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以“两基”攻坚战为契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使全县普及九年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突破。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基本概况
上思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县,辖6乡2镇,全县21.59万人。全县现有中小学校71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县直小学3所,民办学校2所,中心小学6所,村级小学47所,教学点291个。
二、“普九”攻坚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全县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在实施“普九”攻坚以前,我县小学阶段入学率仅为97.07%,初中阶段入学率仅为90.46%,小学辍学为1.80%,初中辍学率高达9.20%。经过三年的努力,(即2005—2006学年度)我县小学阶段入学率达99.72%,提升2.65个百分点,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6.66%,提升6.2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仅为0.13%,下降1.67个百分点,初中辍学率为2.34%,下降了6.86个百分点。
(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我县现有小学专任教师1341人,其中大专毕业以上571人,中师(含中专)毕业 744人,高中文化22人,高中学历以下的教师取得[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专业合格证1人,合格人数1338人,合格率99.78%;全县初中专任教师581人,大专以上学历556人,大专以下学历取得专业合格证9人,合格人数565人,合格率97.25%。中小学校长131人,培训率100%,合格率100%。
(三)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校舍面积不断扩大。2002—2004年,我县共投入教育建设经费1026万元,新建教学楼129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1460平方米、学生饭堂1800平方米、厕所15 座、球场17个;2005年新建或续建项目55个,其中教学楼8 栋,学生宿舍楼13 栋,学生食堂17栋,学生厕所10座,篮球场7个,学校大门3个,教学点改造219个,使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由2003年的3.3平方米提升到5.47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由2003年的5.15平方米上升到6.2平方米。
2、教学设备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今年我县投入540万元,大批量添置和装备各种教学设备、仪器和图书。我县已有13所中小学装备了14个计算机教室,拥有电脑600多台,有4所学校装备了5个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示范学校装备模式一达到17所,模式二1所。小学拥有图书总数28.18万册,小学生均图书11.6册,初中拥有图书总数18.26万册,初中生均图书20册;全县各初中、中心小学的理科教学仪器、电教设备、体育器材、音乐器材、美术器材等品种配齐率均达到90%以上,卫生设备和劳技设施品种配齐率也有大幅度地提高。
(四)“控辍保学”工作成果喜人
据统计,2004年秋季学期,我县共有适龄儿童少年未入学和辍学多达1574人,其中初中未入学或辍学1401人,小学生173人。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2005年春季学期,我县共动员858名辍学的中小学生返校上课;2005年秋季学期,我县又动员421名中小学辍学学生返校上课,使初中辍学率从2003-2004学年度的9.20%降至2005-2006学年度的2.34%。
三、主要做法、措施和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当前我县农村教育工作中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实现和巩固好“普九”工作成果,是提高我县民族素质和科教、兴县、富民的有力保证。近几年,我县非常重视“普九”攻坚工作,县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学校、教学点开展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有关工作,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制定了《上思县2004—2007年“两基”实施规划》。成立了上思县“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县长担任组长,分管意识形态的副书记、分管文教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科局、财政局、发改局、建设局等部门的主要责任人担任,同时成立了三个指挥部(初中和中心校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村小学教学点改造工程指挥部、乡镇相应成立学校建设指挥部)、三个工作小组(学校布局规划小组、资金筹措和管理小组)和一个办公室(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相应成立“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挂帅。此外,我县根据“普九”攻坚的进展需要,又成立了“防辍控辍”工作领导小组、“防辍控辍”攻坚督查组以及“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这三个小组都设立有办公室,全面加强了对“普九”攻坚工作的领导和督查,保证“普九”攻坚的顺利进行。
(二)广泛宣传发动,全员参与“普九”
一是专门召开三次全县“普九”动员会,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开辟“普九”攻坚宣传阵地,为“普九”攻坚创造广阔的宣传天地。我们主要是通过板报、拉横幅、贴标语、发放宣传传单、文艺下乡以及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普九”攻坚,使“普九”攻坚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总共开辟电视节目专栏3
第二篇: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以“两基”攻坚战为契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使全县普及九年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突破。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基本概况
上思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县,辖6乡2镇,全县21.59万人。全县现有中小学校71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
业技术学校1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县直小学3所,民办学校2所,中心小学6所,村级小学47所,教学点291个。
二、“普九”攻坚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全县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在实施“普九”攻坚以前,我县小学阶段入学率仅为97.07,初中阶段入学率仅为90.46,小学辍学为1.80,初中辍学率高达9.20。经过三年的努力,(即2005—2006学)我县小学阶段入学率达99.72,提升2.65个百分点,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6.66,提升6.2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仅为0.13,下降1.67个百分点,初中辍学率为2.34,下降了6.86个百分点。
(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我县现有小学专任教师1341人,其中大专毕业以上571人,中师(含中专)毕业744人,高中文化22人,高中学历以下的教师取得专业合格证1人,合格人数1338人,合格率99.78;全县初中专任教师581人,大专以上学历556人,大专以下学历取得专业合格证9人,合格人数565人,合格率97.25。中小学校长131人,培训率100%,合格率100%。
(三)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校舍面积不断扩大。2002—2004年,我县共投入教育建设经费1026万元,新建教学楼129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1460平方米、学生饭堂1800平方米、厕所15座、球场17个;2005年新建或续建项目55个,其中教学楼8栋,学生宿舍楼13栋,学生食堂17栋,学生厕所10座,篮球场7个,学校大门3个,教学点改造219个,使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由2003年的3.3平方米提升到5.47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由2003年的5.15平方米上升到6.2平方米。
2、教学设备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今年我县投入540万元,大批量添置和装备各种教学设备、仪器和图书。我县已有13所中小学装备了14个计算机教室,拥有电脑600多台,有4所学校装备了5个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示范学校装备模式一达到17所,模式二1所。小学拥有图书总数28.18万册,小学生均图书11.6册,初中拥有图书总数18.26万册,初中生均图书20册;全县各初中、中心小学的理科教学仪器、电教设备、体育器材、音乐器材、美术器材等品种配齐率均达到90以上,卫生设备和劳技设施品种配齐率也有大幅度地提高。
(四)“控辍保学”工作成果喜人
据统计,2004年秋季学期,我县共有适龄儿童少年未入学和辍学多达1574人,其中初中未入学或辍学1401人,小学生173人。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2005年春季学期,我县共动员858名辍学的中小学生返校上课;2005年秋季学期,我县又动员421名中小学辍学学生返校上课,使初中辍学率从2003-2004学的9.20降至2005-2006学的2.34。
三、主要做法、措施和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当前我县农村教育工作中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实现和巩固好“普九”工作成果,是提高我县民族素质和科教、兴县、富民的有力保证。近几年,我县非常重视“普九”攻坚工作,县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学校、教学点开展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有关工作,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制定了《上思县2004—2007年“两基”实施规划》。成立了上思县“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县长担任组长,分管意识形态的副书记、分管文教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科局、财政局、发改局、建设局等部门的主要责任人担任,同时成立了三个指挥部(初中和中心校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村小学教学点改造工程指挥部、乡镇相应成立学校建设指挥部)、三个工作小组(学校布局规划小组、资金筹措和管理小组)和一个办公室(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相应成立“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挂帅。此外,我县根据“普九”攻坚的进展需要,又成立了“防辍控辍”工作领导小组、“防辍控辍”攻坚督查组以及“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这三个小组都设立有办公室,全面加强了对“普九”攻坚工作的领导和督查,保证“普九”攻坚的顺利进行。
(二)广泛宣传发动,全员参与“普九”
一是专门召开三次全县“普九”动员会,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开辟“普九”攻坚宣传阵地,为“普九”攻坚
创造广阔的宣传天地。我们主要是通过板报、拉横幅、贴标语、发放宣传传单、文艺下乡以及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普九”攻坚,使“普九”攻坚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总共开辟电视节目专栏300多次,开设宣传专栏1000多版,出版了“普九”专题书籍《希望》一套。张贴有关“普九”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标语3516条,刷写固定宣传标语400多
条,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3万多件,下乡文艺演出21场,全县干部、师生共出动动员辍学学生回校达3281多人次。全县“普九”工作人人有责,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全面部署工作,层层分解任务。我县根据自治区“两基”攻坚的总体规划,出台了《上思县2004—2007年“两基”实施规划》以及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普九”攻坚的具体工作目标、任务、职责、工作方法和要求。各乡镇也结合实际,制定了“普九”迎检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日程表。我们在工作中把“普九”攻坚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和具体人员身上,强化责任,明确职责。县委书记、县长亲自负责“普九”攻坚工作,我主要抓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工作,县人大***副主任抓校容校貌整治和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县政府***副县长抓防辍控辍和资料建档工作,县委常委、宣传部苏若仲部长抓“普九”宣传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今年6月份县委、县政府启动了“普九”攻坚百日大会战,县四家班子领导挂点实行分片包干,全县所有机关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分别派员进驻学校蹲点开展帮扶活动,有力地配合了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普九”工作。同时建立完善了“普九”攻坚定期汇报制度、工作例会制度、“普九”攻坚联系制度等,有力地推动“普九”攻坚进程,确保“普九”达标工作有序进行。此外,我县各职能部门也主动服务于“两基”攻坚,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共同为“两基”工作保驾护航,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
(四)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1、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保证“普九”所需经费。县财政继续落实“三个增长”,并在去年拨出85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县财政继续预算1380万元作为“两基”攻坚专项经费。明年才付款的约260万元的教育装备现已提前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
2、各部门、企业和个人慷慨解囊。上上糖公司、昌菱糖厂、那板电厂、平福水电站等企业为全县的“普九”捐款62万元,全县干部、教职工捐款121万元,市“支教”后援单位、县帮扶单位分别为各个学校捐资、捐资达120万元;人民群众累计为学校捐资达130万元,其中叫安乡村民黄灿为教学点建设捐款5000元。参与工程建设的工头愿意垫资修建各个中小学校的围墙,金额累计达40多万元。
3、合理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保障实施义务教育所需资金。2004年我县获中央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1039万元,用于教育的资金为974万元,占94,其中用于“普九”攻坚的经费开支达696万元。2005教育经费列入预算1000万元。
4、利用国债项目、“西部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义教工程”、“世行贷款”等项目资金2170.93万元,新建校舍面积39332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五)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几年来,我县加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力度,在全县各中小学范围内推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常规管理的暂行规定》和防城港市《学校管理及校长工作达标评估暂行办法》,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在评估验收工作中,强调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注重过程性实施情况的检查,指导整改,强调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第二,对评估验收的合格学校、达标学校实行动态管理,跟踪督查,督促其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和办学质量;第三,抓好学校的常规管理。第四,总结、宣传学校的“亮点”,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学校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和教育质量。
(六)措施落实到位,“普九”成效显著
1、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近年来,我县财政投入300万元,社会各界捐资、群众献工献料(折款)130万元,对非砖混结构的218个教学点推倒重建。二是改造村级小学的危房。2005年县财政投入800万元,对严重危房、校舍不足的村级小学和初级中学的校舍进行改造和新建。三是利用“西部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世界银行/英国政府赠款、国家义教工程等工程项目,消除学校危房面积达30000多平方米。
2、规范建设项目的管理。一是抓好规划管理,把中小学危房改造与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在制定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时,周密测算,科学规划建设,对不在学校布局规划内的危房坚决予以拆除。二是强化对改造项目资金的管理。对于危房改造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我县实行设立专户,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并按工程进度拨款。三是加强对危房改造项目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和项目业主责任制,认真落实工程管理,各职能部门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3、加强建设项目进展的督促和检查。为确保全县中小学危改工程进度,每一季度县中小学危房改造领导小组都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县人大、县政协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深入各乡镇和部分学校进行调研和检查督促,全面了解危改资金筹措、工程进展及危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跟踪督查危改工程进展情况,并将检查情况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确保了全县中小学危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4、突破“普九”难点,狠抓控辍保学。我县建立了中小学校学生流动报告制度和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制,使控辍保学工作正常化、制度化。今年3月份,我县还组织召开了全县“两基”攻坚再动员大会,县政府同教科局、各乡镇政府签订“防辍控辍”工作责任状,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同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大张旗地鼓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依法动员流失生入学,控辍保学的宣传教育活动。县直机关人员按挂钩分工,下乡配合乡镇政府和学校抓辍学学生返校动员工作,实行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工作“五日一报,十日一通报”制度。通过努力,我县“控辍保学”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
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校实现了“一无两有”(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实现了校舍、桌凳、大门、围墙、操场、厕所“六配套”;绝大多数的学校布局合理,校貌干净整洁,布置得体,校园平整,校道分明,各功能室齐全,门窗完好,有校道、运动场、升旗台,文化长廊等,全县各中小学校正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我县在实施“普九”攻坚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我县的“两基”工作距离达标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控辍保学”工作任务仍然艰巨。
2、“普九”攻坚经费缺口大。
3、小学布局调整难度大。
4、学校的常规管理有待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功能室和体育运动场还不够齐全。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装备还适应不了课改需要等等。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基”攻坚实施规划(2004—2007年)》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完善长效的投入机制,继续加大投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切实加强对“普九”巩固提高工作的领导,突出重点,建立“防辍保学”的长效机制,尽快消除中小学校危房,建立健全乡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举全县之力抓好“普九”攻坚工作,确保全县“普九”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
第三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自查报告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自查报告
白泡子乡中小学,座落于兴凯湖畔、蜂密山南麓,依山傍水,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全乡人口总数1.64万人,行政村数为9个,10所小学,1所“五四”制综合中学,现有教职工172人,其中小学教职工为106人,中学66人,在校学生总数2090人,其中小学生为1302人,中学788人。
几年来,我们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针,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始终坚持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又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新型的劳动者。多次荣获密山市先进集体,先进集体标兵,鸡西市“两全”学校,鸡西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学校。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小学:(1)、适龄儿童人口总数,99-2000学1288人,2000-2001学1328人,2001-2002学1262人,入学率为100%,辍学率0%,99-2000学毕业人数255人,2000-2001学毕业人数为291人,2001-2002学为289人,合格率均为100%。
2、初中:(1)、适龄少年,99-2000学988人,入学人数977人,入学率为98.9%;2000-2001学981人,入学人数972人,入学率为99%;2001-2002学796人,入学人数为792人,入学率为99.5%。
(2)、99-2000学,年初初中在校学生数915人,辍学10人,辍学率为1.1%;2000-2001学,年初初中在校学生数1006人,辍学11人,辍学率1.1%;2001-2002学,年初初中在校学生数为788人,辍学9人,辍学率为1.1%。
(3)、15周岁人口,2001-2002学289人,完成初等教育289人,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2001-2002学172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169人,完成率98.3%。
(4)、99-2000学初中毕业生154人,实际毕业154人,毕业率为100%;2000-2001学初中毕业生259人,实际毕业259人,毕业率为100%;2001-2002学初中毕业生179人,实际毕业为179人,毕业率为100%。
(二)、师资队伍(1)、小学:有教职工106人,专任教师89人,学历达标89人,学历达标为100%。
(2)、初中:有教职工66人,专任教师58人,学历达标为52人,取得专业合格证2人,学历达标率为93%。
(3)、中小学当年新补充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校长接受岗位培训的比例为100%。
(三)、教育经费
1、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数,99年158万元,2000年162万元,2001年164万元,99年比98年增长14%,2000年比99年增长14%,2001年比2000年增长12%。
2、财政经常性收入,99年143万元,2000年152万元,99年比98年增长13%,2000年比99年增长13%。
3、教育总支出中财政拨款所占比例,99年占59%,2000年占59%,2001年占59%。
4、教职工年平均工资99年9,244元,2000年9,422元,2001年9,836元,年工资总额,99年159万元,2000年163万元,2001年165万元。
5、年生均教育事业费数,小学,99年1,182元,2000年1,210元,2001年1,220元;年生均公用经费,99年82元,2000年84元,2001年123元。
6、教育事业费中支出公用经费数,99年98万元,2000年102万元,2001年106万元。
7、公用经费占当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例,99年38.3%,2000年39%,2001年39%。
8、农村教育附加,99-2000年实征194.7万元,实征194.7万元,用于校舍36万元,用于教师工资补贴39.75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90万元,用于其它28.29万元。
(四)、办学条件(1)、中小学校舍面积为107985平方米,小学生均4.75平方米,中学生均5.0平方米。
(2)、图书共32100册,小学生均16册,中学生均20册,教学仪器、理化生实验、试验实习劳动基地、音体美教学设备配齐率分别达到100%。百分之九十学校现已上了土暖气。
二、抓好控辍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而控辍工作是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市教育局、乡政府指导下,经过全乡各级领导、全体教师的艰苦工作,辍学率控制在1.1%,具体做法如下: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执法意识
认真学习宣传“五法一纲一条例”提高全乡广大干部、教师、家长、学生依法普九观念,严格履行法律规定普九的义务和责任。根据密山市教育局规定每年三、九月份定为“普九控辍活动月”,在三月份把好控辍关,九月份把好入学关,以此活动月为契机,召开大会,利用广播、板报及家长座谈会,宣传“教育法”,普九工作重要意义,千方百计控制学生辍学,避免普九工作出现“反弹”现象。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知道,营造了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抓好控辍舆论氛围,增强了公民法制意识,提高了以法治校,以法控辍的自觉性。
2、强化政府行为,职责分明,齐抓共管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由其抓好控辍工作,是全乡各级组织,全乡人民的大事,依靠党委政府行为及司法的配合是十分关键的,党委政府把普九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天天抓,会会讲。制定了《目标责任制》、《奖惩制度》、《控制流失生若干规定》,明确了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家长签定了控辍合同书,制定了“双线”责任制,乡长包乡,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家长,家长包学生;校长包学校,教师包学生,对未完成任务者,实行一票否决,不准评优、晋级。从乡长到乡领导,从校长到教师,不辞辛苦,顶风冒雪,深入村组,做流失生返校工作。司法人员攻难点,拨钉子户,收到明显效果。
3、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改善办学条件是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控辍的基本保证,几年来,当地政府筹措资金8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中小学学校基本上安上暖气,解决冬季取暖,乡中学、乡中心小学增添微机设备,满足乡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正常开课,乡中学扩建120平方米的水房,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维修了食堂、宿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千方百计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
4、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是学校轴心工作,教学质量高与低直接影响学校办学信誉,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就有了活力,有了凝聚力,就象磁铁一样将学生牢牢的吸引住。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抓常规、抓改革,促教学质量提高。在常规方面,重点抓教、学、导三个方面科学管理,在改革上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突破口,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倾向,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信息的能力,注重特长生的培养,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通过活动课,选修课,组建了学校乐队、文艺演出队、艺术绘画小组、体育运动队、蓝球队,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长,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了一批对口升学的学生,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家长的满意。
5、开展“微笑工程”,捐资助学
我们针对特困生,开展“微笑助学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市乡领导重点包扶一部分,乡民政包扶一部分,乡派出所全体干警从九八年开始至今每人每月拿出10元,包扶一部分,“东北人”饭店总经理包扶10名学生。学校发挥助学金作用,对有困难的学生每学期发放一次,采取免杂费方式,我们千方百计的做到不能因为家庭困难而让学生失去求学的机会。
三、抓好减负工作,促进普九控辍巩固与提高
2000年1月3日,国家教育部召开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省教委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密山市教育局又制定了《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暂行规定》,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委、教育局减负工作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我校减负工作。
1、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讨论“全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紧急通知》,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小学过重负担影响着普及九年义务的实施,危害着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全校师生形成共识,自觉把减负工作摆上日程,齐抓共管,狠抓落实。
2、加大整改力度,对于“查摆”出来的问题要立杆见影,认真落实解决,定期检查,跟踪问效,对于造成后果的有关责任者要进行严肃处理。
3、规范学生用书。学生用书必须认真执行密山教育局文件,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乱订学习资料,以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保证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7个小时,作业量不超过1.5小时,保证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严禁乱办班、乱补课、乱罚款,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学生。
4、搞清“减负”与“提质”的关系。“减负”只能是减轻学生过重的经济负担、作业负担、心理负担,不能减教育质量,不能减培养学生的责任。减负的目的在于提质。注意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以素质教育为轴心,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品德高尚、文化达标、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也是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关键。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密山市教育局制定的《教师双十规定》为主要内容,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大检查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将师德师风的具体内容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使全体教师真正成为学高为师、行为世范、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教书育人、师表天下的群体。
白泡子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自 查 报 告
白泡子乡中小学 二00二年九月二十日
第四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资 料 名 称 :木垒县哈族中学住校安全责任书
一级指标名称 :A5管 理 与 质 量三级指标名称 :C41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单位 名 称 :木 垒 县 哈 族 中 学填 表 时间 :2011年9月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资料册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昌吉州木垒县资料册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资 料 名 称学校领导听课,教师上课,评课记录,优秀教案集论文集一级指标名称A5管理与质量三级指标名称C48 课堂教学改革单 位 名 称木垒县哈族中学填 表 时 间2009年9月
第五篇: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双高水平”评估标准
一、普及程度
1.入学率:
a.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b.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以上;
c.以流入地为主,适龄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2.辍学率:
a.小学在校生无辍学;
b.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在1%以下;
c.残疾儿童在校生年辍学率在2%以下。
3.完成率: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
二、师资水平
4.学历提高比例:
a.除部分有突出办学业绩的校长外,中小学校长均应有本科以上学历;b.专任教师,小学80%以上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初中70%以上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5.教学能力:
a.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后,专任教师胜任率达到85%以上;b.所有专任教师均取得计算机省级一级合格证书,并能经常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
6.师德水平:
a.教职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b.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c.师生关系民主、和谐,95%以上的学生对师生表示满意。
7.队伍建设:
a.实行校长任期制,试行校长职级制;
b.建立区域内校长、教师定期流动制;
c.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职工聘用制度,创设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教师管理机制;
d.生师比合理,小学、初中分别控制在16:
1、14:1左右;
e.建立起完善的“以校为本,四位一体,课题牵动,分科推进,案例为主”的校本培训制度;
第 1 页
f.50%以上的教师拥有研究专题,教师队伍主动探索的风气已经形成。
三、办学条件
8.教育设施:
a.保证中小学生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场地,小学、初中每校分别拥有300米跑道和400米跑道的运动场,建有室内球类运动馆、游泳馆;
b.生均占地面积,农村学校为26平方米,城镇学校为21平方米;
c.校舍楼房化,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10平方米以上;
d.学校有足够的教室和专用教室,教室的课桌椅尽可能调换成可调节的;e.常规教学仪器配备和图书馆建设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并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图书馆能与局域网联通,获取网上图书资料,并建有电子阅览室;
f.小学、初中均实现小班化教学,小学每班控制在30人以内,初中每班控制在40人以内。
g.学校取暖、用餐、饮水、洗浴、如厕等设施,能够对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9.现代化教育条件:
a.“校校通”接通率,小学为60%以上,初中为90%以上;
b.多媒体教学用教室占班级总数的比例,小学为15%以上,初中为25%以上;
c.微机配备到位,生机比,小学、初中分别达到10:1;
d.学校至少配置一个微机备课室;
e.建有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存量为5000G;
f.实现学籍电子化管理,学籍电子化覆盖率达到100%。
10.学生综合实践场所:
a.区域内的少年宫归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
b.县(市)区内拥有一处以上多功能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或中心;
c.区域内已开发出一批学生学工、学农、学军、学科技的场所和中小学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11.学校建设:
a.小学、初中分布相对集中,学校布局合理,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
b.3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应建有1所以上特殊教育学校,并达到《辽宁省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标准》的要求;
c.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达到国家级建设标准要求。
d.区域内80%以上的中小学启动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
四、教育经费
1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2000美元以上。
13.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a.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4%以上;
b.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14.生均教育经费:
a.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初中分别达到1000元和1500元以上,并保持逐年增长;
b.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初中分别在省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基础上逐年增长。
15.教师工资:
a.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政府公务员工资,设立教师工资专户,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b.特殊学校的教师应享有不少于工资30%的特殊津贴。
16.家庭困难学生资助:
政府设立义务教育助学金,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义务教育。
17.捐资助学:
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五、教育质量
18.落实新课程:
a.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扎实地落实新课程计划,开全开足规定课程;
b.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面普及外语教育,至少有一个学科实施双语教学;c.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d.开设心理辅导讲座或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
e.探究性学习课程得到有效落实;
f.校本课程得到有效开发,并成为浓重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
19.教学方式转变:
a.小组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开始初步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b.积极进行现代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尝试;
c.做好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实施发展性评价;
d.教师备课时注重备学生,坚持撰写课后“教学反思”。
20.德育实效性:
a.德育目标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德育活动系列化,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明显的实效性;
b.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突出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学校有良好的校风校纪,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100%,小学生年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0.3以下,初中生年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0.6以下。
21.学生学业水平:
a.初中毕业生基本上能够用外语进行日常会话;
b.能够运用网络进行学习;
c.毕业班学生成绩合格按时毕业率,小学、初中均达到100%;
d.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达到95%以上。
22.学生身体素质:
a.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
b.明确“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小学、初中均不低于95%,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视力不良率得到有效控制;
c.初中以上学生都能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d.“六病”防治率达到80%以上。
e.开展课外和校外文体活动、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85%的学生有较为明显的个人兴趣爱好。
六、教育管理
23.政府行为:
a.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市)区、乡镇、村职责明确,实现教师工资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教师队伍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
b.县区人民政府把办好义务教育视为政府的主要责任,并把义务教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计划中;
c.健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领导、管理义务教育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及义务教育工作向人代会汇报制度;
d.积极探索并有效执行区域内义务教育免费配套制度,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政府办义务教育的努力基本满意。
24.社会参与:
a.社区教育网络健全,建立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专家、家长组成的教材管理委员会;
b.以社区为依托完善家长委员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职责明确,教育措施落实。
25.社会服务:
a.依据当地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学校教育资源公休日、节假日向社区开放与服务的途径和办法;
b.与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起牢固的“一帮一”帮扶对子,在给予财、物帮扶的同时,注重教师培训、教改信息提供和教改实地指导等方面的智力扶贫。
26.国际交流:
a.积极引进外籍教师,提高全区中小学外语教学质量;
b.采取恰当方式与境外同级学校建立姊妹学校,加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活动方面的交流。
27.办学秩序:
a.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所举办的校中校、校中班,“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学校完全实现“四独立”;
b.取消包括公办、民办和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各类初中、小学以文化课考试的方式选拔新生的做法;
c.注重安全教育,杜绝重大责任事故。
28.办学环境:
a.鼓励学校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教育、教学探索;
b.依法治教,严禁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现象的发生;c.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d.学校校园环境达到《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艺术化建设要求》。
29.办学特色:
每所义务教育学校在保证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体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外语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发展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教育项目。
30.学校管理:
a.落实校长的法人地位,积极推进校本管理;
b.校长具有相对成熟的办学思想,学校有成功推进素质教育经验;
c.85%以上的学生家长认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