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时间:2019-05-12 14:3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第一篇:中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分析

2012年12月

【摘要】 :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经济冲击着传统的工业经济,并将成为21世 纪的主导经济形态。在全球信息化大势所驱的影响下,我国的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不断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全球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我国信息产业及信息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及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 :信息产业信息经济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一. 我国信息产业及信息经济发展的特点

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行业为主体的IT产业,我们通常称之为信息产业,又称为第四产业。它包括了三种类型:生产和分发信息及文化产品的行业;提供传递或分发这些产品以及数据或通信方法的行业;处理数据的行业。又分了四个行业:出版业、电影和录音业、广播电视和通信行业、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行业。

而对于信息产业的特点,总括来说:

1、综合性强。信息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有的学者把它称为第四产业。它不仅包括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业和信息服务业,从广义上讲,还应该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传媒。按照我国现行体制,这些行业都由有关部门分管,并实行行业管理。但信息服务业的行业管理问题还有待明确。

2、应用广泛。信息产品不仅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等各个应用部门具有广泛的联系,而且还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产业具有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别的特点。细致来说:1.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它的本质就是收集信息,生产和经营信息为职能的产业,其特点是以脑力劳动为重点的大量知识、技术的开发,它由许多新型的知识、技术、智力型企业组成。

2、信息产业是高创新性和高渗透性相结合的产业,当前世界经济的增长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70%—90%的经济增长是靠创新引发技术进步,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因而具有高度的创新性。

3、信息产业是产出高、效益好的高增值产业。产业规模的扩大不仅带来高产出,而且还促使规模经济的行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增值率就高。

4、信息产业的风险性高,研究和开发信息产品需要巨额的资金,并且由于创造发明成功率的不确定性,巨额的投入有可能是血本无归,正是因为产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信息产业的高风险性,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5、信息产业是具有高带动性的产业。因为信息技术的高带

动性,信息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一大产业,中等发达国家、新兴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信息经济的特点:

1、产业结构是低耗高效型,以新兴科学知识和高技术为基础的尖端信息产业群,具有高效率,高增长,高效益和低污染,低能耗,低消耗的新特点,会使劳动生产率获得几十倍、成百倍的增长。

2、企业结构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传统的企业结构都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而新兴信息企业结构都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投资少,效率高,还将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得以全面发展。

3、劳动力结构是脑力劳动型,由于新兴信息经济的企业结构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而以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软件编制人员等脑力劳动者为主的劳动力结构也必然发生根本变化,传统体力劳动者将经过再教育成为新的脑力劳动者。

4、能源结构是再生型,如太阳能、生物能、海洋能,它们不仅可以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经济、干净、效率高;原材料结构是多功能型,主要有各种的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精密陶瓷、生物电路片、以及半导体、超导体、各种性能合金等。

5、体制结构是小型化和分散化,并不意味着生产社会化程度降低,相反,通过信息化,生产在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上社会化了;消费结构将是多样化,由于信息经济的生产机动灵活、分散化,它所提供的消费品更加丰富多彩、多样化,如服装业采用机器人和激光裁剪一样。

二、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通信业的现状及趋势

现状:近20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以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速度增长,基本形成了一个世界级水平的信息通信网络,其中广播电视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固定电话通信网位居世界第二,移动电话网位居世界第三,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网络的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趋势:业务比重将由语音向数据和互联网服务转移;通信网络宽带化;价值将从低层接入向高层次应用递增;传统产业开始涉足互联网,互联网经济的时代将真正到来。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趋势

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字电视等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额明显减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趋势: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和大容量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分工的变迁,我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纷纷入驻我国,加大了对我国的投资力度,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大规模地向我国转移。具有相当实力。

(三)软件业的现状及趋势

现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增速明显,规模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我国软件产业起步于80年代初,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和小规模生产能力。然而,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规模小、人员分散、抗风险能力差。和国际水平相比,我国软件技术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国家的关心和扶持下,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必备的技术基础,同时也造就和培养了一批软件技术人才。

趋势:网络化,最近数十年,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的影响力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互联网把世界各地的电脑连接到一起,网络成为一个崭新的平台,各种基于网络的软件飞速发展起来;全球化,航空和运输业的发展,让世界各国人们感觉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世界各地的人们如此之近,仿佛同处一个地球村;开放化,一方面是标准的开放化,全球软件商共同遵循开放标准,保证软件产品的相互兼容,保证软件市场的平等竞争秩序,另一方面是源代码的开放化,开源软件运动大大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创新,逐渐成为全球软件产业的潮流;服务化,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软件不断升级和其他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的不断变化需求的软件模式,软件的服务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

(四)信息服务业的现状及趋势

现状: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互联网信息服务、电信增值服务等信息内容产业主要面对的服务对象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娱乐生活性服务领域,对于面向机构用户的咨询与调查、数据库建设等服务,市场关注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中国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多数企业都在相同或相近的领域进行重复建设,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大同小异,创新性应用缺乏;高素质人才缺乏,总的来看,素质普遍较低, 尤其是市场经营和国际化管理的高级人才不足;体制、机制不顺,目前来看,中国还没能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存在多头管理,缺乏统筹规划。

趋势:纵观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在今后几年里信息服务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很多新兴的业务将在今后几年里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在国际和国内环境影响下,我国信息服务业的主要趋向融合。以往非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业、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随着各个领域技术向应用服务的发展,三者之间将逐渐渗透和融合,融合的业务和应用,成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热点。

总之我国信息产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规模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应该出台鼓励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夏大慰.面对新经济时代的产业经济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第9卷第五期

[3]江泽民《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4]百度百科.信息产业、信息经济

第二篇: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全球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其在社会经济中所占到的比重逐步增大,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国家的关注。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的比较和未来趋势分析,制定可行的政策方针,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关键字:信息产业、信息经济、信息产业现状、信息经济现状、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趋势

引言: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逐步倾向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而我国从改革开放后将社会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产业规模、对外出口的增长等在全国各行业中发展最为迅速,渐渐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信息产业带动信息经济迅速发展,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人们的视角也越来越关注信息经济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此来制定方针政策促使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兴起

我国信息产业的兴起离不开信息化的提出和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着手发展航空工业和原子能工业。其中就涉及很多数据的信息化处理与演算。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信息技术的紧迫性。80年代初,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普及。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我国信息产业得以兴起,信息经济也随之得到发展。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期. 全国的咨询企业约3万家,从业人员57万,注册资金79.5亿元。这一时期,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01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4.2%。2002年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达1.4万亿元,居全国工业部门之首,已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其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其中彩电、程控交换机产量居世界第一。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带。截止到2009年前三个季度,规模以上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 305亿元。同比增长0.1% ;利润1 791亿元,同比增长5.2% ;出口交货值28 932亿元,同比下降5.6%。软件业务收入9 513亿元,同比增长25.6%。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7 719亿美元,同比下降12.8%。这是本世纪以来首次负增长。其中出口4 572亿美元,下降12.5%,占全国出口的38% ;进口3 147亿元,下降13.5%,占全国进口的31%,出口降幅逐步收窄。l1、12月连续正增长。最近几年,我国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分散建设转为整合应用,行业IT 市场越来越成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国内的软件与IT 服务产业整体收入迅速增长,经营效益不断改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从软件与IT 服务行业总体市场发展前景来看,据《中国软件与IT服务行业市场调查报告(2008 年)》显示,自2005 年以来,中国软件与IT 服务市场一直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2008 年,我国软件与IT 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050.2 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加值413.3 亿元;2009 年,我国软件与IT 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585.2 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加值535.0 亿元。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7.7%,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1.6%,实现销售收入50589亿元,同比增长了25.9%,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组织召开了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会议, 发布了信息产业科技发展 “十一五” 规划和 2020 年中长期规划纲要, 启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建设了一批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联盟对科研开发和成果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有效发挥。集成电路、软件、数字电视、数

字集群、光通信、信息安全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运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在完善创新机制方面取得新的成效。标准和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果,全年共发布行业标准 284项,申报并获批准国家标准49项。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力度加大, 组织完成了信息产业 “十一五” 行业规划、专项规划、职能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级电信监管部门按照 “以人为本监管为民” 的理念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从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出发, 加大工作力度, 创新管理方式, 扎实开展 “畅通网络、诚信服务” 及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等活动, 在互联互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用户反映强烈的移动信息服务、垃圾邮件等热点问题, 进行了专项整治和规范稳步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 引导企业降低部分地区过高的移动电话资费和区间通话费。建设项目管理和质量监督力度加大,通信建设市场秩序好转。应急通信和党政专用通信工作得到加强。修订发布了频率 划分规定,加强了台站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软件正版化、手机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大了税控收款机等产品的管理力度, 整顿和规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取得积极成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全行业认真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各项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企业、城市信息化推进工作力度加大。认真落实电子签名法,完善了电子认证服务工作, 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信息技术应用条例的制定工作,组织实施了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研究并提出了信息产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意见,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取得初步成效。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得到加强。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信息经济的特征

信息经济的劳动力主体将转化为信息工作者。20世纪8 0 年代意大利《 时代报》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本世纪末我的儿子长大后干什么?》文章写道: “我们将来有些什么工作呢?将来是这样一个金字塔: 最高层是“ 信息生产者”——科学家、研究员和工程师接下来是“ 信息传播者” —— 教师、公共信息传播人员、交流人员等;再下来是“ 协调和管理人员” —— 信息分析人员、市场调查专家、计划人员和监督人员;再下来还有“ 信息处理人员”; 最后是“ 信息业基础设施工作人员” 包括设备操作人员和通讯工作人员。这是因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繁荣,离不开信息工作者— 知识分子。现在战略性的科技人才,成了世界性竞争的焦点。

信息经济是知识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服务型经济,而不是工业化时期的制造业经济。在信息时代.人们生产大量智力— 智力的生产力成了决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换句话说,在信息时代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以信息的投入来代替材料和能源的投人,从而取得倍增效应。现在有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叫做“ 增值。所谓增值是说人们对某种原料进行加工或对某种服务加以改进后,就使制成品或者服务的价值高于原来的价值。实际上,每一种物品(劳动对象)投入有用信息后,都会增值。资产阶级经济学鼻祖亚当· 斯密在两个世纪以前就曾说过: 一个花费了大量劳动和时间教育出来的人可以比作 1 0台价位昂贵的机器。

信息经济是交互性、跨国性、全球性的经济。信息经济的生产过程不再局限在一个公司甚至一国范围内。在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交流和限制总是并存,从而形成复杂的局面。这里没有水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有的只是水久的经济利益。生产的跨国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现在.许多国家的对外贸易额,已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就全球而言,贸易的增长率一般高于经济的增长率。Z D世纪兑年代.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不到1 %,而世界贸易量的增长,即使去除了物价因素也达到了3 %。

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产业较欧美的国家相比起步晚、起点低,通过国家的支持及自身的努力,也

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可不是强国,由于技术的差距.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我国信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更没有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小容易产生浪费,不仅在资源方面,还有技术的浪费。产业的结构“硬重软轻”,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主,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占的比重低;而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结构是“软重硬轻”,软件占的比重已超过硬件。我国信息产业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就信息经济而言呈现出不平衡态势。计算机、数据库、通讯等产业发展较快,而软件信息服务业就相对滞后。

二、核心基础产业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产品产值低,生产手段落后。信息产业内部各个分支行业之间联系松散,缺乏互动的协调机制:一方的发展不能带动另一方发展,一方的落后却制约着另一方的进步。信息产品或服务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而自主创新能力急待提高,科技投入不足,鼓励创新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要求。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技术受制于人。

三、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技术人才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在2000《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指出,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下滑12位之后,在2000年下滑3位,列28位。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的程度,我国居倒数第二位。可见我国面临科技人严重缺乏的局面。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总是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 — 是大国而非强国,在信息产业方面也是同样如此。这就说明了我国的信息产业还是落后的,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和国外的淘汰技术,在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情况下,信息产业才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这种处境很尴尬。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南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成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人才培养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世界各国不惜花巨资来培养高水平的信息专业队伍就是最好的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只有拥有技术,信息产业就会向前发展。世界各国正是明白这一点才会不惜巨资来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只要拥有不枯竭的人才资源,就能确保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我国要想成功进人发达国家.就要拥有一支具有世界水平的工作人员组成的信息队伍,并继续培养后续的有生力量,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在软硬件产业中,我们要改变现在的“硬重软轻”.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主的现状。“软重硬轻”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也是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增加开发资金,吸引具备高水平的开发人员,并将开发的新产品投入市场换取最大利益,支持深度开发.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是软件产业超越硬件产业的唯一途径。

在未来的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举措

针对我国信息经济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具体的说就是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同时加强政府官员执行力建设提升政府形象及公信力;加强官员自身素质建设,完善公务员招考制度。中央政府制定出某些重大的政策后,必须常抓不懈并由专职部门监督实施,狠抓地方基层政府对政策的执行并及时进行监察反馈,不能虎头蛇尾,保证政策的一致性和实效性;加强群众组织及正常宣泄渠道建设,信赖群众、依赖群众监督各项政策的执行;发挥媒体在宣传、监督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使国家和政府有选择、分步骤地进行信息经济体制改革,使之与当时的社会实际相符合,更能为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所适用。与周边及其他国家共同合作,走共赢之路。在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中,我国的基础比较薄弱,现阶段成就还比不上国外发达国家,更应

当加大和其它国家的合作,减少差距,使我国的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国信息产业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差距,他们现在的情况可以作为我国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参考。我们必须认清事实,从实际出发,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同的信息产业起步晚、技术低,形成现有的规模实属不易,也是一代信息产业人员的心血铸成。最为重要的是适合中国同情,创造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浅析》郭凌《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年12月第十二期 《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王旭东《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二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百度文库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探析》 李刚吴子超于畅《当代经济》2009年第三期

第三篇: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现状与趋势分析

姓名:学号:班级: 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

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近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和项目引资双带动“3+1”发展战略,以构建和谐洛阳为目标,不断加快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有效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对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洛阳县域经济历史和发展现状

洛阳市现辖8个县和1个县级市,2010年末县域户籍总人口499.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6.3%,县域平均人口55.5万人。近年来全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跃上新台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一)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1406.5亿元,占全市的67.8%,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升6.8个百分点。其中偃师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伊川、新安也超过200亿元。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1098.4亿元,占全市的75.9%;一般预算收入为59.05亿元,占全市4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7.2亿元,占全市的6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2亿元,占全市的54.4%。县域经济己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011年,全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为11.7:63.7:24.6,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比2010年提升0.7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升3.4个百分点。各次产业内部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产业集聚度日益提高

产业集群是经济效率的源泉,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和内生动力。近年来,围绕“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三大战略和先进制造业、石化、火电、电解铝、钼钨钛、硅材料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形成和发展壮大。伊川、新安、宜阳在煤电铝基础上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深加工初具规模,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栾川的钼矿采选和加工业在全世界市场都有一定影响;偃师市和高新区的光伏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集聚的加强促进了县域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7.6%,比2010年提升3.1个百分点。

(四)转变发展方式趋势日趋明显

随着各级政府科学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理念明显提升。更加注重第三产业发展,2011年县域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4%,比2010年提升4个百分点。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在引进企业时更加注重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2011年工业能耗下降幅度超过5%。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一是科学发展观意识的明显增强。近年来我省开展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紧扣时代脉搏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各县(市)提供一个动态的参照座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精神,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产业集聚区实力显著增强,骨干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全市17家省级产业集聚区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7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90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258家;实现总收入2258亿元、利润198亿元。洛阳是全省产业集聚区最多的省辖市,通过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有效促进了生产要素聚集,带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三是国家一系列保增长政策措施成效显著。2011年,洛阳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汽车家电下乡、农机补贴等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其中销售家电下乡产品按销售量占农户的比例自7月起连续排全省第1位。

二、洛阳县域经济发展趋势

1、县域经济规模继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2011年,全市县域GDP超过1500亿元,占全市GDP的72.3%,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偃师、伊川、新安GDP突破200亿。县域GDP平均规模为150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49%,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有4个县(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9亿元,县级财政困难状况有了较大缓解。

2、工业发展持续向好,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工业投入,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将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一批县(市)强力推进工业兴县,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加速工业化进程,依靠发展工业,培育支柱产业,带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2011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57.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1%,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增速达到18.6%,比全市平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

3、各县(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县外资金,以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2011年全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39.1亿元,占全市投资的73.3%。其中投资额100亿元以上的5个县(市),分别为:偃师市、伊川县、新安县、嵩县、宜阳县。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占全市比重为54.4%。

4、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趋势看,实体形式的工业将向能源、矿产、水利、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更加丰富、便宜的县区转移。

从资源禀赋等条件来看,9县土地面积占全市的96.4%,矿产资源、能源水利也绝大多数都分布在9县境内。新安、伊川、孟津等县更同时拥有了交通、资源、区位等几大优势,极具增长潜力。

市委、市政府也审时度势,敏锐地看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对全市经济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招商引资、项目布局等方面都有意识地向县域倾斜,一批大的电厂、铝加工企业、制造业项目纷纷落户县区,对县域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各县也乘势而上,各显其能,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未来一个时期,如能充分发挥这几个优势县的潜力,促其先行快速发展,并带动其他县努力跟进,将对全市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解决办法的分析报告 我国文化产业兴起是从20世纪90年以来从自发到自觉、从市场到体制跟进的,这些年中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文化部门的建设以及向产业转化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中国文化产业已将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已经有一些发展比较健康的例子,各种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的运作成功,不仅仅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效益,品牌和开创意识的无形资产也是不可估量的。

我国从1994年开始探讨中国文化产业的问题,基本上与日本、韩国把文化作为立国方略同时提出。但由于体制、理论以及思想认识上的一系列原因,中国的文化产业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归根到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体制的原因。我国现阶段的文化体制的核心是确立企业在文化市场的主体地位,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行的文化管理体制。主要通过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来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现行文化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中国文化产业在发展之初就有着与世不同的特征。首先,政府与企业互动,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相关,是由政府主导的,但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行,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逐渐淡化。其次,中国的产业政策逐渐完善,随着文化法律的在摸索中前进,文化产业的产业政策逐渐完

善。再次,中国文化产业的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集中资本,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链,产生联动效应,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最后,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过程,在发展中日渐加深。

现阶段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理顺党和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党位于领导地位,引领大的方向;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建立新的国有文化宏观调控机制,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是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必须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建立真正的市场主体,确定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文化事业运作新模式,不断培养创新人才,不断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开拓创新;培育和规范市场体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的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坚持文化体制改革,若不然中国的文化企业永远不能自主独立的作为主要市场主体出现。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我国文化体制的弊端主要是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管办不分,从事文化产业的单位没有自主权,没有形成市场竞争的主体;政府包办、文化市场发育缓慢,一部分国有文化单位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效益意识薄弱,文化生产与服务和群众需要脱节;行政壁垒造成文化资源、资产的分布不均,行政作用人为地作用于资源分配,导致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条块分割、布局失衡。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打造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培育文化市场竞争主体,把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现代文化企业。建立现代文化企业制度:第一步,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第二步,整体转制、产权清晰、自主经营;第三步,进行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结构。

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简言之,企业法人制度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自主的经营权,在对所有者承担责任的前提下,能够独立支配企业的财产。

二、推动文化产业的科技升级,注重新媒体时代的知识产权立法创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复制变得易如反掌,“山寨现象”的出现有着技术方面的原因,再妄图把所有著作权牢牢控制在作者手中已不现实,“版权开放”不失为一种合理有益的探索。最终消费者可以让渡版权作品的首次传播带来的复制权利益,通过点击率分成、二次销售、衍生产品的开发而获得相关的著作权收益。这种方法既能使复制者、山寨者获得正版授权,而且使其盈利空间也向纵深发展。电视台也获得一个在互联网上扩大其节目影响力的途径,还会通过其提供的节目中的嵌人式广告得到不菲的收入。这种方式可以不妨作为视频类网站与电视台等著作权人合作的重要方式加以尝试。

三、加快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地方政府应按产业照行政区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中长期的文化产业的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整合文化资源,增强实力。取长补短,优化组合。站在政府的角度,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更合理地开发文化资源,确保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个有效的、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姓名:白倩倩 学号:100244048

第五篇:中国高等教育细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细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5.1 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一.现就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如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示,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且这种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是很难保证的。另外中国的总人口数中,我国受教育的人口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更少,这已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均8%的较快增长率,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经济上具备了 “接收更好更高教育”的经济能力,并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更迫切的需求。然而现有的高等教育的供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显得严重不足。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果不加以探讨并尽可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目标极为不利。

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1.高等教育的生存与竞争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发端的严重滞后,发轫后的不连续性发展历程,以及一个多世纪高等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总体实力上远低于欧美等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实力。使得我国在WTO的框架和游戏规则内,在与欧美高等教育的生存竞争中处于“历史性的弱势地位”。可以说这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整个历史阶段中,挑战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2.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资源紧张和匮乏程度;另一方面,在公平第一还是效率第一的争论上,还没一个很好的定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不稳的一个诱因。

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总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而不断被人们关注,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扩招”所言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凸显出来。如果不能把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处

理好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质量监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冲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4.教育部门的发展目标盲目追求高层次,偏离了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培养与需求相脱节,本科生比例过大,挤占了专科生的就业市场;而专科生所学则过于理论化,不能胜任高级技工的工作。一方面,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下跌,接近普通的蓝领熟练工的工资。另一方面许多专科生找不到工作。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而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怀疑,对社会的不满,甚至上升到对改革的抱怨。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负面影响逐渐蔓延到义务教育阶段,一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文明、道德、公平,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是政策导向、社会价值观导向、人才培养结构出了问题。不是大学生太多了,是我们从政府到教育系统自身乃至全社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关心太少了。

5.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道德与科学精神问题。

一教育者方面,学术造假及学术腐败问题折射其背后的学术道德水准下降、科学精神缺失的状态,这种负面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进而影响到整个未来社会的道德水准及社会诚信。另外,近几年高等教育自身也出现了一些背离科学精神的做法,如:过于频繁的各种评审、评优与评奖;过于量化的各种指标评价体系等。这些带有较强行政主导色彩和功利驱动背景的做法催生了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弱化了学术道德与科学精神。二学生方面,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下降,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三. 解决方案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其本质仍然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国立高等教育体系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仍然是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1.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网网络体系,增强他在世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及高等教育的体系化和网络化:开展中外强强合作办学,努力打造以一流大学和学科,加快国际认证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准入,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开放化;加强高等教育符合国际标准的法规建设和遵循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及高等教育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职业教育和数字教育,建立终身学习观念,及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和终身化。从而是我国高等教育首先从质量上达到或保持在高水平的运作平台上,以质量求的发展的机遇。

2.追求相对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公平原则。首先应完善助学保障制度,建立相对合理的奖、贷、助、减制度,尽可能保证亲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建立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利益”制度,包括对地区弱势、经济弱势、身心弱势的群体的利益补偿,及高等教育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最后,针对不同高

四.总结与展望

我国高等教育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虽然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一方面要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努力的去做,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可以向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样,获得健康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5.1.1 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我们既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也不能胡越现实的基础与条件,应结合整个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教育本身的规律,认识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特点,形成新的战略选择。

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和基础。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能够基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基本明确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对中曰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进而能够比较主动地规划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第三,中国高等教育在经过大规模扩招以后,已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和更加有序的发展阶段,这对于高等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走非常有利的。同样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本身的不断进步与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和需求也越来越大,高等教育本身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形成了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挑战与围难。

教育经费的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大。不难看到,随着高等教育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整个社会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此对整个公共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由以增加数量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对管理和办学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已经进入到了以提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时期。显然,这样一个新的历史任务和发展模式要求有一种新的思路和机制。而且,这也使得高等教育顿域中影响质量的若干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出来。

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且.这种结构性矛盾将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革日益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质量的突出问题。

在这种微观基础的建设中.高等学校的定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形成一个能够广泛适应各种不同需求.各具特色的高质量的高等学校系统,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整体结构优化的关键,而且这也是一个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向问题。5.1.2 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1)普通高校总体规模

高等教育规模,有宏观和微观两层含义。宏观上又可以分高等教育总体规模(或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微观上通常称为学校规模,也称办学规模。所谓办学规模是指高等学校对一定规格学生的培养容量。.普通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

2001年,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本专科在校生数)的分布可以按三分天下来描述:

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较大的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数量(括弧内的数据为占全国的比重)在我国前5名地区分别是江苏(8.14%)、湖北(6.3%)、山东(6.25%)、广东(5.31%)和辽宁(5.18%),这5个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共计224.24万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31.18%;这5个省份的总人口3.43亿,占全国人口的27.09%,这些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比重高出其人口总量比重4个百分点,属于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较大的地区。

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中等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处于中间区段的河南(5.13%)、河北(4.87%)、北京(4.68%)、湖南(4.61%)、四川(4.4%)、陕西(4.36%)、浙江(4.08%)和上海(3.89%)等8个地区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共计259.09万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36.06%。这8个省份的总人口4.28亿,占全国人口33.73%,这些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比重高出其人口总量比重2.3个百分点,属于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中等地区。

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小的地区。黑龙江(3.77%)、安徽(3.51%)、吉林(3.03%)、江西(2.73%)、福建(2.33%)、山西、(2.295)、重庆(2.25%)、天津(2.14%)、广西(2.11%)、云南(1.65%)、甘肃(1.54%)、贵州(1.5%)、新疆(1.5%)、内蒙古(1.39%)、海南(0.36%)、宁夏(0.32%)、青海(0.25%)和西藏(0.09%)等18个地区的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共计235.73万人,占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32.76%;这18个省份的总人口4.97亿,占全国人口39.18%。这些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比重低于其人口总量比重6.4个百分点,属于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较小的地区。

上述分析说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地区分布是很不平衡的,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前5名的地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比重相当于后18名地区比重的总和。

(2)普通高校学生情况

一.明年重点抓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做好产能过剩中的下岗再就业工作;明年高校毕业生

比今年多28万人

●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

●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

●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日前,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今年多出28万人。明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会更大吗? “明年的就业压力将与今年持平,关键要看经济发展态势和改革落实情况如何。”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教授表示,在明年世界经济依然处于恢复期、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突出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需求或将与今年持平。但如果改革效果良好,且经济形势有所转机,28万人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压力并不大。

二.明年启动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年的六大主要任务中提出: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教育部学生司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联合组织了一次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培训活动,“这是近年来两个部委首次联合组织相关培训。”赖德胜说,这充分表明为了迎接明年大学生就业工作,相关部门已经展现出了积极的应对姿态。12月6日,教育部召开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工作会议,部长袁贵仁就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了六项部署,其中提出要于明年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赖德胜表示,自“十二五”规划后,国家将提升就业质量与保证就业数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此次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工作如能真正落实到位,既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又能反映高校在帮扶毕业生就业时,工作质量的好坏,进而能够倒逼高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并让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充分考虑专业就业前景。

三.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等政策有待落实

“应该说,相关部委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今年既改进了一些政策,又提出了一些新政策。”赖德胜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思路,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如果诸如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等政策都能落实到位、宣传到位,让高校毕业生享受到政策福利,将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3)普通高校师资情况

5.1.3 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收支情况 204

(1)教育经费支出情况 204

1)各地普通高等本科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情况 204

2)各地普通高职高专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情况 205

(2)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206

1)各地普通高等本科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206

2)各地普通高职高专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207

5.1.4 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208

(1)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得到优化 208

(2)普通高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09

5.2 中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10

5.2.1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210

(1)成人高校总体规模 210

(2)成人高校学生情况 210

(3)成人高校师资情况 212

5.2.2 成人高等教育经费收支情况 213

(1)各地成人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情况 213

(2)各地成人高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214

5.2.3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15

5.2.4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215

5.3 中国部委院校及地方院校发展分析 217

5.3.1 部委院校发展分析 217

(1)部委院校发展规模 217

1)部委院校数统计 217

2)部委院校分类统计 217

(2)部委院校区域分布情况 218

(3)部委院校经费情况 219

5.3.2 地方院校发展分析 219

(1)地方院校发展规模 219

1)地方院校数统计 219

2)地方院校分类统计 220

(2)地方院校区域分布情况 220

(3)地方院校经费情况 221

5.4 中国公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21

5.4.1 公办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221

(1)公办高等教育学校数统计 221

1)公办高等教育学校数统计 221

2)公办高等教育学校数占比 222

(2)公办高等教育学校学生数统计 222

(3)公办高等教育学校师资情况 222

5.4.2 公办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223

5.5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24

5.5.1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224

(1)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数统计 224

1)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数统计 224

2)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数占比 224

(2)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学生数统计 225

5.5.2 民办高等教育结构状况 226

(1)民办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226

(2)民办高等教育专业结构 226

(3)民办高等教育区域结构 226

5.5.3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227

(1)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前景分析 227

(2)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228

5.6 中国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29

5.6.1 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229

(1)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统计 229

(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统计 231

(3)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统计 232

5.6.2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分类分析 233

(1)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区域分布 233

(2)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合作对象的国别和地区 234

(3)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合作办学专业 234

(4)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合作伙伴 235

(5)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合作类型 235

5.6.3 中外合办高等教育发展前景分析 235

下载中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共享汽车现状与趋势报告2017

    中国共享汽车现状与趋势报告 概述 “共享经济”是利用社会的闲置资源,为更多有需要的人进行服务,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创造更多价值。共享经济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5篇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1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上调非民用电价,并结构性地调整了上网电价,为16个月以来首次上调销售电价。此外,发改委还称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

    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8-04-15 一、概述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建成了秦山一期、大亚湾、秦山二期、岭澳一期和秦山三期五座......

    中国乡村自治:现状、问题与趋势

    中国乡村自治:现状、问题与趋势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组织了6位学者的5篇文章讨论中国乡村政治发展问题,又约我对这几篇文章作一个综合评论,我很高兴接受这个任务。几位学者是各......

    浅谈中国奢侈酒店发展现状与趋势

    浅谈中国奢侈酒店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布时间:2012-06-28 作者:任腾飞 来源:万达规划院酒店所 “2012中国奢侈酒店设计高峰论坛”于6月7日在上海卓美亚喜马拉雅大酒店举办,万达商业......

    中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国核电设备制造现状与趋势 一、概述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建成了秦山一期、大亚湾、秦山二期、岭澳一期和秦山三期五座压水堆核电站,即将建成的有田湾核电站,已开......

    浙江省FDI现状与趋势分析[精选5篇]

    [摘 要]本文首先从规模、国别构成、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对浙江省FDI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再从人民币升值、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所得税改革和次贷危机等四个方面深入的分......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