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03:2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邻水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邻水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邻水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暑期大学生

社会实践

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邻水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作者姓名:谭灏

学院: 国防科技学院

专业班级: 特能1102班

邻水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邻水隶属广安市,古称邻州,始建于梁大同三年,距今1400余年。全县幅员面积1919平方公里,辖45个乡镇,521个村(居)委会,人口 102万。沪蓉与达渝高速公路成东西和南北十字交汇于邻水县城南郊,并有218、304两条省道纵横贯通县境。邻水东邻重庆市垫江县,西靠广安区,南连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北接达州市,为四川东部门户。全县地缘、交通、资源优势明显,社会事业发达,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国体育运动先进县。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发展战略,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主题,邻水县于2006年1月启动建设工业集中发展区,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工业集聚快速发展。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发展区,作为承接重庆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载体,打造川渝经济合作平台。

邻水工业集中发展区位于县城东南部,分一、二、三区,总体规划23.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轻工纺织、能源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主导产业。目前,一区面积0.4平方公里已建成,二区面积16.6平方公里正加快推进,三区面积6.3平方公里正在规划测设。现签约入驻企业24户,建成投产13户,在建6 户,筹建5户。协议总投资12.07亿元,全部建成投产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1.1亿元,创税2.1亿元,解决就业1.2万余人。

随着工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四川广安市邻水县部分新投产企业和扩能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现象,针对这一情况,该县围绕“帮企业、促就业、保稳定”主题,多措并举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7月18日上午,我跟邻水工业园区广安华讯电子有限公司厂区负责人说明来以后,负责人热情地邀请我进厂参观,只见生产线上,正满负荷生产,工人们正在紧张而又忙碌地工作着。据该公司人事主管胡娅莉告诉我:“由于今年生产扩能,春节过后我们公司出现了短期的用工短缺现象,在园区管委会及就业局的帮助下,使我们用工短缺显现得到了很大的解决,招工非常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用工需求”

为了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短缺难题,帮助更多农民工实现就业,今年,邻水县县通过设立劳动用工调查小组,到各工业企业开展用工需求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同时,该县还积极为企业和农民工搭建交流平台,大力开展对接活动,向农民工介绍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组织农民工到企业实地参观,让农民工了解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在此基础上,该县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作用,切实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及时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使全县工业企业用工难题得到较大缓解。同时,各工业企业还通过优化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进一步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促进了全县工业企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该县在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努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目前,群力汽配、圣奇融服饰、江峰机械等5户企业已先后入驻园区,巨能建材、左军机械等一批重点企业已建成投产。今年1-2月,该县已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1.8亿元,同比增长12.5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7130万元,同比增长199%。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56%。

邻水工业集中发展区特点

一、科学规划。抓住邻水被四川省列为川渝经济合作区三个首批试点县之一的机遇,强力打造川渝工业经济合作示范园区,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新理念规划工业集中发展区。聘请四川利丰汇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华蓝设计公司分别进行总体规划和控规、详规及施工设计,按产业区划布局,合理设置机械制造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轻纺产业园、能源化工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公共服务产业园,配套规划生活区、污水处理、公共服务设施等,完善功能分区。企业废水、废渣实行企业预处理、再经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坚持规划、建设与环保“三同时”,坚持按生态和谐开发区规划。

二、规范建设。园区建设按照生产厂房、环境保护、公用工程、物流配送、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的要求,统一设计理念,统一厂房布局,统一外观格调。园区定位在县城东南,既不影响市民居住环境和城市发展又能充分利用县城已有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实现生产、办公与生活“三分离”,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省了投资。标准厂房建设,采用企业自建、工业集中发展区代建出租(出售)等方式,满足了入驻企业建设和生产的不同需要。对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融资及厂房租售、物业管理等业务,由专门组建成立的远丰工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行公司化运作。

三、集约用地。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功改造两条河道,有效增加土地利用面积100余亩。入驻企业项目建设用地,按业主要求可提供现貌地或“七通一平”场地。严格审查入驻企业项目可研及建筑占地总体平面布置方案,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确保入驻企业土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等相关指标都能达到或超过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目前已入驻企业用地亩平固定投资达142万元,亩平产值达688万元,实现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集约化。

四、快速建设。2006年1月启动,至2007年12月共24个月,园区建设日新月异。“七通一平”建成区1.5km2,新建标准厂房9.05万㎡,修建砼道路3520m,跨河道桥梁1座,河道改道433米,增地近百亩,绿化面积3.5万㎡,建设投资6.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2.99亿元。投产13户企业产销两旺,2007年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0.9亿元,利税592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200余个。在建区

1.8km2,新建区20km2已完成1:500数字化土地测绘,正在完善控规、修规。

五、多元投资。按照“政府引导投入,企业主体投入,银行融资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及入驻企业项目建设投资问题。在已投入的6亿元中,财政投入1.76亿元,入驻企业和拆迁安置开发业主投资3.16亿元,水、电、气、电信、广电等经营单位自建投入 0.62亿元,银行融资0.46亿元。

六、优质服务。县委政府主管工业集中区的领导同时分管国土、环保、金融和水电气等生产要素部门,对水、电、气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调度,统筹协调效率大大提高。对口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党工委和纪工委统筹管理;加强对入驻企业工商注册、建设、生产、管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服务,对企业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定专人全程跟踪协调,挂牌督办,直至问题解决;申请工商注册成立的国有独资的邻水县远丰工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对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融资及厂房租售、物业管理等业务,实行公司化运作,促进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集中区吸纳力不断增

强。

七、领导重视 部门配合 邻水工业集中发展区自筹备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千方百计从县财政挤出资金用于建设,多次专题研究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并亲自带队赴重庆、浙江等地招商。同时每个入园项目都有一个县级领导负责联系,从招商到投产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各有关职能部门也超常规办事,简化办事程序,全力支持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成立了由县长曾长东任主任,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李远纪、陈章友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副主任的工业园区管委会。下设“一室三处”由县委分管工业的常委任常务副主任,并抽调一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负责日常工作,同时从县委办、督查办、建设局、国土局、鼎屏镇、城南镇等部门和乡镇抽调精干人员脱产办公,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了齐心协力促发展的氛围,确保了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自2006年5月19日邻水工业集中发展区成立以来,四川广安市邻水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要素优势,“工业强县、二次创业”势头强劲。今年1-4月,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1116.7万元,同比增长69.3%,工业发展区协议引进入园企业30余户,目前已投资入驻企业9户,总投资3.6亿元,完成市上下达全年任务数(3户)的3倍,走在全市招商引资的前列。

邻水县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坚持实行公司化运作,采取业主筹、财政借、银行融等方式筹集资金,运用政府建和业主建两种模式,按照生产厂房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要求,统一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生产和生活服务区分离,生产厂房以企业自建、代建出售、出租等,资金难题巧妙化解。同时,他们还规定亩平投资达100万元或亩平实现产值200万元以上的项目才能入驻园区,有效解决了园区是个筐,大小都往里装的弊端。邻水县在抓集中发展区建设同时,始终把项目建设视为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设立了发展区项目招商服务处,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付出了极大的诚意。实行派员定点招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网上招商、运用亲情招商、以商招商、以优质服务招商、领导带队招商等多种形式,多路招商引资队伍分赴沿海、重庆等地,用真情、友情、感情感动客商,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软硬环境吸引客商。

邻水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工业集中发展区有众多成果,但我们还是应该正视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强制占地 据我了解,在当初修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时候,政府与农民之间没有太多的协调,并且政府的态度相对比较强硬,甚至有“不管你们给不给,地都要征用”之类的言语,虽然占地之后的农民的安置还是做得不错的,但政府作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部门,不应该说出如此强硬的言语,以至于在百姓心中留下强占土地的印象。

二、环境污染 工厂都存在工业“三废”的排放问题,国家的政策市要求工厂将“三废”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允许排放。但是,据我走访的情况来看,在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工厂并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了护城河里,从工厂紧挨的河段经过,可以明显发现河水呈浑浊的乳白色,并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在另一家更靠近住户的工厂,将工业废渣直接堆放在一个山坡上,因为该厂是生产涂料之类的产品,以至于那一片对堆放废料的区域都被染了色,没到起风时,往往将刺鼻的气味吹到住户区,极大地危害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总结

综上所述,邻水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是一个比较好的想法,它充分利用了邻水地处多条高速公路交汇这一交通优势,吸引资金与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动与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工业集中发展区在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做强。

邻水工业集中发展区城南区大门

该厂有时将污水排放进护城河,造成河流污染

第二篇:工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工业特色产业发展

情况的调研报告

**工业经济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拥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对拉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工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发展现状

**特色产业发展起步较早,特别是近几年来的不断培育、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特色日趋明显。至目前,主要分布有八大特色产业板块。

1、化工产业。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新浦化工、锦鸡染料、振华油脂、常农化工、康鹏电子等企业为重要支撑,初步形成了氯碱、染料颜料、医药农药、油脂化工、电子化学品及化学助剂等精细化学品五大化工产业集群。目前,氯碱化工产业链相对完备,每年开票销售规模在100亿元左右,油脂化工以振华油脂为代表,发展势头迅速,2011年实现开票销售突破30亿元。同时有新加坡、荷兰、法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入驻园区。目前,全市共有化工生产企业27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5家,2011年开票销售收入达280亿元,占全市工业国税开票销售比重接近50%。

2、减速机产业。以济川街道办和姚王镇为主体,以泰隆、泰星集团为龙头企业,全市有减变速机制造企业10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30家,产品有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几十万种规格。仅泰隆、泰星集团的减速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就超过20%以上。“泰隆”、“泰星”牌减速机双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减速机行业全部从业人员达10800人,2011年开票销售超50亿元。

3、医药及医疗器材产业。以济川药业、中丹制药、蓝韵凯泰为主体,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2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9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拥有符合GMP标准的制药厂房近5万平方米。济川药业集团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医药企业百强行列,初步形成以中成药、化学药中的抗生素类药品为主,消化系统、抗肿瘤类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为辅的多元化格局,2011年实现开票销售40亿元。

4、船舶制造及配件加工产业。以虹桥工业园为主体,以港华、华泰、大洋、中旭四家船舶为支撑,全市现有船舶制造企业13家,另有船舶配套生产企业26家,主要生产吨位在5万吨以下的驳船、成品油轮、运输船、化学品船等,2011年开票销售实现50亿元。目前,计划总投资49亿元(生产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万箱级集装箱船)的扬子鑫福造船正在抓紧建设世界第一大船坞(长543米,宽147米,深13米,能容纳4条30万吨级船舶同时建造),年底投入生产,力争3年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元,将成为**第一个百亿元船舶企业。

5、汽摩配件制造业。全市现有汽摩配件企业52家,规模以上企业34家,2011年开票销售达30亿元,以塑光汽车部件、幸运宝贝、华骋科技、三迪为主体,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油箱、儿童座椅、汽车灯具、摩托车整车及配件等产品。幸运宝贝、华骋科技等3家分别获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

6、电子电气产业。全市现有电子电气产品企业68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4家,主要以星光发电、波瑞电气、航联、科兴、中船永志、龙溢端子等企业为主体,生产各种规格的发电机组、输变压电器、开关柜、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等产品,2011年开票销售近35亿元。星光、波瑞、航联等5家公司产品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航联、永昇等企业产品直接为直九飞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等配套,波瑞、航联被省认定为“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永志电子、航联分别与中船重工、中兵光电等成功实施高位嫁接。

7、乐器制造产业。以黄桥镇凤灵集团为龙头,目前共有专业乐器制造企业50多家,企业规模从5万元起不等,有2万多人直接或间接地为乐器行业服务。全年提琴产量达70万把,占全国生产总量70%,占世界市场份额30%以上,2011年开票销售达4亿元。凤灵集团建成国内最大的提琴博览馆,“凤灵”乐器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黄桥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命名为“中国提琴产业之都”。

8、牛仔布织造及服装产业。以黄桥镇为中心、带动周边的分界、古溪、广陵、元竹等镇。全市现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400余家,2011年实现开票销售近10亿元,纺织服装业已成为全市吸纳农村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之一。其中,以黄桥镇牛仔布织造为主,已形成织机1600台,从业人员10000多人,年加工牛仔布8000万平米生产规模。

另外,像古溪的拉丝业、曲霞的纽扣业、黄桥的液压机械制造业、张桥镇的消防器材和麻将业、宣堡镇的制鞋和绳网带业等产业,虽然起步较早,有的曾经辉煌,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盘大做强,现在这些产业的开票销售一般在5000-8000万元之间。

(二)基本特征

1、产业集群优势初现,但龙头型、基地型大企业不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特色产业和产品,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规模,但由于缺乏完备的规划和布局,导致现有的产业集群不是靠专业分工合作占领市场,而是在同一层面上无序经营,互打价格战。这些产业虽有集群的雏形,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缺失拥有行业话语权和能引领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型、基地型的大企业。

2、具备了一定技术工艺基础,但自主创新能力缺乏。近年来,全市积极引进、开发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一定技术工艺基础和良好发展前景的重大项目,但总体来看,全市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源深加工、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中低档、外协配套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以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由于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不够健全,研发力量薄弱,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低,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含量。

3、培育了一批产业能人,但做大做强欲望不强。随着各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汇集了一大批产业熟练工人,也培养造就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的产业能人。但不少企业负责人思想保守、小富即安,缺乏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家族式管理企业多,现代化管理企业少;作坊式生产企业多,科技成长型企业少;求稳守摊型企业多,开拓创新型企业少”,企业机制活力不能充分释放,企业发展受到严重束缚。

4、生产要素基本具备,但软实力建设较弱。经过长期的自身积累,不少企业和特色产业已基本具备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生产要素,仍难以在行业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相当一部分负责人过分地以挤压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品牌建设、领军人才、研发创新等软实力方面建设不够,最终造成企业人心不齐、效益不优、销售不畅、前景不光明,长此下去,将不利于企业的快速扩张和产业的加速集聚。

二、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

“十二五”期间,**的特色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世界投资看好和聚焦中国,国内制造业由南向北转移,**地处长三角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产业基础条件具备,医药、机械电子、乐器制造等产业已初具特色,且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重点产业,加上“468计划”的快速推进,都有助于全市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十二五”期间,要围绕“传统产业巩固提升,新兴产业迅速扩张,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起跑,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生产力布局趋向合理”的总体思路,以全球的视野、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推进**特色产业的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1、坚持在空间布局上彰显区域特色。坚持按照“三城四片五重点”空间布局整体规划,围绕各自功能定位,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快优化调整四大片区产业结构,推进片区与园区发展互动并进,不断提升片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东片区坚持以黄桥工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乐器制造、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古红旅游等产业。南片区坚持以城东工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设备、电子电气等产业。西片区坚持依托经济开发区、虹桥工业园,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船舶及配件、机电、医药等产业,实施与城区联动发展。北片区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园为依托,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交易、物流等产业。

坚持“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留足空间”的原则,高标准实施“一区四园”中长期发展规划。经济开发区以发展现代大化工为目标、延伸产业链条,拓展高新技术领域,努力建设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虹桥工业园加快推进扬子鑫福造船项目投产达效,努力实现船舶产业向船型差别化、技术高端化、行业领军化发展,全力推进总投资86亿元的天星洲整治开发及沿江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使天星洲在未来5-10年内打造成为支撑**沿江发展的大型现代化核心港区;黄桥工业园以省级开发园区为标准,积极规划建设中奥(**)绿色技术科技产业园,加快引进实施重大产业项目,不断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城东工业园立足节能环保产业,加大龙头项目开发实施和科技研发力度,促进产业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农产品加工园以雨润、百汇项目落户为契机,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加快向农产品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真正把“一区四园”打造成集科研、制造、商务和现代服务为一体的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能量、有级别的高品质特色园区。

2、坚持在产业集群上突出特色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产品结构调整将由过去的适应性调整转为战略性调整,由对单一产品的结构调整转为产品链的调整,通过实施招大引强、政策扶持、突出品牌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着力培育减速机产业集群、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油脂产业集群、船舶制造产业集群、电子电气产业集群、汽摩零部件产业集群、乐器制造产业集群、牛仔布织造及服装产业等八大特色产业,抓好各园区、乡镇集聚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服务建设,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15年

“八大特色产业集群”规模总量达1300亿元。

3、坚持在乡镇发展上体现“专精特新”。依据**实际情况,“十二五”期间,各乡镇要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扶优扶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以“专精特新”求发展、求竞争、求实力、求质量。元竹镇要以精密铸造为发展方向,逐步改进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古溪镇要以星光发电为龙头企业,打造省级发电机组工业园区;黄桥镇、宣堡镇主要围绕旅游业着力在乐器、食品、银杏系列产品上打造**品牌;新街镇、分界镇、广陵镇、珊瑚镇主要在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上求突破;曲霞镇主要围绕粮食深加工做好延伸发展文章;济川街道办、张桥镇、姚王镇、河失镇、根思乡主要围绕减速机、电子电气产品系列化生产、延伸上出精品。

三、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措施

“十二五”期间,要按照“突出比较优势、实现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现有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着力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围绕“一个调整”,推进经济发展增长方式转变。“一个调整”即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早调早主动,晚调就被动”的意识,及时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节奏,在保持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通过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一是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实现企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产业集聚度。二是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实现由政府管理、行政推动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转变,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实现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四是以实施品牌战略为重点,实现由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转变,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2、整合“两大优势”,形成发展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两大优势:一是区域和资源优势,二是机制和环境优势。从**的区域和资源优势来看:在长三角经济圈中,**居于连接东西、沟通南北、承上启下的节点,地处上海、南京两小时经济圈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一小时经济圈内。**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全面对外开放,已建成5万吨级通用码头及化工、建材、煤炭等10多个专用码头,江海联运四通八达。“一区四园”发展框架已经形成,产业集聚功能日趋完善,整体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另外,**岸线资源方面,拥有24.2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深水岸线8.8公里,是发展大型港口和大工业项目的理想岸线。江滩资源方面:8.3平方公里的天星洲经过综合整治,将形成6.3km深水岸线、10km二级岸线,可规划建设5万-10万吨级泊位25个。地热资源方面:地质勘探查明,多处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水层在1500米左右,温度为50-60摄氏度,有一定的含硫量,非常适合开采利用。

矿产资源方面:境内全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气田,已探明储量1000多亿立方米,出井即为液态,纯度99.9%,伴有黄金气体“氦气”,储量1000多万立方米,极具开采价值。另外全市银杏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0%以上,未来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从**的机制和环境优势来看:**作为省管县试点,工作节奏变得更加快捷、高效、灵活,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大。黄桥镇作为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已全面实施,同时配套黄桥老区扶持政策,极大地推进东片区提速发展;“工业强市、工业兴市”主导地位确立,“三城四片五重点”发展方向明晰,开放创新“双轮驱动”强势推进,优势传统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小微企业升级、新兴产业等发展计划全面实施,各种扶持、上争积极开展,政府机关致力于服务企业、服务园区的“高效服务活动年”全面展开,所有因素叠加,都有助于特色产业、特色企业集聚发展、快速发展。

3、抓好“三个保障”,提升特色产业的组织服务程度。一是做好一个特色产业规划。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资源优势,制定全市及各园区、乡镇(街道办)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支持重点,引导招商引资方向。坚持把特色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建设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在行政审批、金融担保、工商税收、鼓励扶持政策等环节为特色产业提供各种便利,鼓励金融机构向特色产业及园区进行“打包贷款”、“封闭贷款”,设立政府专项资金,用于特色产业的贷款贴息和再担保,努力改善特色产业经营环境,降低经营成本,使**特色产业逐步向国际化迈进。三是组建一批特色产业自律性行业组织。协会成立之初,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服务的形式积极介入,通过引导搭桥,结成行业联盟,加强行业监督,实现行业自律,减少磨擦和矛盾,随着协会功能的完善再逐步退出,使协会成为特色产业的自治组织,有效解决和防止**很多产业存在互相拆台、恶性竞争的问题和现象。

4、实施“四大发展战略”,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围绕打造特色经济强市,以特色产业来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围绕“468”计划,坚持不懈地推进“四大”发展战略。

一是坚持建设“大园区”。坚持突出以“一区四园”为特色产业核心区,高起点规划,选准特色定位,创新招商模式,调强发展活力,培大特色产业企业,抓好功能承载配套,实现园区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力争到2015年“一区四园”特色产业规模总量达到2000亿元。

二是坚持发展大产业。加快化工、机电、医药等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产业特色化、差别化、集聚化发展。化工产业要瞄准世界500强和央企,招引一批大化工、大企业、大项目,以增量调优总量,盘活存量,促成氯碱、油脂、煤焦油化工和电子化学品等产业链的接长接粗;机电产业重点要以智能化、微型化、系统化为发展方向,通过实施战略合资合作,加大技术改造,强化科技创新等,做大做强减变速器、电子机械及器材、船舶制造及配件、汽摩配件等产业链,构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制造基地;医药产业要突出生物化、绿色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和扩大中成药生产规模,加快生物医药、原料药的研发生产,提升产业档次,进一步构建以济川、中丹为龙头,集医药研发生产、医疗器械生产、医药物流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产业基地;农副产品加工业要走本土化发展之路,坚持“绿色化、生态化、安全化”生产,加快发展粮食、油料、畜禽产品、银杏产品等产业的深度开发,实现利润最大化效应;新兴产业要坚持走人才兴业之路。重点要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在招引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以人才和团队推进企业和产业跨越式、突破性发展。

三是坚持实施大项目。突出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紧抓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寻求全面合作的机遇,紧盯世界500强和央企,持续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一区四园”紧紧围绕“1124”和“2248”的重大项目开发目标,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各乡镇要坚决完成项目“飞地”指标以及执行政策力度。坚持把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贯穿于转型升级全过程,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快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以重大项目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四是坚持培育大企业。引导企业注重内涵发展,重点突出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切实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实施企业高位嫁接和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和行业龙头型企业;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家争做思想解放、创业创新、和谐发展、奉献社会的表率,加快企业由“低成本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型,由“规模扩张战略”向“质量提升战略”转型,由“本土性企业”向“世界性企业”转型;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的原则,积极开展资本运作,争取到2015年有3-5家企业成功上市,努力在全市形成“培育一批、上市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格局。

第三篇:县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县政协组织了统计局、商务局、工业联合会参加的工业发展情况调查小组,对我县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2005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29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9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较上年新增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53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9%,实现销售产值24430万元,同比增长23.69%,工业品销售率达96.5%,年末从业人员2355人。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合计81899.9万元,其中:国有资产60014.6万元,占全部资产的73.28%。实现利润11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实现税收2115万元,比上年增长9%,工业占gdp的比重为1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gdp的份额达到7.0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5:15.4:31.1调整到51.1:16:32.9。

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县域经济民营化战略的实施,全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一)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工业经济的领导,成立了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组建了工业发展专班,建立了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完善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奖励办法,有力的促进行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县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

(二)经济成份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从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等方面大力扶持,逐步形成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工业企业。据统计21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户,私营企业16户,港澳台资企业2户,非公有制企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136万元,同比增长45.09%。截止2005年底,全县除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朝阳电业为国有企业外,其余的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拍卖,顺利地实施了职工买断工龄,企业买断产权的以民营化为主的工业企业的结构性调整。企业由国有转向民营化,不仅破除了传统体制的束缚,更重要的是激活了民营资本,更新了职工的观念,增大了择业的灵活度,使原有的资本结构得到重组,资源得到重新开发,人员得到合理安置。应该说在“十五”期间通过县域经济民营化,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发展模式,为“十一五”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地基础。

(三)骨干企业增幅明显。在全部产值中朝阳电业、电力公司实现产值9700万元,6家规模以上煤矿企业实现产值3638万元,“两电一煤”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52.67%。原康丰公司重组为三益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后,当年实现产值1928万元,鑫鑫麻纺、利安隆化工、发夏食品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快速崛起,有力地带动了我县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增多,总量增大。到3月底止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4年的16户,实现产值19792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21户,实现产值25322万元,产值增长27.94%。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望发展到24户以上。此外,县工业发展领导小组还将佳德木业、瀑源化工、建兴石材、小河电站、江博竹制品等十一户作为重点扶持的企业,部分企业年内将达到规模以上企业要求。

(五)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05年末已初步形成了以世纪通煤矿为龙头的煤炭产业,以朝阳电业、电力公司为龙头的电力产业,以协力水泥、建兴石材为龙头的建材产业,以三益化肥、利安隆为龙头的化工产业,以仁仁硒茶、发夏食品、新龙茶业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

(六)工业项目工作真正实现了建设一批,新建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2006年全县续建的工业项目有14个,新建的工业项目18个,争取的工业项目有17个,储备的工业项目7个。一批电力建设项目为开发××县水、煤资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工业企业职工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多数企业参保意识得到增强。到2005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的80.78%,三险种(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为1708人,394人,54人。

二、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县工业企业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整体素质偏低。一是部分企业起点低,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佳。楚霸建材、楚焱纸业、三益化肥等企业主要设备年久失修,急需更新和淘汰。二是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跟不上,经营者管理水平更是急需更新。一部分企业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个别企业形式上是股份制企业,而实际上没有按照股份制企业经营方式运作,大股东在外摇控,小股东各自作主,持股人难以沟通、协调,不能形成内部合力,影响了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三是人才缺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但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报酬难与发达地区相比,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如发夏公司引进一个学生物的大

学生到该厂工作,不到一个月就不辞而别。三益化肥离城较远,条件较差,一些技术骨干相继外出到中等城市打工。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为了减少开支,管理人员一人身兼数职,结果是本职没有作好,兼职管理不到位。

(二)融资难,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银行商业化以后,在评估授信、贷款评估、手续审批、扶优扶强等方面与民营工业企业发展不十分匹配,小额贷款成本较高,银行惜贷,对民营企业偿贷能力、信誉度存在疑虑。业主想贷款贷不出,融资难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

(三)规模小、效益低,对财政的支撑能力弱。2005年我县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朝阳电站、电力公司等五家,应交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朝阳电业有限公司一家,应交税金50至100万元的民营企业4家,应交税金20万元至50万元的4家。

(四)缺乏知名品牌。目前我县工业产品在周边县市打得出、叫得响的产品不多,更没有一户上规模上档次的知名企业。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法人说不清企业基本现状,讲不明企业发展方向,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

(五)少数企业法人劳动法规意识不强。尤其是一些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不愿给员工参保,用工合同签约率低,加之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对参保没有认识,流动性大,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四、几点建议

为了促进我县工业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针对我县工业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对我县可供开发的资源要开展有重点的祥查,在积级开发,注意保护的同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加大工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有关部门要根据县委经济工作的转型,摸清现有工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状况,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引进人才计划。通过培训造就一支精通管理,善于经营,敢于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同时,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帮扶力度,有关部门对现有企业进行一次综合体验,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大劳动法规执法力度,切实增强企业对劳动用工行为的规范,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进一步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坚定不移的实施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变,统一全县各级各部门的认识,早日实现“工业兴县”、“工业富县”的奋斗目标。

(四)进一步加大工业项目的研究、谋划、申报等基础工作的力度,真正把“一名领导、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笔经费”的工作思路形成长效机制,抓出实效。切实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降低入门标准,提高优质服务,吸引优势产业进驻园区,为我县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第四篇:工业调查报告

小企业当有大作为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工业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作为工业经济主体的工业企业,对地方工业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大力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XX工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全区规模企业已经发展到了XX户,工业企业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却是XX和XX重点企业。就XX年而言,两户骨干支柱企业交纳税金约为XX元,占全区税收收入的XX(XX年受意外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将达到XX)。两户骨干支柱企业在提供税收保障等诸多方面的作用,是区内其它企业无法替代的。

那么,在现有的规模企业中,除去以上两户重点骨干企业,其他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和空间的小企业,是否应该加快发展步伐,做大做强,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大有作为呢?

纵观我区小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销售收入、职工人数等方面都相对较小,而且经济总量较小。这些小企业虽然暂时还无法发挥两户骨干企业的支柱作用,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正在不断壮大起来,对我区工业经济和地方社会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例如XX、XX等企业已经发展

成为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正逐渐走出小企业行列,发展成为我区的重点骨干企业。

虽然我区的小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受自身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小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诸如在我区的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管理相对不够严格,制度不够健全,人为因素较多,多数企业还靠着血缘、亲缘、地缘“三缘”加以维系。大部分小企业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只看眼前利益,缺少前瞻性和预见性,缺少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针对目前小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区的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小”的优势,在“小”字上下功夫,追求“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小而壮”,这样小企业就会不断做大做强,最终有所作为。

一是我区的小企业要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优势跟企业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小企业未必就没有优势。全面的实力没有大企业强,但是,产品、种类、质量、市场等某一个具体的方面有可能比大企业强或者能够与其抗衡。我区现有“XX”国家驰名商标、“XX”国家免检产品、“XX”省、市著名商标。这些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在长期的发展经营中拥有了自己固定的市场。特别是,XX有限公司生产的肥牛制品不仅销售到XX等省、市,而且产品还出口到对牛肉

制品要求极其严格的中东地区。因此,我区的企业可以通过做“精”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二是小企业要注意发展自己的特色。俗话说:“与众不同,其乐无穷”。“特色经营”也是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良好建议。因此,小企业要培养自己在经营方式、产品、服务方式、营销上的独特性。我区拥有XX等特色资源,企业应依托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产品,在新型建材、生物制品、绿色食品等具有独特优势方面做好“特”和“专”的文章。

三是我区企业应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区内这些企业在不断开发新产品、上新项目的同时,应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目前,我区的XX有限公司在稳定了现有肉鸡制品市场的基础上,正在谋划进一步的发展,积极进行“二次创业”,计划新上XXXX加工项目;XX有限公司建立了XX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了规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沼气发电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经济总量,在“壮”的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小企业要从家族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变。家族企业并非就干不好,关键在于制度。因此,企业要吸引家族之外的“打工者”,避免管理者的近亲繁殖,只有这样才可能逐步淡化家族色彩。同时,小企业一般没有大企业那样臃肿的组

织体系和官僚机构,管理上的适应性也很强,因此不能人为地忽略或丧失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

五是小企业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扶持政策。企业在自身投资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XX建设、技术改造、农业产业化以及我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贴息资金等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以此带动企业自身增加投入,从而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第五篇:关于从化市生态工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从化市生态工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优化发展环境,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市政协教育组全体成员对我市生态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现就调查情况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我市生态工业现状

(一)生态工业发展概况。近年来,为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即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以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特征的生态工业,摒弃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走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智力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使从化成为广州市发展生态工业的主要承载区域。

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五市”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工业和旅游业,突出发展以明珠工业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的“五大经济园区”,以及以摩托车、汽车及配件、医药化妆品、珠宝、电子信息、高教研发、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的“七大产业基地”,市域经济整体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具有生态环保特色的市镇两级工业集聚点10多个。

当前,工业已成为我市的主导产业,在三产中占据重要比例。我市现有工业企业1394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规模以上企业228家,工艺品、化妆品等精细化工产品和摩托车等制造业这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8.10亿元,占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68%。

(二)工业企业废物利用情况。我市对有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企业实行统一管理,要求所有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运输、贮存、处置均需由有资质的单位从事处置,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目前,已签订统一处理合同的工业企业有22家,正在洽谈落实的企业有8家。据统计,今年1-4月份,已统一处理工业废物14.71吨。同时,全市的19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均统一由广东生活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置,逐步将该行业纳入规范化管理。

(三)工业企业污染情况。

根据最新的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初步统计,我市现有工业污染源872家,其中重点企业43家,水泥9家,电镀5家,印染4家,造纸2家,制革4家,化工和制药18家,其他行业6家。2007年重点企业排放总量为:废水433.1万吨,烟尘排206.50吨,二氧化硫756.40吨,粉尘1.04吨,排放总量占全市污染物排放的90%以上,排放达标率均达到100%。

(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我市的明珠工业园区将按照生态工业园区的标准进行建设。按照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同志在2007年4月视察园区时强调:“要把明珠工业园区建成一个经济实力强、生态起示范作用的广州市乃至全省的示范性工业园区”的要求,明珠工业园在打造生态工业园中着重抓好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按照打造生态工业园的理念,在园区规划中把握五条原则:在资源开采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按照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和资源再生产的“四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重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园区废物和废旧资源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二是坚持走“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产业招商选择方面,严格环保准入条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进入园区。为此,园区重点发展以汽车及其零部件为主的机械装备工业、药品化妆品及电子信息等高能效、污染低、带动能力强的三大产业。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环保污染小、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产业关联度强、对地方贡献大的投资项目产业(如广汽日野项目)。三是通过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污水处理厂的投入使用,使园区内污水排放量达标,提高了园区的水回用率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仅可节约大量宝贵水资源,而且大大缓冲周围环境容量。

二、我市生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展循环型生态工业是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望。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建设循环型生态工业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观念陈旧落后,企业参与生态工业实践缺乏主动性。部分干部和企业对发展生态工业存有认识模糊的概念,存在三种误区:一是认为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抓生态保护就会影响工业发展速度,要发展工业必然要牺牲环境。二是认为从化工业体系尚不完善,抓生态工业为时过早,不利于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不利于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对生态工业的效益认识不足,把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看成是亏本生意。在生态工业的实践活动中,企业参与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目前我市的生态工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企业缺乏主动性。主观上,企业领导因长期受传统发展模式的思想束缚,习惯于抓各项经济指标,轻视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客观上,我市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很多企业不得不进行技术改造、转产,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而有些企业将面临停产甚至倒闭。这种情况下建“链”困难,同时有可能中断,导致以副产品为资源的企业生产不稳定。同时,因为我市尚未对使用原始原料和废物原料的产品作出价格规定,势必造成使用不同材料企业间出现不公平竞争现象。

(二)环保部门队伍建设和执法能力有待提高,污染隐患仍然存在。我市环保部门人少事多,工作面广,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执法装备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理和监测技术能力不能满足环保执法和环境管理的要求。由于我市污染治理工作历史欠帐较多,新建工业项目发展较快,结构性污染突出,全市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现污染减排任务难度大。突出的问题是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在较高的水平,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难度大。二是企业违法排污的现象仍较突出。一些企业环境意识淡薄,由于利益驱动,擅停治污设施、超标排污时有发生,增加了环境执法难度,污染问题时有发生。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生态工业相关政策、法规缺乏完整性、系统性。

按照生态工业思想,工业园区不再盲目地限制污染性项目进入园区,只要污染性项目与园区内已有的项目之间能够形成“工业链”的,都可以引入。世界发达国家均对循环经济或生态工业的建设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法规,虽然在环境保护法和其他资源法中有关节约资源(能源)、废物综合利用的原则性规定,但都不系统、不完整。就我市生态工业发展而言,一是政策法规不完善。尚未出台生态工业规划和配套政策,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还未能与发展循环型生态工业相适应。虽然在环境保护法和其他资源法中有关于节约资源(能源)、废物综合利用的原则性规定,但都不系统、不完整。二是缺乏引导支持体系。还没有严格按照发展循环型生态工业的要求制订出科学的产业布局方案和产业发展目录,在产业发展、产业配套和产业布局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生态工业体系缺乏科学构建,工业园区建设缺少景观生态规划。我市工业发展正由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向生态工业发展模式,由于缺乏生态工业发展特定的技术如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循环技术、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和网络运输技术等支持,我市生态工业还缺乏科学构建。对工业园区的建设还缺少专业的景观生态规划。人类受经济利益驱动导致的短期行为,尤其是薄弱的生态保护意识,极易造成景观生态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在各种工业园区建设中已初步体现了景观生态规划,但是在我市工业园区,景观生态规划只是一个点缀,专业含量低。对生态工业园

区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不仅可以保持园区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避免摊大饼式工业园区的出现,同时能促进工业结构的提升和合理工业布局的形成。

三、促进我市生态工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发展生态工业有利于保持我市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也是保持和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将有效改变目前我市绝大多数企业经营粗放、消耗高、浪费大、经济效益差、竞争力低的现状。同时,也有利于改变以往被动的环境管理方式,变“末端控制”被动治理污染为积极预防污染,从而实现环境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及发展与环境的“双赢”,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生态工业观念。发展生态工业,是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推进“生态从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在新形势下增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要将生态工业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法律常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真正了解生态工业的概念和实质,提高对推进和实施生态经济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使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发展生态工业的共识。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业发展工作,把生态工业理念融入经济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措施之中,引导和推动生态工业发展。形成政府推行生态经济、企业实施生态经济、广大群众支持生态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使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意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调整。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全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即南部片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部片区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战略决策,坚定不移走新型生态优先的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引导和推动工业产业升级调整,要通过重点发展汽车工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妆品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等支柱产业;重点培植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兼顾发展珠宝钻石、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塑料制品等产业,争取全市工业形成东南部、西部两大片区,早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发展,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防治工业污染。

1、认真开展一次全市性污染源调查。开展全市污染源调查是优化经济结构、科学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辖区内污染源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各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及污染治理情况;做到重点污染源心中有数,污染企业心中有数,污染物排放总量心中有数,为全市环境科学有序管理打下基础。

2、严把环保准入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严把环保准入关口,严格控制污染源头,为“不欠新帐”把好关口。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实施“三同时”保证金制度,进一步规范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推行“凭证排污”的管理机制。建立总量控制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将总量控制的要求落实到审批项目管理中,切实做到增产不增污和增产减污。对全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督查,强化项目验收,对违法建设项目和逾期未验收的企业依法查处。

3、加大执法力度,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铁的手腕严格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查处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进一步巩固电镀、漂染、化工行业专项整治成果。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石材、石粉加工企业、水泥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关闭工作。三是集中力量对各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全面清理。

4、加强排污费征收和监督性监测工作,增强企业环境自律意识。按照“依法、全面、足额”的要求,加大排污费的征收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监测检查与投放生化药种,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定期监测与不定期检测,强化对所有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管理。建立企业监督性监测档案,摸清超标排污企业的名单,并与排污收费、申报

结合起来,以收费促进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尤其是要结合市政府要求实施对水泥行业每周加密监测一次工作,加强对水泥生产企业的监测工作,同时做好环保现状的调查工作,为今年市政府关闭水泥生产企业做好准备。

5、规范固废管理,加大危废、辐射监管力度。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及辐射污染源调查与申报登记工作,摸清家底,建立数据库。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固体废物和危险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好危险废物的处置和监督监测,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防范重金属污染物对水环境的污染,消除安全隐患。

(四)突出生态工业招商引资意识,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一是以“招大引大” “招优引优”为思路,增强招商的针对性、目标性和实效性,突出产业取向和企业性质,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资源能耗低的一批优秀环保型项目,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经济总量。严格限制引入普通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以及环境污染较大、占用土地电力等资源较多而效益不高的项目。二是积极配合广州市实施“退二进三”产业布局调整,主动承接适合我市发展的优质企业项目转移。三是强化服务企业工作,不断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积极支持抓好广汽日野商用车、阿海珐电气等一批新上大项目加快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对现有发展势头较好的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五)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推动节能技术改造。为进一步落实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节能减排”讲话精神,2008年要按照已制定的《从化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方案》认真落实总量控制与削减计划,全面完成广州市下达的减排任务。要严格执行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目标责任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突出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一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严格按计划在2008年底前将我市落后的9家立窑水泥生产企业全部关闭淘汰;对年耗能源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也纳入重点节能企业管理,加大节能监督管理力度,促进我市工业向高效、低耗、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二是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积极深化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对纳入广州市百家重点节能降耗企业,积极引导和督促其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用能设备、操作技术等,使其节能降耗达标;重点推进粤海水泥厂、强盛水泥公司加快水泥粉磨站技术改造工作。三是对低耗高效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值、纳税大户及发展潜力强的成长型企业等进行重点支持,在用电和争取省市资金扶持上实行优先安排。四是加大节能、节电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

(六)健全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生态工业治理。尽快制定出台从化发展生态工业的政策性文件、发展规划方案及监督管理办法等,协调解决生态工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建立环境价格体系,逐步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用经济杠杆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加强环保部门的队伍建设,推动环保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使环保管理工作深入到最基层,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使环保管理工作及时到位。

(七)科学制定生态工业发展规划,促进生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工业基础,明确发展我市生态工业的战略目标,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点来规划,改变目前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分离的状况,优化资源配置。从生态的角度加快工业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与优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定清洁生产企业的比例要求。着力推进工业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工作,做到点面结合。点就是进行单个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试点,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设计、清洁生产,使企业内下游工序的废物返回到上游工序循环使用,形成企业内部循环。再就是园区开发,积极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充分运用工业生态规律,建设集中治污体系,实现园区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园区内部以及园区之间的废物交换体系和能量梯级利用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循环生态链,打造循环型生

态产业集团,不断推进、深化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全面推进我市生态工业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发展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难题,推动我市社会经济环境走向高效、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

(八)建立生态型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优势。生态型的特色产业集群具有类似于生物群落的特征,集群单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相互连接的网络系统,系统中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流动与储存不是孤立的简单叠加关系,而是可以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循环运行,这种循环成为产业集群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我市应重点培植有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以促进生态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一是摩托车及配件工业产业集群;二是汽车及配件工业产业集群;三是医药及化妆品产业集群;四是玩具、珠宝及工艺品工业产业集群;五是动漫产业集群;六是农产品加工工业集群。通过发展生态型的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优势,使企业群落实现比每个企业优化个体所实现的个体效益的总和还要大得多的群体效益。这样,有效率、低污染的特色工业产业集群会推动我市的工业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

下载邻水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邻水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宜兴工业陶瓷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宜兴工业陶瓷发展的调查报告参考网站:陶瓷海http:// 宜兴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中外,以悠久的陶瓷历史、灿烂的陶瓷艺术、深厚的陶瓷文化,享有“陶都”的美誉。 宜兴陶瓷是传统......

    关于X市工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xx市工业发展的调查 (2009年3月)一、发展历程 “一五”期间,xx市开始有了初级的煤炭、机械、化学、纺织和食品工业。1957年,有工业企业157户,总产值达1940万元,1962年发展到35......

    关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素有“京西第一府”的宣化,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崛起的工业城市,具有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区委、区政府唱响“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

    虎林市工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5篇模版)

    虎林市工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乡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和创优环境等措施,克服经济运行中各......

    *县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写写帮整理)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县政协组织了统计局、商务局、工业联合会参加的工业发展情况调查小组,对我县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工业发展基本情况20......

    工业旅游调查报告

    关于沈阳市工业遗产的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以沈阳市工业遗产和文化发展为背景,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以调查研究沈阳市工业遗产现状为目的,以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旅游消费人群为研......

    全省工业发展大会

    全省工业发展大会提出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 栗战书赵克志讲话 王富玉主持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

    工业发展情况总结

    xxx工业发展情况总结近年来xxx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两推六抓一加强”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xxx实际,以招商引资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