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22:5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塔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塔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金塔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金塔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县上的统一安排,近期我们组织相关部门采取查阅相关资源、座谈讨论、分析研究等办法对我县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探讨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措施办法,现进行交流发言。

一、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矿产品加工、棉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建筑建材加工为主的四大产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特别是在2003年全面完成工商企业改制任务后,进一步放活了机制,理顺了体制,使工业企业发展迈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县共有工业企业453户,注册资本16237万元,从业人员5649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注册资本6346万元,从业人员2051人,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7户,注册资本5480万元,从业人员966人;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户,注册资本3639万元,从业人员518人。200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48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754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602万元,实现利税1464万元。

纵向看,我县工业无论在产品开发上、还是在市场开拓上,无论是在体制转换上,还是在规模经营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但横向看,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全市人均国内外生产总值为1199美元,基本接近工业化中期阶段,而我县在全市七县市区中最低,仅为820美元,仍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从第三产业比重来看,2004年,全国、全省、全市经次产业比重均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全国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1.8%,全省达到了45.7%,全市达到了44.6%,而我县仅为26.5%,名列全市倒数第二;从城镇化水平来看,全国、全市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了39.1%和51%,已进入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而我县城镇化率仅为21.4%,不仅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水平,而且名列七县市区最后;从工业化程度系数来看,全国、全市均已达到了1,已进入工业化社会,全省达到了0.7,也已进入半工业化社会,而我县仅为0.29,离半工业化社会还相差很远。

二、我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从以上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和四项指标横向对比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我县工业化发展的低下和落后,也更加说明了我县加快工业发展的迫切和艰巨。形成今天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工业总量不足,整体规模偏小。2004年,全县工业企业共4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年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余395家均为个体私营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上缴税金*万元,纳税在百万元的企业只有5户,占总数的1%;纳税在20-100万元的企业21户,占总数4.6%;在这么多的企业当中,大中型企业为零,小型企业占87.2%。

2、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还比较突出。由于受经济效应和利益的驱动,近年来县上一哄而起,新上了一大批棉花和蔬菜初级加工企业,这引起企业的建成,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恶性竞争,对产业发展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造成了加工能力的相对过剩,使工业发展面临结构性挑战,工业结构单

一、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36家,各种收购点20多家,棉加企业加工能力已达到100万担以上,而我县目前,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25万亩左右,年生产皮棉50万担左右,棉加企业有近一半的生产能力过剩。

3、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县工业企业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形成的,在运营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目前,县内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工业产品结构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特别是影响我县财政增强、农民增收的棉花产业发展上,基本上都是资源型的粗加工,在棉花深加工和棉纱纺织方面始终没有“破题”,对棉花产业发展构成了潜在的隐患。

4、工业的科技含量的待进一步提高。大数工业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水平一般,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的占的比例还比较大,一些小企业的设备还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设备,耗能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经常发生故障。全县工业技改投入和研发投放也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运用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人才挖掘、培养和使用不够,存在着人才积压浪费和人才缺乏问题并存现象,一方面一些小企业缺人才,主要缺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在社会上闲置和待业,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5、工业发展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太少。去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运力趋紧,审批从紧的情况下,主动适应调控不够,应对措施不够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发展。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虽然这几年县上采取了一砦措施,但总体上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又如去今两年运力紧张,生产销售企业要不上车皮,造成产品积压,所需原料运不进来,对生产造成影响。还比如,对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解决资金无保证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县工业企业的发展。

6、对现有企业挖掘改造不够。近几年随着省市发展抓项目和地方新上项目、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的影响,我县也兴起了一股新上项目热,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新上项目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和对财政的贡献有限,我县财政增强和农民增收仍然由原来的517878秘书网老企业和传统产业支撑和左右。但正是在这一大的环境影响下,一些老企业享受不到有关优惠政策,发展积极性不高,意见较大,造成本身具有比较优势的老企业和传统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依托自身设备新上项目、嫁接重组不够,利用空闲场地、厂房、设备、技术新上项目不够,出现了新上项目投资大、数量多,但财政无税收的怪现象。

三、对策与措施

针对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发展,今后我县工业要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增值为重点,以新上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为突破口,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主攻绿色食品加工、棉花精深加工和草畜产品加工业,引进开发新型建材加工,积极探索新型制造业,巩固发展传统采矿业,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上缴税金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为完成上述任务目标,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的落实。

1、依托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一是要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认真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配齐配全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机构精心测划项目、包装项目,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成功率;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建立科学的项目咨询机制。要通过建立咨询机构、完善决策程序和推行公示制度等办法,增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风险。特别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专家的合作交流力度,建立稳定长期的咨询协作机制,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我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真正把中央政策机遇和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变成现实项目、现实投资和现实生产力。三是要完善项目建设的责任机制。一要逼着抓。进一步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挂重点项目和部门捆绑包挂项目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建立领导包挂项目年初公示、年中汇报、年底述职制度,探索推行重大项目建设一票否决制和免职代职制,乡镇和部门尤其是经济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协调、外引内联,每年至少靠实1个项目,两年引不进新项目的部门,对其领导班子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二要鼓励办。切实落实和完善项目建设各项激励措施,建立多层次的奖励制度,完善和兑现工业项目建设、中介人引资等奖励办法,对引资有功部门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税源型项目和重大项目进行重奖。同时改革现行县乡税收分成体制,增加乡镇留成比重,调动乡镇办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千方百计的鼓励社会各界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和上好项目。三要引导上。把抓项目、上项目作为重要的用人导向,继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系统,建立任务考核、实绩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立体考核系统,特别是对能抓项目、善抓项目的经济型人才要提拔重用,放到重点工作岗位和主要经济主管部门。通过转变用人导向,建立一批大抓项目和抓大项目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支会抓项目和能办成项目的干部队伍,引进一批项目运做的专业人才和职业代理人,加快我县项目建设进程。

2、依托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将工业调强调大,调出水平,调出效益和后劲。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引进高新技术来改造本地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二是运用科技助推,加大中小企业技改力度。对中小企业进行脱胎换骨改造,提高现有企业技术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设备,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益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进行联系和沟通,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引导企业健康长足发展。四是积极破解中小企业人才制约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吸引中高级科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金塔参与科技开发和创新。

三、认真研究解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研究与其相适应的发展策略。紧跟国家政策和动向,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方面、力度和重点,进行适时、适度调节,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机制和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把宏观调控的力度和重点把握到恰到好处。二是积极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信用评价体系和社会中介组织,促进银企合作,增加信贷投入,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积极化解运用紧张的问题。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车皮,化解运力紧张,限超载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四是要积极化解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对确需财政出钱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尽快予以协调解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4、搭建项目发展平台,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一是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完成园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增强园区的承载力。二是加快园区的规范化进程。要强化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尽快制定出园区管理条例,把园区的管理、服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培养和健全灵活多

样的管理机制,对制约园区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进行突破和创新,减少运用成本费用,降低工业园区和园区企业的运作成本,确保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三是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筹措园区建设资金,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园区的聚集幅射作用。

五、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

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认真来抓。一是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通过组织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督促落实已经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两个20条”的贯彻落实;二是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放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投资者进入国家未禁的任何领域进行投资建设;全面推行工业项目备案制,进一步规范集中办证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水平;实行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环境。三是创造内外一致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等激励政策,创造内外一致的项目建设环境,充分调动本地投资者和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要素聚集的投资环境。

第二篇:关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争当苏中“排头兵”

——关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运行面临严峻考验的大背景下,**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快进、逆势上扬的喜人态势。2012年1—9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列泰州四市第一,工业国税开票销售和工业用电量增幅列苏中地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指标增幅均列泰州四市两区第一。**市如何做到逆流而进、一支独放?课题组在深入调研中探寻科学跨越发展的奥秘:

致力转型升级——凤凰涅槃终重生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曾是**工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化工、机电等产业总量较大、质态不高严重制约了持续发展步伐。面对这一形势,市委书记张兆江一语破的:“企业小而散,产业大而不强是**工业经济一度落后的重要原因,而解决这一症结的唯一办法就是转型升级。”

做好减法,资源整合提高集约发展程度。为改变“乡镇都有化工厂”和“企业小、污染大”的发展模式,**市委市政府认为“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满月”,下断腕之决心,严格规定,除经济开发区外,其他园区和乡镇不得新上化工项目,现有化工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开发区。坚决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小企业。四年来,**已关闭生产规模小、工艺及设备相对落后、废渣废气污染严重的小化工厂103家,“腾出”了土地和公共设施等生产要素资源,有效破解了发展瓶颈制约。

做好加法,一区四园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在**的经济版图上,已经成立20年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精细化工这一产业特色。为了拓展其他产业发展路径,从2009起,市委市政府相继组建了虹桥工业园、黄桥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城东工业园,构成了“一区四园”的发展新格局。经济开发区被命名为“中国精细化工(**)开发园区”。虹桥工业园正成为全球最大的合成革生产基地和高端船舶产业基地。黄桥工业园着力推进中奥(**)绿色技术科技产业园建设。农产品加工园以雨润、百汇落户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工业。城东工业园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鲜明的产业特色布局已经镶嵌在**大地上。

做好乘法,科技创新提供发展动力引擎。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激活转型升级内在活力。**市主动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强化人才引进,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市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5%以上,推动企业由“成本优势竞争”向“核心技术优势竞争”转型。目前,包括中科院在内的10多家院校和科研机构与**签定了全面合作协议,近100家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结成了紧密型或半紧密型合作关系,宏大特钢、河海纳米、航联电连接器分别邀请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吴体常、海外博士吕文生、浙江大学教授冯冬芹等加盟,产业转型升级日益加快,发展活力日趋增强。

实施四大战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的形势下,**经济发展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得益于该市从2008年起,就提出四大发展战略,即: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集聚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四年来,**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点,以有效投入为依托,突出抓好优势产业、特色园区、重点企业、高端项目。

招引大项目。在经济建设中,人们常说“项目为王”。**市坚持将招引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全力以赴引项目、争项目、建项目,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实现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市委张兆江书记、市长张育林亲自挂帅,分别担任重大项目协调小组组长,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指导和督导。同时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承诺、一心服务”的“五个一”工作要求,落实四套班子重大项目挂钩责任,强化项目服务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形成了大项目滚动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更是把招引大项目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敢于担当,敢于吃苦,不怕吃亏,形成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热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近四年来,全市新开工1亿美元或7亿人民币的项目达19个,新签约1亿美元或7亿人民币的项目达30个。大项目为**经济腾飞积蓄了发展后劲。

培育大企业。大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骨干支撑。**市主动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及央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联合、并购等战略性重组,通过攀高附强,借助外力,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裂变扩张。仅2012年,就促成了国盛稀土与中铝集团、船舶设备与中船重工、万得化工与中化集团、宏大特钢与首钢矿业、卡万塔与大唐公司等的高位嫁接和合资合作,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和行业龙头型企业。全市已经涌现出一批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的企业和产品。泰隆集团的“泰隆牌”、泰星集团的“泰星牌”、凤灵公司的“凤灵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济川药业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医药百强企业,新浦化工、中丹集团、爱森絮凝剂等大企业成为地方税源“大户”。

集聚大产业。市化工产业以精细化、集聚化、低碳化为发展方向,以开发区为载体,瞄准世界500强和央企,招大引强,增量调优,提升优化产业发展层次。机电产业重点以智能化、微型化、系统化为发展方向,培大培强变速器、船舶制造及配件等产业链,构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制造基地。医药产业重点以生物化、绿色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和扩大中成药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档次。化工、机电、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已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70%以上。氯碱、塑胶等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规模达300亿的煤化工产业链正在打造。农产品加工重点以绿色化、生态化、安全化为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本土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逐步实现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此外,提琴产业、建筑产业、疏浚产业等富民传统产业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以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设大园区。**市在建设特色化园区的同时,不断拓展园区内企业的横向积聚和产业链条的纵向延伸态势,全面提升园区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进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功能。市委市政府还进一步优化配置,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宏观调控机制,形成由各园区孤立发展向区域内综合开发转变的局面。特别是招商引资的信息资源实行联合协作,建立了全市招商项目信息共享合作机制,减少了招商信息搁置和流失,促进了各园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一区四园”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磁场效应,有力地引领全市经济快速攀升。今年1至9月,“一区四园”实现开票销售、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1%和30%,占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达77%和62%。

增添发展信心——春风化雨润无声

发展需要提振人们内在的精气神,发展同样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委书记张兆江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大力弘扬‘厚德开泰、奋发图兴’新时期**精神,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打造成长三角地区审批最简、收费最低、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投资地区。”

城市精神凝聚起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历史时期,在“创业创新创业、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感召下,**人民砥砺奋进、披荆斩棘,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中凝练成“厚德开泰、奋发图兴”新时期**精神。通过**精神大讨论、宣讲报告会,“**好人”评选表彰,践行**精神等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活动,“厚德开泰、奋发图兴”成为了**人的自觉发展、自信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了**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的鲜明标识,是120万人共同思想基础、精神支柱,也是江苏精神在**的生动体现和真实写照。在**精神的指引鼓舞下,**人不争论、不浮躁、不折腾,埋头干工作、扎实打基础,已经连续十一届入榜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先后荣获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国家级生态示范、江苏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等殊荣。这些闪光点的背后,一股股争当苏中基本实现现代化排头兵、争当苏中转型升级排头兵、争当苏中融入苏南排头兵的发展脉动正在强劲跃升。

环境建设营造好科学跨越发展的良好氛围。**抓环境建设首先从政务环境抓起,2009年的作风建设推进年、2010

机关执行力提升年、2011年的效能建设强化年、2012年的绩效管理推进年等一系列活动,将**的政务环境提升到崭新高度。为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不当检查和收费,**市规定,检查前必须经法制局和市经济环境监察中心备案同意,并在25家重点企业设立监测点,进行跟踪督查。全市29家政府部门的27个窗口全部搬至行政服务中心新大楼办公,实现“一站式”、“一条龙”审批,并全面核定行政许可项目,进一步规范收费项目,取消、停征收费项目67个,降低收费标准25个。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开设了《作风建设》、《行风热线》、《访谈在线》等专栏,及时推介先进典型,曝光反面案例。加大了明查暗访力度和问责力度,畅通投诉渠道,一批影响经济环境的人和案件得到及时处置。此外,**还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商务环境,着力打造主城区、虹桥新城、黄桥小城市建设,“一主两翼”的城市架构已经清晰呈现,随着城市功能区的建设,金融、商业、物流等服务业蔚然兴起,发展的环境更加优越。

**,长江边的一座新兴城市,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胸怀争当苏中“排头兵”的目标追求,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一条加快成功转型、推动特色发展、奋力跨越赶超的宽阔大道上。

第三篇:关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政府下半年调研计划,从12月10日开始,我们调研组利用半个月时间,分别深入到经济局、发改局、招商委、个私办等部门及部分国有和民营企业,对我市工业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总结工作、梳理问题、剖析原因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提出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工业经济的对策思路,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一、全市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经调查统计,我市现有工业企业85户(含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33户),其中正常生产企业5户,非正常生产企业65户,“三无”企业15户,厂(场)区占地总面积229.1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48,1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6,691万元,闲置资产6,988万元。负债总额165,525万元,其中欠银行贷款98,953万元,资产负债率112%。共有在册职工13,381人,其中在岗4,247人,下岗9,134人,离退休2,081人。

2004年1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48,861万元,占计划100.3%,同比增长11.3%;工业增加值完成16,055万元,占计划100.3%,同比增长11.3%;销售收入完成46,347万元,占计划100.9%,同比增长12%;利税完成1,879万元,占计划112.7%,同比增长24%。

从调研得出的结论分析,我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原始积累期。时间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主要特征是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使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孕育而生,如亚麻厂、乳品厂、食品厂和粮办工业的油厂、米厂、粉厂等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基本确立了我市工业经济的总体框架和走势。二是起步发展期。时间在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主要特征是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些新兴工业如塑料包装、农机制造、日用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加入了工业阵营,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总量也迅速扩张,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布局。但遗憾的是有几个机遇没有抓住,如柴油机、摩托车、无线电等项目没有留住,没有做大做强。三是上升贡献期。时间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一塑、乳品厂、亚麻厂、制油厂、大修厂等,这些企业年利税都在几百万至上千万,职工都达千人左右。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产品品牌,如海伦白酒、跃进牌奶粉、松雪牌塑料编织袋等。特别是海伦糖厂下放地方管理,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指标大幅增长。但由于人员大量涌入工业企业和银行贷款的过度投放,为以后企业长远发展乃至产权制度改革和招商引资留下了后患。四是转型阵痛期。时间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市工业企业在管理、决策、技术、营销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加之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导致大批企业相继走入困境。除制酒总厂成功被哈啤兼并外,真正实现机制转换、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企业微乎其微。人造板厂、化工总厂、烟叶复烤厂、制药厂等新上项目,由于项目选择不当,经营机制不活,技改资金不足等等原因,有的生产几年就陷入困境,有的投产之日就是停产之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适应市场经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工业经济逐渐下滑时期,我市在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方面尽了很大努力,但工业经济内部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一是工业产业比重持续走低,经济总量偏小。2004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5.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实现产值15.6亿元,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实现产值8.0亿元,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1.45亿元,第二产业仅占国民经济比重的22%。扣除建筑业产值,工业总产值为4.88亿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不到14%。一、二、三产业之比为44.5:22.8:32.7,与全省平均值相对比,农业产业比重过大,工业化程度明显偏低,工业经济总量处于全绥化市中下游水平。

二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贡献份额低。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在85户工业企业中,能够正常生产的企业只有哈啤、亚泰、热电总厂、振动时效设备厂、海轮王农机等5户企业,占总数的5.8%;由于受原料供应短缺和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正常生产企业也普遍存在着开工不足问题。停产半停产等非正常生产企业高达65户,占76.4%。另有名存实亡的“三无”企业15户,占总数的17.6%。非正常生产企业居高不下,使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也大幅下降。据统计,十年前(即1995年),全市利税超百万的大户有油厂、一塑、乳品厂、复烤厂等共18户企业,工业企业年上缴税金5,000万元以上,约占财政收入1.01亿元(含农业税)的50%。而2004年,全市工业企业中利税超百万的大户只有哈啤、亚泰、电业、铁发和烟草公司五户企业,实际上缴税金不到2,000万元,约占财政收入7,630万元(不含农业税)的26%。如果把农业税因素计算在内,再去掉铁发、烟草、电业三户非加工业型企业,工业经济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十年间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

三是骨干企业数量较少,对城乡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全市具有支撑性、带动性、辐射性、能有力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柱项目和拳头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以上企业除经营性的电业局、自来水公司外,只有糖厂、哈啤、亚泰等9户生产性企业,利税超亿

元的企业一户也没有,利税超千万的只有哈啤一户企业。就连过去引以为荣的糖厂、亚麻、乳品、肉联、一塑等企业目前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虽然近年来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哈啤、亚泰、东嘉等大企业,但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财政贡献率上看,都称不上地方支柱企业,还没有一户像肇东伊利、五常葵花药业、绥化卷烟等真正拉动市域经济大幅增长、利税超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骨干大型企业和大项目。

四是企业产权改造不到位,运行机制不规范。按照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必须实现国有经济成份全部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但从调查情况看,受人员和债务包袱困扰,产权改造难以到位,企业所有制形式单一,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屈指可数,国有股一股独大、名转实未转、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十分普遍。除制酒总厂被哈啤兼并后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外,绝大多数企业仍按国有机制运行,即使名义上改制了,实际上不是国有股占主导地位,就是运行不规范,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名改实未改。一些卖不了、股不起的企业,一部分实行租赁经营,不仅没有真正触及企业产权,还造成存量资产的低效益利用,由于监管不到位甚至还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五是管理体制不理顺,企业经营管理粗放。受农业区位特征影响,在总体战略上工业经济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领导力量投放不足。管理体制没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政企不分,权责不明,职能混乱。历史上最多时企业主管部门曾多达八个,号称“八”大公司,而且一谈改革必改企业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全部被划出政府系列,纳入财政预算外管理,靠向所属企业收缴管理费开支,出现了主管部门由企业来养活的现象,难以正常行使监管职能。国资、审计和主管部门很少对企业进行各种检查和财务审计,一些管理知识培训、科技成果推广活动没有正常开展,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监督失严,管理失控,以至于企业放任自流,在国有性质尚未改变的前提下,内部管理混乱,资产大量流失,经济效益急剧下滑也就成为必然。乳品厂曾有一车皮奶粉发货后不知下落,下水道流出的都是牛奶和黄豆,原建城乡菜农一天最多能接三麻袋黄豆。塑料厂出现过墙内偷出的产品把墙外行人砸伤的事故。到后期一些停产企业以卖设备、卖厂房、卖原材料来维持支出。企业大批停产、债台高筑,大量职工下岗失业,却没有一个主管部门领导和厂长、经理为此承担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

六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与基地利益联结不紧密。龙头企业长期拖欠甜菜款、亚麻款等原料收购资金,基地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造成龙头与基地间的链条断裂。2004年亚麻面积计划是6万亩,实际种植不到2万亩,收购原茎不到6,000吨,而甜菜面积更是少得可怜,04-05糖期根本无原料可供加工。盛中乳品厂每天仅能收购牛奶10吨左右,博润淀粉实际只收购马铃薯2,000吨,占计划的2.5%,远远达不到生产要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着原料短缺问题,亏损严重。

七是技术装备水平低,创新能力较差。工业企业布点分散,资金和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尚未拓展,精(深)加工产品少,粗(初)加工产品多;下游产品少,上游产品多;以技术改造名义争取到的银行贷款多,实际用于技改的资金少,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质量档次低,缺少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弱,知名度和占有率不高;企业家、实业家廖廖无己,管理方法和营销手段陈旧、落后;企业人才、技术、资金严重缺乏,融资困难,无法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

三、2005年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对策

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在工业,而我市的工业经济要跟上脚步,赶超先进,在短期内必须要有一个加速提升的过程。要实现工业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应该做到四句话:战略部署要升位、发展方向要明确、对策措施要着实、招商理念要更新。

(一)、导向:战略部署要升位,必须以用人导向来体现工作导向,实现工作重心由农业向工业转换。

县域经济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实现了工业化才有可能实现城镇化、产业化、现代化。如果说抓农业是抓温饱、抓稳定,那么抓工业就是抓财源、抓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意识形态和工作抓法上进行重新调整,从以农为主向以工为主转变,确立以工业为主攻方向的工作导向。

1、工作导向要升级。一是在总体工作摆布上,要由农业向工业转变。农业的问题单纯地靠农业自身解决不了,要在抓农业工作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改变过去那种从种到收事无巨细的做法,跳出农业抓农业,着眼于工业抓农业,围绕工业抓农业,用工业的思维抓农业,以工业经济的发展来牵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此来破解农产品销售、加工转化增值、吸纳农民工就业等增收难题。二是在领导力量投放上,要由“三主”抓工业向全员抓工业转变。要改变只有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主抓部门来抓工业的状况,市级领导不论什么分工,不论分管哪条战线,都得跑项目,为工业发展服务。无论是市委、市政府,还是人大、政协,都要把工业经济做为首要任务,纳入重要日程。无论是经济管理部门,还是各乡镇,都必须把发展工业经济做为中心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业经济领导小组作用,定期研究工业和项目建设工作,解决主导产业发展、企业产权改造、招商引联、关停并转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协调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事宜。三是在领导分工上,要由一个项目多头抓向“三位一体”分工制转变。要整合项目管理行政资源,明确职责分工。从根本上改变产业、项目多头抓、重复抓、交叉抓的职责不清状况,一个市级领导就抓一个产业、一个项目,不走神、不分心,抓全程、负总责,直到抓出成效为止,形成战线、产业、项目三位一体分工制。年终进行实绩考核时,把项目落地率、企业达产率、财政贡献率做为重要内容。坚持以产业、项目建设考核为主,以分管工作为次,考核产业、项目在先,考核分管工作在后。四是在工作方法上,要由处理日常琐事向抓大事、抓产业、抓项目转变。各级领导要把主要时间、主要精力从听汇报、看文件、开会议中解脱出来。不能事无巨细,要还权于部门、问责于部门,部门工作要放心地由部门去管、去抓,决不能让主要领导抓主管领导的工作,不能让主管领导抓部门工作,更不能让部门工作推着领导走。要改革会风、文风,提倡讲短话、开短会、发短文,完善事务接待制度,减轻领导陪客、陪餐等迎来送往压力,腾出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业和项目工作上。主要领导和主抓领导一年要抽出一半时间来抓招商、跑项目,其它战线领导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招商和项目上。

2、用人导向要升位。千秋基业,贵在用人。工业经济能否发展,关键在用人上。首先,要形成重用工业型、项目型干部的用人导向。实践证明,用人是调动积极因素的最有效办法,必须对懂工业、善于跑项目、能上项目的干部重奖重用,甚至破格使用,以用人导向来引导工作导向,使乡局级领导干部都能心往项目想,劲往工业上使,形成合力。其次,在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中,要加重工业和项目建设的考核份额。第三,要积极为企业家成长创造条件,善于发现、重用和培养企业家、实业家,对那些有才能、有贡献的企业经营者,要知人善任,为他们成长搭舞台、腾位置,引导和鼓励他们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企业改革和事业发展中去,达到重用一名企业家、振兴一户企业、壮大一个产业的效果。要保护、爱护企业家,提高政治待遇和薪酬标准,通过晋职级、年薪制、配股份等办法,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管理,搞好任期和经济责任审计,对那些重大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从事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的厂长、经理,要从严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3、舆论导向要升温。既要承认差距,正确认识海伦工业经济在全区的位次,又要有不服输、不气馁、不抱赖的信念,更要有加快发展的意识和赶超的劲头。要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和媒体营造舆论,把抓工业、上项目的氛围叫响、炒热。要搞好正面宣传引导,让广大干部群众正视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跳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我们农业市县无关的误区,充分认清城镇社保并轨、农村“一免两补”、金融改革核销不良资产等政策,是使我市工业经济度过阵痛期、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难得契机,坚定渡难关、赶先进、快发展的信心。要提高大项目投产达效率,用项目落地的实际成果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要浓化全民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实业、全民办工业的热情,把广大干部群众竞相创业、争相发财的欲望挑动起来。要降低门槛,放宽出口,采取干部带薪保职下岗创业、鼓励公务员到本地企业挂职或到外地企业打工、干部与私营企业一帮一结对子、金融部门提供创业贷款等办法,创造条件、开阔视野,激活全民创业、发展个私经济的主体,使有胆识、有头脑的能人、精英向工业、企业、商业等经济领域流动。

二、定位:发展方向要明确,必须以打造核心竞争力来构筑经济新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由门类齐全向主业牵动转型。

从我市的工业经济特点来看,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食品、医药、轻工、机械、电子、塑料、建材、化工等样样俱全,但真正能够拉动市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并末确立起来,具有海伦特色的工业经济主体框架也没有形成。工业经济要有较强的竞争力,必须培育

一、两项过得硬、叫得响的优势主导产业,如亳州的药材、寿光的蔬菜、虎门的服装、内蒙伊利乳业等,具备较强的外向度和知名度,从而产生一企兴一县、一县傍一业的效应。

经调研组广泛征询意见和研究论证,今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定位是:大力实施“一主两翼三型五业”工业发展战略,精心培育区域经济亮点。

“一主”即大豆主导产业;“两翼”即农机和制药两个侧翼产业;“三型”即龙头带动型、食品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三型”经济;“五业”即糖、麻、乳、薯、畜禽加工五个上联龙头、下联基地的“中轴产业”。

1、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区域经济新优势。发展大豆主导产业,我市有种植基础、有加工潜力、有流通优势,在全省、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仅2004年就种植大豆200多万亩,总产30多万吨。新上投资400万元的大豆加工企业10户,全市总日处理能力达到3,500吨。大豆精选和购销企业增加到280余家,总投资1.1亿元的大豆批发市场完成二期工程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大豆营销流通能力。从全绥化市来看,各市县的发展定位基本都已明晰。我市将大豆定位于重点发展主导产业,与肇东医药、安达乳业、兰西亚麻纺织、青冈玉米加工、庆安“三都两业”等不存在产业趋同问题,发展空间较大。

发展壮大大豆主导产业,必须从种植、加工、流通三个环节入手。一是加强基地建设培育主导产业。实施好高油脂、高蛋白大豆示范基地项目,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组建股份公司实现规模经营,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二是发展精深加工培育主导产业。要力促九三油脂60万吨大豆综合加工项目早投产、早达效。要重点扶持东源油厂等大型加工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延长产业链条。要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控制小油榨、小油坊等新上榨油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下。三是搞活商贸流通培育主导产业。立足买海伦、买全省,卖全国、卖全球,完善大豆批发市场海北、东风两个现货部建设,搞好大豆期货贸易,搭建大豆流通平台。组建大豆营销协会或集团,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和现代营销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松北王公司要探索增资扩股、品牌招商途径,提高融资能力,扩大收购、加工和销售总量。

&nb

良资产,缩减不良资产比例。中行、建行上市前,都核销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后,工商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也进一步放宽,这为我市工业企业核销大量的银行债务提供了契机。截止到11月末,市工商银行不良贷款占用28,251万元,涉及企业85户,其中国有企业73户,这部分企业大部分处于关停和半停产状态。目前,工商银行正在进行损失类贷款的核销工作,国有企业申报核销47户,核销额度10,227万元。对这项银、政、企三方受益的好事,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纳入重要日程,要象抓并轨一样,加大领导督办力度,建议成立相应组织、设专人抓这项工作。协调法院、工商和企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银行处置不良贷款。企业要有长远发展观念,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与金融部门保持沟通联系,积极组织申报。对有资产、有抵押财产的企业,政府应支持银行优先受偿,为不良贷款及时核销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工商银行要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扶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成熟一个上报一个,对接近符合核销条件的企业,灵活、变通运用相关政策,使其达到要求,为企业减负卸债扫清障碍。

2、活机制,加大产权改造力度。从表面看,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因素是制约我市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原因,其实质原因是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匹配造成的。抓了多年企业改革,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行政干预企业经营、主管部门领导兼任企业厂长、经理,破坏了行政的监管权和企业的自主权。现在看,社保并轨试点和银行核销不良贷款工作深入推进,随着企业人员和银行两大负担的消除减轻,企业存量资产盘活利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按照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我市工业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方向就是国有经济成分全部退出,变官办为民办,变国有为民营,变姓“公”为姓“私”。从我市工业企业现状看,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情况复杂,遗留问题多,必须分类推进、因企制宜,一企一议,一厂一策,逐企业地研究,选择最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改革对策。对有存量资产的企业,在人员包袱卸掉和银行债务缩减后,要主推并购、出卖的改制形式,搞好资产评估,实行公开竞价拍卖,尽可能让企业有实力的企业和法人买断经营权。对布局分散、资产较小的企业,可实行捆绑打包整体出售,吸引大商家、大财团注意力。对正常生产企业或有发展前景的停产企业,要面向外埠企业和社会自然人进行股份合作,企业资产折算股份,实行股份制经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对名存实亡的“三无”企业,职工并轨解除劳动关系后,一律关停消号,债权债务和遗留问题由经济局留守处负责处理。调研组建议:慎重选择租赁经营方式,防止投机商和无实力的企业占有大量存量资产,为引入战略投资伙伴让路。即使出租也要严格把关,履行好相关程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租赁合同必须一年一签,为企业出卖转制创造条件。同时加强企业监管,防止租赁企业资产流失。

3、借外力,引入战略投资伙伴。现实地看,我市的龙头企业靠自身力量短时期内难以发展壮大,必须走外向化之路,借助外力一揽子解决企业机制、资金、管理、人才等问题。一方面利用现有的工业存量资产挂大联强,对糖厂、亚麻厂、乳品厂等龙头企业要依托现有存量和基地优势,瞄准国内外一流企业,实行整体出售和买断兼并,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用开放促改革,用招商促改制,把目光投向具有战略投资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借外力来推动产业改造和机制转换,以解决产权不明晰、技术、人才和资金短缺等难题。据统计,全市工商企业、粮食企业和民营企业存量资产总量高达几十亿元,仅85户工业企业中,就拥有固定资产12.67万元,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就闲置厂(场)地近150万平方米,闲置资产6,988万元,在全部工业企业固定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部分资产对我们而言,是一笔看得见、摸得着、用不上的“死”资产,但对投资者来说,却是一笔用得着、投资少、见效快的“活”资产。我们要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把这些存量资产、闲置资产看作是对外招商引资、振兴工业经济的巨大财富,加以保值增值,巧妙开发利用,下好借助外力启动存量、盘活存量引进增量这盘棋。另一方面借助资源、人缘优势引入大企业在我市建立分厂、第一车间。对已经实行租赁经营的糖厂、乳品厂、亚麻厂、化工总厂等企业,在租赁过渡期后实行整体出售,完成先租后买。出售有难度的,在减员卸债的前提下,可终止租赁全同,向有真正实力的大企业整体划转。据调查,三联公司买断糖厂已经运作,先期支付了165万元用于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支出。香港东嘉公司也已决定在租期内买断亚麻厂。在国内乳业集团大举扩张的形势下,如果我市的奶源基地持续发展,市乳品厂被完达山、伊利等大公司兼并也成为了可能。要与盛中乳品厂协商,研究主动与国内知名乳业集团合作事宜。和丰糖业公司3万吨马铃薯营养粉丝项目已经投产,05年计划收购原料8万吨,要在基地建设上加大力度,保证达产达效。哈公准经贸有限公司已出资600万元整体了买断肉联厂,05年应着手研究基地建设问题,出台生猪产业发展政策,金融部门拿出专项贷款投入到养殖业,重点培育和扶持大型饲养场和专业村、专业户。

4、上项目,扩充工业经济总量。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重点抓好投资额超千万元的大项目和加工型项目,对已确定的60万吨大豆、3万吨马铃薯营养粉丝、糖厂电站改扩建、中药饮片、小拖组装、天伦油脂、城市供水、大鹅屠宰加工等项目,要集中全部力量,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狠抓推进落实。在项目建设中,要实行例会制、通报制、报告制、展示制、奖惩制,随时掌握项目进展,协调各方工作,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依据项目落地率、达产达效率和财政贡献率,按照招商政策对项目责任人进行奖励。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和降职降级。要发挥好绿色食品工业园的载体作用,成立工业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完善配套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大企

第四篇: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代工委2008-10-27

为了配合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康树民同志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县人大常委会于六月上旬组成两个调研组,分别深入部分乡镇、相关部门及一些企业实地视察调研,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与相关人员进行探讨和分析。现将调研中掌握的情况汇报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工业企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截止2008年5月,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170户,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8户。在规模企业中按企业产值分:年产值500—1000万元的10户,1000—5000万元的7户,5000万元以上的1户。按企业类别分:化工企业2户,轻工企业1户,电力企业4户,矿产企业9户,农产品加工业4户。在建工业项目17个,总投资5.1亿元。2007年底,全县工业产值达到4.03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板石、水泥、页岩砖、花岗岩为主的建材工业;以水电、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钡盐、电解锰为主的重化工工业;以富硒茶、缫丝、矿泉水、富硒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涌现了一批如湘贵锰业、红蝶化工、汉水硒谷、富硒食品、闽泉水电、盘龙茶厂等前景看好、潜力较大、近期可做大做强的企业。

在分析我县工业经济现状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县工业经济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业产值年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但全县工业企业少、规模小、总量低的实际依然没有大的突破,工业产值仅占全年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左右。在全市10个县区中,名列第7位。要实现工业突破发展,达到工业强县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全县工业经济的现状,县委、县政府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及时作出了工业强县的重大战略转移,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一是襄渝复线和陕川高速公路将在两年内贯通,制约我县工业上大项目、办大企业的交通瓶颈被打破,具备了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基础条件。二是我县蕴藏着工业发展的独特资源,而且储量丰富。如水、钒钛磁铁、硒、石灰石、瓦板岩、花岗石等。特别是水和钒钛磁铁储量达到战略级,具备了办大工业的资源基础。三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资金技术向经济欠发达,而且交通条件好、资源丰富的地方转移聚集。这些因素为我县依托资源和交通优势上大工业项目吸引大投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

1、发展措施不力。全县“工业突破发展”的指导思想已经明确,但仍停留在口头上,至今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没有形成抓工业的长效机制,行动迟缓,起色不大。

2、企业融资困难。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升级政策的影响,企业融资困难。如湘贵锰业二期工程需投资2500万元,目前尚有1000万资金缺口,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3、生产原料短缺。部分企业由于原料短缺,难以做大做强。如红蝶化工、水泥厂、永华公司等企业,由于原料供应不足,导致产能下降,特别是永华公司在5月底就已停产。

4、企业运力紧张。由于火车车皮十分紧张,非常难以协调,原料运输和产品销售运输非常困难,特别是煤炭企业,由于当地销量有限,主要靠外销,导致产品积压。去年县经贸局一名领导,为协调车皮就往西安跑了17趟。湘贵锰业协调车皮所花费用达到40元/吨,仍无法保证车皮的供求需要。

5、对“一费制”反响较大。煤炭企业普遍反映今年县上下达的计划产量过高,对按下达的产量,实行“一费制”收费意见较大。主要原因一是煤炭行业安全和市场准入条件高,投资大、风险大、成本高、利润小。二是由于南方冰雪灾害影响停电、地震后停产、因公路改造无法外运等原因导致产能不足。三是由于实行“一矿一证,一证一井”规定,企业生产能力受到限制,达不到县上核定的生产量,交费任务显得过大。要求按实际生产量缴费。

6、投资环境不容乐观。一是极少数部门仍然存在吃拿卡要的现象(一些企业有思想顾虑,不愿点名)不给好处不办事。二是少数部门不考虑实际情况,死板地套用相关规定,为企业发展设置障碍。如洄水镇老街改造中,在镇上领导和相关部门协调下,房地产商投资开发商品房7幢,共90多套。电力部门要求每幢投资11万元安装一台专用变压器。又如一企业因未按时交纳今年第一季度的税款,就被罚款20万元。

7、企业用地存在政策瓶颈。如蒿坪米花石厂,投资三年依然无法得到企业建设用地。即将筹建的蒿坪工业园区,将占地1040亩,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8、企业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如永华公司仍实行的是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大多是亲属或亲戚,没有专业管理人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规模扩张。同时企业缺乏固定熟练工人,大部分企业用工都是短期临时工。

9、特色矿产资源不明。在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包装上,由于资源不明,导致项目内容空洞,缺乏依据,无说服力,使投资商不敢冒险投资,造成招商引资困难。

三、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尽快出台全县工业经济突破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2、建立工业突破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县委提出的“一个优势项目,一套优惠政策,一名领导牵头,一套班子抓落实”的全县工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3、用足用活相关政策,稳步推进蒿坪工业园区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洼地,为全县工业发展提供平台。

4、增强政府支持工业发展的力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积极探索“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投资参股”的扶持办法,实行放水养鱼。

5、加强特色矿产资源的勘查,精心包装项目,使项目内容

真实可信,为成功实施招商引资提供保证。

6、支持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应聘就业,以缓解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的矛盾。

7、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下硬茬治理投资环境。要建立公正透明的环境保障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限期办结制和首问负责制。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坚持“非禁止即许可”的原则,实行“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互联审批制度。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的行为,努力支持企业发展。

8、要保障工业项目用地,把工业企业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优先安排,简化程序、加快审批。

四、关于康树民同志的履职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与所到乡镇及部门负责同志座谈、到企业进行走访、和政府分管领导交换意见等方式,对康树民同志的履职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一致认为,康树民同志政治素质强、大局观念强、工作能力强,点子多、办法多、敢干事、能干事。自担任经贸局长以来,团结带领经贸局一班人,为紫阳工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作为全县主管规模企业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在一些方面做得还不十分到位。一是对全县工业经济形势准确把握不够,向政府专题汇报工业经济工作较少。二是在培植和壮大规模企业上,工作力度不大。三是在一些维护企业正当权益的事情上,不够坚持原则。比如在下达煤炭企业生产计划时,明知达不到计划产量,而硬性下达计划任务,让煤炭企业按计划生产量缴费,损害了企业利益。四是在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中,与企业所在乡镇协调联系不够。五是深入乡镇少,在指导乡镇发展工业上没有新的举措。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一要继续发扬敢创敢干的精神,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多做文章;二要在培植和壮大规模企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潜力较大的企业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和资金,使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三要潜心研究全县工业发展工作,为工业的突破发展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四要在加强对企业管理和服务的同时,维护好企业的正当权益,使企业健康发展;五要加强对乡镇发展工业的指导,特别是在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些年来,**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2000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2003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2000年的98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0%增加到44.4%。工业园区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近三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2000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0%。从入库税收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较3年前翻了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00万元,今年将达1500万元。从园区工业投入来看,三大园区近3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20年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2003年全市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家,产值过亿元的2家。“荣祺牌”茭头、“红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制品等成为*场上的知名品牌。黑杨加工产业发达,全市杨树面积达50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黑杨生产基地市,并获得了“中国黑杨之乡”的美誉。苎麻加工业已与全国20家大型纺织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产品远销安徽、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并出口西欧、北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去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2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特色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初步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定优惠政策,把投资商请进来;创造优良环境,让投资商留下来;提供优质服务,使投资商富起来”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发展市域工业经济的共识。主要的政策有:一是引导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扶持、指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二是鼓励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全市设立了纳税大户奖、企业上台阶奖和创品牌奖,重奖对工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主。2003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200多万元。同时,给予民营企业主相应的政治待遇,积极推选他们担任省、*、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重点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保护企业发展的服务政策。全市实行了市级领导联点企业、“一站式”审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经济环境“黄牌警告”等政策制度,打造诚信政府,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民营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4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投资额5.3亿元。问题:规模不大,产业不强,投入不足,体制不顺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素质不高。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但其中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由于部分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而成,一些陈旧的设备和厂房无力及时更新,导致产品档次低,效益差。就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同样存在重视粗放产品加工,忽视产品的深加工增值问题。产业不强,缺少龙头品牌企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不够,大型现代企业少。虽然在棉麻纺织、黑杨加工上形成了一定特色,但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形成一个产业的规模。二是产业链条不紧,上下游产品脱节现象严重。如纺织企业由于产品的结构雷同,科技含量低,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不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相反往往同类企业争原料、抢资源、拼*场、打价格战,调查报告《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三是“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的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降低了企业驾驭*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企业缺乏科技人才。从对10家企业的4780名员工调查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506人,占总人数的10.6%,具有高级职称的仅6人,初级以上职称的624人,占13%。7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没有技术职称和大专以上文凭;企业产品更新难,大多数为传统的、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场上没有竞争力。投入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资金,贷款难,筹资难,已成为制约市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最大效益,对市一级下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不仅没有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反而将从市级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大中城*,有的银行对市级只存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起步基础差,特别是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和人为风险高,使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漠,抵押与担保受限。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企业筹资缺少信用服务平台。体制不顺,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一是行政体制方面,近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二是财税体制方面。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市级财力相对减弱了,增值税、所得税增量部分大头被中央、省级拿走,严重挫伤市级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三是投资融资体制方面主要向大城*、大型企业倾斜,也不利于市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受国土、电力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对策:突破瓶颈,培育特色,筑巢引凤,打造品牌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瓶颈难题。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突出特色,培养龙头企业。特色就是优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经营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如**的苎麻产业,省政府将苎麻产业纳入了全省七大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市被列为基地建设项目市。**务必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在加紧规划种植的同时,加大规模加工企业的扩张改造,开发延伸下游的印染、服装等“链条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为民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二是要明确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快产业集聚。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淘汰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优化整合,形成地域产业链。三是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为园区做大做强夯实项目基础。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特色。实施品牌战略,首先是要抓“原创”,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把品牌数量积起来。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场,捕捉科技信息,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鼓励企业主动靠大投强,以特色创优势,以优势创品牌。其次要抓“整合”,利用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第三要抓宣传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场占有率。第四要抓奖励,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要分层次给予重奖。同时,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特色的不断提升。

下载金塔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塔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些年来,**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

    某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些年来,**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

    关于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8-12-1 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共商应对策略,11月下旬,市政府组织市经委、政企......

    工业经济发展口号大全

    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下面是关于工业经济发展口号的内容,欢迎阅读!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海岛城市化进程。2、东海画廊,流金港湾......

    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工业兴县领导小组 (2007年6月日)一、2007年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1 -6月份,全县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39亿元,同比增长29.51%;实现销售收入34......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华山镇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2009年3月)各位领导:首先,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华山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有关我镇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做简要汇报:一、全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近年来,华山......

    探析工业经济发展

    当前,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区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面对这种状况,今年3月刚刚进行区划管理体制调整的**区又是如何应对的?近日记者就此采......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一、2005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71.36亿元,增长13.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