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对项目实施总体情况的报告要点》

时间:2019-05-12 21: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对项目实施总体情况的报告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对项目实施总体情况的报告要点》》。

第一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对项目实施总体情况的报告要点》

表三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

对项目实施总体情况的报告要点

1、专项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2008年计划进展情况

2009年计划进展情况

2010年计划进展情况

2、专项规划实施组织管理措施

a)组织领导情况

b)落实责任制情况

c)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d)计划任务审批下达情况

e)项目实施的组织措施

f)项目资金管理措施

g)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3、专项规划建设项目效益情况

a)解决退耕农户口粮的效果

b)解决退耕农户生活用能的效果

c)解决退耕农户收入的效果

d)对林地保护的效果

4、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a)属本地区解决的问题

b)属中央需要解决的问题

5、对本地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a)

b)

… …

6、对实施专项规划的建议

a)

b)

7、其他:

第二篇:贵阳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自查报告

贵阳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自查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市2008年、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情况,准确查找问题,切实整改,扎实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建设,并了解2010年项目安排(部署)情况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根据国家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的通知》(发改西部〔2010〕564号)和省发改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委、省审计厅、省统计局、省林业厅、省粮食局《关于转发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的通知》(黔发改农经〔2010〕744号)相关文件精神,我市发改、监察、林业等10委(局)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4个联合检查组,确定了检查内容和检查方式。于2010年5月6日至7日,对我市7个项目工程县进行了综合检查,现将我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有无违反国家政策安排退耕还林任务的情况

通过自查,我市2008—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基本农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补植补造五大板块建设中,均严格按照《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等有关规定,安排落实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域内,退耕户受益率均达到相关要求。其中: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中,退耕户覆盖率达到了60%以上;农村能源建设工程中退耕户覆盖率达到了100%;生态移民工程中退耕户覆盖率达到了100%;后续产业发展工程中退耕户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补植补造工程退耕农户覆盖率达到了100%。

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进展及投资完成情况

(一)2008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情况

2008年除田间便道工程完成总工程的87.3%和种植业完成86.3%外,其余工程都已经全部完成(详见附表一)。

(二)2009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情况

由于我市去冬今春严重干旱,加上实施方案批复下达时间较晚,部分项目招投标工作还未完成,部分区市县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工作正在制定培训计划,导致部分项目实施进度缓慢。其中: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大部分区市县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农村能源建设省柴节煤灶还在进行集中采购程序,沼气池建设完成了10.3%,碳薪林建设完成了82.7%;生态移民工程完成了49.6%;后续产业发展中各子项进度均达26%以上;补植补造工程完成88.%,(详见附表二)。

通过自查,我市各工程区(县、市)巩固成果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均在上报的县级规划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规程的相关规定,按照下达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等进行科学合理编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基本能按照省发改委、林业厅、省农委和省水利厅《关于2008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和《关于开阳、修文等87个县(市、区、特区)2009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批复的实施方案进行实施,但仍然有个别区县没有严格按照方案实施,有擅自调整建设地点的现象发生。各项目板块建设均按照国家相关工程管理规定,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管理项目,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各项目单位均抽调了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指导、严格质量标准,严格督查验收,并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良种选育等技术成果,提高科技含量。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了我市巩固成果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

三、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使用情况1、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3973.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543.5万元,地方配套及投工投劳折资1430万元。完成资金总投入3845.2万元,占任务计划数的97%。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481.8万元,占任务计划数的97.6%,地方配套及投工投劳折资1363万元,占任务计划数的95.3%。

2、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3419.49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544.3万元,地方配套及投工投劳折资768.32万元,县级自筹工程管理费106.87万元。完成资金总投入834.572万元,占任务计划数的24.4%,其中,中央专项资金648.173万元,占任务计划数的25.5%,地方配套及投工投劳折资186.399万元,占任务计划数的24.3%。

(二)补助资金兑现情况1、2008年补助资金兑现情况

2008我市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兑现面积4.1847万亩,完成政策补助资金527.27万元。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我市严格加强检查验收,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及时兑现政策补助资金,兑现方式均采取“一卡通”方式兑现。我市2008政策兑现工作已全面完成,兑现率100%。

2、2009年补助资金兑现情况

2009我市及时下达了兑现资金,要求工程县、市、区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抓紧完成政策补助兑现工作。2009政策补助兑现面积为5.04万亩,兑现补助资金为736.1万元。但在政策兑现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兑现进度:一是特大干旱对退耕还林工程带来

极大损失,部分退耕地块保存率和成活率达不到验收合格标准;二是部分退耕农户对完善政策补助相关规定不理解,不愿意续签完善政策补助退耕还林合同。截止目前,我市2009年兑现完善政策补助资金412万元,兑现率55.97%。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市将加大受灾地块的补植补造力度,进一步宣传退耕还林完善补助政策,争取及时兑现完善政策补助资金。

(三)资金管理情况

通过检查,我市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严格执行财政部等6部委局办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327号),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规范核算,封闭运行,检查中没有发现挤占、挪用、截留、克扣等违规使用资金情况。

四、项目管理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

我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相关文件要求,明确了发改、林业、财政、农办、农业、水利等各相关单位部门的职责分工,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进行精心安排部署,并以筑发改[2009]88号文印发了《关于做好贵阳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项目信息保送工作的通知》,加强了信息报送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了县级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项目管理

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报帐制、公示制和涉农资金备案制,确保项目规范运行,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三)健全档案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多,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为此,我市要求要加强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对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初步设计方案、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照片、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要分门别类地归档保存,严格管理,按照项目法人单位有项目总材料,项目实施单位有项目子项材料的原则,分类规范归档,即:综合材料(含各类批复文件、各类上报文件、资金文件、公示材料、备案材料、各阶段总结、单项检查验收资料、县级验收资料、项目总竣工验收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等);技术资料(含可研报告、实施方案、各子项的技术设计、有关图表等);招投标资料(含招投标所有文件、公告、投标单位材料、最后签订合同等);工程监理材料(含监理公司情况、监理合同、工程监理所有资料等);信息资料(含月报、旬报所有表格、文字材料、简报等);监测资料(含各种统计数据、图片照片、录像资料和各种监测材料等)。

五、项目建设的自查验收和联合复查情况

为了切实抓好我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我市发改,林业、财政、农业、水利等市级部门多次组织联合检查组,对我市2008度、2009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接续产业发展、补植补造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建设进展、质量、资金使用及管理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工程县、市、区及时整改。

我市已要求各工程县、市、区对2008巩固成果专项资金建设的竣工项目,及时启动竣工验收相关程序,并将竣工验收报告及时上报,市级相关部门将组织联合复查组,对工程进行复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省级验收。截止目前,我市工程县、市、区已完成部分建设板块的验收工作。

六、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的效益分析

巩固成果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善退耕农户的生产和生活现状,提高退耕农户的收益。

一是通过农田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使9901亩耕地的肥力、抗旱能力及耕地条件等得到切实改善,提高单产和复产指数,每亩耕地粮食亩产量预计比项目实施前提高50余公斤,项目区可增加粮食495000多公斤,提高了退耕农户收益。项目区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增加了退耕户收入,比如:清镇市红枫湖镇莲花村、鼠场村发展蔬菜种植,每年每亩比原来增加了7000元收入。

二是通过能源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市将建成沼气池1843口,涉及退耕农户1843户,按修建一个容积为8—10立方米左右来估算,全年产沼气380—450立方米,可解决3—5口人的农户家10—12个月的生活燃料,节煤1500公斤。我市全年将为退耕农户节煤27645吨左右,按每吨500元计,将为退耕农户节约燃料成本138多万元。建成省柴节煤灶5466个,每个比普通回风炉省燃料40%,每年可为退耕农户节约燃料成本160多万元。

三是通过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使不适宜居住地的退耕户搬迁到了交通、就医、就学等都较为方便的地方,有效的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四是通过加强对退耕农户科学技能培训、经果林种植、退耕还林地块进行补植补造等有效措施、合理规划林种、树种,适地适树,长、中、短效益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有特色的经果林、速生丰产林、中药材和花卉的生产,大幅提高退耕还林地块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退耕户吃饭、增收等长远生活问题,使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五是通过补植补造项目的实施,使退耕还林造林工程全面达到合格标准,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有效遏制了工程区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了林地生产能力,切实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部门协调不够,认识不到位

部分工程县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对巩固退耕换林成果政策认识不到位,导致建设项目组织松散,工程进度推进活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2、持续干旱,受灾严重

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4月,我市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项目中的补植补造和接续产业种植业建设带来极大损失,2008年、2009年巩固成果补植补造项目受灾11.9万亩,种植业(含薪炭林)受灾0.7万亩,受灾面积达67%以上。

3、项目进展缓慢,效益不能尽快发挥

2009工程建设总体进展缓慢,巩固退耕还林效益不能及时发挥。一是巩固成果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批复下达时间较晚,涉及多个子项目需要招投标,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等,延缓了工程进度;二是去冬今春连续特大干旱,使季节性强的补植补造、接续产业种植业等建设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影响了工程整体进度。

4、配套资金不足,工作实施难度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专项资金项目是一项惠民政策,从2008年开始连续8年实施,实施年限长,涉及部门多,实施难度大。2008、2009年省下达的计划中,中央专项资金仅安排工程直接费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费,而工程直接费属补助性质,投资标准低,项目建设中涉及的方案编制费、招投标费、工程监理费、检查验收费等前期费和相关工作经费在中央专项资金未作安排,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解决难度大,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5、资金管理有待加强,涉农项目资金备案不够完善

检查中发现部分工程区(县、市)在资金拨付方面存在未按进度拨付工程建设资金现象;部分工程县未严格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意见》(黔委厅字〔2008〕68号)文件规定,对涉农资金项目进行备案和公示。

6、工程决算不及时,影响了工程竣工验收

2008年工程大多数子项目都已经完工,但实施单位都没有及时进行工程决算,影响了整个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

(二)对策建议

1、进一步项目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进度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只有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并且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精心组织实施,才能共同抓实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下步将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强化行政推动,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制度,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根据各部门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加强对应指导和督导监管力度,制定出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排出工作时间表,督促各县、市、区限期完成,并解决好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果。

2、进一步加强资金的规范管理,落实好涉农资金备案工作

严格执行财政部等6部委局办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327号),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严防资金的挤占、挪用、截留、克扣等现象,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严格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意见》(黔委厅字〔2008〕68号)文件规定,做好涉农资金的备案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

3、调整2010年计划,增加受灾地补植补造任务

建议省级部门将2008年、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的补植补造、接续产业种植业受特大干旱影响造成保存率和成活率较差的地块,纳入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实施内容,重新进行补植,相应调减2010年计划建设任务。

4、明确配套资金比例,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鉴于该项目实施期长,任务重,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加大地方投入,进一步明确各板块工程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省、地、县配套比例,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第三篇:[2010]138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2011-06-14

国家发改委 监察部 国土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审计署 国家统计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粮食局 发改西部〔2010〕138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等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建设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中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含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和补植补造等项目。

第三条实施建设项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

(二)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

(三)坚持中央制定统一政策与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相结合。

第四条实施建设项目的目标是:

(一)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二)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活困难和长远发展问题。

第五条建设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并组织实施,严格按规划编制计划,按计划编制方案,按方案编制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和验收。以退耕还林工程县(市、区)为基本建设单位,以退耕还林村为基本单元,统筹落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各项措施。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国函„2009‟93号)要求,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组成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协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关工作,研究解决建设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地方落实建设任务。

第七条在部际联席会议统一协调下,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建设项目任务计划的审查和综合平衡,会同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下达建设任务计划;负责建设项目的综合协调,对生态移民建设项目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稽察。

国土资源部参与基本口粮田和相关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

水利部负责基本口粮田建设中的坡耕地水土综合治理工程、坝地、沟滩地建设、退耕还林相关水利设施建设的指导、监督检查和水土保持专项工程验收。

农业部负责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农民工培训以及后续产业发展中农业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

国家林业局负责补植补造项目以及农村能源、后续产业发展中林业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其他建设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

国家粮食局负责退耕地区粮食市场的监测和供应,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确保退耕农户口粮需要。

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分别依法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察、审计和统计。

第八条建设项目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坚持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目标、任务、资金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并督促各县逐乡、逐村、逐户予以落实。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确定一个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工作,明确部门分工和责任,并将有关制度和部门分工情况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备案。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九条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根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下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建议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并附送当年计划执行情况。

第十条纳入建设任务和资金使用建议计划的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属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内的项目;

(二)自筹资金基本落实(包括劳务配套);

(三)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具备开工条件。

第十一条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按照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计划和专项资金预算,在两个月内分解落实本省(区、市)的建设任务,将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到项目县,同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备案。

各地在分解下达国家投资计划时,要明确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工期,以及省、市、县等各级配套投资比例和数额。

第十二条建设任务计划一经下达,应当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须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并确保不影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应当按照类型编制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作业设计)。初步设计(作业设计)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承担编制,图、文、表齐全,科学合理,各项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

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作业设计)等编制和审批程序,由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具体制定,并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备案。

第四章建设管理

第十四条各省(区、市)应当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工作经费等保障条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各项制度。对较小项目难以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的,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

第十五条实行建设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前,县级有关部门要会同乡镇政府把项目名称、目标、任务、资金来源与建设内容和规模等,以村为单元向项目区退耕农户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初步设计(作业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组织施工,不得擅自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加强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有关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实施方案、初步设计(作业设计)、招标投标资料、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照片、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项目工程县要按整理成册,分类归档保存,专人负责。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八条严格执行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财政部、原国务院西部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严格资金支出管理,严禁弄虚作假骗取和截留挪用建设项目资金。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地方应当支持配合。

第六章验收与管护

第十九条各省(区、市)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建设项目检查验收分为自查验收和联合复查。自查验收由县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实施。联合复查在自查验收的基础上,由省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实施。

第二十条检查验收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项目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组织实施;

(三)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

(四)资金拨付、管理与使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有无违规问题;

(五)项目管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六)各项效益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七)项目档案、信息报送等管理措施是否落实。

各类建设项目具体检查验收办法由行业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产权,落实项目运行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建立档案,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建设项目所在乡镇和村组要落实后期管护制度。

第二十二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对各省(区、市)建设项目分别组织或联合组织监督检查。

国家林业局要对退耕还林省级复查结果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通报有关部门。

第二十三条各省(区、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检查验收、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依照《退耕还林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信息统计与效益监测

第二十四条各省(区、市)应当加强建设项目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完备的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建设项目信息由省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负责汇总报送。

各省(区、市)应当建立建设项目信息汇总审核制度,明确项目县报送信息的汇总审核要求,各省(区、市)汇总信息须经省级负责组织实施总协调的部门审核无误后上报。

第二十五条汇总报送的信息内容包括:

(一)上半年和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二)上半年和粮食补助生活费补助资金兑现情况;

(三)全年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包括项目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建议等。

上半年信息于每年7月31日前、信息和全年总结于次年2月底前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各部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上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汇总分析情况及时提供给部际联席会议。

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实行效益监测。效益监测分为工程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退耕农户生活三类。

生态环境监测,主要监测退耕还林地区退耕还林以来工程区植被盖度、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状、水土流失状况、河川径流量、含沙量、降雨量变化、大风(沙尘)天数变化等连续动态变化信息。

经济社会发展监测,主要监测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掌握退耕还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退耕农户生活监测,主要了解退耕农户收入、口粮保障、能源消费的信息,掌握退耕农户长远生计解决情况。

第二十七条生态监测依托现有的监测技术力量和队伍。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具体负责监测技术指标及方案的制定、监测的技术指导和监测结果汇总;各省(区、市)林业部门会同国土资源、水利、农业部门在国家统一指标和方案下负责本省(区、市)监测的技术指导和监测结果汇总。

经济社会发展和退耕农户生活监测由国家统计局监测网负责。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备案。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1月2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彬县县政府对张科长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彬县2008-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方面的工作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项目进展情况

2008-2009年省市下达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共5个项目,计划新建基本口粮田33750亩,农村能源10871口(台),补植造林19600亩,发展后续产业22500亩,退耕农民技能培训2000人(次)。项目总投资8230.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3500.95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4729.15万元。

项目建设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促进“三农”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发动、精心组织、集中投入、科学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已建成项目五类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56.3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811.05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3545.25万元。具体情况为:

(一)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33750亩,其中新修基本口粮田16750亩,改造提高2350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6450亩,田间设施配套8200亩。2008年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20000亩,其中新修基本口粮田11000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5000亩,田间设施配套4000亩; 2009年建设基本口粮田任务13750亩,其中新修基本口粮田5750亩,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1450亩,田间设施配套4200亩,改造提高2350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完成投资3334.02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350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984.02万元。

(二)农村能源建设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能源建设任务10876口(台),其中新建户用沼气池8909口,建设节柴灶130口,安装太阳灶1837台。截止目前2008年4596口(台)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其中新建户用沼气池3959口,安装太阳灶637台;2009年建设任务已完成1676口(台),其中新建户用沼气池346口,建设节柴灶130口,安装太阳灶1200台。累计完成投资1844.76万元,其中专项资金724.43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120.33万元。

(三)后续产业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任务22500亩,其中新建晋枣示范园4000亩,改造提高低效柿子、晋枣园18500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完成投资1037万元,其中专项资金622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415万元。

(四)补植项目。2008-2009年上级下达我县补植任务19600亩。2008年建设任务4600亩,2009年建设任务15000亩。截止目前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03.02万元,其中专项资金84.62万元,各级配套及农民自筹18.4万元。

(五)农民技能培训。2008年上级下达我县退耕农民技能培训2000人(次),截止目前培训任务已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7.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30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民自筹7.5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夯实项目建设责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只有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并且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精心组织实施,才能共同抓实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为使项目落到实处,县里成立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农果、林业、水利、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项目的宣传发动、组织领导、规划编制、检查督促、验收评估、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县巩固办制定了《彬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从而进一步夯实了项目建设责任,落实了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项目乡镇、村也分别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日常管理等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十分艰巨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新工作,实施难度较大。为给扎实有序推进专项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县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力宣传开展专项建设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退耕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宣传专项建设的政策要求、步骤、方法、操作程序,让退耕农户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了解专项建设的政策、方法和步骤,从而主动参与专项建设。

(三)因地制宜,精心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前,行业主管部门,抽调专门人员深入村组,进行调查摸底。深入践行“一事一议”政策,把决策权和主动权交给群众,对项目的实施写下了项目承诺书,使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参与。在项目规划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远近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妥善布局。把项目建设内容落实了到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在项目设计上,聘请资质单位,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方针。在项目计划安排上,整合部门资金投入,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根据集中连片的原则,将巩退项目资金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形成投入合力,确保项目受益农户。

(四)强化监管,确保项目规范运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多,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为此,一是规范项目管理。实行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前,具体实施部门会同乡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将项目建设规模、内容、标准及受益农户情况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实行合同管理制。每个工程项目,项目法人与工程施工方签订工程施工合同,项目法人严格按施工合同对工程施工方进行管理和监督。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对建设规模较大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由县巩固办会同项目法人及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采取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的方式,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和供应商。实行工程监理制。为严把工程质量关,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行了工程监理制,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理。同时,在工程建设中,让村民参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确保群众对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专项资金严格执行专项建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了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管理程序建帐、支付和结算,实行帐户封闭运行,项目法人“一支笔”审批制。工程实施中,全面实行部门监管、过程监管和动态即时监管“三结合”,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情况、运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效益发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工程结束后,在项目实施单位竣工决算的基础上,审计部门对整个工程进行了全面审计。做到了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审计到项目,确保了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三是加强建设档案管理。项目建设档案,是项目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录和资料数据库,是了解建设过程、修订经营措施、分析成效、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的基本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制度,抓好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各行业建设单位对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初步设计方案、阶段性项目建设总结、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照片、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做到了专人负责,分门别类地归档保存。为掌握项目建设、修订经营措施、分析成效、效益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提供完整的项目档案资料。四是加强项目建成后的管护,确保工程长效性。确立“工程建设与管护同步走”的管理方针,建立项目后期管护责任制,按照“谁受益、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落实了管护责任。

(五)行政推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是实行了目标考核制度。每年初对全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纳入管理目标进行考核,明确了搬迁项目建设的奖惩措施和主要阶段目标,做到了项目建设有目标,考核有指标,奖惩有依据。二是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工作制度。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严格实行了“五个一”的责任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抓到底”,把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夯实到县级领导、部门领导和乡镇领导身上,形成班子抓、专人抓、主管部门协调抓的工作机制。项目实施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办公室,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事务。三是实行了项目建设督查制度。把项目建设列入全县重点工程和“民生八大工程”重点督查项目,实行月考核、季通报,县上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不定期带领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深入项目实施乡镇、村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并现场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期竣工。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工作,实行了干部分片包干负责,一包到底的办法,加强技术指导。县两办督查室、县巩固办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出工作组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指导、抽查、督促,及时与项目单位交换意见,形成了行业部门当业主,相关部门搞服务,财政管支出,发改揽统筹,两办抓督查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存在问题

从前阶段巩退项目实施情况看,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领导重视、部门配合、责任落实、措施得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县退耕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作出了贡献,成效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退耕农户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认识不高,存在重造轻管现象,给项目实施造成一定困难。

二是管理不规范。由于由于专项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比如林业、农业、水利、畜牧、发改、财政等部门,各部门在管理职能上各管一块,有时缺乏沟通,容易造成管理上不完全到位。在安排项目计划时,在项目的选择和布局上存在随意性,缺少连续性和科学性;在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上,在项目管理和实施没有现存经验和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科学规范的模式。个别项目实施单位没有及时进行工程决算,项目审计工作滞后。

三是工程进度慢,由于省市计划任务下达的较迟,涉及多个子项目需要招投标,不利于工程的组织实施,延缓了工程进度。

四是项目进展不平衡。由于农村能源项目因退耕农户筹资比例大,筹资存在较大困难,且部分项目技术要求高,农户缺乏相关技术和操作技能,而导致项目实施进度比较缓慢。加之近几年我县利用国债项目大力实施了农村沼气工程,项目对退耕还林农户有覆盖,客观上也影响了项目的推进。

五是配套资金不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专项资金项目是一项惠民政策,2008、2009年省市下达的计划中,中央专项资金仅安排工程直接费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费,而工程直接费属补助性质,投资标准低,项目建设中涉及的方案编制费、招投标费、工程监理费、检查验收费等前期费和相关工作经费在中央专项资金未作安排,工作经费解决难度大,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是后续管护不到位。由于缺乏较为完整的后续管护机制、管护工作经费、相应的管护技术和知识,致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的后续管护不到位,影响了项目效益的发挥。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

一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户积极性。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长期重要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牌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使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退耕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二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强化行政推动,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制度,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根据各部门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加强对应指导和督导监管力度,解决好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果。

三要进一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做好规划,坚持资源整合、集中投入、整片推进的原则,结合巩退专项规划,结合退耕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好退耕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项目,做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见效一片。切实做好项目设计概算工作,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

四要加大后续管护力度。健全后续管护机制,成立后续管护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建立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使管护责任落到实处。积极筹措后续管护资金,用于项目的后续管护工作。

五、几点建议

1、建议省市相关部门能适当提前审批一些专项实施方案,如补植补造项目。对分项目的计划和资金能尽早下达,便于项目早日实施,发挥效益。

2、适当提高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国家资金补助标准,适当减少地方配套资金。

3、明确配套资金比例,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鉴于该项目实施期长,任务重,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加大地方投入,进一步明确各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省、地、县配套比例,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第五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的问题及对策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通过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2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规划;问题;对策

为了切实保护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农民长远生计问题,促进退耕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1],2007年,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一是在原有补助到期后,国家延长1个周期继续对退耕农户进行补助。二是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集中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主要用于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发展后续产业、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等。为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各县根据自己的实际都编制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专项规划2008年开始实施。从近2年的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2],确保专项规划顺利实施,使之成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坚实基础。

1专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领导重视不够

一些地方对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本来应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现在都转到了部门组织实施,而部门组织和发动群众又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在政策制定上如果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政策就很难落实,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此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存在问题,相互间配合不够默契,都是以各自立场为出发点,遇到问题和困难相互推诿。

1.2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专项规划实施质量。如,营造速生丰产林,国家投资3 000元/hm2,而实际高质量营造速生丰产林需要9 000元/hm2;营造高产油茶林,国家投资6 000元/hm2,实际营造约需投入1.8万元/hm2,国家投入占实际投入的1/3,且地方配套资金又不能到位,不足部分完全靠实施农户自筹。有的农户虽然能勉强把树栽下,但是又将面临管护的巨大压力,造起来的林极有可能“返荒”。一旦遇到冰冻、火灾等灾害,便难于重建恢复。

1.3计划管理不够严格

国家批复各地编制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是项目实施的主要依据,是基础性文件。各省都会根据各地编制的专项规划下达计划任务,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各地不能随意调整计划任务和变更建设内容。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不把计划任务当回事,存在完得成就完,完不成就拉倒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随意变更项目内容,比如上级下达的是建速生丰产林基地的计划,却变更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级下达的是基本口粮田建设的计划,又变更成高产油茶基地建设。总之,计划管理不严格,使国家实施专项规划的效果大打折扣。

1.4重建轻管现象突出

重建轻管现象在林业后续产业建设中尤为突出。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但在实际工作中,重栽轻管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按照“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实施专项规划的各家各户,难度较大,管护效果也不理想。有些农户在林木没有受益的情况下,不愿投入过多的管护费用;有些农户劳力外出打工,无力进行管护;有些种植杨梅、柑橘、梨等经济林树种的农户,管理技术又跟不上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管护效果,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

1.5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少

退耕还林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工程质量要求高,从规划、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工程实施及监理、检查验收到兑现等涉及环节多,政策兑现更是长达16年之久,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而国家对地方退耕还林的前期工作经费和科技支撑费比较少,造成很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人员少,很多科技服务也跟不上。现在加上专项规划实施的管理,工作经费更是捉襟见肘。

2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的对策

2.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要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专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政府主要领导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重点搞好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把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政府考核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的良好氛围。

2.2科学规划建设项目

根据笔者参与峡江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的实践经历,由于要限时上报专项规划,时间比较紧,编制的专项规划不尽科学、合理。在项目安排及建设规模上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有些项目安排和建设规模不符合实际。因此,建议对专项规划不符合实际的地方进行调整和修改,报省和国家批准后再实施。使专项规划真正能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建立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解决退耕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生计问题,以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目的。

2.3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资金管理

一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省、市、县要把专项规划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纳入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并保证能够及时到位[3]。二是结合项目资金。要将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项目的聚集效应。三是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和社会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社会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专项规划建设。四是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各项工作能正常运行。五是加强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资金使用和管理要严格《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007]327号),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2.4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按计划组织实施。要落实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招投标、合同管理、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项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建成并发挥效益。特别是要建立检查验收制度,工程建成后,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会同建设单位组织开展项目验收工作,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查清原因,落实责任,限期整改。对造成重大损失和浪费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此外,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含量。将科技支撑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积极推广一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支持科技人员到工程建设第一线从事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试验示范等工作。

2.5加强建后管护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对不同类型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模式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落实责任,实行责、权、利相统一,充分调动群众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管好用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设施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工程运行管护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实施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工程建设中的各项政策及时、足额兑现到广大农民。实施工程建设公示制度[4],结合乡村政务公开,将工程建设范围、内容、标准进行公示,以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3参考文献

[1] 李育材.退耕还林工程[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9.[2] 向徐英,邓正双,黄圣龙.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应注意解决的矛盾和问题[J].防护林科技,2005(Z1):95-96.[3] 信洪发,赵日强.如何作好退耕还林信访工作[J].防护林科技,2005(Z1):78.[4] 胡芝芳,杨斌,厚凡霞.西吉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思考[J].防护林科技,2005(Z1):109-111.

下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对项目实施总体情况的报告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对项目实施总体情况的报告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