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15:4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些年来,**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2000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2003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2000年的98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0%增加到44.4%。工业园区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近三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2000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0%。从入库税收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较3年前翻了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00万元,今年将达1500万元。从园区工业投入来看,三大园区近3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20年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2003年全市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家,产值过亿元的2家。“荣祺牌”茭头、“红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制品等成为*场上的知名品牌。黑杨加工产业发达,全市杨树面积达50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黑杨生产基地市,并获得了“中国黑杨之乡”的美誉。苎麻加工业已与全国20家大型纺织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产品远销安徽、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并出口西欧、北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去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2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特色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初步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定优惠政策,把投资商请进来;创造优良环境,让投资商留下来;提供优质服务,使投资商富起来”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发展市域工业经济的共识。主要的政策有:一是引导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扶持、指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二是鼓励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全市设立了纳税大户奖、企业上台阶奖和创品牌奖,重奖对工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主。2003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200多万元。同时,给予民营企业主相应的政治待遇,积极推选他们担任省、*、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重点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保护企业发展的服务政策。全市实行了市级领导联点企业、“一站式”审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经济环境“黄牌警告”等政策制度,打造诚信政府,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民营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4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投资额5.3亿元。问题:规模不大,产业不强,投入不足,体制不顺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素质不高。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但其中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由于部分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而成,一些陈旧的设备和厂房无力及时更新,导致产品档次低,效益差。就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同样存在重视粗放产品加工,忽视产品的深加工增值问题。产业不强,缺少龙头品牌企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不够,大型现代企业少。虽然在棉麻纺织、黑杨加工上形成了一定特色,但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形成一个产业的规模。二是产业链条不紧,上下游产品脱节现象严重。如纺织企业由于产品的结构雷同,科技含量低,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不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相反往往同类企业争原料、抢资源、拼*场、打价格战。三是“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的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降低了企业驾驭*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企业缺乏科技人才。从对10家企业的4780名员工调查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506人,占总人数的10.6%,具有高级职称的仅6人,初级以上职称的624人,占13%。7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没有技术职称和大专以上文凭;企业产品更新难,大多数为传统的、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场上没有竞争力。投入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资金,贷款难,筹资难,已成为制约市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最大效益,对市一级下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不仅没有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反而将从市级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大中城*,有的银行对市级只存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起步基础差,特别是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和人为风险高,使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漠,抵押与担保受限。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企业筹资缺少信用服务平台。体制不顺,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一是行政体制方面,近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二是财税体制方面

第二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些年来,**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2000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2003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2000年的98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0%增加到44.4%。工业园区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近三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2000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0%。从入库税收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较3年前翻了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00万元,今年将达1500万元。从园区工业投入来看,三大园区近3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20年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2003年全市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家,产值过亿元的2家。“荣祺牌”茭头、“红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制品等成为*场上的知名品牌。黑杨加工产业发达,全市杨树面积达50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黑杨生产基地市,并获得了“中国黑杨之乡”的美誉。苎麻加工业已与全国20家大型纺织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产品远销安徽、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并出口西欧、北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去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2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特色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初步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定优惠政策,把投资商请进来;创造优良环境,让投资商留下来;提供优质服务,使投资商富起来”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发展市域工业经济的共识。主要的政策有:一是引导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扶持、指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二是鼓励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全市设立了纳税大户奖、企业上台阶奖和创品牌奖,重奖对工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主。2003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200多万元。同时,给予民营企业主相应的政治待遇,积极推选他们担任省、*、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重点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保护企业发展的服务政策。全市实行了市级领导联点企业、“一站式”审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经济环境“黄牌警告”等政策制度,打造诚信政府,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民营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4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投资额5.3亿元。问题:规模不大,产业不强,投入不足,体制不顺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素质不高。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但其中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由于部分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而成,一些陈旧的设备和厂房无力及时更新,导致产品档次低,效益差。就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同样存在重视粗放产品加工,忽视产品的深加工增值问题。产业不强,缺少龙头品牌企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不够,大型现代企业少。虽然在棉麻纺织、黑杨加工上形成了一定特色,但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形成一个产业的规模。二是产业链条不紧,上下游产品脱节现象严重。如纺织企业由于产品的结构雷同,科技含量低,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不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相反往往同类企业争原料、抢资源、拼*场、打价格战,调查报告《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三是“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的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降低了企业驾驭*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企业缺乏科技人才。从对10家企业的4780名员工调查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506人,占总人数的10.6%,具有高级职称的仅6人,初级以上职称的624人,占13%。7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没有技术职称和大专以上文凭;企业产品更新难,大多数为传统的、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场上没有竞争力。投入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资金,贷款难,筹资难,已成为制约市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最大效益,对市一级下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不仅没有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反而将从市级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大中城*,有的银行对市级只存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起步基础差,特别是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和人为风险高,使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漠,抵押与担保受限。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企业筹资缺少信用服务平台。体制不顺,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一是行政体制方面,近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二是财税体制方面。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市级财力相对减弱了,增值税、所得税增量部分大头被中央、省级拿走,严重挫伤市级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三是投资融资体制方面主要向大城*、大型企业倾斜,也不利于市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受国土、电力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对策:突破瓶颈,培育特色,筑巢引凤,打造品牌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瓶颈难题。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突出特色,培养龙头企业。特色就是优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经营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如**的苎麻产业,省政府将苎麻产业纳入了全省七大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市被列为基地建设项目市。**务必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在加紧规划种植的同时,加大规模加工企业的扩张改造,开发延伸下游的印染、服装等“链条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为民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二是要明确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快产业集聚。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淘汰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优化整合,形成地域产业链。三是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为园区做大做强夯实项目基础。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特色。实施品牌战略,首先是要抓“原创”,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把品牌数量积起来。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场,捕捉科技信息,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鼓励企业主动靠大投强,以特色创优势,以优势创品牌。其次要抓“整合”,利用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第三要抓宣传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场占有率。第四要抓奖励,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要分层次给予重奖。同时,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特色的不断提升。

第三篇:某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些年来,**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2000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2003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2000年的98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0%增加到44.4%。

工业园区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近三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2000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0%。从入库税收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较3年前翻了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00万元,今年将达1500万元。从园区工业投入来看,三大园区近3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20年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2003年全市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家,产值过亿元的2家。“荣祺牌”茭头、“红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制品等成为*场上的知名品牌。黑杨加工产业发达,全市杨树面积达50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黑杨生产基地市,并获得了“中国黑杨之乡”的美誉。苎麻加工业已与全国20家大型纺织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产品远销安徽、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并出口西欧、北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去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2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特色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初步形成。

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定优惠政策,把投资商请进来;创造优良环境,让投资商留下来;提供优质服务,使投资商富起来”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发展市域工业经济的共识。主要的政策有:一是引导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扶持、指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二是鼓励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全市设立了纳税大户奖、企业上台阶奖和创品牌奖,重奖对工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主。2003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200多万元。同时,给予民营企业主相应的政治待遇,积极推选他们担任省、*、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重点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保护企业发展的服务政策。全市实行了市级领导联点企业、“一站式”审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经济环境“黄牌警告”等政策制度,打造诚信政府,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民营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4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投资额5.3亿元。问题:规模不大,产业不强,投入不足,体制不顺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素质不高。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但其中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由于部分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而成,一些陈旧的设备和厂房无力及时更新,导致产品档次低,效益差。就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同样存在重视粗放产品加工,忽视产品的深加工增值问题。

产业不强,缺少龙头品牌企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不够,大型现代企业少。虽然在棉麻纺织、黑杨加工上形成了一定特色,但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形成一个产业的规模。二是产业链条不紧,上下游产品脱节现象严重。如纺织企业由于产品的结构雷同,科技含量低,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不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相反往往同类企业争原料、抢资源、拼*场、打价格战。三是“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的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降低了企业驾驭*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企业缺乏科技人才。从对10家企业的4780名员工调查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506人,占总人数的10.6%,具有高级职称的仅6人,初级以上职称的624人,占13%。7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没有技术职称和大专以上文凭;企业产品更新难,大多数为传统的、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场上没有竞争力。

投入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资金,贷款难,筹资难,已成为制约市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最大效益,对市一级下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不仅没有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反而将从市级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大中城*,有的银行对市级只存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起步基础差,特别是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和人为风险高,使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漠,抵押与担保受限。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企业筹资缺少信用服务平台。

体制不顺,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一是行政体制方面,近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二是财税体制方面。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市级财力相对减弱了,增值税、所得税增量部分大头被中央、省级拿走,严重挫伤市级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三是投资融资体制方面主要向大城*、大型企业倾斜,也不利于市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受国土、电力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

对策:突破瓶颈,培育特色,筑巢引凤,打造品牌

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瓶颈难题。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

突出特色,培养龙头企业。特色就是优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经营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如**的苎麻产业,省政府将苎麻产业纳入了全省七大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市被列为基地建设项目市。**务必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在加紧规划种植的同时,加大规模加工企业的扩张改造,开发延伸下游的印染、服装等“链条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为民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二是要明确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快产业集聚。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淘汰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优化整合,形成地域产业链。三是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为园区做大做强夯实项目基础。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特色。实施品牌战略,首先是要抓“原创”,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把品牌数量积起来。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场,捕捉科技信息,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鼓励企业主动靠大投强,以特色创优势,以优势创品牌。其次要抓“整合”,利用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第三要抓宣传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场占有率。第四要抓奖励,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要分层次给予重奖。同时,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特色的不断提升。

阅读更多:

政府创新能力的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私营企业的发展环境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性格特点调查报告

第四篇:金塔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金塔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县上的统一安排,近期我们组织相关部门采取查阅相关资源、座谈讨论、分析研究等办法对我县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探讨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措施办法,现进行交流发言。

一、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矿产品加工、棉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建筑建材加工为主的四大产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特别是在2003年全面完成工商企业改制任务后,进一步放活了机制,理顺了体制,使工业企业发展迈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县共有工业企业453户,注册资本16237万元,从业人员5649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注册资本6346万元,从业人员2051人,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7户,注册资本5480万元,从业人员966人;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户,注册资本3639万元,从业人员518人。200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48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754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602万元,实现利税1464万元。

纵向看,我县工业无论在产品开发上、还是在市场开拓上,无论是在体制转换上,还是在规模经营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但横向看,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全市人均国内外生产总值为1199美元,基本接近工业化中期阶段,而我县在全市七县市区中最低,仅为820美元,仍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从第三产业比重来看,2004年,全国、全省、全市经次产业比重均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全国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1.8%,全省达到了45.7%,全市达到了44.6%,而我县仅为26.5%,名列全市倒数第二;从城镇化水平来看,全国、全市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了39.1%和51%,已进入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而我县城镇化率仅为21.4%,不仅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水平,而且名列七县市区最后;从工业化程度系数来看,全国、全市均已达到了1,已进入工业化社会,全省达到了0.7,也已进入半工业化社会,而我县仅为0.29,离半工业化社会还相差很远。

二、我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从以上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和四项指标横向对比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我县工业化发展的低下和落后,也更加说明了我县加快工业发展的迫切和艰巨。形成今天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工业总量不足,整体规模偏小。2004年,全县工业企业共4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年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余395家均为个体私营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上缴税金*万元,纳税在百万元的企业只有5户,占总数的1%;纳税在20-100万元的企业21户,占总数4.6%;在这么多的企业当中,大中型企业为零,小型企业占87.2%。

2、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还比较突出。由于受经济效应和利益的驱动,近年来县上一哄而起,新上了一大批棉花和蔬菜初级加工企业,这引起企业的建成,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恶性竞争,对产业发展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造成了加工能力的相对过剩,使工业发展面临结构性挑战,工业结构单

一、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36家,各种收购点20多家,棉加企业加工能力已达到100万担以上,而我县目前,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25万亩左右,年生产皮棉50万担左右,棉加企业有近一半的生产能力过剩。

3、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县工业企业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形成的,在运营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目前,县内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工业产品结构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特别是影响我县财政增强、农民增收的棉花产业发展上,基本上都是资源型的粗加工,在棉花深加工和棉纱纺织方面始终没有“破题”,对棉花产业发展构成了潜在的隐患。

4、工业的科技含量的待进一步提高。大数工业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水平一般,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的占的比例还比较大,一些小企业的设备还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设备,耗能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经常发生故障。全县工业技改投入和研发投放也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运用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人才挖掘、培养和使用不够,存在着人才积压浪费和人才缺乏问题并存现象,一方面一些小企业缺人才,主要缺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在社会上闲置和待业,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5、工业发展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太少。去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运力趋紧,审批从紧的情况下,主动适应调控不够,应对措施不够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发展。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虽然这几年县上采取了一砦措施,但总体上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又如去今两年运力紧张,生产销售企业要不上车皮,造成产品积压,所需原料运不进来,对生产造成影响。还比如,对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解决资金无保证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县工业企业的发展。

6、对现有企业挖掘改造不够。近几年随着省市发展抓项目和地方新上项目、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的影响,我县也兴起了一股新上项目热,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新上项目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和对财政的贡献有限,我县财政增强和农民增收仍然由原来的517878秘书网老企业和传统产业支撑和左右。但正是在这一大的环境影响下,一些老企业享受不到有关优惠政策,发展积极性不高,意见较大,造成本身具有比较优势的老企业和传统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依托自身设备新上项目、嫁接重组不够,利用空闲场地、厂房、设备、技术新上项目不够,出现了新上项目投资大、数量多,但财政无税收的怪现象。

三、对策与措施

针对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发展,今后我县工业要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增值为重点,以新上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为突破口,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主攻绿色食品加工、棉花精深加工和草畜产品加工业,引进开发新型建材加工,积极探索新型制造业,巩固发展传统采矿业,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上缴税金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为完成上述任务目标,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的落实。

1、依托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一是要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认真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配齐配全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机构精心测划项目、包装项目,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成功率;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建立科学的项目咨询机制。要通过建立咨询机构、完善决策程序和推行公示制度等办法,增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风险。特别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专家的合作交流力度,建立稳定长期的咨询协作机制,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我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真正把中央政策机遇和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变成现实项目、现实投资和现实生产力。三是要完善项目建设的责任机制。一要逼着抓。进一步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挂重点项目和部门捆绑包挂项目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建立领导包挂项目年初公示、年中汇报、年底述职制度,探索推行重大项目建设一票否决制和免职代职制,乡镇和部门尤其是经济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协调、外引内联,每年至少靠实1个项目,两年引不进新项目的部门,对其领导班子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二要鼓励办。切实落实和完善项目建设各项激励措施,建立多层次的奖励制度,完善和兑现工业项目建设、中介人引资等奖励办法,对引资有功部门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税源型项目和重大项目进行重奖。同时改革现行县乡税收分成体制,增加乡镇留成比重,调动乡镇办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千方百计的鼓励社会各界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和上好项目。三要引导上。把抓项目、上项目作为重要的用人导向,继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系统,建立任务考核、实绩考核和考核相结合的立体考核系统,特别是对能抓项目、善抓项目的经济型人才要提拔重用,放到重点工作岗位和主要经济主管部门。通过转变用人导向,建立一批大抓项目和抓大项目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支会抓项目和能办成项目的干部队伍,引进一批项目运做的专业人才和职业代理人,加快我县项目建设进程。

2、依托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将工业调强调大,调出水平,调出效益和后劲。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引进高新技术来改造本地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二是运用科技助推,加大中小企业技改力度。对中小企业进行脱胎换骨改造,提高现有企业技术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设备,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益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进行联系和沟通,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引导企业健康长足发展。四是积极破解中小企业人才制约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吸引中高级科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金塔参与科技开发和创新。

三、认真研究解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研究与其相适应的发展策略。紧跟国家政策和动向,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方面、力度和重点,进行适时、适度调节,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机制和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把宏观调控的力度和重点把握到恰到好处。二是积极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信用评价体系和社会中介组织,促进银企合作,增加信贷投入,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积极化解运用紧张的问题。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车皮,化解运力紧张,限超载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四是要积极化解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对确需财政出钱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尽快予以协调解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4、搭建项目发展平台,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一是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完成园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增强园区的承载力。二是加快园区的规范化进程。要强化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尽快制定出园区管理条例,把园区的管理、服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培养和健全灵活多

样的管理机制,对制约园区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进行突破和创新,减少运用成本费用,降低工业园区和园区企业的运作成本,确保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三是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筹措园区建设资金,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园区的聚集幅射作用。

五、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

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认真来抓。一是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通过组织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督促落实已经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两个20条”的贯彻落实;二是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放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投资者进入国家未禁的任何领域进行投资建设;全面推行工业项目备案制,进一步规范集中办证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水平;实行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环境。三是创造内外一致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等激励政策,创造内外一致的项目建设环境,充分调动本地投资者和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要素聚集的投资环境。

第五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总结讲话[模版]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作简要总结,并就下步工作计划作一些具体安排。

一、齐心合力,2013年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回顾一年来全县工业发展工作,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围绕“4+1”产业集群,通过推进项目投产达产、加快园区建设和加强要素保障等系列措施,取得了多个“第一”的良好成绩,实现了

全县工业经济提速健康发展。工业总产值达到203.36亿元、增长73.3%;工业增加值51.58亿元、增长21.3%,增幅考核组第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提高4.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4%,较2012年提高个16.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71.1亿元、增长53.8%,增幅全市第二、考核组第一;新增规上企业89家、总量达到153家,增幅全市第一,得到奇帆市长的亲笔批示肯定。

(一)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以电子联合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起步发展,以民丰化工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以西南国际灯具城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已初具规模,“4+1”产业成为支撑和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全年完成总产值100.74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6%。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按照“突出重点、适度超前”原则,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强化功能配套,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南区污水处理厂、北区H5骨干道路、110千伏哨楼变电站等28个基础设施项目,已竣工17个,为企业落户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加大园区拆迁力度,应拆迁住户199户、已拆迁195户,拆迁企业4户,搬迁电力廊道回路12条。紧抓城市发展新区机遇,重新修订完善了工业园区空间规划,为园区进一步拓展做好了准备。

(三)园区招商有新突破。引入产业运营商,采取项目招商、高层直接商洽等方式,大力推动工业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签约工业项目35个,计划投资60亿元、到位资金20.4亿元。其中,签约化工类企业7家、清洁能源类企业1家、装备制造类企业4家、电子信息类企业21家、消费品产业类2家。

(四)能源供应保障形势良好。通过积极与市经信委、市电力公司、西油公司、川中油气矿等单位沟通协调,最大限度保障了企业电力、天然气需求。全县工业用电量3.12亿千瓦时、增长13.1%,其中万利来化工、维尔美纸业等前16户重点企业用电量2.25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总量的72.1%、增长13.2%。全县工业用气量1.47亿立方米、增长27.6%,增幅高于全市29.5个百分点,基本保障了企业满负荷生产。

(五)服务企业质量不断提升。通过现场办公、重点协调、专人负责等方式,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落户建设、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落实新增担保贷款项目40个、金额7646万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帮助企业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市级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5323万元。先后为25家企业开展3次现场招聘会,帮助招工1100余人,基本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同时,按照协议约定,督促企业严格按约定进度推进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企业21家、续建9家,建成投产13家、总量达到46家,企业数量和规模正逐步增加。

(六)闲置土地清理成效明显。通过艰苦谈判和博弈,共收回12户企业闲置工业土地共1263.8亩,去年已利用894.8亩落户新招商企业14家;清理工业园区范围内综合用地2宗、118.8亩,已全部重新依法出让,既有效规范了园区企业囤地不建行为,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保障了15个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级各部门通力协作、扎实工作的结果。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才刚起步,还存在经济体量小、产业链条缺失、发展环境不优、要素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措施,用发展的方法来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抢抓机遇,努力实现2014年工业发展新突破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县工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讲,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已经到来。从机遇来看,县委、县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发展工业经济,产业项目从招商到建设再到投产有一套完备的支持鼓励政策;“4+1”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基本成型,正处在快速上升期;企业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将持续拉动产能增长。从挑战来看,经济下行和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构成双重压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正在调整期,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园区资金压力大、土地供给难度增加、要素保障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企业落户建设、生产经营环境和空间都受到不同程度挤压。从任务和要求来看,按“科学发展、富民兴潼”的总任务和xxxx建设城市发

展新区要求,工业是实现全县加快发展和一盘棋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要实现2016年工业总产值600亿元、2020年1500亿元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责任重大。

今年的工业经济主要目标是:工业总产值完成260亿元、增长28%,力争达到280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增长20%,力争达到70亿元;工业投资完成75亿元,力争达到80亿

元;新增规上企业20家,规上企业总产值完成150亿元、增长30%,力争达到160亿元。

以上目标是一个突破局限、打破惯性的目标,也是我县从未有过的发展速度。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突出规划引领、龙头带动和科技创新三大导向,积极作为、敢于担当,自加压力、接续奋进。具体来说,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培育壮大“4+1”产业集群。坚持集群发展思路,强化支柱产业支撑能力。机械制造产业,投产全鑫农机等项目,加快推进谛远机械、华祥特钢二期等项目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开工建设天远微动力、潼翔电子等项目,加大产业垂直整合力度,以引进品牌手机为引领,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推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启动伟泰化工、合才化工等项目建设,加快民丰化工技改项目实施,启动新华化工、万利来化工技改环保搬迁前期工作,推动无机化工产业基地建设。清洁能源产业,挖掘和利用整装天然气藏资源优势,加强与西油公司和川中气矿对接,按计划推进大唐国际冷热电三联产项目前期工作。消费品工业,助推维尔美二期尽快达产达效,建成健能食品、灯饰灯具市场三期等项目;建成西南国际灯具城一期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并投产;推进简氏纸业60万吨再生纸项目前期工作。通过努力,力争“4+1”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7%以上。同时,要按照“推进前期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要求,加强协调,挂图作战,督促企业严格按协议约定信守承诺,推进企业项目按计划实施建设、按承诺进度推进、按设计保障质量。

(二)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工业园区“一园三区”基本构架已经形成,但血肉还有待进一步丰满,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道路管网方面,完善园区道路标识标牌,完成南区污水截留干管BC线管网铺设、北区H5道路建设;尽快启动南区H6、北区X3道路建设,力争南区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北区实现骨架道路串联。土地整治方面,尽快启动实施朝阳湖、洗菜区片区综合整治,完成北区无机化工园和东区约1000亩起步区场平工程。要素保障方面,建成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尽快启动东区电镀污水厂建设,完成110千伏哨楼变电站建设和风潼东线迁建工程,启动东区田塘线建设和北区H1道路高压电力线路搬迁,力争水电气讯等工程随道路建设同步推进。加快生活文化服务配套,南区力争建成公厕2个,启动3万平方米员工宿舍建设,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和发车时间,扩大公共交通服务范围,适当发展餐饮娱乐服务,促进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配套,大力推进产城融合。

(三)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加快工业发展的主渠道,是扩大增量、膨胀总量的主要抓手,要将工业招商引资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瞄准产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实施产业招商;借助社会力量,对接西南国际灯具城、电子联合会等产业营运组织,实施代理招商;鼓励支持民丰化工等在潼骨干企业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条项目延伸,实施自主招商;充分发挥xxxx自身资源优势,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实施资源招商。二是强化招商队伍。整合县级部门、镇街、园区及企业力量,按照懂产业、懂成本、懂谈判、有责任心的要求,选择精兵强将,建立和打造工业招商精干团队。三是严格选商选资。牢牢把握投入、产出和税收强度这把标尺,坚守环保底线,对企业效益、资金链、项目预期等进行严格论证,约定好退园条款,做到择优而入。力争新引进企业20家,到位资金 18 亿元。

三、创新工作,增强保障,促进xxxx工业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要素保障。水电气运,是企业的生命线。要健全水电气运保障体系,及时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行。重点解决工业企业用工临时短缺、铁路货运和南区缺水、缺电问题,研究解决北区原供气管道输送能力不足问题。

(二)加强资金融通保障。坚持政府推动、银企合作,努力解决企业融资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好政银企对接活动,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和企业,为项目找资金,为资金找项目。充分用好民营经济专项补助资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工业领域。

(三)加强工业用地保障。紧抓城市发展新区机遇,严格执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业园区空间规划;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园区闲置土地清理和土地整治相关工程,保障企业落地建设和技改扩能对工业用地的需求。

(四)加强劳动力保障。充分挖掘现有职教资源,优先向园区重点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加大宣传力度,每季度举行一次人才招聘会,努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周边劳动力在潼就业;抓好劳动力培训和就业配套服务,提高劳动人员整体素质;搭建企业与市内外劳务中介机构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人力资源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组建劳务公司,为企业提供代为招聘、劳动力引进等服务。

(五)加强工业运行监测。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4+1”重点企业的运行调度,及时掌握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落实以主要产品、原材料价格变化为主要内容的旬调度、月报表制度。密切关注宏观政策走向,切实加强重大问题的预测判断和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调研,搞好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分析。

(六)提高审批服务质量。按照中央和市里相关规定,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探索建立“工业项目联审机制”;通过现场办公、集体会商、督查督办等措施,着力研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建设中的问题,提高服务企业的精准度。

(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合作,加强基础研究;鼓励支持企业组建研发团队,建立技术中心;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严格兑现《xxxx县科学术奖励办法》相关资助及奖励;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大提质、降耗和产品研发力度;探索企业组织再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

(八)加强安全环保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环保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和落实安全环保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落实安全责任追究,让企业在安全中增加效益。落实工业企业环保工作“三同时”制度,对企业项目设计、建设、运行中履行环保责任实施评估和监控。

各位领导,同志们,xxxx工业已开始起步发展,现在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抓住这次机遇,我们就能乘势而上,前面的道路就会十分广阔,工业经济整体水平将快速提升。希望大家紧密团结在县委、县政府周围,为实现xxxx工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载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杨兴猛 2005年1月21日至2月20日我利用寒假时间对阿荣旗十个少数民族村(即音河乡的富吉、音河、维古奇,得力其尔马河猎民村,查巴奇乡的民族......

    关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政府下半年调研计划,从12月10日开始,我们调研组利用半个月时间,分别深入到经济局、发改局、招商委、个私办等部门及部分国有和民营企业,对我市工业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总......

    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近年来,随着“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等多项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我县工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在全......

    共和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巧家县崇溪乡共和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学号:一.调查原因及重要性共和村是崇溪镇较贫困的一个村,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村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特做了......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合集5篇)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

    第四章 工业经济发展

    东马蓬志——工业 第四章 工业经济 第一节济源锅炉厂 济源锅炉厂是东马蓬村办集体企业,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济源乃至河南的明星企业,锅炉产品销往全国10多个省区,年产值数千......

    探析工业经济发展

    当前,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区域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面对这种状况,今年3月刚刚进行区划管理体制调整的**区又是如何应对的?近日记者就此采......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报告一、2005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71.36亿元,增长13.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