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时间:2019-05-12 00:5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第一篇: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匪夷所思的:

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同时又是最无效率的。

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经常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另一方面,如果用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比例来衡量,中国却是最没有效率的经济体。

中国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悖论。

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工人的超低工资。

权力市场化是改变中国财富分配格局的起始点,也是理解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一把钥匙。

目前在中国社会中真正的富人,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私人企业家只是很少数;真正的富人,主要是那些手中直接掌握着权力或直接、间接与权力有关的人。这也恰恰是人们对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强烈不满的主要原因。

当今中国社会收入分配的关键问题,并不是在“不均”上,而是在“不公”上。中国几乎所有的所谓改革,如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等等,其实质就是向社会甩包袱,把改革的负担,改革的代价全都由加在社会的弱势群体身上。

有人感叹:我们失去了公平,却没有得到效率;我们失去了理想,却没有得到现实;我们失去了“鱼”,却没有得到“熊掌”。对中国来说,这就是经济发展的现状。

第二篇: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为依据,综合

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现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不充分、经济增长粗放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中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已呈振幅缩小、基本稳定的特点。199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谷底值与峰值在7.1%~9.1%之间,相差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最低谷底值与最高峰值在3.8%~15.2%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存在所谓“过热或过冷”的问题。按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将保持年均7%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中国现时与未来的经济高增长是有持续动力支持的。这种动力支持主要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2003年中国GDP只有11.7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约合1.4万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经济总量的1/4,故中国有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二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仅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就有1~2亿人,尚且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三是中国资本或资金供给充足。到2003年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0.4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外币存款为800多亿美元,两者合计占GDP的比例已超过100%。此外,中国利用外资和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很大。四是中国非常重视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并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而可以依靠先进技术和人才,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五是中国现在具有经济型政府的特点,政府行政手段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一定的重要作用。这种行政手段对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率。当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粗 放型、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所以,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物价稳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尤其是在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国的通胀曾达到严重的程度,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8.8%、18%、14.7%、24.1%和17.1%。但是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1998~2002年中国的消费价 格指数分别为-0.8%、-1.4%、0.4%、0.7%和-0.8%,其中有三年出现了轻度的通缩。2003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又上升到1.2%,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4.8%和2.3%,这说明现在中国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并呈现出通胀的苗头。总之,近几年来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未来中国也不会担心通缩的问题,但中国对通胀却一直非常敏感。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曾遭受过通胀的打击,并且在客观上 存在一定的引发通胀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受粮食、石油等资源的制约以及受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影响。二是中国在调控货币供给量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地方政府“倒逼机制”的影响,使中央银行很难有效控制住货币供给量。例如,2003年中国货币发行量(M0)为 246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3%,超计划发行率为64.5%,创建国以来最高发行率;贷款新增加3万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发放贷款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58%,是多年来发放贷款最多、最猛的一年,从而不可避免地拉动了物价全面上涨。之所以出现这种

情况,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央银行控制不住地方政府逼迫商业银行扩大投资的冲动。因此,中国现在非常强调,要把稳定币值放在货币政策的首位。

(三)充分就业分析。

中国现行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较低,2003年为4.3%,虽然在理论上判定可以属于充分就业的范畴(失业率不超过6%),但若加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城镇非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则2003年中国的城镇失业率将达到8%左右,大大超出了充分就业所限定的失业率水平。若进一步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则中国的失业问题更加严峻。2002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总量为4.9亿人,其中有1.3亿人在乡镇企业就业,约1亿人进城打工,其余2.6亿人务农,即从事第一产业。但按人均经营1公顷地计算,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实际高达1.4亿人,约占第一产业劳动力总量的28.6%,即农村隐蔽性失业率高达28.6%。中国现时的就业压力很大,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不仅给失业家庭带来了生活困难,影响了社会的安定,而且又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消费和生产的有效增长。所以,中国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在和将来都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四)国际收支平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1978~1993年中国绝大多数年份的商品进出口额都是逆差,累计逆差总额为112亿美元。..1994年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比价由5.7∶1降低到现在的8.28∶1,从而推动了中国商品的出口,使商品贸易出现了持续的顺差。2002年 中国商品出口额为3256亿美元,进口额为2952亿美元,顺差为304亿美元。..2003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为4384亿美元,进口额为4128亿美元,顺差为255亿美元,比2002年顺差减少49亿美元。中国现在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2003年中国对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都有上百亿美元的逆差,其中对日本约有150亿美元的逆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利用直接投资方式大量吸引外资,1979~2002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为6234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为4463亿美元。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高达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为535亿美元。与量利用外资的情况相反,中国现在对外投资额却很少,到2003年底累计对外投资额不足10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较多,2003年底外汇储备高达4033亿美元,居日本之后,列世界第二位。2003年中国外债规模为1936亿美元,除长短期外债比例指标为39.8%有一定风险外,其余外债风险指标皆在安全线以内。中国现在实行有管理的、单一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汇率波动幅度现在仅为±0.3%,但中国汇率近几年来对美元基本保持升值态势。1994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年平均值为8.62∶1,2003年就提高到8.28∶1。中国现在准备扩大 汇率波动的幅度,改变汇率形成机制,实行资本金融项目下的可兑换,并积极推进亚洲货币合作和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现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日本和美国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有片面认识,希望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这种看法值得探讨。因为,人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和外贸顺差的形成主要是靠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果和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在中国外资企业的商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在2002年已高达52.2%,中国劳动力成本现在仅相当于日本的3%,故不存在所谓低价产品“倾销”的问题。总之,目前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面临主要问题分析 从宏观角度讲,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问题突出和经济增长粗放是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下面就简要分析这三大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或失衡问题,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集中体 现出来:

1.产业结构。2003年中国第一产业占GDP比例为14.8%,第二产业占GDP比例为..52.9%,第三产业占GDP比例为32.3%。这种产业构成,说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例太“重”,第三产业的比例太“轻”。特别是第一产业就业量占劳动力总量的50%,第三产业就业量仅占劳动力总量的近30%,这更能说明第一产业太重、第三产业太轻的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2.投资与消费结构。2002年按支出法计算的GDP构成中,中国最终消费率只有58.2%,资本形成率却高达39.4%;2003年按生产法的估算,中国最终消费率约为52%,资本形成率约为48%,这说明中国投资规模过大,消费总量不足,出现了投资与消费比例的严重失调问题。

3.城乡结构。衡量城乡结构的主要指标有三个,即城市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化率反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002年中国城市化率为38%,这说明城市人口少,农村人口过多,城乡之间存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人民币,农村居民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76元人民币,二者差距为3.1 ∶1,2003年这一比例又进一步扩大到3.2 ∶1。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反映城乡居民消费力的差距。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为6030元人民币,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为1834元人民币,二者差距为3.3 ∶1,这个差距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大,说明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消费水平太低。

4.区域结构。目前中国存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巨大经济差距。这种差距已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并为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留下了隐患。以北京与西部的直辖市重庆为例,2002年北京人均GDP为27746元人民币,重庆为6353元人民币;北京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852元人民币,重庆为10960元人民币;北京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5399元人民币,重庆为2098元人民币;北京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82亿元人民币,重庆为736亿元人民币;北京地方财政收入为534亿元人民币,重庆为126亿元人民币;北京进出口商品额为267亿美元,重庆为20亿美元。

5.产品技术结构。目前中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很弱,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产品研发机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不足1%,由此造成中国对国外高新技术和产品品牌的过度依赖,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一般只能在生产中获取低廉的劳务费。6.国际收支结构。2003年中国对外依存度,即商品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高达60.7%,这说明中国对利用外资和对商品进出口的依赖性过大。因此,中国必须下决心扩大对外投资和拉动内需,这是调节国际收支结构的根本性措施。(二)就业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城镇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据测算,在2000~2005年中国按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就业弹性系数(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带动的就业增长量)为0.14计算,中国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约800万个,而实际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包括下岗职工)每年约为2300~2400万人,就业岗位缺口为1500~1600万个。可见,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尖锐。

2.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十分困难。据统计,近几年中国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呈下降趋势,1998年为50%,1999年为42%,2000

年为36%,2001年为30%,2002年为26%。

3.目前中国城市化率低,城市工业和服务业无法有效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尽管2003年中国有9820万农民进城务工,但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处于半失业状态。

(三)粗放型经济增长问题。

中国现实经济增长不是节约型的,而是高投入低产出的,即所谓粗放型的。2003年中国创造的GDP不到世界各国GDP总和的4%,但是,中国却消耗了钢材2.6亿吨,占全球钢材总产量的25%;消耗了原煤15亿吨,占全球原煤总产量的30%;消耗了水泥8.2亿吨,占全球水泥总产量的55%;消耗了石油2.5亿吨,日均消耗石油占世界日均消耗石油的7%;耗用电量1.9万亿千瓦时,占世界用电总量的10%。现在中国每万元(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9.7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除了消耗过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之外,中国现实的增长模式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现在中国有些地方的政府以牺牲环境、污染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这种增长牺牲了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不是绿色的,而是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基本对策根据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要有效推进中国经济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就应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有效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即运用有效的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对中国现实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调控,以妥善解决现实突出问题。

(一)投资政策。

调整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都需要投资拉动。政府的投资往往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确立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政府的投资必须有科学的决策机制和严格的约束机制,并应集中于公共领域,而不是竞争领域。即使在公共领域的投资,政府一方面应明确产权和事权,防止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广场、大马路,重复建设和工程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应着眼于扩大就业,把投资的重点放在追加对社会保障、科研、教育培训事业上,使之成为“第一基本建设”。

(二)财政政策。

目前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要点:一是扩大财政购买支出,包括搞基础设施建设和给公务员长工资;二是适当增加转移支付,主要用于税收减免和社会保障支出;三是增加税收。因此,从总体上说,中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只体现于支出方面,并在实践中引发了财政赤字规模过大的问题。2003年中国财政部国债发行总额为404亿元,占当年GDP的比例为5.5%,大大超出了国际公认的不超过3%的安全线。因此,中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不仅不能长期化,而且必须加以改进。改进的基本思路:一是针对调整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实行减免税费的政策;二是扩大转移支付的比例,以有效确立财政“自动稳定器”的机制作用;三是调整税种税率,切实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农业税的税率;扩大消费税的税基,对高收入者有效实施综合税收调节机制;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企业和个人开征燃油税、环保税和附加费等。

(三)货币政策。

目前中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政策要点:一是降低利率和适当增加货币供给;二是增加消费信贷,尤其是住房和汽车贷款;三是有效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但在实践中,这种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解决就业、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言仍有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助学贷款太少、就业贷款难搞、房地产贷款泡沫化程度高等问题较为突

出。因此,要完善现行的货币政策,中国就必须尽快实行利率的市场化和汇率的自由浮动,进一步强化金融领域内的竞争机制,扩大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有效

建立创业板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同时,为有效抑制通胀,中央银行必须完善基础货币的调控机制和传导机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

(四)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中国应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以科教产业、信息化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工程产业为先导,有效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工业的跨跃式发展,并最终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绿色的)的比重。不仅要大力发展金融、电信、商务、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等现代服务业,而且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如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宾馆饭店等行业。同时,中国应在第三产业中广泛推行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和弹 性工作制,并对在职职工过多兼职问题和超法定劳动时间问题进行有效限制。中国应有效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并可采取“西民东移”的办法,鼓励西部的农民向东部大城市转移。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关键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和个人的竞争意识及其行为方式。中国应在产业区域布局上,长期坚持发挥各地优势的原则,坚决打破区域经济的封锁与垄断,确保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经济间的自由流动。中国应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五)外资外贸政策。

中国应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基础上,有效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鼓励内资企业到国外就地生产与销售,并实行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以有效减缓外贸摩擦。同时,中国应放弃在国内对外商的各种优惠政策,对外资企业真正实行国民待遇。中国应在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 基础上,加快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同东盟国家和日本、韩国的合作,积 极推进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第三篇: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个人总结必备)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受发达国家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复苏、低速增长走势,国内外因素要求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我国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激发自主增长活力。2012年,预计GDP增长8.5%左右,CPI上涨3.5%左右。

一、国内外形势最终决定发展方向和定位

什么样的形势决定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金融危机前30年,在全球经济分工合作形势下,让中国选择了“国际代工”的发展道路,并得到了长足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各国都在寻求救命稻草,连美国、欧洲这样的发达经济体都不得不反思传统的、公认的经济理论,并试图摸索新的经济模式,中国同样也面临激烈的调整。

二、国际形势——国际制裁将长期存在,国外市场大幅萎缩,国际资本跃跃欲试抄底中国

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加剧,加速了虚拟经济衰退和实体经济的下滑,迫使欧美发达经济体就业和民生遭遇冷冬,也让欧美各国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完整经济体系(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同步发展的经济体系)的重要性。从08年至今,美国和欧洲通过采取干预汇率、反倾销制裁、运作热钱、限制技术出口、军事威胁、等手段直接或间接抵制和打击中国出口,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要为欧美的民族制造业振兴减少竞争。二是逼中国经济创造发展环境,争取宝贵时间和民生下滑,逼迫中国开放国内市场。

三、国内形势——发展不均衡动摇经济基础,国内经济的两难问题凸显,资金和技术成为重大发展瓶颈

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危机:

一是多年的单一出口导向,已使中国大部分产业过分集中于高耗能、高耗材的低端出口加工贸易中。

二是以往旺盛的出口顺差,加剧外汇储备膨胀及人民币流动,疯狂产能透支又诱发能源、原材料、劳务费价格上涨,再加之房地产的畸形炒作、输入性通胀和行政监管缺失,最终导致全国物价飞涨,投机行为泛滥,危害社会稳定。

四、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内生经济和外资大举并购将成为两大主流内容。

(一)内生经济将是救命稻草,均衡发展将成为发展主题

中国正处于产能过剩、产能成本高与产能消化市场萎缩的矛盾境遇中,资金和技术缺口严重。中国既不能马上扩大市场,也不能立刻创新升级,所以按照当前形势变化判断,未来5~10年,中国只能也不得不依赖内生经济,转身定位国内市场,激活并释放国内消费潜能,同时借助有条件放开国内市场的契机,壮大国内实力同时逐步扩张国外市场,最终实现解套和突围。

(二)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大举并购中国企业

由于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诱惑、中国对资金和技术的极度渴求、外资经济入侵中国的战略策划,从明年或后年开始,外资将全面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领域,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参与、主导、控制程度。当前,所有外资都在观望和等待中国经济的恶化和探底,如果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出现长期恶化苗头,外资将倾巢而动。正所谓“福祸相依”,危险也是机遇,外资进入能带来资金和技术,也能逼迫国内企业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物价也能得到有效降低,中国正确利用好本次机遇将对中国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最终,中国会根据资源供给关系、产业集聚度、经济辐射度、地域交通等因素而自发形成新的经济区划,新型经济区将遍布全国,引领并带动全国经济发展。

第四篇: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现状

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现状社会调查报告

在国际国内复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煤炭业十年高速发展期的结束。2012年全年煤炭市场需求不振,价格持续低迷,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降,整个行业发展遭遇重大困难。

随着2012年年报披露完毕,从年报数据来看,作为煤炭行业代表的煤炭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容乐观。数据显示,39家煤炭上市公司2012年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创5年最低,33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为负值;33家净利润增长率为负值,占全部煤炭上市公司85%。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表示,数据清楚的表明,煤炭行业经营状况迅速恶化,企业营利能力迅速下降,整个行业的经营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在市场需求不旺的形势下,2012年煤炭行业主动进行了限产,全年煤炭产量为36.5亿吨,增速为3.8%,低于去年同期的8.7%的增长速度。由于需求持续疲软,煤炭价格持续低迷。去年年初至年底,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从805元跌至625元/吨,跌幅达22%,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从797元/吨跌至633元/吨,跌幅达21%。秦皇岛煤炭库存从年初的687万吨增长到7月中旬的860万吨,最高时的6月中旬高达945万吨,几乎为10年之最。

针对目前的煤炭经济形势,我们通过对中煤大屯煤电集团公司做了调查。中煤大屯煤电集团公司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上海市开发建设,前身为原煤炭部直属企业,现为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二级企业。主要从事煤炭生产贸易、洗选加工、煤矿建设、坑口发电、铝加工、铁路运输、机械制造、职业技术培训以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等。1999年以大屯煤电集团公司为主发起人设立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8月上海能源1.1亿股A股股票在上海证交所发行上市。2006年5月上海能源为中煤股份公司控股子公司。近年来,大屯煤电集团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实中求效、创新发展、做精做强”工作方针,牢牢抓住“安全、发展、民生”三件大事,实施外延式扩张和内涵式增长战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加快走出去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管理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实施民生工程,生产经营取得良好业绩。2012年,原煤产量944.86万吨、洗精煤量464.79万吨、发电量26.87亿度、铁路运输量1506.65万吨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结合目前煤炭经济形势,中煤集团通报公司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并对下半年主要经营工作提出建议。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原煤、洗精煤产量及设备制修量超进度计划,同比增加,发电量、电解铝产量和铁路货运量超进度计划,同比减少;铝材加工未完成进度计划,同比增加。

(二)煤炭产品销量未完成进度计划,精煤销售比重环比下降

(三)煤炭、电解铝价格持续下跌,低于预算和同期

(四)销售收入扣除贸易煤收入后低于进度计划和同期

(五)成本费用低于预算和同期,降本增效初见成效

(六)存货库存、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居高不下,公司经营风险加大

(七)主要产品盈利能力进一步减弱,公司利润低于进度计划,同比减利较大

2013年是公司推进“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年,是煤炭生产和基本建设任务最为艰巨的攻坚年。综合分析国家经济形势、煤炭行业情况、集团公司发展趋势和大屯公司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煤价持续下跌,产量增加难以增效,“以量补价”策略难以维继

(二)硬性投入需求和预算外增支项目较多,降本难度加大

(三)原煤生产条件日益复杂,煤质下降,精煤回收率降低,洗煤效益下降

(四)(五)回款承兑比例加大,现金流下降,资金支付压力增大

受需求不足和宏观环境的影响,预计煤价、铝价将持续下滑。下半年,公司将面临经营亏损和现金流入大幅减少的严峻考验,受新疆建设、姚桥煤矿村庄搬迁、研发中心建设等影响,公司现金流出将大幅增加,公司不得不靠借款来维持生产和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如何把握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对此要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公司度过经济难关,为下一步发展积蓄力量。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煤炭产运销组织,确保全年产销目标;

(二)加强煤质管理,实施“以质补价”的策略提升公司效益;

(三)最大限度提升公司电力效益;

(四)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努力降低公司财务风险;

(五)广泛深入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困难考验的是毅力、是责任、是智慧,大屯公司有43年的光辉发展历史,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忠诚员工队伍,有追逐“企业梦”的美好奋斗方向,只要上下同心、步调一致、顽强拼搏、努力奋斗,咬定目标不放松,就一定能够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进企业走向成功,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五篇:沭阳经济发展现状

一、2003年至今的投资环境资料

(一)沭阳县概况

沭阳县总面积2298平方公里,辖29个镇,8个乡,1个农场,174万人口,是全省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主攻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全民创业三大重点,加快县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03亿元、财政收入4.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3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8%、11.6%和39.8%。

(二)城市建设发展纲要和城市基础设施状况

围绕建设中等城市,带动全县的城市化,大力改造老城区、开发新城区,初步拉开了新城区、老城区、开发区“两城三区”中等城市框架。目前,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面积由96年的9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4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96年的8.5万人发展到目前的2 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34.8%,比9 6年提升了23.7个百分点。

狠抓项目推进,城市建设全面展开。按照“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方针,年初计划的120多项、投资总额达25亿元的重点项目全面实施,城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快速推进,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好景时代广场、浙江商城、沭阳大厦、广文中心、仁慈医院等重点项目形成了城区新“亮点”;完成205国道收费站搬迁,城区新扩建道路1 9条、改造桥梁5座,其中袁枚桥、虞姬桥、沈括桥和宁波路、杭州路、台州路,人民东路、临安路工程在短短的3个月内全面建成通车,创造了“三桥五路”速度;新铺给排水管道5 0.5公里、天然气管道9 0公里、彩砖3.2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5 4.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景观灯 1115盏,无杆化改造道路26条;拆迁房屋41.3万平方米,新建楼房85万平方米,临安、城北安置小区建成楼房23幢、6.78万平方米,在建37幢11.84万平方米,即将开工14幢5.74万平方米。

狠抓城市经营,城市经济更加繁荣。认真做好土地经营、道口经济文章,打通新节点,营造新商机,有效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成功挂牌出让多宗国有土地使用权;万得福超市、浙江商城、金鼎商城等大型商业企业相继投入运营,沈括像、东关口“两大商圈“商气浓厚,人民东路、南京路、公园路等“特色一条街”人气兴旺;汽车、通讯消费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狠抓综合整治,城市管理再上新台阶。坚持长效管理、综合整治,全方位做好市容秩序管理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重点抓好拆除违章建筑专项整治活动,共拆除乱搭乱建 1 3 0 O余处2.7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大为改善。

农村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华冲镇、马厂镇迈入省新型示范小城镇行列,“经营城市”理念引入小城镇建设,乡镇“一街两区 ”建设全面启动,马厂、塘沟等四个乡镇镇区商业用地成功进行了挂牌出让,拓宽了农村城镇建设资金渠道,开创了我县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新思路。

(三)最新经济运行情况

大力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两翼,扩充工业总量,提高运行质量,不断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2004年,全县工业用电量3.0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4.3个百分点;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5.66亿元,销售收入34.48亿元,利税2.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8.1%、27.8%和3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3.7:36.8:29.5,在农业经济快速增长情况下,工业增加值比农业增加值增速快10.8个百分点,已进入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招商引资成效卓著,项目总量持续扩张。突出大项目、规模项目,突出浙江、苏南等重点区域,突出“一把手”招商、专业驻点招商、打工招商,连续开展了项目引进、开工、投产、达效等系列竞赛活动,招商引资高潮迭起,项目推进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固定资产投入2O0万元以上项目215个,到位资金7.04亿元,千万元以上项目12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超亿元项目7个;新增规模企业30家,总数达210家,年产值5000万元企业12家,比上年多8家,亿元企业4家,比上年多3家。

扎实开展项目清理,资源优势更加突出。主动应对宏观调控形势,扎实开展开发区项目启动和用地清理工作,引导流产项目迅速腾位让地,停产项目加快投产达效,投产项目继续增资扩股,坚持把有限的土地用在大项目、好项目上,共清理项目 89个,盘活用地1275亩。通过用地清理和协调争取,储备了大量存量土地,形成了周边地区无可比拟的用地资源优势,为今后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力推进载体建设,磁场效应不断增强。坚持多元化投入、多部门参与、多层次联动,加大开发区建设力度。累计投入建设资金 2.8亿元,修建道路20条计28.13公里,北区五纵六横、南区三纵三横、化工区一纵两横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给排水、供电、通讯及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基本配套面积达10.78平方公里。随着建设的不断推进,开发区人气提升、财气兴旺、磁场效应进一步增强,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日趋显现。开发区全年实现入库税收1380万元,增长3.48倍: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70%,占全具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8%;新增就业岗位6800个,用工总数达1.13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回流人员2900多人,开发区企业用工年实现工资收入9500多万元。

二、2003年至今房地产开发状况情况

2003年以来,全县房地产投资总额为6.5亿元,市场开发商品房80万平方米,销售面积65万平方米。金融市场投入房地产市场运行资金约为2亿元。市场销售情况良好,房屋价格稳步攀升,2002年一2004年,全县房屋销售的平均价格分别为:800元/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1250元/平方米,预计3年内,全县房屋销售的平均价格将达到2000元/平方米。房屋购买者主要为38个乡镇(场)进城的富裕农民、子女进城入学家庭、外出打工人员、普通城

镇居民、被拆迁户、机关职工。尽管全县房地产开发已经大大超越2002年以前,但从全县房屋销售调查总的情况看,房屋需求量任然很大。'

三、2003年至今全县土地交易情况

2003年至今,全县共挂牌出让成交土地使用权42宗,面积1600亩,合同成交金额4.2亿元。土地市场运行情况良好,土地价格呈稳步攀升势头。

四、发展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大力提高沭阳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将沭阳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的重要中心城市和具有绿水生态特色的宜居城市。

二、规划愿景

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亚欧大陆桥东桥堡地区核心城市、苏北地区立体化交通枢纽、中国东部最具有影响力国际花园城市、国际人居适宜最佳城市!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规划范围:沭阳辖35个乡镇,面积为2299平方公里。

2、人口规模及城市化水平:近期到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21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53%;中期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24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0%;远期到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320 万人,城市化水平为70%。

3、市域空间结构:形成“一城、八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一城,即中心城市核心区由沭城、扎下、龙庙、七雄、十字、章集、耿圩组成,市区控制面积500平方公里,六副,即临港新城、新河、华冲、沂涛、刘集、湖集、韩山、桑墟八个中心镇;多点,即其他城镇;网络化,即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骨架,以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构建开放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4、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形成1座市域中心城市——8个中心镇——26个一般镇

5、市域交通发展:构筑公路、铁路、水运、管道综合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促进沭阳发展成为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国东部最具有影响力国际花园城市、国际人居适宜最佳城市!

下载中国经济发展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经济发展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经济规模上。 第一,观念陈旧滞后。受自......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刘莎 5000109092 新闻091 摘要:“低碳经济”这一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的词汇,已经深深烙进了当今世......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动力和前景(精选5篇)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动力和前景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

    Iulrzw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动力和前景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

    中国经济发展

    当今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这个时期可能延续5—10年。四年来,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各国均采用了大量非常规刺激政策。这些政策或在短期内有阻止危机急剧......

    中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分析2012年12月【摘要】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经济冲击着传统的工业经济......

    浅谈如何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大全

    昌宁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浅析 [提要]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与一个地区农村社会发展进步和农民思想意识、生活水平是否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国家各项优惠政......

    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厦门市遵循“海西森林城市,温馨宜居厦门”的建设理念,以构建“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建设“美丽宜居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