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10:1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和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和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共和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巧家县崇溪乡共和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学号:

一.调查原因及重要性

共和村是崇溪镇较贫困的一个村,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村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特做了此次调查,对于破解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带领全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调查,分析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供了几条政策建议:切实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以林为主,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加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医疗卫生计生工作,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明确发展思想,加快乡镇企业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等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14年5月

2、调查地点:共和村

3、调查方式:访谈调查,亲身体验

4、基本内容:经济发展状况、村概况、自然资源、人口、特色产业等

三、该村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该村基本情况

1、村情概况 共和,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0.00公里,距离镇0.00公里,国土面积17.63平方公里,海拔1760.00米,年平均气温18.00℃,年降水量780.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3300.00亩,其中人均耕地1.28亩;有林地19800.00亩。全村辖2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18户,有乡村人口2429人,其中农业人口2429人,劳动力127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71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02.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3.5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2、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300.00亩(其中:田88.00亩,地3212.00亩),人均耕地

1.28亩,主要种植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198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1亩,主要种植等经济林果; 其他面积0.00亩。

3、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314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0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2户。该进村道路为土路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30.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2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0.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0亩。该村到2012年底,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0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4、农村经济

该村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2.9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33.60万元,畜牧业收入341.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196头,肉牛47头,肉羊493头); 林业收入16.3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2.00万元,工资性收入15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3.5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58.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80人,在省内务工100人,到省外务工80人。

5、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2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78.70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产业。

6、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618户,共乡村人口2429人,其中男性1380人,女性1049人。其中农业人口2429人,劳动力1274人。到2012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5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2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0.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

7、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共和小学,中学生就读到崇溪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20公里,距离中学27.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307人,中学生104人。

8、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2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8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300.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0.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9、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0个,党员总数40人,党员中男党员36人,女党员4人。团员32人。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

1.在共和村的西南面是县城所在,而东北面则是崇溪乡,然因其村处于山区,交通甚为不便,信息闭塞,山高坡陡,进村公路皆为土路,且崎岖不平,在夏秋季节,容易被山洪阻断,影响正常交通,给村民出行带来困难,且公路较窄,高低不平,车辆难行,影响经济发展。

2.共和村基础设施差,特别是医疗条件差,医务人员少,有较高医师资格的医生少,工作地方狭窄,卫生条件差,不便村民就医。

3.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较低,教育科技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经济结构单一,4.村经济收入来源少,财政经费困难,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较弱,培植支柱产业力度不够,农民收入渠道少,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增收困难,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5.水资源不足,人畜饮水困难,该村以种植业为主,在播种季节,水源紧张,严重不足,造

成播种困难,(三)、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该村的自身特点,立足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坚持科教兴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峡谷经济和生态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共和村来说,交通更是重中之重,由于交通原因,以至于该村很多农副产品难以走向市场,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在共和村南面,有昭巧二级公路,该村与其相接的皆为土路,且道路狭窄,若能加以改善,将给村经济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2)针对该村的医疗条件,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加强医疗空间硬件建设,教育硬件建设,以便村民就医就学

(3)该村经济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科学发展水平低,造成劳动力和资源严重浪费,所以加强科技技术的推广刻不容缓,政府应该加强科技技术教育,村民应该自发组织去外地学习,形成科学种植,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

(4)切实解决贫困人口问题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依托村资源优势,发展特色

产业。突出抓好生猪和土鸡养殖基地建设和肉牛、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建立蔬菜基地,养殖基地,实行粮-菜-猪-鸡等共同发展。半山和高山经济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光照充足,夏秋雨量充沛。要以自然保护区工程为载体,开发林业产业,为城镇提供优质生态农产品以增加农民收入。

(5)针对水资源不足,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政府应该加大扶贫力度,修建蓄水池,大型引水工程,该村夏秋季节降水丰富,修建蓄水池解决村人畜饮水难题,修建引水工程有利于解决村民播种灌溉问题,以有利于水资源合理利用

(6)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进一步树立和强化科教兴村的观念,防止和克服忽视科教人才培养,改变教育与生产脱节的状况,提高劳动者素质。

四、结论

通过此次社会调查,了解到了共和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对于如何提高该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民增收,加强小康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影响该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交通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等问题,可见,在当下社会,其它的村镇以存在上面问题,通过一村的问题可见其普遍,为此,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借鉴意义,从特殊中看出普遍,从普遍中找出特殊,集合具体实际,发展经济!

五、参考资料 1巧家

第二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些年来,**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2000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2003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2000年的98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0%增加到44.4%。工业园区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近三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2000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0%。从入库税收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较3年前翻了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00万元,今年将达1500万元。从园区工业投入来看,三大园区近3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20年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2003年全市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家,产值过亿元的2家。“荣祺牌”茭头、“红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制品等成为*场上的知名品牌。黑杨加工产业发达,全市杨树面积达50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黑杨生产基地市,并获得了“中国黑杨之乡”的美誉。苎麻加工业已与全国20家大型纺织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产品远销安徽、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并出口西欧、北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去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2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特色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初步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定优惠政策,把投资商请进来;创造优良环境,让投资商留下来;提供优质服务,使投资商富起来”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发展市域工业经济的共识。主要的政策有:一是引导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扶持、指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二是鼓励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全市设立了纳税大户奖、企业上台阶奖和创品牌奖,重奖对工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主。2003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200多万元。同时,给予民营企业主相应的政治待遇,积极推选他们担任省、*、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重点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保护企业发展的服务政策。全市实行了市级领导联点企业、“一站式”审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经济环境“黄牌警告”等政策制度,打造诚信政府,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民营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4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投资额5.3亿元。问题:规模不大,产业不强,投入不足,体制不顺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素质不高。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但其中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由于部分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而成,一些陈旧的设备和厂房无力及时更新,导致产品档次低,效益差。就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同样存在重视粗放产品加工,忽视产品的深加工增值问题。产业不强,缺少龙头品牌企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不够,大型现代企业少。虽然在棉麻纺织、黑杨加工上形成了一定特色,但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形成一个产业的规模。二是产业链条不紧,上下游产品脱节现象严重。如纺织企业由于产品的结构雷同,科技含量低,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不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相反往往同类企业争原料、抢资源、拼*场、打价格战。三是“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的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降低了企业驾驭*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企业缺乏科技人才。从对10家企业的4780名员工调查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506人,占总人数的10.6%,具有高级职称的仅6人,初级以上职称的624人,占13%。7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没有技术职称和大专以上文凭;企业产品更新难,大多数为传统的、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场上没有竞争力。投入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资金,贷款难,筹资难,已成为制约市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最大效益,对市一级下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不仅没有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反而将从市级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大中城*,有的银行对市级只存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起步基础差,特别是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和人为风险高,使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漠,抵押与担保受限。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企业筹资缺少信用服务平台。体制不顺,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一是行政体制方面,近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二是财税体制方面

第三篇: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阿荣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杨兴猛

2005年1月21日至2月20日我利用寒假时间对阿荣旗十个少数民族村(即音河乡的富吉、音河、维古奇,得力其尔马河猎民村,查巴奇乡的民族村、猎民村,新发乡的新发、东光、莫尔顶、那克塔),按照少数民族总户数12%(即133户)和好、中、差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采取入户座谈和报表汇总的方法,对聚居在这里的农牧猎民户的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做了具体分析。一、十村百户的基本情况

十个民族村总人口为11180人,2746户,少数民族3605户,耕地面积156055、6亩,草场面积为148938亩,林地面积为430758亩,牲畜27873头,家禽2、3万只。十个民族村的收入各不相同,最高的为2800元,中等为1600元,最低为600元左右,四个民族乡各自的民族村之间人均收入差距也比较大。2002年全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80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66元,总的来说少数民族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全旗的人均收入,部分居民还靠政府的救济过活。通过入户交谈和汇总统计表明,凡是种、养搭配经营的农户都比较富裕,收入相对稳定;凡是富裕大户都是在种、养、加、销一条龙经营方式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在自家的经营圈里形成了相互反哺的循环体;单一靠种植“大粮”作物的农户贫困比重大,一些以种植大豆,小麦为主的个体大户和农场主都处于维持或破产状态。

二、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与三年自然灾害是分不开的。98年,全国各省区普遍遭受特大洪灾,阿荣旗各民族村大多分布在水域附近,如音河乡的富吉、音河、维古奇三个民族村座落于音河水系附近,得力其尔马河猎民村坐落于格尼河水域附近,查巴奇乡的民族村、猎民村坐落在阿伦河下游,灾情较为严重。99年,阿荣旗普遍流行旱灾,害虫泛滥,特别是大豆大面积的减产,甚至是绝产。2000年,阿荣旗部分地区还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雹灾,据当地居民讲,冰雹像“鸡蛋黄”一样大小,这是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所不曾见到过的,只要摊上的就是绝产。村民们只能在冰雹过后补种白菜、萝卜等生产周期短的蔬菜作物,以维持生计。2001-2005年没有出现特大天灾,但春旱所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屡见不鲜。近8年来看,阿荣旗自然环境恶化,自然频繁是导致农民普遍贫穷的重要原因,但究其根本,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传统种植结构的不合理。

种植业是阿荣旗各民族村普遍的谋生手段,也是形成产、加、销体系化经营的初始阶段,种植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当前虽然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调节作用逐渐渗透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但村民们没有紧迫感对“瞄准市场种田,调整结构赚钱”的商品经营观念认识不清,不顾农产品供求的变化,盲目种田现象普遍存在。由于98年以前,大豆作为“权威”作物没有卖不出去的时候,并且价格只升不降,村民们从中也尝到了不少甜头,长期以来很多民族村形成了单一的种植结构,农民们的所有资本(包括超前贷款)都投入到开荒耕种和扩大再生产上了,村民们把大豆作为换钱的唯一作物,而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仅供自食或是饲养牲畜用。如查巴奇猎民村自从禁猎起,政府组织为村民开肯了大片的荒地,基本上种植大豆这一单一作物,村民们也曾从中获得了很好的收益,而99年以来大豆市场的价格浮动很大,出现了0、7—0、8每市斤的低靡价格,甚至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而村民们从没有想过别的出路,还是在维持着以往的种植结构,只希望来年能有一个好的市场价格,再加上自然灾害,部分已脱贫的猎民又出现了返贫状况。而与此相反,音河乡98年以来就注重调整结构,白瓜籽、马铃薯两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连年递增,到了2002年,白瓜籽的种植面积达4、8万亩,马铃薯达3、5万亩,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67%,尤其是白瓜籽的种植面积较大,除了维古奇与线杆村因气候条件限制而不能大面积的种植外,其他12个村均已大面积的种植,白瓜籽混等货一般在4、5元左右一市斤,“AA”级品价格达到5元多一市斤。与此同时,音河乡还鼓励村民从事马铃薯加工工业,正常年种植鲜薯亩收入350—400元,加工淀粉价值650—700元,加工粉丝、粉条亩收1300—1400元。在大豆市场价格低廉的情况下,音河乡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使村民收入持续增长。到2004年底,全乡总产值增加到5743万元,人均收入增加到1695元。这是种植结构调整很好的成功例子,它走出了传统种植观念的禁固,同时也暴露出了传统种植结构的弊端。

单一的种植结构不但容易导致价格灾害,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很弱。例如,99年虫害遍及全旗各地,而虫害只对大豆有影响,流行的害虫是专吃豆叶的寄生虫,对白瓜、玉米、葵花、马铃薯等作物并无太大影响。再加上大多数民族村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靠天吃饭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对于抵御自然灾害和价格灾害都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当前各民族村经济要摆脱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的不利形势,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且还很紧迫。种植结构调整一定要把握市场信息,而在地方一般没有收集市场信息的专业机构,在信息产业化尚未形成之前,一定要加大调研力度,最大限度地掌握市场信息,不能盲从,也不能空喊口号,搞形式主义。种植结构结调整要一定要克服盲目性,把握自己所处的资源特点和市场环境,不搞绝对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单一经营,也不搞小而全,多而繁的杂家经营,而是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与市场趋势确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品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造升级,使其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三、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凡是富裕的村民都不是单单经营一点儿有限的耕地,牲畜是村民财富的标志,畜牧业是他们致富的手段。各少数民族村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应该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各民族村的优势产业,大头产业,这就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抵抗自然灾害方面看,畜牧业受外部自然灾害系数小,比靠天吃饭的种植业优越。从市场效益发展前景看,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逐步增大,牛羊肉、奶含钙高,是发达国家饮食消费和健康水平证明了的,价格好,前景乐观。比如,一头基础母牛年产母牛犊价值1200元,母生产奶期刊270天,日产鲜奶23公斤,按单价1、12元一公斤计算,当年纯收入可5000元左右。从与种植业互补方面看,“粮食、秸秆过腹转化增值”高,尤其在大量粮食作用过剩情况下,畜牧业调节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所以牧业比重要加大。发展畜牧业要从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出发。我们在看到畜牧业产值高,经济效益好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多数民族村草畜矛盾的严峻形式。在中南部几个民族村的放牧场看到的情景让人深有感慨,过去“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现在看到的只能是吃“唇草”的羊儿啃那地皮上一层薄薄的绿了。草畜矛盾和草场退化严重是多数民族村的共性,只是程度不同。针对这种现实,增加畜牧业的比重,只能根据各种牲畜的不同特性,开发舍饲、半舍饲工程。例如,绒山羊虽然效益好,但对生态环境破坏性大,根据其繁殖成活率高且易饲养的特性,要引导村民舍饲。考虑到奶牛对生态破坏性小,在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控制其发展规模,实行半舍饲。只有

这样,才能既满足少数民族的切身利益,又维护了生态环境。

任何一个新事物都有一个被人们认识、了解、接受的过程。舍饲工程,同样需要有一个艰巨的历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舍饲工程,一方面,增加了投入资本,饲料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况且,村民不会轻易的把种植粮食的耕地改为种草,村民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增加了劳动力投入,原本一个人的活计,圈养就需要几个人来承担。诸如以上原因的考虑,舍饲应该从高投入、高起点的牲畜(如绒山羊、小尾寒羊、奶牛等)为切入点,而不局限于猪、绵羊、肉牛等,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考虑新畜种的开发。在与查巴奇乡村民的交谈中能够体会到,一些村民仍然留恋昔日的猎业生活。据村民说,以前,只需外出三个月,便可以维持一年的生计,如果猎到一只梅花鹿,按当地的市场价格也能卖到一万元。而现在,一年四季耕种还有些不适应。一些村民将耕地出租他人种,指望可数的年地租和救济为生活来源。在这种情形下,如果饲养梅花鹿成为现实,不但可以使当地猎民很快脱贫致富,而且较容易从猎业经济尽早转化为牧业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发高效的畜牧品种也不愧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只有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才能形成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的拉力,使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尽早�谕哑独В呱细辉5缆贰R虼耍Ω迷谏偈褡迦褐诠勰钭浜妥式鸫畹确矫娓枰欢ǖ囊己椭С郑睦7洞纷饔茫崴枪こ桃坏┏晒Γ浞⒄骨绷κ蔷薮蟮摹W苤⒄剐竽烈担窃诓到峁沟髡讨邪盐兆约旱淖试刺氐愫褪谐』肪车淖罴蜒≡瘛�

四、强化加工、扩大营销是民族经济产业化的必要环节

对种、养植业产品的深加工和营销是对农业产值的追加和扩大,是对农业产出效率的深挖掘,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形成农产品相互反哺的重要一环。但在当地各民族村,加工和营销这一环节非常脆弱,甚至是空白和缺陷,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必须给予重视,使其加强和提高。

目前,阿荣旗各民族村的加工工业呈现出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等特点,集中分布在音河各少数民族村屯,主要包括马铃薯加工淀粉、粉条、粉丝;白瓜籽瓤分离、烘干和晾晒、筛分等。如马铃薯加工方面,该乡现有加工点314个,14个村庄46个自然屯都有各自的分布网点,平均十户一个。音河乡农户富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植和加工马铃薯。和平、五六、五

五、音河等村,主要是以此起家。多数村以加工淀粉为主,其加工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还可以将淀粉再此基础上加工成粉丝、粉条,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价值量,使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再如,白瓜籽加工方面,该乡现有白瓜籽瓤分离机1876台,分布在12个村,而很多民族村都还是手工使籽瓤分离,不但浪费劳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生产规模。白瓜籽瓤分离机有待于在白瓜籽的种植区域内大范围的推广。而对乳、肉畜牧产品的深加工基本处于空白。乳、肉产品加工与马铃薯、白瓜籽加工相比具有资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等特点。政府应该在技术、资金、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使畜牧业——少数民族村这一大头产业——增值、增效。这种小家庭个体加工的产业实体虽然没有大企业的经营层次高,但产、加、销一条龙,一家一户的经营体系有经营灵活、市场应变能力强的优势,使人们自觉形成“鲜薯好卖卖鲜薯,鲜薯难卖加工转化淀粉,淀粉难卖加工转化粉条、粉丝”的市场意识,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若干个小经济实体自然联合起来便可以形成以村屯、乡镇为单位的大的经济实体,还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发展加工工业应该紧紧围绕种植业、养植业特点,上规模、上项目,发挥原料自产、资金依赖小的优势,降低产品的原始价值,以提高其竞争能力。不要单纯地为加工而加工,加工的最终目的是反哺农业,而农业生产转过来又反哺加工业,使其形成首尾相连的链条结构。强化加工工业既要有量的扩大,又要有质的提高。

产品的营销是种、养、加、销一条龙经营体系的最后一环,也是关键一环,只有完成这一环的任务,才能形成产业化的循环体,反哺种、养业。

农产品供大于求,由过去卖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每一个商品经营者都在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寻求着自己产品销售渠道。但有的民族村由于主动性差,方式方法有限,经销人员少未形成相应的销售渠道,产品销售量和利润很不理想。如音河乡粉丝、粉条起步于70年代,由于多年依赖于路域优势的心理,不主动走出家门拓宽销售渠道,致使多年来生产始终不能扩大。包括销往外地的其他商品,由于没有村民自己亲自去卖,不能扩大产地和产品知名度,有时被中间商控制。今年产于各民族村的羊绒以每市斤230元的价格卖给商贩,而辽宁省的一些加工厂家,通过清洗、分梳,打上包装品牌以后,出售给成品生产厂家,达500元一市斤,出口价格则还要高一些。马铃薯种当地出售0、13—0、15元一市斤,辽宁、山东的客户批发价格则0、8—

1、0元以上。可见,把更多的村民推向营销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在产、加、销一条龙体系中,营销环节薄弱滞后,村民的组织化程度低,面对四面八方的客户没有整体上的思想准备。尤其是每年农产品上市季节,往往由于几家或少部分村民的产品低价出售造成总体压价,甚至出现买方任意喊价的被动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在农产品上市前组织村民深入了解市场行情,产品在市场上究竟能卖什么价位,占有率如何,中间商究竟能赚多少钱?做到“知已知彼”,钱少了我不卖。此外,要建立自己的域外销售网点,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成立村民商会,利用“老乡、老家的人文环境优势”开发新的营销渠道。这样村民可以与客户或者消费者直接见面,不但能获取额外商业利润,而且可以随时掌握自己产品的优势与不足,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选用新品种和结构比例调整等方面的指导,更具体、更直接。

根据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阿荣旗旗委、旗政府制定出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计划,从2003年起,要连续8年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之后仍要保持近两年10%的增长速度。这也是根据阿荣旗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出缩小差距、追赶型的发展战略。2001年阿荣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2亿元,人均GDP仅为461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912美元低451美元,差距将近一半。而各少数民族乡村的经济是全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优惠政策,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潜力,优化产业结构,使少数民族地区真正形成种、养、加、销一条龙相互反哺经营体系,少数民族地区就会成为强劲的“经济特区”,成为全旗经济寻求高速发展模式的窗口和试范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但不能成为全旗经济增长、达标的负担,而且还会带动周边村、屯群众致富的积极性,拉动全旗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全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有利的。该旗少数民族经济在2020年达到小康标准是有希望的,但任务又是非常艰巨的。

第四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些年来,**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2000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2003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2000年的98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0%增加到44.4%。工业园区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近三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2000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0%。从入库税收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较3年前翻了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00万元,今年将达1500万元。从园区工业投入来看,三大园区近3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20年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2003年全市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家,产值过亿元的2家。“荣祺牌”茭头、“红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制品等成为*场上的知名品牌。黑杨加工产业发达,全市杨树面积达50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黑杨生产基地市,并获得了“中国黑杨之乡”的美誉。苎麻加工业已与全国20家大型纺织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产品远销安徽、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并出口西欧、北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去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2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特色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初步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定优惠政策,把投资商请进来;创造优良环境,让投资商留下来;提供优质服务,使投资商富起来”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发展市域工业经济的共识。主要的政策有:一是引导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扶持、指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二是鼓励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全市设立了纳税大户奖、企业上台阶奖和创品牌奖,重奖对工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主。2003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200多万元。同时,给予民营企业主相应的政治待遇,积极推选他们担任省、*、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重点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保护企业发展的服务政策。全市实行了市级领导联点企业、“一站式”审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经济环境“黄牌警告”等政策制度,打造诚信政府,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民营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4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投资额5.3亿元。问题:规模不大,产业不强,投入不足,体制不顺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素质不高。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但其中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由于部分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而成,一些陈旧的设备和厂房无力及时更新,导致产品档次低,效益差。就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同样存在重视粗放产品加工,忽视产品的深加工增值问题。产业不强,缺少龙头品牌企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不够,大型现代企业少。虽然在棉麻纺织、黑杨加工上形成了一定特色,但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形成一个产业的规模。二是产业链条不紧,上下游产品脱节现象严重。如纺织企业由于产品的结构雷同,科技含量低,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不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相反往往同类企业争原料、抢资源、拼*场、打价格战,调查报告《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三是“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的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降低了企业驾驭*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企业缺乏科技人才。从对10家企业的4780名员工调查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506人,占总人数的10.6%,具有高级职称的仅6人,初级以上职称的624人,占13%。7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没有技术职称和大专以上文凭;企业产品更新难,大多数为传统的、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场上没有竞争力。投入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资金,贷款难,筹资难,已成为制约市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最大效益,对市一级下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不仅没有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反而将从市级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大中城*,有的银行对市级只存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起步基础差,特别是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和人为风险高,使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漠,抵押与担保受限。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企业筹资缺少信用服务平台。体制不顺,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一是行政体制方面,近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二是财税体制方面。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市级财力相对减弱了,增值税、所得税增量部分大头被中央、省级拿走,严重挫伤市级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三是投资融资体制方面主要向大城*、大型企业倾斜,也不利于市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受国土、电力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对策:突破瓶颈,培育特色,筑巢引凤,打造品牌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瓶颈难题。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突出特色,培养龙头企业。特色就是优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经营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如**的苎麻产业,省政府将苎麻产业纳入了全省七大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市被列为基地建设项目市。**务必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在加紧规划种植的同时,加大规模加工企业的扩张改造,开发延伸下游的印染、服装等“链条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为民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二是要明确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快产业集聚。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淘汰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优化整合,形成地域产业链。三是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为园区做大做强夯实项目基础。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特色。实施品牌战略,首先是要抓“原创”,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把品牌数量积起来。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场,捕捉科技信息,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鼓励企业主动靠大投强,以特色创优势,以优势创品牌。其次要抓“整合”,利用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第三要抓宣传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场占有率。第四要抓奖励,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要分层次给予重奖。同时,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特色的不断提升。

第五篇:某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些年来,**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2000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2003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2000年的98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0%增加到44.4%。

工业园区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近三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2000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8.5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0%。从入库税收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较3年前翻了三倍。2000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00万元,今年将达1500万元。从园区工业投入来看,三大园区近3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20年工业投入总和的1.3倍。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2003年全市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家,产值过亿元的2家。“荣祺牌”茭头、“红菱牌”水生蔬菜、“福景牌”木制品等成为*场上的知名品牌。黑杨加工产业发达,全市杨树面积达50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黑杨生产基地市,并获得了“中国黑杨之乡”的美誉。苎麻加工业已与全国20家大型纺织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产品远销安徽、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并出口西欧、北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去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2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特色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初步形成。

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定优惠政策,把投资商请进来;创造优良环境,让投资商留下来;提供优质服务,使投资商富起来”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发展市域工业经济的共识。主要的政策有:一是引导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扶持、指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二是鼓励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全市设立了纳税大户奖、企业上台阶奖和创品牌奖,重奖对工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主。2003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200多万元。同时,给予民营企业主相应的政治待遇,积极推选他们担任省、*、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重点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保护企业发展的服务政策。全市实行了市级领导联点企业、“一站式”审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经济环境“黄牌警告”等政策制度,打造诚信政府,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民营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市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4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投资额5.3亿元。问题:规模不大,产业不强,投入不足,体制不顺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素质不高。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年产值13.4亿元,实现税收1800万元。但其中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由于部分民营企业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而成,一些陈旧的设备和厂房无力及时更新,导致产品档次低,效益差。就农产品加工业而言,同样存在重视粗放产品加工,忽视产品的深加工增值问题。

产业不强,缺少龙头品牌企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不够,大型现代企业少。虽然在棉麻纺织、黑杨加工上形成了一定特色,但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形成一个产业的规模。二是产业链条不紧,上下游产品脱节现象严重。如纺织企业由于产品的结构雷同,科技含量低,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不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相反往往同类企业争原料、抢资源、拼*场、打价格战。三是“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的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降低了企业驾驭*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企业缺乏科技人才。从对10家企业的4780名员工调查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506人,占总人数的10.6%,具有高级职称的仅6人,初级以上职称的624人,占13%。7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没有技术职称和大专以上文凭;企业产品更新难,大多数为传统的、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在*场上没有竞争力。

投入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资金,贷款难,筹资难,已成为制约市域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为追求最大效益,对市一级下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不仅没有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反而将从市级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大中城*,有的银行对市级只存不贷。二是中小企业起步基础差,特别是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不稳定,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和人为风险高,使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漠,抵押与担保受限。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企业筹资缺少信用服务平台。

体制不顺,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一是行政体制方面,近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二是财税体制方面。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市级财力相对减弱了,增值税、所得税增量部分大头被中央、省级拿走,严重挫伤市级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三是投资融资体制方面主要向大城*、大型企业倾斜,也不利于市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受国土、电力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

对策:突破瓶颈,培育特色,筑巢引凤,打造品牌

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瓶颈难题。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

突出特色,培养龙头企业。特色就是优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经营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如**的苎麻产业,省政府将苎麻产业纳入了全省七大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市被列为基地建设项目市。**务必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在加紧规划种植的同时,加大规模加工企业的扩张改造,开发延伸下游的印染、服装等“链条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为民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二是要明确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快产业集聚。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淘汰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优化整合,形成地域产业链。三是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为园区做大做强夯实项目基础。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特色。实施品牌战略,首先是要抓“原创”,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把品牌数量积起来。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场,捕捉科技信息,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鼓励企业主动靠大投强,以特色创优势,以优势创品牌。其次要抓“整合”,利用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第三要抓宣传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场占有率。第四要抓奖励,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要分层次给予重奖。同时,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特色的不断提升。

阅读更多:

政府创新能力的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私营企业的发展环境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性格特点调查报告

下载共和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和村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合集5篇)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

    田家镇办事处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田家镇办事处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田家镇办事处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我们市田镇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城、强市富民”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战略思......

    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民营经济走过25年历程,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

    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民营经济走过25年历程,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改革......

    芦溪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正文

    摘要:本文选取湖北省长阳县磨市镇芦溪村为调查地点,以田野考察、人物走访等方式考察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现状。以期略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关键字:新农村建设芦......

    城镇经济发展调查报告(共5篇)

    近几年来,X县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植和发展特色产业,先后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镇依托当地丰富的牛羊皮资源,开展招商引资,以企兴......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匪夷所思的: 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同时又是最无效率的。 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经常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另一方面,如......

    沭阳经济发展现状

    一、2003年至今的投资环境资料 (一)沭阳县概况 沭阳县总面积2298平方公里,辖29个镇,8个乡,1个农场,174万人口,是全省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