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小编推荐)
2013年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3年11月12日我科从原来的呼吸消化内科分开,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科室,“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工作亦随之开展。现将2013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1、2013年11月至12月,以“肺部感染”为第一诊断入院的患者共59例,其中无并发症(伴发疾病)适宜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26例,实际进入临床路径的9例,入组率34.6%。
2、进入临床路径的9例患者中,成功4例、失败5 例,成功率44.5%。变异原因分别为:①患者高热不退、考虑合并肺外感染;②患者出现咯血、需止血治疗;③患者出现头昏、头痛,症状明显,需进一步治疗;④2例患者强烈要求出院,给办理自动出院。
3、成功的4例患者中,平均住院日11天,平均住院费用3202.385元。
4、病人满意度:100%。
5、病人依从性:66.6%。
第二篇:上半年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上半年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我科于2013年1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通过6个月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呼吸内科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确定了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小组,张怀岭担任组长,范建新、单长波、李静担任副组长,李红建任个案管理员,闫庆红、刘贞、刘磊、孟亚、赵琰、郝敬林、李明慧任临床路径医师医疗组成员,王露露、孙静、张瑞任临床路径护理组成员。明确了我科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科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2013年上半年,完成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19例,未有变异退出,平均住院总费用4432.9元,平均抗生素费用608.7元,平均住院日9.72天。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呼吸内科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入径人数、入径率,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呼吸内科每季度将分析和评价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医务处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并于每月底组织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对前期临床路径实践工作进行小结、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科室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试点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三是患者人数相对较少,不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下一步我科将陆续开展其他病种的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四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3.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关键。我科执行和开展与各职能及相关科室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医疗、护理、医技、机关等部门密切配合,机关加强指导和检查,妇科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医技科室配合制定好临床路径文本并及时安排各项检查,做好药物应用的指导工作,各部门要共同抓好数据统计及分析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科室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科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呼吸内科要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科室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同时,在稳定开展好现有病种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病种,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在全科全面推行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继续加强呼吸内科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例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及纠纷,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呼吸内科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第三篇:呼吸内科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一、医院成立“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专家组,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指导。
名单如下:
组长:童 辉(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成员:田 川(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曹 舸(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蒲小琴(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二、呼吸内科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名单
组长:韦宗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成员:宋明秀(护士长、主管护师)
唐志君(主治医师)
汪治山(住院医师)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严格落实医院合理用药相关制度,对合理用药督导小组提出质量整改建议及时落实整改。
2.对本科室合理用药情况每月监督检查。3.对不合理用药处方、医嘱进行分析整改。
4.监督检查本科室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及合理用药相关管理规定。
5.每月组织人员定期检查,分析合理用药情况并做好记录,将结果在科务会议上反馈并责令责任人员立即整改。
6.对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上报,分析原因并及时整改。
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1、临床用药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终结目的是合理用药。临床医师、护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2、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处方集”和“医院药品供应目录”。药学部门在“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内组织有效的供应。
3、科室按医院制定有相关的处方权限制的规定执行(1)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见抗菌药物管理制度)(2)麻醉药处方权限(见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3)“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外药品处方权限和审批办法
4、使用自费药品或乙类药品,以及扩展用药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在临床诊疗中,医生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范围用药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
5、医院制定有处方权确认的程序与规定。医院药房设有处方权签字留样,药学人员须在核对处方签字后方可发药。任何医务人员不得冒签及仿签。
6、科室及医院制定有药物治疗医嘱书写规范与查对制度。医师、护士、药师应知晓这些规范与管理流程,并能得到切实地执行。
7、为确保需要时得到急诊用药,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科室制定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管理制度。
(1)各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种类和数量,由医疗、护理、药学相关人员根据临床需要协商确定。
(2)常备药品一览表(一式三份)。由病区护士长签字、病区药房负责人签字、药剂科主任签字并加盖药学部签章,并各保留一份,附每次领药品有明细(包括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效期等信息)。
(3)病区药品管理人员应定期(每月)查看病区所备有效期药品,在有效期 6 个月前返病区药房调换新批号。
(4)科室应有在夜间、节假日应急药品供应的途径。
8、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呼吸内科
(1)护士、医生或临床药师等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病人的主管医生,并通告药剂科,并填报报告单。
(2)医师要与药师沟通,降低病人用药风险,分析因果,填写“药 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3)在病历上记录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及采取的措施。
(4)临床医师与药师及时跟踪/随访所报告的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评价所报药品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如有重要发现及时通知医务处(科)。
(5)接到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及时通报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同类事件在本院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9、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
科室建立一套程序来确定和报告用药错误。该程序包括定义、用标准格式进行登记、报告和分析。目的是通过了解科内外发生的用药错误类型来预防用药错误,改进用药环节和培训员工用于预防此类错误。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管理上查找原因,在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改进工作着眼于要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训,药师、医师、护师都要参与培训。
10、严格监督考核。把合理用药与药事服务作为考核医师与药师的重要标准,定期公示不合理用药情况,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并作为个人晋升、评聘职称的参考。
第四篇:呼吸内科工作总结
时光如梭,转眼间在呼内的日子即将结束,在充满人性化的医院工作让我的大脑变的更加充实,让我开阔了视野,让我看到了以前我所感受不到的人间疾苦,让我真的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回想在过去的一个月中,虽然天天忙忙碌碌,但是它让我的生活变的充实而有意义,虽然日子充满了酸甜苦辣,但它却让我的脑海中像有一股自由水一样,源源不断的让知识和成长经验注入了我的大脑中的源泉,让我学到了我们在学校想学而无法学到的东西。
来呼吸内科,可以说是我的一个转折点,它让我感受到医院的温馨,教师和我们学生没有代沟,对待我们和朋友一样,有东西一起吃,有玩的一起玩,在玩和吃的同时还孜孜不倦、不厌其烦的教我们临床护理知识,让我离开家后再次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每天早上8点交完班后,扎点滴是我们的必修课,也可以说是锻炼我们自己的胆量。病人们都很和蔼可亲,即便是我们一次大意没有将针扎进血管,病人也会笑着说“没事的,小姑娘,万事开头难,只要练的多了,就没事了。人生下来不是什么都会的,都是靠边学边做才会的,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不就是这样的吗,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可我们知道,护士是人类的白衣天使,一点点的失误就可以误人的一生,所以我们时时的告诫自己,在工作上我们不能发生一丝丝的错误。我们身为护士,就注定要为病人负责,要为社会负责。那样我的心才会安稳。就因为这样,我们得到了老师的褒奖和病人的赞美。
虽然社会上老传着这么一句话,“医生的嘴,护士的腿”,说护士只是跑腿的,和医生比根本没法比,医生永远比护士的地位高。那我和他们说,你们错了,医生开处方,交给我们后,我们护士要查看,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查看有无错误的处方,以便及时更正。所以我更要学好知识。护士和医生一样伟大,每天我们为病人铺床、扎针、导尿,我们护士虽然累,可我们累的充实,累的高兴,累的舒心。
有时在我们不忙的时或下班后,就和那些老人们聊天,他们大多是子女平常工作在外,比较忙,不能天天照顾老人,让这些老人产生一种孤独的心理,那样就会让病人的病情加重,反而不利于患者的病情,那就要我们护士来关心他,爱护他,老年人有时候就是孩子气,俗话说的好,老人是小孩的一个缩影。所以,我们真心的和老人交谈,那样他们会把我们看成他们心中最亲近的人,那样他心中的不快就会慢慢的消失,这样心情应付慢慢的好起来,对病情也是一种帮助,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和痊愈。护士这个职业是神圣的,是没人可以替代的。没有专业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所以我要更好的学习,更加的努力再努力,做一个真正的护师,为了人类的健康,我要像南丁格尔一样,为护理事业做我一生贡献!
呼吸内科工作总结的延伸内容:工作总结的结构形式是什么?它的内容又包括哪些?
年终总结(含综合性总结)或专题总结,其标题通常采用两种写法,一种是发文单位名称+时间+文种,如《铜仁地区烟草专卖局2004年工作总结》;另一种是采用新闻标题的形式,如松桃县大兴访送部的卷烟零售户诚信等级管理专题总结:《客户争等级,诚信稳销量》。
第五篇:呼吸内科工作总结
2009年第三季度内二科工作总结
回顾2009年上两个季度我科的发展,这是我科适应市场外部环境变化,实现“跨越性”大发展的“关键年”。
本季度,在院部领导的持续关注和正确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我科专科特色的诊疗服务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创新新观念、新举措,强化我科医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强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服务工作的生命力;巩固、发展“专科医疗体系”的优化建设,着力发展、建立“完善的”呼吸消化医疗体系。
本季度,全科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手抓”的科学发展观,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全科业务收入同比上季度度实现增长。实现经济效益的大丰收同时,维护畅通的绿色生命通道,有效地保障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实现社会效益的大丰收。
展望2010,为稳固推进急诊业务的健康发展,现制定新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大精神”为指导思想,紧随医院适应市场新形势的发展观念,认真执行院部制定的发展规划纲要,以完善本科医疗特色的专科服务为目标,大力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
作的顺利推行,树立“维护健康、关爱生命”服务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科室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石。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巩固历年来不断提高的我科医疗及服务质量管理活动成果,结合医院各项评审及整改工作,围绕 “质量、安全、服务、效益”四个工作核心目标,狠抓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专科急救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稳步推进专业队伍的合理化配置,加大专科医学知识的专业学习及培训力度,强调“优质医疗”对于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社会意义。完善医疗服务的及时、顺捷、有效、安全。完善医疗工作流程、文件资料管理、规范生命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协调各个临床科室对我科的配合。加强上级医师指导及三级会诊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努力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2、质量管理:
狠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技巧学习,规范体格检查流程,规范门急诊及留观病历书写,强调抗生素合理使用等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制度、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重点监控“环节管理、疑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处理意见”,促使我科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强化对科室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及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保证抢救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加强专业训练、规范操作,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满足急救需求。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强调制度化管理。
4、服务质量管理: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狠抓优质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