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情况

时间:2019-05-12 22:2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洪涝灾害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洪涝灾害情况》。

第一篇:洪涝灾害情况

水旱灾害情况

据统计从1949年到2003年54年,全市共发生水灾37次,其中春涝9次,夏涝18次,秋涝10次。水灾年平均成灾280万亩,其中成灾300万亩以下的有20年,成灾300至500万亩的有7年,500万亩以上的有6年。其中1991年大水,全市受灾面积745.1万亩,其中洪灾62.1万亩、涝灾683万亩,人口849万人,倒塌房屋5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4.1亿元,水毁水利工程2.37亿元(以上统计数字包括现亳州市)。2003年大水,全市成灾面积638万亩,其中绝收394万亩,受灾人口732万人,倒塌房屋1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0.4亿元,水毁水利工程1.42亿元。

从1949年到2003年54年,全市共发生旱灾58次,其中春旱10次,伏旱18次,秋旱18次,秋冬旱12次。旱灾年平均成灾300万亩,其中成灾300万亩以下的有21年,300至500万亩的有9年,500万亩以上的有9年。其中2000年大旱,全市成在518万亩,绝收13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7亿。2001年大旱,全市成在528万亩,绝收4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我市水旱灾害的主要特点:一是旱多涝少;二是突发性;三是多发性,如四季都受涝的有1956年,四季都受旱的有1963年;四是交替性,即涝旱交替,频繁发生。

第二篇:洪涝灾害原因

气候,特别是受极端降雨天气的影响

如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因遭受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轮番袭击,人员、财产损失惨重。据报道,2010年6月13日至28日,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浙江、重庆、四川、湖北、贵州等10省市因暴雨所引发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93亿元、死亡215人,分别占今年以来全国洪涝灾害总损失和死亡总数的7成和5成多。暴雨刷新了许多地区降雨量的历史记录,暴雨所到之处江河暴涨洪水泛滥成灾。多座城市出现水围城、车泡水以及交通中断、工厂关门、商店停业、学校停课、生活停水、停电等灾情。

3.2 城市防洪标准普遍偏低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开发建设也随之愀然兴起。在历经几十年的城市区域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理应有更高标准的要求和建设,可是大多数城市建设者思想意识上侧重于城市的开发建设而忽略了城市防洪规划和防洪工程建设。因此,城市防洪从规划、建设到资金的投入均显不足。据报载,目前全国有一半左右的城市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可见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其防洪排涝能力无法与快速发展、扩张的城市相适应。所以,这样的城市在灾害面前自然要吃亏。

3.3 城市地面排水规划、建设滞后

城市区域的快速扩张使城区内高楼大厦、房地产、工厂企业、商店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所占有的不透水面积和地面道路硬化面积骤然增加。而相对的城区内透水面积却随之减少,地面下渗能力便大幅减小。在同等降雨量的条件下,城区地面雨水汇集速度就加快。城市泄水排涝设施又没有相应的规划建设,遇上大暴雨、强降雨排水不畅就必然导致街道成河道、地下车库成水库,要是遇上持续强降雨街道还可行舟。

3.4 与水争道,作茧自缚

一些城市或企业在扩大发展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幌子,非法填、堵、占用或出卖城市周边上下游河道、河沟、滩塗、低洼地带和有限的极为宝贵的湿地搞房地产开发或另作它用,盲目扩大城市区域建设,与水争道。历史所形成的自然流态、自然调蓄洪区、生态环境人为破坏殆尽。人类如此作茧自縛,老天爷稍一发怒,自然灾害也就来了。

第三篇:2011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南坝中心卫生院2011洪涝灾害防疫

应急预案

为做好我镇发生重大洪涝灾害期间的卫生防病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平武县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目标任务

(一)有效控制洪涝灾害发生后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将疫情控制在低发水平。

(二)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确保受灾群众饮用水安全及应对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三)努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

二、组织领导体系及职责分工

(一)成立南坝中心卫生院洪涝灾害防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薛翔

副组长:谷德军

成 员:宋跃元、刘素芬、彭俐、兰华、王静、易芹宇、周庆

主要职责:组织领导全区卫生救灾防病工作,制定救灾防病工作预案;整合全区卫生资源,统一调配使用;做好救灾防病的宣传教育、物资储备、灾民饮水、饮食卫生安全、疫区消杀和洪涝灾害导致伤病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协调救灾防病工作中与其它部门的关系。

三、救灾防病工作的几个重点阶段及主要防控工作

第一阶段:洪水上涨或居高不下及内涝形成阶段。该阶段主要是低洼村庄水围,群众交通受阻,饮食、饮水困难,环境卫生恶劣。主要防控重点是把住“两口”(即饮食、饮水入口卫生关,厕所粪便卫生管理),严防因饮食、饮水不洁或污染造成群体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第二阶段:洪水分流水势下降和内涝区退水阶段。该阶段以水退后环境污染、坑洼积水、虫媒易于繁殖为主要特点,大面积水围退水后防控任务较重。其主要防控措施为开展消、杀、灭、服、清(消:对水退后村庄房屋、畜圈、厕所、水井及居住环境进行消毒;杀:杀灭蚊、蝇、虫;灭:灭鼠;服:服预防药;清:清理周围环境的垃圾、杂物,开展高温堆肥)工作与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

第三阶段:灾情逐渐解除,生产生活恢复阶段。该阶段主要防控洪水后环境污染、虫媒增长而带来的相关传染病发生。应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加强防蚊、蝇、鼠措施,加强食品、饮水和环境卫生监测。开展因灾情未能按常规免疫接种的免疫空白儿童进行免疫接种。

四、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要特别重视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保持疫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一)疫情报告与分析

1、应报告的疾病 霍乱、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1)鼠疫、霍乱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各灾区将疫情于当日或第二日早8点30分前上报区疾病控制中心。

(2)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炭疽、感染性腹泻实行周报告,每周三把上周疫情上报到区疾病控制中心(如上级有新的规定,按新规定执行)。

(3)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责任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城镇应于2小时,在农村应于6小时内),区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处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4)疫情报告应包括:疫情发生地点、单位、时间、发病(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疫情分析

各灾区应做好疫情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趋势。疫情分析应有时间比较,如当年各月比、各旬比、当年与去年同期比等,疫情分析还应有地区比较,如灾区与非灾区比等。此外,还应有发生原因的分析及对今后防治工作的建议。(二)疫情监测的实施

1、强化基层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区疾控中心要执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疫情的收集、整理、分析。紧急疫情应及时报告(不超过2小时),严禁隐瞒及谎报疫情,一旦发现依法处理。疫情要归口区疾控中心负责。

2、加强监测点的工作。对国家级和省级综合监测点,以及出血热、疟疾、腹泻病等各专业疾病监测点,在洪涝期间应进一步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可扩大搜索疫情范围,必要时设立临时监测点。

3、保障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畅通,专报系统要固定专人负责维护,实行24小时值班。

五、保障措施

受灾地区防病工作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抓好预防控制霍乱、伤寒、痢疾、肝炎、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鼠疫、乙型脑炎等重点传染病的流行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把各种疫情扑灭在暴发、流行之前。

1、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救灾防病特殊时期对甲类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其它重点传染病实行周报。区疾病控制中心应按时将疫情上报市疾病控制中心。在重灾区要建立并且加强疫情监测点工作,区疾病控制中心要派专业人员深入灾区基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重灾区重点人群的监测,及时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以便适时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救灾防病期间,受灾地区传染病疫情及中毒事故情况未经上级许可,不得公布。

2、重点抓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要着重做好分散式饮用水消毒,要鼓励群众喝开水,在没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用漂白粉及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饮水消毒措施要落实到每家每户。

3、做好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发生。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防止群众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误食被农药和其它化学工业品污染的食品及毒蕈。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时期,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以保障食品安全。

4、消灭蚊蝇鼠害。为保护聚集人群,应重点实施对帐篷、窝棚、临时垃圾点、厕所蚊蝇、鼠类的消毒杀灭工作和做好蚊蝇孳生地的处理。并在重灾区人群较集中的生活区域内垃圾、粪便污染严重的地区重点进行药物喷洒消毒处理。

5、认真做好非灾区的疫情控制工作。夏秋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对鼠疫、霍乱、炭疽、肝炎、伤寒、痢疾、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抓好本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控制疫情的蔓延和发展,同时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疫情监测工作,防止疫情的交叉传播。

6、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组织专人指导群众,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和尸体。对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场所要及时作好消毒和卫生处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介,做好群众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因地制宜地把简便易行的防治措施和卫生知识教给群众,提高他们的自我防病意识和防护能力。充分发挥城、乡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特别是村、街道、居委会的卫生组织及爱卫会作用,分片负责,配备一定的药品器材,开展群防群治,使各项宣传教育、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在各个环节得到落实,做到防病治病到位。盛夏灾区高温酷暑,灾民居住防护条件差,容易发生中暑,应做好防暑工作,并做好防治中暑的必备药物准备工作。

7、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应急准备,把突发疫情、灾害事故的伤亡控制在最低限度。各单位要制订相应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急救各种预案,充分做好组织协调、队伍配备训练、药械物资供应等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南坝中心卫生院 2011年5月11日

第四篇: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2013级劳动与社会保障2班 201305050205 简用培 一.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淹灾害两大类型。

所谓洪水灾害通常指气候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而泛滥。或因山洪爆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提决口、水库溃坝、道路和桥梁被毁坏、城镇和农田被淹没的现象。涝淹灾害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导致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清除,因泽生灾的现象。海洋水位突然升高,海水登录而泛滥也会造成洪涝灾害。

由于洪水灾害和涝淹灾害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常常把二者统称为洪涝灾害。

二、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流行情况。

中国发生的主要洪灾有:1950年淮河大洪灾;1954年长江大洪灾;1963年海河大洪灾;1975年河南特大暴雨洪灾;1981年四川暴雨洪灾;1983年安康城特大洪灾;1985年辽河洪灾;1988年嫩江、柳河、洞庭湖洪灾;1991年淮河流域和太湖发生大洪水,长江下游支流滁河两次发生有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1992年全国洪涝灾害较轻,但局部受灾严重;1994年长江支流湘江、赣江、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发生了三次大洪水,大凌河、滦河、海河流域的蓟运河、北运河、黄河支流北洛河、松花江支流辉发河、伊通河和饮马河、辽河干流以及支流东辽河均发生大洪水;1995年我国再次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1996年全国普遍受灾,长江中下游的湖南省受灾最严重;1998年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涝灾害。

这些洪灾不仅主要集中于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七大水系,而且灾害频度增加。自20世纪80年代起,尤其是到90年代以后,平均两年发生一次特大洪灾,呈愈演愈烈之势。其中,长江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根据史料记载,长江流域在唐代平均每20年左右发生一次水灾。宋、元代又上升为10年左右一次,20世纪上半叶则增加到每6年左右一次,而20世纪下半叶发生水灾的频率又加快了一倍,平均2~3年就有一次,有时甚至连年肆虐。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局部水灾年年都有。目前,我国已经面临着洪涝灾害频度增加、强度加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断上升的严峻现实。

三、洪涝灾害的主要灾害特点。

洪涝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包括洪水爆发瞬间所引起的直接(原生)灾害和水灾后由水灾引起的次生灾害两个阶段。

直接(原生)灾害是指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直接造成的危害,例如:破坏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毁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工厂被迫停厂等危害人民生计的危害。

次生灾害是由洪涝灾害发生后诱发产生的灾害。常见的次生灾害有污渍供应瘫痪、交通电力通信中断、生态环境恶化、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卫生设施破坏以及社会秩序混乱所造成的伤害等。

洪涝灾害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诸多的公共卫生问题,引发多种疾病并致使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的暴发和流行。

具体危害:

1.环境破坏,经济损失。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

2.水源污染。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洪水还将地面的大量泥沙冲入水中,使水体感官性状差,混浊,有悬浮物等。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他化学品未能及时搬运和处理,受淹后可导致局部水环境受到化学污染,或者个别地区储存有毒化学品的仓库被淹,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的化学污染。

3.食品污染。洪涝灾害期间,食品污染的途径和来源非常广泛,对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严重影响,常可导致较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4.媒介生物滋生。(1蚊虫滋生:灾害后期由于洪水退去后残留的积水坑洼增多,使蚊类滋生场所增加,导致蚊虫密度迅速增加,加之人们居住的环境条件恶化、人群密度大、人畜混杂,防护条件差,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加而导致蚊媒病的发生。(2蝇类滋生:在洪水地区,人群与家禽、家畜都聚居在堤上高处,粪便、垃圾不能及时清运,生活环境恶化,为蝇类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促使成蝇密度猛增,蝇与人群接触频繁,蝇媒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3)鼠类接触增多:洪涝期间由于鼠群往高地迁移,因此,导致家鼠、野鼠混 杂接触,与人接触机会也多,有可能造成鼠源性疾病暴发和流行

5.传染病流行。(1)疫源地的影响。由于洪水淹没了某些传染病的疫源地,使啮齿类动物及其他病原宿主迁移和扩大,易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出血热是受洪水影响很大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的疫源地也有直接的影响,如因防汛抢险、堵口复堤的抗洪民工与疫水接触,常暴发急性血吸虫病。(2)传播途径的影响。洪涝灾害改变生态环境,扩大了病媒昆虫孳生地,各种病媒昆虫密度增大,常导致某些传染病的流行。疟疾是常见的灾后疾病。(3)洪涝灾害导致人群迁移引起疾病。由于洪水淹没或行洪,一方面使传染源转移到非疫区,另一方面使易感人群进入疫区,这种人群的迁移极易导致疾病的流行。其他如眼结膜炎、皮肤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触,增加传播机会。(4)居住环境恶劣引起发病。洪水毁坏住房,灾民临时居住于简陋的帐篷之中,白天烈日暴晒易致中暑,夜晚易着凉感冒,年老体弱、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易患病。

四、洪涝灾害的类型。

①暴雨洪水

②融雪洪水

③冰凌洪水

④溃败洪水

⑤雨雪混合洪水

⑥冰川洪水

五、我国洪涝灾害的特征。

①洪涝灾害的季节性特征。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有暴雨出现,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均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发生。暴雨出现的时间和各流域的雨季的早晚、降水集中时段以及台风活动等密切相关。

②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从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来看,除了20世纪90年代全过各流域都发生洪涝灾害外,其他时间段内并没有出现全国同时发生洪水灾害的极端情况。1949年珠江、长江、海河同时发生灾害,其中海河流域为特大洪灾;1954年海河、淮河、长江同时发生特大洪灾;1956年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松花江流域为大洪涝灾害;1982年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同时成灾,长江流域再次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受灾的县(市)达到168个;1991年淮河流域、太湖流域特大洪涝灾害,长江、松花江流域重大洪涝灾害;1998年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钱塘江等流域同时成灾,前四个流域同为特大洪涝灾害,钱塘江流域为重大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世纪80年代以后,两条以上河流同时成灾的频率明显提高。

③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特征。就我国江河1949~1998年水灾总体情况而言,长江流域各等级水灾发生次数居首位,共计20次,占大洪涝灾害总数的20%,七大流域之外的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各15次,居第二位,其次是淮河和松花江流域,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四大流域发生大洪涝灾害的次数占总洪涝灾害次数的60%。就各流域水灾发生的时间来看,20世纪90年代是水灾最为频繁的10年,共53次,占总水灾次数的一半以上,达53%。

六、卫生系统的抗洪应急的工作机制。

①积极沟通,完善、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公共卫生工作应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水利、民政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强信息沟通,认真协商、科学预测可能发生的灾情,并做好相关的卫生应急准备。一旦发生灾情,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卫生事业的“大卫生观”作用。

②加强再去疾病监测,做好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工作。灾区卫生部门必须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工作,强化基层疫情报告制度,一岁时掌握疫情信息。

③充分准备,快递、有效地开展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基层卫生人员、各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卫生应急培训,认真做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经费保障和物资储备工作。并根据救灾防病相关预案和工作规范,全力做好灾区医疗救治和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④加强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参与做好灾区公共卫生工作。在缺医少药、卫生经费缺乏的灾区,卫生问题多,仅靠医生和药物防病治病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和卫生行为指导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

⑤科学评估、统筹规划,快速有效恢复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准确、及时、科学地评估洪涝灾情,可以提高防灾减灾体系整体科学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七、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记载,1949年前的2000多年中,我国发生过1600多次一泻千里的大水灾。几乎年年有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由于我国是一个洪涝灾难频发国家这一现实,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切实加强对全体国民进行灾难知识教育,提高对防灾减灾抗灾重要性的熟悉,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抗灾工作,时刻树立防灾减灾抗灾意识,积极投入到防灾减灾抗灾具体工作实践中。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繁,因此,我们必须强化防灾减灾抗灾意识,做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

②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体系,落实防汛责任。在抵御各种自然灾难过程中,也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好动员和组织工作,保证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有序开展。“面对严重的防汛防洪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部署,科学调度,密切配合,真正把各项防汛抗洪措施落到实处。”“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难,有关地区和部门全力以赴,组织群众抗灾救灾,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根据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调整充实指挥部成员单位,增强防抗灾害的协作部门,并将防汛责任落实到地方、到单位、到个人,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级防汛指挥部依照法律法规赋予的指挥责任,统一组织领导辖区内的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把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为应急管理在紧要时刻发挥作用奠定坚实基础。当灾害到来时,各级政府按照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按照责任逐级下派专家组或工作组,深入到乡镇、村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防御工作。防汛指挥部对防灾抗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对有关部门和下一级防汛指挥部下达指令,监督指令执行情况,使灾前防御、灾时避险、灾后救助等阶段性重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在指挥决策过程中,应科学指挥决策,优先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应急措施,确保有序有效。

③搞好水利基本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近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更多地在规划洪水使其驯服上下功夫,江河防洪以加高加固堤防为主,在加固加高堤围工程上还要继续加强,必须把江、河道清淤疏浚也同样重视起来。大江大河堤围近年来年年加高,但许多江河基本上被泥沙淤积抬高河床抵消了。只有两条措施一起搞,河道行洪能力才能增大。因此,在防洪涝害工作中应当采取蓄泄统筹,标本兼治相结合,治水与治山相结合,工程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合理规划,综合治理,将下降的水量进行合理再分配,减少洪涝灾害损失。要把绿化造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作为防御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来抓。首先要重视生态环境,加强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江河量。对此,应在江河流域封山育林、限制采伐、涵养水源、治洪先要堵住水土流失这个洪灾之源。在山区做好水土保持,这是根治河流水患的重要环节,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种牧草、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这样,山区做好水土保持,上游建库、中下游筑堤,洼地开沟,就能调节蓄水,有蓄有排,既收到防洪,又能防旱的效果。第二,扭转重库轻堤,重建轻管的倾向。增加防洪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尽快扭转江河防洪能力普遍偏低的的被动局面。修筑江海堤围,做好防治屏障,并建立排灌两用抽水机站。第三,疏通河道,还地于水,提高防洪行洪能力。消除堤坝内人为障碍物,严禁和限制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坚持退耕还湖,加快江河的水电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发挥工程防洪调蓄的作用。第四,增强水患意识,提高大江大河防洪除涝能力。在江河的上游和各河流汇集的地方兴修水库,拦蓄洪水,调节河流夏涝冬枯的变化。

④利用科学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和警报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防御灾害过程中,气象、水文等部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及时对洪涝灾害等进行监测预报,适时发出预警信息。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联动,在全面预报暴雨、台风,洪涝趋势的基础上,利用覆盖全省的多普勒雷达系统,对低空云团进行实时监测,进一步开展小范围的灾害性天气精确预报,并逐步延伸到对乡一级的监测预报。迅速发布预警信息和扩大信息覆盖面是应急工作的重要环节。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政府网站等传媒,发布预警信号,插播洪水消息,向社会公众传播预警信息;二是政府组织电信营运商向手机用户发布防灾公益短信息,提醒群众注意防范;三是在紧急时刻,城镇拉响警报器,偏远乡村采取敲锣、鸣炮等事先约定的办法,传播预警信息和转移信号。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往来日益频繁,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这个国际背景,而且很多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必须加强合作,采取联合行动。经济关系、贸易交流、减灾救灾等诸多方面,都是全球性问题,是相互依存的,无一不需要开展合作,需要有共同遵守的规范。2005年7月5日,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和深化在文化、救灾、教育、旅游、新闻等领域的合作。”2006年4月19日,在美国友好团举行的晚宴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中方也愿同美方加强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赈灾减灾等领域的磋商和协调。”同时,对一些发达国家防灾减灾抗灾工作中的经验应学习和借鉴,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能力。

八、洪涝灾害发生各阶段的卫生应急任务及要求。

洪涝灾害前:

①加强防范意识,完善救灾防病应急物资储备。

②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写作,实现资源共享,及时沟通信息,密切关注灾情动态。

③相关卫生单位要掌握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地质灾害点和生活饮用水的本底资料。

④地处低洼地带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灾情预测,主动、高效应对。

⑤组建应急队伍,强化医护人员培训。

⑥实现对重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洪涝灾害期:

①开展紧急救治,确保灾民生命安全。

②开通急救绿色通道,确保高效救治工作。

③落实救灾防病信息报告工作。

洪涝灾害后:

①设立监测点负责传染病监测,疫情报告。

②医疗救济以及疫情控制:1)合理组织,控制疫情。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3)追踪调查以及规定控制区域。

③做好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加强环境卫生。

④做好灾区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洪涝灾害平息阶段:

①认真贯彻执行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②利用一切可以李永东宣传媒介,对群众进行卫生防病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并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及消毒以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保证居民健康。

③定期开展消、杀、灭和除“四害”工作,搞好坏境卫生,从根本上上消除发生各种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隐患。

④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作用,实行分片责任,群防群治。

⑤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组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应急医疗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定期进行救灾防病技术培训,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医疗急救方法。

第五篇:洪涝灾害的定义

洪涝灾害的定义

当洪水、涝渍威胁到人类安全,影响到社会经济活动并造成损失时,通常就说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异常现象,一般包括洪灾和涝渍灾,目前中外文献还没有严格的“洪灾”和“涝渍灾”定义,一般把气象学上所说的年(或一定时段)降雨量超过多年同期平均值的现象称之为涝。

洪灾一般是指河流上游的降雨量或降雨强度过大、急骤融冰化雪或水库垮坝等导致的河流突然水位上涨和径流量增大,超过河道正常行水能力,在短时间内排泄不畅,或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流暴涨漫溢或堤防溃决,形成洪水泛滥造成的灾害。洪水可以破坏各种基础设施,淹死伤人畜,对农业和工业生产会造成毁灭性破坏,破坏性强。防洪对策措施主要依靠防洪工程措施(包括水库、堤防和蓄滞洪区等)。

涝灾一般是指本地降雨过多,或受沥水、上游洪水的侵袭,河道排水能力降低、排水动力不足或受大江大河洪水、海潮顶托,不能及时向外排泄,造成地表积水而形成的灾害,多表现为地面受淹,农作物歉收。涝灾一般只影响农作物,造成农作物的减产。治涝对策措施主要通过开挖沟渠并动用动力设备排除地面积水。

渍灾主要是指当地地表积水排出后,因地下水位过高,造成土壤含水量过多,土壤长时间空气不畅而形成的灾害,多表现为地下水位过高,土壤水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导致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不利于作物生长,使农作物减收。实际上涝灾和渍灾在大多数地区是相互共存的,如水网圩区、沼泽地带、平原洼地等既易涝又易渍。山区谷地以渍为主,平原坡地则易涝,因此不易把它们截然分清,一般把易涝易渍形成的灾害统称涝渍灾害。

洪涝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在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灾害称原生灾害,即直接灾害,洪涝直接灾害主要是由于洪水直接冲击破坏,淹没所造成的危害。如人口伤亡、土地淹没、房屋冲毁、堤防溃决、水库垮塌;交通、电讯、供水、供电、供油(气)中断;工矿企业、商业、学校、卫生、行政、事业单位停课停工停业以及农林牧副渔减产减收等等。

次生灾害是指在某一原发性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直接作用下,连锁反应所引发的间接灾害。如暴雨、台风引起的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风暴潮等间接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对灾害本身有放大作用,它使灾害不断扩大延续,如一场大洪灾来临,首先是低洼地区被淹,建筑物浸没、倒塌,然后是交通、通讯中断,接着是疾病流行、生态环境的恶化,而灾后生活生产资料的短缺常常造成大量人口的流徙,增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甚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下载洪涝灾害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洪涝灾害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1 为确保我市在遭受可能发生的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时,能够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救灾应急工作,提高应对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最大限度......

    市洪涝灾害情况汇报

    市洪涝灾害情况汇报.6月11日到17日,我市遭遇了两轮强降雨过程,造成较严重洪涝灾害,给我市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经进一步核实,现将截止6月18日我市受灾救灾的有关情况报告......

    洪涝灾害地区慰问信

    洪涝灾害地区慰问信 洪涝灾害地区慰问信篇一:全区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你们辛苦了!7月16日以来,受三江流域上游地区连续普......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洪涝灾害应急预案1 一、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提高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有序、高效、科学应对洪涝灾害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确保公众的生命......

    洪涝灾害卫生应急预案[本站推荐]

    洪涝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范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往往需要预先编制好应急预案。那么应当如何编制应急预案呢......

    **小学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茂铎小学洪涝灾害应急预案为加强我校校园安全,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按照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和工作讲究落实,措施得力具体,处理及时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1、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支流特点、湖泊的多少)江河的流量季节变化、植被分布。(气候、地形、水系、植被) 2、危害: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