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问卷分析
2011年春季学期“感恩系列主题活动”
问卷分析及反思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教育心理学也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主要局限于生理方面。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青少年本人,对健康的关心也都集中在学生身体发育方面的一些生理指标上,至于学生的心理方面是否健康,往往为大家所忽略。近年来,有关中小学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也就渐为人们所关注。因此对“感恩教育”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可是,爱父母,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我们整天沉浸在爱的海洋中迷失了自我,变成了“爱的麻木者”,既体会不到父母长辈对我们的殷殷的深爱,更加不会尝试去理解关爱父母,有时甚至是以怨报德,做出许多不义不孝无耻的举动。孝敬父母,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这一美德没有被我们很好地继承下来。从本次感恩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非常使人震惊:有62%的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健康状况,有45%的人会看不起父母嫌弃父母,有48%的人不知道父母的烦恼,甚至有的说父母最大的烦恼是搓麻将时找不到伴,有51%的人不知道父母最喜欢的是什么,有一名学生说道父母最喜欢的是剩菜。我想没有一个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没有一个孩子不知道孩子喜欢的是什么,没有一个父母会在内心嫌弃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成长中,爸爸妈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这一切,我们的学生又想过多少?感受过多少?回报过多少呢?我们这些“小皇帝”常常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把父母的爱,亲人的情看成是理所当然。更有甚者,面对父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是埋怨,责难;是一次次让父母失望,伤心!造成孩子不懂得感恩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我们的教育缺乏感恩教育。反思我们中国的教育,向来都是分数至上,学校关心的是分数,老师关心的是分数,父母关心的还是分数。因此,孩子最关心的也是分数。
2、父母过分溺爱孩子。父母爱孩子无可厚非,但是也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爱都给他,给他太多的爱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以至于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得到了那么多的爱。
3、爱要说。我们中国人向来比较含蓄。父母对孩子的爱更是如此,其实,成功的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使孩子以自己得到父母那么多的爱感到自豪,而不是以自己的地位、金钱感到自豪。
分析情况后,我校以后的感恩教育将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感恩教育从日常小事做起感恩教育要回归现实生活,要让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爱护身边的人做起,在生活的实践中感恩。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感恩之情,充满爱他人之心,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感恩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如:在开学的第二周,我们的主题为“感恩父母”,在少先队的组织下,我校的孩子在周六晚为父母洗了一次脚,在活动感言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语段。除此之外,通过鼓励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给父母发短信,送生日祝福等活动,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开展尊师活动,例如:在班级开展上课前呼“老师好,请上课”,课后呼“老师辛苦了,谢谢您”;开展在国旗下讲话活动《我的成长,老师的付出》;在养成教育课上开展“我向老师说心理话”活动。利用活动为契机,以班级的名义动员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如海州实验小学的通过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送一句话等真挚朴实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全校开展一次唱一首一颂扬教师为主题的歌等。
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开展每期为敬老院的老人洗衣、扫地、理发洗面、讲故事、表演节目等活动;还可以在国庆节期间以“爱我祖国”为题办一期班报,出一份手抄报。
2.感恩教育从文明礼仪做起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表现。学生从父母、从亲人、从老师、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这种回报对学生而言,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感情世界的回报,有时就是一声简单的道谢也能给予施恩者带来特别愉快的心情。所以,“感恩”当从语言上的感谢做起,从文明礼仪做起。
走进学校开展有关“感恩”的文明礼仪活动如:给每一个同学的校徽上刻上“你好”“谢谢”等字。在班上的班规里写进“感恩”内容。在学校的校训里添上“感恩”这一条。走进社会开展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等文明礼仪活动。
3.感恩教育从每年节日抓起利用一些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有些节日,本意就是感恩节,如清明节,感恩革命先烈,感恩自己的祖宗;“七一”节感恩中国共产党领导、关怀之恩;“八一”节感恩解放军保卫之恩„„利用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二、感恩教途径和方法
1.营造感恩教育氛围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积极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以班级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分别设计感恩教育的情景:利用班级开展演讲有关“感恩”的小故事、创办“感恩”小报;利用学校阵地创办 “感恩”专栏。
创设浓厚的“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热情与行为,促使更多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感恩”的活动中去,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收集感恩教育故事感恩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而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就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感恩”以及“感恩”的重要性。中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对道德的认识、理解,单凭定义、空洞的说教,那只能是徒劳无益。因此,学校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搜寻故事的活动。
(1)向父母了解学生爱听故事是天性,请父母、长辈讲述前辈孝敬老人的故事,从纯朴的语言中去领略“感恩”的内涵。学生们通过收集这些传统的故事,进一步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向教师了解学校有条件的业可以创造“感恩小院”,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如:参观烈士园,讲述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使学生明确“感恩”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特征,知道应该弘扬什么,摈弃什么。
(3)向同伴了解各自交流生活中是如何孝敬长辈的故事,了解“感恩”在彼此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开展故事演讲赛,将孝敬长辈的故事编成小品、相声等进行表演。在活动中学生快乐多收获也很多。
(4)向书本了解走进图书馆、阅览室,通过查阅圈划、摘录笔记等形式来知晓前辈“感恩”的动人故事。
(5)向媒体了解通过观看电影、电视,认识“感恩”的内容与含义。
(6)在歌声中悟“会唱《感恩的心》”,在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中,唱《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时时刻刻唤起孩子感恩的心。
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典型的事例中去感知理解“感恩”的时代内涵,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是当代学生必备的道德素养。
3.开展感恩社会行动
社会是感恩教育的大熔炉。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传统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以“感恩”为纽带,培养学生知恩、感恩、图报的品德。
用“走进敬老院”的形式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用孩子们平时节约的零花钱为老人们买糖果、糕点、面食等老人们喜欢的食品;让有特长的孩子们为老人们表演了生动有趣的文娱节目;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孤寡老人带去欢乐,送去温暖。
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知恩、感恩、报恩”的心,必将长期地触动着孩子感恩的心灵。
4.为孩子补上“感恩”这一课
感恩并非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容易影响他们。所以对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在一项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研究中,“自私、不知道教敬长辈”被列为当今少年儿童的缺陷之一。孩子的缺陷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的失误。家长应该明确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也有责任和义务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要求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良心,什么是独立、坚强,如何和谐与人相处,懂得感恩,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一些做人的准则和道理,让孩子明白一个有良好品行的人才可能广泛地被社会接纳,才可能长期获得成功。
在家庭中,进行感恩教育,必须将它与爱心教育、礼貌教育结合起来。从孩子情感的角度来看,礼貌教育和爱心教育是前提和基础,感恩教育是两者的深化和升华。而对孩子进行教育,必须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空洞的说教没有任何意义。
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持久、深远。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最真切、最具说服力,孩子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因此,家长的身体力行胜过一切言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心是每感的,他能敏锐地感受到成人的情感态度。家庭中,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关系,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爸爸妈妈和老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孩子感受最为深刻的情感关系了,这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决定着孩子能否对家人产生依恋和信任感,也决定着孩子今后以怎样的情大吃一惊态度面对各种社会关系,更决定着孩子今后有没有爱心,有多大程度的爱心、感恩之心。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自然而然地建立积极向上的亲情关系。比如,爸爸妈妈之间恩恩爱爱、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牵挂,家长努力与孩子之间建立宽容而不纵容、关爱而不溺爱,平等民主,严慈相济的亲子关系,家长对老人充满尊敬、关爱与感恩之情。这些情感关系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的。在一般的家庭中,尤其是家长对待老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爱心、感恩的心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刻。
父亲节、妇女节、儿童节、老人节、教师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都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而且,这些节日活动,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关爱单独的个人扩展到关爱个人所属的团体或集体乃至社会。
当孩子还小时,我们可以结合生活故事,讲讲这些节日的来历。孩子稍大时,可以给他讲一些感恩的故事,一起阅读此类文学作品,观看霜关的影视资料,以丰富孩子对这些节日的知识,深化他们对节日的了解。再和孩子一起加快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例,让孩子切实感受到、体会浓浓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军民情等,让孩子学会珍惜,学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以表达感恩的心。在这些节日之前,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如美术、书信、动作、语言等)表达感谢、感激、感恩之情。或者,和孩子商议好怎样过。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仓促,教育效果会更好。
日常生活中,同事、亲戚朋友及其子女。甚至陌生人也是孩子交往的对象。家长在待人接物时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家长要鼓励孩子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对其友好、帮助、关爱表示道歉等等。在与孩子一起遇到陌生人时,让孩子学会运用常用的礼貌用语。对于孩子不礼
貌的行为。家长应及时纠正。
由此可见,感恩教育就蕴藏在生活中,关键是,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从自身做起,抓住教育契机,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任何心灵教育、育人教育都不是一蹰而就的事情,而是持之以恒进行熏陶,是教育的自然结果,感恩教育也不例外。
第二篇:问卷分析
2016-2017年第二学期中班调查问卷分析
为促进幼儿园管理及改革,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的真实心声、具体看法和客观评价, 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为幼儿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在临近学期结束前,在全园家长间开展了一次无记名的问卷调查。
今天下午,我对家长的每一份问卷进行了细读、细品、细感,家长反馈的调查问卷带给我很多的感动和思考。
首先:我园的办园理念、教师的师德师风、服务态度、教学质量、卫生保健及幼儿伙食得到了家长相当高的评价,家长充分地肯定了我园教职工的辛勤付出,言语间对幼儿园的信任和对教师的理解充溢在调查问卷之上,并希望我园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踏实、成长得更快。
其次:从问卷调查中,我欣喜地看到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家更多地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不再那么强烈地要求幼儿园举办这样那样的兴趣班,强烈地要求教师多教孩子识字认字、做加减算术题等。
第三: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高,其重视的方式体现在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关注孩子在园的各方面表现、愿意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乐意为孩子准备相关的材料或物品等,家长已成为孩子教育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
但在调查卷中,我也偶尔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尽管只是极个别的,甚至只是个别家长的看法,但我们坚持“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让每一位家长放心满意”的服务理念,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也开始思索目前幼儿园在工作细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本来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更应该受到孩子、家长的喜欢和尊敬,但事实上态度和善、具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老师更受家长的信任,家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没有多高的要求,能否关心爱护孩子是家长最关注的,看来“爱与责任”的师德教育应成为幼儿园的常规性教育活动。
又如:个别家长非常希望老师能与家长共商孩子的教育良策。家访历来是幼儿园家园联系的重要途经,但近几年幼儿园确实放松了对教师的要求,一则由于孩子的住所分散,有的距离幼儿园较远;另一则由于教师大多居住在城区,上班之余教师已无更多的精力进行家访。但我坚信:每天通过微信群分享幼儿在园情况、遇幼儿病事假及时联系等这些家园沟通方法一定能免补家访的不足,一样能满足家长了解教育孩子的需求。关键是幼儿园家园联系制度教师具体落实的效度如何?值得大家思索„„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尽心尽力尽责地做好工作,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美好、更彻底、更经典。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的观念、水平、要求参差不齐,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家长都能按我们良好的期待去做。只希望在我们努力的同时,有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人多力量大。期待会有更多的家长与幼儿园,与孩子一路同行!
天长市城南幼儿园
第三篇:问卷分析(推荐)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背景
在目前倡导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前段时间,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校的课堂提问情况,我们于2016年11月成立了课题小组,就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些问题,制定了两份问卷调查,通过两次对学生和老师的调查及教师们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教师对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认识的改变,以及学生对待老师课堂提问态度的改变。同时对调查问卷进行认真研读和研究,对数据进行仔细分析,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二、调查对象:
昝家庄小学老师及部分学生
三、调查问卷情况汇总:
本次调查共设计选择、问答两种形式,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通过调查,分别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主要反映出如下课堂教学设计和提问的问题和心愿。
关于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2017年3月)的分析:
(一)65.9%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课堂提问不多不少刚刚好,10.6%的学生觉得老师的提问有些多,占用了自己课堂思考的时间,23.5%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提问有点少。
(二)93%的学生喜欢提问的方式,认为老师在课堂提问的方式虽然比较单一,但很公平。
(三)43.8%的学生对老师在课堂提问中简单易答更感兴趣的。34.2%的学生对于需要思考才能作答的问题较感兴趣。
(四)学生喜欢的作答方式中23.2%的学生喜欢举手回答,44.1%的学生喜欢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
(五)每位学生都认为课堂提问必须有因为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作用。看来课堂提问很重要,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对待。
(六)34%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留时间让自己思考的时间充足,42.5%的学生觉得思考时间刚好,还有23.4%的学生说自己时间不够用。看来,在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我们的教师还需要注意
(七)评价方式上,80%学生认为能回答一些,但不够完整。如果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时,希望老师帮助及时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老师既不能拔高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要重视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针对以上问题,作如下分析:
1.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反对一刀切。注重学生以能力为核心,重视基础,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提问后的评价语要新颖多样,不要频繁使用对不对、是不是等琐碎无效的口头语。要有丰富的课堂语言与语文素养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学习兴趣。
3.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改变传统授课方式,灵活设计和运用提问,利用好课堂时间,广泛搜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教材以外的情景材料,展示的方式应该多样化,不仅有文字材料,还应包括音乐、图片、影像等。
4、教师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分层设计问题方面多下功夫,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通过此次调查问卷,我非常真实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和需求,也为我的课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我将把学生的希望和要求作为我的实践目标,着力关注、改进出现的相关问题。
在做了一段时间的调研及与学校老师的沟通交流后,学校老师对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做了调整,课题组与2017年11月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情况研究与分析如下:
(一)75.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课堂提问不多不少刚刚好,9.6%的学生觉得老师的提问有些多,占用了自己课堂思考的时间,15.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提问有点少。
(二)93%的学生喜欢提问的方式,认为与之前相比老师在课堂提问的方式上有了改变,提问方式较多,学生较喜欢,同时认为提问较公平。
(三)53.7%的学生对难易适中,需要简单思考的问题较有兴趣,23.4%的学生对于较简单的问题较感兴趣。
(四)学生喜欢的作答方式中23.2%的学生喜欢举手回答,44.1%的学生喜欢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
(五)85.3%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提问是精心设计的,对自己较有启发作用,14.7%的同学认为没有差别。
(六)53%的学生认为老师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充足,32.5%的学生觉得思考时间刚好,还有15.5%的学生说自己时间不够用与之前相比有了提升。
(七)评价方式上,89%自己再回答不完整时老师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补充;学生认为回答不符合要求时,老师能帮助他们及时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八)在提问的方式方法上,55.3%的学生希望老师变换提问的方式,增加提问的趣味性,并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评价。43.3%的同学觉得惩罚性提问有必要,但在自己回答不上来时不要过于批评自己。
(九)在提问的适用范围方面56%的同学认为老师的提问具有针对性,顾及不同水平的学生,9.3%的同学认为老师提的问题自己回答不上来,34.7%的同学认为有时可以回答。
四、通过调查,主要有以下意见:
1、教师的提问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他们才会积极去参与。因此我们的提问应该具有趣味和吸引力,使学生在思考答案时是积极主动的,愉悦的,让他们在快乐中接受知识。
2、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提问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做铺垫的,因此提问的内容要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
3、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课堂提问应该避免单纯的判断性问题,利用教材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索。
4、问题要把握时机,面向全体。课堂上的提问世纪非常重要,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是提问的最佳时间,因此教师必须察言观色,抓住最佳提问时机,问题不宜过多,而应关键。同时提问不应只对某几个学得好的同学,一般可叫中等同学先回答,同时提醒学的较弱的同学注意听,学得好的再进行补充,也可让学得一般的同学进行尝试。设计问题时应具有层次性,使得回答问题的机会均等。
5、尊重每位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拥有完整的人格。我们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应粗暴对待。当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的提问时老师应面带微笑,尝试换种方式,通过重复问题、改变问题的措辞、缩小提问范围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作答,老师也应给与适时鼓励。(调查问卷后附)
第四篇:感恩调查问卷
同学们:
当今,感恩意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回报问题,它更要成为一种责任意识、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弘扬孝敬长辈、尊老爱幼、善待他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应该成为人人拥有的一颗感恩心。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感谢领导培养我们在仕途中成长;感谢朋友,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令我们不断进取。感谢太阳,让我们获得温暖;感谢大地,让我们学会包容。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位幸福的人学会沐浴一颗感恩的心!
下面,请同学们以一种虔诚、恭敬地态度,积极思考和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1、你的家庭是否单亲家庭?
A是
B不是
2、你的性别是
A男
B女
3、你是否能记住父母的生日? A.能
B.不能
4、父母生日时你会向他们表示祝福吗?A会
B不会
5、你是否能够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并能想着如何报答?
A.点滴小事都记住,并回报他人
B.记不住,好像别人没太对我帮助过
C.太多的帮助,平凡的又太多,没想过
6、平时在家里,你是否会向长辈们为你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从来不会
7、重阳节里你会祝福家中的爷爷奶奶或给他们送礼物吗?
A.会,总是那么做B.和我们没关系,没必要吧
8、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 A.天才的智商
B.愚人的感恩之心
9、父母会不会经常教育你要懂得回报、感恩?
A.经常会 B.偶尔会 C.似乎没有过 D.完全没有
10、你有想过向父母回报吗?
A有
B没有
11、、你认为感恩重要吗?
A.十分重要,它是我们成材的基本
B.不是很重要,只是人生更进一步的需要
C.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不应该想这么多
12、你的家庭属于()类型? A、工人 B、农民 C、老师 D、医生 E、技术员 F、其他
13、你是否在学校里接受过感恩教育或进行感恩方面的活动? A、经常 B、有时 C、偶尔 D、从来没有
14、父母和其他家长辈会不会经常教育你要懂得回报、感恩? A、经常 B、偶尔 C、似乎没有 D。完全没有
15、你父母最关心你哪方面的情况
A、道德品质 B、学习成绩 C、身体状况 D、其它
16、你会()做家务吗?
A、主动 B、偶尔 C、催促下 D、不会
17、你觉得父母吧你养育成人辛苦么?、A、非常辛苦 B、一般 C、不辛苦 D、不知道
18、你会厌倦父母的说教,甚至恨吗?
A不厌烦 B、不喜欢父母说教 C、讨厌说教 D、不恨
19、你对父母发过脾气吗?
A、没有 B、经常对父母发脾气C、有时会D、父母不按自己意愿时会 20、你生气时会选择?A、摔东西B、出去走走C、哭D、其它
21、你曾经为亲人做过哪些事?
A、祝贺亲人的生日 B、做饭 C、洗衣服 D、清洁卫生
22、你有想过自己以后要报答父母得恩情吗? A、经常想B、想过C、暂时还没想过D、从来没有过 23你知道教师节是几号吗?A、知道B、不知道
24、在路上见到老师你会主动打招呼吗?
A、装没看见B、会主动打招呼C、有时会D、从不打招呼
25、你会爱惜自己一样爱惜别人或集体的东西吗? A、会B、不会C、只有傻子才这样D、其它
26、你能够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吗? A、能B、严格遵守C、经常能D、觉得没必要遵守
27、每次升旗时,你会怎样做?
A、严肃认真B、表面认真C、偶尔不认真D、经常不认真
28、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你会帮助他们吗? A、会B、不会C、有时会D、从来不会
第五篇: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安排,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开展调查问卷工作,现初步分析如下:
一、问卷基本情况
问卷从干部精神状态、干事创业现状、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和努力方向五个方面列出了15个问题,按年龄、学历、单位性质、行政级别、政治面貌等层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本次调查共计发出问卷3400份,收回问卷3400份,历时5天,由各县市区组织部门和教育、卫计、国资、机关工委等市直部门严格按程序统一发放回收,并送国家统计局株洲调查队进行统计分析。从基层反映和多轮座谈情况来看,问卷结果反映情况与各方面反馈情况基本吻合,回收发放数量一致,逻辑关系清楚,数据真实可靠,符合问卷调查相关标准和要求,结果可以采用。
二、问卷主要数据及价值
(一)现状和问题
1.满意度普遍不高。数据显示,无论是从行业系统,还是年龄层次,或者是政治面貌来看,对当前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不是非常满意,其中仅共青团员这类表示满意达到了52.38%,其他类别表示满意的均在50%以下(均值为42.54%)。从行业系统来看,市直和县直机关表示满意的最低,均低于40%,这些与当前市直和县直机关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结构相对老化有一定关系;从年龄层次来看,主要是51岁以上的表示满意最低,仅为35.49%,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部分同志职业心理的变化以及对年轻干部有着更高的期待;从行政级别来看,呈现出级别越高,对当前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满意程度越低的现象,科员、乡科级、县处级、厅局级干部表示满意的分别为48.74%、40.07%、32.99%、25%,一方面体现了不同级别对担当作为的认识和要求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领导担当作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政治面貌来看,民主党派表示满意的为33.96,为群团党派中最低,作为当前参政议政的主要党外力量,这种现象值得党委和政府重视。
2.干部干事创业呈现出想作为但不敢为、不善为的倾向。数据显示,广大干部想作为的比率并不低,认为当前大部分或一部分干部想作为的基本上在90%以上(均值为92.81%),其中认为大部分想作为的基本上在60%以上(均值为67.54%)。但敢作为、善作为的并不多,认为在敢作为、善作为方面好的基本上在40%以下(均值分别为34.43%、34.77%)。干部在担当作为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一般化(73.86%);层层请示汇报,不敢大胆履职尽责(71.2%);奉行“好人主义”,原则性不强(61.93%);工作深不下去,打不开局面(56.6%)。
3.基层组织激励作用发挥不够理想。数据显示,认为党的基层组织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作用发挥好、比较好、一般和较差的各占三分之一(均值分别为35.19%、33.38%、31.42%)。主要反映为对干部工作、生活和心理上的激励关怀不够(69.09%)。
(二)主要原因
1.机制制度不够完善。机制制度的原因是影响干部担当作为和基层组织激励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如在选人用人方面,一方面干部能上不能下,领导干部退出领导职务的渠道还不畅通,另一方面,因三超两乱治理、机构调整等影响,干部消化压力持续加大,上的空间受限制。如考核激励方面,以岗位目标管理为中心的干部考核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不能从政治上、经济上落实,无法有效制约和管理干部,一定程度助长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局面。如容错纠错机制方面,只明确了原则性要求,执行层面不好把握,难以操作。数据显示,认为激励鞭策机制不完善的为81.1%,认为激励干部的措施不多、针对性不强的为76.71%,认为当前容错机制不明确使干部不敢干事的为67.11%,认为考 核机构反馈和运用不到位的为54.44%。
2.氛围环境影响较大。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五年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对腐败行为和乱作为、不作为进行了严厉惩处,这些负面惩戒,确实有必要的,也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实践中,舆论媒体的大幅报道、部分问题的肆意扩大、问责力度的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了干部工作热情,这也是导致大部分干部想作为但不敢为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干部担心被问责不愿为的有72.82%,害怕担风险不想为的66.76%。
3.能力素质存在差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加速,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对干部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些干部不能主动加强学习、加快更新知识、创新工作方式,从而跟不上时代步伐,这些对干部不善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数据显示,认为工作方式上存在惯性思维、路径依赖影响担当作为的有71.84%,认为干部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上还不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的有60.21%。
(三)需努力方面
1.建议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数据显示,认为需要完善激励问责机制的为70.03%,强化物质激励机制的为57.89%,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的为59.79%,希望树立正确用 人导向的为58.9%。因此,建议在物质上、精神上、政治上强化正向激励,鼓励担当作为。如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实行内部绩效奖励差异化分配制度,对主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且实绩明显、表现突出的干部,适当提高绩效奖励、安排休假疗养或发放专门奖励。健全完善及时奖励政策,对受到荣誉表彰的地方、部门和个人,按规定用足用好政策进行物质奖励。及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地区附加津贴、公务员奖金、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职务与职级并行等制度,切实提高干部各项经济待遇。
2.建议进一步加强能力培训。数据显示,认为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专业化素质和能力的为74.47%,要注重实践锻炼,提高统筹协调和组织能力的为71.35%。因此,建议切实加强干部培训工作,一方面,实施精准培训。围绕重点方向,合理科学设置课程,根据专业需求和工作需求确定主体班参训对象,不对级别进行限制和要求,着力补齐干部在理念视野、工作能力等方面短板。另一方面,加强实践锻炼。科学统筹选派干部到重点工程、艰苦地区或基层一线历练,或到省市直单位或沿海发达地区挂职,着重丰富干部基层工作经历,提升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宏观政策把握和科学决策等方面能力。3.建议进一步落实容错机制。数据显示,希望建立有效容错纠错机制的为75.34%,在问卷中需努力方面的大类中占比最高,也是改变当前干部想作为但不敢为现状的最有效、最紧迫、最需要的保障。因此,建议进一步落实容纠纠错办法,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特别要严肃查处恶意中伤、诬告陷害以及被恶意炒作和诽谤的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证明、消除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