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2:0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调查报告》。

第一篇:工业调查报告

小企业当有大作为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工业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作为工业经济主体的工业企业,对地方工业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大力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XX工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全区规模企业已经发展到了XX户,工业企业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却是XX和XX重点企业。就XX年而言,两户骨干支柱企业交纳税金约为XX元,占全区税收收入的XX(XX年受意外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将达到XX)。两户骨干支柱企业在提供税收保障等诸多方面的作用,是区内其它企业无法替代的。

那么,在现有的规模企业中,除去以上两户重点骨干企业,其他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和空间的小企业,是否应该加快发展步伐,做大做强,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大有作为呢?

纵观我区小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销售收入、职工人数等方面都相对较小,而且经济总量较小。这些小企业虽然暂时还无法发挥两户骨干企业的支柱作用,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正在不断壮大起来,对我区工业经济和地方社会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例如XX、XX等企业已经发展

成为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正逐渐走出小企业行列,发展成为我区的重点骨干企业。

虽然我区的小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受自身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小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诸如在我区的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管理相对不够严格,制度不够健全,人为因素较多,多数企业还靠着血缘、亲缘、地缘“三缘”加以维系。大部分小企业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只看眼前利益,缺少前瞻性和预见性,缺少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针对目前小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区的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小”的优势,在“小”字上下功夫,追求“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小而壮”,这样小企业就会不断做大做强,最终有所作为。

一是我区的小企业要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优势跟企业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小企业未必就没有优势。全面的实力没有大企业强,但是,产品、种类、质量、市场等某一个具体的方面有可能比大企业强或者能够与其抗衡。我区现有“XX”国家驰名商标、“XX”国家免检产品、“XX”省、市著名商标。这些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在长期的发展经营中拥有了自己固定的市场。特别是,XX有限公司生产的肥牛制品不仅销售到XX等省、市,而且产品还出口到对牛肉

制品要求极其严格的中东地区。因此,我区的企业可以通过做“精”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二是小企业要注意发展自己的特色。俗话说:“与众不同,其乐无穷”。“特色经营”也是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良好建议。因此,小企业要培养自己在经营方式、产品、服务方式、营销上的独特性。我区拥有XX等特色资源,企业应依托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产品,在新型建材、生物制品、绿色食品等具有独特优势方面做好“特”和“专”的文章。

三是我区企业应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区内这些企业在不断开发新产品、上新项目的同时,应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目前,我区的XX有限公司在稳定了现有肉鸡制品市场的基础上,正在谋划进一步的发展,积极进行“二次创业”,计划新上XXXX加工项目;XX有限公司建立了XX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了规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沼气发电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经济总量,在“壮”的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小企业要从家族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变。家族企业并非就干不好,关键在于制度。因此,企业要吸引家族之外的“打工者”,避免管理者的近亲繁殖,只有这样才可能逐步淡化家族色彩。同时,小企业一般没有大企业那样臃肿的组

织体系和官僚机构,管理上的适应性也很强,因此不能人为地忽略或丧失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

五是小企业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扶持政策。企业在自身投资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XX建设、技术改造、农业产业化以及我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贴息资金等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以此带动企业自身增加投入,从而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第二篇:工业旅游调查报告

关于沈阳市工业遗产的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以沈阳市工业遗产和文化发展为背景,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以调查研究沈阳市工业遗产现状为目的,以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旅游消费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直接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调查并分析沈阳市工业遗产旅游的现状及市场需求,进而对沈阳市工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建议。[关键词] 沈阳市;旅游资源;工业遗产;城市形象

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被誉为“朝阳中的朝阳”产业。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之一,在工业化进程中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和工业文明。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完美结合,对于辽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调研背景和意义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沈矿、车辆厂等大型工厂整体搬迁,沈阳大量厂房被拆除,工业遗产面临消失。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沈阳市对工业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共发现工业遗产60余处。工业遗产包括工业文化的遗存,包括建筑群与机器、车间、工场和工厂、矿山以及处理和提炼遗址、货栈与仓库、能源产生、输送与使用的遗址、交通及所有其基础以及用于有关工业社会活动(诸如居住、教育等)的遗址。

截至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工业文化遗产已经有52处,包括加拿大的丽都运河、英国的利物浦―海上商业城(600306)市、铁桥大峡谷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2005年所做的分析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世界工业遗产项目数包括工业建筑、交通结构、工业景观48项。延续时间最长的奥地利“哈尔施塔特-达赫斯泰因 萨尔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观(盐矿)”,所涉年代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0世纪,长达22个世纪。中国的青城山与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是中国惟一一项世界级工业遗产。

沈阳工业遗产承载的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历史,作为共和国长子更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见证者,我们应该有选择地保留一些珍贵的遗产,为一座城市的发展保留一份历史、一份记忆、一份触摸。

二、调研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搜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沈阳市工业遗产的研究文献,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利用网络搜索与工业遗产相关的基础资料和统计数据等,并对其基础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梳理,以便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二)问话式访谈法

以问话式访谈为主要手段,对沈阳市工业遗产现状进行调查,以便更加清晰明确的了解沈阳市工业遗产现状及市场需求。

(三)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调研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辽宁省工业博物馆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各有优势,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更好的解释说明问题。本文综合运用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沈阳市工业遗产进行定性的探索研究。

四、工业遗产的发展现状

(一)工业遗产保护不当

在沈阳市在进行城市改造的时候,铁西区大面积的工业厂房被拆除,盖起了高楼大厦,没有合理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导致铁西区工业遗产资源下降。

(二)认知程度不足

提高工业旅游,不少游客表示不了解工业旅游是什么,来到辽宁省工业博物馆的原因主要是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或者是出于休闲娱乐。很少人是真正的热爱工业遗产,喜欢工业遗产的东西才前去参观游览的。

(三)工业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不足

很多游客表示是从亲戚朋友那里了解到辽宁省工业博物馆的信息,亲朋好友的推荐才来辽宁工业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

(四)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景区内的导游人员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辽宁工业博物馆的讲解人员是相对比较成熟,虽然在服装上需要提起主要,内容上很容易吸引游客的目光,其原因就是对工业遗产带着一份感情,对铁西区带着一份感情。相比之下,沈阳工人村的讲解员从对景点的认知程度,语音语调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最起码一个专业讲解员平翘舌不分,会让我们这些游客很反感。

五、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几点建议(一)坚持理性开发,科学规划项目

工业遗产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统筹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展工业遗产旅游不能一哄而上,应保持头脑清醒,根据自身的条件审时度势地进行开发。首先要综合分析辽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制定整体规划,对众多工业景点进行循序渐进的开发,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应该统筹安排.把工业遗产旅游纳入地方旅游的整体规划中去,从组织机构建设、工业遗产普查和认定、规划编制、项目开发、宣传推介等方面提出操作方案,推动工业遗产旅游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二)突出主题特色,展示遗产文化

工业遗产旅游不同于文化遗产,关键在于突出其鲜明主题。工业遗产开发不论是采用博物院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还是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特色是旅游经济的生命力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就不会产生旅游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只有充分认识和挖掘辽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其内涵,才能开发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有“煤都”之称的抚顺,不能因为开发工业旅游就选择建山水景观和宾馆别墅,而恰恰相反,只能选择将“傻大黑粗”的煤炭生产设施作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依托。比如,稍加改造的煤窑小火车、煤雕等都可变成旅游市场上叫座又叫好的产品。

(三)导入体验理念,展现工业魅力

旅游的实质是体验,工业遗产旅游的实质是游客在工业场景中的一次体验活动,一次独特的经历。旅游产品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可参与性是体验旅游的关键所在;新鲜感、亲切感、满足感是旅游体验的最终目标;求补偿、求解脱、求刺激是旅游活动的核心驱动力。“三性”、“三感”、“三求”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工业遗产体验旅游的灵魂。因此,在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应该树立体验旅游观念,注重游客的体验过程,通过“三性”。达到“三感”,满足“三求”,为游客营造一次独特而有趣的工业旅游经历,使其在整个游览过程中获得感官和精神上的满足。例如,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可以开展井下挖煤、井下探路、体验矿工生活等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可增设时尚的休闲娱乐项目,充分展现煤矿生产的独特魅力,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异、求乐心理,增强旅游吸引力。(四)保持原汁原味,增强现场感受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应当遵循“修旧如旧”的开发原则,对可恢复的标志性遗址、遗迹,要恢复其原貌。保持其原真状态,要收集和记录历史文物、故事、事件等无形工业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地增强工业发展历史的真实感和完整感。辽宁省要开发一批保留原址、原貌特征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包括保留具有原貌特征的厂房,开辟能够展示工业文明、工业时代的一些博物馆、纪念馆等。为了让游客参与互动,可以开发一些情景交融的体验式的旅游项目,在尊重工业历史的前提下,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既注重原汁原昧.又注重趣味性、参与性,并将现代科技融入其中,提高工业遗产旅游的品味,使游客在观赏产品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工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强大魅力。例如,青岛啤酒企业在专为游客建造的青岛啤酒专业博物馆内,车间设备的设置与工作场景的安排完全再现了历史原貌,形象逼真,让游客赞叹不已。我们可以借鉴青岛啤酒企业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成功经验,利用工业厂房建立酒吧一条街、商业一条街、购物一条街,还可以把规模比较大的工业基地厂房改建成酒店。(五)注入文化元素,提升旅游品质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元素的成功注入是解决辽宁工业遗产旅游现存问题大门的智慧钥匙。工业遗产旅游项目中可突出企业文化,通过渗人“软性”的企业文化使工业遗产旅游贴近普通百姓。在企业内增设相关文化娱乐设施,深刻挖掘企业传统文化内涵,将本土企业的文化和科技含量融人到产品的设计当中,能够使游客增加知识,丰富经验,加深体验,提升娱乐,延长游客逗留和消费时间,企业在创造文化价值的同时,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自己的煤文化、钢文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工业发展历程中的工人阶级艰苦创业行为和精神的收集、挖掘、弘扬,充分展示工业文明,发展历史与现代、怀旧与时尚完美结合的工业遗产旅游。

(六)传授科普知识,发挥教育功能

较强的知识性和教育性是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个突出特点,这是其他许多旅游产品难以替代的,结合科教兴国的浓厚氛围和人们特别是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为教育性旅游产品,使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寓教于乐,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同时避免枯燥的说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项目设计上,可将现场演示、模型展示、动感体验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德国鲁尔工业区的亨利钢铁厂原是一个保留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文化景观的著名历史古城,目前已改造成为一个露天博物馆.其中设计了许多儿童可以参与并在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通过故事了解建筑文化和工业生产知识,接受科普教育和品德教育。(七)开发旅游商品,塑造企业形象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需要平衡企业和旅游者双方的利益,通过开展工业遗产旅游实现企业预期目标,同时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实现双赢的局面。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应重视旅游购物市场的开拓。一方面。企业可把生产的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另外还可将纪念品转化为企业的宣传品,在纪念品上标记企业的标识、图案、文字。例如,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可以将酿酒工艺和品牌形象结合起来,寓传授知识与娱乐购物于一体,既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又提高了老龙口酒的知名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八)强化安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辽宁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应该按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工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标准,在项目设计中注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具备一定的亲和力。第一,要建立和完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处处为游客着想,提供人性化、亲情化、细微化服务。第二,要配备专职导游队伍,抓好导游员培训工作,精心准备解说词和宣传品,为不同国家游客提供多语种导游服务。并且在景区建立路标和景点介绍,方便游客的游览。第三,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在景区适宜的地方树立安全警示牌,导游员要对游客多做提醒工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让客人高兴愉快而来,尽兴安全而归。例如,阜新海州煤矿存在地下积水、二氧化硫气体等危险因素,在开展工业遗产旅游时,必须对游客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测,消除安全隐患,构建安全的旅游环境。

第三篇:工业工程专业调查报告

工业工程专业调查报告

一.工业工程(IE)的定义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由于它的内容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之整体效益,所以近数十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工业仳变革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四小龙及泰国等地方,都有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同时相对地IE技术在这种环境下亦得到迅速的成长。

美国工业工程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供应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整体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日本IE协会(JIIE)成立于1959年。当时对IE的定义是在美国AIIE于1955年的定义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制定的。其定义如下:

“IE是对人、材料、设备所集成的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为了对系统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在利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采用工程上的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此后,根据AIIE的修改和补充,又在“人、材料、设备”上加上了信息和能源。其定义如下:

“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二.工业工程(IE)的起源与发展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的工程学科。它是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专门化的综合技术,且内容日益广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业部门开始对工业工程有所认识,并逐步推广。

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80年代。日本能率协会专家三上展喜受日本政府委托,在我国北京、大连等地推广应用工业工程技术,他认为,中国许多企业不需要在硬件方面增加许多投资,只要在管理方式、人员素质和工业工程等方面着力改进,生产效率就可提高2~3倍,甚至5~10倍。国内应用工业工程技术比较典型的企业有:北京机床电器厂、一汽集团、鞍山钢铁公司等,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工业工程在国外与国内发展及应用的实践表明,这门工程与管理有

机结合的综合技术对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生产系统综合效率及效益,提高系统综合素质,对增强企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知识经济环境中的综合创新能力,对赢得各类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工业工程(IE)的地位、作用、特点以及范围

(1).工业工程(IE)的地位

工业工程(IE)与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一起,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对人类社会,尤其是西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上诸多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其经济发展都与其雄厚的工业及其工业工程(IE)的实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美国,工业工程(IE)与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计算机、航空工程一起,并称为七大工程,可见它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工业工程(IE)在上述工业化国家受到了工业界的普遍重视,其原因就是因为工业工程(IE)直接面向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它与数学、人因学、经济管理、各种工程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系统工程为哲理,以运筹学等数学方法为理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用工程量化的分析方法对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在内的由人、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各种复杂的企业或组织系统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系统的分析、设计与优化,从而实现系统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工业工程(IE)是唯一一门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工程技术,因此成为其它工程所不能替代,同时又对其它工程互补性很强的一项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2).工业工程(IE)的作用

首先,IE是进行作业标准·时间设定的工具。如果没有这种作业标准·时间设定,那么不仅工厂的生产计划无法制定,甚至是否有剩余产能或是产能不足都不得而知。所以标准作业·时间设定是近代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东西。

其次,IE是工程分析的改善工具。以往的IE是将工厂细分化,然后逐步的改善。但现在这种方法只能适合局部的改善,由于不能和企业利益直接挂钩,所以渐渐采取先进行整体分析,然后改善的方法。

(3).工业工程(IE)的特点

1.IE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配合科学管理的技巧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

2.IE最终目的是经由管理的运作,使企业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故与成本或经济效 益有关,包括制度、作业方法、机器、模具、夹具均应予掌握并加以改善;

3.IE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操作理论均要能符合实际的需要,是故IE工程师均应具 备身体力行的能力,而使理论与实务相得益彰,保证管理效果;

4.IE是运用重点管理的技巧,在所面临的问题上做重点突破。

(4)工业工程(IE)的主要范围

现阶段的IE(工业工程)的主要工作范围大致是: 工程分析、工作标准、动作研究、时间研究、时间标准、时间价值、价值分析(V.A)、工厂布置、搬运设计等。

四.工业工程(IE)的发展趋势

最近IE的发展倾向是源流管理。以前的IE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已经

设计好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改善的问题。最多是生产部门将生产效率差的设计反馈给设计部门再由其进行改良。但是、在现在的超竞争时代中、更重要的是在产品开发时如何按照IE的原则设计出效率更好的产品。设计部门将IE的原理编入设计中,由生产部门把握是否可行并进行指导及改善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数码·模拟技术等IT技术的发展,这些都变成了可行。

五.IE的研究目的IE是针对以生产现场为中心的作业进行

(1)系统的分析:作为现在的系统应该达到的成果,实际没有达到预计的成果时,进行发现问题并进行控制管理的研究。

(2)系统的改善:现在的系统达到的成果不够充分和作业不方便而有必要改善其中一部分的时候,研究其改善的办法。

(3)系统的设计:发生新的状况使得现在的系统难以达到充分的成果时,查找需求来研究设计新的系统。

六.IE的研究领域: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实际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术;

3.具有某一工程学科(如机械工程)的基本技术;

4.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四篇:蚌埠市工业产业调查报告

蚌埠市工业产业调查报告

蚌埠市经济委员会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加快我市工业发展,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必须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市委书记梁卫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要充分利用集聚生产要素的平台作用,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强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吸引和带动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形成聚集度高的产业集群,并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产业特色”。蚌埠“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8765”工业振兴工程。同时,要构建六大特色产业集群。为了解我市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探讨我市工业发展思路,实现“十一五”工业发展既定目标,我们做了此次调研。

一、蚌埠市工业产业基本现状

蚌埠市是一个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拥有机械、化工、电子、医药、建材、冶金、纺织、烟草等34个行业、200多个门类的综合性老工业城市。主要工业产品70余种,其中国家级新产品15项,省级名牌产品21项,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38个。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12.6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6.48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7.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6.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1.40。经过不断的结构调整,已初步形成精细化工、专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玻璃及玻璃深加 工三个优势产业。2005年,三大优势产业实现工业现价产值

亿元,同比增长

%,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其中,化工累计完成现价工业产值63亿元;专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实现产值28亿元;玻璃及玻璃深加工实现产值8亿元。纺织、卷烟、酿造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2005年分别实现产值 万元,万元和,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8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

经过全市共同努力,目前我市工业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已定。蚌埠“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8765”工业振兴工程:力争突破80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打造7大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户;力争实现500亿元工业投资。规划为我市工业发展构建了宏伟蓝图,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结构调整趋向合理,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初步形成三大优势产业,并逐步发展壮大,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同时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的大型企业。与此同时,工业性投资持续增加,技术进步取得明显进展。传统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丰原、华光等企业为依托的具有一定优势和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工业园区发展顺利,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园区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6个,已建成面积41.9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数679 户。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成功吸引香港伟业集团、台湾大乔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园。园区已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推动力和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取得明显进展。2005年全年实际到位外资1.16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47.25亿元,同比增长40%。2005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国别和地区达到105个。

然而,我市工业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大企业少,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偏低;结构升级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工业竞争力相对不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加工度产品偏少;缺乏大项目支撑,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我市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虽然我市产业门类众多,但规模较小,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全市没有一家企业达到百亿元以上规模,超十亿元企业仅4家。行业内的企业未能形成相互依存的分工协作体系,产业链中相关企业联系不强;企业间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无法达到配套企业的技术要求和发展进度。

二、全市主要工业产业结构分析

1、化工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全市有精细化工企业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拥有丰原集团、八一化工、环球药业、天润化工等骨干企业,产品涵盖原料化工、生物化工、医药、农药、化肥、涂料、化学助剂、试剂、粘合剂、香料、食品添加剂、橡胶制品等多个门类,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柠檬酸、燃料酒精、L-乳酸产量国内第一位,邻苯二胺世界第一,硝基氯苯世界第二位,赖氨酸国内第二位,加氢法对氨基苯酚、扑热息痛、肝通国内第一位。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加速。产品链不断加长,呈交叉发展之势。以丰原集团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具有500万吨/年粮食加工能力,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化生产。八一化工集团主要产品为有机化工中间体,在国内可延伸生产80多个产品,广泛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及橡胶制品等行业,产品链越往下延伸,技术含量越高,效益越好,污染越少。目前我市用八一化工产品向下加工产品有一批企业,如海兴化工、九采罗、族光、虹桥、永艳、八一药业等一批企业,达到20多个产品,这些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产业集群雏形。天润公司拥有生产能力为3.5万吨/年的苯酐装臵及生产能力1.8万吨/年聚丙烯酰胺生产线,还拥有年产1000吨油田化学品和1500吨富马酸装臵各一套,技术国内先进,市场前景很好。该企业规模正迅速扩大,将形成我市精细化工产业又一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精细化工要进一步加强规划,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相互配套,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加强市场竞争力,做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2、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条件。我市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努 力实现产业规模的提升,已形成压缩机、消防车、起重机、数控铣床、家用机床等一批机械装备生产企业;形成了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刹车蹄(片)、滤清器为主导,汽车油箱、车轮、油缸、变矩器等为有力补充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群。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正在形成,汽配产业园围绕自身整车建设项目,发动机、制动系、悬架系、表面涂装等相继建成或正在实施,铸造、锻造、汽车覆盖件模具、冲压焊接件、发动机零部件、带钢等项目巳经规划,集聚效应正在形成;以安瑞科、安利机械、昊方、晶菱机床、滤清器、汽车油箱等公司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已形成年产800台压缩机、500台起重机、100万套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100台数控铣床、60O0万套滤清器、30万套汽车油箱的能力,规模正在壮大。

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初步具备发展产业集群条件。虽然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总量不大、研发能力偏弱、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但经过结构调整,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业内有影响的知名品牌。滤清器、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刹车蹄(片)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空调电阻器、变矩器、汽车音响电路、低温启动装臵等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汽车轮辋、汽车油箱、滤清器、消声器、汽车专用电子及集成模块进入整车企业,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市场,较大地提升了蚌埠在全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地位。尤其是我市滤清器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生产企业已达70家之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成为国内四大滤 清器生产基地之一。我市滤清器产业具有发展快、技术相对领先、产品种类多、市场分布广等特点,由于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滤清器产业具有良好的前景。依据我市滤清器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市滤清器产业已初步具备发展集群化条件。

3、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有规模以上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企业12家,产品范围涉及电子显示材料、新型建材、玻璃容器、特种玻璃、浮法玻璃及其深加工产品等领域。主要企业有安徽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盛通玻璃有限公司、盛世光学玻璃有限公司、鑫民玻璃有限公司和奥普光学玻璃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其中安徽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信息显示材料生产基地、安徽省唯一的浮法玻璃及深加工产品的生产经营基地,产品包括在线镀膜玻璃、ITO导电膜玻璃和汽车挡风玻璃等,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盛世光学玻璃有限公司拥有的国内首创超宽幅光学玻璃连熔生产线及其产品获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证书,已列入国家火炬项目计划。另外全市保温瓶胆年产量已突破5000万只,占全国产量的1/3左右。

4、纺织产业尚须整合。我市拥有纺织及服装企业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家。产业门类已包括棉纺、毛纺、麻纺、丝绸、针织复制、针织机械、印染、服装、化纤、产业用布等十多个门类,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和“十五” 重点改造提升的产业之一。近年来经过不断发展和结构调整,一批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主要产品毛纺行业已具备从原毛初级加工到毛纱、绒线、毛纺面料、高档服装等多种产品的生产能力,曾是安徽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毛纺生产基地。已形成年生产精纺呢绒150万米、粗纺呢绒100万米、绒线(毛线)700余万吨的生产能力。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宏业毛纺有限公司、安徽宝安毛纺有限公司等。棉纺织及印染业现有各种坯布纺机10000多台,各种纱锭近30万绽,年生产坯布2亿米、纱5万吨、年印染坯布能力为7000万米。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7家,其中规模较大的安徽华皖碳纤维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国最大生产灯芯绒企业,另外还有麦科特安徽纺织有限公司、安徽大宏纺织有限公司、安徽省锦绣纺织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服装已形成年产各类服装1000万件(套)、革皮服装30万件的能力。该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目前规模较大的企业有蚌埠市瑞丰制衣有限公司、五河县服装总厂、蚌埠市兴光服装公司等。其它,如针织、化纤、产业用布等均已形成一定生产能力。目前,我市纺织行业的主要特点一是产品种类多、门类齐全;二是企业数量多,互相合作少;三是产业聚集度高,规模普遍偏小。从我市纺织产业结构看,其上下游产品已具备配套条件,甚至达到一条龙生产。但由于企业间缺乏信息交流,互不了解;同时,部分企业新上项目没有经过本地区调研,匆忙上马,所生产产品由于规格问题,无 法配套本地企业,致使80%以上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在外地,难以形成本地企业间的合作。发展我市纺织产业集群,首先要全面开展我市纺织产业调研,摸清产业状况;其次,尽快成立纺织行业协会,加强信息沟通,制定行业规划;三是通过政府政策引导、扶持和协调,对纺织产业进行整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5、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虽小,但发展潜力很大。我市信息产业现有各类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34户,产品有电子仪器、液晶显示器、导电膜玻璃、力敏传感器、导电膜玻璃、电阻器、二极管、集成电路、电子接插件、应用软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为30201.76万元,利税为5381.31万元。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强的基础优势和技术优势。现有蚌埠财经大学、蚌埠学院、蚌埠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中国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第40、41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第214研究所等一大批科研单位,具有先进的技术检测手段和高科技的开发能力,拥有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技术工人。一批以安徽华益导电膜玻璃有限公司、蚌埠双环集团公司、拓普森电池有限公司、安徽亿多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兴企业已经或正迅速形成亮点。另外,省“十一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已将我市列入信息显示材料产业基地,对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目前我市信息产业有条件形成产业聚集化生产的是传感器行业。蚌埠曾是全国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之一,在全国传感器行业中占重要位臵。省信息产业厅有关领导亦非常关注其发展。目前我市从事传感器生产的企业有23户,专业加工传感器应变梁的机加工企业10余家,从事应变梁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的企业3家。资产总额2000余万元,占地约12200m²,现有职工400余人。具有年产各类力敏传感器8万只,各类应用仪器6000台的生产能力。其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一定规模的有蚌埠高灵传感系统有限公司、蚌埠长达力敏仪器公司、蚌埠天光测控仪表厂和蚌埠日月仪器研究所四户民营企业。其中蚌埠高灵传感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技术水平及各项技术指标居国内领先,是2005年省科技厅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我市传感器产品可与我市很多企业形成配套,如蚌埠起重机厂生产的吊车的限力器、称重显示器等,安瑞科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压缩机进气口、出气口和工作腔的压力显示器等,蚌埠天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化工原料系统上需安装千余只压力传感器和变送器等。我市传感器产业目前规模虽小,但由于企业数量多,产品用途广泛,附加值高且无污染,因而发展潜力很大。应通过扶强扶优将蚌埠高灵传感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把新型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作为龙头产品,以政策引导传感器制造业的内部关联,形成力敏传感器及其应用仪器产业集 群。同时,充分利用好驻蚌41、214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开发与其配套的传感器应用仪器、仪表及相关应用系统,将我市传感器产业做成大产业,使之成为国内压力传感器及其应用产品的产业基地。

三、我市工业应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道路

(一)培育三个产业基地

1、机械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汽车零部件以汽配五金产业园为龙头,以蚌埠滤清器有限公司、蚌埠汽车油箱有限公司、昊方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基础,重点建设好铸锻、模具、制动系、五金等项目,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刹车蹄、刹车片、球头球销、摩擦材料、车轮、滤清器、空调离合器、油箱等产品,形成年产6万台汽车发动机、1亿只汽车刹车片、600万套汽车球头球销、3000万套汽车模具、3600万只汽车摩擦材料、125万套汽车减振器、500万套汽车空调离合器、200万套汽车钢圈、85万套汽车车轮、50万套汽车消声器的生产能力。机械装备以安瑞科、安利机械、晶菱机床等公司为骨干,重点发展压缩机、数控机床、起重机、消防车等主导产品,形成年产1000台螺杆压缩机和天然气压缩机、1000台普通升降台铣床、500台数控铣床、12万台油缸、3.5万台液力变矩器、1.8万台机床、700台汽车起重机、1600套高集中度聚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臵、400辆中低压消防车的生产能力。

2、丰原生物质产业基地 以丰原集团为主导,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深加工和生物技术的比较优势,用足用活国家中部崛起政策和能源替代政策,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重点发展生物乙烯、环氧乙烷及其衍生产品、燃料酒精、聚乳酸及其衍生产品、无毒增塑剂、油漆涂料的无毒溶剂等系列产品,在我市形成年产80万吨工业酒精和燃料酒精,30万吨生物乙烯和30万吨L-乳酸延伸产品的生产能力。强化桔杆利用技术攻关,强力推进桔杆转化利用,拓展原料范围,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建成一批桔杆加工企业。积极利用我市现有的生物发酵技术和化工分离技术,深入研究生物质利用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力争“十一五”未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物质产业基地。

3、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基地

以安徽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蚌埠盛通玻璃有限公司、盛世光学玻璃有限公司、鑫民玻璃有限公司和奥普光学玻璃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为骨干。重点发展优质石英砂、优质浮法玻璃、超白浮法玻璃、汽车安全玻璃、超厚超宽玻璃和玻璃镜片等主导产品,形成年产50万套汽车安全玻璃、600万片树脂镜片、1.8万吨超厚超宽玻璃的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光学玻璃、玻璃器皿等日用玻璃产品,形成年产8000万付光学玻璃镜片、60万件光学玻璃、5000万片树脂镜片模具、7亿只日用玻璃器皿的生产能力。加强玻璃装备与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重点开发功能玻璃、工艺玻璃,发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到“十一五”末,力争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基地。

(二)发展五个产业集群

1、滤清器产业集群。

以蚌埠滤清器有限公司、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同升滤清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其它滤清器公司为依托,大力开发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滤清器产品。加强与国内外汽车生产厂家产品配套的同时,力争车用滤清器总生产能力占全国30%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滤清器产品生产、出口企业群体。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滤清器产业集群。

按照我市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应加快推进我市滤清器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规划、引导和扶持,尽快做大做强核心企业,开发新品,提升品牌,延长产业链,加强与整机厂家配套。通过已组建的滤清器产业协会,制定规划,交流信息,协调沟通,规范行为,杜绝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力争将我市滤清器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2、硝基氯苯系列产业集群。

以八一化工集团为龙头,以海兴化工、九采罗、族光、虹桥、永艳、百仕、八一药业等为骨干,以八一化工集团的硝基氯苯系列产品为主导,大力开发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通过实施2.5万吨/年对酚综合利用项目、1.5万吨/年对(邻)氨基苯甲醚生产线改造等项目,扩大硝基氯苯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形成国内最大的硝基氯苯系列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硝基氯苯系列产品生产企业集群。

3、纺织产业集群。

以骏晖公司、瑞丰制衣、富达服装等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市纺织品面料齐全的优势,提升现有服装生产企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积极发展免烫灯芯绒、大豆蛋白纤维毛条等面料的服装新品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创名牌服装为重点,提高我市服装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服装加工企业集群。

4、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

以蚌埠双环电子集团公司为主体,不断加快电阻器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将精密片式电阻、厚膜功率型电阻器、精密片式分流器、车用电阻器、军工及国家重点工程配套产品作为主攻目标。建成2亿只汽车用电阻器项目,规模达到国内同行业第一,占国内市场份额30%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精密电阻器生产集群。以高灵传感器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长达力敏传感器有限公司、天光测控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高精度压力传感变送器,加速研究集成化、智能化传感器与变送器,形成国内最大的力敏传感变送器生产企业集群。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集群。

5、专用机床产业集群。

以蚌埠晶菱机床制造有限公司、金洋家用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蚌埠家用机床厂等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各类专用机床产品,积极利用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高技术数控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专用机床生产企业集群。

四、发展产业集群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协调、指导、监督和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积极利用产业引导政策的制定来间接干预和指导产业集群的发展,平衡资源投入,优化产业集群结构,引导产业发展方向,规范企业行为,防止集群内部成员企业间的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要营造开放的、宽松的投资创业环境,保护企业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地降低投资、创业、企业经营和企业扩张的成本,让投资有利可图,调动民众的创业积极性。引导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加快推动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共同规范市场秩序,制止无序竞争。

(二)发挥园区主要载体作用,带动产业集聚。把工业园区整合为产业功能区。要按照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整合工业园区。明确工业园区定位,以大项目和增量投入带动园区整合。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引导外来投资、企业新建和老城区企业退城进园。

(三)抓住重点环节,增强产业集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抓紧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谋划龙头项目,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集群的核心主体。通过产业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集聚和配套,实现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注重引导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鼓励企业拿出产业链上的某一功能模块与别人合作,进行专业生产,形成良好的区域产业链。

(四)构建公共平台,形成有利于产业集聚的运行机制。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以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服务为重点的支撑服务体系。因此,要进一完善和发展政府服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为业已形成的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要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施行鼓励对同一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技术投入的政策,培育和发展其优势产业。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引导企业通过专业化提高技术、扩大规模推动产业快速升级。制定特殊的政策,促使决定性影响地区竞争力的高技术、高管理、高增值企业脱颖而出,持续扩张;重视吸引与本市产业有关联的国内外高技术、高管理、高增值企业来本地落户。

(五)大力支持技术创新。要构建两个技术创新平台,即全社会的公共研发平台和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提高政府对通用技术的开发投入,鼓励产业集群同大学、科研院所联姻。围绕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选择技术攻关课题,组 织行业关键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建立重点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基金,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政策手段,引导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逐步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

〇〇六年九月十三日16

第五篇:金塔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金塔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县上的统一安排,近期我们组织相关部门采取查阅相关资源、座谈讨论、分析研究等办法对我县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探讨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措施办法,现进行交流发言。

一、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矿产品加工、棉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建筑建材加工为主的四大产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特别是在2003年全面完成工商企业改制任务后,进一步放活了机制,理顺了体制,使工业企业发展迈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县共有工业企业453户,注册资本16237万元,从业人员5649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注册资本6346万元,从业人员2051人,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7户,注册资本5480万元,从业人员966人;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户,注册资本3639万元,从业人员518人。200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48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754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602万元,实现利税1464万元。

纵向看,我县工业无论在产品开发上、还是在市场开拓上,无论是在体制转换上,还是在规模经营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但横向看,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全市人均国内外生产总值为1199美元,基本接近工业化中期阶段,而我县在全市七县市区中最低,仅为820美元,仍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从第三产业比重来看,2004年,全国、全省、全市经次产业比重均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全国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1.8%,全省达到了45.7%,全市达到了44.6%,而我县仅为26.5%,名列全市倒数第二;从城镇化水平来看,全国、全市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了39.1%和51%,已进入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而我县城镇化率仅为21.4%,不仅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水平,而且名列七县市区最后;从工业化程度系数来看,全国、全市均已达到了1,已进入工业化社会,全省达到了0.7,也已进入半工业化社会,而我县仅为0.29,离半工业化社会还相差很远。

二、我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从以上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和四项指标横向对比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我县工业化发展的低下和落后,也更加说明了我县加快工业发展的迫切和艰巨。形成今天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工业总量不足,整体规模偏小。2004年,全县工业企业共4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年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余395家均为个体私营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上缴税金*万元,纳税在百万元的企业只有5户,占总数的1%;纳税在20-100万元的企业21户,占总数4.6%;在这么多的企业当中,大中型企业为零,小型企业占87.2%。

2、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还比较突出。由于受经济效应和利益的驱动,近年来县上一哄而起,新上了一大批棉花和蔬菜初级加工企业,这引起企业的建成,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恶性竞争,对产业发展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造成了加工能力的相对过剩,使工业发展面临结构性挑战,工业结构单

一、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36家,各种收购点20多家,棉加企业加工能力已达到100万担以上,而我县目前,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25万亩左右,年生产皮棉50万担左右,棉加企业有近一半的生产能力过剩。

3、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县工业企业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形成的,在运营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目前,县内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工业产品结构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特别是影响我县财政增强、农民增收的棉花产业发展上,基本上都是资源型的粗加工,在棉花深加工和棉纱纺织方面始终没有“破题”,对棉花产业发展构成了潜在的隐患。

4、工业的科技含量的待进一步提高。大数工业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水平一般,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的占的比例还比较大,一些小企业的设备还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设备,耗能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经常发生故障。全县工业技改投入和研发投放也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运用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人才挖掘、培养和使用不够,存在着人才积压浪费和人才缺乏问题并存现象,一方面一些小企业缺人才,主要缺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在社会上闲置和待业,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5、工业发展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太少。去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运力趋紧,审批从紧的情况下,主动适应调控不够,应对措施不够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发展。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虽然这几年县上采取了一砦措施,但总体上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又如去今两年运力紧张,生产销售企业要不上车皮,造成产品积压,所需原料运不进来,对生产造成影响。还比如,对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解决资金无保证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县工业企业的发展。

6、对现有企业挖掘改造不够。近几年随着省市发展抓项目和地方新上项目、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的影响,我县也兴起了一股新上项目热,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新上项目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和对财政的贡献有限,我县财政增强和农民增收仍然由原来的517878秘书网老企业和传统产业支撑和左右。但正是在这一大的环境影响下,一些老企业享受不到有关优惠政策,发展积极性不高,意见较大,造成本身具有比较优势的老企业和传统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依托自身设备新上项目、嫁接重组不够,利用空闲场地、厂房、设备、技术新上项目不够,出现了新上项目投资大、数量多,但财政无税收的怪现象。

三、对策与措施

针对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发展,今后我县工业要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增值为重点,以新上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为突破口,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主攻绿色食品加工、棉花精深加工和草畜产品加工业,引进开发新型建材加工,积极探索新型制造业,巩固发展传统采矿业,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上缴税金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为完成上述任务目标,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的落实。

1、依托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一是要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认真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配齐配全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机构精心测划项目、包装项目,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成功率;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建立科学的项目咨询机制。要通过建立咨询机构、完善决策程序和推行公示制度等办法,增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风险。特别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专家的合作交流力度,建立稳定长期的咨询协作机制,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我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真正把中央政策机遇和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变成现实项目、现实投资和现实生产力。三是要完善项目建设的责任机制。一要逼着抓。进一步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挂重点项目和部门捆绑包挂项目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建立领导包挂项目年初公示、年中汇报、年底述职制度,探索推行重大项目建设一票否决制和免职代职制,乡镇和部门尤其是经济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协调、外引内联,每年至少靠实1个项目,两年引不进新项目的部门,对其领导班子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二要鼓励办。切实落实和完善项目建设各项激励措施,建立多层次的奖励制度,完善和兑现工业项目建设、中介人引资等奖励办法,对引资有功部门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税源型项目和重大项目进行重奖。同时改革现行县乡税收分成体制,增加乡镇留成比重,调动乡镇办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千方百计的鼓励社会各界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和上好项目。三要引导上。把抓项目、上项目作为重要的用人导向,继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系统,建立任务考核、实绩考核和考核相结合的立体考核系统,特别是对能抓项目、善抓项目的经济型人才要提拔重用,放到重点工作岗位和主要经济主管部门。通过转变用人导向,建立一批大抓项目和抓大项目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支会抓项目和能办成项目的干部队伍,引进一批项目运做的专业人才和职业代理人,加快我县项目建设进程。

2、依托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将工业调强调大,调出水平,调出效益和后劲。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引进高新技术来改造本地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二是运用科技助推,加大中小企业技改力度。对中小企业进行脱胎换骨改造,提高现有企业技术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设备,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益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进行联系和沟通,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引导企业健康长足发展。四是积极破解中小企业人才制约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吸引中高级科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金塔参与科技开发和创新。

三、认真研究解决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研究与其相适应的发展策略。紧跟国家政策和动向,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方面、力度和重点,进行适时、适度调节,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机制和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把宏观调控的力度和重点把握到恰到好处。二是积极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信用评价体系和社会中介组织,促进银企合作,增加信贷投入,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积极化解运用紧张的问题。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车皮,化解运力紧张,限超载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四是要积极化解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对确需财政出钱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尽快予以协调解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4、搭建项目发展平台,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一是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完成园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增强园区的承载力。二是加快园区的规范化进程。要强化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尽快制定出园区管理条例,把园区的管理、服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培养和健全灵活多

样的管理机制,对制约园区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进行突破和创新,减少运用成本费用,降低工业园区和园区企业的运作成本,确保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三是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筹措园区建设资金,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园区的聚集幅射作用。

五、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

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认真来抓。一是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通过组织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督促落实已经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两个20条”的贯彻落实;二是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放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投资者进入国家未禁的任何领域进行投资建设;全面推行工业项目备案制,进一步规范集中办证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水平;实行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环境。三是创造内外一致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等激励政策,创造内外一致的项目建设环境,充分调动本地投资者和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要素聚集的投资环境。

下载工业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邻水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践报告报告题目:邻水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作者姓名:谭灏学院: 国防科技学院专业班级: 特能1102班邻水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邻水隶属广安......

    关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争当苏中“排头兵”——关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运行面临严峻考验的大背景下,**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快进、逆势上扬的喜人......

    工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工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工业经济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拥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对拉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

    关于县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县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县政协XX年工作要点》,县政协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县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商务局关于扶持工业......

    关于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政府下半年调研计划,从12月10日开始,我们调研组利用半个月时间,分别深入到经济局、发改局、招商委、个私办等部门及部分国有和民营企业,对我市工业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总......

    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作者:代工委2008-10-27为了配合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康树民同志关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县人大常委会......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汇编)

    *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些年来,**市大力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营造优良政策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

    2010年北京工业地产调查报告

    动荡不安的2010年悄然过去,新一年的大幕拉开,纵观全球房地产业进入低迷期,欧洲成了重灾区,我国也受到了冲击,在工业地产方面,根据中国工业地产服务联盟数据显示,由于受国家土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