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悟道社(总结)
跆拳道悟道社学期总结
尊敬的校领导、书记
您好!
我是来自08大计(1)班的钟敏。现任于我校跆拳道悟道社社长一职。由于现在是一个学期的末尾,所以特此汇报本学期所做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跆拳道悟道社从招新到学期末,虽然有很多因为害怕辛苦而放弃的学员,但是还是有极大部分学员坚持下来,甚至于有些学员已学满两年已久,不管训练多辛苦、多累却任然在坚持训练。在这训练的过程中,很多学员都能以汗水为乐,着充分的体现出了我们社团创办的宗旨“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这十二个字的含义。
在这个学期中悟道社已经发展到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训练而已。在我校跆拳道悟道社于2009年12月20日创办以来,我们成员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刻苦的训练。在本学期,成功的拿下创社以来的第一个成绩:2011年5月28日~5月29日,我校跆拳道悟道社有三位成员成功获取参加了由广东省跆拳道协会举办的“广东省“欧华杯”中小学生邀请赛”的资格,而三位参赛选手都以较优越的成绩结束了这场比赛。其中这三位成员分别为:08大计(1)班 钟敏 在“高中组女子40公斤”级别 荣获“亚军”。09中计班 张栩烽 在“高中组男子50公斤”级别 荣获“季军”。10大会(2)班 温丽花 在“高中组女子50公斤”级别 荣获“亚军”。
这些奖项还只是刚开始,而我们相信,在日后我校跆拳道悟道社逐渐壮大的发展下,我们将拿下更多的奖牌,让为我们骄傲的人更骄傲。而下学期,我将为我校跆拳道悟道社的发展做一个详细的计划。让我校跆拳道悟道社在我的带领下、大家的协助下,不只是原地踏步、保持现状,而是更上一层楼。
钟敏
2011年6月26日星期日
第二篇:悟道心得体会
从孙禄堂大师谈练功悟道的心得体会
朱定友
一、拳即是道,道即是拳
为什么说拳是道呢?当我们把自己身体上僵劲化去,求得一身灵活的劲时,这个劲就会随心所欲,意到哪里,劲就到哪里。这个意就是道。因为道生一,一就是一个生命体的开始。关键是如何来领悟这个一了。下面我就借孙禄堂大师讨论的道来阐述我的思想。
孙禄堂大师说他自幼练拳以来,听许多先生之言:拳即是道。由于自己不清楚产生了疑惑,老师告诉他的任务就是多练习,用自己的身体去悟道拳理,他每天都要看看拳理然后再修炼自己的功夫。坚持了常年累月终于顿悟到什么用放松身体来练习拳了。让身体产生了暗劲,啊!原来就是身体的放松,导致了气血畅通才产生了一股内劲。这个 时候的动作就是刚柔合一,动作的灵妙全出自于内心,意到哪里,气血就会畅通到哪里。自然就会产生了灵活的劲。此时,就是拳出自然。自然就是道。道就是自然里面万物生长的规律,我们修炼太极拳也是一样的,只有找到太极拳运动的规律,持之以恒的修炼才会有所成就的。
二、动中求静,静中生动
先生讲到,他修炼到化劲的时候,每天只练习一式,通过我修炼太极拳云手而所悟道,因为我在修炼云手的时候,心非常宁静,找到了太极拳的运动规律。所以我就不想修炼其他动作了,如果我修炼其他动作,就会破坏了云手的运动规律,又要一定的时间才适应身体的节奏。就像我栽芦荟一样,刚刚开始活了,我又把芦荟移植到另外一个花盆里面。芦荟又要在花盆里面适应一段时间,才会生长。这就是我破坏了芦荟生活规律,影响芦荟的生长。练功也应该如此吧!
孙禄堂大师讲到每次修炼完都要引气归元,有时间还会有阳物欲动,我修炼太极拳起势时,我这样修炼的先静心待到手心发动,呼吸平和,然后我才开始修炼,意念跟着手内动的感觉走,必要时调整一下呼吸,做到意气合一,人体的气场就会慢慢扩大。动作越来越缓,有时间竟然忘记自己在干什么了,我想这就是得意忘形罢了。在收功时偶尔也会像孙先生说的那样阳物欲动,我就把阳物之气引入命门穴来滋养肾部,形成太极拳讲的松净腹内气腾燃,命意源头在腰际。只有把肾气养足才可以练精化气的。这就是外静内动,也是道的开始。
如果出现了内动,我们就要学会顺其自然,这样才可以找到内气运行的规律,一旦熟练了,就会形成条件反射,我们一修炼太极拳,头脑自然就会发出松,自然就会进入无极状态,也就像修炼气功的人,达到一定的境界。一修炼就会进入功态了,一进入功态就顺其自然了。慢慢地就会得意忘形了。进入气场了,气场越积越多,就会形成全身透空,应物自然。就像王宗岳大师说的太极者,无极而生。跟着无极,才能进入恬淡虚无,形成养吾浩然之正气。
三、温养丹田,气通周天
内中之意,虚灵下沉,注于丹田,下边用虚灵之意,提住谷道,内外之意思仍如练拳趟子。一般意注于丹田片时,阳即收缩,萌动者上移于丹田矣。此时周身融和,绵绵不断。当时尚不知采取转法轮之理,而丹田内,如同两物相争之状况,四五小时,方渐渐安静,心想不动之理,是余练拳术之时,呼吸二息仍在丹田之中,至于不练之时,虽言谈呼吸,并不妨碍内中之真息,并非有意存照,是无时不然也。庄子云:“有真人呼吸以踵”,大约即此意也。因有不息而息之火,将此动物消化,畅达于周身也。以后又如前运用,仍提在丹田,仍是练拳趟子,内外总是一气,缓缓悠悠练之,不敢有一毫之不平稳处,动作练时,内中四肢融融,绵绵虚空,与前站着之景况无异。亦有练一趟而不动者,亦有练二趟而不动者,嗣后亦有动时,仍是提至丹田,而动练拳之内呼吸,转法轮用意之用于丹田,以神转息而转之,从尾闾至夹脊,至玉枕,至天顶而下,与静坐功夫相同,下至丹田。亦有二三转而不动者,亦有三四转而不动者,所转者与所练趟子消化之意 相同。以后有不练之时,或坐立,或行动,内中仍以用练拳之呼吸,身子行路亦可以消化矣。以后甚至于睡熟,内中忽动,动而即醒,仍以用练拳之呼吸而消化之,以后睡熟而内中不动,内外周身四肢,忽然似空,周身融融和和,如沐如浴之景况。睡时,亦有如此情形,而梦中亦能用神意呼吸而化之。因醒后,已知梦中之情形而化之也。以后练拳术睡熟时,内中即不动矣。后只有睡熟时,内外忽然有虚空之时,白天行止坐卧,四肢亦有发空之时,身中之情意,异常舒畅。每逢晚上练过拳术,夜间睡熟时,身中发虚空之时多;晚上要不练拳术,睡时发虚空之时较少。以后知丹道有气消之弊病。自己体察内外之情形,人道缩至甚小,消除百病,精神有增无减,以后静坐亦如此,练拳亦如此,到此方知拳术与丹道是一理也。
从先生的这段话中我悟道了我揉出丹田内气来,健康快乐一辈子。我是这样温养丹田的,每次修炼完太极拳都要站无极桩功,就是揉丹田,当丹田热起来时,我就会双手不动,调整好呼吸静静地守候丹田,还有中午午休时揉丹田内功入睡,晚上睡觉前也是揉丹田内功入睡的。坚持十多年了,也可以达到孙先生说的周身融融和和的,如沐浴般的舒舒服服的,偶尔受到一点风寒引丹田内气也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
四、练虚合道,未知先卜 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读到这儿时候,我的泪水止不住的流下了,我的父母在他们临终的那一瞬,他们发出的信号,我自然的就会接受到他们的离去的信号。父 亲就在我的怀里去世了,我的母亲在梦乡提醒我她要喝水,我从梦乡中惊醒时,我喂她水时,发现她只有出来的气。就这样母亲去世了。往往心里面想的事情,过几天就出现了,王同军老师说我有慧根。进入他的空间,他的日志自然就会明白了许多。就像韩愈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现在我明白了心诚神灵是怎么回事的,关键就是我们是否能接受他人的信号。为什么有个成语叫做心心相通呢?有句话说在对的时间上遇到对的人就是佛缘。我是一个教师,喜欢老师的学生,不要老师多说,只要一个眼神他就会明白该怎么做。
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能到至诚之道者,三派拳术中,余知有四人而已。形意拳李洛能先生,八卦拳董海川先生,太极拳杨露禅先生,武禹襄先生,四位先生皆有不见不闻之知觉。其余诸先生,皆是见闻之知觉而已。如外不有测之事,只要眼见耳闻,无论来者如何疾快,俱能躲闪。因其功夫入于虚境而未到于至虚,不能有不见不闻之知觉也。其练他派拳术者,亦常闻有此境界,未能详其姓氏,故未录之。篇二:佛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有时候,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又该往哪里去。茫茫人世,似乎东南西北,前后左右都是自己的路,自己充满了无限的选择的余地,可是当你真正要做个选择时,所有的路都成了死路,我们追求幸福,却不断地承受痛苦,我们渴望知音,却不停地忍受孤独,大千世界,像是一片望不到边的苦海,似乎哪里都会有彼岸,但哪里都无法到达。
人生的苦到底来自于什么?人生的苦来自于人本身,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对美好的渴望促使我们进步的同时更多的转化成了一种执念,或者说它们本来就是执念本身,苦来自于内心,却需要借助外物来表现,于是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孜孜予求于物质的丰富来削弱内心对苦的感知,用执念的满足来克服执念的痛苦,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它带来的结果是无休止的旧痛苦的消失与新痛苦的产生。
佛教的经典有很多,所有的经典都在意在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人世之苦的真相,而修行的目的在于破苦,破己之苦,破他人之苦,破众生之苦,佛法修行有四万八千法门,没有优劣。金刚般若,是一种智慧,万物明洞,谈笑风生,隐于经文但又不局限于经文,众生皆佛,悟道者成圣,执迷者沉沦。武则天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佛经浩瀚若海,皓首者不能穷,求佛者不下千万,得道者屈指几人,佛法之精义不在读,而在悟;修行之要诀不在修,而在行。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愚智之间,犹如河之两岸,而佛法则是水上之舟,但划船的仍是你自己。佛法不是目的,一如登船不是终点,佛讲度人,度人先度己,断人之执念先断己之执念,修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消除妄念的过程,苦皆因欲起,灭苦先去欲。
初识佛学智慧,始于一部《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众多执念中最严重的是情执,所以要用智慧观察,才能破情执。情是迷。只有佛菩萨把情执让它还原,它本来是什么?本来是智慧,智慧迷了变成情执。七情六欲,只有靠修行佛法才能消弭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执念。
情跟智是一体,一体的两面,觉悟了叫它做智,迷的时候叫它做情,是一而二,二而一。古德有句话叫“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我们最难放下的是情,然而我们最该放下的也是情,情深者迷是凡夫,情深者悟是大贤。
人生烦恼太多,我愿求佛法以自度,愿求佛法以度他,愿向法师求般若智慧,看破一切苦厄,得菩提之心。未入佛道,浅谈认知,言语间多妄语,只能自己知道多少就讲多少,有不对之处望法师开示,愿明佛法真义,度人世苦厄,断一切执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智文殊菩萨!南无大行普贤菩萨!顶礼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篇三:严以修身心得体会 “严以修身”心得体会 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讲话,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既是正心修身的思想守则,也是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体现了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的辩证统一。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在“三严三实”思想体系中,严以修身是前提,也是基础,离开严以修身,其余五个方面的要求就难以做到。
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率。因此,需要在思想品行、本领业绩方面做出样子、做出示范,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千道万不如示范”,这是干部成长进步中德才兼备规律所决定的。德才兼备是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品行和本领业绩,就是人们常说的“首先德行要好”、“业绩少不了”。一个人要具备党和人民认可的思想品行、本领业绩,必须严以修身。严以修身,才能体现出骨干和表率的作用,而要成为骨干表率,必须“心正身正”。心正,才能身正;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以修身,就是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严守法规纪律、追求高尚情操,使严于修身贯穿于干部成长进步的人生实践。
严以修身,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立场,最重要的是分清公私,明辨是非,正待义利,坚守精神家园;要培育健康的生活情趣,要重视家庭建设;要把“慎”、“省”作为严以修身的重要途径,“慎”就是要心怀敬畏,手握戒尺,自我约束,决不逾规越矩,“省”就是要不断反躬自省;要自觉接受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见贤思齐,多向优秀人物、先进典型学习,多向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学习。
严以修身,要始终坚持学习。善学者智、善学者正、善学者强、善学者胜。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加强党性修养,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要学习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按党性原则办事。坚持学习,广泛学习,深入学习,学有所成,才能忠诚敬畏,才能慎思慎行,才能诚实、务实。
严以修身,就要严以自律。自律是严以修身的关键,严以修身自律,是从政之基、为官之本,是干部成熟的重要标志。自律是指自我约束控制、自强不息,能自觉和自愿地用正确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情绪与行为战胜不正确的、消极的思想情绪与行为。心之官则思,思而后行;行起于知,知之而行。“知”就是想到、悟道、知道、做到。做到心思正、行为正,并使严以修身自律养成自觉的思想行为习惯,体现在学习、工作、生活的过程之中。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价值多元的新情况,干部严于修身自律,就要使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出从政道德的内在自觉与外在实践。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在于人类精神的自律。自律,就是要常存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事业、敬畏用权。
总之,干部是事业的骨干、社会的表率、执政的中流砥柱,严以修身,才能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以新作为推动新发展,担当起国家振兴、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责任。篇四:人生心得体会
陈 总 心 得
1、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看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生活,越静越有品位。静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豁达,是“竹影到阶尘不动,月牙潭底水无恒”的超然,是“石压笋斜出,岸景花倒生”的执着,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从容。
3、天大地大不如人心大,人心宽大即能装天下,能装天下者就能舍小我,能舍小我者就能承天下。
4、感恩感谢过去过,反思悟道过去错,无过无错非凡人,改过纠错即贤人,刻刻守心看住行,时时进步大步行。
5、忧生于执著惧生于执著,凡无执着无所忧惧。修持无执着心在于摆脱情绪的支配,就是心平气和地倾听身体内的声音让爱恨情仇不在内心积存。(香海禅寺)
6、身动心不动,时时在静中,静观身边事,处处伸援手,互帮互助中,大爱无疆走,心中充满爱,天堂在人间。
7、与其苦思如何去排除那些挥之不去的东西,还不如苦思如何去接纳,调和他们。如此,必能产生新的天赐美味,而康庄大道也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松下幸之助)(香海禅心)
8、一位哲人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心态的不同必然导致人格和作为的不同,因而也会谱写不同的人生。
9、《幽默俏皮话》:
(1)假如你不能改变风向,那就请改变一下航向。
(2)变老是人生的必修课,变成熟是人生的选修课。
(3)我不是不想迷途知返,只是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迷路了。
(4)上天只会安排快乐的结局,说明还不是最后的结局。
(5)好朋友就像是星星,不一定总能见到他们,但当遇到黑暗时,他们
就会出现。
(6)人生这个行业中没有什么专业老手,因为任何人都是第一次参与。
10、《在一起》 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会小气。
11、荣誉属于过去激励感恩,过错属于今天反思改过,成就属于明天悟道前行。在不断的感恩改过和悟道中我们在无形中不断的成长成为家庭的主骨,企业的主梁,国家的栋梁。不失己愿不负众望共勉之。
12、《半杯水的思维》
谁都渴望完美,但不如意却十有八九。人生就像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有的人看到的是拥有的那一半。如果只看到缺少的那一半,那就是在扼杀快乐,就是在自我折磨。幸福与快乐的秘诀在于:要看到拥有的那一半,并享受已有的那一半。
13、《春天里的祝福》
我们是从母亲,因她是我们的最爱,我们敬畏母亲,因为她搀着我们走远,我们胜过母亲,那是她本来的愿望,我们反哺母亲,那是她心底的祈愿。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师从、敬畏、胜过、反哺,这是我们正确对待自然的几个阶段。我们从自然中来,不着一片云彩;我们回自然中去,不带一丝杂念。春天来了,请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春风得意、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14、人生苦甘相伴,心若苦即是苦,心若干即是甜,纵然终不离苦,那就视苦为甘,永守心态阳光,身心快乐吉祥。
15、春夏秋冬四季走,年年月月轮转过,时时刻刻努力做,分分秒秒不放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今朝珍惜光阴时,明朝拥抱丰收日。
16、人身的成长是必然的,人生的成功是努力而得的,不劳而获的得到是前世的福报,不学无术无德无品的人生是可怕的渡过,要放开心量精进学习提升内涵开拓进取为新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17、(六大生活禅理)
1)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2)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3)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4)心中有佛,在家也是出家;心中无佛,出家也是在家。5)可羞是贫而无志,可恶是贱而无能,可叹是老而虚生。6)稻成熟之日,头自然低下;人成熟之时,身自然躬下。
18、睿语:1)人之所以痛苦,一是求之不得,二是得知不舍;2)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跳到散场;3)缘分是本书,翻的不经意会错过,读的太认真会流泪;4)心里只有自己,是没有智慧;心里放不过别人,是没有慈悲;5)恨是世上最可怕的毒药,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6)小时候,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
7)智者把放下当前进,愚者把放下当绝望??其实放下的高度,就是快乐的程度;8)个人快乐的前提,不是他有能力改变世界,而是有恒心改变自己;9)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10)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的生命是及其短暂的,如果再花时间去抱怨和愤恨,这一生就白来了。篇五: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大学教师是大学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的教育质量。那么怎样才算高水平的大学老师?如何提高教学能力以更好实现教学目标?这种基本问题其实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关心和困惑的。通过这次听一些高校教师关于如何上好大学课程以及如何做好一名高校教师的视频讲座,使我受益颇多。此次培训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让我们学会了怎么做好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懂得了如何讲好一门课程,我的体会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这一条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教育界的真理。没有这一条,什么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都是空话。教师只有热爱教学工作,才能主动关注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教学方面的技能。所以每次走到讲台上我们都应该充满激情。老师讲课充满激情,学生听起来才会津津有味。正如清华大学张学政教授那样,虽然年纪比较大,但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热情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无论在科研还是在教学中,我们都应该重视对基本东西的深入理解,一定要对基础知识懂得非常透彻。在物理学中,有很多人称自己已经理解了某一概念,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你只能说你对某一概念理解到了某个层面。张学政教授举的例子很深刻,正如他说的那样,为什么我们用刀切肉的时候都是斜着切?虽然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其中蕴含着很深的道理。
3、授课要经过精心准备,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烂熟于胸,信手拈来,这样才能有出色的课堂发挥和对问题与讨论的把握能力。教学是面向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内容安排也要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为了上好一门课程,我们不仅对这门课程熟之又熟,并且还要对与这门课程相关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驾驭这门学科,学生才能真正的领悟到这门学科的精髓。
4、重视基础。基础理论是课程的核心,最基本的东西要反复讲,并在以后的课程中不断提升,使其与应用及前沿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时间长了,大部分所学的内容都会忘记,基本的理论与应用的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5、注重能力与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自己“悟道”,而不是灌输某种“正确”的观点或结论。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来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是数学本身的例子来提出问题,然后再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引出一个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白概念是自然而然提出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数学家脑子里蹦出来的。这样就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把知识直接端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鼓励了学生自己去琢磨、思考、研究一些问题。
6、教师要有承认错误的胸怀和勇气。教师要懂的比学生多,并不意味着教师每件事都要比学生高明。优秀教师不但不排斥,还欢迎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质疑,双方在事实与逻辑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教师对不懂的东西和错误之处都坦然承认,不但不会损失“师道尊严”,反而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7、关注、尊重和理解学生。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互动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觉 得自己受到关注才会有比较高的积极性。像好的演员一样,老师上课要关注全场。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与学生有呼应,要让学生知道你在关注他。你看学生的反应就知道他明不明白。尊重学生,而且把学生有些合理的有益的知识吸收进来,在课堂里和学生一起磋商、消化,也应该看作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紧跟时代与科技前沿。这也是教好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老师始终关注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及与前沿工作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生动有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9、对于教育技术合理的应用。老师们普遍认为以电脑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资料保存整理、内容展示方面有其优势,但不能夸大技术的作用。教学的思想,实物与实验的演示,现场参观学习等是技术无法替代的。讲课切不能象做学术报告一样放ppt。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让多媒体“喧宾夺主”。多媒体是工具,一节课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应用多媒体的技术问题,而是怎么组织这堂课的教学,这堂课要讲什么的问题,怎样论证,自己脑子里要清清楚楚。
技术的先进性决不能等同于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更不能等同于好的教学质量。我还是赞成写黑板,结合学科特点适当的情况下用ppt。每个教师的教学都有各自的特点,越是优秀的教师个性越鲜明。我们认为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设想: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有很多,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学活动理所当然的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环节,教学工作又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可能每个环节都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实际上也没这个必要,一两个环节把握的好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采访中各位老师也确实讲述了各自的“绝活”,有的课堂讲授非常精彩,有的以启发性的问答与讨论为主,有的把课题性研究融合到教学中等等。教学个性问题也引起了教学管理者的普遍关心,这就是如果允许老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任意施教,教学质量如何保证?确实有个别老师把个性当成不认真教学的借口。一个科学的规范会使大部分教师有章可循,不是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吗?现在很多大学对教师备课、教案、教学计划、作业、考试、讨论、教育技术的使用等各个方面作出规定,并与考核和提职挂钩,可能就是基于这种考虑。作为管理制度,总要有一定覆盖面,针对每门课、根据每个老师或学生的特点制定规范是不可能的,那样也等于没有规范。这就带来一个全校、甚至全国“一刀切”的情况,老师们意见很大,认为扼杀了教学活力,注重的是形式而非教学目的本身。最主要的问题可能是产生了非常符合教学规范,但效果很差的教学方式,比如有的老师像作学术报告一样在教室里放ppt或录像。我们认为,这不应该是规范的问题,规范的目的肯定也是为教学服务。但规定不应过多、过细,教学规定本身应当尊重老师、课程与学生的个性,应当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规范所保证的应该是最基本的原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是教育的出路,也是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十年,工作,悟道
[原创]十年,工作,悟道
2011-06-14 17:33:44 星期二
前言:我要说的,十年,工作中的,感悟,是放在一个字“道”上,所谓道,即是道理,上层,粗框的东西。和具体的做事的方法有所不同。这些道的领悟,是和工作,职场相关的,这十年工作中,或是自己亲自所经历的,或是与自己相关的,或是自己听闻的,或是自己感悟的。希望能为职场中打拼的各位带来一点分享和感悟。其目的,并不是让读者赞同,或是反对,或是中立,仅仅是为了分享。
-要懂得对所有接触的人尊重。无论他们是你的上级,同级,下属,供应商或是客户。尊重别人,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尊重是职场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当你对别人破口大骂的同时,对方如果不是精神有问题,那么只会有两种反馈,要么也用嘴骂你;要么在心里骂你。如果你是对方的领导,你以为骂了别人,爽了自己,竖立了自己的威严,那么你错了,因为对方心里一定在更加恶毒的骂你。最终,这种压抑化的氛围,信任感,认同感会变得越来越低。工作绩效可也会越来越低。
-作为管理者,给下属布置任务,有两个要素:一是目标明确;二是给下属支持。目标明确,让别人知道你要做什么,何时,何地,什么是作为成功完成的标准,这样下属才能够明确的去操作,有个奔头。同时给下属支持,支持应该给的多少,取决于下属的成熟度。包含工作成熟度和心里成熟度,成熟度低的,多帮助,多指导,下属会很感激,从你身上学到东西,你的威信也得以确立。成熟度高的,多让他自己去设计,去发挥,前提是目标不要偏离就好。
-管理层级越往上,越是需要强调一种直觉,管理学上一般会定义为:技术技能,沟通技能,概念技能。其实概念只能,我们简单的称为管理直觉。举个例子:当你想上一个新产品或新项目的时候,除了那些厚厚的商务计划书,风险报告,财务预算等,你的直觉要领悟到,这件事情最主要的是能为公司带来什么?财务上的,技术上的,品牌上的,社会影响力等。这件事情要想成,需要的最关键的资源是什么?需要人,需要钱,还是需要市场运作。也就是说,你的管理直觉,或是商务直觉要准。当然这需要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的积累。但是你可以通过特意留意的学习,能够在比别人短的时间,培养起来。只要你去关注这方面,而不是沉默在没完没了的报告中。
-“客户要求”和“客户需求”
-工作部署
上级给下级部署工作,要目标明确。并且能够让下属充满激情的去完成。这里借用管理学中一个很使用的理论,期望值理论。下属对于上级部署的工作,期望值越高,越能积极主动,充满激情的去完成,不要小看这个激情,主动的完成,会调动自己的一切资源,全力以赴。被动的完成,是为了应付任务而去做。两者最后,工作完成的质量,时间周期等会差距明显。
期望值理论认为:下属对完成任务结果价值的期望值越高,完成任务难度本身的期望值越高,越有激情,越容易产生激励力。前者,比如说,完成一个项目,给100万的奖金,和给1元的奖金,肯定是100万的更有激励力,原因很简单,因为下属认为一旦完成任务,获得的结果回报丰厚啊。后者,比如说,一个月,让下属装修个房屋,或是让盖一个房子。肯定是前者激励力高,因为下属觉得这是可以完成的任务,会努力去做。而那么短的时间去盖一个房子,简直是不可完成的使命,下属对于完成目标的期望值很低。
因此,上级与下级部署任务的沟通技巧,管理方法,十分重要。因为你不可能总找到,结果价值大,还容易完成的工作给下属。实际的情况,一般是结果价值高,但完成预期也低。或是相反。
部署任务的时候,要突出结果的价值,可以是金钱的,荣誉的,对于下属能够成长等各种要素,让下属觉得其任务的重要,上级要良性的引导,积极的引导。
同时,为了让下属觉得完成任务可能性的期望值高,要承诺给予下属更多的支持,并且履行承诺。帮助下属提高完成目标的期望值,建立信心,充满激情。
第四篇:京师悟道心得体会范文
感于心
践于行
——京师悟道心得体会
京师悟道虽已结束数日,然今日提笔写下心得,在记忆的闸门被打开的那一刻,我才惊觉北师大16位专家教授的引领教诲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奔涌的心河。
5月5日,带着县教科局、进修校各位领导的殷切期盼,带着校领导的声声嘱咐,带着对北师大的无限神往,我踏上了京师悟道的征途。在这片我向往的土地上,留下一路走来的匆忙,用自己的践行,溢满成长的缝隙。那些走过的路,那些熬过的夜,那些流过的汗,又算什么?都将化成自己的财富,供一生收藏。
教师一直以来被世人赋予了无数光环:春蚕、蜡烛、园丁、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也一直这样骄傲地自居着。然而这次培训让我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我不愿只做蜡烛也不甘只是园丁,我要是那朵和学生一起待放的花,既不耽误孩子的青春,亦不辜负自己的芳华!我要跟随陈成军教授学做“三镜”:会用“放大镜”的眼光及时捕捉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会用“缩小镜”的眼光善待每一个不完美的学生;会用“望远镜”的眼光期盼孩子们拥有光明的未来。我还要跟随习总书记学做“四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我不愿只做“教书匠”也不甘只是“导航仪”我要跟随张红教授学会沟通,学做有规则、有温暖的教育。我还要跟随习总书记学做“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我深知教师角色的转变意味着什么,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困难有多大,但我愿意埋下这颗希望的种子,只要我们努力在路上,便是希望!正如李嘉诚所说:“如果你只是站着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样,你会达到某个机会的可能性越大。”在这条成长的路上,我宁愿前行“伤到脚趾”,也不愿原地“固步自封”,因为我坚信这将会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但真正用来读书的时间并不多。更多时候还为自己的不读书找出各种借口,比如“学校工作繁重”、“家里孩子需要辅导”、“家务需要干”、“家里老人需要照顾”如此种种。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此次聆听了北师大专家教授的讲座,使我认识到:事实真不是这样的!每位专家教授的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难题困惑娓娓道来,都把我深深吸引,我自己也顿时自惭形秽。自己是多么无知,多么浅薄,如同“井底之蛙”。我突然想到钱钟书的一句名言:“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一个邮差。”我又怎能容忍自己“只是一个邮差”?不,绝不!我要做陈成军教授谓之“行走的知识库”,我要做赵希斌教授谓之“手里有货,心里有数”的教师。
以前上课每次讲完一个新知识或一道题,我都习惯问孩子们一句:“听懂了吗?”“会做了吗?”然后听到他们响亮地回答:“懂了、会了”我便自以为是地骄傲着,殊不知这样的语言是何等的不专业,自己亦是一个何等不专业的老师。教育不是教师一厢情愿,自以为的事。教育从来都是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教与学的共长。作为一名专业的数学教师一定要做到语言严谨、专业。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专业数学素养。正如李惠玲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三个要求:一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三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棵树”,“树”即知识树,这棵知识树要求我们不断研读,不断梳理,形成学科系统,只有这样“教学才有术”,否则就会教不得法。王建宗教授在他的讲座中讲了一个事例对我触动很大。一位教师讲《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精心设计情景导入,还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上课了老师问学生:“同学们,咱们这节课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们知道西沙群岛在哪里吗?”“不知道”孩子们诚实地回答到。这位老师顿时感觉找到了教育的契机,带领孩子们看地图,在地图上帮孩子们准确定位西沙群岛。然后又一边播放优美的音乐一边课件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一节课教师忙的不亦乐乎,孩子们玩的也不亦乐乎,就这样一节课在热闹的气氛中结束了,教师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好吗?”“好”学生热情高涨地回答。这节课看似很热闹,课堂结束还不忘给学生留有兴趣,但真正去思考一下,这是一节什么课?地理课?音乐课?都不是,是语文课呀,老师利用这节课教会学生什么语文的学科知识了呢?正如王教授所说:“这节课虽热闹,但找不到美,没有学科味”。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没有专业的技能多么可怕!我一定要再加强学习,提升自己。因为我不想“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我要学赵希斌教授做高效与有趣的教学。怎样才能高效?“高、思、实、正、通、引、问、比、动、趣”,优质教学10标准给了我们专业引领。作为数学教师只懂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多阅读文科书籍,让自己的内心丰盈,让自己的生命丰富。许多时候我们以为读过的书籍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并且随时都可以用在能用到的地方。但愿到那时我们不会再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我要成为我自己喜欢的样子,“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要让自己喜爱泼墨宣纸的诗香,我要让自己喜爱生命不止的奔赴,我要让自己初心不改,一路向上。
理论有了高度,思维才有深度,实践才有广度。我非常感谢北师大专家教授的辛苦付出,用他们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讲解助力我们成长;我很庆幸自己拥有了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怀抱“三心”荣耀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作指引。教学不止,奋斗不止。只要有一路向前的追梦人,我就会是那个一直凝望的掌灯者!
我坚信,我的每一份用心,都将如春天播下的粒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守着这片希望的田野,看着孩子们心花怒放,对于我,就是最高的奖赏!
第五篇:研修总结 :京师悟道,重新起航
京师悟道 重新起航
——初中地理骨干教师北师大高级研修总结
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了十天,在这十天中我们又重温了学生的生活,课程安排非常紧张而又有意义。我们每天从食堂到教室,教室再到食堂,上课下课,过得非常的充实。我们聆听了十一位北京教育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他们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独到的教育观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让我们在解读自己的同时,深刻感悟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我们就像干涸已久的禾苗遇到雨露一样,大口大口吮吸着雨水。老师们专心听着专家教授的讲座,认真做着笔记,感悟颇多。陶行知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所以我要做善于学习的先生。
要做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教师。在培训时李文胜老师给我们看了一段视频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让我感到自己被这个世界已经out了。以前我们说如果要教给学生一杯水,你必须要有一桶水。可现在看来一桶水还不够,我想要拥有一个海洋。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只是老师了,所以更要迫使我们要不断学习,我们要与时俱进。在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后,我看到了他们的共同点:他们都在不断学习,用心专研,非常热爱教育事业。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想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作为一个地理教师,和其他科目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把教师当做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学生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朱永新老师说教师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将名山大川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读书,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余秋生校长在和我们座谈时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地理教师?”余校长的话点醒了我,一直以来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错的教师,学生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堂而且成绩也不错。但现在我才明白这么多年我一直只做了一名地理教师,只是从地理的角度去教学生如何去学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忽略了对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不只是语文、思品老师的事,我们也有责任去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家乡、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因此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学地理还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我们现在的教育以知识教育优先,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而忽略对学生人格教育。我们的教育缺少对学生多元评价。美国的孩子最先学会的是四个词:hi ,sorry,thank you,share.这就是最基础的人格素养的教育。一个人知识的学习是一生的都可以弥补的,而人格素养的教育确实刻不容缓、从小开始的。我们常听到新闻报道:在那个国家中国人乱扔果皮、烟头,在泰国中国人在卫生间的洗手池内洗脚„„让我们中国人的脸丢到了国外。我们的反思是我们的教育,是我们老师的失败。所以,我们教师的责任很大,我们要从全方位教育我们的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进行自我反思,寻找自己与“名师”之间的距离。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老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好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细想起来,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角色定位不准。
此次培训真正使我认识到了准确定位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准确定位自己,转变教师角色。新课标反复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教学效果自然良好。
2重视教学艺术
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其是在教学方面,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给学生教了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同时,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好的课堂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更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实践证明,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多彩课堂势在必行。
3.缺乏激情和创新。
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观摩学校课堂教学、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使我感觉到自己有许多不足: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美国学者威伍曾说过: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澎湃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
4、要学会欣赏与宽容。
一是要学会欣赏。如果学生老是遭受打击,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与热情。相反,你能发现错误中的闪光点,学生看到了希望,会投之更多的热情,直至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把每一名学生都看成“折翅的天使”。正如陶行之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我们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二是要学会宽容。王晓春教授说:“教育光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宽容”。莎士比亚说过:“假如他没有一种德行,就假装他有吧!”教育就是有时要昧着良心说好话,把花环带在学生头上。每一位教师都要怀着善心,不以惩罚为目的。应当允许所有的孩子偷偷地改正自己独自一个人犯的错误。用宽容的方法,比任何东西都有力量。
总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广博的知识、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更为系统。本次专家的讲座可谓:深刻独到,发人深省。作为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次此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