或思想与外在对象相互融合的复合物,即客观的“象”——景物与主观的“意”——情思的水乳交融。它的内在机制决定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氛围,也融注了创作主体对历史、现实、人生及文化的深刻认识。创作主体总是根据自己的情感趋向和力度,对储存在头脑中的材料进行整理、调整和组合,从而形成高于个别物象而不同于其他艺术家所创造的独特意象和意象群。马尔克斯自小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母博古通今,擅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录
序言
一、意象化得文本建构
1.1审美意象的荒诞性、象征性
1.2审美意象的发散性
1.3审美意象的间离性
二、意象系统的谱系分类
2.1“现实型”意象群
2.2“魔幻型”意象群
2.3“象征型”意象群
三、意象系统的内在意蕴
3.1意象设置与情感特征
3.2意象选择与深层意蕴
3.3意象运用与价值生成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晓东,邓卫新.论《百年孤独》的魔幻主义色彩[J].作家,2008,(14)
[2] 王绍瑾.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精神[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12).[3] 李翠云.《百年孤独》的叙述学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8.[4] 郑应松.浅析《百年孤独》的象征手法[J].文学教育(中),2010,(12).[5] 孙宏新.《百年孤独》中《圣经》原型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2).[6] 苏耀丽.孤独的爱情——浅析<百年孤独>中孤独与爱情的因果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7] 梁艳丽.孤独与爱情——《百年孤独》解读[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1999,(04).[8] 王格琦.试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美学特征[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9] 周萌萌.比较诗学视域下的《白鹿原》与《百年孤独》[J].当代小说(下), 2010,(06).[10] 赵秋棉.东西方现实主义的撞击与融合——谈谈《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异同[J].江汉论坛, 2007,(10).[11] 马 娅.人世兴灭的隐喻——《百年孤独》与《红楼梦》的简单比较[J].中州学刊, 2002,(03).[12] 杨立琼.论《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相似意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13] 刘金辉.从意象的角度比较《百年孤独》《白鹿原》的文化观[J].江西教育学报,2007,(04).[14] 周亮.从家族毁灭中孕育的民族新生——《百年孤独》与《古船》主题和写作手法的比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04).[15] 刘爽.魔幻与现实《百年孤独》与《红高粱》之比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04).
第二篇:《百年孤独》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百年孤独》
寒假期间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关于企业家马云的,一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下面我来谈一下我对《百年孤独》的理解。
《百年孤独》是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一部作品,加西亚马尔克斯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孤独的家族,这个家族从开始的兴盛到末期的没落,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十分现实和真实的世界。从开始的一无所有,只有两个人的布恩迪亚家族发展到儿孙满堂,家族兴盛,达到家族的兴盛时期,再由兴盛走向灭亡。
小说的情节离奇令人迷惘。在小镇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霍·阿·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近-亲结婚,阿苏拉担心会像姨妈和姨父近-亲结婚那样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与霍·阿·布恩地亚同房。布恩地亚于邻居发生口角的时候,布恩地亚因为邻居嘲笑他被乌苏拉拒绝同房而杀了邻居。结果死者的鬼魂搅得布恩地亚一家日夜不宁,布恩地亚家族被-迫迁移到小镇马贡多。起初布恩地亚家族人丁兴旺,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布恩地亚氏的命运急转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领导的32次土著居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乌
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女婴,正好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而这个密码的破译者就是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自己。这个无疑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而这个带尾的女婴,被蚂蚁咬烂以后拖入了蚁穴。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
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百年孤独》以复杂的背景和离奇的情节鹤立于拉美文学史之林,作品充满了理想的光辉。遥远的马贡多小镇上发生着离奇的事情:奥雷良诺领导了32次起义结果都失败;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在晚年不断地织裹尸布;奥雷良诺第二则是不断地修理门窗;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要洗好几次澡;小镇马贡多一场骤然而至的雨持续下了四年十一个月又两天,此后十年,马贡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亚家族的人对美尔加德斯的磁铁痴迷不已并且反复上当;第七代奥雷良诺是一个出生就有尾巴女婴,却被蚂蚁咬烂后拖进蚁穴;随后一场飓风吹走了马贡多小镇,吹走了一切,比那场持续四年十一个月有两天的暴雨带走的更多„„读起来总是给人很虚幻很缥缈如此不真切的感觉。
小说的结局布恩地亚家族连同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作者对于落后和愚昧的态度是彻底否定的,于是安排了一场飓风队旧事物来了一次彻底的清理。“百年孤独”,既是说拉美落后的时间之长,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态:对进步和先进的漫长等待。百年孤独,百年的等待。
第三篇:百年孤独读书报告
百年孤独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加伦比亚的骄傲。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的一个滨海小镇阿拉卡塔卡。父亲是邮局电报员家境贫困。外祖父曾是上校军官,思想激进,外祖母见多识广,善于讲神话和鬼怪故事。马尔克斯的许多写作灵感来源于此。《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再现拉丁没种族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创作背景:
从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的70年代,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精神。主要人物简析:(一)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
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个被绑在树上的人。带领当地居民翻山越岭建立马孔多,疯狂的迷恋各种实验。最后变成疯子被捆绑在大树上,直到在栗树下静静死亡。
(二)乌尔苏拉·伊瓜兰
家中唯一一个始终与命运做着抗争的人,不畏命运,不惧孤独。乌尔苏拉在整部书中起重要的作用,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看着自己的子子孙孙出现又消失。她是一个顽强的,勇敢的,勤劳的女人。她做一切都为自己的子孙。为了救自己的亲家(也可解释为自己的好朋友)不惜鞭打自己的孙子并成功救下朋友。乌尔苏拉对奥雷里亚诺·何塞肆无忌惮的搜刮民脂民膏,并不分青红皂白便对镇上人下毒手等残暴行为说道:“都一个样,一开始好好的,又听话又体面,连只苍蝇都舍不得打,结果长出胡子来就变坏了。”。在面对自己的儿子进行残暴政治的时候,在面对自己的孙子沿袭自己儿子的残暴时,乌尔苏拉坚决不让他们踏进自己家门一步并及时制止他们的某些过激行为。她当着众人的面对他们说道:“诸位把这场可怕的游戏玩儿得很认真,你们做得不错,因为你们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请别忘了,只要上帝还让我们活着,我们就还是母亲。不管你们有多革命,只要没规矩,我们就有权脱你们的裤子打一顿。”
在得知自己陷入昏庸状态的儿子(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要将他的挚友;战友;随从者枪毙时,她用坚定的口吻说到:“我知道你要枪毙里内勒多,我怎么做也拦不住。但是我告诉你,我以我父亲和目前的骨头发誓,我只要一看就他的尸体,不管你在哪儿,我都会把你揪出来,亲自杀了你,就像当年你出生如果长着猪尾巴一样处理。”乌尔苏拉在自己年迈时失明却依旧在为整个家庭奋斗。乌尔苏拉能预见自己的死亡日子,并等待死亡的来临。她是书中寿命最长的女子,也是唯一一个看着自己的亲人出生;成长,死亡。她目送了五代人的死亡。享年估计115~122岁。
(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
他是一位神奇的人物。曾被迫发动三十二场战争皆以失败告终。在外面打仗时期与十七个女人有了十七个儿子,不幸的是,十七个儿子几乎在一夜之间被全部枪杀。他的妻子是父亲冤家的小女儿(原文说还在尿床的一个)他爱她,他等待着她长大。待她长大成人,他们结婚。不幸妻子被误毒。当他被押回马孔多将要执行枪决时,乌尔苏拉以母爱出发帮助何塞·阿尔卡迪奥(他的哥哥)救下。他对母亲说到:“现在不要告别,不要祈求任何人,也不要向任何人低头,您就当我早已被枪毙。”被救出后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依旧奋斗,并带着儿子(奥雷利亚诺·何塞)上战场。此后,他陷入昏庸状态,何塞·拉克尔·蒙卡将军这样评价到:“你那么憎恨军人,跟他们奋斗了那么久,琢磨了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昏庸时期的他变得六亲不认,一人好则万人好,这不禁让我想起中国商朝最后的君主—商纣王,他沉溺酒色,奢靡腐化,残忍暴虐,荼毒四海。好在后期的上校悬崖勒马,烧毁了一切属于自己的东西,自杀未遂使他恢复死亡的荣誉并从此反反复复的做小金鱼,直至死亡。奥利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本书中个人最喜欢的人物。他的聪慧,他的果敢,他的悔改,他的一切都那么的传奇。他的一生经历过太多的生生死死,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本书中最喜欢他的一句话;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可想而知年老的他对生命的透彻,对人生的感悟。内容梗概:
马孔多的确是一处乐土,没人超过三十岁,也没有人死去。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因杀人受良心的谴责,带着家人翻山越岭来到马孔多,并且治理当地的一起杂碎事务。他的妻子乌尔苏拉在他疯狂于各种实验(磁铁迷狂,天文演算,炼金幻梦)将家庭职责完全抛在脑后。有一天,马孔多的人都患上了失眠症,最后梅尔基亚德斯救治。奥雷里亚诺预言有人将要到来,随即,丽贝卡来到,丽贝卡有吃湿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墙皮的毛病,为了治她这个毛病,乌尔苏拉下了苦功夫,治愈一段时间后又再度复发。她与阿玛兰妲同时爱上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但因阿玛兰妲嫉妒她,将她的嫁衣损毁并投毒,但不幸的是雷梅黛丝误饮,死亡。待到何塞·阿尔卡迪奥(上校的哥哥,)归家之时与他结婚。两人被拒之门外。阿玛兰妲在误害雷梅黛丝后,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向她求婚,但她拒绝了,皮埃特罗殉情,她自残。最后她的侄子爱上她。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爱她四年,她却无动于衷。她却告诉他:“我谁也不嫁,尤其不嫁给你,你太爱奥雷里亚诺才想跟我结婚,因为你没法和他结婚。”但最终她却发现上校是她最爱的人。
阿玛兰妲的后半生,丽贝卡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原因和动力。丽贝卡却另外一种孤独的方式生活着,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何塞·阿尔卡迪奥第二与奥雷里亚诺第二是兄弟。他们俩曾与同一个女人(佩特拉·科斯特)都有情。最后何塞· 阿尔卡迪奥第二退出。奥雷里亚诺第二富甲一方。何塞·阿尔卡迪奥第二是唯一一个见证了香蕉公司在大暴雨中垮台,大罢工,并且目睹三千人死亡。但却无人 相信他,他从此以后都在看梅尔基亚德斯的书和他写的古怪东西,并开始破译手稿,他孤独的破译着羊皮卷。,直至死亡。美人儿·雷梅黛丝最后以孤独升天结束。
本文最后以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与奥雷里亚诺乱伦生出长着猪尾巴的孩子结尾。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看到被蚂蚁吃的只剩下一小块皮的儿子时,他终于破译出了梅尔基亚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的题辞是:“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原来,这手稿记载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在他译完最后一章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儿马贡多镇从地球上刮走,从此这个村镇就永远地消失了。
文章自始至终都在表现着孤独的主题,文章七代人每个人都孤独的活着。
孤独是整本书的主题,孤独的存在,孤独的死亡。这不禁让我想起村上春树先生在挪威的森林中写道的;人,人生,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
《百年孤独 》这本书是个人读了七遍的书,两年之内读了七遍,第一遍泛读,第二遍细节部分精读,然后再一次次的阅读,一次次的修改七代人的人物关系。
每一次的阅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对于七代人的见解也大相径庭。每一次的阅读,都能给自己的精神世界增添一丝色彩。此篇读书报告还未完全合我心意,稍后会有改善。
希望能更好的帮助大家阅读好书《百年孤独》。2017年5月17日Annie
第四篇:百年孤独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书名:《百年孤独》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报告人:牛山青
班级:经法学院11级法学二班
学号:111110046
参考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 … 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一、主人公与其身处的社会
关键词:人生发展历史事件社会存在重大影响
(一)主人公介绍●人生发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尔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尔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因此遭到邻居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的耻笑,于是一次比赛中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杀死了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宁。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寻找安身之所。经过了两年多的奔波,来到一片滩地上,由于受到梦的启示决定定居下来。后来又有许多人迁移至此,建立村镇,这就是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历史由此开始。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极富创造性的人,他从吉卜赛人那里看到磁铁,便想用它来开采金子。看到放大镜可以聚焦太阳光,便试图研制出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他从吉卜赛人那里得到航海用的观像仪和六分仪,通过实验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他不满于自己所过的落后的生活,他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孔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孔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他带一帮人披荆斩棘干了两个多星期,却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又沉迷炼金术,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
●历史事件:《百年孤独》反映和评价了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征服以来的社会历史事件。19世纪自由党人与保守党人之间的战争和20世纪不断重演的暴力事件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它还详细地记述了外国香蕉公司的发展与剥削导致的破坏与骚乱(有1928年果品联合公司的罢工为依据)。
●哲学分析: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在布恩迪亚刚带领家人初到马孔多时,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这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
(2)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吉卜赛人的到来,打破了马孔多与世隔绝的生活,当布恩迪亚从吉卜赛人那里看到磁铁、放大镜、航海仪、六分仪等先进仪器后,他就决心改变马孔多落后、保守的现状,决定开辟道路将马孔多与外界文明连接起来。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起初,那些身处保守小镇中的人们,以自己固步自封,墨守陈年旧俗,甚至于很多泯灭人性的落后风俗,远远落后于外界文明社会的先进文化;
然而,后来布恩迪亚的一系列科学举措,虽不被族人认可,但毕竟领先于整个马孔多小镇。
3、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布恩迪亚提出的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改革废除封建陋习,正确推动了马孔多走出蒙昧,走向文明的发展进程。与之相对应的,那些即将被抛弃的落后思想,在马孔多走向文明的道路上确实制造了许多障碍。例如,当布恩迪亚提出地球其实是圆的,像颗橙子,整个村子的人都嘲笑他是疯子。
●重大影响:布恩迪亚的一生受所处社会的影响,共有三个大的转折点。第一、当他与族人决斗后,因不堪忍受那人鬼魂的侵扰而远走他乡,终达马孔多;第二、当他结识了吉卜赛人并见识了他们的先进仪器,从此决心潜心科学,并力图改革;第三、当他预感自己的行为是单纯而无意义的,从此躲在实验室重复着同一种行为。(做好25条小金鱼后,重熔再塑。)
二、主人公的本质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关键字:本质社会历史
●主人公本质:●社会历史:
1、勇敢,敢于挣脱桎梏;
1、诸多落后的习俗阻碍人们的正常生活;
2、具有创新精神;
2、吉卜赛人新进文明的启发;
3、革命精神(及其儿子); 3、19世纪自由党人与保守党人之间的战争
以及因不满外国香蕉公司的剥削而领导的罢工。
4、孤独性;
4、19世纪之前拉丁美洲的封闭性。
三、主人公的人生价值
关键字:自我价值社会价值
(一)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二)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 社会价值:
(一)领导族人开拓新的家园;
(二)改革封建陋习;
(三)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注入新的生机;
(四)与其儿子一起领导被压迫工人举行罢工,反抗剥削。
● 自我价值:
(一)被族人推举为领袖人物;
(二)一些先进技术也给自己带来了商机与财富;
(三)能力得到政府赞赏并给予嘉奖。
● 二者的关系: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布恩迪亚为族人做的一切,有目共睹,使人民走出蒙昧,走向富裕,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向科学世界的大门,同时自己也赢得了相应的荣誉和声望。
因此,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主人公对社会历史的作用
关键字:英雄人物 社会历史
●英雄人物对历史的作用:
列宁说“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能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好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领袖一般比普通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一般人强烈。他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能够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方向。
(一)是一定历史任务的倡导者和发起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但需要一定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来完成历史任务,而英雄人物凭借其出色的思想来倡导和发起运动; 马孔多的人民创造了全新的马孔多,但是在布恩迪亚智慧英勇的率领下完成的,布恩迪亚对这场革新运动发挥了其智慧和领导的作用。
(二)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组织者与参与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就具体个人而言,却是分散的不能完成重大历史事件,而英雄人物凭借其社会影响力来完成重大历史事件;
布恩迪亚凭借其领袖的号召力,在广大族人的热情参与下,才使马孔多获得新生。
(三)其重大决策往往对历史进程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加速了历史任务的解决: 若没有布恩迪亚的重要决策,短时间内就不会爆发这么轰轰烈烈的拓荒革新运动,加速了整个族人社会的发展进程。
●其作用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
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影响,而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布恩迪亚虽然领导族人开展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确实推动了整个马孔多的发展进程,但仍摆脱不了马孔多由落后走向文明这一段波动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曲折过程,最后临终还是带着遗憾离开,马孔多真正走向文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第五篇:百年孤独读书报告
百年孤独
其实这本文学著作是在假期时随大流追着看的,虽然目的不太“单纯”,但是看的时候是抱着一种“朝圣”的态度看的。断断续续用了个来月通读了一遍,刚开始被那又长又重复又拗口的名字给绕的头疼,这在某种程度上跟看圣经故事的感受类似,然而在更深入去了解书里架构出的天马行空却又似曾相识的世界观时,我对之前做功课了解的“魔幻现实主义”有了一点共鸣,这是我继续耐心把这离奇的故事看完的动力之一。
当然,我们与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处的时空落差有些大,这背景的差异造成了阅读上的屏障,这本书的伟大性我无法很深刻的了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把这本书当成超现实小说来看,里面人物过于锋芒毕露的个性也让我有些无法理解。更甚,母子、姑侄等等的乱伦;给偷情找的种种借口;宁死不嫁心爱的人;鬼魂与人类生时的仇恨到死了之后的惺惺相惜„„这种常人无法体会的感情与思绪,深深的刻在我脑海里,给我以巨大的震撼。
我曾试着去理解题目的意思以及其在字里行间的浮现,于是带着孤独二字去阅读,我发现我好像多少有些了解了,书本里其实躲着一头巨大的黑暗魔兽,吞噬着人物的生命和我们的感官。里面的人物思维是孤立的,互相之间有猜忌、想象,但情感上的沟通甚少。不单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孤立,还有地区上的孤立,马孔多镇是孤立于大陆上的,里面的人很少踏出,外面的人也难以入内,然而也会出现探索者的形象,比如何塞·阿尔蒂奥·布恩迪亚他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孔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孔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他带一帮人披荆斩棘干了两个多星期,却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又沉迷于炼金术,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与家人磨合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还有后来来的意大利调琴师,他带来了“先进”又神奇的乐器钢琴,但他最后也求
婚失败,自杀悲剧收场。
这个家族经历的百年孤独,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升华,我们都多少拥有着里面人物的各种孤独,有着无法对任何人敞开心门的时刻,在现在这个求目标求金钱的时代,内心的孤独与空虚绝对是前几代人的不知道几倍,人们互相猜忌、耍手段和心眼,情感上的交流不再单纯如初,最悲哀的莫过于这种物质凌驾于精神上的追求已经渗透到了青少年中,在这种社会中生存的人们,不保留着孤独的内心本性你都无法生存,看来百年孤独说的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